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胃炎遣方用藥特點_第1頁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胃炎遣方用藥特點_第2頁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胃炎遣方用藥特點_第3頁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胃炎遣方用藥特點_第4頁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胃炎遣方用藥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胃炎遣方用藥特點【摘要】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藥學診療疾病的重要特色,對于慢性胃炎的治療應結合相關臟腑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 特點來遣方用藥,才能取得較好療效。【關鍵詞】 慢性胃炎中醫(yī)藥療法辛開苦降辨證論治慢性胃炎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西醫(yī)治療多采取根除幽門螺桿菌(針對hp陽性者)、抑酸(胃酸分泌過高者)、黏膜保護劑、動力劑、解痙劑等藥物的綜合運用1 。從臨床治療的效果來看,很多患者通過上述措施的治療,盡管患者hp轉陰,嘔酸及燒心的癥狀消失,胃鏡復查胃黏膜恢復如常,但很多患者仍存在腹脹、早飽、曖氣、食欲不振, 甚者脫腹頓痛等癥狀,而通過中醫(yī)辨證治療,往往起到良好 療效。但在中醫(yī)藥治療本病過

2、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根據(jù) 本病生理病理特點和致病因素的性質來辨證論治,合理選方 用藥,方能取得較好療效。1胃主受納,納運協(xié)調,相輔相成胃主受納、腐熟水谷。飲食入口,容納于胃,故有胃為“水谷之?!敝f,所以靈樞玉版中說:“人之所受 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 但胃之受納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須與脾之運化功能相配合,即 脾主運化水谷功能的協(xié)助,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中說飲 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即所謂“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可見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對 水谷的消化吸收,才能使水谷化為精微,以化生氣血營養(yǎng)全 身。所以脾胃在功能上一納一運,納運協(xié)調,相輔相成,納

3、 是運的前提,運是納的延續(xù),無納則脾無以運,無運則納無 以化。脾胃納運作用在功能上相互為用,必然導致病理上的相互影響,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療在重視對胃腑治療的同時,還需注重對脾臟功能的調養(yǎng),脾健則助胃之受納,也就是既 要重視“納”,又不可忽視“運”。治療時在方劑配伍中選用 山楂、神曲、麥芽、谷芽、雞內金之類助胃之受納,同時配 伍黨參、白術、茯苓、山藥等以健脾助運化,共達有納有運、 納運協(xié)調之功。2胃主通降,以降為補,升降相因主受納,為“水谷之?!?,飲食入胃,經(jīng)胃之腐熟消化之后,必須下行入小腸進一步消化,這就是胃的通降功能, 而且胃的通降功能還包括小腸接納從胃下行的食物殘渣下 輸于大腸,及大腸傳化

4、糟粕的功能在內。如果胃失通降,則 胃氣上逆,除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外,還可出現(xiàn)呃逆、曖氣、泛 酸、舵腹脹痛等癥狀,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說:“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所以胃主通降,以降為補。然而,胃之通降又和脾主升清功能是相反相成的,脾主升清的功能是將水谷精微等營養(yǎng)物質吸收和上輸于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yǎng)全身,所以說“升清”是 脾臟功能的重要特點,故有"脾以升則健”之說。因此,脾 升胃降是相對而言,無升就無以降,無降就無以升,臨證指南醫(yī)案說:“脾以升則健,冃宜降則和”。在病理上脾升胃降功能往往相互影響,因此,在臨床治 療過程中往往升降并用,相反相成,如升麻配沉香、柴胡

5、配 半夏、葛根配旋覆花、黃茂配代赭石、生姜配竹茹、白術配 柿蒂,共獲脾升胃降,升降和調之功。然而,脾升胃降的功能又受到肝主疏泄,調暢氣機的影 響。血證論載:“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 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 水谷,滲泄中滿之癥,在所不免”,沈氏尊生書胃痛 中也說:“胃痛,邪干胃力完病也唯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 性暴,且正克也”??梢娖⑸附档墓δ艹枰⑽付K腑 相互調節(jié)、相互為用外,同時也離不開肝主疏泄、調暢氣機 功能的輔佐。因此,慢性胃炎在治療過程中,應重視斡旋氣 機,調理肝脾、肝胃功能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方藥配伍中常 常應用陳皮、木香、佛手、香椽、烏藥

6、等(病性偏寒者);枳 殼、柴胡、郁金等(病性偏溫者);青皮、枳實(氣機郁滯較 甚者),以達到如素問寶命全形論中所描述的“土得 木而達”之效。3辛開苦降,寒熱佐制,相得益彰慢性胃炎患者往往由于飲食寒熱失度,導致脾胃損傷。 平素嗜食辛辣厚味,助濕生熱,或脾失健運,釀濕生熱,或 積濕宿食,郁而化熱,導致脾胃濕熱或胃火亢盛;或七情失 調,氣機不暢,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肝氣犯胃,而致肝冃 郁熱。慢性胃炎除上述各種原因導致胃火(熱)壅盛外,胃寒 也是本病重要的病理變化,常由于過食寒涼食物,或外感寒 邪直中,或過服寒涼藥物攻下傷胃。而寒主收引,寒邪內客 于胃,則陽氣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致氣機阻滯,胃氣不

7、和,故表現(xiàn)為胃舵冷痛,惡冷飲,喜熱食,得溫痛減,如素 問舉痛論篇中所說:“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同時可伴嘔吐清水、月完 脹、口不渴、納差、大便稀澹等表現(xiàn)。“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仍是中醫(yī)藥學治療疾病所遵循的普遍法則。慢性胃炎病機以火熱熾盛者,投以清熱和中 之劑,方選清胃散、竹葉石膏湯或黃連解毒湯之類化裁;火壅盛傷陰者選用玉女煎化裁;對于脾胃濕熱壅盛者方選茵陳蒿湯化裁(熱重于濕)、三仁湯化裁(濕重于熱)、甘露消毒 丹化裁(濕熱并重);對于肝氣犯胃,肝胃郁熱者方選丹梔逍s3遙散、化肝煎、溫膽湯之類化裁。而對于胃寒型慢性胃炎治療方多選用理中丸、大建中湯化裁。值得注

8、意的是,在胃火熾盛型慢性胃炎治之以寒(苦降藥)、寒邪客胃型慢性胃炎治之以熱(辛開藥)的過程中,注意寒熱佐制的配伍運用,貴在調和。如選用苦降方藥治療胃 熱時,在方中酌加少量干姜、肉桂、吳茱萸之類,一則佐制 苦寒藥過于傷胃,二則有助于振奮中焦脾胃之氣機;在運用 辛熱之方藥治療胃寒時,酌情配伍寒涼之品如黃苓、黃連、 大黃、梔子等,劑量宜輕,佐制溫熱藥過亢助火內生。因此, 對于慢性胃炎不管單是寒證、熱證,還是寒熱互結,治療時 往往熔寒藥、熱藥于一爐,意在佐制而調和,同時辛開苦降, 調暢氣機,助脾升胃降,開結除痞。4補虛瀉實,標本兼治,始終顧胃氣“久病多虛”,脾胃為倉廩之官,主受納、腐熟和運化水谷,若饑

9、飽失常,肆食寒涼失度,脾胃乃傷;或勞倦過度, 或久病累及脾胃,漸致脾胃虧虛。然而脾胃虧虛,運化失司,s3水濕停積,郁而化熱,而致脾胃虧虛時可伴濕熱壅盛;脾冃 虧虛,水谷不化,可伴食積;慢性胃炎病程往往較長,脾冃 虧虛,氣血乏源,“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無力 助血行時可伴瘀血,漸致血瘀胃絡;同時氣虛升舉無力,可 致氣機郁滯。脾胃虧虛,氣虛及陽,導致脾胃陽虛,陽虛又 易招之寒邪外襲而直中??梢?,慢性胃炎往往虛實并見,主要表現(xiàn)為脾胃虧虛兼見濕熱、寒滯、氣郁、血瘀、食積等,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宜 補虛瀉實,標本兼治,一方面清熱、除濕、散寒、理氣、活 血、化積等措施治其標,同時健脾益胃治其本,尤其

10、注重培護胃氣,女口素問玉機真藏論中說:“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闭f明胃氣之盛衰有無,關系到人體的健康狀況和存亡,景岳全書雜癥謨脾胃中也 說:“凡欲察病者,必須先察胃氣;凡欲治病者,必須常顧 胃氣。胃氣無損,諸可無慮”。因此,始終顧胃氣,步步顧 胃氣2,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5調攝生活,療養(yǎng)結合,養(yǎng)重于治導致慢性胃炎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活方式的不 健康,包括飲食失節(jié)、情志失調、生活起居無規(guī)律等因素。 內經(jīng)中說:“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脾胃論脾胃勝衰論中也說:“夫飲食不節(jié)則胃病”,暴飲暴食,或饑飽失常,或過食辛甘厚味、酸甜苦辣、嗜煙貪酒,傷及脾 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

11、第五中說:“水谷之寒熱, 感則害人六腑";或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情 志抑郁,導致氣機失調,木旺乘土;或生活起居無規(guī)律,勞 累過度,作息無制,正如素問舉痛論中說:“勞則氣耗”,則正氣虧虛,病情加重,或病邪趁虛而入,傷及脾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療應該注重療養(yǎng)結合,養(yǎng)重于治,大力宣傳“七分在養(yǎng),三分在治”的治療理念3,引導患 者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飲食上要均衡營養(yǎng),避免過食 過熱或過冷食物,宜清淡飲食,尤其倡導患者在治療期間進 用軟食、易消化而富有營養(yǎng)食物,慎食辛甘厚味、酸甜苦辣和煎、炸、熏制等食品,建議患者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戒 煙戒酒,調養(yǎng)情志,放松焦慮緊張情緒,正如素問上古 天真論中說:"恬關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 來? ”。同時生活起居有規(guī)律,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管 子形勢篇中云:“起居適,飲食節(jié)。寒暑適,則身利而壽 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jié),寒暑不適,則形體累而壽命損”, 盡可能做到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的“法于陰陽,和 于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