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第16講 彎曲內(nèi)力:不寫方程直接畫內(nèi)力圖_第1頁
工程力學第16講 彎曲內(nèi)力:不寫方程直接畫內(nèi)力圖_第2頁
工程力學第16講 彎曲內(nèi)力:不寫方程直接畫內(nèi)力圖_第3頁
工程力學第16講 彎曲內(nèi)力:不寫方程直接畫內(nèi)力圖_第4頁
工程力學第16講 彎曲內(nèi)力:不寫方程直接畫內(nèi)力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0103 3 剪力、彎矩與分布荷載間的關(guān)系及應(yīng)用剪力、彎矩與分布荷載間的關(guān)系及應(yīng)用 一、一、 剪力、彎矩與分布荷載間的關(guān)系剪力、彎矩與分布荷載間的關(guān)系 1、支反力: 2 ql FF BYAY L q FAYFBY 2、內(nèi)力方程 qxqlxF s 2 1 )()0(lx 2 2 1 2 1 )(qxqlxxM )0(lx 3 3、討論:、討論: )( 2 1)( xFqxql dx xdM s )( )( xqq dx xdFs x 對dx 段進行平衡分析,有: 0)(d)(d)()( 0 xFxFxxqxF Y sss )(dd)(xFxxq s dx x q(x) q(x) M(x)+d

2、M(x) Fs(x)+d Fs(x) Fs(x) M(x) dx A y xq x xFs d d 剪力圖上某點處的切線斜率剪力圖上某點處的切線斜率 等于該點處荷載集度的大小。等于該點處荷載集度的大小。 q(x) M(x)+d M(x) Fs(x)+d Fs(x) Fs(x) M(x) dx A y 0)(d)()()(d( 2 1 )d( , 0)( 2 xMxMxMxxqxxF Fm s iA )( d )(d xF x xM s 彎矩圖上某點處的切線斜率等于該點處剪力的大小。彎矩圖上某點處的切線斜率等于該點處剪力的大小。 )( d )(d 2 2 xq x xM xq x xFs d d

3、 )( d )(d xF x xM s )( d )(d 2 2 xq x xM 二、微分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二、微分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 2 2、分布力、分布力q(x)=q(x)=常數(shù)時常數(shù)時剪力圖為一條斜直線; 彎矩圖為一條二次曲線。 1 1、分布力、分布力q(x)=0q(x)=0時時剪力圖為一條水平線; 彎矩圖為一條斜直線。 Fs圖:圖: M圖:圖: (1 1)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上時)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上時剪力圖為斜向上的斜直線; 彎矩圖為上凹的二次曲線。 Fs圖:圖: M圖:圖: M(x) 4 4、集中力偶處、集中力偶處剪力圖無變化;彎矩圖有突變, 突變值的大小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 5 5、彎矩極值處、彎矩極

4、值處剪力為零的截面、集中力作用的截面、 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 3 3、集中力處、集中力處剪力圖有突變,突變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彎矩圖有折角。 (2 2)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下時)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下時剪力圖為斜向下的斜直線; 彎矩圖為下凹的二次曲線。 Fs圖:圖: M圖:圖: M(x) 外力外力 無分布荷載段均布載荷段集中力集中力偶 q=0 q0q0 Fs Fs0 x 斜直線 增函數(shù) x Fs x F s 降函數(shù) x Fs C Fs1 Fs2 Fs1Fs2=F 自左向右突變 x Fs C 無變化 斜直線 M x 增函數(shù) x M 降函數(shù) 曲線 x M 盆狀墳狀 x M 自左向右折角 自左向右突變 x

5、 M 折向與F同向 三、剪力、彎矩與分布力之間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圖三、剪力、彎矩與分布力之間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圖 M mMM 12 與 m 同 x M1 M2 例例 用簡易作圖法畫下列各圖示梁的內(nèi)力圖。 控制點控制點: :端點、分段點(外力變化點)和駐點(極值點)等端點、分段點(外力變化點)和駐點(極值點)等。 四、簡易法作內(nèi)力圖法(利用微分規(guī)律)四、簡易法作內(nèi)力圖法(利用微分規(guī)律): : 利用內(nèi)力和外力的 關(guān)系及特殊點的內(nèi)力值來作圖的方法。 基本步驟基本步驟:1、外力圖; 2、剪力圖;集中力突變,無集中力處水平直 線、傾斜直線或曲線。 3、彎矩圖;集中力偶處突變,無集中力偶處 根據(jù)剪力圖積分一次來畫。 左端

6、點:剪力圖有突變,突變值左端點:剪力圖有突變,突變值 等于集中力的大小。等于集中力的大小。 右端點:彎矩圖有突變,突變值右端點:彎矩圖有突變,突變值 等于集中力的大小。等于集中力的大小。 qa2 2 2 3 qa qa x M aa qa q A 解解:1、確定支反力(可省略) 左側(cè)段左側(cè)段:剪力圖為一條水平線; 彎矩圖為一條斜直線 右側(cè)段右側(cè)段:剪力圖為斜向上的斜直線; 彎矩圖為上凹的二次曲線。 2、畫內(nèi)力圖 Fy m 2 2 3 ; 0qamF Y F s x Fs Fs(x) x 2kN 2kN 解解:1、支反力 )( 2);( 2 04321210 02120 kNFkNF FM FF

7、Y BYAY AYB BYAY 2、畫內(nèi)力圖 AC段段:剪力圖為一條水平線; 彎矩圖為一條斜直線 BD段段:剪力圖為斜向下的斜直線; 彎矩圖為下凹的二次曲線。 CD段段:剪力圖為零; 彎矩圖為一條水平線。 A、C、B 截面剪力圖有突變;截面剪力圖有突變; 突變值的大小為其集中力的值。突變值的大小為其集中力的值。 1kN/m A B C D 2kN 2m1m1m FAYFBY M(x) x 2kN、m 2kN、m 1m4m 10kN/m 20kN 40kN、m C B A 解解:1、支反力 FAYFBY ).(25);(35 044052024100 0410200 kNFkNF FM FFY

8、BYAY AYB BYAY 2、畫內(nèi)力圖 CA段段:剪力圖為一條水平線; 彎矩圖為一條斜直線 AB段段:剪力圖為斜向下的斜直線; 彎矩圖為下凹的二次曲線。 C、A、B 截面剪力圖有突變;截面剪力圖有突變; 大小為其集中力的值。大小為其集中力的值。A截面彎截面彎 矩圖有突變;大小為其集中力矩圖有突變;大小為其集中力 偶的值。偶的值。Q=0處處M有極值有極值 20 15 25 Fs(x) x (kN) M(x) x kNm 20 2.5m 31.25 20 解:求支反力 2 ; 2 qa F qa F DYAY 0; 2 M qa s F 左端點A: 2 2 1 ; 2 qaM qa s FB點左

9、: 2 2 1 ; 2 qaM qa s F B點右: 2 2 1 ; 2 qaM qa s F C點左: M 的駐點: 2 8 3 ; 0qaM s F 2 2 1 ; 2 qaM qa s FC點右: 0 ; 2 1 Mqa s F右端點D: Fs x qa/2 qa/2 qa/2 + qa2 qa AB C D x M 3qa2/8 q qa2/2 qa2/2 qa2/2 FAYFDY aaa 104 按疊加原理作彎矩圖按疊加原理作彎矩圖 二、疊加原理:二、疊加原理:多個載荷同時作用于結(jié)構(gòu)而引起的內(nèi)力等于每個 載荷單獨作用于結(jié)構(gòu)而引起的內(nèi)力的代數(shù)和。 一、前提條件一、前提條件:小變形、梁

10、的跨長改變忽略不計;所求參數(shù)(內(nèi) 力、應(yīng)力、位移)必然與荷載滿足線性關(guān)系。即 在彈性限度內(nèi)滿足虎克定律。 三、步驟:三、步驟:1、梁上的幾個荷載分解為單獨的荷載作用; 2、分別作出各項荷載單獨作用下梁的彎矩圖; 3、將其相應(yīng)的縱坐標疊加即可(注意:不是圖注意:不是圖 形的簡單拼湊)。形的簡單拼湊)。 例例 按疊加原理作彎矩圖(AB=L,力F作用在梁AB的中點處)。 q F AB F q =+ A A B B x M2 8 2 qL + x M84 2 qLFL = x M1 4 FL 四、對稱性與反對稱性的應(yīng)用:四、對稱性與反對稱性的應(yīng)用: 對稱結(jié)構(gòu)在對稱載荷作用下對稱結(jié)構(gòu)在對稱載荷作用下 F

11、s 圖反對稱,圖反對稱,M 圖對稱;圖對稱; 對稱結(jié)構(gòu)在反對稱載荷作用下對稱結(jié)構(gòu)在反對稱載荷作用下 Fs 圖對稱,圖對稱,M 圖反對稱。圖反對稱。 例例7 作下列圖示梁的內(nèi)力圖。 FL F FL LL LL LL 0.5F 0.5F 0.5F 0.5F F 0 Fs x Fs1 x Fs2 x 0.5F 0.5F 0.5F + F F 0.5F F LL 0.5F FL LL 0.5F 0.5F FL LL F 0 M2 x 0.5FL 0.5FL M1 x 0.5FL M x FL 例例 繪制下列圖示梁的彎矩圖。 2F aa F = 2F F + M1 x = 2Fa x M2 + 2Fa

12、x MFa q q = + + x M2 3qa2/2 x M1 = qa2/2 a a q q x M qa2 F L/2L/2 FL/2 x M FL/2 x M2 + FL/2 = FL/4 x M1 = + F FL/2 50kN aa 20kNm 20kNm = + 50kN 20kNm 20kNm x M2 + 50kNm = 20kNm x M1 M x 20kNm 30kNm 20kNm 105 平面剛架和曲桿的內(nèi)力圖平面剛架和曲桿的內(nèi)力圖 一、平面剛架一、平面剛架 平面剛架:平面剛架:軸線由同一平面折線組成的剛架。軸線由同一平面折線組成的剛架。 特點:特點:剛架各桿的內(nèi)力有:

13、剛架各桿的內(nèi)力有:Fs、M、FN。 1、剛架:由剛性節(jié)點聯(lián)成的框架 2、節(jié)點:兩桿之間的交點。 3、剛性節(jié)點:兩桿之間聯(lián)接處的夾角不變的節(jié)點(聯(lián)接處不 能有轉(zhuǎn)動)。用填角表示,以與鉸支節(jié)點區(qū)別。 4、框架:由許多桿組成的,其軸線是由幾段折線組成的結(jié)構(gòu)。 二、平面剛架內(nèi)力圖規(guī)定二、平面剛架內(nèi)力圖規(guī)定: 彎矩圖彎矩圖:畫在各桿的受壓壓一側(cè),不注明正、負號。 剪力圖及軸力圖剪力圖及軸力圖:可畫在剛架軸線的任一側(cè)(通常正 值畫 在剛架的外側(cè)),但須注明正、負號。 三、平面曲桿:三、平面曲桿:軸線為一條平面曲線的桿件。 四、平面曲桿內(nèi)力圖規(guī)定四、平面曲桿內(nèi)力圖規(guī)定: 彎矩圖彎矩圖:使軸線曲率增加的彎矩規(guī)

14、定為正值;反之為負值。 要求畫在曲桿軸線的法線方向,且在曲桿受壓壓的一側(cè)。 剪力圖及軸力圖剪力圖及軸力圖:與平面剛架相同。 例例 試作圖示剛架的內(nèi)力圖。 F1 F2 a l A B C FN 圖 F2+ Fs 圖 F1 + F1a M 圖 F1a+ F2 l F1 F1a 例例 已知:如圖所示,F(xiàn)及R 。試繪制Fs、M、FN 圖。 O FR q m m x 解解:建立極坐標,O為極點,OB 極軸,q表示截面mm的位置。 )(0 )cos1 ()cos()(qqqqFRRRFFxM )(0 cos)( 2 qqqFFFN )(0 sin)( 1 qqqFFFs A B F1 F F2 A B O

15、 M圖 O O + Fs圖 FN圖 2FR F F + q m m xO F R A B )(0 )cos1 ()cos()(qqqqFRRRFFxM )(0 cos)(qqqFFN )(0 sin)(qqqFFs F 例例 改內(nèi)力圖之錯。 a2aa q qa2 A B 4 7 ; 4 qa F qa F BYAY Fs x x M + qa/4qa/4 3qa/4 7qa/4 qa2/4 5qa2/4 3qa2/2 49qa2/32 FAyFBy 例例 已知 Fs 圖,求外荷載及M圖(梁上無集中力偶)。 Fs(kN) x 1m1m2m 2 3 1 5kN1kN q=2kN/m + + q=2

16、kN/m M(kNm) x 1 1 1.25 彎曲內(nèi)力小結(jié)彎曲內(nèi)力小結(jié) 一、一、彎曲的概念彎曲的概念: 受力特點受力特點作用于桿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桿的軸線。 變形特點變形特點桿軸線由直線變?yōu)橐粭l平面的曲線。 二、平面彎曲的概念:二、平面彎曲的概念: 受力特點受力特點作用于桿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桿的軸線,且都在 梁的縱向?qū)ΨQ平面內(nèi)(通過或平行形心主軸上且過 彎曲中心)。 變形特點變形特點桿的軸線在梁的縱向?qū)ΨQ面內(nèi)由直線變?yōu)橐粭l平 面曲線。 三、彎曲內(nèi)力的確定三、彎曲內(nèi)力的確定 1、內(nèi)力的正負規(guī)定內(nèi)力的正負規(guī)定: : (1 1)、截面法)、截面法截開;代替;平衡。 剪力剪力Fs: :在保留段內(nèi)任取一

17、點,如果剪力的方向?qū)ζ潼c之矩為 順時針的,則此剪力規(guī)定為正值,反之為負值。 彎矩彎矩M:使梁微段變成上凹下凸形狀的為正彎矩;反之為負值。 2、內(nèi)力的計算:、內(nèi)力的計算: 注意的問題注意的問題a a、在截開面上設(shè)正的內(nèi)力方向。、在截開面上設(shè)正的內(nèi)力方向。 b b、在截開前不能將外力平移或簡化。、在截開前不能將外力平移或簡化。 (2 2)、簡易法求內(nèi)力:)、簡易法求內(nèi)力: Fs=Fs=F Fi i(一側(cè))(一側(cè)) , M=M=m mi i。(一側(cè))。(一側(cè))。 左上右下剪力為正,左順右逆彎矩為正。左上右下剪力為正,左順右逆彎矩為正。 重點 四、剪力方程、彎矩方程四、剪力方程、彎矩方程: Fs=Fs

18、(xFs=Fs(x)剪力方程 M=M(x) M=M(x) 彎矩方程 注意注意:不能用一個函數(shù)表達的要分段,不能用一個函數(shù)表達的要分段, 分段點為集中力作用點、集中力偶作用點、分段點為集中力作用點、集中力偶作用點、 分布力的起點、終點。分布力的起點、終點。 五、五、 剪力、彎矩與分布荷載間的剪力、彎矩與分布荷載間的微分微分關(guān)系關(guān)系 xq x xFs d d )( d )(d xF x xM s )( d )(d 2 2 xq x xM 六、微分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六、微分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 1 1、分布力、分布力q(x)=0q(x)=0時時剪力圖為一條水平線; 彎矩圖為一條斜直線。 2 2、分布力、分布力q(x)

19、=q(x)=常數(shù)時常數(shù)時剪力圖為一條斜直線; 彎矩圖為一條二次曲線。 難點 重點 (1 1)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上時)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上時剪力圖為斜向上的斜直線; 彎矩圖為上凹的二次曲線。 3 3、集中力處、集中力處剪力圖有突變,突變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 彎矩圖有折角。 (2 2)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下時)當分布力的方向向下時剪力圖為斜向下的斜直線; 彎矩圖為下凹的二次曲線。 Fs圖:圖: M圖:圖: M(x) Fs圖:圖: M圖:圖: M(x) 七、剪力圖和彎矩圖:七、剪力圖和彎矩圖: 1、利用方程畫、利用方程畫剪力圖和彎矩剪力圖和彎矩圖圖 步驟:(1)、利用靜力方程確定支座反力。 (2)、根據(jù)荷載分段列出剪力方程、彎矩方程。 (3)、根據(jù)剪力方程、彎矩方程判斷剪力圖、彎矩圖的 形狀描點繪出剪力圖、彎矩圖。 (4)、確定最大的剪力值、彎矩值。 4 4、集中力偶處、集中力偶處剪力圖無變化;彎矩圖有突變, 突變值的大小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 5 5、彎矩極值處、彎矩極值處剪力為零的截面、集中力作用的截面、 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 控制點控制點: :端點、分段點(外力變化點)和駐點(極值點)等端點、分段點(外力變化點)和駐點(極值點)等。 2 2、簡易法作內(nèi)力圖(利用微分規(guī)律)、簡易法作內(nèi)力圖(利用微分規(guī)律) 基本步驟基本步驟:(1)、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