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醫(yī)診斷學歌訣_第1頁
最全中醫(yī)診斷學歌訣_第2頁
最全中醫(yī)診斷學歌訣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診斷學歌訣 緒論 一、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中醫(yī)診斷學內容,望聞問切與辯證, 望診觀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聞診切記兩方面,聽聲音和嗅氣味, 問診癥狀及病史,脈診按診屬切診。 二、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基本原理 診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內表知里, 見微知著局把體,以常達變標衡異。 三、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基本法則 診斷遵循三原則,整體觀念要考慮, 四診合參免誤診,辨病辨證相結合。 四、中醫(yī)診斷學發(fā)展簡史民族職業(yè)和籍貫 現住單位記錄清(二)問主癥和現病史 主癥主要自覺癥 現病發(fā)展經過情 治療效果和兼癥 辨證論治此為憑 (三)問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家族史手足心汗陰虛證 下焦?jié)駸嵴絷幒?(三)問疼痛 (1)

2、問疼痛的性質 脹痛氣滯刺痛瘀, 灼痛火熱冷痛寒, 酸痛濕證腰膝腎, 部位不同六經痛, 虛證病久痛勢輕, 實證痛短痛勢劇, (2)問疼痛的部位 1. 頭痛 頭痛病在髄諸陽中焦?jié)駸崞⑻撽P 心脾心腎心胸汗重痛濕邪隱痛虛, 有形實邪絞痛寒, 掣痛肝病竄氣風, 胸痹真心痛多胸。 痛而喜按陣發(fā)松, 痛而拒按持續(xù)痛。實痛暴急虛緩長傷風熱輕而惡風中醫(yī)診斷發(fā)展史, 黃帝內經奠基礎, 西晉王叔和脈經, 最早病歷是診籍, 世醫(yī)得效方十怪, 張景岳 編十問歌, 診家樞要元滑壽, 衛(wèi)氣營血葉天士, 敖氏傷寒金鏡錄, 彩圖辨舌指南書, 上篇 診法 四診總括 四診望聞問切明 聞診聽聲嗅氣味 四診合參查全面 第一章 問診 問

3、診總括 問診一般內容多 個人生活家族史一、問診的方法 問診首先抓主訴, 問診直接問病人, 避免主觀和片面, 危重病人要細心,二、問診的一般內 ) 問一般情況 般情況問姓名既往病史診可參 個人嗜欲和習慣三、問現在癥狀 問診現癥是首件 一問寒熱二問汗 五問飲食六胸腹 九問舊病十問因 婦女尤必問經期 再添片語告兒科1. 問寒熱(1)惡寒發(fā)熱 惡寒發(fā)熱同時呈 重要醫(yī)家醫(yī)著尋, 傷寒雜病論六經。 最早脈學專著書。 諸病源候論病源。 二十七脈出瀕湖, 脈訣匯辨六綱脈, 宋代陳言創(chuàng)三因, 三焦辨證吳鞠通。 最早舌診專著書, 曹炳章著重要書。神色形態(tài)舌診稱 問以言審切指憑 整體癥狀辨病情主癥現病既往何 重點景

4、岳十問歌 重視主癥了一般, 語言通俗又易懂, 防止暗示性套問, 果斷迅速快診斷。性別婚否和年齡家族患病查相傳亦有影響問周全十問歌訣有貢獻 三問頭身四問便 七聾八渴倶當辨 再兼服藥參機變 遲數閉崩皆可見 天花麻疹全占驗新病外感表證名 寒重熱輕屬表寒 表熱熱重惡寒輕(2)但寒不熱 但寒不熱里寒證 新病畏寒腹冷痛(3)但熱不寒 但熱不寒里熱證 熱有定時名潮熱 長期微熱自覺熱(4)寒熱往來 寒熱往來無規(guī)律 瘧疾寒熱定時發(fā)(二)問汗 汗為陽熱蒸津緣 表虛傷風汗自出 自汗陽虛動尤甚 大汗不止絕汗居 病變轉折出戰(zhàn)汗 壯熱汗蒸里實熱 頭面汗出上焦熱風熱面赤身惡熱 氣虛綿綿過勞甚 前額陽明少陽側 頭痛連齒少陰病

5、2. 胸痛胸痛病證有多般 面青痛劇真心痛 潮熱盜汗陰虛證 肺癰咳吐膿血臭 刺痛血瘀有定處3. 問脅部 脅痛病犯肝膽經 懸飲咳痛肋間滿 往來寒熱少陽證4. 胃脘痛 胃脘冷痛屬于寒 血瘀刺痛脹氣滯5. 腹痛大腹總屬脾胃鄉(xiāng) 兩脅少腹肝經過 實證拒按痛急暴 得熱痛減屬寒痛 持續(xù)陣發(fā)脹吐閉 全腹壓痛反跳痛6. 背痛久病肢冷內損陽寒邪直中在胃腸壯熱邪實熱蒸騰陰虛濕溫熱陽明郁熱氣虛或陰虛胸脅苦滿病少陽 先后交替寒熱強寒熱虛實問周全 表實無汗感風寒 盜汗陰虛潮熱煩 冷汗熱汗亡陽陰 冷汗陽氣虛或驚 黃汗風濕熱邪蒸 半身汗見中風癱風寒怕風頭項強 血虛頭暈面白蒼 巔頂厥陰后太陽 牙為骨余病腎詳胸痹憋悶痛引肩肺熱熱咳

6、喘鼻煽 痰濕胸悶喘多痰 氣滯太息脹痛連 痞滿不痛寒熱兼 氣脹火灼刺瘀成嘔惡身黃濕熱蒸 傷寒胸脅苦滿疼 熱痛口臭便結干 陰虛嘈雜五心煩小腹腸腎胞膀胱 痛位不同知病方 虛證喜按痛緩長 痛而喜冷熱為殃 腸閉腸結氣不通 臟器穿孔或熱毒七)問飲食與口味1)問口渴與飲水口渴飲水津液添 不渴喜熱屬寒證 大渴尿多身消瘦 陰虛濕熱不多飲 (2)問食欲與食量背脊多因寒濕傷7. 腰痛 腰痛綿綿屬腎虛 灼熱沉脹濕熱痛8. 四肢痛 肢痛風寒濕熱痹 風竄寒劇熱灼痛9. 周身痛 身痛多因風寒濕 暑濕疫毒發(fā)斑痛(四)問頭身胸腹 頭暈癥狀多因成 胸悶嘔惡痰濕盛 耳鳴遺精腰酸軟 氣機不暢胸悶心 驚悸怔忡需分清 氣滯腹脹濕重身 嗜

7、臥懶言脾病知 麻木或虛或肝風(五)問耳目(1)問耳 耳中暴鳴肝火攻 新病暴聾肝火逆 腎虛風邪故重聽(2)問目 目痛惡嘔五風障 眩暈肝亢痰濕盛(六)問睡眠 睡眠衛(wèi)氣陰陽關 失眠嗜睡須詳辨(1)失眠 失眠又稱不寐證 驚悸納少心脾弱 胸悶口苦痰熱擾(2)嗜睡 嗜睡多眠神疲倦 身重脘悶濕困脾 心腎陽衰但欲寐食欲食量問可知 身重便溏濕困脾 厭食噯腐傷食滯 多食易饑便溏瀉 胃中嘈雜灼熱感(3)問口味 詢問病人口味異 口甜脾濕口苦熱 口咸腎病與寒證 (八)問二便 詢問二便診病明 便感異常與尿液(1)問大便背痛連項寒太陽陰雨痛甚感寒濕刺痛不移是血瘀疼痛性質病可知沉重酸痛屬于濕凝滯經絡血行遲久病臥床營血虛肝亢目

8、眩兼耳鳴面白舌淡血不榮腎虛失養(yǎng)髓??招幕挪话矠樾募赂文懨{脹脘痞胃身重因濕困陽氣乏力或虛或脾濕漸鳴按輕髓不充年老漸聾精氣虧耳脹耳閉風痰濕目癢羞明風熱傷肝腎虧虛昏雀歧理出靈樞口問篇各種病因察相兼陽盛陰虛不得眼心腎不交潮熱煩脘脹食滯臥不安陽虛陰盛有濕寒脾氣虛弱倦懶言邪陷熱譫發(fā)疹斑 渴飲多少病態(tài)關 大渴飲冷實熱煩 腎陰虧竭消渴傳 漱水瘀血吐飲痰 納呆神疲脾胃虛 厭油身黃肝熱郁 胃火亢多食善饑 胃強脾弱不化濕 饑不欲食胃陰虛可察病性和虛實 酸腐傷食淡脾虛 臨證詳辨病可知便秘泄瀉質異情 多少禁痛淋閉癃1. 便次異常便秘 便秘實熱津虧腸 陰虛便干脈細數 泄瀉 泄瀉水濕停于腸 排便不爽肝乘脾 厭食噯腐脘脹痛2

9、. 便質異常 便質異常望問全 溏結不調肝乘脾 瀉下黃靡或膿血3. 排便感異常 排便感覺有異常 溏結不爽肝乘脾 脾腎陽虛或滑瀉2. 問小便 小便關乎肺脾腎 寒證消渴尿量多 頻數失禁腎氣弱 點滴名癃不出閉 (九)問經帶(1)問月經 月經正常二七流 經色正紅無瘀塊1. 經期異常 月經先期 先期量多色深紅 量多質稀紅色淡 月經后期 后期量少質清稀 紫暗有塊寒凝滯 月經先后不定期 愆期量少色深紅 淡紅質稀量不定2. 經量異常 量多血熱或氣虛 腹痛經前實脹痛 虛證經后腹隱痛 月經大下經崩證 深紅有塊多實熱 經閉原因有血瘀 室女經閉多虛證 ( 2)問帶下 白帶量多質清稀 黃帶稠臭因濕熱 第二章 望診 望診總

10、括 望診目視察病情 全身局部棑出物一、望全身情況(一)望神 望祌精基命總稱 意義精氣衰與盛 有神無神假神等(1)有神(得神) 有神神清呼吸平 肌肉不削面榮潤冷秘畏寒面白蒼老人產后氣液傷脾虛完谷或鴨溏五更泄瀉損腎陽瀉物不化屬食傷完谷不化脾腎寒初硬后溏脾虛原濕熱蘊結于大腸肛門灼熱濕熱傷里急后重痢疾詳氣虛下墜或脫肛津液盈虧問可分尿少浮腫或傷津短赤尿痛病為淋氣化不行濕熱因 持續(xù)三五二八周 七七癸竭經必休 粘稠屬熱血妄行氣虛不能攝血成經色淡紅是血虛有塊深紅是血瘀肝郁氣滯乳脹痛 脾腎虛衰損任沖量少血虛寒凝瘀。 氣滯血瘀痛不通 得熱痛減是寒凝 淋漓不斷經漏名 色淡無塊虛損成 肝氣郁滯氣血虛 已婚妊娠哺乳期脾

11、虛不運屬寒濕 赤帶淋漓是肝郁欲知內臟視外應 舌象指紋望分明 廣為活動狹神明 重點察目靈活情 精神錯亂四類型兩目精彩言語清 動作自如反映靈(2)少神 少神介于得失間 懶言聲低動作緩(3)無神(失神) 無神萎靡目晦暗 面色無華形削瘦5)神亂(神志錯亂失常)(4)假神 假神病危反精神 面色蒼白顴紅泛 亂神狂躁罵胡說 呆癲自語情郁悶(二)望色 望色理論面絡豐 紅黃隱隱為正色常色又分主與客,皆為正常之色澤; 主色一身不可變,客隨外因變些些。 (1)正常面色正常面色隱黃紅 精氣含蓄而不露(2)病理面色 病理面色分善惡 惡色枯晦主病重1. 白色 面白血虧虛寒成 ?白虛浮陽氣弱2. 黃色 面黃主虛又主濕 陰黃

12、寒濕煙熏暗3. 紅色 面紅主熱分虛實 滿面通紅實熱證4. 青色 面青寒瘀痛驚風 面見青灰心氣弱5. 黑色 面黑晦暗腎陽虛 焦干腎精久耗證4)面部分部色診(三)望形體(1)望形體的強弱胖瘦2)望頭背腰膝骨的異常表現(3)望色十法 十法浮沉表里分 微甚虛實夭者重 面診部位可詳參 右肺鼻脾分臟腑 靈樞額首眉間肺 鼻頭脾胃外小大 形體強弱胖瘦形 身強臟堅氣血顯 肥白無華陽氣弱 大骨枯槁大肉陷 頭垂不抬目陷深 背曲肩隨胸府壞 膝難屈伸筋將憊(四)望姿態(tài)(1)望動靜姿態(tài)精神不振思維鈍心脾兩虛肺腎虧氣微喘促動艱難昏譫撮空手理線欲食多言想親人回光反照死來臨打人毀物登高歌癎發(fā)昏倒抽搐多光澤干枯定吉兇五色偏深病色

13、稱不枯不燥光潤明榮光外發(fā)氣血平善色病輕有光澤白黃青黑紅色多淡白無華血不榮蒼白陽脫陰寒凝萎黃脾虛望可知陽黃濕熱色如橘陰虛午后兩顴赤蒼白顴紅戴陽離寒痛面色蒼白青眉鼻唇青小兒驚陰寒水飲痛血瘀眶黑水飲帶淋漓清色為陽濁屬陰澤輕搏久散主新 額心頦腎左頰肝 部色生順克則難 目間主心鼻柱肝 人中胱子外腎顏 內與臟腑盛衰應 體弱臟脆病易生 面黃消瘦陰血空 臟精衰敗病危傾精神將奪病昏沉 腰轉不能腎虛因 行則振掉骨病分 動靜姿態(tài)分陽陰 實熱仰臥掀衣被 陰靜面里身踡臥 坐俯少氣肺虛證(2)望異常動作 異常動作察病情 痿證軟弱肢不用 中風語謇身癱瘓 惡寒戰(zhàn)栗瘧發(fā)作二、望局部情況(一)望頭面(1)望頭部1. 頭顱 頭形過

14、大伴弱智, 小顱多是先天虧,2. 囟門 囟門高突實熱證 顱囟遲閉腎氣弱3. 頭發(fā) 發(fā)為腎華血之榮 干枯憔悴大病后 (2 )望面部1. 面形異常 面腫多見水腫病, 抱頭火丹大頭瘟, 痄腮風溫少陽毒,2. 特殊面容 驚怖癲病及驚風,(二)望五官(1)望目 望目紅腫實熱證 窠腫水病傷津陷 肝風天吊目斜視 五輪學說心中吟, 白睛氣輪肺所屬, 瞳仁水輪眼科腎, 目赤為火淡白虛, 瞳孔散大瀕死危, 脾氣不升胞瞼垂。(2)望耳 耳為腎竅屬少陽 干枯焦黑腎精耗 小兒麻疹有先兆聤:耳竅化膿性疾病。 (3)望鼻 鼻為肺竅屬胃經 陽明熱盛鼻孔燥 清涕風寒濁涕熱 (4)望唇唇為脾華屬陽明 青紫寒瘀傷津燥 唇口靡爛脾胃

15、熱(5)望齒、齦 齒為骨余腎所榮 精竭齒枯傷津燥(6)望咽喉 咽喉肺胃門戶關 紅腫化膿肺胃熱陽動身輕欲見人坐仰喘粗肺脹因身重近火虛寒深臥則氣逆水凌心唇瞼指顫血不榮痹見關節(jié)痛難行四肢抽搐屬肝風傷寒戰(zhàn)汗正邪爭腎精虧損腦積水, 佝僂病兒方顱見。囟陷津虧是虛寒頭搖肝風或老年色黑潤澤精血充脫發(fā)腎虧血虛風陽水陰水上下分, 風熱火毒上攻溫, 發(fā)頤難治陽明毒??嘈ζ苽L象征瞼爛目黃脾熱濕曈縮中毒散精虛昏睡露睛脾氣虛 兩眥血輪屬于心, 黑睛風輪肝莫屬, 眼瞼肉輪脾相奔, 胞黑晦暗屬腎虛, 瞳小中毒肝火旺, 瘦小正虛厚身強 流膿聤耳及耳瘡 耳背紅絡耳根涼 枯槁病重明潤輕鼻煽肺熱喘不寧膿涕鼻淵引頭痛淡白血虛熱源紅口

16、角流涎脾濕成抽掣肝風歪中風齦屬手足兩陽明齦淡血虛熱腫紅虛火嬌嫩色紅鮮 灰白假膜白喉兼(三)望軀體 頸項循行諸陽經, 地方水土氣結癭, 項強風寒或落枕, 項軟腎虧脾胃虛, 扁平肺腎氣陰虛, 雞胸佝僂塌肺痿, 腹部膨隆多鼓脹,(四)望四肢 四肢水腫水腫病, 血行障礙青筋露,(五)望二陰 陰挺脫肛中氣陷, 痔瘡又分內外混, 肛裂便血燥屎撐, 陰囊腫大透明否,(六)望皮膚 皮膚屬肺護體表 痘疹斑?痱濕疹(1)皮色 皮膚紅赤如涂丹 皮膚面目黃如染 皮黑腎病虛勞損(2)形態(tài)異常 皮毛榮枯病太陰 皮枯毛折肺損絕 浮腫病變肺脾腎(3)皮膚病癥1. 斑疹 斑大疹小撫之分, 濕郁肌表白 ?疹, 熱癰寒疽淺表癤,

17、斑 陽斑點大似錦紋 稀疏紅活達四末 密集紫黑入胸腹 陰斑紅紫點不一 面背不見出無常 疹疹似麻粒色桃紅 始出顏面后身肢 熱輕出透色紅潤 壯熱難出疹突回 風疹細小稀疏形 隱疹連接如云片2. 水皰白? 白?顆粒小泡疹 頸胸多見面不發(fā) 水痘痘分水痘與天花,水痘水泡不留疤, 天花形圓出等大,根紅頂膿白漿痂。3. 瘡瘍(癰疽疔癤)知腫熱痛陽證癰 疔小如粟根硬痛三、望排出物 觀察病人排出物 淡白清稀屬寒證 瘰疬痰核肝氣郁, 氣管偏移水飲氣。 神昏溫邪腦髓病。 頸脈動顯水腫稱。 桶狀久咳氣不宣, 一側膨隆氣胸懸。 精氣耗竭腹凹陷。熱痹膝部紅腫痛, 肺咳喘見杵狀指。陰部濕癢濕熱肝, 血熱腸燥或濕熱, 瘺管流膿不

18、收口。 水疝狐疝有區(qū)分。皮色潤枯腫脹曉癰疽疔癤二陰找丹毒赤游風熱關陰黃晦暗陽黃鮮 女勞黑疸黑黃兼盛潤衰枯須詳分甲錯血勞若魚鱗 指壓皮膚凹陷深陽明為斑肺見疹, 多種皮損為濕疹。 痛癢麻木疔毒險。平鋪紅紫結片云熱退順證有精神壯熱神昏邪毒深發(fā)無定處隱隱稀內傷血熱與氣虛高出皮膚界線明 外感時邪肺熱生 漸隱熱退是順征 色淡或暗皆屬兇 淡紅身癢癥狀輕 高出皮膚瘙癢明擦破流水屬濕溫 順證晶瑩枯邪深漫腫本色陰疽明癤或圓形軟化膿二便經帶痰嘔吐 黃濁稠粘熱證錄(一)望痰涕 望痰觀察色質量, 濕白滑多燥少黏, 清涕風寒濁風熱,(二)望涎唾 涎清量多脾胃寒, 流涎不止風中絡,(三)望嘔吐物 吐物清稀屬胃寒, 傷寒酸腐

19、食不化, 吐血鮮紅或紫暗,(四)望二便 ( 1)望大便 便溏清稀脾濕寒 痢疾粘凍挾膿血 先便后血臟毒暗(2)望小便 小便清長是虛寒 尿血下焦熱傷絡 砂石石淋脂膏淋 五、望小兒指紋(一)望指紋的概 小兒指紋察脈絡望紋切脈同一理 紋色形態(tài)診邪客(二)望指紋的方法兒科診法指紋分 風氣命關手太陰 紅黃隱隱正常色 不出風關邪未深三)病理指紋及主病指紋浮沉主病情 紅紋外感紫屬熱 淡細不澤主虛證 風關病輕氣關重 多枝彎曲環(huán)形重 第三章 舌診(一)舌的結構和舌象形成的聯(lián)系 舌分兩面附口中,黏膜乳頭有四種, 舌肌運動靈而巧,拌食調音嘗味功。(二)舌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心肝脾腎系舌本,經脈經別經筋通, 三焦膀胱胃三

20、腑,經脈經筋連舌中。 苔乃胃氣熏蒸成,五臟六腑與胃通, 并與腎氣不分離,先天后天兩作用。 臟腑精氣營于舌,病變也可觀舌容。 舌為心苗脾外候 肝腎經脈舌本流 臟腑精氣榮舌上 觀察舌象知病由 舌尖心肺脾胃中,兩邊肝膽根腎蹤, 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臟腑同。(三)望舌方法和注意事項察舌面向日光源 伸舌平展要自然 舌體放松尖下彎,不可用力或卷縮, 舌質先看苔后看,舌尖先看根后看。 飲食藥物可染苔,苔色不符要問餐, 牙齒殘缺半側厚,張口呼吸苔燥干。 (四)望舌的內容和正常舌象望舌內容質與苔 質察內傷臟腑災苔辨外感衛(wèi)分病 胃氣虛實不分開 舌診意義要記住,正氣盛衰觀舌質,一、舌診概說 稀白痰寒黃稠熱, 膿

21、血肺癰咯血鮮。 鼻鼽清多淵濁臭。時吐黏涎濕濁犯, 中風后遺癥也見。胃熱穢濁味臭酸, 黃苦郁熱膽與肝, 胃熱肝火絡破殘。濕熱黃稠臭且粘 熱虧羊屎灰白疸。 先血后便腸風連短赤實熱津熬煎 血淋疼痛排尿難 混濁濕熱脾虛連太淵分支從此過浮淺主表沉里明 黃虛黑郁青痛驚 深粗暗滯實熱征 命關見之病多兇 單枝斜形屬病輕內傷病輕轉愈獲。氣血兩虧瘦薄形 潤滑多津齒痕明粗老堅斂實熱煩 胖大陽虛熱濕痰 裂紋白虛紅主熱 光滑如鏡陰精干色澤干燥與潤濕 鮮紅少苔是陰虛干裂芒刺熱入營陰竭枯萎鏡面同淡紫濕潤寒盛醫(yī) 痛有定處是血瘀痿軟氣血陰虛態(tài) 吐弄心脾熱為災 胖滑痰濕正氣衰粗黑青紫暗紅瘀。干燥傷液潤濕津 厚腐食痰陽熱分 光潔似

22、鏡竭胃陰 偏于某處臟腑分 無根浮涂胃衰因表熱苔見薄白干 白砂白粉溫疫兼深黃熱重淺黃輕 焦黃燥裂府實成灰輕黑重性質一 淡嫩滑潤是寒虛沙皮荔干津已竭 色赭帶黑腎氣絕 脾陽將亡苔如雪實熱苔黃舌紅干 舌紅苔白虛熱痰兼臭氣味診病詳咳嘔噯呃弱與強分泌排泄物味彰實熱語多聲高洪重濁外感呻吟痛久病失音肺虛成小兒驚呼病驚風低微無力為虛證久病忽出陽回征嘆息胸悶是肝郁獨語為癲罵詈狂譫語為實語高強 獨語癲證心氣虛。 心氣不足神失養(yǎng), 語言謇澀風痰擾。痰鳴是哮喘聲急短氣喘促不接續(xù)肺泡音強熱迫肺支氣管痰熱俱盛干啰音痰飲淤血聲低氣怯內傷虛咳聲不揚熱痰黃聲如犬吠疫白喉減弱氣虛心脈瘀有物無聲吐為名吐急聲高實熱形熱擾神明噴射吐共同

23、進餐食中毒 呃聲低沉虛寒證。 一時氣逆不屬病。 土敗胃絕轉危重。 食后噯氣并非病, 情志增減肝氣犯。 脘腹冷痛寒客胃,或有齲齒口不清腥臭咳膿是肺癰腥臭溫疫火毒熾,病位深淺察厚薄,病邪性質重苔色。 舌質與苔需辨識,舌是本體苔屬垢, 正常舌質色淡紋 不大不小潤柔靈 苔薄白勻鋪舌上 揩之不去干濕中 病勢進退多方察,立法處方遵舌象。二、望舌質(一)望舌色(1)淡紅舌 淡紅舌氣血調和,平人常見病輕多, 外感未傷氣血臟,(2)淡白舌 淡白舌是虛寒證 陽虛寒濕舌胖嫩(3)紅舌 紅舌主熱分虛實 實熱紅干有裂刺(4)絳舌 絳舌里熱色深紅 少苔而絳虛火旺(5)青紫舌 青紫舌干屬熱極 青紫而暗有斑點(二)望舌形 舌

24、形細嫩主虛寒 瘦薄陰虧氣血弱 芒刺熱盛發(fā)疹斑 齒痕陽虛水腫?。ㄈ┩鄳B(tài) 舌動強實中風歪 久病肝風舌震顫 短縮淡寒紅絳熱(四)舌下絡脈 短細偏淡氣血虛,三、望舌苔(一)望苔質 苔薄邪淺厚邪深 滑膩痰濕陰邪盛 舌苔花剝胃氣弱 病中見全濕痰滯 有根堅斂實熱證(二)望苔色(1)白苔 白苔薄滑主表寒 厚腐食濁滑痰飲(2)黃苔 黃苔干燥里熱蒸 黃滑粘膩多濕熱(3)灰黑苔 灰黑苔主寒熱極 熱極津枯苔燥裂 附 危重舌象 舌卷嚢縮是肝絕 晦如豬肝氣血敗 胃陰已耗舌似鏡四、舌質與舌苔的關系 質苔統(tǒng)一綜合觀 虛寒苔白舌淡潤 第四章 聞診聞診總括 聞診聽聲辨異常 聽聲語言和呼吸 嗅味病體口氣味(一)聲音 語聲強弱辨

25、病情 虛寒懶言聲低細 新病音啞屬實證 鼾聲昏迷中風重 呻吟高亢實劇痛 噴嚏多為感風寒 呵欠頻頻虛陽衰(二)語言 語言錯亂神異常 鄭聲屬虛聲低細 自言自語喃不休, 言語錯亂說后知, 中氣大虛才奪氣,(三)呼吸 呼吸微粗分虛實 不足以息為少氣 上氣氣逆息促急 弱為虛實皆可見 濕啰音痰濕壅塞(四)咳嗽 咳聲重濁屬表實 干咳肺燥痰聲濕 頓咳連聲喉風啞(五)心音 心音增強氣熱盛,(六)胃腸異常聲 (1)嘔吐 有物有聲謂之嘔 吐緩聲低虛寒證 朝食暮吐叫胃反 嘔吐酸腐暴食逆(2)呃逆 呃聲高亢胃火炎, 不高不低日常呃, 嚴重階段出呃逆,(3)噯氣 噯氣俗稱打飽嗝, 噯出酸腐宿食停, 低沉斷續(xù)胃氣虛, 無臭胃

26、虛病在肝。二、嗅氣味(一)嗅病體味(1)口氣口氣臭穢胃熱成酸臭脘脹傷食滯(2)汗氣 汗出腥膻濕熱蘊, 腋下臊臭濕熱狐。(3)痰、涕之氣濁痰腥臭熱毒癰,黃稠味腥肺熱盛, 清涕痰稀為風寒,濁涕腥穢鼻淵壅。(4)二便之氣氣味共性記分明 分泌排泄物分清(一)診脈的部位1. 遍診法(三部九候) 遍診三部九候尋 上中下分天地人 上部之天太陽主 上地大迎人耳門 中天寸口地合谷 中人掌后神門臨 下天太沖或五里 下地太溪人箕門2. 三部診法(即人迎與寸口趺陽脈)4. 寸口診法的原理 寸口動脈屬肺經 起于中焦通脾胃5. 寸口脈的分部和分主臟腑 掌后高骨是為關 左手三部心肝腎(四)異常脈象與主病 異常病脈二十八 長

27、短洪微緊緩脈 散細使動濡和弱2. 沉脈、伏脈、牢脈12. 細脈、濡脈、弱脈、微脈 細脈如線但清晰 虛則氣血不充脈 濡脈浮細弱沉細13. 弦脈、緊脈、革脈弦脈端直似琴弦 病屬肝膽痛飲痰 緊脈繃急數有力 脈道拘急痛因寒 革主半產亡精血 如按鼓皮浮而弦五)二十八脈的分類和鑒別酸腐臭穢多實熱 大便酸臭腸郁熱 臭如敗卵不消食 小便黃臊臭濕熱(5)經帶惡露之氣 經臭屬熱腥為寒 崩漏帶臭為癌?。ǘ┎∈覛馕?水腫晚期尿臊味 爛蘋果味消渴重 或為瘡瘍潰化膿 蒜臭多為磷中毒 第四章 切診 切診總括 切診脈診按診分 寸口人迎脈相比 按診包括捫肌膚三部診法寸人迎 內傷脈大見氣口 二脈比較相等大3. 寸口診法 寸口診

28、法出內難 簡便易行醫(yī)全用(二)診脈的方法 脈診時間清晨好 診脈之法令患安 尋關定位指端齊 舉尋按候浮中沉 時間必滿五十動(三)正常脈象 常脈從容節(jié)律勻 一息四至和緩象虛寒寒濕氣味腥溏泄而腥脾虛寒食積化腐為傷食爛蘋果味消渴重帶黃濕熱清稀寒產后惡露濕熱毒失血證候味血腥 病體腐臭疫氣蒸 尸臭臟敗病垂危 汗臭此為濕溫明三部九候天地人 獨取寸口為方針 手足胃腹觸壓尋人迎主外寸主中外感脈大見人迎人體康健氣血平只診寸口一部全 脈之大會手太淵 肺朝百脈氣血行 脈之大會診病清關前為寸后尺邊右手肺脾命門安內外安靜干擾少 平臂平心掌向天 調息察至意須專 總按單按仔細參 配合三診始周全不遲不數不浮沉 特點須記胃根神浮

29、沉遲數虛實加 芤革弦牢澀與滑 促結代疾至數查沉脈重按筋骨尋 有力邪實氣血困 伏脈推筋著骨取 實大弦長名牢脈3. 遲脈、緩脈 一息三至脈名遲 有力實寒血凝滯 四至和緩正常脈4. 數脈、疾脈 數脈一息六至通 有力而數陽熱盛 疾脈一息七八至5. 虛脈 虛脈舉按無力空 陽氣不斂脈浮大6. 實脈 實脈舉按有力長 正盛邪實相搏結7. 滑脈、動脈 滑財流利應指圓 沖和有力正常象 動脈滑數主驚痛8. 澀脈 澀脈細遲往來難 氣滯血瘀澀有力9. 長脈長脈首尾端直長 若兼和緩氣血盛10. 短脈 首尾縮縮脈名短 若 兼無力氣虛象11. 洪脈洪脈洪大有力強 三焦實火邪熱盛14. 代脈、結脈、 代脈緩止有定數 結脈緩止無

30、定數 促脈數而時一止 脈象繁多不易記 病主里證虛實分 無力虛損內傷因 霍亂亡陽厥逆深 癥瘕積聚病屬陰病主寒證分虛實無力陽衰不可疑緩弱脾虛或傷濕熱證脈快血沸騰數而無力陽虛成熱極陽亢陰液空主虛氣短汗怔忡陰血虧損脈不充實證高熱便燥狂氣血壅盛脈堅強病主食火和飲痰 婦女妊娠五月間 跳突如豆顯于關三五不調應指端傷精血少無力艱超過本位指下詳肝亢熱實脈滿張寸尺部位不能滿有力氣滯痰食顯來盛去衰證屬陽血行加速脈擴張 病主諸虛又主濕濕壓脈道細可知微脈欲絕皆主虛促脈臟氣衰竭虧損名痰結氣滯陰寒凝氣滯血瘀陽熱成 須抓綱領找規(guī)律浮沉遲數與虛實 沉綱伏牢為一系 數疾促動相接續(xù) 實長洪滑弦緊具(四)異常脈象與主病 異常病脈二十

31、八 浮沉遲數虛實加 長短洪微緊緩脈 芤革弦牢澀與滑 散細伏動濡和弱 促結代疾至數查1. 浮脈、芤脈、散脈近代分類有六綱 浮類為綱芤革散 遲類為綱緩結代 虛細濡弱微澀短六)相兼脈象與主病浮脈輕取皮膚得 有力表實無力虛 芤脈傷陰失血病 散浮不齊名散脈 重按稍弱表證逢 久病陰竭證可驚 邊實中空似捻蔥 臟腑精虧病危頃 疾病復雜脈相兼 浮兼緊數緩滑脈 沉兼澀弦緩遲象 弦數肝火緊寒痛 二合三合脈相關 病位表寒熱虛痰 血瘀氣滯與虛寒弦細血虧郁在肝弦細而數陰虛證 數而弦滑肝熱痰(七)脈證順逆與從舍新病脈浮洪數實 脈證相應名順證 若見相反名為逆 脈證還需辨真假 (八)敗脈診法 敗脈皆無胃根神 釜沸魚翔陰陽絕 屋

32、漏雀啄胃脾絕 麻促蝦游營衛(wèi)敗 (九)診婦女脈1. 診月經脈 經來左關尺脈洪 月經閉止查尺脈2. 診妊娠脈 已婚停經變飲食 積聚沉結癆脈數十一)脈診的臨床意義及脈癥從舍3. 診將產脈 將產尺脈如轉珠 非正產時則無脈 (十)診小兒脈 小兒脈短分部難 五歲六至為平脈 當辨浮沉分表里 弱強可知虛與實 脈診能知位表里 病因病機預后明 切脈四診必合參 四診八綱作診斷 第五章 按診一、按診的方法 按診選擇仰側坐 按診手法四種用 先按肌膚后臟腑 手法輕巧并柔和二、按診的內容(一)按胸脅(1)按胸部 叩之如鼓為氣脹, 癥積有形病在血, 結胸痞滿疼痛分,(2)乳房按診 局部壓痛癰發(fā)疽, 形如雞卵不痛核, 腫塊質硬

33、慮乳癌,(3)虛里按診 應手緩聚是正常 微弱氣虛或支飲 彈手洪絕散數喘 時有一止宗氣離(4)脅部按診 脅部肝膽經脈居 腫塊拒按為血瘀 質硬不痛多肝積 梨形壓痛膽石脹(二)按脘腹久病脈沉細弱虛 正盛邪衰病多吉 邪盛正衰病難醫(yī) 舍假從真方術施 真臟脈見危證尋 彈石解索腎難存 偃刀轉豆絕肝心 十怪危象死來臨尺脈不至經難行澀為血虛滑實情脈滑沖和孕可知 必不兼滑辨何疑中指頂節(jié)旁之處 腹痛連腰將勉出切診一指定三關 三歲一息八至安 更審數遲察熱寒 邪正還須急緩參寒熱虛實也可比 脈癥不符從舍明 單憑切脈不周全 錯雜真假辨何難皮膚胸腹或確認 觸摸按叩輕到重 一步一步診清楚 避免暴力傷病人叩之音實水臌成。 瘕聚無

34、形病氣分。 有痛結胸無痛痞。大小不一乳癖痛,形如梅李膿渣癆, 發(fā)育期硬痛為疬。移位增大抬高畸 遲弱動數心陽虛 心肺氣絕危候先 動高而聚為熱甚喜按無力為肝虛質軟滑痛肝熱著質硬不平痛肝癌 左痞肥氣硬瘧母 心下硬滿按之痛 濡軟不痛胸痞證 腹部痛脹辨虛實 叩之如鼓腹氣脹 癥積硬痛有定處 腸癰右下腹拒按(三)按肌表1. 察寒熱 按尺膚察寒熱情 初輕久熱里實熱2. 察潤燥 皮膚潤澤津末傷 干燥無津傷津液3. 診疼痛 肌膚疼痛辨虛實 輕重部位分淺深4. 察腫脹 手壓肌膚腫脹清 按之不起為水腫5. 察瘡瘍 硬腫不熱屬陰證 無膿不痛按之硬 膿在淺表輕按痛6. 診尺膚 肘后內側為尺膚 窅而不起為風水(四)按手足

35、陽盛熱熾手足熱 身冷肢厥寒厥證 外感表證手背熱(五)按腧穴 酸脹無痛為正常 第七章 八綱 八綱表里寒與熱 錯綜復雜千變化 第一節(jié) 表里 表里二綱定病位 傷寒溫病此為綱一、表證 表證邪入肌表中 惡寒發(fā)熱苔薄白(一)表寒證 傷寒惡寒身發(fā)熱 中風惡風脈浮緩(二)表熱證 表熱熱重惡寒輕 咳痰稠粘脈浮數二、里證 里證邪深入里言 傳入直中情食倦 (一)里熱實證 里熱實證高熱狂 腹痛拒按尿亦少 (二)里虛寒證 里寒虛證腹冷感 嘔吐清水食納少 小便清長舌質淡三、半表半里證 水氣實邪結胸名 邪熱阻滯胃虛成 拒按實證喜按虛 如嚢裹水水膨知 瘕聚無形痛可移 包塊按移是蟲積初熱久輕表證明肌膚熱泛虛癆成或為汗出玄府張肌

36、膚甲錯瘀血詳按之痛實痛減虛輕按在淺重在深水腫氣腫要分明舉之即起氣腫成高腫烙手陽證名頂軟波動是化膿重按方痛在深層熱甚熱證涼泄瀉粗糙失精或血瘀陰盛陽虛手足寒身熱肢冷熱郁煩手心熱重內傷纏壓痛結節(jié)為病理虛實陰陽萬病綱理出頭緒立法方病邪深淺外與內臟腑經絡皆相對病急程短位淺輕脈浮咳嗽頭身痛鼻塞無汗浮緊咳頭項強痛自汗多微渴有汗咽腫紅舌紅苔黃銀翹靈外感后期內臟傳氣血逆亂病多端煩譫口渴喜飲涼沉數有力舌苔黃脘腹?jié)M痛喜按暖便溏清谷氣息短舌苔白色脈沉緩半表半里邪正爭 寒熱往來苦滿胸 心煩喜嘔不欲食 口苦脈弦目眩聾 四、表證和里證鑒別表證里證鑒別嚴 病程長短辨何難 體征詳察舌與脈 癥狀細問熱與寒 五、表證和里證的關系(

37、一)表里同病 表里同病同時兼 表證未罷又及里(二)表里出入 表邪不解入里層 護理不當失誤治 里邪從內透出表 第二節(jié) 寒熱 寒熱辨別病性綱 寒熱錯雜與轉化一、寒證 寒證面白肢冷踡 尿清便溏舌質淡二、熱證 熱證惡熱渴飲涼 吐衄尿赤便干結寒熱鑒別綜合觀 口渴面色肢熱寒 便溏尿清與喜惡 舌脈不同辨周全 四、寒證與熱證的關系寒熱關系本質截 錯雜上下兼表里(一)寒熱錯雜1. 上熱下寒證 上熱下寒胸煩熱 下寒腹痛喜暖按2. 上寒下熱證 上寒下熱胃痛局 小腹疼痛熱脹悶3. 里寒表熱證 里寒表熱浮腫常 復感表熱渴咽痛4. 里熱表寒證 里熱表寒素有熱 復感寒邪身軀痛(二)寒熱轉化1. 寒轉為熱 寒轉為熱寒漸輕 心

38、煩口渴身壯熱2. 熱轉為寒 熱轉為寒先壯熱 肢冷面白脈微弱(三)寒熱真假 1. 真寒假熱證 真寒假熱陽氣虛 欲近衣被喜熱飲2. 真熱假寒 真熱假寒陽不升 惡熱煩渴咽干痛寒熱真假要點知 現象本質不統(tǒng)一?白顴紅紅滿面胸腹大熱冷四肢3. 辨寒熱真假之寒熱虛實最有關內傷愈未外感添抗力低下邪氣隆表邪入里病勢增醫(yī)護得當抗力升單純寒熱屬陰陽真假表里虛實詳不渴喜暖畏惡寒苔白脈遲弱而難面目紅赤痰涕黃 舌紅脈數重則狂陰陽之氣不相協(xié)相互轉化真假別 咳痰粘少咽喉痛大便溏瀉尿長清嘔吐清水噦逆急尿痛頻急色黃赤畏寒便溏四肢涼發(fā)熱解表必助陽煩躁便秘渴咽干 繼而發(fā)熱惡風寒 從陽化熱熱上升舌絳苔黃脈數洪正不勝邪熱消失冷汗不止神萎

39、靡 身熱面紅外陽郁肢冷尿清便溏稀面白肢厥冷如冰 尿赤便結舌脈應 身寒不欲近衣被 第三節(jié)虛實 虛實邪正盛衰機 錯雜真假與轉化 、虛證 虛證形瘦無精神 陰虛盜汗五心熱 無寒氣虛聲低懶 二、實證 實證停郁精神狂 胸脅脘腹脹滿痛 小便不通或澀痛三、虛證與實證鑒別 虛證實證鑒別明 外感內傷看病程 聲息粗壯與低弱 喜按拒按舌脈情 四、虛實關系(一)虛實夾雜 1. 上實下虛證 上實喘咳壅盛痰 下虛浮腫吸氣少 2. 上虛下實證 上虛心肺不足證 心悸怔忡氣息短3. 里實表虛證 里實表虛風熱壅 腹?jié)M拒按二便閉4. 里虛表實證 里虛表實食欲減 惡寒發(fā)熱頭身痛5. 虛中挾實 虛中夾實病脾腎 食少便溏腰酸痛6. 實中挾

40、虛 實中夾虛實結聚 體痩面黃飲食少7. 虛實各半 虛實各半咳胸滿 素體陽虛便失禁 (二)虛實真假 1. 真實假虛 內有真實外假虛 體痩神疲身肢冷 2. 真虛假實 真虛假實腹脹滿 舌質胖嫩虛弦脈3. 虛實真假鑒別 虛實真假辨識分 脈有力神沉候真 真實舌老苔黃厚 聲高息粗多真實 新病身強為真實(三)虛實轉化1. 實證轉虛 實證轉虛高熱病 失治誤治久不愈 2. 虛轉實證 虛證轉實脾肺衰 健脾化濕宣肺氣必以舌脈為據依邪盛則實精奪虛 表里寒熱各有之心悸氣短汗雨淋 陽虛自汗肢不溫 無熱血虛夢?;?息粗咳嗽痰濁黃 便難里急不爽強 舌紅苔黃脈弦長胸背腹脹臥則難形寒肢冷腰膝酸下實大腸濕熱凝里急后重便血膿郁在三焦

41、表里中發(fā)熱汗出痛惡風便溏食后腹脹滿素體陽虛又外感腎不主水脾不運尿少浮腫實邪困脘腹脹滿二便閉氣短乏力脈弦細痰涎壅盛又外感 形寒肢冷動則喘 里急后重癥瘕積大實羸狀補益疾痛喜揉按且和緩反瀉含冤重危險脈舌言語體質因 假脈浮候無力神 真虛苔白薄淡嫩 聲低氣怯真虛甚 真虛久病老弱存 口渴汗出脈大洪食少消痩面不榮痰食水血結成災只可補益不可開外感表虛頭項強 內傷氣短倦便溏腠理密閉汗不通 惡寒重而發(fā)熱輕面白舌淡神不應 脈微便溏尿長清潮熱盜汗兩顴赤 病理陰虛陽有佘腹痛泄瀉痰鳴喘 舌淡苔白脈遲緩面紅目赤大便難 溲赤滑數苔黃干善診色脈先陰陽 不外陰方和陽方神疲乏力語聲低 舌淡苔白脈沉遲面紅目赤身如朱 舌紅苔黃脈洪?。?/p>

42、一)真陰不足 真陰不足陰虛成 眩鳴盜汗遺精見 五心煩熱舌紅瘦 (二)真陽不足 真陽不足陽虛災 身倦肢冷陽痿泄 (三)亡陰證 亡陰失血脫水病舌紅干燥虛數呈手足厥冷自汗多脈微欲絕淡潤舌四、虛實與表里寒熱的關系 (一)表虛證 表虛外感與內傷 熱汗惡風脈浮緩(二)表實證 表實外感正邪爭 頭身疼痛脈浮緊(三)里虛寒證 里虛寒證內陽空 畏寒肢冷腹喜按(四)里虛熱證 里虛熱證陰虧極 消瘦口干五心熱(五)里寒實證 里寒實證喜溫暖 面白肢冷尿清淡(六)里實熱證 里實熱證高熱煩 神昏譫語腹拒按 第四節(jié) 陰陽 陰陽二綱統(tǒng)六綱 病有錯綜復雜變 、陰證 陰證面白冷四肢 尿清便溏口不渴 二、陽證 陽證神旺語壯粗 尿黃便秘

43、譫狂躁 第八章 病性辨證 一、六淫辨證 (一)風淫辨證 風淫惡風并汗出,喉癢脈浮癮疹出, 局麻口 強直顫,風水風痹破傷風。(二)寒淫證候 寒淫證候寒象生,傷寒中寒寒痹撐, 寒痹關節(jié)痛劇烈,中寒吐瀉脘腹痛。(三)暑淫證候 暑淫證候夏季見,陽熱內盛津氣耗, 中暑深入心肝臟,驚厥昏迷乏力極。(四)濕淫證候 傷濕胸悶全身重,體倦不渴尿清長, 冒濕主要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怠。(五)燥邪證候 燥邪證候秋季燥,口鼻咽喉肌膚燥, 干咳無痰燥傷肺,輕微表證小便少。(六)火(熱)淫證候 火淫壯熱面赤渴,尿黃便秘并失眠, 狂躁出血譫 語 昏,紅腫熱痛化膿溫。 二、辨陰陽虛損 陰虛證)形瘦潮熱顴唇紅少寐多夢煩不寧舌苔

44、少無細數形 陽虛證)自汗欲寐面唇白帶稀便溏尿頻排汗粘口干喜飲冷面色潮紅畏熱煩(四)亡陽證 亡陽病變陽虛脫 惡寒氣微喜熱飲 三、辨氣血證候(一)氣虛類證( 1)氣虛 證 氣虛活動癥劇添,疲倦乏力頭暈眩, 少氣懶言或自汗,舌淡脈虛無力宣。(2)氣陷證 氣陷氣虛失升舉,倦怠少氣頭目昏, 臟器下垂腹脹墜,舌淡脈弱小便頻。(3)氣不固證氣虛不固津血精,自汗尿頻余瀝清, 涎唾涕淚清稀帶,滑精早泄經滑胎。(4)氣脫證氣脫證見命垂危,神情淡漠或昏憒, 呼吸微弱大汗出,面色蒼白脈微絕。 二、血虛類證(1)血虛證血虛證為失濡養(yǎng),面白無華或萎黃; 唇甲色淡眼昏花,失眠心悸又健忘; 婦女經少甚經閉,舌淡脈細少力量。(

45、2)血脫證血脫大量或長期 面蒼舌枯悸眩暈 氣短厥逆脈微芤 血脈空虛不榮潤三、氣滯類證(1)氣滯證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fā)作時重輕, 竄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 脘悶納呆脅脹滿,咳喘胸憋腰脊痛。(2)氣逆證氣逆泛指氣上逆,升發(fā)太過氣上沖, 氣逆證在肺胃肝,咳嗽氣喘平臥難; 噯氣呃逆伴嘔吐,目赤頭痛與暈眩。(3)氣閉證發(fā)病突然氣閉證,突然昏仆或窒息, 絞痛肢冷二便閉,心腦肺腎管竅閉。四、血瘀證血瘀證為血行瘀,因熱因寒因氣虛; 疼痛如刺位不移,日輕夜重面色暗, 舌紫脈澀似刮竹,唇甲色暗皮下瘀, 或有腫塊或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 婦女血崩或漏血,肌膚甲錯青筋露。五、血熱證血熱證熱入血分,生風動血為

46、特征; 各種出血與發(fā)斑,煩躁狂亂與神昏。 面紅目赤尿短黃,熱盛肉腐瘡瘍生; 舌質紅絳脈數疾,清熱涼血法可斟。 身熱夜甚煩不眠,月經先期崩漏連。六、血寒證血寒證為血中寒,寒盛陽虛失溫暖; 肢末冷痛見青紫,甚至壞死變潰爛。 小腹拘痛得溫減,月經來遲經色暗; 舌淡而紫脈沉遲,面白唇青又畏寒。七、氣血同病證類 (1)氣滯血淤證 氣滯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脅脹痛。 月經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2)氣虛血瘀證 氣虛血瘀虛 致 瘀,少氣乏力懶語言, 面白或紫舌紫斑,固痛如刺脈澀難。(3)氣血兩虛證 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 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4)氣不攝血 氣虛失血屬內傷,倦怠少氣

47、面萎黃。 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脈弱歸脾湯。(5)氣隨血脫證 氣隨血脫極重危,出血同時氣息微, 冷汗肢厥神淡漠,二便失禁脈絕微。四、辨津液癥候一、痰證 舌苔粘膩脈象滑,痰證之象可分明。 風痰痰生動肝風, 僻舌強眩暈朦, 舌苔白膩脈弦滑,突然昏仆喉痰鳴。 熱痰痰熱互結證,痰黃黏稠咽腫痛, 舌紅苔黃脈滑數,發(fā)熱咳嗽便秘紅。 寒痰畏寒四肢冷,咳嗽喘促痰稀清, 舌淡苔白脈沉遲,大便溏薄小便清。 燥痰干咳身胸痛,痰少難咳或帶紅, 舌紅苔少脈細數,鼻咽干燥煩渴生。 濕痰胸脘滿悶撐,咳嗽嘔惡痰多涌, 舌淡白膩脈濡緩,納呆身重困倦增。二、飲證 痰飲脘痞腹脹生,大便泄瀉腸鳴稱, 嘔吐涎水伴清稀,胃脘振水音嬉戲。

48、懸飲水留脅痞撐,胸脅飽滿脹痛生, 呼吸咳唾引脅痛,舌苔白滑脈沉弦。 溢飲水溢尿不利,肢體疼痛沉重疲。 支飲胸脘痰白清,咳逆倚息難臥平。 或伴哮鳴胸膈悶,張口抬肩喘不停。三、水停證 水停全身腫按凹,小便不利脈濡緩, 身重舌胖苔白滑,腹水膨隆叩音濁。四、津液虧虛證 津液不足體失養(yǎng),皮膚干燥毛不榮, 便秘尿少脈細數,唇焦舌燥干渴生。五、辨情志證候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大過易致病。 大怒傷肝氣上逆,目赤嘔血臉色青。 過喜傷心魂不安,病煩心痛或狂生。 憂思太過傷脾胃,面黃善臆腹脹悶。 悲多傷肺??蕹?,面白或咳寒熱呻。 驚恐傷腎神不歸,面黃善欠小腹疼。 情志抑郁氣機壅,五志郁久火化成, 津精陰液受灼傷,虛

49、火上炎病更沉。 第九章 臟腑辨證 、心病證 (一 ) 虛證(1)心血虛證 中醫(yī)陰血指物質,心血不足難養(yǎng)神, 心神不安悸健忘,失眠多夢伴怔忡, 面色不華唇舌淡,脈細結代氣不勻。(2)心陰虛證 心陰虛證心悸煩,少寐多夢身潮熱, 口咽干燥盜汗出,舌紅心熱脈細數。(3)心氣虛證 氣陽可以指功能,心氣不足難鼓動, 面色淡白或自汗,神疲胸悶動加重, 心慌氣短而脈虛,或呈數脈結代送。(4)心陽虛證 陽氣不達自汗出,面色統(tǒng)白顏不榮, 陽氣不達肢冷寒,陽脫汗多肢冷凍, 口唇青紫呼吸微,脈微欲絕病危重。(二)實證(6)心火亢盛證 舌診心病本為竅,發(fā)熱吐衄 夜難眠, 心悸虛煩神不定,口渴唇裂津液少, 心與小腸相表里

50、,心火下移患血尿。 苔黃脈數舌尖紅,唇紅面赤口舌瘡。(7)心脈痹阻證 心脈痹阻證分四,憋悶疼痛發(fā)有時; 痛引肩背或內臂,瘀痰寒凝與氣滯。 瘀血脈澀舌紫暗,疼痛如刺痛不移; 痰阻悶痛多體胖,身體困倦苔白膩。 寒凝劇痛面青灰,畏寒肢冷脈沉遲; 氣滯多因情緒作,脹悶脈弦善太息。(8)痰蒙心神證 痰蒙心神神識呆,精神抑郁表情淡; 喃喃自語見人止,舉止失常又稱癲。 若見突然昏倒地,口吐涎沫則為癇; 皆為濕痰蒙心竅,舌苔白膩可為鑒。(9)痰火擾神證 痰火擾神則發(fā)狂,打人毀物 神昏譫 ; 親疏不避胡亂語,哭笑無常喉痰鳴; 舌紅苔黃脈滑數,狂躁妄動面赤紅。 心煩失眠發(fā)熱渴,胸悶氣粗吐痰黃。(10)瘀阻腦絡證

51、瘀阻腦絡痛如刺,頭痛頭暈少記憶; 或為外傷或中風,經久不愈舌暗紫。二、肺病證(一)虛證(1)肺氣虛證 肺氣虛證少氣力,咳喘無力痰清??; 自汗畏風易感冒,舌淡苔白脈來弱。(2)肺陰虛證 肺陰虛證肺癆多,久咳傷肺虛熱灼; 干咳無痰或痰少,痰中帶血不易咯; 口咽干燥津液虧,聲音嘶啞為金破; 形體消瘦午后熱,骨蒸盜汗夜間作; 虛火炎炎兩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二)實證(3)風寒犯肺證 風寒束肺邪在衛(wèi),發(fā)熱惡寒身體疼; 咳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緊。 咳痰稀薄呼吸促,無汗喉癢頭痛說。(4)風熱犯肺證 風熱犯肺有發(fā)熱,微惡風寒又伴咳; 痰黃鼻濁咽喉痛,舌紅苔黃脈浮數。(5)燥邪犯肺證 燥邪傷肺秋季生,微

52、惡風寒發(fā)熱輕; 干咳無痰或痰少,痰中帶血或胸疼; 鼻衄尿少大便干,脈浮數緊汗少無; 口唇鼻咽皮膚干,舌苔干燥薄少津。(6)肺熱熾盛證 肺熱熾盛里熱證,表邪不解入內成; 咳嗽氣喘鼻翼煽,發(fā)熱煩渴咽喉疼; 胸痛汗多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洪盛。(7)痰熱壅肺證 痰熱壅肺熱停胸,發(fā)熱喉痰胸中痛, 氣喘胸悶身煩躁,咳痰黃稠帶血腥。 脈滑舌紅苔膩黃,尿黃便秘鼻煽動。(8)寒痰阻肺證 寒痰阻肺咳嗽喘,痰多色白稀或稠, 易咯胸悶喉哮鳴,惡寒肢冷舌質淡。 素有痰疾復感寒,脈遲或滑苔白膩。(9)飲停胸脅證 水飲停胸礙氣機,胸脅飽滿脹或痛, 咳嗽氣喘牽引痛,頭眩苔滑脈沉弦。(10)風水相搏證 風邪外襲衛(wèi)失宣,頭面先腫遍

53、全身, 膚亮尿少來勢迅,風寒風熱各有癥。 三、脾病證(一)虛證(1)脾氣虛證 脾胃氣虛納谷呆,腹脹時作運化乖; 大便溏薄水滲腸,面黃消瘦或浮腫; 少言倦怠氣虛象,脈緩而弱舌色淡。(2)脾虛氣陷證 脾氣虛甚成氣陷,氣短神疲面白眩; 食少便溏脘腹墜,脫肛陰挺胃下垂, 小便混濁如米泔,久瀉久痢而舌淡。(3)脾陽虛證 脾陽虛證中寒生,脘腹脹痛最喜溫; 食少納呆口味淡,便溏完谷四肢冷。 或有水腫小便少,帶下量多顏色清; 脈沉而遲又無力,舌淡苔白胖齒痕。(4)脾不統(tǒng)血證 脾虛甚則不統(tǒng)血,血滲肌膚呈紫色; 婦人經多或崩漏,少氣懶言面萎黃; 便血尿血齒衄等,皆為氣虛失固攝。 食少便溏疲乏力,舌淡苔白脈弱細。(

54、二)虛證(5)寒濕困脾證 濕邪困脾脾失運,脘腹脹痛或痞悶; 泛惡欲吐頭身重,舌苔厚膩水濕停。 寒濕面晦如煙熏,口淡不渴大便清; 寒濕下注白帶多,脈濡而緩舌淡胖;(6)濕熱困脾證 濕邪困脾脾失運,脘腹脹痛或痞悶; 泛惡欲吐頭身重,舌苔厚膩水濕停。 濕熱苔膩顏色黃,或見身熱熱不揚。 濕灼肌膚皮膚癢,嘔惡口苦小便黃; 身目發(fā)黃顏色鮮,大便如溏排不爽; 嗜食煙酒或肥甘,蘊結中焦脾胃傷。四、肝病證(1)肝血虛證 肝血虛證面無華,爪甲不榮肢體麻; 關節(jié)拘急筋失養(yǎng),手顫肉瞬視力差。 肝血不足眼昏蒙,頭暈面白無華榮, 舌質淡白脈弦細,脅痛經少或閉經。(2)肝陰虛證 肝陰虧虛眼干澀,舌紅少津弦細數, 顴紅潮熱

55、盜汗生, 面部烘熱五心煩, 脅肋隱隱有灼痛,手足蠕動口咽干。 (二)實證(3)肝氣郁結證 肝郁氣滯氣不暢,胸脅少腹痛且脹; 咽部異物稱梅核,頸部癭瘤為甲亢。 情志抑郁善太息,月經不調乳房脹; 柴胡疏肝何時用,脈來如弦端直長。(4)肝火熾盛證肝火熾盛面目紅,失眠口苦與頭痛; 急躁易怒脅肋灼,便秘尿黃耳鳴聾; 舌紅苔黃脈弦數,甚則鼻衄或吐紅。(5)肝陽上亢證肝陽上亢頭脹痛,煩燥易怒顏面紅; 頭重腳輕腰膝軟,眩暈耳鳴睡多夢; 舌紅少津脈弦勁,本虛標實水不充。( 6)肝風內動證肝風內動分四型,震顫抽搐為特征; 肝臟體陰需涵養(yǎng),水虧血少肝風生。1. 肝陽化風證肝陽化風頭眩暈,手顫肢麻站不穩(wěn); 甚則突然昏倒地,口眼歪斜人不??; 半身不遂失言語,喉中痰鳴脈弦勁。2. 熱極生風證熱極生風小兒多,高熱肝經受燔灼; 四肢抽搐頸項強,兩目上視牙關合; 甚則角弓呈反張,清肝泄熱病立差。3. 陰虛動風證陰虛動風熱病后,肝腎陰傷人消瘦; 筋脈失養(yǎ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