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實用漢語修辭復習指導_第1頁
現(xiàn)代實用漢語修辭復習指導_第2頁
現(xiàn)代實用漢語修辭復習指導_第3頁
現(xiàn)代實用漢語修辭復習指導_第4頁
現(xiàn)代實用漢語修辭復習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現(xiàn)代實用漢語修辭復習指導 兵團電大開放教育學院課程責任教師 尚仁俊 本課程的復習,要以教材(李慶榮編著現(xiàn)代實用漢語修辭)為綱。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掌握漢語修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以及漢語修辭的鑒賞能力。教材有五章,共33節(jié)。現(xiàn)將期末復習的各章各節(jié)復習要點分述如下。第一章 概說一、 概念:修辭、修辭學、語境。二、 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1、 漢語修辭學的萌芽、發(fā)展、形成及其新的歷史階段。重點了解各個時期的起始年代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修辭著作。2、 修辭與語言三要素的對應關系。3、 修辭與邏輯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4、 修辭與語境。重點把握修辭的鑒賞的問題,即利用語境的社會、時代;題

2、旨情景;對象、場合;時間;狹義語境話語的具體環(huán)境等,分析各種文體的語言文字運用和表達效果。5、 理解修辭主體的修養(yǎng)、生活積累、知識素養(yǎng)在修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三、 修辭鑒賞能力的運用。1、 能夠分析文學作品(詩歌、小說)和新聞等文體的修辭表達效果。2、 能夠結合各種文體分析修辭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包括:采用新鮮活潑的說法表達有關概念、思想;語詞巧妙靈活的運用;句式選用與內容、創(chuàng)意緊密結合;采用具有表現(xiàn)力的特殊手段。第二章 詞語的錘煉一、 概念成語;成語的活用。二、 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1、 詞語錘煉的基本要求:準確樸實、簡潔有力、新鮮活潑、生動形象。2、 詞語錘煉與運用的幾種方法:1 精心

3、挑選根據(jù)題旨情景,選出最具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包括數(shù)詞、動詞、形容詞和數(shù)量詞的選用。2 修辭點染文藝作品的多彩之筆:人物描摹的細致傳神,使思想感情的表達更加豐富飽滿;實詞、虛詞修飾點染的修辭效果;定語成分的修辭效果。3 巧妙配合相同詞語,含有相同語素詞語,意義相同相近詞語和意義相反、相對詞語的配合以提高表達效果。3、 成語的修辭作用:1意蘊深厚文化含量高;2文字精煉言簡意賅;3生動具體具有描寫性;4風趣詼諧夸張幽默;5新鮮別致運用時取字面義而舍比喻義。4、 成語活用的方式:易字;諧音;拆用;易色;易序;別指等。5、 成語或用的修辭作用文字簡明;內涵豐富;色彩多樣;富于趣味等。三、 修辭鑒賞能力的運

4、用。1、結合實例分析詞語錘煉與運用的各種方法在表達思想情感,描摹事物中的修辭效果。2、糾正詞語運用上產(chǎn)生的毛病。3、結合語料實例分析成語的修辭作用。4、結合實例分析成語活用的修辭效果。5、糾正語言表達上錯用的成語。第三章 句式的選擇一、概念 句式:整句、散句、對偶、正對、反對、串對;排比;疊用;短句、長句;肯定句、否定句、雙重否定句;設問句、反問句;口語句、書面語句;順裝句、倒裝句。二、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 1、常見的整句1對偶;2排比;3疊用。 2、對偶從意義上的分類正對,反對和串對(流水對) 3、對偶的修辭作用。 4、排比的特點語言結構形式工整勻稱;信息量大;語言結構的構成成分魚貫而下

5、,語言飽滿,筆墨酣暢。 5、排比的修辭作用。排比與對偶的同異。 6、疊用的形成疊用項只有兩項,也可以多于兩項;可以是詞組,也可以是句子;可以是單句,也可以是復句。重復運用的詞語可以只有一個也可以有幾個;可以是實詞,也可以是虛詞。 7、疊用的修辭特點1整齊一致;2集中突出;3清晰醒目。 8、短語主要特點1明白易懂;2感情色彩多樣3實用性強。 9、長句的常見情況1修辭語比較長;2句子的某個成分由并列詞組充任。 10、長句的主要特點1信息豐富;2氣勢充暢;3脈絡分明。 11、長句化短的主要方法1抽出修飾語;2運用疊句;3合敘改分述。 12、設問句的修辭作用;設問句運用的方式1多問一答(總括所問,一并

6、作答);2“一問多答”;3多問多答。 13、反問句反詰句與設問句的同異。 14、反問句的修辭作用具有更強烈的語氣和感情色彩(或表贊頌、或表感嘆、或表憤懣;或表責難;或表譏諷等)。 15、反問句的運用方式1反問句連用;2“作答”的反問句以強化語氣;3由正面說明而提出反問以、使語氣更肯定、語意更豐厚。 16、口語句、書面語句特點的比較。項目比較點口語句書面語句1、詞語少、句子結構簡單。詞語較多、結構復雜。2、簡略句、省略句、無主句、不完全句較多。整齊的句子較多。3、關聯(lián)詞語相對較少。關聯(lián)詞語相對較多。4、語氣詞相對較多長句具有某些口語句中上不用的特殊句式“進行”(加以、予以、受到等)+(表示動作行

7、為,但具有名詞性質:調查、研究、組織、領導等美的)賓語”。 17、常見的單句中成分倒裝的幾種情況(1)謂語置主語前(謂語前置);(2)狀語在句首(狀語前置);(3)狀語在句末(狀語后置);(4)定語置于句末(定語后置)。 18、復句中的分句倒裝的幾種情況(1)聯(lián)合復句中的倒裝;(2)主從復句分句的倒裝。三、修辭鑒賞能力的運用 1、結合語料實例分析各種句式。(對偶;排比;疊句;短句;長句;肯定句;、否定句;設問句;反問句;順裝句;倒裝句)的修辭作用。 2、結合語料實例將長句化簡。 3、糾正長句中出現(xiàn)的毛病。 4、糾正雙重否定句中出現(xiàn)的毛病。 5、結合語料實例分辨各種情況的倒裝句及分析其修辭作用。

8、 6、結合語料實例分析口語句或書面詞句在句式上的主要特點。第四章 語言的聲音美一、概念 基本語音段落節(jié)拍;押韻;平仄;雙聲;疊韻;雙聲詞;疊韻詞;疊音詞。二、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 1、漢語音節(jié)結構固有特點所賦予的美的形式。 2、漢語聲音流程主要節(jié)奏傾向雙音節(jié)化。 3、漢語聲音雙音節(jié)的幾種情況1單音節(jié)字(詞)的雙音化;2多于兩個音節(jié)的詞的雙音化。 4、遣詞造句時音節(jié)的協(xié)調。 1直接組合詞語中要注意音節(jié)勻稱。 2相應位置上的詞語要注意音節(jié)一致。 5、四音節(jié)、三音節(jié)、五音節(jié)、七音節(jié)語音段落的切分。 6、古代、現(xiàn)代詩歌常見的押韻方式2偶韻偶句押韻,隔句押韻。2奇奇偶韻四句一組,一、三句和四句押韻;

9、3隨韻每兩句或每四句一換韻,上句隨下句押韻;4排韻數(shù)韻押一韻或“一韻到底”;5交韻四句一組,一、三句一韻;二、四句一韻;6抱韻四句一組,一、四句押一韻;二、三句押一韻中間兩句被其外兩句所環(huán)抱;7一字韻句句押同韻;8陰韻某些句子之后加上某一虛詞,以此構成整篇韻律。 7、現(xiàn)代漢語的四聲與平仄。 8、雙聲詞、疊音詞的語音結構特點及其修辭作用。 9、現(xiàn)代漢語中的疊音詞的分類1相同語素或音節(jié)的重疊;2詞的重疊。 10、疊音詞的修辭作用: 1語言鮮明突出;2表情細致生動;3語音和諧流暢。三、修辭鑒賞能力的運用 1、結合語料實例,協(xié)調音節(jié)。 2、結合語料實例,分析不協(xié)調的音節(jié)。 3、結合語料實例,糾正音節(jié)不

10、夠協(xié)調或不夠勻稱的詞語。 4、結合語料實例,分析疊音詞的修辭作用。 5、結合語料實例,辨別韻腳。 6、結合語料實例,辨別平仄。第五章 修辭格的運用一、概念 修辭格(辭格、語格);比喻:本體,喻體,比喻詞(喻詞);借代;本體,借體;比擬夸張;雙關;仿詞;頂真;拈連;回文;引用二、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1、比喻的類型1明喻;2暗喻(隱喻);3借喻。 2、明喻、暗喻、借喻的同異。 1三者都是借用他物來說明此物。 2三者的區(qū)別:明喻暗喻借喻1、組成結構本體、喻體、喻詞俱全本體、喻體、喻詞俱全只有喻體,無本體、喻詞2、喻詞像、好象、如、同、似、若、仿佛、就如、恰似、好象一樣仿佛似的是、為、就是、成、變?yōu)椤?/p>

11、當作、有時間冒號 、破折號表示,或用偏正結構,同位結構表示。喻體直接代替本體,無喻詞。3、比喻的修辭作用(談說之術): 1說明事理:復雜簡單淺顯;艱深通俗平易;抽象形象具體。 2描述事物:寫景、狀物、敘事使描述的對象具體化、形象化,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提高感知度。 3刻畫人物:具體,形象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質。4、運用比喻的要求1貼切;2新穎;3巧妙。5、比喻的辨別1運用比喻與詞的比喻義的區(qū)別;2比喻與含有比喻語素的詞的區(qū)別;3比喻與同類事物的比較的區(qū)別;4比喻與表示猜度,表示不確的語氣的區(qū)別;5比喻與舉例的區(qū)別。6、常見的借代方式1部分代整體;2具體代抽象;3專稱代泛稱;4特征代本體。7、

12、借代的修辭作用: 1突出事物的特征、屬性,使人獲得鮮明、深切的感受。 2使語言活潑風趣、不一般化。 3使本體具有某些含義、情味、色彩附著在所指代的借體上,豐富了語意,增加了信息含量。8、借代與借喻的區(qū)別: 借代與借喻都有一個“借”字。即本體都不出現(xiàn),此為二者的共同點。二者的區(qū)別:借喻借代1、概念、本質上喻體與本體之間雖關系密切,但僅僅是比喻關系借體與本體之間關系密切是替代性的關系不存在比喻的關系2、是否可轉換為別的形式本體與喻體之間具有某些共同屬性或特征,往往可以轉換為明喻。(即可以補充出本體、喻詞來。)本體與借體之間不具有某些共同屬性。本體與借體之間不可以補充喻詞。9、比擬的類型: 1擬人無

13、生命的事物擬人化;有生命的事物擬人化;抽象的事物擬人化。 2擬物人擬為物;一種物擬為另一種物;和人有關的抽象的事物擬為另一種物。10、構成擬人的幾種方式: 1把適用與人或其他物的動詞性詞語用于被比擬的事物,使具有前者的動作、行為。 2把適用于人或其他物的形容詞性詞語用于被比擬的事物,使具有前者的特征、情狀。 3把適用于人或其他物的名詞性詞語用于被比擬的事物,使具有前者的特征、狀況。 4讓“物”直接作為“人”說話。11、比擬的修辭作用: 1風趣幽默;2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說理更容易為人們所理解、接受。12、比擬和比喻的區(qū)別比 喻比 擬本質特點本體與喻體之間有相似關系;喻體總是要出現(xiàn)的?!氨任餅槿?/p>

14、”或“比人為物”、以此物為彼物,被比擬者與用以比擬者融為一體,用以比擬的事物一般并不出現(xiàn)。13、夸張的分類1直接夸張;2間接夸張;3擴大夸張;4縮小夸張。14、夸張的修辭作用: 1刻畫人物,印象強烈;2描述事物,感受深切;3語言有味,引人入勝。15、夸張應注意的問題言語過火,背離事物,無事實依據(jù)。16、雙關類型1語意雙關;2諧音雙關。17、雙關的修辭作用: 1寓意深長,耐人咀嚼;2含蓄委婉,富有機趣;3尖銳犀利,語言譏刺。18、仿詞的類型1相類仿詞;2相反仿詞。19、仿詞的修辭作用: 1映照對比,言簡意賅;2語言鮮明,風趣幽默;3尖銳辛辣,語言警策。20、頂真的分類1直接頂真;2間接頂真;3詞

15、的頂真;4詞組頂真;5句子頂真。21、頂真的修辭作用: 1結構嚴密,氣勢連貫;2步步推進,層層深入,描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句子結構一致,音節(jié)相等,相同詞語遞接,讀來如明珠相連,圓活自然,滾滾而下,流暢自然。22、拈連的類型1主謂拈連;2述賓拈連。23、拈連的修辭作用: 1別出新意,寓含哲理;2彼此互襯,感情深切;3超乎常規(guī),譏刺嘲諷。24、回文分類1嚴式回文;2寬式回文;3詞語回文;4句子回文。25、回文的修辭作用: 1 揭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表明事物的相互關系;2表現(xiàn)動作行為或某種狀況的來回往復、交替出現(xiàn);3或是由于變體有悖事理,或是本體、變體有悖事理、二者相互映照,具有諷刺效果;4由于本體、變

16、體詞語順序不同、避免詞語雷同、語言富有趣味;或者由于詞語回環(huán)往復,感情更顯得深沉,并且使語言具有音樂美。26、引用的方式1明引;a)交代出處的明引;b)未交代出處的明引。2暗引;3意引;4正引。5反引。27、引用的修辭作用 1議論文字使論述充分展開,論據(jù)堅實有力。論述具有強大的邏輯力量。 2描述文字豐富情景、語言更具文采。 3直接引用有關人物的話語可以表現(xiàn)出說話人的語氣、神情、使人有更真切的感受。三、修辭鑒賞能力的運用 1 結合語料實例分析教材所講述的比喻、借代、比擬、夸張、雙關、仿詞、頂真、拈連、回文、引用等十種修辭格的修辭作用。 2 根據(jù)語料實例辯識明喻、暗喻、借喻。 3 結合語料實例辯識

17、比喻1比喻與詞的比喻義;2比喻與含有比喻語素的詞;3比喻與同類事物的比較;4比喻與表示猜度,表示不確定的語氣;5比喻 與舉例。 4 結合語料實例,辨析借喻與借代。 5 結合語料實例,辨析比喻與比擬。 6 分析語料實例在夸張運用上出現(xiàn)的問題。 7 結合語料實例,辯識相關仿詞與相反仿詞。 8 結合語料實例,辯識教材所講述的十種辭格。附:期末試題內容范圍與題型 一、期末試題內容范圍 試題內容范圍全部在教材范圍之內,不超出所列舉的內容范圍。期末復習務必不要偏離教材內容,特別要注意教材結合實際的語言教材所做的修辭鑒賞的分析。從教材的分析中學會和掌握對各種修辭現(xiàn)象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提高修辭鑒賞能力。 教材章節(jié)內容之后。編著者一共設計了七個“思考與練習”。這些“思考與練習”須作為平時的“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