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地球的運動教學目的: 1、掌握: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的證明(主要掌握傅科擺證明);地球自轉的規(guī)律:主要掌握自轉的周期(三種周期的關系)及自轉的速度(方向、速度);地球自轉的后果:主要掌握不同天體的周日運動和地球上水平運動的偏向,恒顯星、恒隱星、出沒星及三種星區(qū)的計算。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的證明:恒星的周年視差、恒星的光行差;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公轉軌道、公轉周期、公轉速度;公轉的后果:恒星的周年視差、太陽周年運動、行星同太陽的會合運動、月球同太陽的會合運動,行星會合周期的計算。2、理解:恒星日、太陽日、太陰日、恒星年、回歸年、近點年、食年、歲差、黃赤交角、黃白交角、恒顯星、恒隱星、出沒星、
2、恒星周年視差、太陽周年運動、傅科擺偏轉速度公式。3、了解:傅科擺偏轉速度公式的推導,視太陽日的長度及變化,不同天體的周日運動的演示實驗,黃道十二宮及來歷。教學重點:地球自轉的周期、速度、方向、天體的周日運動、地球水平運動的偏向;地球公轉的軌道、周期、速度。教學難點: 用傅科擺證明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三種周期及其他們的區(qū)別、地球自轉的速度、不同緯度天體的周日運動,地球水平運動的偏向。地球公轉的軌道、周期、速度。恒星的三種星區(qū)范圍的計算,行星會合周期的計算。教具準備: 地球儀、直尺、圓規(guī)、教學掛圖、幻燈機、幻燈片。教學課時:18課時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的核心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本章內容比較抽象難懂
3、,關鍵是建立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空間概念,主要掌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guī)律,及其產生的后果。因此本章內容關鍵在于如何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有關概念;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為使學生逐步形成有關物質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多利用教具和掛圖,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使學生從觀察入手,步步深入地理解有關地球運動的知識極其知識間的聯(lián)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行靈活多樣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兼討論法第一節(jié)地球的自轉一、地球自轉及其證明1地球自轉的含義與方向含義:地球繞
4、自身軸線的旋轉運動方向:北半球看呈逆時針方向(即向左),南半球看呈順時針方向(即向右),這樣的方向被稱為向東。2地球自轉的發(fā)現(xiàn)和證明地球自轉的發(fā)現(xiàn): 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日月星辰每天都自東向西繞轉一周,但對這種現(xiàn)象,早期被認為是所有的星辰都在繞地球旋轉,直到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反復論證,才肯定“天旋”是由于“地轉”。地球自轉的證明重力測量與弧度測量自轉重力加速度赤道最小、兩極最大;地球不是正球體而是橢球體傅科擺實驗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在巴黎保泰安教堂,用一個特殊的單擺讓在場的觀眾親眼看到了地球在自轉。后人為紀念其功獻而將這種單擺稱為“傅科擺”,其特征為:A.擺長(67m)增加擺動的
5、振幅和周期、減慢擺動速度以減小空氣阻力B.錘重(27kg)增大擺動慣性、儲備足夠的擺動機械能以延長擺動時間C.特殊懸掛裝置(萬向節(jié))使擺動平面超然于地球自轉傅科擺證明地球自轉的原理:作為一種物質形式,擺無法脫離地球自轉的牽連,但作為一種運動狀態(tài),擺動和擺動平面卻可以超然于地球自轉。傅科擺偏轉的規(guī)律性:A偏轉角速度:與緯度的正弦成正比設傅科擺在A地開始擺動時擺動平面與A地經線的切線(AP)重合,經若干時間(t)后,因地球自轉,傅科擺隨地球自轉到達A點,這時原經線的切線(AP)方向在空間的指向也發(fā)生了變化,變?yōu)锳P方向(與AP方向的夾角為)。但因擺動平面不受地球自轉牽連及其保持運動慣性之故,其空間
6、方向保持不變,即AP方向(與AP方向平行)。這樣,擺動平面AP就與A點經線的切線方向(AP)產生了偏角(),于是:由此可見,緯度越高偏轉角速度越大:極點最大,每小時15;赤道最小,無偏轉。B偏轉方向:北半球順時針偏轉(右偏),南半球逆時針偏轉(左偏)傅科擺偏轉是地球自轉最雄辯和最直觀的證據(jù)。落地偏東深井測量自轉自轉速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自高處下落的物體因具有較高的向東的自轉速度,必然落在偏東的地點。落地偏東的偏移量與緯度有關:赤道最大,緯度越高,偏東的位移量越小,極點處無偏東現(xiàn)象,用公式表示為: 落地偏東的位移量很小,如緯度40,高度200m處下落的物體東偏位移只有4.75cm;而且受地轉偏向
7、的影響,北半球落體偏東略微偏南,南半球落體偏東略微偏北。二、地球自轉的規(guī)律性地軸是地球自轉的旋轉軸,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南北兩極,其無限延伸便是天軸,天軸與天球相交于南北天極。南北兩極在地面上的位置,可用來表示地軸在地球內部的位置;南北天極在天球上的位置,可用來表示地軸在宇宙空間的位置。地球上的南北兩極和天球上的南北天極都由地軸的位置決定。 地軸無論是在地球內部的位置,還是在宇宙空間的位置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地軸在地球內部位置的變化,表現(xiàn)為地球南北兩極在地面上的移動,稱為極移,是整個地球相對于地軸的運動所造成的(地軸的空間位置被認為不變,即天極在天球上位置不變);地軸在宇宙空間位置的變化,表現(xiàn)為南北
8、天極在天球上的移動,稱為進動,是地軸本身相對于宇宙空間和恒星世界的運動所造成的(地軸在地球內部的位置被認為不變,即地極在地球上的位置不變)。1極移地極在地面上的移動極移的振幅:0.5或15m極移的原因和周期:自由擺動:自轉軸對于慣性軸的偏離,周期為14個月受迫擺動:大氣運行的季節(jié)性,周期為12個月極移的影響和觀測極移造成各地經緯度的變化;反過來,可通過精確測定經緯度來研究極移,一般,極移觀測站多在3908N附近,國際上1899年(我國1964年)便開始設站觀測極移現(xiàn)象。2地軸進動天極在天球上的移動進動進動,在物理學中,是指轉動物體的轉動軸環(huán)繞另一軸的轉動,是一種圓錐形運動,如陀螺的轉動軸環(huán)繞鉛
9、垂線的轉動。地軸的進動就是指地軸環(huán)繞黃軸(過黃極且垂直于黃道)的轉動。地軸進動的特征圓錐形運動的圓錐軸線為黃軸。圓錐半徑為2326,就是黃赤交角。進動的方向向西,同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相反,所以稱為“退行”。進動的速度是每年50.29,周期為25800年。地軸進動的原理地球是一個橢球體,赤道隆起部分受到一個來自日月的附加引力,且向日月的一側稍大于背日月的一側,二者的差值存在于向日月一側并指向日月。黃赤交角的存在使日月經常在赤道平面以外對赤道隆起施加引力。向日月和背日月部分的赤道隆起所受的引力差值形成一個力矩,其作用是把赤道面“拉”回黃道面,地軸趨近黃軸。地球存在自轉,根據(jù)物理學原理,轉動物體受到
10、垂直于其自轉軸的外力矩作用時,其自轉軸便向外力矩的正方向靠攏。地球進動的表現(xiàn)天極的周期性運動和北極星的變遷。北半球看,北天極以黃北極為中心,以2326為半徑,由東向西作圓運動,速度每年50.29,歷25800年完成一周。北天極的移動,導致北極星的運動。北極星,指的是靠近北天極的亮星,因此它必然隨北天極的移動而輪番替換:3000B.C,是右樞(天龍座),現(xiàn)在是勾陳一(小熊座),到13600A.D,織女星(天琴座)將成為北極星。赤道面的系統(tǒng)性變化。赤道面永遠垂直于地軸,隨著地軸的進動而進動,從而使赤道面與黃道的交點(二分點)以同樣的方向和速度在黃道上移動,約71年又7個月向西移動1,稱為“交點退行
11、”。交點退行使以春分點為參考點量度的回歸年略短于恒星年,其差值約為20分,中國古代稱此為“歲差”。春分點的西移,引起赤道坐標系中恒星的赤經和赤緯發(fā)生緩慢的持續(xù)變化,同時也引起黃道坐標系中黃經的持續(xù)變化。3.地球自轉的周期自轉周期與時間的量度通常說地球自轉的周期是1日。其實,與其說地球自轉以1日為周期,倒不如說時間的量度以地球自轉的周期為1日。而地球自轉周期的量度,需要在地外尋找一個超然于地球自轉的參考點。這樣1日的長短便會因選取的參考點不同而不同,天文上的“日”有三種:恒星日,太陽日和太陰日。恒星日、太陽日與太陰日恒星日同一恒星連續(xù)兩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時間,23時56分。太陽日太陽連續(xù)兩次在同
12、地中天所需的時間,24時。太陰日月球連續(xù)兩次在同地中天所經歷的時間,24時50分。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即地球自轉過360所經歷的時間,是恒星日,其原因是恒星被視為天球上的定點,而太陽和月球都不是天球的定點。天文學上,為了與恒星時相適應,定義恒星日不是用某個恒星,而是春分點。太陽日和太陰日比恒星日長,直接原因是: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向東運行,其赤經不斷增大,從而推遲中天,因此連續(xù)兩次中天的時間間隔隨之拉長。1個太陽日內,地球自轉了36059;1個太陰日內,地球自轉了37338。太陽日和太陰日比恒星日長,本質原因是:地球和月球向東公轉,延遲了太陽和月球第二次中天的時間;月球公轉速度比地球快,所以太陰
13、日比太陽日還要長。4真太陽日與平太陽日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太陽日不僅取決于地球的自轉,而且也包含著地球公轉的因素。地球向東公轉,表現(xiàn)為太陽向東的周年運動,從而引起太陽赤經逐日增大。太陽赤經逐日增大的速度,即每日赤經差,隨季節(jié)而變化,從而導致太陽日的長短也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這種逐日變化的太陽日稱為真太陽日(視太陽日)。真太陽日的全年平均值,稱為平太陽日(平均太陽日)。太陽每日赤經差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轉引起的太陽視位置的差異,表現(xiàn)為太陽逐日的黃經差,而太陽日是用太陽的時角來量度,而時角與太陽赤經等量。根據(jù)第二赤道坐標系與黃道坐標系的關系來看,赤經與黃經有共同的原點,但基圈卻不相同
14、,所以即使有相同的黃經差,也不會有相同的赤經差,二者的具體差異與黃赤交角大小密切相關:A二分日,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最大,平均每日59的黃經差,造成大約54的赤經差,相應的時間減少21秒。B二至日,黃道與天赤道基本平行,平均每日59的黃經差,造成大約64的赤經差,相應的時間增加21秒。如果沒有其他原因,一年中最長的真太陽日約為24時0分21秒,發(fā)生在二至;最短的真太陽日約為23時59分39秒,發(fā)生在二分。地球的橢圓軌道地球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公轉速度不等,造成太陽每日黃經差存在周年變化。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最快,每日黃經差最大,約為61,相應地赤經增大2,真太陽日增長8;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最
15、慢,每日黃經差最小,約為57,相應地赤經減少2,真太陽日減少8。如果沒有其他原因,一年中最長的真太陽日約為24時0分8秒,發(fā)生在1月初;最短的真太陽日約為23時59分52秒,發(fā)生在7月初。黃赤交角與橢圓軌道兩個因素共同影響,造成全年最長的真太陽日為24時0分29秒,發(fā)生在冬至;最短的真太陽日為23時59分39秒,發(fā)生在秋分前(9月17日)。5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地球各部分都有相同的自轉角速度。地球自轉角速度平均每小時15,或每分15,每秒15(恒星時);如換成平太陽時,就為1526/h。線速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因緯度和高度而不同。同一高度,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增大而減?。撼嗟郎献赞D線速度最大,為
16、465m/s,任意緯度的自轉線速度可由下式求算:同一緯度,地球自轉線速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大:赤道上,高度每增加100m,自轉線速度增加26m/s。地球自轉速度存在長期變化、季節(jié)變化和不規(guī)則變化。長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作用。潮汐摩擦對地球自轉起著“剎車”作用,不斷減慢地球自轉速度。季節(jié)變化又分為周年變化和半周年變化。周年變化是季風的變化引起的,振幅為2525ms;半周年變化是大氣潮汐引起的,振幅為9ms。不規(guī)則變化是由于地球內部和外部的物質移動和能量交換所致。三、地球自轉的地理效應1天球的周日運動不同天體的周日運動恒星的周日運動A地球自轉的單純反映B恒星周日運動的路線,稱為周日
17、圈,是各恒星所在的赤緯圈,都以南北天極為不動的中心,每顆恒星都有不變的出沒方位和中天高度。C天和地的關系,猶如球面與球心的關系,恒星周日運動的方向同地球自轉方向相反。D恒星周日運動的周期(恒星日)和角速度,如實地反映了地球自轉的周期和角速度。太陽和月球的周日運動A太陽和月球的周日運動不僅是地球自轉的反映,還有地球和月球公轉的因素。B地球和月球向東公轉,使太陽和月球存在向東的巡天運動,造成其周日運動周期都比恒星周日運動周期長。表現(xiàn)為恒星逐日提前4分鐘中天,造成星空形象的季節(jié)變化;月亮逐日推遲約50分鐘中天。C太陽和月球的周日圈因其赤緯的變化而變化,沒有固定的出沒方位和中天高度。太陽周日圈的變化,
18、引起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從而形成季節(jié)的遞變。不同緯度的周日運動(北半球為例)恒顯星、恒顯星區(qū)和恒顯圈A恒顯星是指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圈以上,永不落下的恒星,也叫拱極星。B恒顯星區(qū),即恒顯星的范圍,是一個以仰極為中心的圓形天空區(qū)域。C恒顯圈,即恒顯星區(qū)的界線,是在北點同地平圈相切的赤緯圈,其半徑等于仰極距,等于當?shù)氐牡乩砭暥?。恒隱星、恒隱星區(qū)和恒隱圈A恒隱星是指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圈以下,永不升起的恒星。B恒隱星區(qū),即恒隱星的范圍,是一個以俯極為中心的圓形天空區(qū)域。C恒隱圈,即恒隱星區(qū)的界線,是在南點同地平圈相切的赤緯圈,其半徑也等于當?shù)氐牡乩砭暥?。出沒星出沒星是指周日圈同地平圈相交,有東
19、升西落現(xiàn)象的恒星。出沒星區(qū)的范圍是一個以天赤道為中心的環(huán)帶,環(huán)帶的寬度等于當?shù)赜嗑暤亩丁L烨蛑苋者\動的緯度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恒顯星、恒隱星和出沒星的范圍大小不同:緯度愈高,恒顯星區(qū)和恒隱星區(qū)愈大,出沒星區(qū)愈小,周日圈與地平圈的交角愈?。痪暥仍酱?,仰極高度越小,恒顯星和恒隱星區(qū)越小,出沒星區(qū)越大,周日圈與地平圈的交角越大。2以太陽日為周期的晝夜交替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一半為白晝,一半為黑夜,晝半于與夜半球之間的分界線稱為晨昏線。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使晨昏線自東向西不斷移動,從而形成晝夜交替,同時使各地以太陽為參考點的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不同,且東邊的地點地方時較西邊的地點早。晝夜交替,使太
20、陽可均勻加熱地球,為生物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生存環(huán)境,也使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動和各種物理化學過程都具有明顯的晝夜變化。3地球坐標的確定地球坐標的確定,是以地球自轉特性為依據(jù)的。因為地球坐標系的基本圈和基本點是與自轉相聯(lián)系的:赤道是地球表面自轉線速度最大的各點連成的大圓;極點是線速度為零的兩點;地軸是地球內部線速度為零的各點連成的直線。4水平運動的偏轉造成地表水平運動方向偏轉的原因地球上的方向都以經線和緯線為準,而經線和緯線因地球自轉而不變改變空間方向。水平運動的物體由于慣性而保持速率和方向不變。水平運動方向偏轉的規(guī)律性由于地球自轉,使北半球經緯線逆時針方向(向左)偏轉,南半球經緯線順時針方向(向右)偏轉
21、,從而造成真正保持運動方向不變的物體相對地發(fā)生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地轉偏向力按慣性定律,如果物體運動方向或速率發(fā)生改變,必定是受某種處力的影響。地球自轉造成的水平運動方向偏轉,被假想成受到一個力的作用。這個力最早由法國數(shù)學家科里奧利研究并確認,故稱為科里奧利力,簡稱科氏力,地理和氣象學上稱為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是一種視力,一種假想的力,只能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而不能改變其速率,其大小隨緯度和物體運動速度而定:地轉偏向力的存在,對許多地理事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二節(jié) 地球的公轉一、地球公轉及其證明1.公轉的定義與方向地球繞太陽的運動,稱為地球的公轉。嚴格地說,地球公轉所環(huán)繞的中
22、心不是太陽,而是太陽和地球的共同質心;同時,也不是地球單方面的繞轉,而是地球和太陽共同環(huán)繞其共同質心繞轉。但由于太陽質量遠遠大于地球,使二者的共同質心距離太陽中心僅約450Km。這一距離相對于太陽半徑來說,微乎其微,因此常認為地球公轉就是地球單純繞太陽的運動。地球公轉的方向與其自轉方向相同。2地球公轉的證明能證明地轉在公轉的物理證據(jù),主要有恒星周年視差、光行差和多普勒效應。恒星周年視差視差位移視差位移,是指由于觀測者位置的變化而引起目標方向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恒星的視差位移現(xiàn)象是指在地球上觀察恒星時,由于地球的公轉運動導致該恒星相對天于背景發(fā)生視位移的現(xiàn)象。地球在半年的空間位移雖然十分巨大(近3億
23、km),但相比之下恒星的距離更為遙遠,因此恒生的視差位移極為微小和難以觀察。恒星周年視差橢圓恒星的視差位移以一年為周期;恒星周年視差位移的路線是一封閉曲線,但其具體形則因恒星的黃緯而不同:近黃極恒星,周年視差位移路線與地球公轉軌道相同,接近一個正圓;黃道上恒星,周年視差位移路線則成一段直線;其它黃緯上的恒星,周年視差位移路線都是橢圓,且愈近黃極,扁率愈小。恒星周年視差的大小地球上觀測到的恒星實際視位置同其平均視位置(從太陽上觀測到的位置)進行之間總存在一個偏差其大小同地球在其軌道上位置有關。當日地連線垂直于星地連線時,同一恒星的視差位移達到極大值,被稱為恒星的周年視差,或簡稱為年視差。恒星年視
24、差既是天球上的一段弧(視差橢圓的半長軸),也是地球軌道半徑相對于恒星所張的一個角()。其與地球軌道半徑,恒星距離(D)之間的關系為:日地平均距離不變,所以恒星年視差的大小取決于恒星的距離:距離愈遠,年視差愈小。所以恒星年視差的測定,也成為測定恒星距離的基本手段。很小,其正弦值近似等于其弧度值,即,于是:1弧度=360/2=57.3=3438=206265。所以,式中的若以角秒表示,并記作時,則得:如恒星的周年視差為1秒(=1),那么:該恒星的距離被稱作1秒差距,意即周年視差為1的恒星的距離,用符號PC表示。用秒差距作為恒星距離單位,優(yōu)點在于,它把恒星的距離同年視差直接聯(lián)系起來:恒星距離的秒差距
25、數(shù)與其周年視差的角秒值互為倒數(shù)。光行差恒星的光行差是指由于地球的公轉運動,使地球觀察者看到恒星的視方向與其真方向產生的差角(用K表示)。恒星的光行差是一個常數(shù)(K=20.49),與恒星的距離無關。光行差橢圓地球公轉以一年為周期,恒星視位置繞轉其真位置也以一年為周期,恒星視位置的繞轉路線,被叫做光行差軌道,其形狀則因恒星的黃緯而不同。在南北黃極,光行差軌道是半徑為20 的橢圓 (與地球軌道形狀相同)。在黃道上,變成長度為20 2的一段直線。在其他黃緯,光行差軌道都是半長軸為20的橢圓:愈近黃極,橢圓扁率愈??;愈近黃道,橢圓扁率愈大。恒星光行差與其視差位移的方向區(qū)別在半年間,恒星視差位移與地球在軌
26、道上的空間位移相互平行,方向相反;而光行差位移的方向則與地球的空間位移方向相互垂直。多普勒效應地球繞太陽公轉,使地球于恒星發(fā)生相對運動。對于特定的時間來說,地球向一部分恒星接近,而從另一部分恒星離開;對于特定的恒星來說,地球半年向它接近,半年從它離開??傊厍蚬D使恒星譜線以一年為周期,交互發(fā)生紫移和紅移。這是多普勒效應在地球公轉中的表現(xiàn)。二、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性1公轉軌道 軌道形狀:橢圓 半長軸(a):1.496億km半短軸(b):1.4958億km半焦距(c):250萬km周長(l):9.4億km 偏心率:e=c/a=0.0167 扁 率 :f= a-b/a=1/7000 軌道半長軸:1.4
27、96億km 太陽在軌道中的位置:兩焦點之一 近日點: 距日1.471億km,地球1月初經過; 遠日點: 距日1.521億km,地球7月初經過; 中距點:地球短半軸的兩個端點,地球于4月初和10月初經過。2黃赤交角地球公轉軌道面與赤道面之間的夾角,亦即黃道與天赤道之間的夾角,稱為黃赤交角。黃道與天赤道相交于春秋二分點,黃道與距天赤道最遠的兩點,稱為二至點,距天赤道2326,稱黃赤大距。黃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3公轉周期恒星年:地球公轉連續(xù)兩次經過同一顆恒星的時間間隔,其值為:365.2564日;回歸年:地球公轉連續(xù)兩次經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其值為:3365.2422日;近點年:
28、地球公轉連續(xù)兩次經過近日點的時間間隔,其值為:365.2596日;交點年:地球公轉連續(xù)兩次經過黃白交點之一的時間間隔,其值為:346.6220日;4地球公轉速度角速度:平均每日59(因距離而變化)線速度:平均每秒30公里(因距離而變化)面速度:不變(開普勒第二定律)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效應1太陽周年(視)運動太陽周年運動的軌跡黃道,如實地反映了地球軌道平面在天空中的位置。太陽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真實地反映了地球的軌道位置。雙魚白羊到金牛,雙子巨蟹獅子頭,室女天秤天蝎尾,人馬摩羯寶瓶收。一羊二牛三雙子,四蟹五獅室女連,七秤八蝎九人馬,摩寶雙魚十二全。太陽周年運動的方向太陽周年運動的角速度太陽周年運動的周期 2行星同太陽的會合運動會合運動的概念行星與太陽的會合運動,是指由于太陽和行星都以各自特定的周期在地心天球上運動,從而導致太陽和各個行星之間存在著相對運動,實質是地球與各大行星繞太陽公轉速度不同而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復合運動。行星合日和沖日當行星和太陽的黃經相等時,二者都處于地球的同一側,就是行星同太陽會合,叫做行星合日,或簡稱合。相反,當行星和太陽的黃經相差180而處于地球的兩側時,叫做行星沖日,或簡稱沖。會合運動的周期行星合日是一種周期性現(xiàn)象。從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經歷的時間,叫行星的會合周期。會合周期的長短,取決于行星公轉周期和地球公轉周期。二者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嬰兒旅行系統(tǒng)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奶油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夾緊虎鉗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備件制造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美發(fā)師中級實操考核試卷:美發(fā)師實操技能考核與實操考核難點試題
- 2024-2025七年級下學期班級志愿服務計劃
- 汽車產業(yè)商業(yè)運營效率提升計劃書范文
- 假期旅游計劃申報及工作證明函(6篇)
- 防水工程合同清單
- 二年級語文下冊學期總結與計劃
- 地質勘探技術服務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及趨勢分析
- 個人租車合同電子版完整版
- 2024年廣西來賓高投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茶藝文化課件
- 水平螺旋輸送機設計計算及參數(shù)表
- 產品質量管控與2023年質檢合格率報告
- 庭院造園行業(yè)分析
- 口腔醫(yī)學技術:牙齒熔模的制作
- 保險理賠賠償協(xié)議書
- 公交司機禮儀服務培訓課件
- 空調冷熱(冷卻)水系統(tǒng)安裝(金屬管道)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新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