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樂的歷史變遷分析論文_第1頁
北狄樂的歷史變遷分析論文_第2頁
北狄樂的歷史變遷分析論文_第3頁
北狄樂的歷史變遷分析論文_第4頁
北狄樂的歷史變遷分析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北狄樂的歷史變遷分析論文 摘要:“北狄樂”是漢唐時期北方鮮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樂通稱。其發(fā)展經(jīng)歷了原創(chuàng)、交融、分化等歷史變遷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進入北魏音樂機關(guān),成為祭祀、享宴、郊廟音樂的一部分,其歌辭為華語系統(tǒng),部分繼續(xù)在民間流傳,其歌辭仍為鮮卑語。華化的這部分歌曲通過戰(zhàn)爭、外交、民間等各種方式流傳到南方。在華胡音樂文化交流滲透中,“北狄樂”不斷地被漢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鮮卑語系統(tǒng)已完全消融于漢語的音樂文化系統(tǒng)中?!氨钡覙贰比肴A,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華樂,進入華樂系統(tǒng)后,“北狄樂”的性質(zhì)改變了,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一部分。 關(guān)鍵詞:北狄樂;歷史變遷;流傳;華胡音樂交流 “北狄

2、樂”是對北方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總稱,最早見于杜佑通典。通典曰:“北狄三國。鮮卑、吐谷渾、部落稽。北狄樂,皆為馬上樂也。”1舊唐書音樂志曰:“北狄樂,其可知者鮮卑、吐谷渾、部落稽三國,皆馬上樂也。鼓吹本軍旅之音,馬上奏之,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2從通典、舊唐書所載梁鼓角橫吹曲中人名、地名及古今樂錄的注解可知,“北狄樂”之名是一個函蓋極廣的概念,時間上函蓋了自漢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空間上函蓋北方的各民族,是鮮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的音樂總稱。舊唐書所列曲名慕容可汗,樂府詩集載梁鼓角橫吹曲慕容垂歌辭、慕容家自魯企由谷歌等當(dāng)為慕容氏歌曲。北史吐谷渾傳載:吐谷渾,本遼東鮮卑徒河

3、涉歸子也。涉歸一名弈洛韓,有二子,庶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涉歸死,若洛廆代統(tǒng)部落,是為慕容氏。涉歸之在也,分戶七百以給吐谷渾,與若洛廆二部。于是遂西附陰山,后假道上隴。若洛廆追思吐谷渾,作阿干歌,徒河以兄為阿干也。子孫僭號,以此歌為輦后鼓吹大曲。3可見,阿干之歌為前燕慕容鮮卑的歌曲,與慕容可汗當(dāng)是一個部落的歌曲。鉅鹿公主當(dāng)為羌族歌曲。舊唐書音樂志云:“梁有鉅鹿公主歌辭,似是姚萇時歌,其辭華音,與北歌不同?!?部落稽當(dāng)為南部匈奴歌曲。因其國名北周才見于史籍,此歌有可能是北周后產(chǎn)生的。此外,梁鼓角橫吹曲中尚有企喻歌辭、瑯琊王歌辭、高陽樂人歌三首可考知其族別。古今樂錄曰:“企喻歌四曲,或云后又有二

4、句頭毛墮落魄,飛揚百草頭。最后男兒可憐蟲一曲是苻融詩,本云深山解谷口,把骨無人收?!?符融乃前秦符堅之弟,則此曲為氐族歌曲?,樼鹜醺柁o有“誰能騎此馬,唯有廣平公”之句,樂府詩集引晉書載記曰:“廣平公,姚弼,興之子,泓之弟也?!?是南安赤亭羌人姚弋仲之后??梢姡烁铻榍甲甯枨?。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曰:“魏高陽王樂人所作也?!?高陽王即元雍,其事跡魏書高陽王傳有載。由此可知,高陽樂人歌產(chǎn)生于元魏太和、永安年間,屬拓拔鮮卑歌曲。其它尚無可考定的曲調(diào)中可能亦有羯族歌曲,因為石勒滅前趙,建立后趙,到冉魏滅趙達三十年之久。 由上可知,北狄樂是對漢魏南北朝時期北方鮮卑、匈奴、羌、氐、羯等諸少數(shù)民族歌曲的通稱,

5、因為中國古代中原漢人多以北狄、西戎、東夷、南蠻蔑稱四方少數(shù)民族,唐書音樂志因其舊。自唐代始,便以“北狄樂”總稱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音樂。(陳)智匠古今樂錄著錄的“梁鼓角橫吹曲”六十六首歌辭是“北狄樂”歌辭的主要文獻,現(xiàn)存于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中?!氨钡覙贰钡陌l(fā)展變遷大致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歷史階段。 一使用母語歌唱時期 東晉十六國前期,亦即北魏代都時期的北方民歌多用自己本民族語言歌唱,以描寫本民族生活、歌頌民族部落首領(lǐng)和英雄為主要內(nèi)容,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民族史詩的性質(zhì)?!拔菏蟻碜栽?、朔,肇有諸華,樂操土風(fēng),未移其俗”。8其間,慕容鮮卑發(fā)展較快,其音樂文化亦最發(fā)達。 從舊唐書所引曲目看,土谷

6、渾、慕容可汗二曲,都是歌頌部落首領(lǐng)的歌曲。阿干歌則有記載慕容鮮卑歷史的史詩性歌曲,所以“子孫僭號,以此歌為輦后鼓吹大曲”。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也記載慕容廆“以孔懷之思,作吐谷渾阿于歌(于當(dāng)為干之訛),及俊、垂僭號,以為輦后大曲”。9舊唐書音樂二云:“知此歌是燕、魏之際鮮卑歌,歌辭虜音,竟不可曉?!?0關(guān)于阿干歌產(chǎn)生的具體時間,黎虎魏晉南北朝史論慕容鮮卑音樂論略認為在西晉太康十年(289)之后。11土谷渾、慕容可汗大概也是前燕初期的歌曲。 拓拔鮮卑代國時期的歌曲稱為簸邏回歌和真人代歌。 簸邏回歌隋唐時稱之為“大角”。隋書音樂志對大角有詳細描述。新唐書禮樂志云:“金吾所掌有大角,即魏之簸邏回。工人

7、謂之角手,以備鼓吹?!?2可見簸邏回歌乃鮮卑軍陣之樂。 魏書樂志:“太祖初,正月上日,饗群臣,宣布政教,備列宮懸正樂,兼奏燕、趙、秦、吳之音,五方殊俗之曲。四時饗會亦用焉。凡樂者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掖庭中歌真人代歌,上敘祖宗開基所由,下及君臣廢興之跡,凡一百五十章,昏晨歌之,時與絲竹合奏。郊廟宴饗亦用之?!?3 隋書音樂志:“天興初,吏部郎鄧彥海奏上廟樂,創(chuàng)制宮懸,而鐘管不備。樂章既闕,雜以簸邏回歌?!?4 天興元年(398),北魏遷都平城,開始著手禮樂建設(shè)。從鄧彥海奏“雜以簸邏回歌”可見,簸邏回歌、真人代歌是拓拔鮮卑族早期歌曲,歌辭為鮮卑語,產(chǎn)生于代都及以前,在代都時期的宮廷雅樂建設(shè)中被

8、引入宮廷音樂機關(guān)。如舊唐書音樂志所言:“后魏樂府始有北歌,即魏史所謂真人代歌是也。代都時,命掖庭宮女晨夕歌之?!?5 南齊書魏虜傳:“國中呼內(nèi)左右為直真,外左右為烏矮真,曹局文書吏為比德真,檐衣人為樸大真,帶仗人為胡洛真,通事人為乞萬真,守門人為可薄真,偽臺乘驛賤人為拂竹真,諸州乘驛人為咸真,殺人者為契害真,為主出受辭人為折潰真,貴人作食人為附真,三公貴人,通謂之羊真?!?6 可見,“真”是北魏拓跋鮮卑族常用的鮮卑語,至于具體是什么意思則不得而知。 二漢胡雜揉時期 從淝水之戰(zhàn)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383-493),即北魏的平城時期。北方經(jīng)過前秦短暫的統(tǒng)一,淝水之戰(zhàn)后,又陷入分裂。公元384-3

9、86年間,先后有后秦(羌)、西秦(鮮卑)、后燕(鮮卑)、北魏(鮮卑)、西燕(鮮卑)、后涼(氐)建國,又經(jīng)東晉劉裕北伐滅后秦、南燕,北魏滅北燕、吐谷渾滅西秦、夏(匈奴),到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滅北涼(匈奴),北方再度統(tǒng)一于北魏拓跋鮮卑族手中。這期間,鮮卑族得到空前發(fā)展。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通過吸納“塢壁”頭人入朝為官等措施達到其學(xué)習(xí)借鑒漢族先進文化之目的,因此,在北方長期的動亂中,漢胡民族的交流與滲透則進一步加強。北魏統(tǒng)治層在國家制度、文化建構(gòu)等方面大量借鑒吸收漢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還在各行政部門設(shè)置翻譯官員。從此,北魏鮮卑文化與漢文化開始進入深層的交流與滲透時期。 就音樂言,此期間,開

10、始出現(xiàn)了漢虜雜揉的傾向。一方面,北魏對北方的再度統(tǒng)一,使原來各民族的歌曲都歸于北魏,并與北魏的真人代歌相融合,統(tǒng)稱之為“北歌”。公元397年,拓跋珪定中山,獲得后燕樂器,使慕容音樂移到北魏。并于次年“詔尚書吏部郎鄧淵定律呂,協(xié)音樂”,初步建立起北魏的宮廷音樂。正月上日,饗群臣,宣布政教,合奏“燕、趙、秦、吳之音,五方殊俗之曲”與真人代歌。所謂“燕、趙、秦、吳之音”,即慕容燕、石勒趙、符堅秦與江南的音樂。而在這些音樂的基本構(gòu)成中,就包括西晉流散中原的宮廷雅樂。另一方面,歌辭傳唱中,開始有漢語與胡語雜歌的情形。這一點從現(xiàn)存漢胡雜寫的歌辭中可探得些許信息。 古今樂錄:“是時樂府胡吹舊曲有大白凈皇太子

11、、小白凈皇太子、雍臺、扌翕臺、胡遵利丘女、淳于王、捉搦、東平劉生、單迪歷、魯爽、半和企喻、比敦、胡度來十四曲。三曲有歌,十一曲亡?!?7 就曲目看,魯爽以人命名。據(jù)宋書、南史記載,魯爽是一名武將,其祖父魯宗之東晉末年為雍州刺史,后入北仕北魏荊州刺史。其父魯軌,還有他自己,都先后任過荊州刺史。他“幼染殊俗,無復(fù)華風(fēng),粗中使酒,數(shù)有過失?!?8得罪魏太武帝,元嘉二十八年(451)南奔宋,為司州刺史。其在北魏生活的時期剛好是平城時期,他“幼染殊俗,無復(fù)華風(fēng)”,所以此曲當(dāng)為平城時期的歌曲。大白凈皇太子、小白凈皇太子二曲,其曲名當(dāng)是漢胡雜寫的。古今樂錄引瑯琊王歌辭最后云:“誰能騎此馬,唯有廣平公”。郭茂

12、倩按語引晉書載記曰:“廣平公,姚弼,興之子,泓之弟也?!?9樂府詩集慕容垂歌辭解題引晉書載記:“慕容本名垂夬,尋以讖記乃去夬,以垂為名。慕容雋僭號,封垂為吳王,徙鎮(zhèn)信都,太元八年自稱燕王?!?0折楊柳解題引唐書樂志:“梁樂府有胡吹歌云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此歌辭元出北國,即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是也?!?1宋書五行志:“晉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辭。”22 可見,以上歌曲皆產(chǎn)生于燕、魏時期。 三漢胡同化時期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全面推行漢化政策,大量起用漢族文人進入北魏統(tǒng)治階層,其官制修定、禮儀建立等重大的儀禮文化活動都是在漢族文人的幫助下完成的。在孝文帝

13、全面漢化的過程中,鮮卑族上層人物已經(jīng)有很深的漢族文化修養(yǎng),具備用漢族音樂表達其情志的能力。 在音樂上,孝文帝努力追求漢民族音樂的傳統(tǒng):一是收集整理尚存的漢魏古樂;二是改造本民族的民歌,使之進入雅樂系統(tǒng)。 魏書高祖紀(jì):“十有一年春正月丁亥朔,詔定樂章,非雅者除之?!?3魏書樂志:“太和初,高祖垂心雅古,務(wù)正音聲。時司樂上書,典章有闕,求集中秘群官議定其事,并訪吏民,有能體解古樂者,與之修廣器數(shù),甄立名品,以諧八音。五年,文明太后、高祖并為歌章,戒勸上下,皆宣之管弦。”24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公元491)簡置樂官詔曰:“樂者所以動天地,感神祇,調(diào)陰陽,通人鬼。故能關(guān)山川之風(fēng),以播德于無外。由此言之

14、,治用大矣。逮乎末俗陵遲,正聲頓廢,多好鄭衛(wèi)之音以悅耳目,故使樂章散缺,伶官失守。今方厘革時弊,稽古復(fù)禮,庶令樂正雅頌,各得其宜。今置樂官,實須任職,不得仍令濫吹也。”25 隋書音樂上:“晉氏不綱,魏圖將霸,道武克中山,太武平統(tǒng)萬,或得其宮懸,后收其古樂,于時經(jīng)營是迫,雅器斯寢。孝文頗為詩歌,以勖在位,謠俗流傳,布諸音律。大臣馳騁漢魏,旁羅宋齊,功成奮豫,代有制作。莫不各揚廟舞,自造郊歌,宣暢功德,輝光當(dāng)世,而移風(fēng)易俗,浸以凌夷?!?6 洛陽伽藍記載:“河間王琛有婢朝云,善吹篪,能為團扇歌、隴上聲。”27并能使羌人聞之流淚。 隴上聲本事見于晉書載記:“劉曜圍陳安于隴城,安敗,南走陜中,安善于扶

15、接,吉兇夷險與眾同之。及其死,隴上為之歌。曜聞而嘉之,命樂府歌之。”28 朝云可能是一名華人歌女,她唱的團扇歌、隴上聲歌辭應(yīng)該是漢語的。 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黃淡思歌辭、高陽王樂人歌辭等就是此期歌曲。高陽王為孝文帝之弟元雍,魏書有傳。 洛陽伽藍記:“高陽王有美人徐月華,善彈箜篌,能為明妃出塞之歌,聞?wù)吣粍尤?。徐常語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修容,一名艷姿,并娥眉皓齒,潔貌傾城。修容亦能為綠水歌,艷姿善為火鳳舞。士康聞此,遂常令徐鼓綠水、火鳳之曲焉?!?9 在此要說明的是,用漢語改造胡語民歌,使之進入宮廷音樂系統(tǒng),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在民間用鮮卑語歌唱自己本民族的歌曲是很正常的,也

16、是很普遍的。北魏代都及代都以北廣大鮮卑族聚居地區(qū)尤其如此。那些沒有被漢化的、沒有進入宮廷音樂系統(tǒng)的民歌,仍當(dāng)是用鮮卑語歌唱的,只是文獻沒有記載而已。這種格局當(dāng)從北魏末延續(xù)到北齊、北周。 除“梁鼓角橫吹曲”以外,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中還保留了幾首北朝的歌曲。如咸陽王歌、北軍歌、鄭公歌、裴公歌、長白山歌、敕勒歌等。敕勒歌據(jù)樂府廣題所引是北齊神武攻周玉璧時用于軍中的,郭茂倩補充曰:“其歌辭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故其句長短不齊?!?0可知,此歌是一首很早的鮮卑族民歌,流傳到南方前用北齊語言歌唱,所以長短不齊。樂府詩集中存錄的歌辭亦長短不齊,由此可以斷定這首歌曲傳入南方當(dāng)在北齊或以后。 “北狄樂”分化后,

17、一部分歌曲傳到梁代,成為軍樂,陳繼梁制,未有多大變化,在陳當(dāng)還有北歌傳唱。古今樂錄地驅(qū)歌樂辭解題曰:“側(cè)側(cè)力力以下八句,是今歌有此曲。最后云不可與力,或云各自努力。”31“今歌”當(dāng)指陳。隴頭流水歌辭、隔谷歌也為陳樂工所提供。隋書音樂志:“及后主嗣位,耽荒于酒,視朝之外,多在宴筵。尤重聲樂,遣宮女習(xí)北方簫鼓,謂之代北,酒酣則奏之?!?2 隋統(tǒng)一后,與清商樂一并入隋太樂署,成為鼓吹四部之一,唐因隋制,將四部改成五部?!白运逡押螅家詸M吹用之鹵簿,與鼓吹列為四部,總謂之鼓吹,并以供大駕及皇太子、王公等”33。 在北方,“北歌”繼續(xù)在上層與下層兩個空間流傳。隋書音樂志:“周太祖發(fā)跡關(guān)、隴,躬安戎狄,群

18、臣請功成之樂,式遵周舊,依三材而命管,承六典而揮文,而下武之聲,豈姬人之唱,登歌之奏,協(xié)鮮卑之音?!?4舊唐書音樂志:“元魏、宇文,代雄朔漠,地不傳于清樂,人各習(xí)其舊風(fēng)。”35以上北齊、北周宮廷音樂中有關(guān)北歌的記載說明北歌在北方上層尚一直流傳。在民間,特別是鮮卑族聚居區(qū),歌唱北歌也是相當(dāng)普遍的。北史爾朱榮傳:(爾朱榮)“及酒酣耳熱,必自匡坐唱虜歌,為樹梨普梨之曲。見臨淮王彧從容閑雅,愛尚風(fēng)素,固令為敕勒舞。日暮罷歸,便與左右連手蹋地,唱回波樂而出?!?6北齊書徐之才傳:“太寧二年(562)春,武明太后又病。之才弟之范為尚藥典御,勒令診侯。內(nèi)史皆令呼太后為石婆。蓋有俗忌,故改名以厭制之。之范出告

19、之才曰:童謠云:周里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斬冢做媒人,唯得一量紫綖靴。今太后忽改名,私所致怪!之才曰:跂求伽,胡言去已。豹祠嫁石婆,豈有好事?斬冢做媒人,但令合葬自斬冢。唯得紫綖靴者,得至四月,何者?紫之為字此下系,綖者熟,當(dāng)在四月之中。之范問靴是何義?之才曰:靴者革旁化,寧是久物?至四月一日,后果崩?!?7 可見,北方民間的虜語歌曲是一直存在的。雖然,在東西魏及北齊、北周時期鮮卑化政治思潮與文化思潮十分明顯,但是,并不能以此否定北魏全面漢化與北歌漢語化之歷史事實。南北統(tǒng)一后,上層漢語的北歌與民間鮮卑語北歌都進入隋太樂署,但認識鮮卑語歌曲的人已很少了。 從原始的部落歌曲到與漢民族歌曲交融、北魏朝廷制禮作樂過程中的提升改造,再到南朝、北朝的廣泛流傳,“北狄樂”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原創(chuàng)、交融、同化的過程。在這一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其中一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開始漢化,進入北魏音樂機關(guān),與從西涼所得的漢魏古樂一起成為祭祀、郊廟和朝會享宴音樂的一部分,其歌辭是華語系統(tǒng);一部分未進入音樂機關(guān),繼續(xù)在民間流傳的歌曲,其歌辭仍為鮮卑語。華化的這部分歌曲因為可以與江南交流,所以在這期間通過戰(zhàn)爭、外交、民間等各種方式流傳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