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1頁
文藝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2頁
文藝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3頁
文藝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藝心理學期末考試復習參考資料瓊州學院 06 中文本 2 王李雄一、填空、選擇、判斷1、推動和影響文藝心理學發(fā)展的兩股主要潮流是 心理學和人文主義的發(fā)展。2、認為文學藝術是人的性意識升華的產(chǎn)物的是 弗洛依德 。3、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藝心理學理論是 喚醒理論。4、朱光潛著作的有 變態(tài)心理學、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5、.體驗的核心是 情感 。6、阿恩海姆在文藝心理學上的貢獻不僅是提出了知覺概念,而且在研究繪畫時還提出了著名的簡化原則 。7、馬斯洛審美需要是高級需要的是 第四個層次 。8、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作為研究指導的學派的是 社會歷史文化學派 。9、認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動力來自幼兒的 “自卑”情

2、結以及追求 “優(yōu)越”的動機的文藝心理學家是 阿德勒 。10、童年經(jīng)驗對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 積極意義 。11、藝術家保持 “赤子之心 ”屬于 歸依體驗 。12、“不是歌德創(chuàng)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chuàng)造了歌德 ”,說此話的人是 榮格 。13、癲狂狀態(tài)往往是 無意識創(chuàng)造的突發(fā) 。14、一般來說,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與個人的 無意識 有關。15、反映事物本質化屬性的范式被稱為 屬相范式 。16、陌生化主要是從 讀者的閱讀效果 談文學語言組織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17、批評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 攻擊性氣質 。18、大雁南歸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表現(xiàn)的母題是 懷鄉(xiāng) 。19、實驗派心理學代表人物: 費希納、吉布森、

3、貝里尼和基澤 。費希納被人尊為實驗藝術心理學 的鼻祖,著有美學導論 ;吉布森力圖研究有關人知覺世界;貝里尼提出“喚醒理論” ,美學和 心理生理學是當代最賦名望的藝術心理學著作之一; 基澤內(nèi)在的視覺:對于藝術和大腦的探索 。20、20 世紀影響最大的文藝心理流派是 精神分析文藝心理學 。精神文藝心理學派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和榮格 。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了自我分析法,他的主要理論觀念 有潛意識、泛性論、本能說、人格結構和論夢。榮格是分析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者,他的理論體系包括集 體無意識的描述、原型說與心理類型等方面的研究。 另外還有阿德勒和拉康,拉康提出“鏡像階段 論”。21、格式塔心理學派代表人物: 考夫卡和

4、阿恩海姆 。主要觀點有一件藝術品就是一個格式塔(這 是格式塔文藝心理學最基本的觀點) 、表現(xiàn)性、藝術抽象的重要意義、視覺藝術中的運動和視覺藝 術中的平衡。22、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人物: 馬斯洛 。主要論述有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xiàn)理論、高峰體驗理 論和存在性世界的描述。23、社會文化歷史學派代表人物: 維戈茨基 (主要著作高級心理機能發(fā)展 、思維和語言、藝 術心理學)列昂節(jié)夫(主要著作心理發(fā)展的問題、活動意識個性和 魯利亞(主要著 作人的腦和心理過程 、神經(jīng)心理學基礎 )。他們的理論觀點有決定論的原則、意識和活動統(tǒng)一 的而原則和心理在活動中發(fā)展的原則。24、現(xiàn)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是 費希納 。25

5、、文藝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命題是 審美體驗 。26、文藝心理學研究的哲學基礎應當是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27、弗洛伊德認為一切藝術家無不是白日夢型的幻想者,這種認識是揭示了藝術家創(chuàng)作動力的來源。28、認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動力來自于幼兒的 “自卑情結 ”和“追求優(yōu)越 ”動機的文藝心理家是 阿德勒 。29、“格式塔 ”的意思是指 “完形 ”。30、馬斯洛認為與高峰理論相對的理論是 高原體驗 。31、中國古代詩詞中常用 “人生如朝露 ”來感嘆人生短暫,這種語言表述被稱之為 比喻 。32、文學語言的本色化是指 與人的本來面目相符 。33、著名畫家莫奈的名畫日出說明藝術家需要 知覺敏銳 。34、提出 “

6、認知失調 ”這一理論的是 費斯汀格 。35、 藝術家的神秘體驗和宗教體驗是完全相同的。(X )36、藝術接受總是有心理圖式的存在(V)37、憤怒出詩人”是正確的說法。(V)38、 弗洛依德的文藝心理學觀點積極因素和消極影響并存。( V)39、 愧疚體驗與藝術家的道德水準有密切關系,還與之有關的心理特征是情感 。40、 藝術家的缺失性體驗的強度以及對其人生的影響與他們所遭遇的實際缺失不成正比。( V) 二、名詞解釋1、審美意象: 指藝術創(chuàng)作或藝術欣賞以及其他審美活動中主體腦海里活躍著的包含豐富意蘊的形 象。2、集體潛意識: 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包括祖先在內(nèi)的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jīng)驗庫 存在

7、人腦中的遺傳痕跡。集體無意識和個人無意識的區(qū)別在于:它不是被遺忘的部分,而是 我們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榮格曾用島打了個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 意識;由于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無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 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3、自我實現(xiàn): 所謂自我實現(xiàn),是指人的自我發(fā)揮和自我完善的一種欲望,也就是一種使自己的潛 能得以實現(xiàn)的傾向。4、藝術體驗: 所謂體驗是經(jīng)驗中見出意義、思想和詩意的部分,而藝術體驗是藝術家個體生命體 驗。5、體驗生成: 指藝術家審美心理結構的建構過程。它多是處于兩種聯(lián)系中,一是與藝術家在特定 時期所處的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

8、 一是與藝術家個人經(jīng)歷中早期經(jīng)驗以及由教育和各種活動所形成 的心理反應圖式的聯(lián)系。6、童年經(jīng)驗: 指“童年體驗 ”。童年經(jīng)驗是指一個人在童年(包括從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經(jīng)歷中所 獲得的心理體驗的總和,包括童年時的各種感受、印象、記憶、情感、知識、童志等。7、崇高體驗: 是藝術家經(jīng)由自然或社會的某種外在刺激所喚醒的壓抑在內(nèi)心的帶有痛楚和狂喜成 分的激情體驗。8、歸依體驗: 歸依體驗是藝術家在尋找精神家園的過程中達到的神圣的境界,一種結束無意義的 生活以后重新獲得生活意義的充實感、安適感與幸福感。9、潛動機: 指藝術家從事創(chuàng)作時內(nèi)心的某種無意識驅動力量。主要特點有二:驅動性、潛動性。10、 癲狂狀態(tài)

9、: 指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當情感達到一種極致狀態(tài)時,出現(xiàn)的一種奇異的創(chuàng)作現(xiàn)象 癲狂。創(chuàng)作主體似乎進入了一種非自覺創(chuàng)作的精神狀態(tài), 而癲狂的奇異性主要就表現(xiàn)在這如癡如狂、 物我不分、意不由已、情不自禁的非自覺精神狀態(tài)上面。11、 藝術深思: 藝術深思是創(chuàng)作沖動的思緒主流如驚濤般涌過之后的一種深沉的平靜。 在深思之中 涌上心頭的紛紜思緒,物象被反復回味體驗, 從而形成藝術的內(nèi)形式 審美意象。在沉思中, 以 往的情感積累獲得審美升華。它是藝術創(chuàng)作心理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12、內(nèi)覺體驗: 深層心理內(nèi)容在創(chuàng)作主體的有意調動和其他因素的刺激下會以不同方式顯現(xiàn)為意 識水平的心理活動。對于這種心理活動,稱之為

10、內(nèi)覺體驗。13、形象范式: 它是具有表象的抽象性、情感性、充盈性和個異性的范式形態(tài)。一般說來,它主 要與人的無意識作用相關,通過無意識體驗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來實現(xiàn),但又離不開人的生活經(jīng)驗。14、本色化語言: 本色化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與人的本來面目(如身份、性格或面貌)相符的特性, 能直接表現(xiàn)人的本來面目的語言即是本色化語言。 本色化語言通常可以有兩種類型: 一是本色化描 述語,二是本色化對話。15、文學語言法則: 是指文學語言組織的意義系統(tǒng)(包括心理蘊含)的具體表現(xiàn)方式及其相應的 構成規(guī)律。它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內(nèi)指性、音樂隆、陌生化和本色化。16、母題:母題是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因素,它可以是一

11、個事件,一種模式,一種手法,一種敘 述程式或某個慣用語。關鍵是, “母題 ”必須是一種程式化、慣例化的文學傳統(tǒng),這也是它與主題的 基本區(qū)別。17、批評意識: 批評意識是批評家持特定態(tài)度實現(xiàn)其還原欲望的心理現(xiàn)象。四、簡答、論述題1、體驗在文學活動中的美學功能有哪些? 答:體驗在文學活動中有以下美學功能:(1)體驗使藝術形象具有生氣勃勃的活力。當作家的體驗進入“移情”境界的時候,主體與 客體完全合一, 自己分享著對象的生命, 對象也分享著自己的生命, 外在陌生之物就變?yōu)閮?nèi)在親近 溫暖之物。(2)體驗使藝術形象具有詩意的超越。超越有兩層意思:對對象本身的超越,對傳統(tǒng)和成見 的超越。 對對象的超越就是

12、作家的描寫不受對象本身形體、 姿態(tài)和顏色等物理性的束縛, 而能見出 事物的物理性以外的審美價值來;對傳統(tǒng)和成見的超越, 就是作家、藝術家一方面以成熟的、 深刻 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能夠把生活的底蘊揭示出來, 可另一方面又以兒童般的天真的、 陌生的、 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充分把生活的詩性光輝放射出來,這種精神超越一切既成的偏見和成見, 從而見出普通世界的令人驚奇的一面。2、崇高體驗的表現(xiàn)方式和接受特征。 答:(1)崇高體驗的表現(xiàn)方式有兩種:一是奪口而出,勢不能遏,二是通過某一意味深長的敘述, 將一意味深長的敘述,將崇高體驗隱藏在背后。(2)崇高體驗的接受特征是: 第一,崇高體驗的感知有個

13、過程,對兩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崇高體驗的作品,感知有不同要求。 第二,感知崇高體驗有賴于接受者自己的高尚心靈。第三,鑒于崇高多借悲劇或某種直抒胸意的作品表現(xiàn),接受者通??偸且钥謶峙c憐憫的態(tài)度接受, 從恐懼、憐憫,再到向崇高警戒的飛升,以至狂喜,就接受者的心理變化來說,是一個從受挫折到 解放的過程。3、童年經(jīng)驗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1)藝術家的體驗生成總是與他的童年經(jīng)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2)童年經(jīng)驗有藝術家的個 性鑄造上有重要意義。( 3)痛苦的童年經(jīng)驗常常能使藝術家具有敏感的心靈和博大的同情心, 養(yǎng)成 獨立思考的習慣。(4)童年的痛苦體驗對藝術家的影響是深刻的、內(nèi)在的,它造就

14、了藝術家的心理 結構和意向結構,藝術家一生的體驗都要經(jīng)過這個結構的過濾和析光,因此,即使不是直接表現(xiàn), 也常常會作為一種基調滲透在作品中。 (5)童年經(jīng)驗包蘊最深厚最豐富的人生真味, 可以說它本身 經(jīng)常就是一種審美體驗。( 6)童年經(jīng)驗之可貴在于它是審美的非功利的, 是最接近藝術本質的體驗。 因而,童年經(jīng)驗作為建構藝術家體驗生成的重要因素,比其他體驗占有更重要的地位。4、藝術沉思是如何將自然情感化為藝術情感的?答:藝術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條件是 “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對情感的再度體驗,乃是藝術沉思的 基本內(nèi)涵, 平靜的心情作為藝術沉思的必要條件也就是審美心境, 而審美心境的產(chǎn)生有賴于主體與

15、其對象之間的一定的心理距離, 心理距離使人獲得審美心境為藝術沉思提供了條件。 其次,在平靜 的心境中,對被壓抑在心理深層的情感儲備加以 “回憶 ”,就是藝術沉思對情感的初步把握, 也是藝 術情感的初級生成,自然情感被當做藝術沉思的對象時, 會產(chǎn)生新的特性,也就是審美特征, 它產(chǎn) 生于人心理之中, 是在觀照之中產(chǎn)生的, 藝術沉思通過上述二個步驟, 逐漸將自然情感化為藝術情 感。5、如何理解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我體驗與角色意識的矛盾沖突? 答:人既是一個個性的生命存在又是社會整體一分子這個事實, 導致了藝術作品既包含著個體價值, 又包含著社會價值的復雜性, 從創(chuàng)作過程來看, 藝術家的自我體驗與角色意識之間

16、的矛盾統(tǒng)一恰恰 是藝術作品價值二重性特征的主觀心理基礎。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反復體驗、 觀照著自己的 生存境遇與情緒積累,尋求獨特的感受方式與表達方式,一方面又扮演著某種社會集團的代表者, 努力成為某種 “集體之體 ”的思想情感的代言人。 這樣一來,藝術家的自我體驗與角色意識便構成了 推動他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兩種既相互排斥又彼此滲透的內(nèi)驅力。6、如何理解形象范式是 “形象的抽象框架 ”的說法? 答:根據(jù)各種對原型的即形象范式的解釋, 可以發(fā)生任何一個呈現(xiàn)于作品中的原型, 實際上都會存 在著三個不同層面上可供解釋的原型側面,最具體(第一層)的是原型像,其中包含了第一、二層 面說明的東西;其次是

17、原型式,它是在一定程度上剝落了原型像的具體性后留下形象的抽象框架, 再就是剝落了一切具體性后余下的絕對抽象的原型義。 原型像是一種已分予成的實體, 本身不再具 有分予的能力。 原型義因其絕對的抽象性, 只能是包含在原型式中的意義內(nèi)涵, 它也無法直接分予 出藝術化的具象。 因此,具有分予能力的便是處于具象與抽象間作為中介者的原型式, 就集體表象 而言, 只有原型式才是最準確意義上的形象范式。 同時,它也量作為心理形式而非外在形式而存在 的,即只有作為主體的構成才有可能以主動的方式, 自生自發(fā)地去分予摹本, 由此而可將原型首先 作為一種心理事實來看待。7、試結合實例論述文學語言法則和心理蘊含的關系

18、。 答:文學語言法則有內(nèi)指性、 音樂性、陌生化和本色化四個方面。下面談談內(nèi)指性和心理蘊含的關 系:例如有人問你: “黃河水從哪里來? ”這邊小孩子也會回答: “黃河水從山上來 ”,或 “黃河水從 青藏高原來 ”,更具體而準確地可說是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 ”但是,詩人卻可以不 顧這一“地理學事實”而說成: “黃河之水天上來 ”??雌饋?,李白的這一詩意語言是 “失真”的,因為 它竟違背了一般地理常識; 但是,這一有意 “失真 ”的描述卻一句千鈞地突現(xiàn)出黃河的巨大氣勢和宏 偉氣象,并使這一描述本身成為有關黃河描述的千古絕響。 為什么呢?這是由于, 正是這句不顧 “地 理學事實 ”的極

19、盡夸張和虛構能事的描述,才盡情地展現(xiàn)出黃河在詩人和其他世人心中留下的真實 的震撼性體驗。同理, 說“白發(fā)三千丈 ”也不符合生活事實,但這樣的語言卻更能傳達詩人內(nèi)心的極 度愁悶。這表明,文學語言總是返身指向內(nèi)在的心靈世界的,是內(nèi)在的自足的。換言之,它總是遵 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邏輯行事, 而并不一定尋求與外在客觀事實相符。 文學語言的美正源于此。 這 正表明,文學語言的內(nèi)指性有助于形成文學的心理蘊含性。8、藝術形式是如何征服題材的? 答:藝術形式征服題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1 )題材情感作為一種刺激,引發(fā)人們情感的興奮。 (2 )形式在題材的要求下出現(xiàn),形式情感和題材情感發(fā)生 “對抗”,沖突,

20、最終形式情感征服了題 材情感。(3 )形式情感改造征服題材情感的最終心理反應,是情感的舒泄與升華。9、藝術沉思的心理功能有哪些?答:(1)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 “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這句話基本上涉及了藝術沉思的整個心理過程;(2)“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揭示了藝術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條件。人處在強烈的自然情 感的狀態(tài)時, 藝術沉思是不可能順利進行的; 平靜的心情是藝術沉思的首要條件, 藝術沉思是意識 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反向把握,是主體將自己內(nèi)心世界作為客體來觀照。(3)在平靜的心境中,對被壓抑在心理深層的情感儲備加以“回憶”,就是藝術沉思對情感 的初步把握,也就是藝術情感的初級生成。10、怎樣認識慣例經(jīng)驗與藝術發(fā)展的辯證關系? 答:幾乎在每一種藝術接受活動中我們都可以追蹤到接受主體對于特定樣式的藝術對象的經(jīng)驗反應 痕跡。同樣, 各種藝術也不可能沒有自身特殊的慣例形式,兩者是互相呼應的。 慣例經(jīng)驗在接受活 動中并非偶然性的心理現(xiàn)象,主體對藝術慣例的了解程度和破譯水平構成了接受的一種心理基礎。 在藝術接受中主體的慣例經(jīng)驗固然有無可否認的意義, 然而在其背后也可能潛伏著導向非 “具體化 ” 或非審美化的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