《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的亮點解讀_第1頁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的亮點解讀_第2頁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的亮點解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的亮點解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的亮點解讀原創(chuàng):鄧自華2019年10月24日,最髙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印發(fā)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 見(髙檢發(fā)2019 13號,以下簡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 共計六十條,明確了認罪認罰制度全面實施以來司法實務中存在的若爭議問題。我們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存在如下亮點,值得關注:1.突出強調認罪認罰案件堅持法定證明標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意見第3條規(guī)左,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堅持法左證 明標準,偵查終結、提起公訴、作出有罪裁判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淸楚,證據確實、充分&

2、rdquo;o 如果作岀上述規(guī)左尚屬刑事訴訟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標準動作”的話,該條繼續(xù) 規(guī)泄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但證據不足,不能認龍其有罪的,依法作 岀撤銷案件、不起訴決左或者宣告無罪”內容,則能夠凸顯岀&Idquo;兩高三部&rdqu。; 對于司法實踐中“被迫自愿認罪認罰”現(xiàn)象的關注。&Idquo;被迫自愿認罪認罰”,看起來似乎有些邏輯矛盾,英表現(xiàn)為:在司法實踐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雖然主觀上認為自己不構成犯罪,但因自知脫罪希望渺茫,而在客觀上 同意認罪認罰的情形。我們無意對認罪認罰制度作岀負

3、面評價,但“被迫自愿認罪認 罰”在司法實踐中并不鮮見。例如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公訴機關指控四名被告人 “共同商議”,但卻有兩名被告人在認罪認罰的情況下當庭一致證實同另一同案 被告人根本不認識,且得到了該同案被告人當庭供述的印證,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對公訴機關 指控四人共“共同商議”的認可。我們認為,“被迫自愿認罪認罰”的存在,究苴原因是:我國當下刑事案件的 無罪判決率太低了,以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旦被批準逮捕,其自知即使自己不構成犯 罪,但能夠脫罪的概率實在太?。ㄒ灾劣趯嵺`中緩刑、實報實銷都被認為

4、是&dquo;準無罪 案件”),甚至在征求辯護人意見時,深知司法實踐的辯護人也很難理直氣壯地建議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無罪的意見。尤其是在經濟犯罪案件中,公訴機關指控的基本事實的 確存在,只是在法律適用上存在爭議——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的 確存在瑕疵時,他們往往會作岀非?,F(xiàn)實的選擇:即使自己認為不構成犯罪,但只要能換取 實報實銷、宣告緩刑或者較輕有期徒刑的結果,被認過為犯罪成立是可以接受的。在此情況下,有些案件中,認罪認罰的被告人在法庭上對公訴機關指控、自己認可的犯罪 事實,卻一臉迷茫,只求盡快結束庭審,盡快宣判,盡快走出看守所。一起看似各方都&

5、ldquo; 共贏”的案件,實則嚴重戕害了公民對法治的信心、對司法的信任。本次認罪認罰 從寬制度意見在第3條中明確規(guī)左了對于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但不構成犯罪案件的處理方 式,看似一句&dquo;廢話”,但我們愿意將英理解為最高司法機關對地方司法機關充 滿的期許。2.明確了行為人對行為性質提出辯解不影響“認罪”成立行為人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但是對行為性質提出辯解,不影響自首的成立,已經為最 髙人民法院關于被告人對行為性質的辯解是否影響自首成立問題的批復(以下簡稱批 復)所明確。認罪認罰制度實施以來,對于行為人承認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實,但是對行為 性質

6、提岀辯解,是否影響認罪認罰制度的適用,則存在爭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第6條明確規(guī)左:承認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實,雖然對行為性質 提出辯解但表示接受司法機關認定意見的,不影響“認罪”的認定。上述規(guī)泄與 最高人民法院批復相同,均體現(xiàn)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權的保障。由于上述規(guī)左 的存在,司法實踐中對于部分“認事不認罪”的被告人而言,其在法庭上的表態(tài) 也具有了相對更大的轉圜余地。3. 明確了“認罰”的認左標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第7條第二款規(guī)立:“‘認罰’考察的重點是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

7、態(tài)度和悔罪表現(xiàn),應當結合退贓退賠、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因 素來考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雖然表示認罰’,卻暗中串供、干擾證人作證、毀火、 偽造證據或者隱匿、轉移財產,有賠償能力而不賠償損失,則不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在司法實踐中,各地區(qū)對于認罪認罰制度的執(zhí)行并不完全統(tǒng)一。在部分地區(qū),認罪認罰制 度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交納“保證金”(具有預繳罰金的性質),以保 證“認罰”在判決生效后得到執(zhí)行,而避免其成為“空頭支票”o在 龍私犯罪案件中,司法機關甚或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補交稅款,爾后才能

8、適用認罪認罰 從寬制度。但是,并非所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面臨認罪認罰時,均有能力交納“ 保證金”或者補交稅款,如果因此就剝奪了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可以獲得從寬處罰的 權利,則并不公平。根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第7條第二款規(guī)定體現(xiàn)的立法精神, “認罰”重點考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態(tài)度和悔罪表現(xiàn),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有能力履行“認罰”的條件,但以英實際行動表明其將不履行&dquo;認罰 ”條件時,即使英在口頭上予以形式上的承諾,亦無法體現(xiàn)出英具有悔罪態(tài)度和悔罪 表現(xiàn),因此不認泄其“認罰&rdquo

9、;o除此之外,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確無財產以 先行賠償、交納“保證金”等形式保ilE“認罰”得以履行的,不能徑 行推左北不具有悔罪態(tài)度和悔罪表現(xiàn),進而否泄其&ldqu。;認罰”的成立。4. 明確了&dqu。;從寬處罰”的幅度以及認罪認罰與自首、坦白的關系認罪認罰的法律效果被明確為可以“從寬處罰”,但是“從寬處罰” 是否包括突破法左刑的“減輕處罰”, 直存在爭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 第8條第二款規(guī)左:辦理認罪認罰案件,“對于減輕、免除處罰

10、,應當于法有據:不 具備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應當在法泄幅度以內提出從輕處罰的量刑建議和量刑。”根據上述規(guī)左,認罪認罰案件中,被告人并不當然享有&Idquo;減輕處罰情ij”,對 于“不具備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應當在法左幅度以內提出從輕處罰的量刑建議和量刑 ”,實則要求了,即使在認罪認罰案件中,也要有刑法明確規(guī)左的可以或者應當 &Idquo;減輕處罰”的情石(如行為時未成年、從犯、未遂、重大立功等),才能對被 告人在法左刑幅度以下提出呈:刑建議和雖:處刑罰。換言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第8 條第二款規(guī)定了單獨的“認罪認罰從寬&rdq

11、uo;不能成為&Idquo;減輕處罰”的依 拯,而只應作為“從輕處罰”的情節(jié)。無論上述規(guī)怎是否符合立法本意,是否符 合解釋邏輯(主要在于,上述規(guī)左稱:“具備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應當在法泄幅度以內 提出從輕處罰的量刑建議和量刑”,實則是預先設苣了“認罪認罰從寬” 不屬于“減輕處罰”的前提),但是規(guī)定的存在必將對司法實踐產生規(guī)范的作用。另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意見第9條第二款規(guī)泄:認罪認罰與自首、坦白不作重復評價。 從認罪認罰與自首、坦白的構成要件來看,其三者確實存在重合之處,如果對于一劃在主動

12、到案后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評價為自首的同時,繼續(xù)評價其具有 認罪認罰情節(jié),相當于對于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個行為兩次予以從寬處罰,不利于準 確量刑。那么問題在于,對于認罪認罰與自首、坦白形成競合的情況,應當如何選擇適用從寬情節(jié)? 我們認為,相較于對行為人不利的龍罪活動時所發(fā)生競合現(xiàn)象所適用的“擇一重罪處 罰”原則而言,對于認罪認罰與自首、坦白這三種對行為人有利的量刑情節(jié)發(fā)生競合 的現(xiàn)象,應當遵循&Idquo;擇有利于行為人的情節(jié)予以認定”,以達到全而評價量刑情 節(jié)的目的。又因為自首是可以“減輕處罰”的條件,且英構成要件中包括“ 主動投案”,該情節(jié)的成立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