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雷電放電_第1頁
第五章 雷電放電_第2頁
第五章 雷電放電_第3頁
第五章 雷電放電_第4頁
第五章 雷電放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第五章第五章 雷電放電雷電放電 2 1. 1. 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 u中國古代對雷電的認識 n公元前1500年殷商甲骨文中就有“雷”字, 稍晚的西周青銅器上有“電”字,他指的是 閃電 n最早的文字記載時東漢哲學家王充(27約 97年)他在論衡中對雷電進行了描述“ 雷者火也。以人中雷而死,即詢其身,中火 則須發(fā)燒焦?!?n故宮:雷公柱 3 1. 1. 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 u公元490年南齊書記載“雷震會稽山陰恒 山保林寺,剎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而窗 戶不弄也” u雷電是神靈,多懲罰暴君,百姓中的惡人。如 魯僖公15年(公元前645年)雷擊夷伯之廟, 這是展氏的

2、祖廟,史書未見說展氏有什么罪惡 事跡,但左傳就認為他們祖上有“陰過” 4 1. 1. 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 u但王充、沈括、柳宗元、朱熹等反對神鬼論。 元代末劉基(劉伯溫)(13111375)在劉 文正公文集中講“雷何物也?曰雷者,大氣 之郁而激發(fā)也,陰氣團于陽,必迫,迫極而迸 ,迸而聲為雷,光為電?!?u中國古代的認識只停留在觀察自然界,作理性 思辨,而沒有動手制造儀器,變革所研究的對 象,進行試樣工作,尋找其規(guī)律,因而無法前 進 u我國古廟的防雷措施 5 1. 1. 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 u沈括(10311095年)在夢溪筆談中有 詳細的描述“內侍李舜舉家曾為雷暴所

3、震, 其堂之西屋,雷火自窗間出,赫然出檐。人 以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 然,墻壁窗紙階黔。有一木格,其中雜儲諸 器,其漆器銀扣者,銀悉熔流在地,漆器皆 不焦灼。有一寶刀,極堅鋼,就刀室中熔為 汁,而室亦儼然。人必謂火當先焚草木,然 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鑠而草木無一毀者, 非人情所測也。佛書云,龍火得水而熾,人 火得水而滅,此理亦然。” 6 1. 1. 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 u歐美雷電科學的建立 n17世紀歐洲發(fā)現(xiàn)了正電和負電。 n第一個將實驗室人工產(chǎn)生的電(可稱為地電 )與閃電聯(lián)系起來的是倫敦皇家學會館長 Francis Hauksbee l1706年他觀察摩擦起電的

4、放電不僅產(chǎn)生閃電,而 且產(chǎn)生類似雷鳴的聲音。認為其與雷電類似 n富蘭克林證明二者在12個方面是相似的 7 1. 1. 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雷電科學發(fā)展歷史 u歐美雷電科學的建立 n著名的風箏試驗(17世紀,富蘭克林): 240米長的纏繞鋼絲的麻繩上產(chǎn)生20cm的電 火花 n著名科學家G W Richman(17111753)( 彼得堡科學院院士)觀察雷電而死亡 n高速攝影、記錄示波器、雷電定向定位儀等 現(xiàn)代化測量技術 8 2.2.雷電放電過程雷電放電過程 u基本過程:先導放電階段 ;主放電階段 1 先導放電通道;2 強游離區(qū);3 主放電通道 30kV/cm 9 2.2.雷電放電過程雷電放電過程 u

5、分級先導:多次先導 主放電的重復過程, 每次間 歇時間為幾十毫秒,放電次數(shù)一般為23次,最多為 次 10 2.2.雷電放電過程雷電放電過程 11 2.2.雷電放電過程雷電放電過程 u雷電放電由帶電荷的雷云引起 u大多數(shù)的放電發(fā)生在雷云之間不危險 u少數(shù)的放電發(fā)生在雷云和大地之間危險 u對地放電的雷云大多數(shù)帶負電荷,實測7590 u 理解以下幾點: 雷云對地放電的實質是雷云電荷向大地的突然釋放 被擊物體的電位取決于雷電流和被擊物體阻抗的乘積 從電源性質看,相當于一個電流源的作用過程 人們能夠測知的電量,重要是流過被擊物體的電流 12 雷電放電基本參數(shù)雷電放電基本參數(shù) u先導放電平均速度:1.5x

6、105m/s,數(shù)百安 u主放電:2x1071.5x108m/s,幾十幾百安 13 雷電的能量和功率雷電的能量和功率 u雷電的瞬時功率很大,但能量卻很小。以中等雷 電為例:雷云電位50MV,電荷Q=8C,則其能量 為: u55kWh電能,約等于4kg汽油。每平方公里每年落 雷0.6次,獲得的雷電能量為33kWh,而每平方公 里長年的功率不足4W,不足以點亮一個燈泡 u瞬時功率:I=50kA,弧道壓降E=6kV/m,雷云 1000m高度計,則主放電功率P為: kWhQVW555 . 0 MWIEhP300000 14 雷電的能量和功率雷電的能量和功率 u雷電的熱效應:雷電通道溫度15000 200

7、00oC,森林大火,16mm鋼筋; u雷電的機械效應:氣體膨脹爆炸, 熱應力 ,電動力 u雷電造成的事故:黃島油庫 15 雷電放電的計算模型雷電放電的計算模型 u開關S閉合前后對應不同的 雷電放電階段(先導放電和 主放電),A點電位發(fā)生變 化,從零突升到u=iZ u先導放電通道具有分布參數(shù) 特征,稱為雷電通道,其波 阻抗為Z0(300 ) u主放電過程,自雷云通過雷 電通道向地面?zhèn)鞑サ碾姶挪?(u0、i0)到達A點 u由c圖得出其彼德遜等值電 路 16 雷電放電的計算模型雷電放電的計算模型 u能夠測知的電量,主要是流過被擊物的電流。跟 據(jù)計算模型(電流源模型)推出雷電波的參數(shù) u國際上定義雷擊

8、小接地阻抗物體時,流過該物體 的電流定義為雷電流 ZZ Z ii 0 0 0 2 2i0Z0 Z A 雷電流源 被擊電路 17 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u雷電流的波形和極性 n 75%90%為負極性 u波形參數(shù): n波頭時間:1-5s n波長時間:20100s,平均50s,大于 50s 的為1830% n我國在防雷保護中采用的波形:2.6/50s n55%的落雷包含兩次以上沖擊,3-5次沖擊 占25%,10次以上占4%,平均重復3次, 最高紀錄可達42次 18 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19 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u雷電流幅值的概率分布 n現(xiàn)行標準:

9、n陜南以外的西北地區(qū)及內蒙古 u雷電流的平均陡度和幅值線性相關 88/lgIP 44/lgIP skA I a/ 6 . 2 20 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雷電參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u雷電日和雷電小時:不足15日為少雷區(qū),超過40的 為多雷區(qū),超過90的為強雷區(qū) u地面落雷密度: Td:雷電日數(shù) u我國取=0.07(40雷電日),國外一般取0.1-0.2 3 . 1 023. 0 d T 21 雷電流的等值波形雷電流的等值波形 雙指數(shù)波 三角波 斜角波 余弦波 22 雷電流的測量和雷擊選擇性雷電流的測量和雷擊選擇性 u采用磁鋼棒,羅果夫斯基線圈,雷電定位 系統(tǒng) u易擊區(qū) n空曠地區(qū):雷擊高的物體 n山區(qū):有時山頂物體,有時迎風面 n與地質條件有關:地質有礦物質 23 廣東雷電定位系統(tǒng)廣東雷電定位系統(tǒng) 截止2000年底,廣東省電力系統(tǒng)110kV、220kV及 500kV線路的長度分別為12217km、7972km及1668km 24 接地物體對雷電先導的影響接地物體對雷電先導的影響 u定向高度 nh30m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