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 下列礦物質(zhì)中,親水性最強的是 ( B )。A. 伊利石 B. 蒙脫石 C. 高嶺石 D. 石英29. 土的自重應力隨深度( A )A. 單調(diào)增加 B. 單調(diào)減小 C. 保持不變 D. 有極大值30. 基底壓力的實際分布為 ( A )A. 曲線分布 B. 三角形分布 C. 梯形分布 D. 均勻分布31. 均布條形基礎荷載作用下地基最大剪應力在( B )A. 基底中心線 B. 基礎邊緣處 C. 基底中心線以下某一深度處 D. 不確定 32. 可按平面問題計算附加應力的均布荷載分布區(qū)域為( C )A.圓形 B.正方形 C.條形 D.矩形33. 地基附加應力的計算可應用(C )A.材料力學公式
2、 B.條分法 C.角點法 D.分層總和法34. 計算地基附加應力采用的外荷載為( B )A.基底壓力 B.基底附加壓力 C.地基壓力 D.地基凈反力35. 有面積相同的矩形基礎和正方形基礎,其基底附加壓力均布且大小相同,地基為均質(zhì)土,在基礎中點下同一深度 d ( d > 0 )處,二者中產(chǎn)生較大附加應力的是( D )。A. 可能是正方形基礎,也可能是矩形基礎 B. 矩形基礎C. 兩個基礎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相等; D. 正方形基礎。36. 某柱下方形基礎邊長2m ,埋深 d=1.5m ,柱傳給基礎的豎向力 F= 800kN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 處,則基底壓力等于( C )。 A.210
3、 kPa B. 215 kPa C.220kPa D. 230kPa37. 地基表面作用著均布的矩形荷載,由此可知,在矩形的中心點以下,隨著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 B ) 。A. 附加應力線性減小,自重應力增大; B. 附加應力非線性減小,自重應力增大;C. 附加應力不變,自重應力增大; D. 附加應力線性增大,自重應力減??;38. 一矩形基礎短邊尺寸B,長邊L,在長邊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載為F+G,試問當基底最小壓應力等于零時,最大壓應力等于( B )。A. B. 2 C. 3 D. 4 39. 在相同的基底附加應力作用下,均布方形荷載所引起的附加應力的影響深度比條形荷載( D )A.稍大 B
4、.稍小 C.相等 D.小得多40. 某均值地基土,重度,則深度1.5m處土的豎向自重應力等于( A )。A. 25.05 kPa B. 21.5kPa C. 32.65kPa D. 24.9kPa41. 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載角點下的豎向附加應力系數(shù)是、的函數(shù),其中是( B)。A. 矩形荷載短邊長度 B. 三角形荷載分布方向的邊長 C. 矩形荷載長邊長度 D. 三角形荷載最大值所對應的邊長 42. 有兩個不同的基礎,其基礎總壓力相同,問在同一深度處,哪一個基礎下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大(A )。A寬度小的基礎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大 B寬度小的基礎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小 C寬度大的基礎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大 D兩個基礎產(chǎn)生
5、的附加應力相等43. 自重應力在均勻土層中呈( C )分布A折線分布 B曲線分布 C直線分布 D均勻分布44. 某場地自上而下的土層分布為:第一層粉土,厚3m ,重度;第二層粘土,厚5m ,重度為,飽和重度 ,地下水位距地表5m ,試求地表下6m 處土的豎向自重應力( A )。A. 99.8 kPa B. 109.8 kPa C. 111 kPa D. 109.2 kPa54. 常以局部傾斜為變形特征值的結構是 ( D ) A. 框架結構 B. 排架結構 C. 高聳結構 D. 砌體結構 55. 不同結構的地基變形由不同的變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D )。 A框架結構應由相鄰柱基的
6、沉降差控制 B高聳結構應由傾斜控制 C砌體承重結構應由局部傾斜控制 D. 單層排架結構應由傾斜控制56. 在同一均質(zhì)土場地有埋深相同的兩矩形基礎,其基底壓應力相同,長寬比相同,但基礎尺寸大小不同,則兩基礎沉降量的關系是( C )。A.大基礎和小基礎的沉降量相同 B.小基礎的沉降量大于大基礎的沉降量C.大基礎的沉降量大于小基礎的沉降量 D.無法判斷 92. 一矩形基礎短邊B ,長邊L ,在長邊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載為F+G ,試問當基底最小壓應力等于零時,最大壓應力等于 ( B )A. B. C. D. 93. 計算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內(nèi)力時,荷載采用 ( B )A.基礎壓力 B.地基凈反力 C.地基
7、反力 D.地基附加壓力94. 以下基礎形式中不需要按剛性角要求設計的是( D )。A. 墻下混凝土條形基礎 B. 墻下條形磚基礎 C毛石基礎 D. 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95. 對無筋擴展基礎要求基礎臺階寬高比允許值是因為( D )。 A. 材料的抗壓強度較高 B限制基礎底面寬度要求 C地基承載力低 D. 材料的抗彎抗拉強度較低96. 柱下獨立基礎發(fā)生沖切破壞是由于( A )。 A. 柱周邊處基礎高度不足 B地基承載力不足 C基底面積過小 D.基礎材料抗壓強度不足97. 各種型式的剛性基礎的共同點在于( D )。 A. 均為墻下條形基礎 B均為柱下獨立基礎 C均由磚、毛石砌筑而成 D. 均由脆
8、性材料組成98. 某中心受壓矩形基礎底面尺寸,傳至設計標高處豎向軸壓荷載,基礎埋深d , 地基土重度。地基凈反力是(B )。A B C D. 99. 某柱傳給基礎的豎向荷載標準值為=200,基礎埋深為1.5m,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60, 則該柱下基礎的最小底面積為( A )A. 1.54m2 B. 1.62m2 C. 1.3m2 D. 1.8m2100. 某墻下條形基礎,頂面的中心荷載標準值,基礎埋深, 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則該基礎的最小底面寬度為( A )A. 1.125m B. 1.2m C. 1.1m D. 1.0m101. 可具有補償作用的基礎是( D )A.單獨基礎 B.
9、條形基礎 C.交梁基礎 D.箱形基礎102. 柱下條形基礎的底面尺寸與( D )因素無關。 A柱網(wǎng)布置 B邊跨跨距 C地基承載力 D基礎底板厚度103. 柱下條型基礎梁基底反力按直線分布計算,高度宜為柱距的( A )。 A1/6 Bl/3 Cl/10 D l/2104. 以下不屬于淺基礎的基礎型式是( D )。 A柱下條形基礎 B筏板基礎 C柱下獨立基礎 D沉井105. 以下破壞現(xiàn)象中,由于沖切而破壞的現(xiàn)象是( B)。 A基礎底板被拉裂 B柱子周邊沿45度斜面拉裂 C基礎臺階處出現(xiàn)豎向裂縫 D柱子與基礎接觸面被壓壞106. 在計算( C )時采用地基凈反力。 A基礎底面尺寸 B驗算地基承載力
10、C基礎底板配筋 D地基變形107. 計算砌體承重結構的地基變形,應由( C)控制。A沉降量 B沉降差 C局部傾斜 D傾斜108. 計算框架結構的地基變形應由( B )控制。 A沉降量 B相鄰基礎沉降差 C局部傾斜 D傾斜109. 單層排架結構的地基變形應由( A )控制。 A沉降量 B相鄰基礎沉降差 C局部傾斜 D傾斜110. 在進行擴展基礎結構計算,確定基礎配筋時,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效應組合應該采用( A )。 A基本組合; B標準組合; C準永久組合; D短期效應組合。111. 以下不受寬高比限制的基礎型式是( D )。 A墻下混凝土條形基礎 B墻下條形磚基礎 C墻下毛石條形基礎 D墻下鋼
11、筋混凝土條形基礎112. 在荷載和地質(zhì)條件相同時,剛性基礎與柔性基礎相比不能做到“寬基淺埋”是因為( A )。 A受到材料剛性角的限制 B基底附加應力較大 C地基承載力低 D材料的抗壓強度低113. 柱下條形基礎不具有( C )的特點。 A基礎剛度較大 B對柱子荷載起一定調(diào)整作用 C補償性設計 D調(diào)整地基變形114. 不同結構的地基變形由不同的變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D )。 A框架結構應由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聳結構應由傾斜控制 C砌體承重結構應由局部傾斜控制 D單層排架結構應由傾斜控制115. 按地基壓力擴散角的概念計算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時以( A )為前提條件
12、。 A基礎底面處傳至軟臥層頂面處的總壓力在擴散前后數(shù)值不變 B附加壓力在傳遞過程中數(shù)值不變 C基礎底面處和軟臥層頂面處的總壓力在擴散后減小D基礎底面處和軟臥層頂面處的總壓力在擴散后增大116. 在( C )情況下可不驗算柱下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A基底寬度大于等于3m B基礎底板高度按構造設計 C基礎和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 D基礎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上117. 以下(D )不是柱下條形基礎的地基反力按直線分布計算的條件。 A地基土均勻 B梁高不小于1/6 柱距 C上部荷載分布均勻 D梁的翼板寬度不小于1/6 柱距118. 在軟土地基上的高層建筑為減小地基的變形或不均勻變形,下列何種措施(
13、C ) 是收不到預期效果的? A減小基底附加壓力 B增加房屋結構剛度 C增加基礎的強度 D設置沉降縫119. 沉降縫與伸縮縫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C )。 A伸縮縫比沉降縫寬 B伸縮縫不能填實 C沉降縫必須從基礎處斷開 D伸縮縫的寬度小120. 由( A )得到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無需進行基礎寬度和深度修正。A土的抗剪強度指標以理論公式計算; B地基載荷試驗; C規(guī)范承載力表格; D以上均不對。121. 計算地基變形時,施加于地基表面的壓力應采用( C )。A基底壓力; B基底反力; C基底附加壓力; D基底凈壓力。122. 關于建筑物基礎埋置深度選擇的敘述正確的是(B )A.當?shù)鼗写嬖诔袎核畷r,
14、可不考慮其對基礎埋置深度的影響;B.靠近原有建筑物基礎修建的新建筑物,其基礎埋置深度宜小于原有建筑物基礎埋深;C.當存在地下水時,基礎應盡量埋在水位以下;D.如果在基礎影響范圍內(nèi)有管道或坑溝等地下設施時,基礎應放在它們的上面。123. 當新建筑物基礎深于舊建筑物基礎時,新、舊建筑物相鄰基礎之間應保持的距離不宜小于兩相鄰基礎地面高差的( B )。A. 0.51倍 B. 12倍 C. 23倍 D. 34倍124. 當?shù)鼗芰臃秶鷥?nèi)存在軟弱下臥層時,若要顯著減小柱下擴展基礎的沉降量,較可行的措施是( D )A.增加基底面積 B.減小基底面積 C.增大基礎埋深 D.減小基礎埋深125. 當大面積抽取
15、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時,地基中的自重應力增大是因( B )為。A. 由天然重度變?yōu)楦≈囟?B. 由浮重度變?yōu)樘烊恢囟?C. 由天然重度變?yōu)轱柡椭囟?D. 由飽和重度變?yōu)樘烊恢囟?26. 鋼筋混凝土墻下條形基礎,底板配筋的設計截面位置選擇在( D)處。A. 基礎對稱軸 B.過墻形心 C. 基礎邊緣處 D. 墻邊截面處127. 新老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凈距,根本原因在于( B )。A.附加應力沿深度由上而下逐漸減小B附加應力不僅發(fā)生在荷載面積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載面積相當大的范圍之下C.增大老建筑物的沉降D避免引起老建筑物的傾斜128. 可不做地基變形計算的建筑物是( C)。A甲級建筑物 A乙級建筑
16、物 A部分丙級建筑物 A丙級建筑物129. 柱下獨立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構造要求為( A )。A.d10mm 200mm B. d=8mm 200mmC. d8mm =200mm D. d8mm 200mm130. 某混合結構多層房屋墻體出項倒八字形裂縫,表明其地基沉降變形( A)。A.兩端大、中間小 B. 兩端小、中間大C.比較均勻 D.沉降差超過容許值131. 在軟土地基上的高層建筑為減小地基的變形或不均勻變形,下列何種措施是收不到預期效果的?( C )。A.減小基底附加應力 B.增加房屋結構剛度 C.增加基礎的強度 D.設置沉降縫132. 高層建筑為了減小地基的變形,下列何種基礎形式較為有
17、效( B )A鋼筋混凝土十字交叉基礎 B箱形基礎 C筏形基礎 D擴展基礎133. 將軟弱下臥層的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修正時,下列哪種說法正確( C )。A僅當基礎寬度大 3m 時方需作寬度修正 B需作寬度和深度修正 C僅需作深度修正 D僅需作寬度修正134. 振動沉管灌注樁按成樁方法分類應為( B )。 A. 非擠土樁 B擠土樁 C部分擠土樁 D摩擦樁135. 設置于深厚的軟弱土層中,無較硬的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或樁端持力層雖然較堅硬但樁的長徑比很大的樁,可視為( B)。 A. 端承樁 B摩擦樁 C摩擦端承樁 D. 端承摩擦樁136. 群樁基礎中的單樁稱為( D )。 A單樁基礎 B樁基 C復合樁
18、基 D. 基樁137. 樁側負摩阻力的產(chǎn)生,使樁的豎向承載力( B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D. 有時增大,有時減小138. 混凝土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 C )A. 15 B. 20 C. 30 D. 40139. 負摩阻力的存在對樁基礎是極為不利的,對可能出現(xiàn)負摩阻力的樁基,宜按下列原則設計,其中不正確的敘述是( C )A. 對于填土建筑場地,先填土并保證填土的密實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穩(wěn)定后成樁B. 對于地面大面積堆載的建筑物,采取預壓等處理措施,減少堆載引起的地面沉降C. 對位于中性點以下的樁身進行處理,以減少負摩阻力D. 對于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采取強夯、擠密土樁等先
19、行處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層的自重濕陷性140. 樁的間距(中心距)一般采用( C )倍樁徑。 Al 倍; B2 倍; C 34倍; D6 倍141. 樁側負摩阻力的產(chǎn)生,使樁身軸力( A )。 A增大; B減??; C不變; D無法確定。142. 當樁徑( C )時,在設計中需考慮擠土效應和尺寸效應。 A. D 250mm; B. 250 D 800mm; C. D 800mm; D. D 1000mm。143. 產(chǎn)生負摩阻力的條件是( A )。 A樁周土體相對于樁身有向下位移時; B樁周土體相對于樁身有向上位移時; C樁周土層產(chǎn)生的沉降與樁沉降相等; D樁穿越較厚的砂石土層。 144. 樁基承
20、臺發(fā)生沖切破壞的原因是( B )。 A底板配筋不足; B承臺的有效高度不足; C鋼筋保護層不足; D承臺平面尺寸過大。145. 影響單樁水平承載力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樁身剛度和強度; B.樁側土質(zhì)條件;C.樁頂約束條件; D.樁的施工方法。146. 條形承臺和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的最小厚度為( A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147. 樁頂嵌入承臺的長度對于中等直徑樁,不宜小于( B )。A100mm ; B5Omm ; C 7Omm ; D150mm。148. 安全等級為( C )的建筑樁基可采用承載力經(jīng)驗公式估算單樁的豎向承載力標準值A一級; B
21、二級; C三級 D各種安全等級的樁基。149. 在不出現(xiàn)負摩阻力的情況下,摩擦樁樁身軸力分布的特點之一是( A )。 A樁頂軸力最大; B樁頂軸力最小;C樁端軸力最大; D樁身軸力為一常數(shù)。150. 沉管灌注樁質(zhì)量問題多發(fā)的基本原因是( A )。 A縮頸; B振動效應; C測量誤差; D混凝土攪拌不勻。151. 一級建筑樁基應采用( A ),并結合靜力觸探、標準貫入等原位測試方法綜合確定單樁的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A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 B理論公式計算; C估算法; D室內(nèi)土工試驗。152. 屬非擠土樁的是( C )。A.鋼筋混凝土預制樁 B.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預制樁 C.鉆孔灌注樁 D.沉管灌
22、注樁153. 摩擦樁和端承樁是按( C )。A.荷載的性質(zhì)與大小 B.樁的成型方法 C.荷載的傳遞方式 D.樁的截面尺寸154. 在( B )情況下不宜采用靜壓預制樁。A.樁身穿越淤泥土層 B. 樁身穿越碎石層 C.樁端持力層為密實砂土層 D. 樁位于地下水位以下155. 對樁的布樁方案無影響的因素是( D )。A.樁的中心距 B.樁群的承載力合力點位置 C.上部結構布置及分布 D.承臺標高和材料強度156. 在( C )的情況下應按摩擦樁設計。A. L/d較小,樁端進入密實砂層 B. L/d不太大,樁端進入較密實粘土層C.樁端清孔不凈,留有較厚虛土的灌注樁 D.樁端進入基巖足夠深度157.
23、柱對承臺的沖切計算,沖切椎體計算截面應?。?A )至相應樁頂內(nèi)邊緣連線。A.柱邊或承臺變階處 B.柱中心點 C.承臺頂面中心點 D.柱邊158. 以下內(nèi)容( C )是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計算的。A.承臺高度計算 B.承臺配筋的確定 C.甲級建筑物的沉降驗算D.位于坡地岸邊的建筑物樁基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159. 在( A )地基中應考慮樁側負摩阻力對樁基承載力的影響。A.自重濕陷性黃土 B.單樁承載力大的樁基 C.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粘性土 D.含水量大于40%的粉質(zhì)粘土160. 柱下樁基承臺由于配筋不足將發(fā)生( A )A.彎曲破壞 B.沖切破壞 C.剪切破壞 D.局部壓壞 161. 砂井真空預壓屬于(
24、 C )A.換土墊層法 B.擠密振實法 C.排水固結 D.膠結加固法162. 在用換填法處理地基時,墊層厚度確定的依據(jù)是( C )。A墊層土的承載力 B墊層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C下臥土層的承載力 D.墊層底面處土的附加壓力163. 下列地基中,不適用于深層攪拌法處理的是( B )A. 淤土、淤泥質(zhì)土 B. 松散的砂土 C. 粉土D. 含水量較高且地基承載力標準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164. 判斷處理軟弱土地基的換土墊層,其厚度需經(jīng)計算確定,從提高效果和方便施工出發(fā),一般可?。?C )A. 小于0.2m B. 大于4m C.13m D. 24m165. 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A )。A
25、預壓荷載下的排水通道 B.提供復合模量C起豎向增強體的作用 D形成復合地基166. 砂石樁置換法適用于處理( B )類地基土。A雜填土 B飽和軟粘土 C碎石土 D素填土167. 下列地基處理方法中的樁,( A )屬于散體材料樁。A.砂樁 B.土樁 C.鋼渣樁 D.石灰樁168. 振沖法是振動水沖法的簡稱,其在粘性土地基中的主要作用是( C )。A振沖擠密 B排水固結 C振沖置換 D振沖固結169. 水泥土攪拌樁屬于復合地基中的( B )。A剛性樁 B半剛性樁 C散體材料樁 D豎向加筋材料樁170. 對于較深厚的軟粘土,為提高排水固結的速度,應采用措施( B )。A超載預壓 B排水井 C真空預壓
26、 D人工降水171. 在某些復合地基中,加有褥墊層,下面陳述中,( A )不屬于褥墊層的作用。A提高復合地基的承載力 B減少基礎底面的應力集中C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 D調(diào)整樁、土荷載分擔比172. 在CFG樁法中褥墊層的作用是( C )。A利于排水 B抗震,減震C調(diào)整樁土豎向和水平荷載分擔比 D不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173. 強夯法不適用于如下哪種地基土?( C )A松散砂土 B雜填土 C飽和軟粘土 D濕陷性黃土174. 淤泥和淤泥質(zhì)土的淺層處理宜采用( C )。A預壓法 B強夯法 C換土墊層法 D. 深層攪拌法175. 淤泥的孔隙比( D )。A等于1.0; B大于1.0; C等于1.5
27、; D大于1.5176. 在排水砂井的布置中,井徑與間距的關系應以什么為原則,( A )A細而間距合理 B粗而密 C細而疏 D粗而疏177. 在換填法墊層厚度(Z)的公式Pz+Pczfz中,Pcz是指( D )A墊層底面處的附加壓力 B墊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 C下臥層底面處的自重壓力 D下臥層頂面處的自重壓力178. 預壓法的排水體系包括( B )A堆載預壓排水體系和真空預壓排水體系; B水平排水體系和豎向排水體系 C徑向排水體系和豎向排水體系; D超載預壓排水體系和真空預壓排水體系179. 井徑比是指( A ) 。A有效排水圓直徑與砂井直徑的比值; B砂井直徑與有效排水圓直徑的比值 C砂井直徑
28、與井間距的比值; D井間距與砂井直徑的比值180. 壓實系數(shù)是指(B )。A土的平均干密度與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B土的控制干密度與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C土的最大干密度與平均干密度的比值; D土的最大干密度與控制干密度的比值181. 在換填法施工中,為獲得最佳夯壓效果,宜采用墊層材料的(C )含水量作為施工控制含水量。 A最低含水量 B飽和含水量 C最優(yōu)含水量 D臨界含水量182. 在水泥土攪拌樁法中,形成水泥加固土體,水泥在其中應作為( B )。A.拌合劑; B.主固化劑; C.添加劑; D.溶劑;183. 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修正時,基礎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和基礎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
29、正系數(shù)分別為( A )。 A0, 1.0 ; B1.0,1.0; C1.0,1.2; D根據(jù)土的類別而定。184. 在地基處理方法中,當場地允許時采用哪一種方法處理厚度較大的松散砂土地基較為有效和經(jīng)濟( A ) A強夯法 B.旋噴法 C換土墊層法 D堆載預壓法185. 預壓法適用于處理( A )地基。A碎石類土 B砂土 C飽和的粉土 D淤泥、淤泥質(zhì)土和沖填土186. 砂井堆載預壓法適用于處理( A )地基。A. 飽和的粘性土地基 B松散的砂土地基C雜填土地基 D.濕陷性黃土地基187. 在基礎下,緊挨基礎的土層是( A )。A持力層 B下臥層 C受力層 D換填層188. 擠密砂樁主要適用于處理
30、( C )地基。 A淤泥 B淤泥質(zhì)土 C松散砂土 D沖填土189. 某種土的自由膨脹率等于30 % ,對該種土正確的判定是_ A _。A.不屬膨脹土; B.弱膨脹土;C.強膨脹土; D.中膨脹土。 190. 膨脹土的特性指標之一膨脹率是( B )。 A人工制備的烘干土,在水中增加的體積與原體積之比; B在一定壓力下,浸水膨脹穩(wěn)定后,試樣增加的高度與原高度之比; C原狀土在直線收縮階段,含水量減少 1 的豎向線縮率; D在一定壓力下,烘干后減少高度與原有高度之比。 191. 黃土地基濕陷程度是根據(jù)下述何種指標進行評價( C ) A.濕陷性系數(shù)和總濕陷量; B.濕陷性系數(shù)和計算自重濕陷量C.總濕陷
31、量和計算自重濕陷量; 192. 紅粘土的工程特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C ):A.高塑性和低孔隙比、土層的不均勻性、土體結構的裂隙性;B.高塑性和高壓縮性、結構裂隙性和濕陷性、土層不均勻性;C.高塑性和高孔隙比、土層的不均勻性、土體結構的裂隙性;193. (A )不存在凍脹問題A粗粒土; B細粒土; C粘性土; D粉土。二、填空題1203. 已知某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基礎底面尺寸為,埋深。由上部結構傳下的豎向荷載=, 則基底壓力為 297.1 。204. 基礎及其臺階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取 20 _kN/m3。205. 地下水位下降可引起自重應力 增加 。206. 計算自重應力時,地下水位以
32、下土的重度應取 有效重度 209. 在偏心荷載作用下,基礎底面的壓應力分布不均勻,當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大壓應力計算公式為 210. 計算條形基礎的基底壓力時,在基礎的長邊方向通常取 1m 計算。211. 土體的壓縮性是由于土體中 _ 孔隙體積 _減小的結果。236. 如果基礎附近有管道或溝、坑等設施時,基礎底面設置一般應 低于 這些設施的底面。237. 地基基礎設計首先應保證在上部結構荷載作用下,地基土不至于發(fā)生剪切破壞而失穩(wěn)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儲備。因而,要求基底壓力不大于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238. 一般砌體承重結構房屋的長高比不太大,變形特征以 局部傾斜 為主,應以該變形特征作為地基的主
33、要變形特征值。239. 在滿足地基穩(wěn)定和變形的條件下,基礎埋深應盡量 淺埋 240. 樁側存在負摩阻力時,在樁身某一深度處的樁土位移量相等, 該處稱為 中性點 。241. 對長徑比較?。ㄒ话阈∮?10 ) ,樁身穿越軟弱土層,樁端設置于密實砂層、碎石類土層、中等風化及微風化巖層中的樁,可視為 端承樁 。242. 在計算樁基結構承載力、確定尺寸和配筋時,應采用傳至承臺頂面的荷載效應 基本組合 。243. 摩擦型灌注樁配筋長度不應小于 2/3 樁長。244. 樁基承臺配筋應進行 正截面受彎 承載力計算。245. 為滿足承臺的基本剛度、樁與承臺的連接等構造需要,條形承臺和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的最小厚度不
34、應小于 300mm 。246. 樁按承載性狀分類可分為 摩擦型樁 和 ; 端承型樁 兩類247. 按施工方法不同,樁可分為_ 灌注樁 和_ 預制樁 _兩大類。248. 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確定,取決于 樁身的材料強度 ; 與 地基土對樁身的支撐能力 兩個方面。249. 單樁的破壞模式有屈曲破壞、 整體剪切破壞 和 刺入破壞 。250. 樁基礎一般由 樁 和 承臺 兩部分組成。251. 摩擦型樁一般通過 樁身側面 和 樁端 傳遞荷載252. 按設置效應,可將樁分為擠土樁、 非擠土樁 和 部分擠土樁 三類。253. 按承臺底面的相對位置,樁基礎分為 高承臺樁基 和 低承臺樁基 兩種類型。254. 矩形
35、承臺邊緣至樁中心的距離不宜小于 樁的直徑或邊長 ,邊緣挑出部分不應小于 150 。255. 摩擦樁一般通過 樁身側面 和 樁端 傳遞荷載。256. 灌注樁可歸結為 沉管灌注樁 和 鉆孔灌注樁 兩大類。257. 樁基承臺的構造應滿足:承臺寬 500mm ,承臺厚 300mm 。258. 確定樁數(shù)和布樁時,應采用傳至承臺底面的荷載效應 標準組合 ,相應的抗力應采用 基樁承載力特征值 。259. 樁嵌入承臺內(nèi)的長度,對中等直徑樁不宜小于 50mm ,對大直徑樁不宜小于100mm 。260. 樁基承臺厚度應滿足 柱對承臺的沖切 和 基樁對承臺的沖切 承載力要求。261. 用于控制填土壓實質(zhì)量的指標是
36、_ 壓實系數(shù) _。262. 換填法適用于處理各類軟弱土層,其處理深度通??刂圃?3m以內(nèi) 范圍內(nèi),較為經(jīng)濟合理。263. 軟土的成分以粘粒和粉粒為主,常呈 絮狀 結構264. 采用砂墊層處理地基時,墊層頂面每邊宜超出基礎底邊不小于 300 mm ,或從墊層底面兩側向上按當?shù)亻_挖基坑經(jīng)驗的要求放坡。265. 淤泥和淤泥質(zhì)土在工程上統(tǒng)稱為 軟土 。266. 淤泥和淤泥質(zhì)土的淺層處理宜采用 換土墊層法 。267. 在同樣的荷載條件下,對于含水平砂夾層的粘性土,其固結過程比純粘土層的固結過程 快。三、計算題277. 某住宅承重磚墻作用于基礎頂面的荷載,墻厚度,采用磚砌條形基礎,基礎埋深,其臺階寬高比允
37、許值。地表以下為深厚的粉土層,重度,承載力特征值。設計基礎尺寸。(粉土,)。277. 解:經(jīng)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2分)條形基礎底面寬度 (2分)取,因其小于3m,確定承載力不需進行寬度修正。(1分)磚砌基礎的高度 (2分)由上確定基礎尺寸為:基礎地面寬度 b=1.1m,高度H0=0.55m。(1分)278. 某柱下承臺埋深1.5m,承臺下設置了5根灌注樁,承臺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框架柱作用在地面處的荷載標準值為:豎向力,彎矩(沿承臺長邊方向作用),水平力。已知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試驗算單樁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278. 解:基樁承載力驗算承臺自重及承臺上土自重
38、:(2分)樁頂豎向承載力驗算: (2分) (2分)滿足要求基樁樁頂水平承載力驗算: (2分)滿足要求。279. 某建筑場地采用CFG樁復合地基處理,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需達到450kpa,CFG樁單樁承載力為700kn,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為100kpa,采用等邊三角形布樁,樁徑為300mm,樁間土折減系數(shù)為0.90,試求樁間距。 279. 解: 四、判斷題344. 計算軟弱下臥層的承載力修正特征值時,僅需作深度修正,不作寬度修正。T 345. 柱下獨立基礎發(fā)生沖切破壞的原因是底板鋼筋不足。 F346. 由偏心受壓基礎的地基承載力條件,可得到偏心荷載基礎的地基承載力可提高20%的結論。F347.
39、 按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無需再作基礎寬度和埋深修正。 T348. 地基承載力驗算時,軟弱下臥層頂面處附加應力的計算常采用角點法。F349. 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準永久組合。不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T350. 按地基壓力擴散角的概念計算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時以基礎底面處傳至軟臥層頂面處的總壓力在擴散前后數(shù)值不變?yōu)榍疤釛l件。F351. 柱荷載較大或地基條件較差,如采用單獨基礎,可能出現(xiàn)過大的沉降時,可采用柱下條形基礎。T352. 設置圈梁可以減小基底的附加應力。F353. 可采取設置架空地板代替回填土的措施,以減輕建筑物的
40、自重。T 354. 同一承臺下n3根的非端承樁,當單樁與基樁受荷相等時,基樁的沉降量等于單樁的沉降量 F355. 樁是通過樁側阻力和樁端阻力來承擔樁頂豎向荷載的。對于單根樁來說,樁側阻力和樁端阻力的發(fā)揮程度與樁土之間的相對位移無關。F356. 非擠土樁由于樁徑較大,故其樁側摩阻力常較擠土樁大。F357. 地下水位下降有可能對端承型樁產(chǎn)生負摩阻力。T358. 在有門洞的墻下布樁時應將樁設置在門洞的兩側。 T359. 沉管灌注樁不屬于擠土樁。 F 360. 對于端承樁,不考慮樁基的承臺效應。T361. 對于中性點以上的樁身可對表面進行處理,以減少負摩阻力。T362. 端承型樁和摩擦型樁應沿樁身等截
41、面或變截面通長配筋。F363. 對承臺進行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時,在荷載效應基本組合下的基樁豎向反力設計值不計承臺及其上土重。T364. 承臺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 500mm 。T365. 柱下單樁樁基宜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設置連系梁T366. 水泥攪拌樁屬于樁基礎范疇。F367. 承臺的最小埋深為500mm 。F368. 土粒中蒙脫石含量越多,土的濕陷性越強。F五、填空題2380. 在單向偏心荷載作用下,當偏心距時,基底壓力呈 梯形 分布;當,基底壓力呈 三角形 分布。397. 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時,傳至基礎上的荷載效應應按 按正常使用 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 標準組合 ,相應的抗力采用
42、地基承載力特征值。398. 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應按 按正常使用 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 準永久組合 ,不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399. 計算基礎高度和內(nèi)力時,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效應組合,應按 承載能力 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 基本組合 ,采用相應的分項系數(shù)。 400. 無筋擴展基礎通常由磚、石、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砌筑而成。這些材料都具有相對較好的 抗壓 性能,但其 抗拉、抗剪 強度卻較低,因此,設計時必須保證基礎內(nèi)的拉應力和剪應力不超過基礎材料強度的設計值。401. 氣候變化或樹木生長導致的地基土脹縮、以及其他生物活動有可能危害基礎的安全,因而基礎底面應到達一定的深
43、度,除巖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于 0.5m 。為了保護基礎,一般要求基礎構造頂面低于最低設計地面至少 0.1m 。402. 當基礎承受柱子傳來的荷載作用時,若柱子周邊處基礎的高度不夠,就有可能發(fā)生 沖切破壞 ,即從柱子周邊起,沿 45° 斜面拉裂,形成沖切角錐體。403. 階梯形截面擴展基礎的邊緣高度一般不小于 200 mm ,每階的高度宜為 300500 mm。404. 柱下條形基礎由 肋梁 和 翼板 組成。405. 柱下條形基礎的肋梁高度一般宜為柱距的 1/81/4 。兩端外伸長度一般為邊跨的 0.250.3 倍406. 水泥土攪拌樁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 水泥
44、土攪拌樁的樁身強度 ,二是樁側、樁端土對樁身的 支承力。407. 復合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特征一方面取決于 被加固土的特性 ,另一方面取決于 置換率的大小 。408. 根據(jù)建筑物對地基變形及穩(wěn)定的要求,對于換土墊層,既要求有 足夠的厚度 置換可能被剪切破壞的軟弱土層,又要有 足夠的寬度 以防止墊層向兩側擠動。409. 地基處理中砂石樁在松散砂土中的作用是 擠密 ,在軟弱粘性土中的作用是 置換。 410. 復合地基設計參數(shù)包括 面積置換率 、 樁土應力比 和復合模量。411. 某砂石樁復合地基,樁徑0.8m ,樁中心距1.4m ,等邊三角形布置,則砂石樁復合地基面積置換率 m 為 0.30 ,l
45、根樁承擔的處理面積為 1.70 。412. 地基處理中預壓法分為 加載預壓法 和 真空預壓法兩類 。413. 砂墊層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確定墊層的 厚度 、寬度 和密實度。414. 軟土的主要類型有 淤泥 和 淤泥質(zhì)土 。415. 淤泥和淤泥質(zhì)土的天然含水量高于 液限 ,孔隙比大于 1.0 416. 深層攪拌法是利用 水泥漿(粉) 和 石灰粉 作固化劑。417. 按濕陷系數(shù)可將黃土分為 濕陷性黃土 和 非濕陷性黃土 。418. 膨脹土顯著的特點是遇水_膨脹 _和失水_收縮 _。419. 建筑場地濕陷性類型可分為 重濕陷性黃土場地 和 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 。六、計算題1424. 某廠房柱下矩形基
46、礎,上部傳來荷載標準值為:豎向力 Fk=2400 kN ,彎矩 Mk= 850 kN·m ,水平力Qk60 kN ,基礎埋深2.0m ,如下圖所示。地基土為粉質(zhì)粘土 ,其承載力特征值為KPa?;滓陨贤恋募訖嗥骄囟?。試確定基礎底面尺寸(基礎長寬比取,粉質(zhì)粘土,)。424. 解:(1) 求修正后的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 ) (2分) (2)確定基礎寬度:考慮偏心荷載影響,假定基礎底面積增加20 % ,即 A=1.2A1( A1為中心受壓時基礎底面積),則: (2分) 取, (2分) (3)驗算基礎底面壓力: (2分) (2分)基底平均壓力:(2分)基底邊最大壓力: (3分) 滿足要求,最
47、后取,425. 某承重墻厚,傳來豎向軸力標準值,基礎埋深,地基資料如下圖所示,試確定基底尺寸并驗算軟弱下臥層。425. 解: 持力層承載力驗算:中心荷載作用,沿墻長方向取 。埋深范圍內(nèi)土的加權平均重度 (1分)先進行深度修正: (1分)確定基底尺寸: , ,取 由于,不須進行寬度修正。 (3分)基底平均壓力標準值: (2分) 軟弱下臥層驗算: 軟弱下臥層頂面處自重應力: (1分)軟弱下臥層頂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 (1分)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 (2分)淤泥質(zhì)土承載力修正: (2分) 則 ,滿足要求。(2分)426. 某柱下獨立基礎,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上的荷載為,其它參數(shù)見下圖 。試根據(jù)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尺寸。(由,查表可得,)426. 解:1、計算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基底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1分)由于基礎寬度未知,故先不考慮進行基礎寬度修正。則: (2分) 2、初步選擇基底尺寸 基礎的平均埋深: (1分)先按中心荷載作用下計算基底面積 根據(jù)偏心荷載的大小,將基底面積增大30% ,即 初步選擇基底尺寸:, ,不需對進行基礎寬度修正。(4分)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不動產(chǎn)投資信托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度夫妻財產(chǎn)約定與家庭財務規(guī)劃協(xié)議書模板
- 2025年度公廁保潔與智能設備維護服務合同
- 2025年度房屋遺產(chǎn)繼承與遺產(chǎn)分配及稅務籌劃協(xié)議
- 2025年度單價合同在新能源技術研發(fā)中的合同履行與經(jīng)濟效益
- 2025年度定向委培協(xié)議書:新材料研發(fā)人才定向培養(yǎng)協(xié)議
- 2025年度農(nóng)村自來水用戶用水糾紛處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材料經(jīng)銷商返點獎勵協(xié)議
- 2025年度勞動合同協(xié)商解除協(xié)議書-企業(yè)轉制員工安置協(xié)議
- 4S店裝飾維修服務合同
- 仁愛版九年級英語下冊課文翻譯
- 鋼網(wǎng)驗收報告
- 防水補漏工程合同(合同版本)
- 鐵路局中間站管理手冊
- 監(jiān)理日志表(標準模版)
- H3C-CAS虛擬化平臺詳細介紹
- 小學生韻母in、ing常見漢字與區(qū)分練習
- 藥房品種類別及數(shù)量清單
- 大學生安全教育課件(ppt共41張)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第1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 課件
- 連續(xù)平壓熱壓機 三篇 俞敏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