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卒中的臨床研究進展[權威資料]_第1頁
小卒中的臨床研究進展[權威資料]_第2頁
小卒中的臨床研究進展[權威資料]_第3頁
小卒中的臨床研究進展[權威資料]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卒中的臨床研究進展 小卒中(minor stroke)癥狀輕微,復發(fā)風險高,發(fā)病機制復雜多樣,因此需要積極進行風險評估。本文就小卒中近年的主要臨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幫助廣大臨床醫(yī)生更好地開展臨床實踐。 小卒中的概念和主要臨床特點 到目前為止,小卒中還缺乏準確完整的定義。fischer等1提出理想的小卒中概念應該包括以下5個方面:(1)患者有輕微和非致殘性的急性期癥狀,同時具有良好的短期和中期功能結局;(2)適用于不同卒中亞型;(3)應該包含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4)在日常的臨床實踐中簡便實用;(5)有別于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大多數研究將小卒中定義為nihss評分3分,少數報道將其定義為nih

2、ss評分45分24。 小卒中急性起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語言理解困難、行走不穩(wěn)、偏盲、復視、一側或雙眼視力模糊或喪失,還可伴隨以下癥狀:頭暈、眩暈、局部頭痛、雙眼視物不清、構音障礙、認知障礙(如精神錯亂)等。常見危險因素或病因有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房顫、既往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吸煙、過度攝入酒精、體力活動少等1,5。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在小卒中患者中并不少見。altieri等6觀察了105名小卒中患者,隨訪至30個月,41%的患有psd,其中22%在發(fā)病1個月

3、內出現抑郁,93%患有惡劣心境。此外, psd與腦梗死大小或部位之間沒有顯著相關。 小卒中也可表現為認知損害。sarah等7對280例小卒中/tia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33.6%(94/280例)有短暫性認知損害,其中85.1%(80/94例)出現在發(fā)病7天內。隨訪至5年,上述具有短暫性認知損害者,發(fā)生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的風險增加。 小卒中的高復發(fā)風險一直被關注。有報道小卒中/tia后48小時的卒中復發(fā)風險為4%5%,7天的復發(fā)風險為9%,90天內的復發(fā)風險高達10%12%5,8-10。對于小卒中患者,研究發(fā)現90天內復發(fā)與下列變量獨立相關:肢體無力、言語障礙、過量酒精攝 入、既往tia以

4、及嚴重癥狀性顱內外動脈疾?。ㄍ瑐阮i動脈狹窄70%或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50%);但與年齡和起病時初始血壓關系不密切5。關于糖尿病、冠心病和房顫等與小卒中復發(fā)的關系,則存在不一致的報道。 小卒中可以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奧地利卒中單元登記(austrian stroke unit registry)為一項前瞻性研究11。該研究中的8 291例小卒中/tia患者雖然使用了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等標準治療,住院4天內仍有4.5%(374/8291例)的患者經歷了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高血壓、糖尿病、心功能失代償、急性感染、卒中病因是早期臨床惡化的獨立預測因素。ogata等12回顧性分析了

5、543例小卒中患者,發(fā)病7天內有6.8%(37/543例)的患者經歷了神經功能惡化,且神經功能惡化與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性腦梗死、入院時較高的收縮壓和血糖、偏癱和眩暈等因素顯著相關?;颊甙橛械奈kU因素越多,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風險就越大。對來自95例伴有大腦中動脈或基底動脈中重度狹窄(狹窄50%)或閉塞的小卒中/tia的研究表明,基線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顯示分水嶺梗死和基底動脈狹窄或閉塞者,發(fā)病7天內更容易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13。 abcd2(見表1)評分是預測tia短期復發(fā)風險的工具,目前也用于小卒中的風險評估。在前瞻性牛津血管研究(oxford vascular study,oxvas

6、c)中,chandratheva等4分別采用abcd2、essen卒中風險評分量表(esrs)和卒中預測工具-(spi-)等量表,預測了520例小卒中患者90天內的復發(fā)風險。結果顯示,僅有abcd2評分對小卒中90天內卒中復發(fā)有中度的預測價值。此外,abcd2評分與早期神經功能惡化風險也有顯著相關性,且臨床惡化風險隨著abcd2評分的增高而增加11。 使用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對120例小卒中/tia的前瞻性研究14發(fā)現,dwi有新鮮腦梗死病灶、伴和不伴有大動脈閉塞者90天內卒中臨床復發(fā)率分別為32.6%和10.8%。一項對143例小卒中/tia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評估了無癥狀性卒中的復發(fā)風險。

7、至30天隨訪結束時,9.8%(14/143例)的患者出現了dwi新鮮腦梗死灶,其中42.6%(6/14例)無臨床癥狀15。asdaghi等3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了50名小卒中/tia患者,結果顯示:基線水平有dwi新鮮腦梗死灶的患者,30天內腦梗死再發(fā)風險明顯增高,且dwi病灶越大,早期卒中復發(fā)風險就越高。而對于血流灌注成像(pwi)顯示低灌注并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顱內血管嚴重狹窄或閉塞者,dwi出現新鮮腦梗死的風險增加。因此,mri技術對小卒中的復發(fā)風險有一定的預測價值。 ct和血管造影(cta)技術較mri更快速和普及,因此ct/ cta對小卒中患者復發(fā)風險的預測研究同樣為臨床所關注

8、。coutts等16對510例連續(xù)入組的小卒中和tia患者進行ct/cta和mri檢查,使用標準的臨床變量和預定義的異常ct/cta(包括急性缺血和/或顱內外動脈狹窄50%和閉塞)和dwi陽性評估90天內的卒中復發(fā)風險。結果顯示,有7.1%(36/510)出現卒中復發(fā)。從發(fā)病到cta檢查的中位數時間為5.5小時(四分位數間距為6.4小時),到磁共振成像檢查的中位數時間為17.5小時(四分位數間距為12小時)。在預測卒中復發(fā)方面,ct/cta結果異常的風險比為4.0,dwi陽性結果的風險比為2.2。多因素分析發(fā)現僅有ct/cta異常能夠預測卒中復發(fā),對ct/cta和mri的二次分析結果顯示兩者在預測卒中復發(fā)的價值方面沒有顯著差別。 結論:使用ct/cta早期評估顱內外血管可以預測小卒中/tia患者的卒中復發(fā)和臨床結局。 總之,現有證據表明小卒中患者復發(fā)風險高,屬高危人群,一旦發(fā)生應盡早進行全面評估并積極預防,以減少卒中復發(fā)。 (注: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