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節(jié)風俗_第1頁
河南春節(jié)風俗_第2頁
河南春節(jié)風俗_第3頁
河南春節(jié)風俗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河南春節(jié)風俗【精品文檔】河南年俗 商丘:拜商祖祭火神 開封清明上河園大宋民俗盛 “春節(jié)”是現(xiàn)代稱謂,“過年”則在民間比較普遍?!按汗?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過年”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八”一直到正月十五,河南民間有“臘八祭灶,年下來到”的俗語,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過年”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過年”的風俗不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顯的獨特之處。 過年是百姓一年生活

2、中的斗等重要節(jié)日,此時家家戶戶操辦年事,富家殺豬宰羊、張燈結(jié)彩,貧者物質(zhì)上不趕奢侈,但規(guī)矩是要面面俱到的。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边@首過年謠既是河南民間過年的大事記,人們置辦年事兒就是按照這個約定俗成的習慣進行的。 過年從“小年”開始,即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又稱灶神節(jié)、祭灶節(jié)。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

3、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是日,家家晚飯前為灶神設(shè)香案,供上灶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祭品,放鞭炮,稱“送灶”或“辭灶”。祈求老灶爺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神圣。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和火燒。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shù)淖彀汀髡f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jiān)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lián)絡(luò)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爺?shù)?/p>

4、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fā)面、炕制火燒,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jié)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jié)。凡在外地工作、經(jīng)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 除夕,即農(nóng)歷十二月最后一日,俗稱“年三十”,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日子。一般與初一春節(jié)連過,民間視為最重要的節(jié)日。此日,人們早起,到墓地恭請祖宗神靈后,換桃符、貼門畫、對聯(lián)(又稱貼門對)。貼門對要趕在中午之前,并且要乘家人全部在家時貼

5、,否則不在家的人就會被貼在門外,不吉利。除了貼門對外,還要在院子里貼上“滿院春光”、“幸福之家”,院門旁貼上“出門見喜”、“出入平安”,豬圈馬棚貼上“豬肥馬壯”、“六畜興旺”,車輛上貼上“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糧囤上貼上“五谷豐登”、“糧油滿倉”,廚房內(nèi)貼上“豐衣足食”、“衣食無憂”等等春聯(lián),以討吉祥。 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享受那份團圓的氣氛。年夜飯盡其所有,傾其所好,大凡人家都少不了餃子和魚,因“魚”和“余”諧音,是 “吉慶有余”、“年年有余”的象征。河南人過

6、年習慣吃餃子,不僅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好兆頭,又因為餃子形狀像銀元寶,蘊含“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人家包餃子時,還取幾?;ㄉ?、大棗等包進餃子,若誰吃著了,新年就更有福氣。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吃飯時要講吉利話,如吃魚要說“年年有余”,吃豆腐要講“都富”,吃豬腸“常吃常有”等等,以期來年人財兩旺、大吉大利。有的人家故意在鍋內(nèi)留些飯菜,取吃之不完用之不盡之意。 飯后,一家人圍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嘮嘮親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給長輩叩頭辭歲,長輩給晚輩發(fā)壓歲錢。全家人徹夜不眠,謂之“守歲、“熬年”。 守歲到五更時,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點燃香燭,一

7、家人依長幼輩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澳旮!?。 子女給長輩叩頭辭歲,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次日,即大年初一,人們雞鳴即起,穿著新衣,競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行“接年”或“迎財神”之禮。而后,煮好餃子,敬天、地、祖先后全家共食。大年初一忌諱諸多,如掃地、倒垃圾、動剪刀、大聲喧嘩等都視為不吉利之舉。 拜年(

8、俗稱“走親戚”)是過年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規(guī)矩甚多,歷時很長,貫穿了整個年節(jié)。初一之前稱拜早年,十六以后稱拜晚年,初一至十五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結(jié)束。拜年要先長輩、后平輩,先緊鄰、后遠親。不同輩分和親屬之間在時間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習俗至今在河南民間廣為流傳。到長輩家拜年要攜帶酒肉、糖果之類禮品。長輩們根據(jù)自家的親戚情況,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約定俗成的時間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來。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頭之禮,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飯。 初四以后,次要親戚、朋友之間相互拜年。 初五,稱“破五”,意為從此可以破除過年期間的禁忌。是日早起吃餃子、放鞭

9、炮之習相沿不變。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guī)矩,縣境南部地區(qū)一般中午放鞭炮。有的地方不過破五不準吃面條或面稀飯,吃饅頭不準剩。      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燈節(jié),民間有“十五大似年”之說。河南民間這一天的飲食頗多講究,除了要吃餃子或湯圓,即所謂的“十五扁(餃子)、十六圓(湯圓)”外,因地域不同,風俗習慣也有差異。如豫西蒸制糖包饃、棗花饃,信陽地區(qū)要作年糕。有的地方還要炸油餅、面角等,早餐要搶早,象征早種早收。 正月十五謂“燈節(jié)”,“燈”是整個節(jié)日的主題。人們提前數(shù)日即開始忙碌。主婦們用面蒸出雞、鴨、牛、羊、糧、棉等形狀的“面燈”或“燈饃”。入夜,焚香禱告后,將準備好的“面燈”或“燈饃”添上棉(香)油,并置芯點燃,放置在自家的水缸、糧囤、墻頭、樹下、豬圈、羊欄、馬棚、牛槽、雞窩、井邊等等,同時點燃大門樓下所掛的一對燈籠。此時滿院生輝、燈花起舞、油香撲鼻,以討家家到處油(有)、新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彩頭。 “送燈”、“點燈盞”的習俗,各地不僅相同。 豫南一帶,有“偷個燈頭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