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十 講制作零件立體模型(一)打印本頁 本講簡介前面九講內容,主要講述了AutoCAD的常用二維制圖功能及軟件操作技巧,從這一講開始,我們將綜合使用“三維網(wǎng)格的創(chuàng)建功能”、“邊界面域的提取與創(chuàng)建功能”、“面域的差集運算功能”以及“視圖的著色渲染功能”等,制作機械零件的立體模型,同時學習以下主要內容:視點與視圖WCS與UCS視覺樣式創(chuàng)建基本曲面創(chuàng)建復雜曲面面域和邊界 第1節(jié)制作零件立體模型(一) AutoCAD軟件共為用戶提供了三種模型,用以表達物體的三維形態(tài),分別是線框模型、曲面模型和實體模型。其中,“線框模型”是由描述三維對象的點和線等組成的,它僅能表現(xiàn)出物體的輪廓框
2、架,但是可視性較差;而“曲面模型”是由一系列有連接順序的棱邊圍成的表面,再由表面的集合來定義三維物體,它是在線框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面邊信息和表面特征信息等,不僅能著色,還可以對其進行渲染,以更形象逼真的表現(xiàn)物體的真實形態(tài);而“實體模型”則是實實在在的物體,它除了包含線框模型和曲面模型的所有特點,還具備實物的一切特性。通過AutoCAD提供的這三類模型,不僅能讓非專業(yè)人員對物體的外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還能幫助專業(yè)人員降低繪制復雜圖形的難度,使一些在二維平面圖中無法表達的東西清晰而形象地出現(xiàn)在屏幕上。這一節(jié)主要學習AutoCAD的“網(wǎng)格曲面”建模功能,學習使用基本的網(wǎng)格建模工具,制作機械產(chǎn)品的立體
3、模型。操作步驟:1.創(chuàng)建一張空白文件,并設置五個圖層。2.使用【矩形】命令,以坐標系原點作為角點,繪制長度為120、寬度為60的矩形,并將矩形分解為四條獨立的線段。3.使用【多段線】命令,以當前坐標系原點作為偏移基點,繪制多段線。命令: _pline/激活“捕捉自”功能/0,0 Enter/0,20 Enter/14,0 Enter/A Enter/0,20 Enter/L Enter/-14,0 Enter/ Enter,結束命令,繪制結果如圖10-1所示。圖10-1 繪制多段線4.使用【鏡像】命令,將多段線圖形鏡像復制:/選擇剛繪制的多段線/ Enter,結束對象的選擇/捕捉矩形上側邊的中
4、點/捕捉下側水平邊中點/ Enter,鏡像結果如圖10-2所示。圖10-2 鏡像結果5.使用【修剪】命令,以多段線作為剪切邊界修剪圖形,如圖10-3所示。圖10-3 修剪結果6.將當前視圖切換為西南視圖。7.使用【復制】命令,將底面輪廓線沿Z軸復制。命令: _copy/選擇所有輪廓線/Enter/拾取任一點作為基點/0,0,17 Enter/ Enter,復制結果如圖10-4所示。8.使用畫線命令,配合端點捕捉功能,繪制底座的垂直棱邊,繪制結果如圖10-5所示。圖10-4 復制結果 圖10-5 繪制垂直棱 9.將坐標系繞X軸旋轉90度,以創(chuàng)建新的UCS。命令: ucs/x Enter,激活“X
5、”選項/ Enter。10.激活畫圓命令,以如圖10-6所示中點作為圓心,繪制半徑分別為22和36的同心圓。11.使用【修剪】命令,對圖形進行修剪,結果如圖10-7所示。圖10-6 繪制同心圓 圖10-7 修剪結果 12.使用【復制】命令,對上側的大圓弧進行復制。命令: co /Enter,激活【復制】命令/選擇上側的大圓弧/ Enter/拾取任意一點/0,0,-6 Enter/ Enter,結果如圖10-8所示。13.使用【直線】命令,繪制如圖10-9所示的輪廓線。14.使用【面域】命令,選擇如圖10-10所示的輪廓線,將其轉化為面域。圖10-8 復制圓弧 圖10-9 繪制圖線 圖10-10
6、 創(chuàng)建面域 15.使用系統(tǒng)變量surftab1和surftab2,修改曲面模型的表面顯示密度。命令: surftab1 / Enter/24 Enter/ Enter/24 Enter16.使用【平移網(wǎng)格】命令,創(chuàng)建底座的網(wǎng)格曲面模型。命令: _tabsurf/選擇圖10-11所示的虛顯輪廓線/在圖10-11所示位置單擊左鍵,結果如圖10-12所示。17.重復第16操作步驟,使用【平移網(wǎng)格】命令創(chuàng)建另一側的曲面,結果如圖10-13所示。圖10-11 選擇方向矢量 圖10-12 創(chuàng)建平移曲面 圖10-13 創(chuàng)建右側曲面18.選擇剛創(chuàng)建的兩個網(wǎng)格曲面,將其放在“底座面”層,同時隱藏該圖層,19.使
7、用“三點”方式重新定義用戶坐標系。命令: ucs/捕捉圖10-14所示的a點/捕捉圖10-14所示的b點/捕捉圖10-14所示的c點,。圖10-14 隱藏曲面 圖10-15 選擇對象20.使用【面域】命令,選擇如圖10-15所示的對象,將其轉換為面域。21.使用【復制】命令,選擇剛創(chuàng)建的面域,對其進行多重復制。命令: _copy/選擇剛創(chuàng)建的面域/Enter/捕捉圖10-16所示的端點/捕捉圖10-16所示的a點/捕捉圖10-16所示的b點/捕捉圖10-16所示的c點/Enter,結束命令22.使用【平移網(wǎng)格】命令,創(chuàng)建網(wǎng)格曲面。命令: _tabsurf/選擇圖10-17所示的虛顯圓弧/選擇圖
8、10-17所示的方向矢量,結果曲面如圖10-18所示。 圖10-16 端點捕捉 圖10-17 定義方向矢量 圖10-18 創(chuàng)建曲面23.使用“三點”方式重新定義用戶坐標系。命令: ucs/捕捉圖10-18所示的a點/捕捉圖10-18所示的b點/捕捉圖10-18所示的c點,。24.將剛創(chuàng)建的網(wǎng)格曲面放置在“底座面”圖層上,然后激活【延伸】命令,對圖10-19所示的輪廓邊進行延伸。命令: _extend/選擇圖10-19所示的虛顯輪廓邊/Enter/單擊如圖10-19所示的輪廓邊/單擊如圖10-20所示的輪廓邊/ Enter,延伸結果如圖10-21所示。圖10-19 選擇延伸對象 圖10-20 選
9、擇延伸對象25.激活【直線】命令,分別連接圖10-22所示的點1和2、點3和4、點5和6,繪制三段輪廓線。26.單擊【繪圖】菜單中的【邊界】命令,在彈出的【邊界創(chuàng)建】對話框中,設置參數(shù)如圖10-23所示。圖10-21 延伸結果 圖10-22 定位點 圖10-23 【邊界創(chuàng)建】對話框 27.單擊對話框中的按鈕,返回繪圖區(qū),分別在圖10-24所示的A、B區(qū)域內單擊左鍵,結果即可生成兩個閉合的面域。28.將剛創(chuàng)建的兩個閉合面域放置到“底座面”圖層上,然后將當前坐標系繞Y軸旋轉-90度。圖10-24 指定邊界區(qū)域 29.繪制兩個同心圓。命令: _circle /55,60,0 Enter/DEnter
10、,激活“直徑”選項/38Enter/ Enter,重復執(zhí)行畫圓命令/捕捉剛繪制的圓的圓心/DEnter,激活“直徑”選項/22Enter,繪制同心圓。30.使用【復制】命令,選擇剛繪制的兩個圓心圓,沿Z軸負方向復制22個繪圖單位,如圖10-25所示。圖10-25 復制結果 31.使用【直紋網(wǎng)格】命令,選擇外側的兩個大圓,將其創(chuàng)建為柱體的表面模型,如圖10-26所示。32.將創(chuàng)建的柱體網(wǎng)格曲面放在“柱體面”層,并將該層隱藏。圖10-26 創(chuàng)建結果 33.重新定義新的用戶坐標系。命令: _ucs/捕捉內側同心圓的圓心/捕捉內側同心圓的右象限點/捕捉內側同心圓的上象限點,創(chuàng)建坐標系。34.使用【面域
11、】命令,將四個圓圖形轉化為四個圓形面域。35.使用【差集】命令,分別用外側的兩個大的圓形面域,減掉內部的兩個小圓形面域,以創(chuàng)建組合面域。36.使用【直線】命令,配合端點捕捉和切點捕捉功能,繪制肋板輪廓線,如圖10-27所示。圖10-27 繪制結果37.使用【復制】命令,將兩條肋板輪廓線共沿Z軸正方向復制18個繪圖單位,如圖10-28所示。38.激活【直線】命令,繪制肋板上端的輪廓線,結果如圖10-29所示。 39.使用圓命令繪制肋板與柱體的連接圓。命令: _circle /激活捕捉自功能/0,0,0Enter/0,0,-4 Enter/d Enter/38 Enter,繪制結果如圖10-30所
12、示。圖10-28 復制結果 圖10-29 繪制線 圖10-30 繪制圓40.使用【修剪】命令,以內側肋板輪廓線作為剪切邊界,對剛繪制的圓進行修剪,結果如圖10-31所示。41.使用【直紋網(wǎng)格】命令,創(chuàng)建肋板的網(wǎng)格曲面。命令: _rulesurf/選擇如圖10-31所示的輪廓線1/選擇如圖10-31所示的輪廓線2。/Enter,重復執(zhí)行命令/選擇如圖10-31所示的輪廓線3/選擇如圖10-31所示的輪廓線4,結果創(chuàng)建出網(wǎng)格曲面。42.關閉“肋板面”圖層,并將剛創(chuàng)建的兩個網(wǎng)格曲面放置到此圖層上。43.將當前坐標系恢復為世界坐標系。圖10-31 修剪結果 44.激活【圓】命令,配合圓心捕捉功能,繪制
13、凸臺頂面的圓形輪廓。命令: c/Enter激活圓命令/激活捕捉自功能/捕捉圖10-32所示的圓心/0,-14,-26Enter/ Enter,繪制結果如圖10-33所示。45.使用【直線】命令,以剛繪制的圓的圓心作為起點,沿Z軸負方向繪制長度為24的垂直線段。圖10-32 捕捉圓心 圖10-33 繪制圓 46.使用【平移網(wǎng)格】命令,以剛繪制的圓作為輪廓曲線,以線段作為方向矢量,創(chuàng)建凸臺內側的柱體面,如圖10-34所示。圖10-34 創(chuàng)建柱體面47.關閉“凸臺面”圖層,并將剛創(chuàng)建的網(wǎng)格曲面放置到該層上,進行隱藏。48.使用【直線】命令,配合捕捉追蹤功能,繪制凸臺的段面輪廓線。命令: _line
14、/通過如圖10-35所示的端點引出垂直追蹤虛線,然后輸入18Enter,定位起點/按下F10功能鍵,打開極軸追蹤功能,引出圖10-36所示的水平追蹤虛線,然后捕捉虛線與肋板輪廓線的交點/引出如圖10-37所示的極軸追蹤虛線,然后輸入36 Enter/Enter,繪制結果如圖10-38所示。圖10-35 引出90°追蹤虛線 圖10-36 引出0°極軸虛線 圖10-37 引出270°極軸虛線 圖10-38 繪制結果 圖10-39 捕捉端點 圖10-40 捕捉交點49.重復執(zhí)行【直線】命令,配合捕捉與追蹤功能,繪制另一半輪廓線。/Enter,重復執(zhí)行畫線命令/捕捉如圖1
15、0-39所示的端點/引出圖10-40所示的極軸虛線,然后捕捉追蹤線與輪廓線的交點/引出圖10-41所示的極軸虛線,輸入36 Enter/捕捉如圖10-42所示的端點/ Enter,繪制結果如圖10-43所示。圖10-41 引出270°極軸虛線 圖10-42 捕捉端點 圖10-43 繪制結果50.重復執(zhí)行【直線】命令,配合端點捕捉功能,繪制凸臺的邊棱,結果如圖10-44所示:51.使用【復制】命令,選擇凸臺輪廓線和肋板輪廓線,進行外移復制,結果如圖10-45所示。圖10-44 繪制邊棱結果 圖10-45 復制結果52.使用【修剪】命令修剪邊界,如圖10-46所示。圖10-46 修剪結果
16、53.激活【打斷于點】命令,分別將肋板邊棱輪廓線截為兩部分,其中斷點分別為圖10-47、圖10-48、圖10-49、圖10-50所示的端點。圖10-47 指定斷點 圖10-48 指定斷點 圖10-49 指定斷點 圖10-50 指定斷點54.使用【面域】命令,將如圖10-51和10-52所示的虛顯輪廓線轉化為圓形面域和四邊形面域。55.執(zhí)行【差集】命令,選擇四邊形面域,將內部的圓形面域減掉,并使用【UCS】命令,將當前坐標系繞X軸旋轉90度。56.再次執(zhí)行【面域】命令,分別將圖10-53和圖10-54所示的虛顯閉合輪廓線轉化為面域(如果不能將圖形轉換為面域,可以將當前視圖轉換為平面視圖,然后使用
17、【邊界】命令將其轉換為面域)。圖10-51 創(chuàng)建面域 圖10-52 選擇對象 圖10-53 選擇對象57.在命令行輸入“Shade”后按Enter鍵,對當前視圖進行著色顯示。圖10-54 選擇對象 圖10-55 定位原心 圖10-56 定位X軸正方向58.繼續(xù)創(chuàng)建新的用戶坐標系,命令: _ucs/捕捉如圖10-55所示的端點/捕捉如圖10-56所示的端點/捕捉如圖10-57所示的端點,創(chuàng)建用戶坐標。圖10-57 定位Y軸正方向 59.繼續(xù)使用【面域】命令,將其他圖形轉化為面域。60.對當前視圖進行概念著色。61.多次執(zhí)行【移動】命令,對凸臺各面和面模型進行組合,如圖10-58所示。 62.打開
18、所有被關閉的圖層,完整的立體效果如圖10-59所示。圖10-58 組合結果 圖10-59 完整效果63.最后將繪制立體面模型命名存盤。 第2節(jié)視點與視圖 在學習曲面建模工具之前,首先學習一些重要的三維輔助建模工具,具體包括視點、視圖、及三維動態(tài)觀察器等。視點在三維空間中可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圖形,這些位置就稱為視點。在AutoCAD中,視點的設置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使用【視點】命令通過命令行進行設置,另一種是使用【視點設置】命令通過對話框設置視點。通過【視點】命令行設置視點【視點】命令就是直接輸入觀察點的坐標或角度來確定視點。執(zhí)行此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三維視圖】
19、/【視點】命令。命令行:在命令行中輸入Vpoint后按Enter鍵。執(zhí)行【視點】命令后此時屏幕繪圖區(qū)會顯示如圖10-60所示的羅盤和三角軸架,三腳軸架代表X、Y、Z軸的方向。當用戶相對于羅盤移動十字線時,三角軸架會自動進行調整以顯示X、Y、Z軸對應的方向。其中命令行中的“旋轉”選項主要用于通過指定與X軸的夾角以及與XY平面的夾角來確定視點;而“顯示坐標球和三軸架”選項是系統(tǒng)的默認選項。直接按Enter鍵即可選擇該選項,圖10-60 坐標球和三角軸架通過“視點預置”設置視點【視點預置】命令是通過對話框的形式進行設置視點的,執(zhí)行此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三維視圖】/【視
20、點預置】命令。命令行:在命令行輸入DDVpoint后按Enter鍵??旖萱I:在命令行中輸入VP后按Enter鍵。圖10-61 【視點預置】對話框激活【視點預置】命令后系統(tǒng)彈出如圖10-61所示【視點預置】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可以進行如下設置:設置視點、原點的連線在XOY面上的投影與X軸的夾角。具體操作就是在左邊的圖形上選擇相應的點,或在“X軸”文本框內輸入角度值。設置視點、原點的連線與XY平面的夾角。具體操作就是在右邊的平圓圖形上選擇相應的點,或直接在 “XY平面”文本框內輸入角度值。設置觀察角度。系統(tǒng)將設置的角度值默認為是相對于當前WCS,即默認選擇的是“絕對于WCS”單選項,如果選擇了“相
21、對于UCS”單選項,則所設置的角度值就是相對于UCS的。設置為平面視圖。單擊按鈕,系統(tǒng)將重新設置為平面視圖。平面視圖的觀察方向是與X軸的夾角為270度,與XY平面的夾角是90度?;疽晥D為了便于觀察和編輯三維模型,AutoCAD共為用戶提供了六個正交視圖和四個等軸測圖。這些基本視圖的設置與轉換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單擊【視圖】菜單欄中的【三維視圖】下一級菜單命令。第二:在【視圖】工具欄,單擊相應視圖按鈕即可激活或轉換視圖。上述六個正交視圖和四個等軸測視圖是用于顯示三維模型的主要特征視圖,其中每種視圖的視點、與X軸夾角和與XY平面夾角等內容如下表所示。基本視圖及其參數(shù)設置 視圖菜單選項方向矢
22、量與X軸夾角與XY平面夾角俯視圖Tom(0,0,1)270° 90°仰視圖Bottom(0,0,-1)270° 90°左視圖Left(-1,0,0)180° 0°右視圖Right(1,0,0)0° 0°主視圖Front(0,-1,0)270° 0°后視圖Back(0,1,0)90° 0°西南軸測視圖SWIsometric(-1,-1,1)225° 45°東南軸測視圖SE Isometric(1,-1,1)315° 45°東北軸測視圖NE
23、 Isometric(1,1,1)45° 45°西北軸測視圖NW Isometric(-1,1,1)135° 45°平面視圖此命令用于將當前的UCS、命名保存的UCS或WCS,切換為各坐標系的平面視圖狀態(tài),以方便觀察和操作,執(zhí)行【平面視圖】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三維視圖】/【平面視圖】命令。命令行:在命令行中輸入Plan后按Enter鍵。 第3節(jié) WCS與UCS為了更好地輔助繪圖,AutoCAD為用戶提供了一種非常靈活的坐標系用戶坐標系(UCS),此坐標系彌補了世界坐標系(WCS)的不足,用戶可以隨意定制符合作圖需要的UCS
24、,在三維繪圖中至關重要。執(zhí)行【UCS】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菜單欄:單擊菜單【工具】/【新建UCS】級聯(lián)菜單命令。工具欄:單擊【UCS】工具欄上的各按鈕。命令行:在命令行輸入UCS后按Enter鍵。激活【UCS】命令后,系統(tǒng)將出現(xiàn)相關操作提示:各選項功能如下:“指定 UCS 的原點”選項。此選項是默認選項,用于指定三點,以分別定位出新坐標系的原點、X軸正方向和Y軸正方向?!懊妫‵)”選項。此選項用于選擇一個實體的平面作為新坐標系的XOY面。用戶必須使用點選法選擇實體。坐標系原點為離選擇點最近的實體平面頂點,X軸正向由此頂點指向離選擇點最近的實體平面邊界線的另一端點。用戶選擇的面必須為實體面域
25、?!懊∟A)”選項。此選項主要用于恢復其他坐標系為當前坐標系、為當前坐標系命名保存以及刪除不需要的坐標系?!皩ο螅∣B)”選項表示通過選擇定的對象創(chuàng)建UCS坐標系。用戶只能使用點選法來選擇對象,否則無法執(zhí)行此命令?!吧弦粋€(P)”選項。此選項用于將當前坐標系恢復到前一次所設置的坐標系位置,直到將坐標系恢復為WCS坐標系?!耙晥D(V)”選項。此選項表示將新建的用戶坐標系的X、Y軸所在的面設置成與屏幕平行,其原點保持不變,Z軸與XY平面正交?!笆澜纾╓)”選項。此選希用于選擇世界坐標系作為當前坐標系,用戶可以從任何一種UCS坐標系下返回到世界坐標系?!癤”/“Y”/“Z”選項:原坐標系坐標平面
26、分別繞X、Y、Z軸旋轉而形成新的用戶坐標系。如果是在已定義的UCS坐標系中進行旋轉,那么新的UCS系統(tǒng)是以前面的UCS系統(tǒng)旋轉而成?!癦軸”選項。此選項用于指定Z軸方向以確定新的UCS坐標系。 第4節(jié)視覺樣式 AutoCAD為三維提供了幾種控制模型外觀顯示效果的工具,巧妙運用這些著色功能,能快速顯示出三維物體的逼真形態(tài),對三維模型的效果顯示有很大幫助。執(zhí)行視覺樣式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視覺樣式】選項,打開菜單欄,在此菜單欄上單擊相應的命令即可激活該著色功能。工具欄:單擊【視覺樣式】工具欄上的各著色按鈕。二維線框【二維線框】命令是用直線和曲線顯示對象的邊緣,此對象的
27、線型和線寬都是可見的,執(zhí)行該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工具欄:單擊【著色】工具欄上的按鈕。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視覺樣式】/【二維線框】命令。三維線框默認設置下,【三維線框】命令也是用直線和曲線顯示對象的邊緣輪廓,與二維線框顯示方式不同的是,表示坐標系的按鈕會顯示成三維著色形式,并且對象的線型及線寬都是不可見的,如果將 COMPASS 系統(tǒng)變量的值設置為 “1”,那么在此種著色方式下,系統(tǒng)將顯示坐標球將。執(zhí)行此著色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工具欄:單擊【視覺樣式】工具欄上的按鈕。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視覺樣式】/【三維線框】命令。三維隱藏【三維隱藏】命令用于將三維對象中觀察不到的線隱藏
28、起來,而只顯示那些位于前面無遮擋的對象,如圖10-110所示。執(zhí)行該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工具欄:單擊【視覺樣式】工具欄上的按鈕。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視覺樣式】/【三維隱藏】命令。真實著色【真實】著色命令可使對象實現(xiàn)平面著色,它只對各多邊形的面著色,不對面邊界作光滑處理,執(zhí)行此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工具欄:單擊【視覺樣式】工具欄上的按鈕。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視覺樣式】/【真實】命令。概念著色根據(jù)模型面上顏色和著色的外觀,真實著色有三種顯示形式,即無、實時和古氏,執(zhí)行此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工具欄:單擊【視覺樣式】工具欄上的按鈕。菜單欄:單擊菜單【視圖】/【視覺樣式】/【概
29、念】命令。管理視覺樣式使用【管理視覺樣式】命令可以控制視口中模型的外觀顯示效果??梢栽谝曈X樣式管理器窗口中創(chuàng)建視覺樣式,或更改視覺樣式的設置來更改視覺樣式,如圖10-62所示。其中,面設置控制面上顏色和著色的外觀;環(huán)境設置用于打開和關閉陰影和背景;邊設置指定顯示哪些邊以及是否應用邊修改器。圖10-62 管理視覺樣式窗口執(zhí)行【管理視覺樣式】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菜單欄:單擊【視圖】/【視覺樣式】/【視覺樣式管理器】命令。工具欄:單擊【視覺樣式】工具欄上的按鈕。 第5節(jié)創(chuàng)建基本曲面 AutoCAD為用戶提供了眾多的曲面建模工具,本小節(jié)主要學習三維面及各種基本體曲面建模工具。三維面【三維面】命令用
30、于可以在二維空間的任意位置創(chuàng)建三邊或四邊的表面,并可將這些表面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多邊的表面。執(zhí)行該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菜單欄:單擊菜單【繪圖】/【建?!?【三維面】命令。在命令行中輸入3DFace按Enter鍵。現(xiàn)假設將圖10-63所示的線框創(chuàng)建為圖10-64所示的三結構,學習使用【三維面】命令。圖10-63 線框 圖10-64 面模型1.啟動【三維面】命令,命令: _3dface /捕捉如圖10-63所示的端點1/捕捉端點2/捕捉端點3/捕捉端點4提示:在第一次輸完四個點后,AutoCAD會自動將最后兩個點作為下一個三維平面的第一、二個頂點,這樣才會繼續(xù)出現(xiàn)提示符,要求用戶輸入下一個三維
31、平面第三、四個頂點的坐標值。/捕捉端點5/捕捉端點6/捕捉端點7/捕捉端點8/捕捉端點1/捕捉端點2/Enter,結束命令。如果在最后的一個命令提示行后直接按Enter鍵,系統(tǒng)將以前面三個點為頂點生成三維平面?!安豢梢姟边x項用來控制當前所創(chuàng)建三維平面邊界的可見性,“退出”選項則可以結束命令?;倔w表面AutoCAD共提供了長方體表面、棱錐面、楔體表面、上半球面、球面、圓錐面、圓環(huán)面、下半球面和網(wǎng)格等九種基本體表面工具。在命令行中輸入3D 后按Enter鍵,即可激活基本體表面工具,同時出現(xiàn)如下操作提示:命令: 3d在命令操作提示中,每一個選項代表一個基本體表面工具,各選項功能如下:“長方體表面”
32、選項用于創(chuàng)建長方體表面模型?!皥A錐面”選項用于創(chuàng)建圓錐或圓臺形表面?!跋掳肭蛎妗边x項用于創(chuàng)建球的下半表面?!吧习肭蛎妗边x項用于創(chuàng)建球的上半表面,即圓頂表面?!熬W(wǎng)格”選項用于創(chuàng)建M x N的三維網(wǎng)格面,用戶在指定網(wǎng)格的四個頂點時,必須按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順序輸入點?!袄忮F面”選項用于創(chuàng)建棱錐或棱臺形表面?!扒蛎妗边x項用于創(chuàng)建球形表面?!皥A環(huán)面”選項用于創(chuàng)建圓環(huán)形表面?!靶w表面”選項用于創(chuàng)建楔形表面。 第6節(jié)創(chuàng)建復雜曲面 “復雜體曲面”也稱“復雜體網(wǎng)格”,本節(jié)將重點學習旋轉曲面、平移曲面、直紋曲面和邊界曲面等四種復雜網(wǎng)絡曲面的創(chuàng)建方法和創(chuàng)建技巧,這些復雜網(wǎng)格曲面都位于【繪圖】菜單中的【建?!?【
33、網(wǎng)絡】子菜單內。旋轉曲面“旋轉曲面”是通過一條軌跡線繞一根指定的軸旋轉生成的空間曲面,創(chuàng)建此曲面的命令是“Revsurf”,此命令常用于創(chuàng)建具有回轉體表面的空間形體。圖10-65 旋轉曲面示例現(xiàn)假設創(chuàng)建如圖10-65(右)所示的網(wǎng)格曲面,則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1.創(chuàng)建閉合軌跡線和旋轉軸,激活【旋轉網(wǎng)格】命令。2.選擇圖10-65所示閉合軌跡線。提示:在創(chuàng)建旋轉曲面之前,必須先繪制出旋轉軌跡線和旋轉軸線。旋轉軌跡線可以是直線、圓、圓弧、樣條曲線、二維或三維多段線;旋轉軸線則可以是直線或非封閉的多段線。3.選擇圖10-65所示的旋轉軸。4.敲擊Enter鍵。5.再次敲擊Enter鍵,即可生成圖
34、10-65(右)所示的模型。提示:起始角為軌跡線開始旋轉時的角度,旋轉角表示軌跡線旋轉的角度。在系統(tǒng)以逆時針方向為選擇角度測量方向的情況下,如果用戶輸入的角度為正,則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構造旋轉曲面,否則按順時針方向構造旋轉曲面。平移曲面“平移曲面”是指一條軌跡線或圖形對象沿著一條指定方向矢量平移延伸而形成的三維曲面。創(chuàng)建此曲面的工具為“Tabsurf”。圖10-66 平移曲面現(xiàn)假設創(chuàng)建如圖10-66(右)所示的曲面模型,則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1.繪制閉合曲線和矢量線,激活【平移網(wǎng)格】命令。2.選擇閉合曲線。提示:軌跡線可以是直線、圓(圓?。?、橢圓(橢圓?。?、樣條曲線、二維或三維多段線;方向矢
35、量用來指 明拉伸的方向和長度,可以是直線或非封閉的多段線,不能使用圓或圓弧來指定位伸的方向。3.選擇直線作為軌跡線的伸展方向,即可生成圖10-66(右)所示的平移曲面。提示:執(zhí)行【平移網(wǎng)格】命令時,用于拉伸的軌跡線和方向矢量不能位于同一平面內,在指定位伸的方向矢量時,選擇點的位置不同,結果也不同。直紋曲面“直紋曲面”是指由兩條指定的直線或曲線為相對的兩邊而生成的一個三維曲面,單擊【繪圖】菜單中的【建?!?【網(wǎng)格】/【直紋網(wǎng)格】命令,或在命令行中輸入Rulesurf 后按Enter鍵,即可激活此命令。執(zhí)行命令后系統(tǒng)提示如下:命令:Rulesurf當前線框密度: SURFTAB1=6選擇第一條定義
36、曲線選擇第一條定義曲線:/選擇第一條曲線選擇第二條定義曲線:/選擇第二條曲線提示:為生成直紋曲面而選取的兩個對象必須同時閉合或同時打開。如果一個對象為點,那么另一個對象可以是閉合的,也可以是打開的。另外,當邊界曲線不是封閉時,選擇點的位置不同,結果生成的圖形也不同。邊界曲面“邊界曲面”是指以4條空間直線或曲線為邊界創(chuàng)建得到的空間曲面,用于生成曲面的四條邊必須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封閉圖形。圖10-67 邊界曲面現(xiàn)假設創(chuàng)建如圖10-67(右)所示的曲面模型,則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1.繪制閉合的4邊圖形,激活【邊界網(wǎng)格】命令。2.選擇圖10-67所示的直線 a。3.選擇直線b。4.選擇直線c。5.選
37、擇直線d,結果即可生成圖10-67(右)所示的網(wǎng)格曲面。提示:每條邊選擇的順序不同,生成的曲面形狀也不一樣。用戶選擇的第一條邊確定曲面網(wǎng)格的M方向,第二條邊確定網(wǎng)格的N方向。 第7節(jié)面域和邊界 本節(jié)主要學習面域和邊界的創(chuàng)建方法和編輯技巧。面域【面域】命令用于創(chuàng)建由封閉圖形所形成的二維實心區(qū)域,所創(chuàng)建的面域不但含有邊的信息,還有邊界內的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可以計算工程屬性,如面積、重心和慣性矩等,還可以對面域進行各種布爾運算,如面域的相加、相減和相交等。執(zhí)行【面域】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菜單欄:單擊菜單【繪圖】/【面域】命令。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按鈕。命令行:在命令行輸入Region后
38、按Enter鍵??旖萱I:在命令行輸入REN后按Enter鍵。面域不能直接創(chuàng)建,只能是將現(xiàn)有的單個閉合對象,如圓、矩形、正多邊形等,轉化為相應結構的面域。提示:將圖形轉化為面域后,看上去并沒有什么變化,對其進行著色后就可以區(qū)分開。另外,使用【面域】命令也可以將首尾相連的多個對象,轉化為一個閉合面域。封閉對象在沒有轉化為面域之前,僅是一種線框模型,沒有什么屬性信息;而一旦被創(chuàng)建為面域之后,它就轉變?yōu)橐环N實體對象,它包含實體對象所具有的一切屬性。邊界【邊界】命令用于從多個相交對象中創(chuàng)建一條或多條封閉的多段線或面域。執(zhí)行【邊界】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菜單欄:單擊菜單【繪圖】/【邊界】命令。命令行:在
39、命令行輸入Boundary后按Enter鍵??旖萱I:在命令行輸入BO后按Enter鍵。創(chuàng)建閉合邊界使用命令中的“多段線”功能,可以從多個對象或單個對象中提取一個或多個閉合多段線,所提取的閉合多段線與原圖形重合。圖10-68 創(chuàng)建多段線邊界假設從10-68(左)所示圖形中提取如圖10-68(右)所示的閉合閉界,則可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1.首先繪制圖10-68(左)所示的矩形和圓弧。2.激活【邊界】命令,打開【邊界創(chuàng)建】對話框。3.單擊對話框右上側的“拾取點”按鈕,返回繪圖區(qū),在圓弧下側區(qū)域拾取一點,結果繪圖區(qū)出現(xiàn)一條以虛線顯示的閉合對象。4.敲擊Enter鍵結束命令。5.最后執(zhí)行【移動】命令,選
40、擇剛創(chuàng)建的多段線進行外移,結果如上圖10-68(右)所示。另外,如果在【邊界創(chuàng)建】對話框中,將“對象類型”改為“面域”,那么就可以多相交對象中提取面域。布爾運算布爾運算工具是用于對多個面域和實體進行編輯的工具,主要包含【并集】、【差集】和【交集】三種工具。具體如下:并集【并集】命令用于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三維實體或面域組合成一個新的對象,執(zhí)行此命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菜單欄:單擊菜單【修改】/【實體編輯】/【并集】命令。工具欄:單擊【實體編輯】或【建?!抗ぞ邫谥械陌粹o。命令行:在命令行輸入Union后按Enter鍵??旖萱I:在命令行輸入UNI后按Enter鍵。差集【差集】命令用于從一個實體中移去與其相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對甲苯磺酰氯胺鈉鹽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紅曲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笨雞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真空耐高溫蒸煮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動吹吸葉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濕度測試模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松樹林早晨工藝品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支承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手動式油壓千斤頂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工兵鍬鎬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電梯安裝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yè)指導書及記錄表符合特種設備許可規(guī)范TSG07-2019
- 肋骨骨折病人的業(yè)務學習
- 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補償費免征申請表
-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大綱
- 日本酒類消費行業(yè)市場分析報告
- GB/T 4151-1996硝酸鈰
- GB/T 31586.2-2015防護涂料體系對鋼結構的防腐蝕保護涂層附著力/內聚力(破壞強度)的評定和驗收準則第2部分:劃格試驗和劃叉試驗
- GB/T 29594-2013可再分散性乳膠粉
- 危房鑒定報告
- 西子奧的斯電梯ACD2調試說明書
- 建筑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網(wǎng)絡圖和橫道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