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細胞形態(tài)特征和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Word編輯_第1頁
血細胞形態(tài)特征和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Word編輯_第2頁
血細胞形態(tài)特征和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Word編輯_第3頁
血細胞形態(tài)特征和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Word編輯_第4頁
血細胞形態(tài)特征和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Word編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血細胞形態(tài)特征和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第一節(jié) 血細胞的生成、發(fā)育規(guī)律及正常形態(tài)學特征一、血細胞的生成:(一)紅細胞系統(tǒng)(紅系)多能干細胞 髓系干細胞 紅系祖細胞 原紅 早幼紅 中幼紅 晚幼紅 網(wǎng)織紅 紅細胞分裂次數(shù) 1次 1次 2次 無 故一個原紅可生成16個紅細胞。(二)粒細胞系統(tǒng)(粒系)多能干細胞 髓系干細胞 粒單系祖細胞 粒系祖細胞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三種) 晚幼粒 桿狀核粒細胞 分葉核粒細胞分裂次數(shù) 1次 1次 2-3次 無故一個原??缮?6個以上成熟粒細胞。(三)單核細胞系統(tǒng)多能干細胞-單核細胞 -進入組織成為組織細胞-抗原

2、刺激成為巨噬細胞。(四)淋巴漿細胞系統(tǒng)全能干細胞 淋系干細胞 淋系祖細胞(b) 原始淋巴(b) 幼稚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b)原始漿細胞 幼稚漿細胞 漿細胞(五)巨核細胞系統(tǒng)多能干細胞-產(chǎn)板巨-裸核、血小板二、各期細胞正常形態(tài)學特征【紅細胞系統(tǒng)】(一)各期紅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1 原始紅細胞(pronormoblast):胞體:直徑1520m、圓形或橢圓型,邊緣常有鈍角狀或瘤狀突起。胞核:圓形、居中或偏于一旁,約占細胞直徑的4/5,核染色質呈顆粒狀,比原始粒紅細胞粗而密,核仁1-2個,大小不一,染淺藍色。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胞質:量少,深藍色,不透明,有油畫藍感

3、,在核周圍常形成淡藍區(qū)。2. 早幼紅細胞(eary normoblast) 胞體:直徑10-18m、圓形或橢圓型。 胞核:圓形或橢圓型,占細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質可濃集成粗密小塊,較原紅細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質:量多,染不透明藍或深藍色,仍可見瘤狀突起及核周淡藍區(qū)。3 中幼紅細胞(polychronatic normoblast)胞體:直徑8-15m、圓形。 胞核:圓形或橢圓型,占細胞的1/2,核染色質凝聚成索條狀或快狀,其中有明顯空隙,宛如打碎墨硯感,核仁完全消失。胞質:血紅蛋白形成逐漸增多,嗜堿性物質逐漸減少,因含不等量血紅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4 晚幼紅細胞

4、(orthochronatic normoblast)胞體:直徑7-10m、圓形。胞核:圓形,居中或偏位,占細胞1/2以下,核染色質聚集成數(shù)個大塊或凝縮成紫黑色團快狀。胞質:量較多,淺灰或淺紅色。5. 紅細胞 正常紅細胞為兩面微凹盤狀的細胞,在瑞氏染色下呈淡紅色、中央稍淡,平均直徑7.6m。剛脫核不久的新生紅細胞,其體積較大、漿內含有少量嗜堿性物質(rna),故呈灰紅色或灰蘭色而稱為多染性紅細胞。(二)紅系細胞形態(tài)的總特點(1)核圓居中。 (2)胞漿無顆粒。 (3).漿色有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漿色從深藍色至灰色,最后至淡紅色)。 (4).胞體較規(guī)則(原紅及早幼紅可有瘤狀突起)(三)骨髓中紅系正常范

5、圍有核紅細胞占總有核細胞锝0.20,以中晚幼紅為主。其中原紅<0.01,早幼紅<0.05,中、晚幼紅個占0.10?!玖<毎到y(tǒng)】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一)各期粒細胞的形態(tài)學特點1. 原始粒細胞(myeloblast)胞體:直徑10-18um,圓形或類橢圓形。胞核:較大,約占細胞的2/3以上,圓形或類橢圓形,居中或略偏位,染色質呈細粒狀狀,排列均勻、平坦如一層薄沙,無濃集。核仁2-5個,較小,清楚。胞質:量少,呈透明天藍色,繞于核周,無顆粒。2. 早幼粒細胞(promyelocyte) 胞體:直徑12-20(30)um,圓形或橢圓形。 胞核:大,圓形

6、或橢圓形,位于中央或偏位。染色質開始聚集,核仁常可見且較清晰。 胞質: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含大小、形態(tài)和多少不一的紫紅色非特異的嗜天青顆粒,分布不均。 常近核一側先出現(xiàn),有時可出現(xiàn)核上。3. 中幼粒細胞(myelocyte)(1) 中性中幼粒細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 胞體:直徑10-18um,圓形。 胞核:橢圓形或一側開始扁平,可能出現(xiàn)凹陷,占細胞的2/3-1/2,染色質聚集呈索塊狀,核仁 消失。 胞質:量多,呈淡紅、偏淡藍色,內含中等量、大小較一致的特異的中性顆粒。(2) 嗜酸性中幼粒細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 胞體:直徑10

7、-18um,圓形。 胞核:橢圓形或一側開始扁平,可能出現(xiàn)凹陷,占細胞的2/3-1/2,染色質聚集呈索塊狀,核仁消失。 胞質:量多,呈淡紅、偏淡藍色,內含中等量、大小較一致的特異的嗜酸性顆粒。4. 晚幼粒細胞(metamyelocyte)(1) 中性晚幼粒細胞(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 胞體:直徑10-16um,圓形。 胞核:明顯凹陷呈腎形、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一般不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染色質粗糙,排列更緊密,核仁消失。 胞質:量多,淺紅色,充滿中性顆粒。(2)嗜酸性晚幼粒細胞(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8、,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 胞體:直徑10-16um,圓形。 胞核:明顯凹陷呈腎形、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一般不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染色質粗糙,排列更緊密,核仁消失。 胞質:量多,桔紅色,充滿嗜酸性顆粒。5. 桿狀核粒細胞(stab granulocyte)(1)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胞體:直徑10-15um,圓形。 胞核:凹陷程度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核徑最窄處大于最寬處1/3以上,形態(tài)彎曲成帶狀,粗細均勻,染色質粗糙呈塊狀,也可見核呈“s”形、“u”形或“e”形,核兩端鈍圓呈深紫 紅色。 胞質:充滿中性顆粒。(2)

9、嗜酸性桿狀核粒細胞(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胞體:直徑10-15um,圓形。 胞核:凹陷程度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核徑最窄處大于最寬處1/3以上,形態(tài)彎曲成帶狀,粗細均勻,染色質粗糙呈塊狀,也可見核呈“s”形、“u”形或“e”形,核兩端鈍圓呈深紫紅色。 胞質:充滿嗜酸性顆粒。6. 分葉核粒細胞(segmented granulocyte)(1)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胞體:直徑10-14um,圓形。 胞核:分葉狀,葉與葉之間有細絲相連或完全斷開,但有粗而明顯的切痕。核常分2-5葉,染色質濃

10、集或呈較多小塊,呈深紫紅色。 胞質:豐富,呈淡紅色,漿內分布著細小紫紅色中性顆粒。(2) 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eosin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胞體:直徑10-14um,圓形。 胞核:分葉狀,葉與葉之間有細絲相連或完全斷開,但有粗而明顯的切痕。核常分2-5葉,染色質濃集或呈較多小塊,呈深紫紅色。 胞質:充滿嗜酸性顆粒。嗜堿性粒細胞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 7. 成熟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胞體:大小不一,直徑約10-14um,圓形。 胞核:呈桿狀或分葉,但由于嗜堿性顆粒常覆蓋在核上而使結構

11、不清楚,故常不分桿狀核和分葉和嗜堿性粒細胞而統(tǒng)稱為成熟嗜堿性粒細胞。 胞漿:常較中性粒細胞少、常呈紅色,其中有少量粗大、大小不一、紫黑色、形態(tài)不一的嗜堿性顆粒,常覆蓋在核上。(二)粒系形態(tài)總特點(1)胞體規(guī)則。(2)胞核有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圓形、橢圓形、一側偏平、腎形、桿狀、分葉)。(3)胞漿中的顆粒也有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三)骨髓中粒系的正常的范圍粒系占有核細胞的0.50-0.60(0.40-0.60)。原粒<0.02,早幼粒<0.05,嗜酸粒<0.05,嗜堿粒<0.01,中性中晚幼粒均<0.15,中性桿狀核粒>中性分葉核粒。注:(1)原粒的劃分標準:傳統(tǒng)的分

12、類方法認為原粒是無顆粒的。但現(xiàn)在認為原??捎蓄w粒,故將原粒分為兩型。1型就是傳統(tǒng)的原粒,2型既是在傳統(tǒng)的原粒的基礎上漿中可有少許顆?!,F(xiàn)在在正常情況下原粒按傳統(tǒng)分類,白血病是按現(xiàn)在的分類方法。(2)早幼粒的劃分:有人認為電鏡下可見到特異性的顆粒,故主張將早幼粒也分為三種。【單核細胞系統(tǒng)】(一) 各期單核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1. 原始單核細胞(monoblast)胞體:直徑15-20m,圓形或不規(guī)則,有時可有偽足。 胞核:圓形或不規(guī)則,染色質纖細(比原粒細)、呈疏松網(wǎng)狀,核仁1-3個(多數(shù)為1個)、較大、清楚。 胞質:較其他原始細胞多,呈灰藍色或淡藍色、不透明、毛玻璃樣。2. 幼稚單核細胞 (prem

13、onocyte) 胞體:直徑15-25m,圓形或不規(guī)則,有時可有偽足。 胞核:圓形或不規(guī)則,呈扭曲折疊狀,有凹陷或切跡,染色質開始聚集、呈絲網(wǎng)狀,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質:較多,呈灰藍色,可見細小紫紅色的嗜天青顆粒。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3. 單核細胞(monocyte)胞體:直徑12-20m,不規(guī)則,有有時可見偽足。胞核:不規(guī)則,常呈腎形、大腸狀、馬蹄狀、馬蹄形、“s形”、分葉形、筆架形等,染色質疏松,可呈條索狀。 胞質:灰藍色或灰紅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樣,漿內見細小、分布均勻的灰塵樣紫紅色顆粒,有時偶見空泡。(二)單系形態(tài)總特征(1)胞體、胞核較大而不規(guī)則。(2

14、)染色質疏松。(3)漿量豐富、常呈灰色有空泡。(三)骨髓中單系正常范圍小于0.04,為成熟細胞,原單、幼單一般不見?!玖馨?、漿細胞系統(tǒng)】(一)各期淋巴細胞1. 各期淋巴細胞形態(tài)的特點;1)原始淋巴細胞(lymphoblast)胞體:直徑10-18m,圓形或類圓形。胞核:胞核相對細胞來說較大,圓形或類圓形,染色質細致、呈顆粒狀(比原粒粗),核仁1-2個、清楚。胞質:少,淡藍色、透明,無顆粒。2)幼稚淋巴細胞(prelymphocyte)胞體:直徑10-16m,圓形或類圓形,胞核:圓形或類圓形,有時有核凹陷或切跡,核仁模糊或消失,染色質開始聚集。胞質:少,淡藍色、透明,可有少許深染的紫紅色嗜天青顆

15、粒。3)淋巴細胞(lymphocyte)a.大淋巴細胞:胞體:直徑12-15m,圓形或類圓形。 胞核:橢圓形、少稍偏一側,染色質緊密呈大塊狀,核仁消失、有時可見假核仁。 胞質:較多,呈清澈的淡藍色,常有少許嗜天青顆粒。b.小淋巴細胞:胞體:直徑6-9m,圓形或類圓形。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胞核:圓形或有小切跡,染色質緊密呈大塊狀。胞質:極少、頗似裸核,呈淡藍色,常無顆粒。2.淋巴細胞總特征(1)胞體、胞核規(guī)則(可有小切跡)。(2)胞體小,漿量少,淡蘭色。3.骨髓中淋巴細胞正常范圍小于0.20,為成熟淋巴細胞(小淋巴為主),一般不見原淋、幼淋。(二) 各期漿細胞1

16、. 各期漿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1)原始漿細胞(plasmablast)胞體:直徑12-25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圓形、常偏位,染色質呈粗顆粒網(wǎng)狀,核仁2-5個。胞質:豐富(漿量多于胞核)、呈深藍色、不透明,近核一側較淡染(核旁淡染區(qū)),無顆粒。2)幼稚漿細胞(proplasmacyte)胞體:直徑12-16m,常呈橢圓形。胞核:常圓形、常偏位,染色質開始凝集,核仁模糊或無,胞質:豐富,深藍色,不透明。有核旁淡染區(qū),??梢娍张莺蜕僭S嗜天青顆粒。3)漿細胞(plasmacyte)胞體:直徑8-15m,常呈橢圓形。 胞核:圓形、較小、常偏位,染色質聚集呈塊狀,有時呈車輪狀,無核仁。 胞質:豐富,深藍色

17、(偶見呈紅色)、不透明,核旁常有明顯淡染區(qū),漿內常有許多小空泡(泡沫漿),偶見少許嗜天青顆粒。2.漿細胞形態(tài)的總特征(1)胞核圓,居中。(2)胞漿豐富、身蘭色、跑沫漿、常有核旁淡染區(qū)。3.骨髓中漿細胞的正常范圍【巨核細胞系統(tǒng)】血小板主要在骨髓中形成,也可在肺組織中形成,正常情況下,每個巨核細胞可形成1000-4000個血小板。(一) 各期巨核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1. 原始巨核細胞(megakaryoblast)胞體:直徑15-30m,圓形或不規(guī)則、常指狀胞漿突起。胞核:較大、圓形或不規(guī)則,有時可見雙核、多核,染色質常較粗、排列緊密,有時可見核仁

18、2-3個但常不清晰。胞質:較少、深藍色、周邊深濃,無顆粒。周邊有時有少許血小板附著。2. 幼稚巨核細胞(promegakaryocyte)胞體:直徑30-50m,常不規(guī)則。胞核:不規(guī)則、有扭曲重疊,有時可見雙核、多核,染色質粗顆粒狀或小塊狀,核仁常無。胞質:較豐富,深藍色或淡藍色,近核處出現(xiàn)少許細小的淡紫紅色顆粒而使胞漿呈淡藍色或淡紅色。周邊有時有少許血小板附著。3. 顆粒型巨核細胞(granular megakaryocyte)胞體:直徑40-70m以上,常不規(guī)則,胞膜完整。胞核:巨大、不規(guī)則,核分葉后常重疊,核染色質呈粗塊狀或條狀。胞質:極豐富,充滿大量較細小的紫紅色顆粒而呈淡紅色,看上去

19、非常濃厚(尤其在血膜厚的部位,有時核漿不易辨認)。周邊有時有少許血小板附著。4. 產(chǎn)板型巨核細胞(thromocytogenic megakaryocyte) 胞體:直徑40-70m, 有時可達100m,胞膜不清晰。 胞核:巨大、不規(guī)則,核分葉后常重疊,核染色質呈塊狀或條狀。胞質:極豐富、淡紅色,顆??删奂蚀?,胞體邊緣有成堆血小板堆積。5. 裸核型巨核細胞 胞核:同產(chǎn)板巨的核。 胞質:無或有少許胞漿。注:裸核型巨核細胞有時是由于在涂片制作時,將胞漿推散所致。6.血小板(platele) 胞體:直徑2-4m,星形、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 胞核:無。 胞質:淡藍色或淡紅色,中心部位有細小紫紅色

20、顆粒。(二)巨系形態(tài)總特征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您有幫助,可雙擊去除?。?)胞體、胞核巨大、不規(guī)則。(2)漿量和顆粒極豐富,并形成血小板。(三)骨髓中巨系正常范圍由于巨核細胞胞體大數(shù)目少,故單獨計數(shù)并要在低倍鏡下尋找到后,然后轉到油鏡下分期。一般以1.5×3.0骨髓涂片范圍內可見7-35個巨核細胞。其中原巨0.00,幼巨0.00-0.05,顆粒巨0.10-0.25,產(chǎn)板巨0.44-0.60,裸核0.08-0.30。二、血 細 胞 化 學 染 色1.細胞化學染色的定義是一種以細胞形態(tài)學為基礎,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將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化學成分及其變化

21、的一項檢查方法。2.血細胞化學染色的作用輔助疾病的診斷和細胞系列的判斷,因不同細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學物質各有不同,血細胞在病理情況下,其化學物質成分及含量會發(fā)生改變。3.常用細胞化學染色應用(1)過氧化物酶(pox)染色:輔助鑒別急性白血病細胞類型 急粒常陽性 急單陰性、弱陽性急淋陰性(2)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nap)染色:報告形式為陽性率及積分明顯增加:細菌性感染、類白血病反應 減少:慢粒等(3)酯酶染色:輔助鑒別急性白血病細胞類型特異性酯酶(se):急粒呈陽性非特異性酯酶(nse):急單呈陽性或強陽性,加naf抑制,急淋、急粒呈陰性或陽性,加naf不抑制(4)鐵染色:骨髓鐵分為細胞外鐵、內鐵減少:缺鐵性貧血增加: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三、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傳播優(yōu)秀word版文檔 ,希望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