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醉翁亭記》作者深層心境的解讀_第1頁
對《醉翁亭記》作者深層心境的解讀_第2頁
對《醉翁亭記》作者深層心境的解讀_第3頁
對《醉翁亭記》作者深層心境的解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醉翁亭記作者深層心境的解讀 摘 要:文章從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山水游記的傳統(tǒng)、文章的寫作背景、文中作者的形象四個維度進行了分析、論證,對“醉翁之醉”的理解進行了補充。對于“醉翁”之“醉”,不能僅僅理解為樂觀、豁達,更應透過表象體悟到作者深藏的憂國、憂民情懷。 關鍵詞:醉翁;中國文化;寫作背景;憂國憂民;深層心境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77-01蘇教版九(上)語文教學參考對醉翁亭記中的“醉”是這樣解釋的:“對于作者來說,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本質(zhì),寫醉正是為了寫樂?!卑凑沾朔N理解,“醉”當為“陶醉”之意:因山水之秀麗而

2、陶醉,因百姓之和樂而陶醉,也因自己治滁有為而陶醉。這種看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它并未完全道破歐陽修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醉翁之醉”掩藏的恰是作者無法排遣、揮之不去的郁悶、憂愁。 一、從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分析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醉能消愁,醉能縱情;“醉”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文人用以寄托對世俗不滿情緒、表達自身清高氣節(jié)的一種不羈方式。屈夫子“眾人皆醉我獨醒”,卻遭放逐;從此以后,仕途失意,寧愿縱情于酒,借酒消愁,借酒買醉,不愿清醒。陶淵明因官場腐敗,遁入山林,親友邀酒,他“造飲輒盡,期在必醉”;這種“醉”,看似灑脫,實為解脫。李太白孤寂無法排遣,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爾同銷萬古愁”。辛棄疾在壯志難酬

3、、報國無門的惆悵之際,只能“醉里挑燈看劍”。而蘇東坡亦有思鄉(xiāng)念人、月圓之夜“把酒問青天”之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習慣把郁悶愁緒寄托在“酒”中,只謀一醉,在醉中逃離塵俗的羈絆、紛擾,在逃離中保留一份孤傲。從此來看,文中歐陽修的“飲少輒醉”,并非僅僅是酒量問題,而是要求醉,以此消遣自己被貶滁州,一腔抱負不得施展的憂郁情懷。 二、從山水游記的傳統(tǒng)分析 寓情于景,借助大自然的優(yōu)美景物寄托悲傷失落的心情,正是山水游記的傳統(tǒng)筆法。山水游記始于魏晉南北朝;唐宋時期,是山水游記迅速發(fā)展的高峰期?!坝斡浿妗绷谠挠乐莅擞浭墙艹龃怼U缤鯂S所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的“自余為j人,居是州。恒

4、惴栗”、小石潭記里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鈷a潭西小丘記中“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莫不道出作者真實的心理感受被貶之后幽憤不快。而對自然山水的游玩之樂,只是借以排遣孤獨寂寞的表象而已。深受柳宗元山水游記影響的歐陽修,寫醉翁亭記正是這種心理歷程的自然反映,只是在表達身世之感時,歐陽修更為含蓄。正如朱愛紅在柳宗元與歐陽修山水游記之比較中分析道:“他對自己遭受不平待遇也很不滿,但這種不滿他從不直截了當?shù)乇磉_,而是通過對自己政績的肯定之中表達出來?!?“自來文人學士,謫宦棲遲,未有不放懷山水,以寄其幽思。六一公之守滁也,無白傅之牢愁;有東坡之超然,無柳子之抑郁。豈不可哉?”歐陽修的高明之處便在

5、于此,于山清水秀的優(yōu)美背景中,于太平祥和的滁人出游中,于起坐喧嘩的眾賓歡宴中,巧妙地將悲憫情懷掩藏在開朗、豁達的姿態(tài)之中。與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直爽的流露方式不同,“醉翁”的外表絕無“淪落自傷之狀”,他的筆法正是盡現(xiàn)“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真意也。 三、從文章的寫作背景分析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因參與范仲淹“慶歷新政”被貶謫至滁州做太守后次年而寫的一篇散文。當時,“西夏用兵,遼國欺凌,而冗兵、冗吏、冗費久成弊端”,由于朋黨之爭,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后來新政失敗,范仲淹等人先后被貶職。時歐

6、陽修“知諫院”,為范仲淹等被貶慨然上疏,亦被左遷知制誥、知滁州?!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此情此境,胸懷天下的歐陽修,縱使風光再美,滁州百姓安居樂業(yè),想到國家境況,他又如何能夠真正快樂起來?他的心境,就如題滁州醉翁亭所寫:“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山花縱能笑,不解與我言”。這不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失落? 四、從文中作者的形象分析 這篇文章作于慶歷七年(1046年),當時作者只有39歲。但他在醉翁亭記中卻自號“醉翁”,展現(xiàn)的是一個“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的老翁形象。作者為何要把自己刻畫得如此憔悴衰老?“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恰是“緣愁似個長”?。∶髅魑蠢蠀s號為“翁”,明明樂著而要謀醉,這樣的心跡,恰恰是難以言喻又隱藏不住的悲傷與無助。再深究一下文末的幾筆文字:“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看似瀟灑豁達的風流姿態(tài)中,含蓄地流露出知己難覓的孤寂。在滁州城治理有成的那天,在春花絢麗、秋霜高潔的那年,想起國家前途、天下命運,太守與賓客觥籌交錯的熱鬧表象下,一絲隱隱的憂和冷,含蓄地隱現(xiàn)在字里行間。因此,從一個“醉”字,不應只看到歐陽修陶醉于山水、宴飲的表象,更應該體會作者更深層次的憂國憂民的悲壯情懷。而作為語文教師,也應當多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