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館工程建設方案_第1頁
體育館工程建設方案_第2頁
體育館工程建設方案_第3頁
體育館工程建設方案_第4頁
體育館工程建設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總 論1.1項目名稱及建設地點項目名稱:*市&&體育館建設地點:*市&&路&&村、河西村1.2建設單位建設單位:*市建設局辦公地址:*市路號1.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1.4研究依據(jù)及范圍1.4.1研究依據(jù)(1)關于編制*市&&體育館工程項目的咨詢服務協(xié)議書;(2)*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22020);(3)*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4)%省*市城市防洪規(guī)劃報告;(5)*市舊城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6)*市風光帶規(guī)劃;(7)*市人民政府關于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決定;(8)國家發(fā)改委、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

2、方法與參數(shù)(第三版);(9)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0)國家有關工程建設的規(guī)程、規(guī)范、標準和定額;(11)建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編制的*體育文化廣場建筑設計方案;(12)項目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基礎資料。1.4.2研究范圍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依據(jù)國家有關部門的法規(guī)、政策和規(guī)范,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條件以及場館工程的總圖規(guī)劃、主要工程技術方案、環(huán)保及節(jié)能、配套設施、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風險分析等進行分析研究,供建設單位和項目審批部門決策參考de。1.5項目概況1.5.1建設規(guī)模與內容(1)建設內容項目建設按乙級體育館標準建設。其主要內容為:可容納3000席觀眾的主體育館、四泳道室內游泳訓練館

3、、900座室外八泳道游泳池及與場館比賽配套使用的管理中心、動力中心、新聞中心等。(2)建設規(guī)模項目總建筑面積13339.5,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1581.5,地下建筑面積1758。1.5.2主要建設條件項目選址于*市 &&村、河西村。按照城市總體規(guī)劃要求,&&村規(guī)劃為城市文化體育、居住用地。建設用地符合城市規(guī)劃要求并已取得*市規(guī)劃部門的認可,項目建設用地有保證。擬建場址位處城市核心城區(qū),距城市主干道僅200m左右,次干道旁邊交通便利,水、電、通訊等城市基礎設施已敷設到了距建設用地場址邊沿約200m處,城市公用配套設施條件較好。1.5.3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估算總

4、投資4998萬元,其中:建設投資4948萬元,流動資金為50萬元。建設投資構成:建安工程4197萬元,其他工程費用516萬元,基本預備費235萬元。項目建設資金來源:全部由*市財政安排。1.5.4進度計劃項目建設期15個月。2008年11月動工興建,2009年12月底以前竣工。1.5.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1-1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數(shù) 據(jù)備注1征地面積28761.1含代征道路及水渠7025.52用地面積21735.63建筑面積13339.53.1地上建筑面積11581.53.2地下建筑面積17584建筑基底面積61905建筑密度%26.036容積率0.567綠地率%6.38停車位

5、數(shù)量輛639層數(shù)地下一層地上兩層10項目總投資萬元499810.1建設投資萬元494810.2流動資金萬元5011勞動定員人252 項目背景與建設的必要性2.1項目背景2.1.1*市經濟社會基本情況*市位于%省東部,是%的“東大門”和溝通江浙滬的交通要道。距省會長沙95、距市45、湘潭市83、衡陽市180,距江西省萍鄉(xiāng)市41。*市既是湘贛兩省之間的主要通道,同時也是華東與大西南之間的連接要沖。*市總面積2157km2,總人口103萬。市區(qū)面積22km2,人口20萬人。2007年,全市實現(xiàn)GDP162.09億元,三次產業(yè)的比重為15.3:58.6:26.1。該市因盛產陶瓷和煙花鞭炮,而享有“瓷城

6、”和“花炮之鄉(xiāng)”的美名。綜合經濟實力居%省縣級第5位,中國中部百強縣市第38位。*市的交通十分方便,國家運輸大動脈浙贛鐵路干線在城北通過,*潭高速公路和G320、G106在境內通過,并有*瀏、*昭等省內公路干線。湘江一級支流縱貫市區(qū)長達63.73km。*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22020)確定的城市性質定位為長株潭都市區(qū)以山水園林為特色的次中心城市,國內重要的陶瓷花炮出口基地,湘東贛西的現(xiàn)代物流中心。按照城市規(guī)劃,到2010年市區(qū)人口規(guī)模將達到27萬人,建成區(qū)面積規(guī)模達到27km2。到2020年,市區(qū)人口規(guī)模為35萬人,建成區(qū)面積規(guī)模達到35km2。規(guī)劃期末,全市人口將達到113萬人,國內生產總

7、值達16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000元。2.1.2*市體育設施現(xiàn)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人民具有熱愛體育、關心體育、積極開展體育鍛煉的好傳統(tǒng)。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的體育工作無論是競技體育還是群眾體育在省內外都有較高的知名度,特別是游泳項目,先后為國家、省運動隊輸送了近百名優(yōu)秀運動員,共獲省級以上金牌500多枚,國際性比賽獲金牌9枚,一人破亞洲紀錄。雖然*市體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市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卻十分滯后。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要與現(xiàn)狀體育基礎設施不相適應,尤其是多功能、高檔次公共體育活動設施缺乏,不能滿足人們多層次的體育活動需要。*市體育設施及其分布如下表:運

8、動場體育館訓練房小運動場固定看臺燈光球場籃球場游泳池排球場輪滑場體操訓練場總計體育系統(tǒng)工礦系統(tǒng)農業(yè)系統(tǒng)學校中專2117718中學3913310311035158小學721385656322其它系統(tǒng)合計11314138416611665從上表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市的體育基礎設施絕大多數(shù)是分布在學校里,而市體育系統(tǒng)、工礦系統(tǒng)都沒有。而學校系統(tǒng)的體育設施一般不對外開放,供市民使用的公共體育設施非常缺乏。學校系統(tǒng)的體育設施標準和檔次也差距較大,示范性學校一般較好,其他學校相對較差。從橫向比較上看,*市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與省內同等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市(縣)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與*市在%省的地位

9、極不相稱。2.1.3項目提出的過程體育基礎設施是城市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和人們體育活動的重要載體,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城市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市經濟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卻相對滯后,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與現(xiàn)狀文化基礎設施不相適應,尤其是多功能、高檔次公共體育活動設施缺乏,不能滿足人們多層次的體育活動需要。同時,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需要包括體育活動設施在內的公益設施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支持,以達到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早在1982年,當時的*縣委、縣政府就開始研究和規(guī)劃體育中心的建設。1984年,*體育中心規(guī)劃選址在以南的&

10、&村,規(guī)劃用地170畝,擬建400m跑道田徑場、體育館、游泳館、室外標準游泳池、帶看臺燈光球場、射擊場、體育運動學校等體育設施。之后,先后建起了游泳館、簡易的田徑場和一所體育運動學校。但是,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體育中心進一步發(fā)展的工作進展緩慢。按照*市“一中心三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中心組團在功能分區(qū)上,主要以行政辦公、商業(yè)、文化娛樂、醫(yī)療衛(wèi)生等綜合功能為主,其中,北岸以舊城區(qū)為主的商業(yè)金融、醫(yī)療衛(wèi)生、居住功能區(qū)以及南岸以行政辦公、文化娛樂、科技文教、居住為主的功能區(qū)。2005年,對城區(qū)兩岸進行了風光帶規(guī)劃,該風光帶規(guī)劃以為軸,東起*大橋,西至西山大橋,全長2.4km,規(guī)劃范圍24

11、.3公頃。規(guī)劃南岸以市民文化體育廣場為中心,成為*市重要的公共休憩活動空間。隨著城市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盡快建設一座多功能、高品位的文化體育廣場,一直是市政府的設想和廣大市民的愿望。因此,2007年,*市委、市政府從“以人為本”出發(fā),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出發(fā),把建設*市&&體育館作為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2007年6月,*市文化體育管理部門分別向市、%省政府提交建設&&體育廣場的報告,并承諾于2008年正式起動工程建設,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實現(xiàn)項目目標。為此,*市建設局委托高盛工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開展項目前期研究工作,編制*市&&

12、;體育館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2.1是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發(fā)展體育事業(yè),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需要在社會經濟發(fā)展進程中,文化體育既為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當前,*市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體育在提高人民整體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但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對人民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隨著城市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群眾的體育設施還相當缺乏,現(xiàn)有體育場地設施在滿足群眾開展體育鍛煉的需要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群

13、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還不夠廣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還不夠多,全民健身工作的現(xiàn)狀還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因此,*市政府為進一步增強人民體質,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加快實施&&體育館建設,以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發(fā)展群眾體育,實現(xiàn)體育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 2.2.2適應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生活的需要體育基礎設施是城市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和人們體育活動的重要載體,體育設施建設是發(fā)展體育事業(yè)的物質基礎。人們從事體育鍛煉和體育競技都離不開必要的體育活動設施和場所。目前,*市的群眾體育設施無論從數(shù)量、規(guī)模,還是從檔次上都難以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14、。因此,建設*市&&體育館,有利于加強地方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地方體育活動的開展,活躍地方體育事業(yè),并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要求的需要。2.2.3改善全市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布局的需要按照*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市未來市級體育中心將布置在北岸的丁家坊村一帶,占地約30公頃,建成后將成為%省長、株、潭地區(qū)重要的綜合體育運動中心,創(chuàng)造競技體育運動、全民健身運動和日常使用經營的良性循環(huán),并將&&村體育館用地規(guī)劃成為以市民休憩為主的體育文化廣場。而城市規(guī)劃南岸為城市核心區(qū),未來重要的居住、商業(yè)和服務中心,規(guī)劃人口將達到15萬人。因此,*市政府為

15、了合理布局地方體育基礎設施,決定仍在現(xiàn)狀的&&村體育中心用地建設一座體育館,以滿足南岸市民對體育運動場所的需求。同時,在南岸核心區(qū)建設具有標志性特征的高標準、多功能的體育場館,在滿足人們的體育和健身活動需求的同時,將對城市品位的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3 項目建設內容與規(guī)模3.1建設定位和目標*市&&體育館定位為縣(區(qū))級體育館,同時兼顧市、*市承辦省、市級專項體育比賽和舉行小型集會和演藝演出活動,項目建設按乙級體育館標準建設。3.2建設規(guī)模與內容(1)建設內容體育館建設內容為:可容納3000席觀眾的主體育館、四泳道室內游泳訓練館、900

16、座室外八泳道游泳池及與場館比賽配套使用的管理中心、動力中心、新聞中心等。(2)建設規(guī)模經計算,項目總建筑面積13339.5,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1581.5,地下建筑面積1758。項目分功能建設規(guī)模核算如下表:表3-1 體育館功能面積計算表序號名 稱面積(m2)備 注1主運動場20411.1運動場地1768多功能型:34mX52m1.2體育館活動看臺240600座,0.48mX0.8m=0.4m2/座1.3體育館主席臺座33按2%計,60座,0.55mX1.0m=0.55m2/座2觀眾用房31002.1觀眾固定看臺12003000座,0.48mX0.8m=0.4m2/座2.2觀眾休息廳800按

17、體育館乙級標準0.2 m2/座2.3廁衛(wèi)800按體育館標準男大便蹲位24個,小便器60個,女蹲位90個。續(xù)表3-1序號名 稱面積(m2)備 注2.4小賣部300標準0.1m2/座3貴賓用房1403.1貴賓休息室10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0m2/人3.2廁衛(wèi)40按體育館標準蹲位6個4運動員用房369.54.1運動員休息室16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設兩套,不少于60m2/套,4.2廁浴位30各不少于2個4.3興奮劑檢查室179.54.3.1工作室25按體育館乙級標準不小于18m24.3.2侯檢室1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0m24.3.3男女廁所4.5按體育館標準男女蹲位各1個4.4.4醫(yī)務急救室20按體

18、育館乙級標準不小于15m24.4.5檢錄處12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不小于100m25競賽組織工作用房4685.1組委會9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不少于5間,約15m2/間5.2管理人員辦公9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不少于5間,約15m2/間5.3會議4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40m2/間5.4仲裁錄放15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5m2/間5.5編輯打字15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5m2/間5.6復印15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5m2/間5.7數(shù)據(jù)處理73按體育館乙級標準5.8競賽指揮室1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0m2/間5.9裁判員休息室10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2套,每套不少于40m25.10賽后控制中心2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0m26新聞

19、工作用房1656.1記者工作區(qū)1156.1.1休息室15按體育館乙級標準m26.1.2采編室5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50m26.1.3公告室5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50m26.2郵電所506.2.1營業(yè)廳3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0m26.2.2機房2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20m27廣播電視技術用房337.1廣播和電視轉播系統(tǒng)237.1.1播音及評論員室8按體育館乙級標準8m2續(xù)表3-1序號名 稱面積(m2)備 注7.1.2聲控室15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5m27.2內場廣播107.2.1播音室,機房與倉庫維修1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0m28計時記分用房678.1計時控制15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5m28.2計時與終點攝

20、影轉換12按體育館乙級標準12m28.3顯示屏幕控制室4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40m29其他技術用房及體育器材庫3909.1燈光控制2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20m29.2消防控制2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20m29.3器材庫350按體育館乙級標準不少于300m210公用配套設備用房600按負荷決定,地下設置10.1變配電室23010.2水泵房10010.3空調機房270上部合計7373.511公用交通系數(shù)4916按總建筑面積的40%計算12四泳道游泳訓練館1050地下設置體育館建筑面積總計13339.513室外八泳道游泳池室外觀眾座席900座4 土地利用建設條件4.1場址及土地利用4.1.1場址項目位于*市

21、南岸中心城區(qū)&&村、河西村。按照*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村是未來南岸中心城區(qū)發(fā)展的主要片區(qū)之一,規(guī)劃功能定位為居住、商業(yè)和文化休閑,其中包括體育文化公園。&&體育館選址于體育文化公園內。4.1.2用地規(guī)模及現(xiàn)狀(1)用地規(guī)模&&體育館總征地面積28761.1,其中,代征道路和排水水渠面積7025.5??傆玫孛娣e21735.6。項目用地北臨規(guī)劃的體育文化廣場的市民廣場,東臨規(guī)劃的防洪堤濱江風光帶,西面臨規(guī)劃的商住區(qū)(五環(huán)國際都會商住區(qū)),南臨&&舊城區(qū)。(2)用地性質&&體育館用地全部為農村集體土地,另

22、有一城市排水設施用地。(3)用地現(xiàn)狀用地范圍內有零星的菜地,并有一條約5m寬的二圣港自東向西流入,現(xiàn)為城市排洪渠。無居民住宅及其他城市建設設施。4.1.3征地拆遷補償(1)城市排水設施改建因體育館建設擬將用地范圍內的二圣港渠道向西移50m,改建后的排洪渠的排洪能力不低于現(xiàn)狀港渠的排洪能力。(2)征地補償用地范圍內共有農村零星菜地25畝,涉及種植戶46戶。(3)安置補償對項目征地拆遷補償問題,建設單位將按照國家國土法、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省%省實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辦法以及*市人民政府*政發(fā)200714、15號文件,解決征地過程中的補償工作,并與補償戶進行充分協(xié)商后實施。建設

23、單位擬采取一次性補償?shù)姆绞綄嵤┱鞯匮a償。現(xiàn)建設單位已成立“*&&體育廣場工程建設征地協(xié)調小組”,負責項目的拆遷補償、安置和其他協(xié)調工作。4.2建設條件4.2.1自然條件(1)地形地貌*市城區(qū)位于*攸坳陷盆地的北端,為典型的南方丘陵山間小盆地,其西側為西山,西北側及中部右岸均有小規(guī)?;鶐r山出露。擬建項目用地范圍是沖積階地。地勢較平坦,高程在52m55m之間。用地南寬北窄,大致呈梯形。用地范圍內有菜地、城市排水水渠、居民住宅,無大規(guī)模的城市公用建設設施。(2)工程地質根據(jù)*市防洪工程初步設計報告,項目范圍內的未發(fā)現(xiàn)活動性斷裂構造通過,地質構造穩(wěn)定性好;地表水和地下水對混凝土均無腐蝕

24、性;堤防區(qū)地層主要為砂壤土、粉質粘土和粉細砂等地層,穩(wěn)定性較好,地質條件宜于本工程建設。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市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35s,即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度。歷史上未發(fā)生過6級以上地震,屬地震穩(wěn)定地帶。(3)氣候氣象氣候氣象:*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主要特點是:大陸性氣候較強,溫和濕潤,季風明顯,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裕,雨水充沛,旱、澇、三寒、大風、冰雹、雷暴等災害性天氣活動頻繁。受地理位置影響,境內各地氣候有所差異。*市主要氣象要素如下:1)氣溫年平均氣溫 17.5歷年最高氣溫 40.4歷年最低氣溫

25、 -10.2最高月平均氣溫 29.3最低月平均氣溫 5.4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88天,生長期280天,一年二熟。年均日照總時1500-1900小時。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 1471.9mm月平均降水量 122.6mm月最大降水量 541.4mm每年4-6月為降水集中期,平均降水總量為622.9mm,占全年降水量的42,年降雨量1300-1600mm,年平均降水日數(shù)166天。(3)風況*的主要風向是西北風,次為東北風。按8個方位計算西北風和東北風的風向頻率占年總風向的40%以上,東南風和西南風的風向頻率不足20%。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2.4m/s,最大風速為23.0m/

26、s。(4)水文由于*地處江南長衡盆地羅霄山支脈邊緣地段,屬長江中游和湘江中下游區(qū)域,以丘陵地貌為主,加上降水充沛等氣候條件,因而境內水系發(fā)達,河流密布,水資源較為豐富,是天然富水地區(qū)之一。*境內河流屬湘江水系,是湘江一級支流,全長168.8km,流域集水面積5675km2,是典型的山區(qū)型河道。淥水城區(qū)段自東向西貫穿*市城區(qū),上起陽東大橋,下至電站,全長約7km,河勢由東向西呈“S”型,拐點明顯,斷面變化劇烈,河槽深切,大體呈矩形,自然河岸陡峭,河寬一般200m左右,最窄處不足90m,最寬處超過400m。河床凌亂不規(guī)則,兩岸山丘發(fā)育。4.2.2交通條件場址位于*市核心城區(qū)南岸的&&

27、;村,城市主干道&&路從項目南面經過,距場址僅200m左右,該干道有一條支路可達場址。江南岸沿江防洪堤道路建設工程項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按計劃將在2009年建成通車。工程建設交通條件較好。4.2.3社會環(huán)境條件(1)區(qū)域規(guī)劃和城市總體規(guī)劃要求場址位于*市核心區(qū)南岸,用地內主要是菜地和農村居民住宅。根據(jù)*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項目所在區(qū)域為*城市核心區(qū)未來重點開發(fā)區(qū)域之一,規(guī)劃以體育文化廣場為中心,重點建設商業(yè)金融、居住、文化娛樂等設施,形成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濱水地區(qū)。場址北臨,屬生態(tài)經濟帶規(guī)劃范圍,按照湘江生態(tài)經濟帶規(guī)劃,&&體育館是*市濱江風光帶發(fā)展軸中的亮點工程,

28、作為景觀節(jié)點形成*市現(xiàn)代城市景觀的代表之一。按照規(guī)劃,“十一五”期間,將完成區(qū)域內濱江風光帶道路、江南路等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線等工程建設,以此帶動區(qū)域的開發(fā)步伐。(2)包括&&體育館在內的體育文化廣場作為落實市政府實施“城市發(fā)展帶動”戰(zhàn)略和以及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目標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之一,各職能部門大力支持與積極配合,為工程建設提供良好的協(xié)調協(xié)作。(3)項目建設為市民提供良好的體育活動場所,同時對改善沿江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具有積極的意義,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4)周邊建筑物與環(huán)境條件項目用地北面與體育文化廣場的市民廣場連成一體,東面是規(guī)劃的防洪堤濱江風光帶,西面及南

29、面是規(guī)模較大的商住區(qū)(五環(huán)國際都會商住區(qū)),南面是&&舊城區(qū)。項目用地東臨風光帶,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是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視線開闊,景觀優(yōu)美,有良好的景觀開敞界面。江中的地方名勝狀元洲,與體育文化廣場相互輝映。4.2.4主要公用設施條件(1)供水*市城市自來水供水干管沿&&路到達體育文化廣場規(guī)劃區(qū)東部,距擬建體育館場址約500m。管徑400,供水壓力滿足要求。項目用水可從該供水干管引入。在規(guī)劃區(qū)北部邊緣的江南路將建設供水干管。項目的供水有保證。(2)排水項目用地內現(xiàn)有寬約5m的二圣港經過,匯入,是南岸主要的排洪渠。本工程建設將對二圣港在項目區(qū)段進行改道,向西

30、移50m。(3)供電在本工程東部距離約800M處現(xiàn)有1座110kV變電站,可供本工程用電。&&路靠近項目一側有一路10kV的城市架空線,距項目用地邊沿約500m。項目供電有保證。 工程建設方案5.1總平面布置5.1.1設計構思主題結合新的設計理念與科技,場館建設與周邊環(huán)境緊密結合,貫徹&&體育廣場的“運動休閑”景觀建設規(guī)劃思想,體現(xiàn)“綠色運動、科技健身”的設計主題,使體育館成為今后體育廣場的主要景觀接點之一,使之與北臨的市民廣場和東臨的風光帶互相呼應,達成良好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5.1.2設計理念(1)“以人為本”的理念本體育館的功能除滿足體育比賽、訓練和群眾體育活動

31、外,還要滿足各類會議、文藝演出以及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成為*市開展重大政治、經濟、學術、文化集會和體育活動、對外交往的重要場所,也是展示精神面貌、文化品位、科技水平乃至經濟實力的窗口??傮w布局必須為其提供便利的場所空間。(2)“整合設計”的理念綜合考慮項目所在地區(qū)環(huán)境、交通、城市規(guī)劃等的要求,合理組織人流、車流、靜態(tài)停車等交通;整合體育館多功能的特點,創(chuàng)造高適應性的建筑空間場所。(3)“綠色設計”的理念運用環(huán)保、節(jié)能等各方面的新技術,保證整個設計方案具有較高超的性能價格比,以較節(jié)省的投資打造一個高標準的體育場館。5.1.3設計指導思想總體布局合理,建筑造型新穎,方案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

32、并有一定的前瞻性,滿足體育館復雜的多功能需求。5.1.4設計原則(1)注重功能設計、環(huán)保設計和美感設計相結合,體現(xiàn)“功能優(yōu)先、節(jié)能環(huán)保、綜合利用、服務社會”的原則。(2)功能分區(qū)合理,順暢組織人流、車流、停車等交通流線,滿足交通、消防等功能需求。(3)結合地形、地勢,進行總體布局與豎向設計。5.2項目總體規(guī)劃方案5.2.1功能分區(qū)大致劃分為三個功能區(qū):東、北面的入口廣場區(qū),西面的室外泳池,中心的體育館。停車主要在入口廣場解決。體育館內功能包括3000座的標準籃球館,900座室外8道標準游泳池,室內4道游泳訓練館和輔助配套用房。5.2.2規(guī)劃設計方案描述總體布局以體育館為中心,體育館正南北朝向布

33、置,通風采光良好,視野開闊,東面是主入口,有廣場作為緩沖空間與城市道路江南路相接;北面為次入口,朝向北邊不遠處的市民廣場,在體育館與市民廣場之間用尺度適中的小廣場連接,小廣場一方面可以是市民廣場空間的延伸,另一方面解決了北面入口的交通疏散;停車廣場則設在兩入口廣場相交的東北角,方便解決了從入口進出的停車問題;西面為室外泳池,面向,視野開闊,風景秀美,泳者在水中愜意暢游的同時可觀賞淥江的風光。體育館四周有環(huán)道連通各功能區(qū)域,交通組織合理方便,滿足通行、消防等需求。5.2.3綠化體育館周邊綠化設計與其建筑相協(xié)調,以簡潔、明快、大方的綠化襯托其主題建筑,使得建筑的特色更突出。設計中注重植物的自然特性

34、和時空特性,將館區(qū)周邊的綠化與周邊相臨的市民廣場和風光帶綠化空間相結合,形成綠樹懷抱、綠意盎然的體育公園,實現(xiàn)體育園林的主旋律。樹種選擇以香樟作為體育館周邊綠化的主調樹,成片成林種植或環(huán)植,登高遠眺,體育館主體建筑都簇擁在綠樹叢中,尉為壯觀,與綠江風光帶的“綠色走廊”和市民廣場相呼應,使人、自然、建筑得到共生,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規(guī)劃理念。5.2.4總圖表5-1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shù)量備注1用地面積21735.62總建筑面積13339.53其中:地下建筑面積17584地上建筑面積11581.55基底面積61906建筑密度%26.037容積率0.568層數(shù)地下一層地上兩層9建筑總高度

35、m32.2210停車數(shù)量輛6311綠化率%6.35.3體育館建設方案5.3.1規(guī)模及組成&&體育館總建筑面積13389.5,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1581.5,地下建筑面積1758。層數(shù):地下1層,地上2層。建筑物占地面積6190。體育館功能設計包括三部分:(1)3000座標準化籃球比賽館(2)室內4泳道游泳訓練館(3)900座8泳道室外標準游泳池具體功能構成詳見“表3-1體育館功能面積計算表”。5.3.2建筑構思理念5.3.2.1建筑構思在吸納單一體育館模式的基礎上,采用復合型多功能形式,建設集籃球館、室內、外游泳池于一體的多功能體育場館,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設計中大跨度的空

36、間形式和輕鋼結構的屋面,既滿足各類型場館的不同功能要求,又豐富了體育館外部的運動型建筑動感造型。在內部交通組織上,根據(jù)各規(guī)范和使用要求,合理設置疏散口,并使之各分部互不干擾,達到各功能分區(qū)明確;內部交通組織合理、便捷,滿足國家體育建筑疏散時間的要求。5.3.2.2設計理念(1)“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與奧林匹克精神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人的精神和內涵,流線性的造型強烈地表達運動和體育的姿態(tài)和意義,大型的空間結構拉大了人與建筑尺度上的差異,而且在平面和空間處理中處處體現(xiàn)出為人的活動創(chuàng)造最優(yōu)條件的主旨,巨大的內部空間尺度,也為營造運動、比賽氣氛作前提,以烘托人們“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運動進取精

37、神。(2)以“騰飛”為主題,體現(xiàn)建筑全新的表現(xiàn),在滿足建筑功能與建筑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在造型設計中充分體現(xiàn)體育建筑的跳躍與騰飛,曲線的動感表現(xiàn)出的多樣性、豐富性、奇異性和趣味性,并由之帶來建筑的欣賞與城市的色彩,為人們帶來無限的建筑遐想,并帶來美的享受,以成就其獨特的建筑標志性。5.3.3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結合體育館面臨綠江的地理特點,以蔚藍的海洋和和暖的陽光來體現(xiàn)體育建筑的非凡。設計中始終貫穿堅持以“標準國際化、功能多元化、設施產業(yè)化、運營市場化、建筑標志化、規(guī)劃生態(tài)化”為指導思想,使之既滿足高水平體育競賽的需要,又能滿足廣大市民日常健身娛樂和文化體育生活的需要,與體育館緊鄰的市民廣場互為烘

38、托,形成*市市民健身娛樂的最佳去處,成為市內具有標志性的新景點。設計原則:(1)“以人為本”的原則;(2)經濟、實用性的原則;(3)開放型、多元化的原則;(4)交通組織通暢、合理的原則;(5)高科技性原則;(6)建筑與景觀互映的原則。5.3.4平面功能布局本項目包含一個3000座的籃球比賽館、室內四泳道游泳訓練館,900座(室外露天)、51m×26m室外游泳池,它們即相對獨立,功能分列,又相互共享。體育館總建筑面積13339.5(含室內游泳訓練館),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1581.5,地下建筑面積1758。體育館整體建筑長寬為78 m×63m,建筑總高度17m,兩層設置。5.

39、3.4.1籃球比賽館(1)平面布局籃球比賽館設在整個體育館的南部,館內平面采用三向看臺形式,平面分比賽區(qū)、觀眾看臺區(qū)、輔助用房區(qū),一層為比賽區(qū)、輔助用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等,二層為看臺區(qū)及輔助用房。觀眾經東、南、西三個不同的方向經臺階進入主場看臺區(qū),二層設觀眾休息廳及小賣、服務、衛(wèi)生間等用房,貴賓、運動員、工作人員于首層進入輔助用房;首層設運動員檢錄大廳,運動員休息、更衣、浴廁、水電暖通等公用配套用房,運動員入場口正對主席臺,貴賓經貴賓入口進入貴賓休息室,并由貴賓休息室直接進入主席臺,觀眾休息廳下設辦公用房、新聞記者用房、辦公入口及消防控制室。(2)比賽區(qū)比賽場由東、南、西三側環(huán)形看臺圍合而成,場

40、地尺寸為34m×52m,可根據(jù)不同要求布置藍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賽場地,場地設折疊式籃球架、活動排球架及預埋式金屬掛鉤,可作為搭臺體操比賽場地,乒乓球比賽時,可滿足3臺同時比賽,也可作為4個羽毛球訓練場地使用,場地地面采用架空式格柵,上鋪雙層做法木地板面,在保證不變形的情況下,保持一定的彈性,場內比賽器械轉換,可直接通過場外周邊器械器材庫出入。(3)觀眾看臺與席位固定看臺:觀眾看臺主要沿比賽場地長軸南側方向布置,以爭取最佳視覺方位,上部設環(huán)形看臺,使場地四周均有觀眾席位,以保證比賽時的賽場氣氛?;顒涌磁_:場地北側設推拉式活動看臺600席位,在小場地比賽時,活動看臺拉出,以增加

41、觀眾席位。觀眾席排距850,座寬480,采用模壓型式彩色座椅,觀眾席位數(shù)為:固定看臺3000席,主席臺60席,裁判臺30席,活動看臺600席,觀眾席位總數(shù)為3690席。(4)視線設計看臺設計視點,前部固定看臺及活動看臺選在藍球場邊線地板面,環(huán)形看臺選在藍球場端線中點地板面,看臺升起:C值以逐排60取值,看臺最后排階高500。(5)聲學場內頂部及側墻部位設吸聲處理,混響時間擬控制在1.21.9秒之間,中央頂部擬采用環(huán)形平板及聲體與弧面吸聲相組合,以消除聲音聚焦的產生,場內喇叭擬置于燈橋下部一定高度均布,以滿足電聲需要。5.3.4.2室內游泳訓練館室內游泳訓練館半地下布置,游泳池為26m×

42、;13m,4泳道設置。在泳池南面設運動員休息室、男女更衣室、淋浴室和廁衛(wèi)等配套設施。游泳館由東西向大門進出。5.3.4.3室外8泳道游泳池室外游泳池設置在體育館主建筑的北面,泳池為51m×26m,8泳道設置,900席室外坐席。泳池配套的男女更衣室、淋浴室、廁衛(wèi)臨室內游泳訓練館南面相應設施設置,方便管理和使用。游泳池的南面緊靠游泳訓練館北墻設置有900座席的室外看臺,上部設置大型玻璃輕鋼屋蓋,既與體育館形成整體又為室外座席避風擋雨。5.3.4.4公用配套用房公用配套用房包括水泵房、變配電室、暖通設備用房等公用設施用房,總面積600,布置在室內游泳訓練館南面,地下設置。從而使公用設施盡量

43、靠近各負荷中心,減少管線長度和線路損失。5.3.5立面造型理性與浪漫的交織:采用流線型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體育文化精神和力度。由于各項功能的不同,屋面采取由高到低流暢變化的造型。游泳池、觀眾席凈高要求較低,而籃球場凈高則相對要求較高,通過屋面檐口較大的懸挑并隨平面空間變化而起伏呈現(xiàn)出輕盈舒展之感。屋蓋采用大直徑鋼管組成的單層空間格局,上覆復合型金屬屋面,內部結構構件全部裸露,做為內部空間營造的一種積極手段,使材料美、技術美、結構美得到充分展現(xiàn),體育館南向主入口桅桿和北面室外游泳池桅桿由大直徑鋼管及多向弓形拉索組成,與屋面鋼結構通過鋼索連接,成為全館構圖的亮點。金屬屋面檐口輕盈流暢的多重曲線勾勒出極富變

44、化的建筑形體組合,就象一艘張滿風帆的航船,靜立在充滿生氣的祿江港灣。5.3.6建筑技術本建筑采用南北向設計,由于該建筑所處地端東面為市民文化廣場,南面為江南路,西面為排洪渠,北面為祿江。周邊極為空曠,無遮擋物,故日照充足,采光、通風良好;同時室內配備了機械通風、排氣系統(tǒng),加上建筑物周邊廣場和人文環(huán)境的點綴,為建筑物營造了一個好的內外景觀。室內游泳訓練館由于必須保持恒溫,而室內水蒸汽壓力相對較大,因而造成館內及屋頂結露現(xiàn)象較為普遍,本技術分析中特別考慮這一因素,首先必須對所有實體材料,包括墻體、屋面進行熱工計算,以確定所需保溫材料的性質和厚度,避免結露產生,玻璃采用雙層真空鍍膜熱反射玻璃,以盡量

45、減少熱傳遞輻度,同時吊頂采用金屬打孔板,保證水蒸汽上升并收集屋面結露的水分統(tǒng)一排出。所有窗插于室內外的鋼構件需作保溫處理,以避免“冷橋”,并在吊頂與屋面間作通風設施減小水蒸汽濃度。5.3.7交通組織體育館是大量人流需在短時間內匯集和疏散的場所,為了把大量集中的人流、車流在短時間內安全有序地集散,將貴賓、運動員、內部工作人員與觀眾加以區(qū)分,將步行人流和車流加以區(qū)分,做到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因此在安排體育館的主要交通流線時將車流安排在建筑物的南面體育館前廣場處,也是體育館的主入口和疏散口,便于車流集散;而人流的主要集散區(qū)域則安排在東面靠市民廣場和西面兩個方向,北面為次要疏散口。觀眾通過東邊的市民廣

46、場和南面的主入口廣場的大樓梯到達二層大平臺,繼而進入體育館和游泳訓練館及室外游泳池。貴賓、運動員及競賽管理等工作人員的出入口則在一層沿環(huán)路設置,做到內外分流。內部按規(guī)范要求分別在不同的部位設置了聯(lián)系上下服務空間的垂直交通樓梯,滿足人員疏散要求。游泳訓練館和室外游泳池分別在東、西向,設置了兩個疏散口,滿足人員疏散要求。5.3.8結構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澧陵市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區(qū)(g=0.05)與地震基本烈度對照為度。根據(jù)空間功能特點及建筑單體不同的建筑造型,本次研究暫擬建筑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屋頂采用網(wǎng)殼結構,金屬屋面板,7度設防。5.4給排水5.4.1給水

47、(1)生活給水1)室外給水本體育館的給水由*市市政給水管網(wǎng)直接供給。&&路現(xiàn)有一條DN400給水管,另體育路和江南路各規(guī)劃一條DN400給水管。項目給水近期從&&路DN400給水管開一DN300梯口,遠期再從體育路DN400給水管開一DN300梯口,形成雙水源。室外給水包括澆灑道路和綠化用水。室內給水包括體育館建筑內用水和室外游泳池用水。室外明露給水管道須采用聚乙烯發(fā)泡管保溫,外包塑料防水布,保溫層厚度為30mm。2)室內給水室內生活給水管道采用PP-R管,采用熱熔連接或法蘭連接;給水管道安裝完畢應進行試壓,試驗壓力P=0.60MPa。(2)消防給水1)室外消防

48、室外消防采用低壓制,消火栓用水量15L/S,本工程室外給水環(huán)管上應設二個以上室外消火栓,均勻布置于本建筑周圍(間距不大于120m)并設于消防車道旁,當火災發(fā)生時可由城市消防車取水進行加壓滅火。2)室內消防設置消防水池,通過消防水泵加壓供水。水泵房設置于體育中心地下室內,水泵三臺,兩用一備,自動控制開停。各層室內均布置消火栓,消火栓用水量10L/S,最不利點室內消火栓靜水壓力不低于0.07MPa,消火栓布置原則為任何一點失火時均有二股消火栓的充實水柱到達失火點。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采用SG24/65型室內消火栓箱,內配SN65型室內消火栓一個,19型直流水槍一支,25m襯膠水帶一根,消防按鈕一個(

49、能直接啟動水泵房的消火栓泵并通知消防控制中心和值班室)。根據(jù)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50140-2005)的要求,在每個消防箱內(底部)配有5A型磷酸胺鹽干粉滅火器2具。消防給水管道均采用熱鍍鋅鋼管,當管徑大于100mm時采用卡箍連接,其余管道采用絲接。消防給水管安裝完后除銹,再刷防銹漆二道。5.4.2排水(1)室內排水室內排水管采用U-PVC管,粘接。排水管道的安裝:衛(wèi)生器具與排水橫管、排水橫管與排水立管之間相連接時均用順水三通,衛(wèi)生設施的存水彎及地漏水封深度應大于50mm。排水立管與主排水橫管連接時用兩個45°彎構成90°彎。排水橫支管中,管徑為50mm時坡度為0.

50、03,為75mm時坡度為0.025,為110mm時坡度為0.02,為160mm時為0.01。檢查口距相應樓面為1.00m。排水管上隔層設置伸縮節(jié),穿越樓板處設金屬套管。(2)室外排水室外排水管采用混凝土管,承插連接。檢查井采用1000mm圓形磚砌污水檢查井。&&體育館的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網(wǎng),該市政排水管網(wǎng)為合流制,近期直接排入,遠期雨水溢流后排入污水處理廠。體育館范圍內現(xiàn)狀排水渠二圣港改道,將向西移50m。5.4.3游泳池5.4.3.1類別及規(guī)格體育館游泳池的類別為比賽游泳池:用于正式比賽,或在非比賽其間用于訓練和對社會游泳愛好者開放。室外游泳池為900座的8道標準游泳池,鋼筋

51、混凝土結構。游泳池有效面積為1250m2,有效容積為3750m3,凈空尺寸為L×B×H=50×25×3m。最大使用人數(shù)按250人計。室內游泳池為450座的4道標準游泳池,鋼筋混凝土結構。游泳池有效面積為750m2,有效容積為2250m3,凈空尺寸為L×B×H=50×15×3m。最大使用人數(shù)按150人計。5.4.3.2用水量(1)補充水量游泳池在運行中,因過濾設備反沖洗,游泳池排污、水面蒸發(fā),水面溢流等,水量不斷損失。本工程游泳池每天的補充水量,室內游泳池按游泳池體積的5%估算,補充水量為112.5m3;室外游泳池按

52、游泳池體積的10%估算,補充水量為375m3。(2)補水方式本項目水源為城市自來水,采用設置補給水箱的間接補水方式。補給水箱容積:室外游泳池按40L/m2水面面積計,有效容積為50m3;室內游泳池按30L/m2水面面積計,有效容積為22.5m3。補給水箱和游泳池之間設連通管并在連通管上設置止回閥。(3)初次充水時間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時間按48h考慮。室外游泳池的給水流量為78m3/h;室內游泳池的給水流量為47m3/h。(4)輔助設施用水量1)用水量定額強制淋?。?0L/人·場;運動員淋?。?0L/人·場;入場前淋?。?0L/人·場;工作人員用水:40L/人

53、3;d;地面灑水:1.5L/m2·d;池岸和更衣室地面沖洗:1.0L/m2·d;運動員飲用水:5L/人·d;觀眾飲用水:3L/人·d;大便器沖洗用水:30L/h·個;小便器沖洗用水:180L/h·個。2)用水量輔助設施用水量的小時變化系數(shù),取2.0。通過計算可得:室外游泳池輔助設施用水量為22.2m3/h;室內游泳池輔助設施用水量為13.2m3/h。(5)總用水量總用水量:平均每天總用水量應為游泳池補充水量和輔助用水量之和。室外游泳池總用水量為375/4+22.2=116m3/h;室內游泳池總用水量為112.5/4+13.2=42m3

54、/h。綜合初次充水流量,確定室外游泳池的進水管徑為DN200,室內游泳池的進水管徑為DN150。5.4.3.3水質水溫初次補充水和平時補充水的水質標準,應符合現(xiàn)行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要求。池水的水質衛(wèi)生標準,應符合人工游泳池水質衛(wèi)生標準。室外游泳池的池水溫度不低于22°C;室內游泳池的池水溫度不低于24°C。5.4.3.4供水方式從保證水質,降低運行費用和耗水量方面出發(fā),選擇循環(huán)供水的供水方式。(1)循環(huán)供水的基本要求1)配水均勻,防止在池內形成死水區(qū)和渦流區(qū),以免細菌和藻類大量繁殖,使水質惡化;2)防止局部流速過快形成短流和各泳道水流速度不均勻,而影響比賽成績;3)防止水面集存漂浮物和池底沉積污物;4)保證整個池內水溫均勻。(2)循環(huán)方式根據(jù)以上基本要求,選擇底部進水,周邊溢流回水的循環(huán)供水方式。(3)循環(huán)流量Qx=aV/Ta管道和過濾設備的水容積附加系數(shù),取1.1;T游泳池水的循環(huán)周期,取10h。通過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