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各種膏藥的自制配方大全驅(qū)風止痛膏1藥物組成 天南星粉,半夏粉,川芎粉,草烏粉各 30 克,薄荷腦,樟 腦,胡椒粉各 10 克,松香 1000 克,蜂蠟 90 克,花生油 210 毫升。2. 制作方法 先將松香、蜂蠟、花生油熬至滴水成珠,加入前四種藥粉至 不粘手為度,入冷水一周后加后三種藥粉即成。每貼用 3-5 天。3. 主治范圍風濕腰腿痛及跌打損傷。4. 方劑來源 黑膏藥網(wǎng)。新型黑膏藥1藥物組成A .麻黃45稀簽草50海風藤50羌活50桂枝35生馬錢 子 30 田七 10 生龍骨 15 炮甲 15 白附子 30 乳香 20 沒藥20 篳撥 30 山萘 20 獨活 20 玄參 25 當歸 40
2、荊芥 35 雙 花 30 川椒 40 干姜 45 急性子 30 木瓜 45 川芎 40 牛膝50 杜仲 50 生川烏 40 生草烏 40 生南星 40 生半夏 40 牙 皂 50 云南一枝篙 50B 公丁香 血竭各 12 土鱉蟲 炒白介子 煅自然銅 紅花 川 斷 蜈蚣 全蟲 五倍子 水牛角粉各 20 乳香 沒藥各 6 共為 細末.2制作方法將處方 A 的藥物水煎三次 ,頭兩次煎三小時過濾 ,第三次煎兩 小時過濾 ,合并三次濾液熬成流浸膏 .膏藥制作方法 :醫(yī)用壓敏 熱溶膠 1000 克 ,放入鍋內(nèi)加熱融化 ,先將藥粉徐徐加入攪拌 均勻 ,然后再加入流浸膏 ,50 毫升氮酮 ,繼續(xù)攪拌 ,然后攤
3、膏 .3. 主治范圍跌打損傷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肩周炎 ,骨質(zhì)增生 ,腰椎間盤突出癥 .4. 注意事項忌食魚腥 ,牛肉 ,狗肉 ,雞,竹筍等發(fā)物。5. 方劑來源黑膏藥網(wǎng)。自制痹痛膏1. 藥物組成川烏 80g 草烏 80g 川芎 80g 威靈仙 80g 全蝎 80g 土元 80g 乳香 80g透骨草 8g 沒藥 80g 大黃 80g 杜仲 80g 川斷 80g 僵蠶 80g 白芷 80g丹參 80g 骨碎補 80g 遠志 80g 冰片 80g 黃芩 80g 黃柏80g姜黃 80g 地龍 80g 山奈 8 0g 苦參 80g 干姜 80g 防己80g 甘草 80g2制作方法共研極細沫,加入 2%
4、的 72-6 透皮劑, 采用水凝膠技術(shù)制成 水凝膠痹痛藥貼,貼患處, 1 貼/48 小時, 20 天 /1 療程。3. 主治范圍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4. 治療效果組別 n 治愈 好轉(zhuǎn) 無效 有效率治療組 80 66 13 1 98.7%5. 方劑來源wu 警北京總隊醫(yī)院 高山張軍宋蓓王翠娟姚佳春。五虎蠲痹膏( 2 )1 藥物組成生馬錢子 20 克,生川烏 18 克,生草烏 18 克,生南星 15 克,生半夏 20 克,洋金花 20 克,鬧洋花 20 克,三七 24 克,乳香 18 克,沒藥 18 克,肉桂 15 克,葛根 30 克,玄胡 20 克,丹參 30 克,川牛膝 20 克,蜈蚣 3
5、條,穿山甲 20 克, 川楝子 20 克,紅花 20 克,桃仁 18 克,生大黃 25 克,麻黃 20 克,狗脊 20 克,寄生 20 克,土別蟲 20 克,威靈仙 25 克,桂枝 30 克,赤芍藥 20 克,水蛭 20 克,桑枝 25 克,石 菖蒲 12 克,川椒 12 克,白胡椒 12 克,番瀉葉 25 克,血竭 20 克,樟腦 150 克,冰片 30 克,氮酮 30 毫升,遠紅外陶 瓷粉 45 克。共計 1000 克。上述藥材除血竭、樟腦、冰片、 氮酮外,共同粉成細粉, 過 100 目篩,混合均勻, 密封備用。2. 制作方法 備打火灶,氣壇子,鐵鍋,鍋鏟,鐵鍋蓋。取芝麻油 105 毫 升
6、,蜂蠟 200 克,松香 1700 克(夏天 1250 克)放入鍋內(nèi), 依次溶化, 加入藥粉 1000 克,混合均勻, 加入血竭、 樟腦、 冰片、氮酮, 完全攪拌均勻后即可攤膏。 上述藥料可制成 20 克重的膏藥 150 貼。裝袋密封,陰涼處保存, 3 天后可以使 用。3. 貼敷方法 先清潔所貼部位皮膚,再用生姜將所貼部位皮膚擦紅,根據(jù) 病變部位大小選擇適當型號的膏藥,揭去膏藥襯紙,貼在患 部或相應(yīng)的穴位上,用手捂 2 分鐘,不需要用火烤,膏藥在 人體熱力的作用下,膏藥表面遇熱軟化,便緊緊地吸附在皮 膚上。每貼可用 8-10 天,如需要洗浴可以揭下,浴后可以 再貼。如此可以反復揭貼數(shù)次, 膏藥
7、不流不走, 不污染衣物, 方便清潔。 3 貼為 1 療程,一般治療 2-3 個療程。 4注意事項. 膏藥所貼部位應(yīng)無毛發(fā),有毛發(fā)者須將毛發(fā)剃去才能貼。.孕婦禁用。.皮膚潰爛的地方禁貼。.需要長期使用膏藥的,每 3 天揭下膏藥,休息 1 夜,給局部皮膚一次透氣透 濕和休息時間, 避免膏藥連續(xù)對皮膚發(fā)生刺激。 . 貼上膏藥 后如癥狀加重,可根據(jù)病證和方藥進行分析,如不對癥不可 再貼。.貼上膏藥后如出現(xiàn)藥疹,輕癥揭去膏藥后可自行消 失,重癥可擦抗過敏的藥膏,待藥疹消失后再貼。.使用膏藥時可配合其它療法協(xié)同治療,以提高療效。慢性病膏藥可 以起主導作用,急性病膏藥可以起輔助治療作用。5. 治療效果頸椎病
8、 77 例,治愈 63 例,好轉(zhuǎn) 12 例,治愈率 81.8% ,總 有效率 97.4% 。肩周炎 13 例,治愈 10 例,好轉(zhuǎn) 2 例,治愈 率76.9% ,總有效率 92.3% 。腰椎病 133 例,治愈 112 例, 好轉(zhuǎn) 16 例,治愈率 84.2% ,總有效率 96.2% 。肩凝效靈散1. 藥物組成威靈仙、 姜黃、元胡、伸筋草、 蘇木、透骨草、紅花、桑枝、 羌活各18 g,川烏、草烏各 12 g。2. 制作方法取上藥一劑.用水 3L。授泡2h后,中火煎至1500mL,裝 容器內(nèi)備用用時取藥液適量將無菌紗布浸濕敷于壓痛部 位,以紅外線烤燈照射加熱 30min ,每天兩次。3. 治療結(jié)
9、果治愈 19 例好轉(zhuǎn) 7 例無效 2 例。4. 方劑來源 山東省東阿縣人民醫(yī)院骨科。山東東阿,李子成。骨刺膏1. 藥物組成 生川烏、生草烏、生南星、制附子、烏蛇、土鱉蟲各 80g , 黃柏、薏苡仁各 100g ,桂枝 60g ,細辛 50g ,乳香、沒藥各 30g ,紅丹 2500g ,香油 5000g 。2. 制作方法 將上述中藥(除紅丹外)放入香油中,炸至外焦內(nèi)黃時,濾 出藥渣,藥油繼續(xù)加熱至320 C,去火,待油溫回落至280 C 時加入紅丹, 并不停地攪拌, 待濃煙散盡, 停止攪拌, 候冷, 將膏藥攤在直徑10 cm圓形白布上,每張重 810g ,紙袋封 存?zhèn)溆谩?. 使用方法 骨刺膏
10、藥外敷(頸椎增生貼大椎穴,腰椎增生貼命門穴,其 他部位貼阿是穴。 )每帖貼 7 天,連敷 6 貼為一療程。4. 主治范圍 骨質(zhì)增生癥。5. 治療效果中老年人關(guān)節(jié)長期受累磨損, 影響巨部血液循環(huán), 局部充血、 水腫、粘連、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炎癥滲出部分經(jīng)鈣化形成骨 刺。中醫(yī)認為,本病乃由風寒濕邪侵襲,痹阻經(jīng)絡(luò)所致。方 中生川烏、 生草烏、生南星、 制附子、 細辛、桂枝祛風散寒; 黃柏、薏苡祛風燥濕, 除局部水腫; 烏蛇、土鱉蟲活血通絡(luò); 乳香、沒藥溫經(jīng)活血止痛。結(jié)果:顯效 85% ,有效 12% ,無效 3%。6. 方劑來源新中醫(yī) 2007-6 P33追風膏1藥物組成葛根 40 川烏 100 草烏
11、 100 細辛 60 白芷 40 羌活 60 寄生 60川椒 60 海桐皮 40 秦艽 40 木瓜 40 紅花 40水蛭 302. 制作方法上藥共研細末,用凡士林調(diào)成軟膏,治療時取適量敷于病變 部位,約 0=8 厚,加塑料膜覆蓋,膠布固定。3. 主治范圍肩周炎4. 方劑來源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加皮膏 (寶珍膏 )1. 主治范圍 風濕寒痹疼痛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疼痛 )。2. 藥物組成五加皮 9 克、生地 9 克、茅術(shù) 9 克 (炒)、枳殼 9 克(炒)、 莪術(shù) 9 克、桃仁 9克(去皮)、山奈 9 克、 當歸 9 克、川烏 9 克(制 )、陳皮 9 克、烏藥 9 克、三棱 9 克、 大黃
12、9 克、首烏 9 克 (制)、草烏 9 克(制 )、柴胡 9 克、防風 9 克、劉寄奴 9 克、牙皂 9 克、川芎 9 克、官桂 9 克、羌活 9 克、威靈仙 9 克、赤芍 9 克、南星 9 克 (制 )、香附 9 克(制 )、 荊芥 9 克、白芷 9 克、海風藤 9 克、藁本 9 克、續(xù)斷 9 克、 良姜 9 克、獨活 9 克、麻黃 9 克(去節(jié) )、甘松 9 克、連翹 9 克、血余 60 克、黃丹 900 克(炒)、肉桂 6 克、麝香 6 克、 木香 6 克、附子 6 克 (去皮制 )、冰片 9 克、小茴香 9 克、樟 腦 9 克、乳香 9 克(制)、沒藥 9克(制)、阿魏 9 克、細辛
13、9 克。3. 制作方法 用棉子油 2000 毫升將生地下 36 昧煎至藥枯, 去渣濾清, 加 入血余、 黃丹熬成膏。 再將肉桂下 11 昧研細末攪人膏藥內(nèi), 攤在紅布上。大號用膏 15 克,中號 9 克,小號 75 克,貼 患處。4. 方劑來源 選自醫(yī)宗金鑒 稀草膏 (追風逐濕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筋脈攣痛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筋血管痙攣疼痛 )。2. 藥物組成豨薟草 90 克、麻黃 90 克、川烏 90 克、 草烏 90 克、風藤 90 克、半夏 90 克、南星 90 克、羌活 90 克、蓖麻子 90 克 (打 碎)、桂枝 90 克、獨活 60 克、細辛 60 克、當歸 60 克、白 芷
14、 60 克、蒼術(shù) 60 克、大黃 60 克。3. 制作方法 上藥切片,用蔥汁、姜汁各 300 毫升拌藥,先浸一宿,次日 用香油 250 毫升同藥入鍋,慢火熬至蔥姜汁將干時,油與藥 相煎渣枯為度,細絹濾清,每油 500 毫升,下飛過炒丹 300 克為準配用,再將前油人鍋內(nèi)煎滾,方下黃丹,徐徐攪入, 待膏成,再下碾凈松香末 620 克,再同熬化,取下鍋來,以 盆頓穩(wěn),再下乳香、木香、胡椒、輕粉各末 60 克,白芥子 細末 120 克,漸入攪勻,傾人瓷內(nèi)盛貯。漸用熱水燉化,綾 緞攤貼。4. 方劑來源 選自外科正宗 姜竹膏 (集寶療痹膏 )1. 主治范圍 風寒麻木,痹癥 (風濕病等 )。2. 藥物組成
15、生姜汁 300 毫升、竹汁 300 毫升、川烏 12 克、草烏 12 克、南星 12 克、半夏 12 克、當歸 12 克、紅花 12 克、獨活 12 克、羌活 12 克、大黃 12 克、桃仁 12 克、山甲 30 克、 肉桂 30 克、白芷 15 克、陀僧 60 克、硫黃 250 克、松香 500 克、麻油 500 毫升。3. 制作方法 上藥煎好,加乳香、沒藥、血竭、胡椒、樟腦、細辛、牙皂 末各 6 克,若加商陸根、鳳仙、鬧羊花、鮮煙葉、鮮蒜、鮮 稀薟等汁更妙,攤貼患處。二芍膏 (乾坤一氣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 。2. 藥物組成赤芍 30 克、白芍 30 克、當歸 3
16、0 克、白附子 30 克、白芷 30 克、生地黃 30 克、熟地黃 30 克、炮山甲 30 克、木鱉仁 30 克、巴仁 30 克、蓖麻仁 30 克、荊三棱 30 克、莪術(shù) 30 克、續(xù)斷 30 克、靈脂 30 克、肉桂 30 克、沒藥 36 克、乳香 36 克、麝香 9 克、阿魏 30 克、元參 30 克。3. 制作方法 除麝香、阿魏、乳香、沒藥、肉桂外,其余藥用香油 1000 毫升熬黃去渣入黃丹收膏,貯于瓷器中,同時貼腎俞穴。青乳膏 (狗皮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疼痛 (風濕關(guān)節(jié)痛 ),四肢麻木,內(nèi)腰岔氣,跌打損 傷。2. 藥物組成甲方:青皮、枳殼、蛇床子、豬苓、何首烏、生半夏、藁 本、
17、前胡、麻黃、連翹、細辛、甘草、川楝子、澤瀉、楮實 子、烏藥、大楓子、川續(xù)斷、菟絲子、牛膝、防風、石臘、 羌活、沙苑、蒺藜、獨活、荊芥、金銀花、苦參、僵蠶、白 蘞、黃柏、杏仁、黃連、桃仁、蒼耳子、地榆、赤芍、廣木 香、黃芩、浙貝母、肉蓯蓉、蒼術(shù)、生附子、知母、官桂、 靈仙、白芷、桔梗、薄荷、川芎、生川烏、天麻、生地、梔 子、大黃、熟地、大茴香、小茴香、 木通、生草烏、五加皮、 當歸、杜仲、五味子、 山藥、香附子、 遠志、穿山甲、陳皮、 青風藤、白術(shù)、玄參、茵陳蒿 (以上等量摻勻 )。 乙方:乳香、血竭、兒茶、沒藥、輕粉、樟腦、丁香(各等量共軋細面 )。3. 制作方法將處方甲的藥料 1500 克,
18、蜈蚣兩條,用芝麻油 7500 毫升, 熬枯去渣,加黃丹 3120 克,待溫后,再加入處方乙的藥料 90 克,攪勻,去火毒,攤于布被子,計有下列兩種規(guī)格:甲 方,長被子,長五寸九分,寬四寸,攤膏 2l 克,另加麝香 006 克。乙方,圓殼,長四寸一分,寬四寸,攤膏 12 克,另加 麝香 0 03 克。用法 微火化開,貼患處。禁忌 孕婦禁忌。4. 方劑來源選自中藥成藥配制經(jīng)驗介紹虎骨膏 (虎骨狗皮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 。2. 藥物組成虎骨 90 克、麝香 18 克、信石 18 克、冰片 18 克、潮腦 90 克、烏蛇 18 克、排草 18 克、朱砂 12 克、輕粉 18
19、 克、全蟲 15 克、龍骨 45 克、臺烏 27 克、白芷 27 克、白蘞 18 克、 木鱉 18 克、白芨 24 克、川烏 27 克、草烏 2l 克、血竭 9 克、 山甲 18 克、桂枝 90 克、龜板 15 克、鱉甲 15 克、甘草 45 克、黃柏 45 克、白胡 18 克、乳香 45 克、桂子 90 克、蜈蚣 30 條、沒藥 45 克、明雄 45 克、當歸 45 克。3. 制作方法 用粉底膏作基質(zhì),每粉底膏 30 克,加以上處方研細藥末 9 克,攤貼患處。4. 方劑來源選自甘肅武威王蛤螞膏藥方白虎膏 (追風虎骨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筋脈拘痙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筋血管痙攣 )。2.
20、藥物組成白術(shù) 30 克、虎骨 720 克、桃枝 30 克、生草烏 30 克、香附 30 克、當歸 30 克、細辛 30 克、懷牛膝 30 克、羌活 30 克、 生杜仲 30 克、生川烏 30 克、白芷 30 克、 青風藤 30 克、威 靈仙 30 克、生山甲 30 克、蒼術(shù) 30 克、榆枝 30 克、川芎 30 克、續(xù)斷 30 克、天麻 30 克、白蘞 30 克、川楝子 60 克、 柳枝 60 克、大楓子 60 克、熟地 30 克、桑枝 30 克、 生首烏 30 克、獨活 30 克、生地 30 克、五加皮 30 克、僵蠶 30 克、 槐枝 30 克、蜈蚣 2 條。3. 制作方法上藥用香油 75
21、00 毫升炸枯, 去渣, 煉沸,入黃丹 3000 克收 膏。另對肉桂、乳香、公丁香、血竭、沒藥各 15 克,麝香 9 克共為細粉。 每膏藥 7500 克,摻入以上細料 84 克,攤貼患 處。4. 方劑來源選自V北京同仁堂經(jīng)驗方青風膏 (虎骨膏 )1. 主治范圍 筋骨疼痛,風濕寒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2. 藥物組成青風藤 7 5 克、川芎 7 5 克、懷牛膝 75 克、熟地 75 克、何首烏 75 克、當歸 75 克、生地 75 克、五味子 75 克、桃枝 75 克、枳殼 75 克、玄參 75 克、前胡 75 克、細辛 75 克、梔子 75 克、赤石脂 75 克、木 通 7 5 克、大黃 75
22、 克、杜仲 75 克、薄荷 75 克、香 附 75 克、威靈仙 75 克、半夏 75 克、天麻 75 克、 防風 75 克、草烏 75 克、羌活 75 克、五加皮 75克、川烏75 克、山藥 75 克、白芷 7 5 克、豬苓75克、白術(shù)75 克、連殼 75 克、陳皮 7 5 克、遠志75克、山甲75 克、續(xù)斷 75 克、桃仁 7 5 克、烏藥75克、杏仁75 克、甘草 75 克、苦楝皮 7.5 克、青皮75克、蒼耳子75 克、麻黃 75 克、白蘞 7 5 克、藁本75克、黃連75 克、知母 75 克、楮實子 7 5 克、蒼術(shù)75克、桑枝75 克、浙貝母 75 克、蒺藜 7 5 克、澤瀉75克、
23、地榆 75 克、黃芩 73 克、赤芍 7 5 克、獨活 75 克、榆枝 73 克、金銀花 75 克、槐枝 7 5 克、僵蠶 75 克、桔梗 75 克、川楝子 75 克、柳枝 7 5 克、荊芥 75 克、茵陳 75 克、苦參 75 克、大楓子 7 5 克、黃柏 75 克、蜈蚣 2 條、虎骨 750 克。3. 制作方法用香油 7500 毫升,將粗藥炸枯, 去渣,加黃丹 2700 克收膏, 另對入下藥粉 90 克攪勻, 肉桂、 丁香、 龍骨、沒藥、血竭、 乳香 1000 克,麝香 51 克研細候?qū)Γ?上述細料亦可按比例少配。如無香油,可用花生油、棉油、麻子油或桐油代,下 黃丹適量,以軟硬老嫩適宜為度
24、。攤貼患處。4. 方劑來源 選自保定市商業(yè)局中藥制藥廠方 46. 虎潮膏 (風濕關(guān)節(jié)膏 ) 主治 風濕寒痹 (風濕關(guān)節(jié)炎 )。處方( ?血007)虎骨90克、潮腦90克、信石18克、冰 片 18 克、烏蛇 180 克、豨薟草 180 克、烏頭 180 克、馬錢 子 180 克、排草 180 克、朱砂 12 克、輕粉 18 克、全蟲 15 克、龍骨 45 克、甘草 45 克、白芨 24 克、白蘞 18 克、白古 月 18 克、白芷 27 克、黃柏 45 克、臺烏 27 克、川烏 27 克、 草烏 27 克、血竭 9 克、乳香 45 克、沒藥 45 克、明雄 45 克、木鱉 18 克、山甲 18
25、克、當歸 45 克、桂枝 90 克、龜板 15克、鱉甲 15克、蜈蚣 30 條、蒼術(shù) 54克、木瓜 30 克、 益知仁 30 克、接骨草 l80 克。制法 用粉底膏作基質(zhì), 每粉底膏 30 克加以上處方研細藥末9 克,攪勻。用法 貼患處。 選自甘肅武威王蛤螞膏藥方 大楓膏(狗皮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疼痛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疼痛 ),肢體麻木,閃腰岔氣,跌打損傷。2. 藥物組成大楓子 36 克、枳殼 36 克、青皮 36 克、何首烏 36 克、澤瀉 36 克、赤石脂 36 克、前胡 36 克、續(xù)斷 36 克、羌活 36 克、 黃柏 36 克、生附子 36 克、天麻 36 克、荊芥 36 克、桃
26、仁 36 克、浙貝母 36 克、薄荷 36 克、獨活 36 克、蒼耳子 36 克、官桂皮 36 克、榧子 36 克、小茴香 36 克、陳皮 36 克、 五加皮 36 克、茵陳 36 克、生香附 36 克、 廣木香 36 克、細 辛 36 克、防風 36 克、麻黃 36 克、楮實子 36 克、豬苓 36 克、甘草 36 克、菟絲子 36 克、苦參 36 克、蜈蚣 36 克、蒼 術(shù) 36 克、生川烏頭 36 克、金銀花 36 克、 地榆 36 克、知母 36 克、熟地黃 36 克、白蘞 36 克、赤芍 36 克、桔梗 36 克、 生地黃 36 克、杜仲 36 克、青風藤 36 克、 遠志 36 克
27、、大茴 香 36 克、白術(shù) 36 克、半夏 36 克、烏藥 36 克、蛇床子 36 克、連殼 36 克、淮牛膝 36 克、藁木 36 克、川楝子 36 克、 沙苑子 36 克、僵蠶 36 克、黃芩 36 克、威靈仙 36 克、生草 烏 36 克、杏仁 36 克、生肉蓯蓉 36 克、川芎 36 克、大黃 36 克、川黃連 36 克、補骨脂 36 克、白芷 36 克、木通 36 克、五味子 36 克、當歸 36 克、生穿山甲 36 克、淮山藥 36 克、玄參 36 克、麻油 15000 毫升、 黃丹適量、 血竭 30 克、 輕粉 30 克、公丁香 30 克、兒茶 30 克、樟腦 30 克、乳香 3
28、0 克、沒藥 40 克。3. 制作方法用麻油將上藥熬枯去渣,以黃丹收膏,再入后 7 味香料,攪 勻攤貼患處。芍桂膏 (狗皮萬應(yīng)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 ( 風濕關(guān)節(jié)炎 ),手足麻木,跌打損傷,腹脹腹痛等 癥。2. 藥物組成赤芍 15 克、肉桂 15 克、當歸 15 克、生地 15 克、白芷 15 克、白芨 15 克、象皮 15 克、山甲 15 克、粉草 15 克、白蘞 15 克、大黃 15 克、川烏 15 克、草烏 15 克、羌活 15 克、 獨活 15 克、元參 15 克、苦參 15 克、烏藥 15 克、木鱉子 15 克、香油 2500 毫升。3. 制作方法 上粗藥熬枯、濾渣,熬沸下漳丹
29、收膏。再將乳香、沒藥、血 竭各 30 克,研細摻入。4. 使用方法先將患處用姜水洗凈擦干貼之。禁忌 孕婦忌用。5. 方劑來源選自安國第一國藥成藥生產(chǎn)合作社方云香膏 (萬應(yīng)狗皮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 (風濕關(guān)節(jié)炎 ),筋骨疼痛。2. 藥物組成云香 270 克、當歸 270 克、白芷 270 克、白蘞 270 克、白 芨 270 克、川烏 270 克、草烏 270 克、山甲 270 克、麻黃 270 克、生地 270 克、木瓜 270 克、靈仙 270 克、麻仁 270 克、桃仁 270 克、官桂 270 克、蜂房 270 克、麻油 28750 毫升、黃丹 14000 克。3. 制作方法 先
30、用麻油將各藥熬炸至焦枯,去渣,下黃丹熬沸攪勻收膏。用法 攤貼患處。4. 方劑來源選自重慶市伍舒芳廠祖?zhèn)黩灧烬敯甯?. 主治范圍男婦食積, 風濕寒痹 (消化不良, 風濕關(guān)節(jié)炎 )等,小兒奶積, 經(jīng)水不通,經(jīng)色不正,瘀血凝滯,行經(jīng)腹痛、腰痛,紅血痢 疾,水瀉肛痛,背間疼痛、腰痛、兩膀疼痛,鶴膝風等癥。2. 藥物組成龜板 l0 個、川牛膝 120 克、白術(shù) 120 克、馬錢子 120 克、 穿山甲 120 克、全蟲 120 克、川烏 120 克、草烏 120 克、 土元 120 克、當歸 120 克、木鱉子 120 克、蓖麻子 120 克、 川附片 120 克、大黃 180 克、秦艽 180 克、山
31、棱 180 克、 莪術(shù) 180 克、黃柏 180 克、槐條 180 克、巴豆米 75 克、血 余 60 克、蜈蚣 l 條、阿魏 120 克、沒藥 120 克、乳香 10 克、 麝香 36 克、蛤蚧 1 對、香油 16000 毫升、黃丹 (炒 )適量。3. 制作方法 木鱉子去殼, 秦艽取凈, 蛤蚧去骨, 槐條、龜板如上數(shù)即可。 其中除阿魏、麝香、沒藥研細待膏藥熬成涼后灑入攪勻,麝 香研細最后加入外,先將各藥先后放人油中炸焦呈黃黑色, 龜板應(yīng)先軋成小塊,不耐火炸的草藥和碎細片劑宜后加入, 不要炸成焦炭。 然后濾去藥渣, 加黃丹熬沸, 去火,待稍涼, 先后加入阿魏、乳香、沒藥及麝香。如無香油,可用菜
32、油代 替,貼患處。4. 方劑來源 選自陜西涇陽大寺膏藥處方 秦艽膏 (金不換膏 )1. 主治范圍 風濕寒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 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損傷, 傷筋傷骨,筋骨疼痛。2. 藥物組成秦艽 45 克、當歸 45 克、獨活 45 克、蒼術(shù) 45 克、白芷 45 克、生杜仲 45 克、羌活 45 克、生川烏 45 克、干姜 45 克、 良姜 45 克、荊芥 45 克、防風 45 克、生草烏 45 克、川芎45 克、元參 45 克、生地 45 克、甘草 45 克、生山甲 21 克、 麻黃 18 克。3. 制作方法 以上藥料用香油 7500 毫升,炸枯、去渣、濾凈、微煉,再 入漳丹 2700
33、 克攪勻成膏。每膏藥油 7500 毫升對肉桂面 45 克,麝香 1 5 克,乳香面 30 克,沒藥面 60 克,血竭面 15 克,樟腦 30 克,去殼海螵蛸面 15 克,煅龍骨 18 克貼患處。4. 方劑來源 選自天津市達仁堂制藥廠方 香竭膏 (金不換神仙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痛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 ),筋骨痛,痞塊痛,四肢麻木, 腰酸,背腿疼痛等。2. 藥物組成乳香 300 克、血竭 300 克、三七 300 克、沒藥 60 克、生 南星 60 克、生半夏 60 克、兒茶 60 克、自然桐 60 克、生川 烏 180 克、生草烏 180 克、桂枝 120 克、細辛 240 克、樟 腦 30
34、 克、麝香 15 克、生姜 2500 克、大蒜 2500 克、大蔥 2500 克、血余 1000 克、麻黃 1000 克、白附子 750 克、清 油 6000 毫升、桐油 6000 毫升、黃丹 3680 克。3. 制作方法 白附子碾篩細粉 500 克,粗粉入油炸。三七、血竭、麝香、 樟腦研細,待膏藥熬成稍涼后加入攪勻,亦可同白附子細粉 摻和分攤每張膏藥中心。白附子 500 克細粉可在攤膏時,分 撒在每張膏藥上。其他各藥,先在油中浸泡數(shù)日,然后在熱 油中炸枯濾渣,下丹及除火毒與一般黑膏藥熬制方法同,貼 患處。4. 方劑來源選自成都市膏藥方 天牛膏 (追風膏 )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
35、炎 ) ,疼痛麻木。2. 藥物組成天麻 60 克、牛膝 60 克、良姜 60 克、桃仁 60 克、羌活 60 克、獨活 60 克、麻黃 60 克、山甲 60 克、肉桂 60 克、當歸 60 克、細辛 60 克、靈仙 60 克、生草烏 60 克、生烏藥 60 克、海風藤 60 克、大戟 60 克、白芷 60 克、南紅花 60 克、 赤芍 60 克、續(xù)斷 30 克、生地 30 克、熟地 30 克、蘇木 30 克、蛇蛻 15 克、生川烏 15 克、五加皮 15 克、蜈蚣 10 條。3. 制作方法用香油 6000 毫升浸藥 3 日,開始用大火 -會炸的藥藥 -至枯, 去渣,入黃丹 2250 克收膏。待
36、涼,加入以下細料:沒藥、 乳香、雄黃、檀香、血竭各 9 克,丁香、 麝香、冰片各 3 克, 攪和均勻,攤貼患處。4. 方劑來源選自保定市商業(yè)局中藥制藥廠方紫石膏 (如意膏 )1. 主治范圍 風濕寒痹痛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痛 ),跌打損傷,四肢酸軟。2. 藥物組成紫荊皮 75 克、石菖蒲 75 克、白芷 75 克、 獨活 75 克、赤芍 75 克、山甲 15 克、大黃 15 克、牛蒡子 15 克、鱉甲 15 克、 血余 15 克、全蝎 15 克、荊芥 15 克、麻黃 15 克、桑枝 15 克、連殼 15 克、半夏 15 克、海風藤 15 克、蘇木 15 克、防 風 15 克、黃柏 15 克、黃芩 1
37、5 克、白附子 15 克、良姜 15 克、紅花 15 克、苦參 15 克、桃枝 15 克、槐枝 15 克、當身 15 克、沒藥 15 克、白芨 15 克、天麻 15 克、白蘞 15 克、 羌活 15 克、黃芪 15 克、草烏 15 克、黃連 15 克、柳枝 15 克、蓖麻子 15 克、雄黃 15 克、大戟 15 克、巴豆 15 克、甘 草 15 克、防己 15 克、花粉 15 克、牛膝 15 克、柴胡 15 克、 猬皮 15 克、牙皂 15 克、千金子 15 克、血竭 15 克、烏藥 15 克、桃仁 15 克、銀花 15 克、細辛 15 克、僵蠶 15 克、 浙貝母 15 克、龍衣 9 克、蜈
38、蚣 3 條、麝香 17 克、蕓香 17 、 丁香 17 、檀香 17 克、藿香 17 克、樟腦 17 克、排草 17 克、 木香 17 克、降香 17 克、玉桂 17 克、沉香 17 克、真珠粉 10 克、冰片 l0 克生蔥 180 克、乳香 30 克、蘇合油 2l0 毫升、 麻油 6120 毫升、黃丹 2220 克。3. 制作方法 各藥洗凈切碎曬干,用油煎至黑枯色,將藥渣濾凈,成為藥 油,加入黃丹熬至成膏, 加入血竭粉、 雄黃粉制成膏藥基質(zhì), 再加入麝香粉等細料,攪勻攤膏。用法 將膏藥在熱壺外熨燙,按患處大小攤開敷貼。4. 方劑來源 選自廣州市敬修堂聯(lián)合制藥廠經(jīng)驗方 地風膏 (附桂紫金膏 )
39、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 ,筋骨酸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 等癥。2. 藥物組成地風皮 90 克、當歸 180 克、麻黃 60 克、天麻 60 克、巴戟 60 克、補骨脂 90 克、吳茱萸 60 克、北姜 90 克、防風 90 克、牛膝 120 克、細辛 60 克、羌活 90 克、獨活 90 克、生 地 120 克、甘草 90 克、桂枝 90 克、廣皮 90 克、川芎 90 克、蒼術(shù) 120 克、生草烏 60 克、鎖陽 90 克、白芷 90 克、 韭子 90 克、杜仲 120 克、上桂 120 克、南星 90 克、厚樸 90 克、生白附子 60 克、沒藥 120 克、僵蠶 60
40、 克、制乳香 120 克、公丁香 90 克、廣木香 90 克、生附子 360 克、山柰 60 克、鮮蔥 810 克、生姜 810 克、千年健 60 克、麻油 15000 毫升、黃丹適量。3. 制作方法 與一般黑膏藥熬制法和用法相同。4. 方劑來源選自長沙市勞九芝堂方南桂膏1. 主治范圍風濕寒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 ,筋骨酸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 等癥。2. 藥物組成生南星 60 克、桂枝 60 克、生附子 500 克、生草烏 60 克、 羌活 60 克、蒼術(shù) 60 克、生山甲 18 克、麻黃 l20 克、公丁 香 6D 克、蓖麻子 60 克、上肉桂 300 克、生姜 120 克、蔥 蔸 120
41、 克、乳香 24 克、細辛 18 克、香油 5000 毫升、黃丹 1680 克。3. 制作方法 與一般黑膏藥熬制法和用法相同。4. 方劑來源選自零陵縣醫(yī)藥公司膏藥方五虎痹癥膏1藥物組成A 組:生馬錢子 60 g ,生川烏 30 g ,生草烏 30 g ,生南星30 g,生半夏30 g,當歸30 g,五加皮30 g ,透骨草30g , 肉桂30 g,川芎45 g,細辛15 g,干姜30 g,紅花30 g , 杜仲 30 g ,冰片 30 g ,吲哚美辛片 25 mgX80 片, 苯海拉明 片 25 mg X40 片。B 組:松香 720 g( 用量為 A 組藥粉的 1 , 5 倍 ),樟腦夏天用
42、144 g(占松香用量的 20 %)、冬天用158g(占松香用量的22 %),凡士林43 g(占松香用量的6 %),遠紅外陶瓷粉72 g(占松香用量的10 %),“新我”氮酮9mL(占松香用量的4 %) 2制作方法上述A組藥物研為細粉,過 80目100目篩,稱量混合均勻,密封備用。松香壓成粗粉入鐵鍋或電熱鍋內(nèi),文火加熱 至完全熔化,加入樟腦、凡士林攪拌使其完全熔化后加入混 合均勻的 A 組藥粉,最后依次加入遠紅外陶瓷粉、氮酮,完全攪拌 均勻后即可進行攤膏,制成每帖 40g 的五虎痹癥膏,裝袋密 封,陰涼處保存。3主治范圍頸肩腰腿痛4治療效果頸椎病 20 人,治愈 12 人,好轉(zhuǎn) 6 人,無效
43、2 人。肩周炎 19 人,治愈 12 人,好轉(zhuǎn) 5 人,無效 2 人。腰椎病 23 人,治愈 7 人,好轉(zhuǎn) 14 人,無效 2 人。骨性關(guān)節(jié)炎 28 人,治愈 18 人,好轉(zhuǎn) 8 人,無效 2 人。 跟骨骨質(zhì)增生 38 人,治愈 34 人,好轉(zhuǎn) 3 人,無效 1 人。 網(wǎng)球肘 20 人,治愈 14 人,好轉(zhuǎn) 3 人,無效 3 人。 軟組織損傷 40 人,治愈 32 人,好轉(zhuǎn) 7 人,無效 1 人。 5注意事項 用藥期間可與牽引、針灸、按摩方法同治。 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孕婦禁用。6. 方劑來源河南省滑縣焦虎鄉(xiāng)小馬村紅飛衛(wèi)生所楊紅飛 速效黑膏藥(止痛用)1. 藥物組成生川烏 10 ,生草烏 1
44、0,蝎子 ,10,蜈蚣 ,10 ,乳香 10,沒藥 10,紅花 10,血竭 10 ,穿山甲 10,透骨草 10.2. 制作方法香油 4 兩,桐油 3 兩,棉子油 3 兩,黃丹 4 兩,將香油、桐 油、棉子油倒入鍋內(nèi),加熱至 40-80 度后,將生川烏、生草 烏、蝎子、蜈蚣、紅花、山甲、透骨草倒入油內(nèi)煎熬,待藥 物外表呈深褐色,內(nèi)部較黃色為度,油溫約在 200-250 度左 右時,離火降溫過濾。然后將藥油復入鍋,先小火后大火不 停的攪動。此過程是熬制膏藥的一個關(guān)鍵,因熬油適中與否 決定膏藥的質(zhì)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則膏藥質(zhì)量較松,貼著 后,受熱流動不能固著患部,如熬油大過,不但出膏少,更主 要的是
45、使膏藥質(zhì)硬,貼著力小,易于脫落或成廢品,熬油恰 到好處的標志是滴水成珠。滴水成珠后,立即將鍋離火,等 油降至 200-250 度左右時,下黃丹不停的攪動,一般約為 5-10 分鐘。下丹后約 3-5 分鐘做老嫩試驗, 到位后離火降溫, 然后將乳香、沒藥、血竭,細粉下鍋攪勻。然后將膏藥傾入 備好冷水中,浸泡 3-7 天,每日換水 1-2 次去火毒。 在制作時也可將去火毒的膏藥塊放入鍋內(nèi)加熱熔化。攪拌均 勻,然后摻入細料攪勻,即可進行攤貼和收藏。3. 主治范圍 骨折、手術(shù)扭挫傷后遺癥及勞損外傷。風寒濕邪侵襲引發(fā)的 頸、肩、腰、腿、關(guān)節(jié)痛、風濕類風濕等骨傷病用之有立竿 見影之效。4. 新法修改生川草烏
46、各 50g 、全蟲 30g 、蜈蚣 30g 、乳香、沒藥各 45g, 紅花 45g 、血竭 30g 、炮山甲 45g 、透骨草 60g ,基質(zhì) 1200g 。 制法:將上藥研粉入基質(zhì)成膏備用。5. 方劑來源 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 骨靈膏1藥物組成細辛 10g ,徐長卿 20g ,生川烏 10g ,木瓜 20g ,透骨草 20g , 紅花15g,乳香10g,土元10g,梔子10g ,靈仙10g ,生 大黃5g,赤芍15g,紅藤10g,冰片5g,麻油240g,松香 120g 。2制作方法將麻油加溫至 40-80 度時,入松香煎熬至滴水成珠后,離火 降溫至 240-260 度入乳香熔化后離火降溫
47、 70 度時,將藥末 倒入鍋入攪拌,約溫降至 40 度時加冰片。3主治范圍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 適應(yīng)骨質(zhì)增生、 腰突癥、 股骨頭壞死、 肩周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jīng)痛。4新法修改 將上藥研粉入基質(zhì)成膏備用。5方劑來源 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骨刺膏1. 藥物組成皂莢 300g2. 制作方法研細粉入基質(zhì) 1000g ,收膏備用。3. 主治范圍治療頸椎、 胸椎、腰椎、足跟、膝關(guān)節(jié)、 手指等處骨質(zhì)增生,4. 注意事項 此膏敷用 2 次后,局部疼痛可基本消除,但仍需多敷 1 次, 以鞏固療效。5. 方劑來源 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 頸椎病膏藥(活血鎮(zhèn)痛膏)1藥物組成A、生川烏60g,生草烏60g,細
48、辛40g,白芥子40g,花椒 40g ,炮山甲 40g ,沉香 40g ,乳香 50g ,沒藥 50g ,磁石 50g 。B、紅花60g,蓁艽60g,獨活60g,川芎60g,當歸60g ,伸筋草 60g ,公英 60g ,透骨草 60g ,靈仙 120g ,羌活 20g 。 麻油 1000g ,鉛粉 500g 。(基質(zhì) )2制作方法 研細粉入基質(zhì)中,收膏備用。3治療范圍頸椎病。4方劑來源 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腰椎間盤突出膏藥1藥物組成乳香 120g ,沒藥 120g, 麻黃 100 g, 馬錢子 60g, 生川烏、 生草烏各 60g, 骨碎補 200g, 自然銅 100g, 生杜仲 120
49、g, 地龍300g, 血竭 120g, 黃連 120g, 廣丹 1500, 香油 3Kg2制作方法研細粉入基質(zhì)中,收膏備用。3治療范圍眼椎間盤突出4方劑來源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復骨膏1藥物組成A、生南星100g, 土鱉蟲50g,生半夏100g,生馬錢子50g, 制乳沒、阿魏、肉桂、炮辛各 30g 。B、當歸、獨活、生川烏、生草烏、制白附子、千年見、川 牛膝各 50g ,2制作方法共研細末,加黑膏藥(基質(zhì))3500g,烊化后攤膏(15 x 15cm),7 天換藥一次。3治療范圍股骨頭壞死4方劑來源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松樟靈仙膏1 藥物組成A .生馬錢子60g、生川烏75g、生草烏60g、
50、生南星60g、 生半夏 60g 、古月 30g 、凈全蟲 30g 、肉桂 30g 、蠐螬 30g 、 生白芥子 30g 、洋金花 45g 、甘遂 30g 、土蟲 50g 、血蝎 30g 、 生乳香 45g 、生沒藥 45g 、三七粉 30g 、炮山甲 30g 、(遼) 細辛 45g 、七葉一枝花 45g 、冰片 15g 、撲爾敏 100 片、炎 痛喜康 150 片、共計 875g ,(撲爾敏、炎痛喜康不計量)B.蟾酥25g、烏蛇60g、桂枝90g、桑枝90g、生麻黃60g、 防乙30g、秦艽45g、生桃仁60g (搗碎)、紅花45g、防風 45g、蒼術(shù)30g、雞血藤90g、當歸60g、白芷60
51、g、羌獨活 各45g、急性子60g (搗碎)、蘇木50g、廣龍45g、威靈仙 60g、片姜黃50g、牛夕50g、木瓜45g、生香附60g、川芎 45g、靈脂60g、透骨草75g、三棱60g、文術(shù)60g、穿山龍 90g、姜60g、鹿含草60g、尋骨風60,計1879g (稠膏干 燥后約 50g )。C .松香540g、樟腦338g (夏天);462g (冬天)、仙石粉 308g 、凡士林 92.4g 、丁香油 385 毫升(冬天) 、氮酮 6 毫 升、薄荷 46g 。2. 制作方法(1)、 A 組藥中生馬錢子至炎痛喜康分別壓細粉過 80-100 目篩,稱量混合均勻備用。(2 )、B組藥烏蛇至尋骨
52、風水煎二次,二次藥液混合入蟾酥(搗碎)濃縮成 6: 1 左右稠膏。稠膏低溫干燥壓成細粉加入 1 組藥粉中,反復過篩,使其混合均勻,密封備用。(3)、松香壓粗粉入桶內(nèi),文火加熱(或水浴加熱)至完全 熔化,入凡士林溶化后藥粉攪拌均勻,入仙石粉攪拌均勻, 加入樟腦攪拌使其完全熔化,最后加入丁香油和氮酮攪拌均 勻。上述藥料可制成每貼 40g 的松樟靈仙膏 100 貼。3主治范圍頸、肩、腰、腿痛,骨質(zhì)增生,風濕類風濕,股骨頭壞死, 急性扭挫傷。4. 使用方法 松樟靈仙膏是以松香、仙石粉為基質(zhì)原料的白膏藥。貼前先 剪去膏藥的四個角, 揭去藥面上的塑料薄膜, 直接貼于患處, 貼敷后要用手按片刻。5. 注意事
53、項1、貼后如皮膚發(fā)癢或出現(xiàn)小紅疹,乃系藥力滲入病灶刺激 皮膚所致。發(fā)癢嚴重者, 可將膏藥暫時揭去, 用熱毛巾輕拂, 切勿用手抓搔,待癢止疹消后再貼。2、皮膚有開放創(chuàng)口或各種皮膚病者,請勿貼用。3、孕婦忌貼腰腹部。4、放陰涼干燥處密封保存。6方劑來源 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消腫 2 號膏1. 藥物組成生梔子 90g ,白芷 30g ,生半夏、生草烏、細辛、制乳沒、 紅花、當歸尾各 9g 。2. 制作方法 共研細末,入基質(zhì)成膏。3 主治范圍 急性挫傷、扭傷。4方劑來源 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骨仙膏1. 藥物組成A、生馬錢子60g,生川草烏各50g,生南星50g,生半夏 50g ,甘遂 30g
54、,土蟲 50g ,蠐螬 30g ,七葉一枝花 50g ,洋 金花 50g ,生白芥子 30g ,三七粉 30g ,沒藥各 45g ,血竭 30g ,肉桂 30g ,細辛 45g ,冰片 20g ,樟腦 50g ,麝香 1.0g (可不用) ,炮山甲 45g ,蜈蚣 30g ,全蟲 30g ,生延胡 60g , 郁金 60g ,撲爾敏片 100 片,炎痛喜康片 150 片。上列諸藥要各取細粉(約 100 目篩),稱量混合均勻。B:烏蛇60g ,靈仙90g ,麻黃60g ,桂枝90g ,雞血騰90g , 桃仁 45g ,紅花 45g ,當歸 45g ,川芎 50g ,姜黃 50g ,生 地 50g
55、 ,羌活 40g ,大活 40g ,秦艽 45g ,防風 30g ,地龍45g ,透骨草 50g ,蒼術(shù) 30g ,三棱 60g ,莪術(shù) 60g ,丹參50g ,枳殼 40g ,牛夕 50g ,木瓜 45g ,伸筋草 50g ,鹿含草90g ,海風藤 60g ,尋骨風 60g ,申姜 60g ,山奈 60g ,干姜 120g ,蘇木 60g ,桑枝 60g ,川山龍 60g。2. 制作工藝B 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時以上,二次藥液混合后過濾,稱取 膏藥基質(zhì) 3200g ,以文火熔化后離火,冷卻到 70 度在不斷 攪拌下緩緩加入流浸膏,完全攪拌均勻后,繼續(xù)以文火加熱 使水氣去盡,再離火冷卻到70度時
56、入A,攪拌均勻后即可進行攤膏。上述藥料可制成每貼重 45g 的骨仙膏 120 貼。做好的膏藥裝 袋置于陰涼處保存。3. 主治范圍 頸、肩、腰、腿痛,骨質(zhì)增生,急性扭挫傷,風濕類風濕, 股骨頭壞死。4方劑來源北京民間特效膏藥培訓班。靈仙膏1. 藥物組成A :生馬錢子60g,生草川烏各50g,蜈蚣30g,全蟲30g, 肉桂 30g ,生南星 50g ,生旱半夏 50g ,粉甘遂 30g ,洋金 花 50g ,蠐螬 30g ,生白芥子 30g ,土蟲 50g ,血竭 30g , 生乳沒各45g,三七粉30g,炮山甲45g,遼細辛45g,七 葉一枝花50g,樟腦45g,冰片20g,麝香1g,扌卜爾敏100 片,炎痛喜康 150 片,氮酮 32 毫升。(撲爾敏、炎痛喜康、 氮酮不計量) 上列諸藥各取細粉(約 100 目篩)稱量混合均勻共 896g。B :烏蛇60g,威靈仙90g,麻黃60g,桂枝90g,雞血藤 90g ,桃仁45g ,紅花45g ,當歸45g,川芎50g ,姜黃50g , 生地 50g ,羌活 40g ,獨活 40g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蘇州城市學院《林木分子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師范大學《演藝娛樂經(jīng)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華南理工大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余學院《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度S造型設(shè)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孜職業(yè)學院《汽車運用工程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理工職業(yè)學院《裝飾工程預決算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安徽省建筑安全員-B證(項目經(jīng)理)考試題庫
- 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
- 二年級下冊科學考點歸納
- 債權(quán)法總論課件
- 醫(yī)院先進科室、先進個人評選辦法
- 新部編版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優(yōu)秀教學課件(1-12課)
- 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人員機考試題庫(含答案)
- 門診醫(yī)師出診申請表(2022版)
- 材料進場檢驗項目清單
- 開學第一課學生心理調(diào)適家長會PPT
- (版)九年級化學學情分析報告
- 口腔科四手操作[]通用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