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哲學(xué)的詩化境界(一).doc_第1頁
象山哲學(xué)的詩化境界(一).doc_第2頁
象山哲學(xué)的詩化境界(一).doc_第3頁
象山哲學(xué)的詩化境界(一).doc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象山哲學(xué)的詩化境界(一 )中國文化的主流是由儒、道、釋三者彼此激勵、交融而共同構(gòu)成的。雖然儒、道、釋三家各有各的價值取向,但是,相對于西方古典主客二分的哲學(xué)形態(tài)而言,它們都主張心與物、人與天的融合。儒家追求的是禮樂詩書、天生人成的人格境界;道家哲學(xué)追求的對“性命之情 ”的歸真返璞;而禪宗追求的則是由小乘、中乘、大乘、直到“萬法盡通、萬行具備、一切無雜、但離法相、作無所得”的“最上乘 ”。(壇經(jīng) 智常來參)究其實,都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哲學(xué)。境界哲學(xué)就是詩化哲學(xué)。這里的“境界 ”,說的是精神,說的是性情,說的是人格境界的提升過程。陸象山的哲學(xué)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境界哲學(xué),亦即詩化哲學(xué)。它圍繞著“先立乎

2、其大者 ”的思想核心,層層論說,以儒家哲學(xué)為靈魂,融會了道家以及禪宗的思想資源,加強了其理論體系的詩化性質(zhì),在整個中國哲學(xué)史上都是較為特殊的。一、先立乎其大者象山自謂曰: “近有議吾者云: 除了先立乎其大者一句,全無伎倆。 吾聞之曰: 誠然。 ”語氣中有引以為自豪、自負(fù)者。蓋“先立乎其大者 ”一句,貫穿象山思想的始終。在陸九淵集中,多次出現(xiàn) “先立乎其大者 ”的命題。 “先立乎其大者 ”一句的思想, 首先應(yīng)該來源于 孟子告子上:公都子問曰: “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 “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痹唬?“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 “耳目之官不

3、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象山對孟子的思想心領(lǐng)神會, 抓住了其中的本質(zhì)融會貫通而自得之, 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認(rèn)真考察象山具體文獻中的意思,我們會發(fā)現(xiàn)陸九淵 “先立乎其大者 ”一句的意思,在他的文集各處,表面上并不一致。 為了較為準(zhǔn)確、客觀地把握象山思想的原始面貌, 我們還是從文本出發(fā),抓第一手資料:前日竊聞以夫子所論齊景公、伯夷、叔齊之說,斷命以祛俗惑,至今嘆服,不能弭忘。笑談之間,度越如此,輔之切磋,何可當(dāng)也。允其所見,推其所為,勿怠勿畫,益著益察,日躋于純一之地,是所望于君

4、子,夷、齊未足言也。此天之所以予我者,非由外鑠我也。思則得之,得此者也;先立乎其大者,立此者也;積善者,積此者也; 集義者, 集此者也; 知德者, 知此者也; 進德者, 進此者也。 同此之謂同德,異此之謂異端。心逸日休,心勞日拙,德偽之辨也。豈唯辨諸其身人之賢否,書之正偽,舉將不逃于此矣。 自有諸己至于大而化之, 其寬裕溫柔足以有容,發(fā)強剛毅足以有執(zhí),齊莊中正足以有敬,文理密察足以有別,增加馴積,水漸木升,固月異而歲不同。然由萌蘗之生而至于技葉扶疏,由源泉混混而至于放乎四海,豈二物哉?中庸曰: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又曰: “其為物不貳?!贝酥^也。 關(guān)于這段文字的解讀,有的學(xué)者是這

5、樣說的:“此就是心,天給的一切知識,都先驗的在心中,這就是不慮而知、不學(xué)而能的良知良能 。這顯然是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和 萬物皆備于我 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xué)在認(rèn)識論上的貫徹。 ”對于所謂唯心、唯物的問題,筆者沒有興趣,但是,說這段文字的 “此”是指的 “心 ”,是 “良知良能 ”的說法,筆者殊不能同意。筆者以為,這是一個基本的語法上的錯誤。故不能不在此著重指出。根據(jù)欽定四庫全書象山集、四部叢刊 象山先生全集 兩個版本的排版, 我們可以知道,這段文字本來是不分段的,但是1980 年 1 月中華書局出版的陸九淵集卻人為地將這一段本來不應(yīng)該分開的文字分成了兩個自然段,成了上面所引述的這個樣子。我們依據(jù)原

6、文的語義結(jié)構(gòu)和文氣的血脈,可以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在“此天之所以予我者,非由外鑠我也。思則得之,得此者也;先立乎其大者,立此者也;積善者,積此者也;集義者,集此者也;知德者,知此者也;進德者,進此者也。同此之謂同德,異此之謂異端”這幾句話中的“此 ”字,全部是指代“日躋于純一之地”的。這段文字的中心就是在提倡“日躋于純一之地”,并且以中庸之 “不誠無物 ”和 “為物不貳 ”為結(jié),其思想的脈絡(luò)非常清楚。在與邵叔誼中,“先立乎其大者”的 “大者 ”,指的是 “純一之地 ”。 純一之地,從思想源流上來講,首見于古文尚書商書 咸有一德: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于一德。德惟一,

7、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兇?!北幌笊酵瞥绲拿鞯老壬蜆O重視 “咸有一德 ”(二程集 論王霸札子 ),倡言 “純王之心 ”、“純王之政 ”(二程集 南廟試策五道 第一道),并有詩為證: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二程集 題淮南寺 )純王之心與純王之政都是哲學(xué)家的幻想,但是,明道先生卻冷靜地昭示了 “純一之地 ”不為外物所動的狀態(tài)。 象山的 “純一之地 ”在與邵叔誼中,指的是純凈、虛空之心,像一種詩化的空靈境界,與明道先生心領(lǐng)神會,彼此相通,其根本的精神是 “勿怠勿畫、益著益察”的 “誠 ”。這種 “純一 ”之誠的思想追求貫穿于象山先生的始終。紹興二十

8、二年,象山十四歲,嘗言:“吾于踐履未能純一,然才自警策,便與天地相似。 ”淳熙十五年,象山五十歲,在山間精舍,與陳宰書云:“同志之士,方此盍簪,繹簡編商略終古,粗有可樂。雖品質(zhì)不齊,昏明異趣,未能純一,而開發(fā)之驗,變化之證,亦不可謂無其涯也。 ”很顯然,象山先生一直把 “純一之地 ”當(dāng)成了道德修養(yǎng)、品格提升的至高境界。哲學(xué)的詩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哲人就是詩人,哲學(xué)就是詩學(xué)。哲人所追求的詩化境界本來就是可望而不可即,卻又具有巨大感召力量的目標(biāo)。陸象山“純一之地 ”的境界,就正具有這樣一種特殊的詩化性質(zhì),因為在現(xiàn)實中,這一境界“是只可永遠(yuǎn)接近而又永遠(yuǎn)不可能最終達到的”詩化的境界?!凹円恢?

9、”的理論來源,王陽明又謂之曰尚書的十六字心法:“圣人之學(xué),心學(xué)也。堯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為一,允執(zhí)厥中。此心學(xué)之源也。中也者,道心之謂也。道心精一之謂仁,所謂中也??酌现畬W(xué),惟務(wù)求仁,蓋精一之傳也。自是而后有象山陸氏, 簡易直截,真有以接孟氏之傳。其議論開闔,時有異者,乃其氣質(zhì)意見之殊,而要其學(xué)之必求諸心,則一而已?!彼韵笊皆唬?“蓋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當(dāng)歸一,精義無二,此心此理,實不容有二。 ”心與理合而為一的最高境界,就是去掉了各種私心雜念的 “純一之地 ”:“今時士人讀書,其志在于學(xué)場屋之文以取科第,安能有大志?其間好事者,因書策見前輩議論,起為學(xué)之志者,亦豈

10、能專純?不專心致志,則所謂鄉(xiāng)學(xué)者未免悠悠一出一入。私意是舉世所溺,平生所習(xí)豈容以悠悠一出一入之學(xué)而知之哉?必有大疑大懼,深思痛省,決去世俗之習(xí),如棄穢惡,如避寇仇,則此心之靈自有其仁,自有其智,自有其勇,私意俗習(xí),如見晛之雪,雖欲存之而不可得,此乃謂之知至,乃謂之先立乎其大者。 ”排除私意,大疑大懼,深思痛省,擯棄一切穢惡,則仁、義、智、勇自顯,這就是一種精誠專一、 “純誠專一 ”11的境界。這種境界,用馮友蘭先生的話來說,這實際上是一種人生的精神境界, 12 換句話來說,就是詩化的境界。但是,象山在與朱濟道的三封信中,對“先立乎其大者”還有另外的解釋:“此理在宇宙間,未嘗有隱遁,天地之所以為

11、天地者,順此理而無私焉耳。人與天地并立而為三極,安得自私而不順此理哉?孟子曰:先立乎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人惟不立乎大者故為小者所奪,以叛乎此理,而與天地不相似。”(第一封) “此理于人無間然,昏明何事與天淵?自從斷卻閑牽引,俯仰周旋只事天。尊兄平日只被閑牽引,所以不能自立。今既見得此理,便宜自立。此理即是大者,何必使他人明指大者?既見此理,此理無非,何緣未知今是?此理非可以私智揣度傅會。若能知私智之非, 私智廢滅, 此理自明。 若任其私智, 雖高才者亦惑,若不任私智,雖無才者亦明?!保ǖ诙猓┻@些表述是值得我們認(rèn)真玩味的。這里的“理 ”毫無疑問是天理。而信中明確指出,“此理即是大者 ”。只

12、有 “立乎大者 ”,才不為小者所奪。這里的小者,就是“私智 ”,就是為外物所牽引而引發(fā)的情欲。為情欲左右之后,人就遠(yuǎn)離了天理。因此,“自從斷卻閑牽引”,去掉了對七情六欲五光十色的誘惑,就可以 “先立乎其大者 ”。第三封信里的話說得更是力透紙背:“平居不與事接時,切須鞭策得炯然,不可昧沒對越上帝,則遇事時自省力矣?!?3可見,象山的 “理 ”就是 “天 ”;而 “天 ”就是上帝, “誠心求之 ”,“俯仰周旋只事天”,透露了象山先生明顯的宗教傾向。正是這種宗教性的超越之“誠 ”,把象山的性情世界擴展得十分豐富,空明澄澈,高遠(yuǎn)無極。那么,一個是外界的風(fēng)吹雨打都不能動搖的“純一之地 ”,一個是高高在上的天理,二者之間是怎么邏輯性地搭掛在一起的呢?我們認(rèn)為,其答案在 與馮傳之 一信中: “天降衷于人,人受中以生,是道固在人也。又曰:先立乎其大者,立乎此者也。居之謂之廣居,立之謂之正位,行之謂之大道。非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則何以為大丈夫?”14純一之地,就是天貫注于人的 “衷”, “道固在人 ”,言人人都具有天賦的 “道 ”,用孟子的話講就是善端,用陸象山的話講就是本心, 也就是象山的 “天理 ”。15不為外物所動, 堅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