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蟲草人工培育技術_第1頁
蛹蟲草人工培育技術_第2頁
蛹蟲草人工培育技術_第3頁
蛹蟲草人工培育技術_第4頁
蛹蟲草人工培育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蛹蟲草人工培育技術蛹蟲草,又稱北冬蟲夏草,北蟲草,是子囊菌亞門,麥角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的模式種,與冬蟲夏草是同屬不同種,也是一種久負盛名的藥用真菌??扇萑胨?,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和滋補功效。含有蟲草酸、蟲草素、蟲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微量元素硒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古人就有寧要蟲草一把,不要黃金滿車之說。 蛹蟲草生理獨特,生態(tài)復雜,自然界是鱗翅目昆蟲的蛹體感染蟲草菌后形成的蟲與真菌兩部分組成復合體,主要生長在針、闊葉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層中。在冬季幼蟲蟄居土里,菌類寄生其中,吸取營養(yǎng),幼蟲體內充滿菌絲而死。到了夏季,從幼蟲尸體上面生出幼

2、苗,形似草,夏至前后采集而得到。蛹蟲草自然分布資源數(shù)量很少,價格昂貴。采用傳統(tǒng)人工栽培,是把蟲草菌注入到活的蠶蛹身上,模擬自然條件得到蛹蟲草。但采用這種方法培育,注射技術難以控制,容易污染,產量低,一般農戶難以操作。 近年來,也有不少人參照常規(guī)藥用真菌的生產方法,出現(xiàn)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配比不合理,菌種退化、污染嚴重等多種現(xiàn)象,導致產量下降、效益較低。為此,杭州市農科院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的高產栽培研究和不同菌株比較試驗,采用大米代替蛹體作為培養(yǎng)基,培育蛹蟲草,獲得了成功。經檢測,人工培養(yǎng)蟲草的主要營養(yǎng)與藥用成分與野生蟲草的含量相當。而且采用人工代料培育蛹蟲草具有成功率高,生長周期短等優(yōu)點,一般從

3、接種到子座成熟只要4045天。蛹蟲草人工培育過程與天然冬蟲夏草不同,只是生產蟲草上部子座,沒有下部蟲子?,F(xiàn)將培育技術介紹如下: 人工培育蛹蟲草的操作流程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菌種準備  培養(yǎng)基的準備  接種 菌絲培養(yǎng)  出草管理  采收 菌種準備: 蛹蟲草的菌種不能長期保存,也不要多次轉管擴繁,否則菌種容易退化、變異,使子實體生長不良,而且產量和質量都會有明顯下降。因此采用人工栽培,需要經常留種,更新原來保存的菌種。為了保證菌種的種性、純度和活力,對沒有條件進行

4、組織分離留種的農戶,應盡量到有關單位購買優(yōu)質菌種,以便達到生產優(yōu)質高產蛹蟲草的目的。 優(yōu)質菌種是栽培成功和高效的關鍵。選用適應性強、見光后轉色出草快、性狀較穩(wěn)定的速生高產的菌種,初次栽培應選購菌種量多的固體菌種,有栽培經驗和規(guī)模栽培者可直接購買斜面試管種和液體菌種。 目前接種方法主要有固體菌種和液體菌種進行接種。為了節(jié)約接種時間,操作方便,縮短蛹蟲草的栽培周期,一般建議采用液體菌種來接種。 首先要進行液體培養(yǎng)基的配制:挑選優(yōu)質、無病菌的馬鈴薯,用水清洗表面的泥土,削好皮,稱好重量,將馬鈴薯切成厚度為3-4mm的片狀,放到鍋中,按500克馬鈴薯加入清水5升,煮沸到酥

5、而不爛的程度,用紗布過濾殘渣,取出過濾液,倒入容器中,等冷卻后待用。液體菌種培養(yǎng)液的配方為: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1g;檸檬酸銨1g;葡萄糖30g;蛋白胨3g;維生素B1 50mg;分別用天平稱量好,按以上配比分別裝入容器中,再加入200g馬鈴薯的煮出液,攪拌均勻,最后在玻璃容器中稀釋至1000mL容量。分裝到500ml的三角瓶里,每瓶300ml培養(yǎng)液,用塑料薄膜封口后,整齊擺放到高壓滅菌鍋里,關緊蓋子,打開電源加熱至121,高壓滅菌30分鐘,冷卻后取出備用。 用試管母種轉擴栽培,用酒精消毒雙手,在酒精燈上消毒器具,將發(fā)滿試管的蛹蟲草母種切成大約0.5cm×0.5cm大小的

6、菌種塊,從試管里取出,接種到盛有上述液體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里,每瓶接種母種10塊左右,封好瓶口,然后放在120轉/分鐘,21條件下的搖床上進行震蕩培養(yǎng)8天左右,待液體培養(yǎng)基內形成均勻小球后,就可作為蛹蟲草栽培用的菌種。 培養(yǎng)基的準備 采用大米代料栽培,這種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簡單,而且培育蛹蟲草的成功率較高,生長周期短,是目前值得推廣的一種栽培方法。選用350ml的玻璃廣口瓶作為培養(yǎng)瓶,按培養(yǎng)基配方比例。先稱量大米,要求大米新鮮無霉變、無有害物質污染,最好是雜交米。在天平上稱量出30g的大米,倒入培養(yǎng)瓶中,加入35ml左右的液體培養(yǎng)基。液體培養(yǎng)基配制同上,注意各種配比,如蛋白胨加

7、過量了,會誘發(fā)產生大量的氣生菌,影響蛹蟲草的產量;輔料加少了,營養(yǎng)不足,出草就慢,也不均勻。,一批完成后,用聚丙烯塑料膜封口包扎好,搖動均勻,整齊擺放在架子上。這些培養(yǎng)基要經過高壓蒸汽滅菌處理,將擺放架子一起推入到高壓蒸汽爐里,密閉加熱蒸汽至121,在1.5千克/平方厘米壓力下,滅菌30分鐘左右。冷卻后,取出整個架子,待培養(yǎng)瓶冷卻后就可以用于接種了。 接種 為了避免在接種過程中菌種受到污染,整個接種過程需要在超凈工作臺等無菌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操作。先用75%的酒精擦拭工作臺面、接種工具、操作人員雙手等易引起菌種和培養(yǎng)料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將一批裝有大米代料的培養(yǎng)瓶放在工作臺上

8、,點燃酒精燈,在酒精燈旁打開培養(yǎng)瓶的封口膜,用移液器從廣口瓶中吸取液體菌種,每次5ml左右,注入到培養(yǎng)瓶后,注好后立即蓋好封口膜,接種時可兩人一起操作,一人取出菌種,另一人拿培養(yǎng)瓶封口,默契配合,接種動作要快,以免菌種受到污染。將接種好菌種的培養(yǎng)瓶,完成一批后,及時轉移到培養(yǎng)室里進行菌絲培養(yǎng)。注意兩批之間要用紫外燈給超凈工作臺滅菌消毒。 菌絲培養(yǎng) 培養(yǎng)室是蛹蟲草生產的重要場所,要求具有調節(jié)溫度、濕度和光照的條件。目前大都采用智能人工氣候室,方便調節(jié),減較勞動強度,可一年四季栽培。培養(yǎng)室里放有培養(yǎng)架,進行立體栽培可節(jié)省空間。為了操作和管理方便,架高一般在2米左右,分成四層,每

9、層上安裝有日光燈,保證培養(yǎng)瓶都有光線照到。 蛹蟲草屬中低溫菌類,菌絲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子座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822,如果低于或高于這個溫度范圍,生長減慢,高于30會很快死亡。小心將培養(yǎng)瓶整齊擺放在培養(yǎng)架上。初始階段,是菌絲體生長階段,既要控光又控溫。放在避光環(huán)境下進行培養(yǎng),這時不要打開燈光,溫度要低一點,室溫控制在15-18,較低的溫度,想來搗亂的雜菌也就不來了。保持空氣濕度60。經過5天的培養(yǎng),當培養(yǎng)瓶里的料面布滿蛹蟲草的菌絲后,將溫度提高到20-23,繼續(xù)栽培15天左右,菌絲就可吃透整瓶培養(yǎng)料,完成營養(yǎng)生長。菌絲體成熟后,進入了它的生殖生長的時期,需要進行光照刺激和溫差

10、刺激,促使它轉色。最好晝夜能差上10左右,每天在白天增加光照,打開燈光14小時,光照為1000勒克斯,溫度控制在20左右,到了晚上關閉光源10小時,溫度設定至10左右,進行晝夜光照和溫差刺激,促進菌絲快速生長,繼續(xù)培養(yǎng)7天左右,菌絲體由白色逐漸轉為桔黃色,如溫度適宜、菌種優(yōu)良,經過710天菌絲可轉完色。這時應打開培養(yǎng)架上方的日光燈,全天增加光照,光照為1000勒克斯,促使菌絲體轉色和刺激原基形成。 出草管理 經過前期菌絲體生長階段,等培養(yǎng)基料面有突起,并形成有小米粒狀原基時,蛹蟲草就出來了,這時就要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打開換氣扇,不斷補充新鮮空氣,并保持室溫在18-22,空氣

11、相對濕度提高至80-85。否則,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子座不能正常分化,影響生長發(fā)育。 溫度對子實體的生長十分重要,在子實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太大的溫差刺激,以免畸形草發(fā)生,平時要嚴格把好關。子實體到了出草管理階段,對濕度要求更加嚴格,認真做好濕度管理工作。如濕度太大,容易誘發(fā)基內氣生菌絲,對子實體生長不利。濕度太小,容易使培養(yǎng)基提早失水而影響產量。 當培養(yǎng)室里的濕度較小時,要打開空氣加濕器,增加室內的濕度。 當濕度太大時,培養(yǎng)瓶里會布滿水珠,不利于子實體的生長。要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有效降低空氣的相對濕度。同時可用鐵絲或牙簽在培養(yǎng)瓶的封口膜上戳5-8個孔,減少培養(yǎng)瓶內濕

12、度,促使蛹蟲草的子實體生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就會看著蛹蟲草向一邊倒了。這是由于蛹蟲草在生長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像向日葵一樣,光源在哪兒,子實體就容易朝哪兒長,朝光源方向彎曲,生長不良。因此在子實體形成后,為了不讓他們都長成歪腦袋,根據(jù)生長情況,調整培養(yǎng)瓶與光源的相對方向。經常轉轉瓶子,移動培養(yǎng)瓶的位置,將靠近架子邊的培養(yǎng)瓶與中間的交換位置,以保證從各個方向的光照能照到子實體,受光均勻,使子實體正常生長形態(tài),提高品質和產量。 平時注意觀察室內情況,認真做好記錄,嚴格控制好室內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如發(fā)現(xiàn)個別瓶子污染應及時挑出,以免影響整個培養(yǎng)室的環(huán)境。 采收 經過40天左右的精心栽培,子實體長至78厘米,一般不再生長,在頂端出現(xiàn)很多小刺時,呈桔紅色或桔黃色棒狀,表明子實體已經成熟,這時可以采收了。采收時,打開培養(yǎng)瓶的封口膜,用無菌鑷子從培養(yǎng)瓶中小心夾出子實體,注意不要碰傷表皮,也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拉斷,影響商品價值。取出成熟的子實體后,在培養(yǎng)瓶里再加少量的滅菌過的液體培養(yǎng)基,重新包扎好瓶口,繼續(xù)培養(yǎng),20天左右,又可長出第二批子實體。采用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