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結構教材高層鋼結構設計經(jīng)典講義_第1頁
某建筑結構教材高層鋼結構設計經(jīng)典講義_第2頁
某建筑結構教材高層鋼結構設計經(jīng)典講義_第3頁
某建筑結構教材高層鋼結構設計經(jīng)典講義_第4頁
某建筑結構教材高層鋼結構設計經(jīng)典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高層鋼結構設計5.1 高層鋼結構的體系和布置 5.2 高層鋼結構的荷載及效應組合5.3 高層鋼結構的內力與位移分析5.4 高層鋼結構的構件及節(jié)點設計5.1 高層鋼結構的體系和布置 人口增長,住房緊張,地價昂貴,導致高層和超高層建筑迅速發(fā)展。 50層-100層-?一、高層鋼結構的特點 高層鋼結構的特點 結構性能的特點(和鋼筋混凝土相比) 自重輕 抗震性能良好 能更充分地利用建筑空間 建造速度快 防火性能較差 耐久性差高層鋼結構的特點 結構荷載的特點 水平荷載是設計控制荷載; 風荷載和地震荷載性質不同: 風荷載為直接施加在建筑物表面的風壓,其值與建筑物的體形、高度及地形地貌有關,高層鋼結構

2、一般屬于柔性建筑,自振周期較長,可能由于風振產生動力作用,可引入風振系數(shù)后按靜載簡化計算,風荷載作用時間長、頻率高,要求結構在風荷載作用下處于彈性階段; 地震荷載是地震時地面運動迫使結構發(fā)生振動時產生并作用于自身的慣性力,與建筑物質量、自振特性和場地土條件有關,其動力反應影響較大,必須按動力效應分析計算,“大震不倒、小震不壞”;高層鋼結構的特點 結構設計的特點 設計中要求更加注意對變形的控制,如頂點側移層間側移等; 設計中要求采用更準確和完善的設計方法,如考慮p-效應的非線性分析方法、罕遇地震的彈塑性時程分析方法;高層鋼結構的特點 結構體系的特點 結構體系:抗重力系統(tǒng)+抗水平側力系統(tǒng); 為確保

3、結構整體工作,需設置水平剛性樓板; 柱腳應與基礎可靠嵌固;二、高層鋼結構體系 高層鋼結構體系 框架結構體系(梁、柱剛接): 包括各層樓蓋平面內梁格系統(tǒng)和豎直平面內梁、柱組成的平面剛接框架體系; 結構體系的整體性取決于梁、柱的剛度、強度以及節(jié)點剛接構造的可靠性; 層數(shù)、層高和柱距是結構設計應該考慮的主要因素; 對30層左右的樓房較為合適。高層鋼結構體系 框架結構體系 水平荷載是剛接框架結構設計的控制荷載,水平荷載作用下,結構的變形由彎曲變形和剪切變形兩部分組成,后者可占總水平位移的80%。 優(yōu)點是建筑平面布置靈活,適用于各類建筑;缺點是側向剛度較差,在風荷載或地震荷載作用下,層間側移較大。高層鋼

4、結構體系 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 剪力墻是承受水平剪力、控制結構水平側移的行之有效的結構措施; 剪力墻包括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鋼板剪力墻及剛度較大的支撐;高層鋼結構體系 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 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受彎,剪力墻受剪,共同承受水平荷載作用; 框架-剪力墻結構適用于40層左右的高層鋼結構,結構高于40層時,應采取加強和改進措施,如在樓高度適當位置加設水平層桁架;高層鋼結構體系 外筒式結構體系 將幾何尺寸較大的外圈柱網(wǎng)組成能夠承受水平荷載的筒體,由該外筒體承受水平荷載,筒體內框架梁柱承受豎向荷載; 外筒可做成框架式筒或桁架式外筒,框架式外筒采用密排的柱和各層樓蓋處的梁剛接而成的密間距矩形

5、網(wǎng)格,四周成圈,形成懸臂筒,適合高度為80層;桁架式外筒通過在框架式外筒的基礎上設置支撐構件,增大筒體剛度,適合高度為100層。 剪力滯后現(xiàn)象;高層鋼結構體系 筒中筒結構體系 除外筒外,在結構體系內設置剪力墻式的內筒(核心筒)進一步提高結構抗側剛度,即為筒中筒結構體系。 樓蓋把外筒和內筒聯(lián)合為整體,共同承擔水平和豎向荷載,筒中筒體系的適合高度為100層左右。高層鋼結構體系 筒束結構體系 將多個筒體排列成整體,共同承擔結構的水平和豎向荷載,就形成了筒束結構體系,可以改善剪力滯后現(xiàn)象,適用高度為110-120層,采用桁架式筒束結構時,高度可達140層。高層鋼結構體系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 鋼外框

6、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體系 鋼筋混凝土外框筒-鋼內框架體系高層鋼結構體系 鋼外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體系 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承受全部側向荷載,鋼外框架僅承受豎向荷載 優(yōu)點:鋼外框架不承受水平荷載,節(jié)點構造簡單,跨度大,建筑布置方便靈活;缺點:核心筒布置不靈活,側向剛度不夠大; 適用高度20-40層高層鋼結構種類 鋼筋混凝土外框筒-鋼內框架體系 鋼筋混凝土外筒承受全部側向荷載,鋼內框架僅承受豎向荷載 優(yōu)點:鋼內框架不承受水平荷載,節(jié)點構造簡單,跨度大,建筑布置方便靈活;混凝土外筒隔熱性能好,節(jié)能降耗。同時,鋼筋混凝土外筒抗扭剛度較大,故對結構外形不要求完全對稱,平面布置較為靈活。 適用高度50-80

7、層三、高層鋼結構的布置高層鋼結構的布置 結構平面布置 建筑平面及體型宜簡單規(guī)則:力求抗側力中心與水平荷載中心重合,減小結構扭轉效應;建筑開間、進深應盡量統(tǒng)一,減少構件規(guī)格,便于制作和安裝。 平面不規(guī)則的結構包括:任意一層結構偏心率大于0.15;結構平面形狀有凹角,凹角部分兩個方向的長度都超過建筑物尺寸的25%;樓面不連續(xù)或有剛度突變,如開洞面積超過該層總面積的50%;抗側力構件不平行也不對稱于抗側力體系的主軸。高層鋼結構的布置 結構平面布置 高層建筑宜選用風壓較小的平面形狀,風荷載計算時應考慮相鄰建筑的影響,應避免風荷載引起的橫向振動。 高層建筑宜優(yōu)先采用方形、圓形、矩形及其他對稱平面。 高層

8、建筑鋼結構不宜設置抗震縫或伸縮縫。 高層建筑鋼結構在平面布置中宜設置中心結構核心,樓梯、電梯、管道等宜設置于結構核心中,不宜設置在結構角部或端部。高層鋼結構的布置 結構豎向布置 高層鋼結構豎向布置應力求結構剛度和質量均勻,規(guī)則。 豎向布置不規(guī)則的情況包括:樓層剛度小于相鄰上層剛度的70%,且連續(xù)三層總的剛度降低超過50%;相鄰樓層有效質量之比超過1.5,輕屋蓋除外;立面收進部分尺寸較大時;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xù);任一樓層抗側力構件總抗剪承載力小于相鄰上層的80%。高層鋼結構的布置 結構布置的其他要求 高層鋼結構的樓板必須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整體性,保證樓板與鋼梁的可靠連接。 對轉換樓層、設備、

9、管道洞口較多的樓層或建筑物有較大天井時,應采用水平剛性支撐、水平桁架或其他措施對樓板進行加強,增大結構抗扭剛度。 設防烈度為7度或以上時,各種幕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采用柔性連接,避免增大主體結構剛度。 室外的鋼結構構件,應采取隔熱和防火措施,減少溫度應力的影響。四、高層鋼結構的材料選用 高層鋼結構的材料選用 高層鋼結構鋼材力學性能保證項目 基本保證項目:抗拉強度,屈服點,伸長率,冷彎試驗,沖擊韌性,板厚方向斷面收縮率 抗震結構鋼材附加規(guī)定:強屈比=1.2,明顯的屈服臺階,伸長率20%,可焊性高層鋼結構的材料選用 化學成分保證項目 除對鋼材的一般要求外,還應將碳、硫、磷等3項化學成分作為保證項目

10、。 鋼材的選用 宜用:q235b、c、d,q345b、c、d、e 不宜用:q235a,q345a,q390(15mnv),15mnvq(橋),16mnq5.2 高層鋼結構的荷載及效應組合 1豎向荷載:按荷載規(guī)范的有關條文選取 2風荷載 3地震作用二、風荷載風荷載 基本風壓乘以1.1或1.2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 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按規(guī)范取值,并應考慮相鄰建筑的影響, h0=h/2時,增大系數(shù)d=2h,1.0,中間值內插,必要時進行風洞試驗 沿高度為等截面時,順風向風振系數(shù)按規(guī)范規(guī)定取值,頂部有小體型的突出部分(如電梯井、瞭望塔)時,確定風振系數(shù)時應考慮鞭梢效應。 圓筒形高層建筑鋼結構在風荷載作用下,可

11、能發(fā)生橫風向的渦流共振現(xiàn)象。三、地震作用地震作用 三水準,兩階段: 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載力和變形驗算-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時程分析法;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變形驗算-時程分析法/推倒分析方法。地震作用 第一階段抗震設計的原則: 沿結構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考慮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該方向的抗側力構件承擔; 有斜交抗側力構件時,宜分別沿各抗側力構件方向考慮水平地震作用; 應考慮結構偏心引起的扭轉效應;地震作用 第一階段抗震設計的原則: 對8度及以上、平面特別不規(guī)則的高層鋼結構,宜按雙向水平地震同時作用進行抗震分析; 9度設防的高層鋼結構及8

12、度及以上高層鋼結構中的大跨度和長懸臂構件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高層鋼結構體型過于復雜,不能按平面結構分析時,可進行三維空間分析,并考慮結構空間振型及其耦連作用。地震作用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第一階段抗震設計 地震影響系數(shù) 重力荷載代表值 參與組合振型數(shù) 組合方式 基本周期的估算地震作用 時程分析法 彈性時程分析法/彈塑性時程分析法; 地震波應反映當?shù)貓龅靥匦裕瑢崪y地震波或人工模擬地震波; 地震波持時不宜過短,10-20s; 加速度峰值根據(jù)設防烈度取值,比例調整法和綜合調整法; 地震作用 時程分析法 時間步長不宜超過地震波卓越周期的1/10及0.02s,可按步長減半計算后結構反應無明顯變化的原則確

13、定; 高層鋼結構阻尼比:第一階段0.02,第二階段0.05; 高層鋼結構彈塑性時程分析應考慮p-效應對結構側移的影響;地震作用 時程分析法 高層鋼結構彈塑性時程分析可采用桿系模型或層間模型。 采用桿系模型時,梁柱恢復力模型可采用二折線,不考慮剛度退化,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核心筒等采用二折線或三折線,考慮剛度退化,鋼支撐和耗能連梁應按構件特性確定其恢復力模型; 采用層間模型時,可采用靜力彈塑性分析確定結構恢復力模型的骨架曲線,靜力彈塑性分析的水平力分布應與地震力分布一致或接近。四、荷載效應組合荷載效應組合0112()nggkqq kciqiqikisssr 不考慮地震的組合: 考慮地震的組合 0(

14、)ggeehehkevevkwwwkssssr 5.3高層鋼結構的內力與位移分析 一、一般原則和基本假定一般原則和基本假定 高層鋼結構內力及位移一般按彈性方法計算,并考慮各種抗側力結構協(xié)同工作,罕遇地震作用下允許結構進入彈塑性狀態(tài),應進行彈塑性分析; 通常采用現(xiàn)澆組合樓蓋,可假定其在自身平面內為絕對剛性,相應地,在設計中應采取構造措施保證樓板剛度;一般原則和基本假定 樓板與鋼梁連接,在彈性分析中,考慮二者共同工作,在彈塑性分析中,樓板可能開裂,不宜按共同工作考慮; 高層鋼結構計算模型應按具體結構形式采用平面或空間模型;一般原則和基本假定 在內力和位移計算中,應考慮梁柱彎曲變形和柱軸向變形,梁軸

15、力一般較小,可不考慮梁的軸向變形,高層鋼結構梁柱構件長度一般較小,應考慮梁柱的剪切變形; 梁柱節(jié)點域剪切變形對結構內力影響較小,但對結構側移影響較大,應根據(jù)節(jié)點域剛度對結構側移進行修正;一般原則和基本假定 一般情況下,柱間支撐按兩端鉸接考慮,偏心支撐中的耗能梁段應取為單獨單元;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可按獨立豎向懸臂彎曲構件考慮,剪力墻開孔較規(guī)則時,按帶剛域的框架考慮,開孔較為復雜時,可采用平面有限元法分析; 沿結構平面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水平地震效應時,共有鋼柱內力應按提高30%計算。二、內力與位移的計算方法 內力與位移的計算方法 平面或空間的有限單元法:桿單元、梁單元、板單元 近似計算方法:

16、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框筒結構三、整體穩(wěn)定驗算整體穩(wěn)定驗算180ynn0.12hvfuhf不驗算整體穩(wěn)定性的條件:結構各樓層的柱子平均長細比和平均軸壓比滿足:按一階線彈性計算的各樓層層間相對位移值整體穩(wěn)定驗算 整體穩(wěn)定的驗算方法 有支撐且u/h=1/1000的有支撐結構,可采用能反映p-效應的二階分析方法驗算;四、位移限值和舒適感驗算位移限值和舒適感驗算 位移限值 不考慮地震作用:1/500; 1/400 多遇地震作用:1/250 罕遇地震作用:1/70 舒適度驗算 高層鋼結構在水平脈動風作用下,其水平運動加速度應滿足居住舒適度的要求; 頂點加速度限值:公寓 0.2m/s2; 公共建筑

17、0.3m/s2; 順風向及橫風向頂點加速度計算公式5.4高層鋼結構的構件及節(jié)點設計 梁 軸心受壓柱 框架柱 中心支撐 偏心支撐梁 梁的抗彎強度; 梁的穩(wěn)定性; 梁的側向支撐點(塑性鉸區(qū)域); 梁的局部穩(wěn)定性(一般區(qū)域和塑性鉸區(qū)域); 多遇地震下的承載力驗算時,托柱梁內力增大系數(shù)1.5 。軸心受壓柱 軸心受壓柱的穩(wěn)定性; =120。框架柱 偏心受壓柱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 框架柱的計算長度: 柱與上、下端匯交的梁的線剛度之和的比值決定框架柱計算長度,如有兩端鉸接柱,計算長度應乘以放大系數(shù) 1/hfnn框架柱 強柱弱梁驗算; 局部穩(wěn)定(板件寬厚比); 梁柱連接處應設置與梁上下翼緣相對的加勁肋; 設防烈度

18、7度及以上,=60-80;設防烈度6度或不抗震,=120; 多遇地震下的承載力驗算時,與抗震墻相連的框架柱內力增大系數(shù)1.5。中心支撐 中心支撐可采用單斜桿、十字交叉斜桿、人字形或v形斜桿體系; 兩組不同方向的單斜桿及十字交叉斜桿可按拉桿設計; 局部穩(wěn)定性:板件寬厚比; 計算中心支撐桿件內力時,地震力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單斜桿/十字交叉斜桿1.3,人字形或v形斜桿體系1.5;中心支撐 多遇地震效應組合下,支撐斜桿穩(wěn)定性驗算:為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強度設計值降低系數(shù)。pdnfa偏心支撐 偏心支撐應至少在一端與梁連接,其連接點偏離梁柱節(jié)點或相對方向的另一支撐與梁連接的節(jié)點,從而在支撐與柱之間或支撐與支撐之間形成耗能梁段,耗能梁段一般比支撐斜桿的承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