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氣控制與PLC課程設計說明書題目:某組合機床的電氣控制系統(tǒng)設計專業(yè)班級:自動1206姓 名:文浩學號: 201223911127指導教師:任勝杰成績:指導教師簽名:日期:目錄1系統(tǒng)概述2.2方案論證3.3硬件設計6.3.1系統(tǒng)的原理方框圖6.3.2 主電路6.3.3 I/O 分配103.3 I/O 接線圖1.13.4元器件選型 1.14 軟件設計134.1主流程134.2梯形圖155系統(tǒng)調(diào)試16設計心得18參考文獻1.9附電氣控制原理圖201系統(tǒng)概述組合機床是以通用部件為根底,配以按工件特定形狀和加工工藝設計的專用 部件和夾具,組成的半自動或自動專用機床。組合機床一般采用多軸、多刀、多工序、
2、多面或多工位同時加工的方式,生 產(chǎn)效率比通用機床高幾倍至幾十倍。 由于通用部件已經(jīng)標準化和系列化, 可根據(jù) 需要靈活配置,能縮短設計和制造周期。因此,組合機床兼有低本錢和高效率的 優(yōu)點,在大批、大量生產(chǎn)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可用以組成自動生產(chǎn)線。組合機床一般用于加工箱體類或特殊形狀的零件。 加工時,工件一般不旋轉, 由刀具的旋轉運動和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進給運動,來實現(xiàn)鉆孔、擴孔、锪孔、鉸 孔、鏜孔、銑削平面、切削外螺紋以及加工外圓和端面等。有的組合機床采用車 削頭夾持工件使之旋轉,由刀具作進給運動,也可實現(xiàn)某些回轉體類零件(如飛輪、汽車后橋半軸等)的外圓和端面加工。隨著PLC控制技術日益成熟并得到越
3、來越廣泛的應用, 利用原有的繼電器一 接觸器控制電路設計PLC控制系統(tǒng),或直接進展PLC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都能很好 地滿足組合機床自動化控制的要求。本次設計的要求如下:圖1.1如下圖為某一組合機床的示意圖,左面為 1#箱體移動式動力頭。主軸電機M1為5.5KW、1440轉/分鐘,1#箱體的進給電機為 M3為1.5KW 1450轉/分鐘, 工進與快進采用電磁鐵 YV1DC24V 10W進展切換;右面為2#箱體移動式動 力頭。主軸電機M2為5.5KW、1440轉/分鐘,2#箱體的工作進給電機為 M4,為 1.5KW 1450轉/分鐘,工進與快進采用電磁鐵 YV2DC24V 10W進展切換。SQ1為左
4、動力頭的原位限位,SQ3為左動力頭的快進限位,SQ5為左動力頭的工 進限位,SQ2為右動力頭的原位限位,SQ4為右動力頭的快進限位,SQ6為右動 力頭的工進限位,具體要求如下:1左、右兩動力頭均要求快進工進快退的工作循環(huán)。2可使左、右兩動力頭同時工作,也可進展單獨調(diào)整。3加工過程中需要進展冷卻。4應有電源有信號指示,動力頭正在工作信號指示。5.應有局部照明必要的保護環(huán)節(jié)。2 方案論證組合機床的電氣控制,理論上講,可以采用繼電器接觸器電氣控制系統(tǒng),單片 機控制系統(tǒng)和PLC控制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但是在實際工程中往往選擇一種經(jīng)濟、有效、 性能優(yōu)越的控制方案,考慮到上述幾點,PLC較適合組合機床的電氣控制。
5、PLC與單片機、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tǒng)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 PLC與繼電器-接觸器相比擬: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tǒng)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問世以來,一直是機電控制的主 流。由于它的構造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所以使用廣泛。它的缺點是動作 速度慢,可靠性差,采用微電腦技術的可編程順序控制器的出現(xiàn), 使得繼電接觸 式控制系統(tǒng)更加遜色。PLC等取代繼電接觸式控制邏輯。具體如下:(1) 控制邏輯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tǒng)采用硬接線邏輯,它利用繼電器等的觸點串聯(lián)、并聯(lián)、 串并聯(lián),利用時間繼電器的延時動作等組合或控制邏輯,連線復雜、體積大、功 耗也大。當一個電氣控制系統(tǒng)研制完后,要想再做修改都要隨著現(xiàn)場接線的改動 而改
6、動。特別是想要能夠增加一些邏輯時就更加困難了,這都是硬接線的緣故。所以,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tǒng)的靈活性和擴展性較差。可編程控制器采用存儲邏輯。它除了輸入端和輸出端要與現(xiàn)場連線以外, 而 控制邏輯是以程序的方式存儲在 PLC的存當中。假設控制邏輯復雜時,那么程序 會長一些,輸入輸出的連線并不多。假設需要對控制邏輯進展修改時,只要修改 程序就行了,而輸入輸出的連接線改動不多,并且也容易改動,因此, PLC的靈 活性和擴展性強。而且PLC是由規(guī)模集成電路組裝成的,因此,功耗小,體積小。(2) 控制速度繼電器接觸式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邏輯是依靠觸點的動作來實現(xiàn)的,工作頻率 低。觸點的開閉動作一般是幾十毫秒數(shù)量級
7、。 而且使用的繼電器越多,反映的速 度越慢,還是容易出現(xiàn)觸點抖動和觸點拉弧問題。而可編程控制器是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導體電路來實現(xiàn)控制的,速度相當快。 通常,一條用戶指令的執(zhí)行時間在微秒數(shù)量級。由于 PLC部有嚴格的同步,不會 出現(xiàn)抖動問題,更不會出現(xiàn)觸點拉弧問題。(3) 定時控制和計數(shù)控制: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tǒng)利用時間繼電器的延時動作來進展定時控制。用時間繼電器實現(xiàn)定時控制會出現(xiàn)定時的精度不高,定時時間易受環(huán)境的濕度和溫度變化 而影響。有些特殊的時間繼電器構造復雜, 維護不方便。而可編程程序控制器使 用半導體集成電路作為定時器,時基脈沖由晶體震蕩器產(chǎn)生,精度相當高并且定 時時間長,定時圍廣。(4)
8、 可靠性和維護性。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tǒng)使用了大量的機械觸點, 連線也多。觸點在開閉時會受 到電弧的損壞,壽命短。因而可靠性和維護性差。PLC采用微電子技術,大量的開關動作由無觸點的半導體電路來完成,可靠 性高。PLC還配備了自檢和監(jiān)控功能,能自診斷出自身的故障,并隨時顯示給操 作人員,還能動態(tài)的監(jiān)視控制程序的執(zhí)行情況,為現(xiàn)場調(diào)試和維護提供了方便??傊?,PLC在性能上均優(yōu)越于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tǒng),特別是控制速度快,可 靠性高,設計施工周期短,調(diào)試方便,控制邏輯修改方便,而且體積小,功耗低。2. PLC與單片機比擬單片機具有構造簡單,使用方便,價格比擬廉價等優(yōu)點,一般用于數(shù)據(jù)采集和工業(yè)控制。但是,單片
9、機不是專門針對工業(yè)現(xiàn)場的自動化控制而設計的,所以它與PLC比擬起來有以下缺點:(1) 單片機不如PLC容易掌握使用單片機來實現(xiàn)自動控制,一般要使用微處理器的匯編語言編程。 這就要 求設計人員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知識。 對于那些只熟悉機電控制的技術 人員來說,需要進展相當長一段時間系統(tǒng)地學習單片機的知識才能掌握。而PLC采用了面向操作者的語言編程,如梯形圖、狀態(tài)轉移圖等,對于使用 者來說,無需了解復雜的計算機知識,而只要用較短時間去熟悉PLC的簡單指令 系統(tǒng)及操作方法,就可以使用和編程。(2) 單片機不如PLC使用簡單使用單片機來實現(xiàn)自動控制,一般要在輸入輸出接口上做大量的工作。例如, 要
10、考慮工程現(xiàn)場與單片機的連接,輸出帶負載能力、接口的擴展,接口的工作方 式等。除了要進展控制程序的設計,還要在單片機的外圍進展很多硬件和軟件工 作,才能與控制現(xiàn)場連接起來,調(diào)試也較繁瑣。而PLC的輸入/輸出接口已經(jīng)做好,輸入接口可以與無外接電源的開關直接 連接,非常方便。輸出接口具有一定的驅(qū)動負載能力,能適應一般的控制要求。 而且,在輸入接口、輸出接口,由光電耦合器件,使現(xiàn)場的干擾信號不容易進入 PLC(3) 單片機不如PLC可靠使用單片機進展工業(yè)控制,突出的問題就是抗干擾性能較差。而PLC是專門用于工程現(xiàn)場環(huán)境中的自動控制, 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采取了 抗干擾性措施,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較高。通過上面
11、的比擬,針對組合機床的電氣控制系統(tǒng),雖然 PLC的價格高一些, 但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高度的可靠性可確保機床在加工零件時的精度, 所以決定采用 PLC控制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3硬件設計3.1系統(tǒng)的原理方框圖圖3-1系統(tǒng)框圖3.2 主電路根據(jù)設計要求,主電路大致分為三個局部。首先看第一局部,主軸電機。主 軸電機工作方式有兩種:正轉、反轉。根據(jù)不同的工作要求,主軸電機的轉向不 同。因主軸電機的功率較小,故可以直接啟動。其主電路圖如下 3-2所示:圖3-2主軸電機當KM1、KM2的線圈得電吸合分別使電機 M1、M2正轉;當KM9、KM10 的線圈得電吸合分別是電機 M1、M2反轉。通過PLC的輸出就可以使不同的接
12、 觸器線圈得電,從而使電機的轉向不同。其次看第二局部,快速電機和進給電機。根據(jù)設計要求知左、右兩動力頭均 要求快進工進快退的工作循環(huán),并且左、右兩動力頭可以同時工作,也可進 展單獨調(diào)整。所以就要求快速電機 M5、M6能夠正反轉,工作進給電機為 M3、 M4能夠正轉即可。其主電路如下列圖 3-3所示。3ylKz二 rIL1VY2VY4MK圖3-3快速電機和進給電機因為這4個功率都較小,所以可以直接啟動。 M3、M4只要接觸器KM3、KM4的線圈得電就會吸合,就能正轉; M5、M6分別當接觸器KM5、KM6線圈 得電時正轉,當接觸器 KM7、KM8分別得電就反轉。最后看第三局部,照明電 路和信號指
13、示局部。當機床工作時,為了警告旁人不要誤動作,故要有信號指示 說明,告訴別人正在進展工作,不要誤動作。信號指示也能顯示機床是否是在正 常工作、有無問題。有時候需要晚上工作,所以需要必要的照明。9HyE-mlZAA圖3-4指示信號燈如圖3-4,其指示著組合機床的工作狀態(tài),指示燈分別與與之對應的接觸器的常開觸點連接,當接觸器的線圈得電,其常開觸點閉合,通過6.3V電壓使之亮。KM1、KM9分別是控制M1的正反轉的接觸器;KM2、KM10分別是控制M2 的正反轉的接觸器;KM3、KM4分別是控制左右工進電機正轉的接觸器;KM5、 KM7, KM6、KM8分別是左右快進快退電機。這樣就可以把所有的電機
14、的狀態(tài)顯 示出來。照明燈如下列圖3-5所示。圖3-5照明燈3.3 I/O分配因采用PLC控制,需分配其I/O點,它決定著系統(tǒng)如何工作輸入地址號信號名稱輸出地址號信號名稱X0左動力頭正轉啟動按鈕Y0M1主軸正轉KM1X1左動力頭反轉啟動按鈕Y1M1主軸反轉KM9X2左動力頭停車按鈕Y2M3工進正轉KM3X3左動力頭冷卻泵啟動Y3YV1 快進YV1X4左動力頭快進限位Y4YV2 快退YV2X5左動力頭工進限位Y5左冷卻泵KM11X6左動力頭原位限位Y6M2主軸正轉KM2X7左動力頭快進按鈕Y7M2 主軸反轉KM10X10左動力頭快退按鈕Y10M4工進正轉KM4X11右動力頭正轉啟動按鈕Y11M6
15、快進KM6X12右動力頭反轉啟動按鈕Y12M6 快退KM8X13右動力頭停車按鈕Y13右冷卻泵KM12X14右動力頭冷卻泵啟動X15右動力頭快進限位X16右動力頭工進限位X17右動力頭原位限位X20右動力頭快進按鈕X21右動力頭快退按鈕表3-1 I/O 口地址分配表3.3 I/O接線圖KM1x0 x1 x2 x3 x4 x5 x6 x7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x20 x21 COM圖3-6 PLC I/O接線圖接觸器的線圈通過接入端和端相連。110V電壓與PLC的輸出端和端相連。按鈕和開關與輸3.4元器件選型首先是PLC的選擇。統(tǒng)計組合機床PLC輸入元
16、器件、執(zhí)行元器件及I/O點數(shù):輸入局部輸入局部點數(shù)動力頭工作方式選擇按鈕 SB6冷卻泵選擇開關SA2行程開關SQ6按鈕SB4總計18輸出局部輸出局部點數(shù)接觸器12總計12注:照明不需要接入PLC只需要選擇開關就可以所以選用FX2n32MR加擴展單元FX2n32ER FX2n32MR含有32個I/O點16入,16出,F(xiàn)X2n32ER為含有32點擴展單元。下面是電器元件選擇。代 號名稱型號及規(guī)格用途數(shù)量三相交流異步電動JO3-802-65.5KW 380VM1主電動機1機1440r/min三相交流異步電動JO3-802-6 5.5KW 380VM2主電動機1機1440r/min三相交流異步電動JO
17、3-802-6 1.5KW 380VM3快速工進電動機1機1450r/min三相交流異步電動JO3-802-6 1.5KW 380VM4快速工進電動機1機1450r/min三相交流異步電動JO3-802-65.5KW 380VM5左冷卻泵1機1440r/min三相交流異步電動JO3-802-65.5KW 380VM6右冷卻泵1機1440r/min主電動機過載保FU1熔斷器RL1-1515A1護主電動機過載保FU2熔斷器RL1-1515A1護快速工進電動機FU3熔斷器RL1-1515A1過載保護快速工進電動機FU4熔斷器RL1-1515A過載保護左冷卻泵過載保1FU5熔斷器RL1-1515A護1
18、FU6熔斷器RL1-1515A右冷卻泵過載保護1KM1交流接觸器CJ10-75A 線圈電壓220V控制M1正轉1KM2交流接觸器CJ10-40A 線圈電壓220V控制M2正轉1KM3交流接觸器CJ10-40A 線圈電壓220VM3工進1KM4交流接觸器CJ10-40A 線圈電壓220VM4工進1KM9交流接觸器CJ10-40A 線圈電壓220V控制M1反轉1KM10交流接觸器CJ10-40A 線圈電壓220V控制M2反轉1YV1電磁鐵DC24V,10W控制M3快進1YV2電磁鐵DC24V,10W控制M4快進1FR1熱繼電器JR10-60 52.5AM1過載保護1FR2熱繼電器JR10-60 5
19、2.5AM2過載保護1FR3熱繼電器JR10-10 *147.20AM3過載保護1FR4熱繼電器JR10-10 *147.20AM4過載保護1FR5熱繼電器JR10-60 52.5AM5過載保護1FR6熱繼電器JR10-60 52.5AM6過載保護1SB1按鈕黑色M1正轉1SB2按鈕黑色M1反轉1SB3按鈕M2正轉1SB4按鈕黑色M2反轉1SB5按鈕黑色M3工進1SB6按鈕黑色M3快進1SB7按鈕黑色M4工進1SB8按鈕黑色M4快進1SB9按鈕黑色左冷卻泵1SB10按鈕黑色右冷卻泵SQ位置開關LA2 黑色圖343電器元件數(shù)量、型號表4軟件設計4.1主流程根據(jù)要求知需使左、右兩動力頭均要求快進工
20、進快退的工作循環(huán)和可使左、右兩動力頭同時工作,也可進展單獨調(diào)整。故設計的流程圖如下列圖4-1所示。NNNN圖4-1設計流程圖4.2梯形圖TO 04KLY0Q3益 T I一 一 f-TOD2YQgYOOO站卻丘OXI Fi-fJ-FTOOlI I<Y0O2KOI 1YflO®TOOTK0>0IMcrooaKOI? TOIDI« KQifi3 70l£T I1-F-fJ f節(jié)I ?TOOT3?Ot4sroisw I I-<V0!35系統(tǒng)調(diào)試安裝GX Developer和三菱的仿真軟件,建立一個新工程,將梯形圖輸入到工 程中,完成后將其轉換。再啟動梯形圖邏輯測試,選擇軟元件測試,輸入不同的 軟元件,改變其狀態(tài),觀察輸出的改變。軟元件的改變輸出的改變X0=1,X 仁0Y0=1X0=0,X 仁1Y1=1X2=0Y0=0,Y 仁0X3=1Y5=1X3=0Y5=0X7=1,X0=1,X1=0/X7=1, X0=0,X 仁1Y0=1,Y3=1Y1=1,Y3=1X4=1Y2=1,Y3=0X5=1Y2=0,Y4=1,Y0=0/Y 仁0X6=0Y4=0X10=1Y4=1X11=1,X12=0Y6=1X11=0,X12=1Y7=1X13=1Y6=0,Y7=0X14=1Y13=1X20=1,X11=1,X12=0/X20=1,X11=0,X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鹽漬胡蘿卜絲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樹脂紐扣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嬰幼衣物專用洗液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可拆卸水平螺翼水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銅制小火車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五相感應電動機容錯控制研究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廚具安裝服務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門衛(wèi)崗位勞動合同及技能培訓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瓷磚專賣店智能家居系統(tǒng)解決方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廚房裝修工程竣工驗收與保修合同范本4篇
- 物業(yè)民法典知識培訓課件
- 2023年初中畢業(yè)生信息技術中考知識點詳解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寒假作業(yè)(綜合復習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萬方數(shù)據(jù)資源介紹》課件
- 醫(yī)生定期考核簡易程序述職報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學概論
-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點解讀
- 初級創(chuàng)傷救治課件
- 交通運輸類專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
- 2024年山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題及答案解析
- 神經(jīng)重癥氣管切開患者氣道功能康復與管理專家共識(2024)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