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頻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_第1頁
低頻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_第2頁
低頻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_第3頁
低頻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_第4頁
低頻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低頻放大電路設計制作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設計報告低頻放大電路設計制作本文主要論述如何設計制作一個低頻放大電路,包括實驗的電路設計、參數計算、模擬仿真以及電路實際制作與測試等各個步驟,最后實驗結果表明該實驗設計方案是可行的。2013*低頻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作者: *時間:2013年6月7日 地點:*參數要求:在f=1KHZ 時,電壓增益>100 ;輸入電阻 > 100K ;輸出電阻 < 1K;輸出動態(tài)范圍盡可能的大。Vcc 為12V;>80.一、實驗目的A、 掌握多級放大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的調試方法;B、 掌握多級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的測試方法;C

2、、 掌握負反饋對放大電路動態(tài)參數的影響;D、 提高電路設計與制作能力,培養(yǎng)動手能力,將理論運用于實際;二、實驗原理 l 考慮到該電路放大倍數要求較高,并實驗要求采用分離元件的三極管來完成,故首先考慮到使用多級共射放大電路,但級數過多會影響輸出反饋信號的相移,電路容易自激,最后折中處理,本實驗實際采用兩級共射放大;l 多級放大電路,由于各級之間參數會相互影響,若采用直接耦合,則對于靜態(tài)工作點的調節(jié)要求很高,故采用阻容耦合方式;l 為了穩(wěn)定電路,穩(wěn)定輸出電壓,提高輸入電阻,擬采用深度負反饋,并最終設計為級間電壓串聯負反饋;三、 實驗方案Ø 電路圖設計綜合考慮各個因數,本實驗方案最終設計為

3、 兩級阻容耦合的共射放大電路,并且采用級間電壓串聯負反饋,電路設計如下圖(采用Mutisim10.0仿真):共射放大器I共射放大器2電壓串聯負反饋圖一 電路設計方案Ø 電路元件參數設計與相關計算過程:本實驗采用的是NPN 9011型號的三極管,電路中所用的電容全部采用10微法,Vcc =12V,其余電阻值的計算過程如下:ü 確定D根據要求AVF >100, AVF=AV1+AVF1F , D=1+AVF1 因兩級共射放大器開環(huán)增益易作幾百倍一、二千倍故選定D=9,使電路形成深度負反饋。ü 確定Re1、RF 由于 riFDriDRe1 Re1riFD=100K

4、9*80=138.89 選定Re1=150 又 F=Re1RF+Re1<1Auf 則 RF>Auf-1Re1>100*150=15K選定Rf =20K.ü 設計Rc1、Rc2、IcQ1、IcQ2roFroDRc2RFD1K Rc2DrofRFRF-Drof=9*1K18K18K-9K=18K選定Rc2=17 K要求輸出動態(tài)范圍大第二級工作點位于交流負載線中間左右Vc2'=VccRf+VCEQRC2RC2+RFVCEQ2=12VC2' (交流負載線)則 VCEQ2=VCCRF2RF+RC2=12*18K2*18K+15K4V 又在兼顧動態(tài)范圍大又不影響

5、增益的情況下 取 Re2=800.則 ICQ2=12-VCEQ2RC2+Re2 由第二級放大電路采取分壓式偏置 則 VCCRb下Rb上+Rb下=VB=VBEQ+VE=0.7+IEQ2Re2 VCCRb上+Rb下=510ICQ2 由式解得: Rb上=274K Rb下=27K又 rbe2=rbb'+UTICQ2=300+80*26mvICQ2=4.408Kri2=Rb上Rb下rbe2 RC1=4ri2由式解得:Rc1=18.78K 即 20K又第一級工作在小信號狀態(tài),交流負載線比直流負載線更陡,為計算簡單,工作點選在此直流負載線中點偏高點,即接近交流負載線中點ICQ1VCC2(RC1+Re

6、1) Rb1=VCC-VBEQ-ICQ1Rc1ICQ1/ 將代入中得: Rb1=3.31M 取為 3.3M綜上所述,電路中所有電阻值歸納如下:Re1RfRc2Re2Rb上Rb下Rc1Rb115020K17K800274K27K20K3.3M由此,該電路中的元件參數全部取定。Ø 元件參數驗算首先畫出交流等效電路圖,如圖所示:驗算Au:Au1=-(Rc1/Rb2/rbe2)rbe1+(1+)(Re1/Rf)=-rbe2rbe1+Re1=-13.3 Au2=-Rc2/(Rf+Re1)rbe2=-(Rc2/Rf)rbe2=-245 Au=Au1* Au2=3185驗算F: F=Re1Re1+

7、RF=7.44*10(-3)驗算Auf: Auf=Au1+AuF=129驗算D:D=1+AuF=15驗算Rof: Rof=Rc2/(Rf+Re1)D=Rc2/RfD=613驗算Rif: Ri=rbe1+1+(Re1/Rf)=rbe1+1+Re1=14K Rif=Rb1/DRi=197 KØ 電路仿真在對電路進行初步理論設計后,還需要通過仿真來實際檢測電路的可行性,這里我們使用的是Mutisim 10.0 軟件進行的仿真,但在10.0版本里找不到實驗用的NPN 9011三極管,通過參數比較,我們最終選擇用2N2222A來替代,并且最終實驗證明這個替代是可行的。ü 放大倍數仿真

8、測量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輸入信號時有效值為10mv的正弦波,輸出用示波器觀測,在波形不失真的情況下輸出為1.27V,則放大倍數為AVf=UoUi=1.27V10mv=127>100亦即放大了127倍大于實驗要求的100倍,故放大倍數滿足設計要求。ü 輸入阻抗測量 這里我們采用串聯電阻法測量輸入阻抗。 選用100K的電阻串聯到輸入端,還是輸入10mv的正弦波,用電表讀取放大電路的輸入電壓,如圖實際測量結果為7.973mv,則由輸入阻抗計算公式:Ri=UiUs-UiRs=7.97310-7.973*100K=393.3Kü 輸出阻抗測量加入10K負載測負載電壓空載時的輸出電

9、壓這里測量輸出阻抗時我們采用的是外加負載法,即分別測量并聯負載電阻后的電壓和開路電壓,然后根據輸出阻抗計算公式計算。我們選用的是10K的負載,輸入任然為10mv正弦波信號,上圖是加入負載后的測得的電壓為1.21V,下圖是開路時測得的電壓1.27v,所有參數都是在保證輸出波形不失真的情況下測量的。則輸出阻抗為:Ro=Uo-UrUrR=1.27-1.211.21*10K=495.87<1K輸出阻抗計算出來為495.87,小于實驗要求的1K,故符合要求。綜上所述,我們的設計方案最后在Mutisim 10.0上仿真的結果為:放大倍數是127倍,輸入阻抗為393.3K,輸出阻抗為495.87。仿真

10、結果完全滿足實驗設計要求,證明該設計方案的確是可行的。四、 實驗過程1. 元器件選取以及測量:首先根據上述理論推導過程、實驗中老師的要求以及實驗室所提供的元器件,選取本次實驗所需的電阻,電容,三極管,電位器等。所取元件分別如下:電阻150 *1,820 *1,18.0 K*1,20.0 K*2,27.0 K*1,50 K*1,3.0M*1;電位器1M*2;電容10uF*4,0.033uF*1;三極管NPN9011*2。2. 連接電路:將設計過程中,Rb1的3.3M電阻用電位器1M以及一個定值電阻3.0M串聯替代,Rb上用電位器1M以及電阻50K串聯替代,按照電容的正負極關系以及仿真的電路圖連接

11、電路。為保證實驗結果準確,防止電路自激影響,盡量簡化了電路,避免了導線過長或者交叉。3. 初步測量:電路連接完,反復檢查電路是否連接正確。檢查無誤后,輸入端接入函數信號發(fā)生器,輸出端接示波器,進行初步測量。經實驗測量,較小的輸入信號經放大電路放大后,在輸出端可以得到,穩(wěn)定且不失真的輸出波形,滿足初步要求,電路穩(wěn)定無自激現象。4. 調節(jié)Q點以及測量閉環(huán)增益Auf:適當調節(jié)輸入信號電壓,使輸出波形產生失真,由實際實驗所得波形為底部失真,因此調小Rbe1和Rbe上部分的兩個電位器的阻值,當調得不失真情況下,繼續(xù)增大輸入信號電壓,使之再次失真,重復上述步驟,最終當增大輸入信號電壓時,同時產生了頂部失真

12、和截止失真,此時Q點調節(jié)到最佳。輸入電壓以及輸出電壓的波形如下:輸入波形輸出波形電壓放大倍數Auf=Uo/Ui=126.6。5. 測量輸出電阻Rof:電路的輸出端接上1.5 K的負載電阻Rl,利用分壓法進行測量輸出電阻。當接入負載Rl時,改變了交流負載線的斜率,因此調小輸入信號電壓,使得輸出Ul不失真。此時測得Rl兩端電壓為Ul=430mV,斷開負載Rl,測得輸出電壓Uo=561mv。因此Ro=(Uo-Ul)*Rl/Ul=457 。6. 測量輸入電阻Rif:電路的輸入端串聯100 K的電阻R,同樣采用分壓的方法進行輸入電阻的測量。當輸入電壓為10mV時,測得輸入端Ui為6.72mV,因此測得R

13、i=Ui*R/(Ui-Ui)=204.8 K。7. 測量上下限頻率fl和fH:保證輸入電壓不變,分別減小和增大輸入信號的頻率,當輸出電壓Uo下降到0.7Uo時,用示波器測出輸入信號的fl和fH。測得fl=52.00HZ,fH=420KHZ。即該電路的通頻帶寬為 52.000HZ420KHZ五、 結果分析與問題總結l 電路的連接由于實驗箱的插孔位置相對于集中,因此便于將整個電路在相對較小的空間進行安排,首先確定兩個三極管的位置,然后根據電路圖分別再確定第一級放大電路和第二級放大電路的其他元器件位置,最終連接電路設計相對較好,并且為避免自激現象的產生,電路的連接都盡量使用短的導線進行連接并且導線之

14、間很少或近乎沒有交叉,這同樣使我們連接的電路未產生自激的現象,節(jié)省了電容來消除自激,節(jié)省了元器件并且節(jié)約了實驗時間。電路連接的實圖如下所示:l 工作點的設置:在設置工作點的過程中,首先減小輸入信號的電壓保證輸出波形是穩(wěn)定的正弦波,避免在調節(jié)電位器時,輸出波形一直失真。然后逐漸輸入信號的電壓緩慢增大,觀察波形產生的何種失真,對電位器進行相對的調節(jié),使其同時出現頂部失真和底部失真。在實驗的過程中,由于一開始未減小輸入電壓,導致波形失真,影響了實驗的測量以及進行進度,后改正,最終調得Q點。工作點調節(jié)完畢后,觀察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波形,以及增益滿足實驗要求,因此滿足實驗預期,工作點的設置完成。l 放大

15、電路的增益:由上述的驗算可知:理論值計算的Auf=129,而實際的Auf=126.6。首先滿足了實驗的要求,閉環(huán)增益大于等于100倍。再者,由于理論值在計算的過程中,電路圖首先進行了等效,在算理論值時也進行了相當多的估算,也同時會產生一定的誤差。因此,滿足了實驗預期。l 輸出電阻的測量:由驗算分析可得:實際測量的輸出電阻為Ro=457,在實際測量當中,采用了分壓式的測量方法,串聯負載電阻Rl,利用兩者的分壓關系,來確定輸出電阻Ro。實際的輸出電阻Ro滿足實驗要求,小于1 K。首先由于實際的測量方式和理論推導采用的方法不同,尤其串聯了負載電阻,對原電路產生了影響,因此產生了誤差。再者,在理論推導

16、的過程中,也不斷的進行估算,也會造成相對的計算誤差。因此,實際測量值在誤差的允許范圍之內,滿足實驗要求,滿足預期。當輸出端串聯負載后,會改變交流負載線的斜率,因此導致新的Q點并非在中點,因此為避免輸出電壓的失真,可以才用減小輸入電壓,保證輸出電壓是穩(wěn)定的正弦波。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初始的輸入電壓過大,導致輸出波形失真,無法用分壓關系進行測量輸出電阻,并且試圖增大負載Rl的阻值來改變交流負載先斜率,但最終發(fā)現,減小輸入電壓的方法簡單有效,節(jié)省了實驗時間。l 輸入電阻的測量:有之前的驗算可得,理論值為:實際測量的輸入電阻Rif=204.8 K。同前面的分析,得出相同的結論,輸入電阻阻值符合實驗

17、要求,由于理論值計算過程中存在估算,會產生誤差,因此誤差在允許在范圍內,滿足實驗的預期。測量輸入電阻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接入輸入電阻的時候導致輸出波形不穩(wěn)定甚至有較大改變或者未測出輸出波形的情況。經過分析得出很可能是由于串聯的輸入電阻過大,導致信號未進入電路內部進行放大。因此我們采取減小串聯的輸入電阻R為100 K,并且再串聯過后,增大輸入信號,電壓信號可以進入電路并且被放大,在得到輸出波形后采用分壓原理的方法進行測量,最終得出了結果,完成了實驗。六、 總結 這次設計實驗,雖然并不是一個很難的實驗,對于我們來說,理論計算都不是大問題,但是從設計、計算、仿真到實際操作的確耗費了我們大量的

18、時間和精力??赡芪覀円呀浟晳T了題目給出電路來計算靜態(tài)工作點,習慣了題目電路里標出電阻值參數來計算放大倍數,但我們貌似總是跳過了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實電路的設計,參數的計算才是整個電路設計制作的核心,操作、測量都是其次,我們平時太過于注重理論書上的做題,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 這次設計實驗給我的感觸的確很深刻,我原以為電路不過十多個元器件半天就可以搞定,我原以為電路設計完了參數立馬就可以確定了,我原以為參數確定了仿真肯定效果肯定會完全滿足,我原以為仿真成功了實際操作時結果也不會和仿真相差太遠,我原以為對于示波器、信號發(fā)生器等儀器我已經足夠熟悉,出現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我原以為所有的狀況我都考慮全面了,但我貌似全錯了。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我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可能導致電路設計不合理,導致全部重來。所以這次設計實驗給我的感觸的確夠深刻,對我的幫助也真是不僅僅是一個實驗,歸納總結如下:² 提高電路制作能力,培養(yǎng)了獨立設計電路的能力,將理論運用于實際;² 一個電路設計的好壞電路結構是一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參數的選擇合理,參數如何計算,估算怎么做,估算完后帶回電路重新檢驗等等都是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