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2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基本程序氯氣的性質(zhì)|卜隨堂模擬測試1. (2009 臺灣,62)下列三個反應式中的 X與Y分別為兩種金屬元素的代號,但Cl為氯的元素符號。X+ YCL=XC2+ YCl2 + 2XCl2=2XC3Y+ 2XCl3=YC2+2XCl2已知三個反應均能向右進行,試依據(jù)以上三個反應式,推測下列物質(zhì)中哪一個是最強的氧化劑()A.XCl 3B. XC12C. Cl 2D. YE. YCI2解析:氧化還原反應遵循方向為:強氧化劑十強還原劑一一弱氧化劑+弱還原劑,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要強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X + YCI2> XC12 + Y 氧化劑強弱:YCl2&
2、gt;XCL,還原劑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Cl 2 + 2XC12 -> 2XC13 氧化齊 IJ 弓II 弱:Cl 2>XCl3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Y + 2XCl3 -> YCl2 + 2XCl2 氧化劑強弱:XCl3>YCl2還原劑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所以氧化性強弱順序:Cl2>XCl3>YCl2>XCl2。答案:C2 .氯氣性質(zhì)活潑,下列物質(zhì)不能由氯氣和單質(zhì)直接化合得到的是()A.NaCl B . FeCl2 C . FeCl3 D . CuCl2解析:氯氣與變價金屬單質(zhì)直接化合時得高價氯化物。答案:B3 .漂白粉在空氣中放置易失效
3、的主要原因是()A.Ca(ClO) 2不穩(wěn)定,易分解B. Ca(ClO)2易吸收水分而潮解C. Ca(ClO) 2跟空氣中的水和 CO反應 D. Ca(ClO)2跟空氣中的 CO反應解析:漂白粉在空氣中放置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碳酸可以與Ca(ClO)2反應生成HClQ次氯酸不穩(wěn)定,在光的作用下易分解,使漂白粉失效。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光照Ca(ClO) 2 + CO+ H2O=CaCO- 2HClO,2HClO=2HCl + Q T。答案:C4 .下列對有關(guān)化學反應過程或?qū)嶒灛F(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Cl 2的水溶液可以導電,說明Cl2是電解質(zhì)B.在高溫條件下,C能置換出Si6中的Si,說明C的
4、氧化性強于SiC.向淀粉碘化鉀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變?yōu)樗{色,說明 Cl2的氧化性強于I2D.在滴有酚配的 N&CO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后,溶液退色,說明BaCl2溶液有酸性解析:電解質(zhì)屬于化合物,不是單質(zhì),A錯;在高溫條件下,C能置換出SiQ中的Si,說明在高溫條件下 C的還原性強于 Si, B錯;向淀粉碘化鉀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變?yōu)樗{ 色說明有碘生成,說明 C12的氧化性強于I2, C正確;在滴有酚酬:的 NaCO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后,生成BaCO沉淀,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導致 CO-的水解向逆方向進行,所以溶 液退色,BaCl2溶液呈中性,因果關(guān)系不對應,D錯。答
5、案:C5.某學生做如下實驗:第一步,在淀粉 KI溶液中,滴入少量 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 酸,溶液立即變藍;第二步,在上述藍色溶液中, 滴加足量的NaSO溶液,藍色逐漸消失。 下列敘述中該同學對實驗原理的解釋和所得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A.氧化性:HClO>l2>SdB.藍色消失的原因是 NkSO溶液具有漂白性C.淀粉KI溶液變藍是因為 被HC1O氧化為I2, I 2遇淀粉變藍D.若將NS2SO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退色解析:SO具有強還原性,可被 HC1O和I2氧化。第二步溶液藍色消失是 SO還原I2的結(jié) 果。答案:B6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 (部分儀器已省略),能達
6、到實驗目的的是()15A.二氧化鎰與濃鹽酸反應制干燥氯氣B.濾紙先用氯化鈉、無色酚酗:的混合液浸濕,然后平鋪在一塊鉗片上,接通電源后,用 外加保護膜的細鐵棒做筆在濾紙上寫字顯紅色字跡C.石油的分儲D.用水吸收氯化氫氣體解析:用排水法收集 C12,得不到干燥氯氣,故 A選項不正確;細鐵棒接電源負極,作陰 極產(chǎn)生H2,陰極附近OH的濃度增大,遇酚酬:變紅色,故B選項正確;石油分儲溫度計的水銀球應在支管口附近,故C選項錯誤;HCl極易溶于水,用此裝置會引起倒吸, 不安全,故D選項錯誤。答案:B7 . ClO 2是一種廣譜型的消毒劑,根據(jù)世界環(huán)保聯(lián)盟的要求,C1O2將逐漸取代C12成為自來水的消毒劑。
7、工業(yè)上 C1O2常用NaClQ和Na2SO溶液混合并加 H2SQ酸化后反應制得,在以上 反應中NaClQ和NaS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A.1 : 1B . 2 : 1C . 1 : 2D . 2 : 3解析:NaClQ和NaSO溶液在酸性條件下的反應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要確定NaClQ和2NaClC3+ N&SO +N&S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只要將方程式配平即可。根據(jù)方程式:HbSO=2ClO T + 2N&SQ+HO知,n(NaClO3): n(NazSO) =2 : 1。答案:B8 .氯水是含多組分的混和物,其性質(zhì)在不同的反應中有不同的體現(xiàn),例如:用滴管將新制的飽和氯
8、水慢慢滴入含酚配的NaOH稀溶液中,當?shù)蔚阶詈笠坏螘r紅色突然退去,試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保存飽和氯水的方法是 。(2)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兩種(簡要文字說明)是由于;是由于。簡述怎樣用實驗證明紅色退去的原因是或者是:。解析:能使變紅的酚酬:退色的原因是溶液堿性減弱(中和堿性)或過量氯水中的 HC1O將變紅的酚血:漂白,若要設計實驗證明退色的可能原因,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在退色后溶液中再滴加NaOH§液,若不再出現(xiàn)紅色,說明是HC1O漂白作用的結(jié)果;若再出現(xiàn)紅色,說明是氯水與NaOHK應,堿性減弱的原因。答案:(1)在棕色試劑瓶中密封保存并置于陰涼處(2)氯水與NaOH反應生成兩
9、種鹽,堿性減弱氯水過量后 HC1O的漂白性將溶液變成無色 向無色溶液中再滴加 NaOH溶液,若不再出現(xiàn)紅色,應為原因,若再出現(xiàn)紅色, 應為原因9 .某同學用下列裝置制備并檢驗C12的性質(zhì)。飽和食捻水IVNaOH/味之日"溶就他的有色布條h二濕棚的有色布條L甲烷與cis(1) I圖圓底燒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n圖中退色的是A_(填“a”或"b”),n圖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將銅絲換成鐵絲,做出實驗,結(jié)果也能點燃,你認為鐵絲也能點燃的理由是A_(填選項字母)。 A.Fe與Cu都是金屬元素B. Fe的熔點比Cu高C. Fe的密度比 Cu小D. Fe的金屬性比 Cu
10、強(4)將IV裝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沒有直接照射),一會兒后,觀察到量筒壁上有油狀液滴生成,飽和食鹽水中有少量固體析出,量筒內(nèi)黃綠色氣體顏色變淺,量筒內(nèi)液面上升 等。油狀液滴的成分可能是(寫分子式)。水槽用飽和食鹽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飽和食鹽水中有少量固體析出,其原因是 。(5)將硫酸溶液滴入n圖實驗后的燒杯中,至溶液顯酸性,結(jié)果也有C12生成,其原因是(用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 )。解析:(1)(2)(4)都是教材中實驗所解決的問題,很容易就能回答。(3)是對兩種金屬的比較,Cu能發(fā)生的反應,則比Cu更活潑的Fe也能夠發(fā)生反應。(5)此問是本題的一個難點, 溶液中有C和ClO,加酸酸化后,
11、兩者應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答案:(1)Mn1 + 4HCl(濃)=MnC2+C12T + 2H2O (2)b Cl2 + 2OH =Cl+ClO + H2O(3)D (4)CHCl2、CHC3、CCl4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 Cl2和水的反應 反應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 C濃度增大,促使 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 NaCl固體的 方向移動 (5)Cl + ClO + 2H+=CbT + H2O10. 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某些氣體的化學性質(zhì),設計出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時, 將A C中產(chǎn)生的氣體都通入 B中。飽和食技水A(1)實驗前如何檢查 A部分裝置的氣密性? 。(2)堿石灰的
12、作用是。(3)如果a、b分別是,則實驗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爆炸,必須禁止。(4)如果a、b分別是濃磷酸(磷酸是高沸點酸)、NaI,在B中將會看到: 。(5)如果在B中將會看到白煙生成,寫出生成白煙的化學方程式: 。解析:A中生成C12,進入B中的氣體肯定有潮濕的Cl2, C中由于a、b不確定,可以生成的氣體不確定,但產(chǎn)生的氣體在常溫下能與C12發(fā)生反應。答案:(1)用止水夾夾住 A的導氣管,關(guān)閉分液漏斗旋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然后打開分液漏斗旋塞,當少許水滴入試管后停止滴水,說明裝置不漏氣(2)吸收尾氣 (3)稀硫酸(或稀鹽酸)、Zn(或Fe) (4)有紫黑色固體生成(5)3Cl 2 +8NH=6N
13、HCl + N211. 2009年11月12日,中華網(wǎng)報道:貴州省某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位于山區(qū)的一化學試劑廠, 發(fā)生氯氣泄漏事故,泄漏出的氯氣迅速向周圍的居民區(qū)蔓延,所到之處草木枯黃、大片蔬 菜被毀。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你當時在現(xiàn)場,你應該往哪里撤離?(填“山坡上”或“低洼處” )A_;(2)如果你在該廠實驗室準備撤離時,應該準備什么樣的簡易“防毒面具”避免吸入較多 的氯氣? ;(3)如果你當時在距離化工廠較近的居民家中,如何利用家中現(xiàn)成物質(zhì)來制作簡易“防毒面具”? ;(4)消防官兵趕到現(xiàn)場處理, 他們先把泄漏的氯氣鋼瓶投入一盛有某物質(zhì)水溶液的水池中,該物質(zhì)是;(5)對彌漫在空氣中沒有散去的
14、氯氣,消防隊員噴灑了一種揮發(fā)性化學物質(zhì)的水溶液進行 處理,該化學物質(zhì)是。解析:性質(zhì)決定處理方案P (Cl 2)比P (空氣)大一-> 山坡上Cb有毒但可溶于堿液NaOH(叫)有強腐蝕性大量 大氣中-壬 rh稀 Na£Om(aq) 或肥皂水N吼OH(aq)吸收*氨氣吸收口鼻答案:(1)山坡上 (2)用蘸有稀碳酸鈉溶液的濕毛巾捂住口鼻(3)用蘸有稀碳酸鈉溶液、小蘇打溶液或肥皂水的濕毛巾捂住口鼻(4)NaOH (5)氨水12. (1)氯氣對飲用水消毒的原理是 。氯氣的消毒能力受水的pH的影響,pH小時的消毒能力_pH大時的消毒能力(填“ >”或“<”),其原因是。(2)通
15、常用氯酸鈉(NaClO3)與濃鹽酸反應來制取 C1O2,同時生成C12,寫出化學方程式:。市售的一種新型消毒劑含兩種成分,分別是NaClQ和NaQQ。兩種成分在溶液中混合便產(chǎn)生C1Q,寫出化學方程式: 。某同學打算通過研究性學習,比較這兩種制取 C1O2的方法的利與弊。 要擬定一個簡略的研究方案,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向進行研究?解析:根據(jù)題目信息知氯氣消毒的原理是氯氣與水作用產(chǎn)生HC1O(具有殺菌、消毒作用)。本材料考查自來水的消毒問題, 同時題中設置了研究性學習問題, 這也是當前高考改革的 方向。比較兩種制取方案的利與弊可以從材料進行分析,也可以根據(jù)它們的制備方法進行分析等。答案:(1)Cl
16、2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Cl2+HO=HClQ HCl, HClO起殺菌消毒作用> pH大時HClO容易轉(zhuǎn)化為ClO(2)2NaClO 3 + 4HCl(濃)=Cl 2 T + 2cO T + 2NaCl + 2Ho 2NaClO + NaC2c4=2ClQ T +2N32CQ 原料的包裝和運輸是否簡便易行;pH對消毒能力的影響;制取是否方便;副產(chǎn)物的多少;產(chǎn)物對水質(zhì)的影響;穩(wěn)定性;安全性等IK作業(yè)手冊、I1 .今有甲、乙、丙三瓶等體積的新制氯水,濃度均為 0.1 mol/L 。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 NaHCO晶體(n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 NaHSOH體(n mol),丙瓶不變
17、。片刻后,甲、 乙、丙三瓶溶液中 HClO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大小關(guān)系是(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A.甲=乙>丙B .甲 >丙>乙C.丙 >甲=乙 D.乙 >丙> 甲解析: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2+HO-HCl+HClO,加入 NaHCO后,因為酸性:HCl>H2CO>HClO,所以NaHC0tl HCl反應而不與 HClO反應,平衡向右移動,HClO濃度增大;乙瓶中因HClO具有強氧化性,可將 NaHSOS化,從而使 HClO濃度下降。答案:B2 .下列物質(zhì)中只含有游離態(tài)氯元素的是()A.液氯 B .氯水 C .鹽酸 D .次氯酸解析:液氯中只
18、有氯分子; 氯水中有H2。Cl2、HCl。hT、C、ClO, OH;鹽酸中有H2Q 4、OH!、Cl ;次氯酸為HClO,氯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故只有A中只含游離態(tài)氯元素。答案:A3 .氯氣溶于水后生成氯水,在氯水中存在的平衡關(guān)系是()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平衡次氯酸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平衡氯氣溶解與逸出的平衡A. B . C . D .都存在解析:氯水中存在的變化過程有:Cl 2(g),士 Cl2(aq)C12+H2O一HClO+ HClHClOClO +4H2O-U + OH。答案:D4 .將0.2 mol MnO 2和50 mL 12 mol - L 一的鹽酸混合后加熱,待反應完全后,向反應后的
19、溶 液中加入足量 AgNO溶液,生成AgCl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為(鹽酸的揮發(fā)忽略不計)()A.大于 0.3 mol ,小于 0.6 molB.等于 0.3 molC.小于 0.3 molD.等于 0.6 mol解析:n(HCl) =0.050 L X 12 mol - L= 0.6 mol 。 HClAgCl, 0.6 mol HCl 不與 MnO反 應時生成的 AgCl最多,為0.6 mol 。 HCl為0.6 mol ,最多生成 0.15 mol Cl 2;由于鹽酸 濃度減小到一定程度時,MnO不與鹽酸反應,故判斷A項正確。答案:A5 .已知常溫下氯酸鉀與濃鹽酸反應放出氯氣,現(xiàn)按下圖進行鹵素的
20、性質(zhì)實驗。玻璃管內(nèi)裝有 分別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應一段時間后,對圖中指定部位顏色描述正確的是 ()n氫氧化鈉溶液KCLOjHCl(濃)-KI淀粉溶液NaHr溶液A黃綠色橙色藍色白色B無色橙色紫色白色C黃綠色橙色藍色無色D黃綠色無色紫色白色解析:各處發(fā)生的反應及現(xiàn)象分別為:KCld+6HCl(濃)=KCl + 3Cl2 T + 3H2。,產(chǎn)生黃綠色的氣體。2NaBr+ Cl 2=2NaC+B2, Br2溶于水顯橙(黃)色。2KI+Cl2=2KCl+ I2,淀粉遇I 2變藍色。Cl 2+ 2NaOH=NaCl- NaClO+ H20,兩種鹽的水溶液都無顏色,故棉球顯白色。答案:A6 .濃鹽酸
21、和次氯酸鈣能發(fā)生下列反應:Ca(ClO)2+4HCl(濃)=CaCC+2Cl 2T + 2H20用貯存很久的漂白粉與濃鹽酸反應制得的氯氣中,可能含有的雜質(zhì)氣體是()CQ HCl H 20(g)。2A. B . C . D .解析:Ca(ClO) 2會在空氣中吸收 CO而轉(zhuǎn)變?yōu)镃aCQ故當用久置的漂白粉與濃HCl反應制C12時,可能引入的雜質(zhì)性氣體是Ca HCl及HbO(g)。答案:A7 .實驗室用下列兩種方法制氯氣:用含HCl 146 g的濃鹽酸與足量的 MnO反應;用87 gMnO與足量濃鹽酸反應。所得的氯氣()A.比多 B .比多 C . 一樣多 D .無法比較解析:146 g HCl的物
22、質(zhì)的量為 4 mol,87 g MnO 2的物質(zhì)的量為 1 mol ,由方程式:MnO + 4HCl(濃)=MnCb+Cl2 f + 2H2。,1 mol MnO2可以與 4 mol HCl 反應,但是,應注意稀 鹽酸與MnO不反應的事實,也就是說 1 mol MnO2與足量濃鹽酸反應生成的Cl2多。答案:B8 . 0.2 mol某元素的單質(zhì)與足量的Cl2反應后,質(zhì)量增加了 21.3 g ,這種元素是()A.Cu B . Na C . Fe D . Al解析:n(Cl 2) =0.3 mol ,轉(zhuǎn)移0.6 mole ,說明0.2 mol金屬單質(zhì)也轉(zhuǎn)移 0.6 mole , 化合價為+ 3價。答
23、案:CD9 .由一種陽離子與兩種酸根離子組成的鹽稱為混鹽。混鹽CaOC2中不同價態(tài)的氯在酸性條件下可以生成Cl2。下列關(guān)于混鹽CaOC2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CaOCl 2與稀硫酸反應產(chǎn)生 1 mol Cl 2時轉(zhuǎn)移2 mol電子B. CaOC2的水溶液呈堿性C. CaOC2具有較強的氧化性D. CaOC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0解析:根據(jù)信息“一種陽離子與兩種酸根離子組成的鹽稱為混鹽”,該混鹽應寫成CaCl(ClO),結(jié)構(gòu)中存在 C和Cl。一兩種陰離子,產(chǎn)生 1 mol Cl 2時轉(zhuǎn)移1 mol電子。答案:AD10 .在燒杯中加入水和苯 (密度:0.88 g/cm 3)各50 mL。將一
24、小粒金屬鈉 (密度:0.97 g/cm 3) 投入燒杯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能是()A.鈉在水層中反應并四處游動B.鈉停留在苯層中不發(fā)生反應C.鈉在苯的液面上反應并四處游動D.鈉在苯與水的界面處反應并可能做上、下跳動解析:此題考查的面很廣,首先是苯與水互不溶解,還有鈉的密度處于苯和水之間,鈉能 與水中的氫反應而不與苯中的氫反應。另外鈉與水反應放出的氫氣使鈉在苯與水的界面處可能做上、下跳動。答案:D11 .將金屬鈉投入到下列物質(zhì)的溶液中,溶液的質(zhì)量不會減輕的是()A.HCl B . CuSO C . MgCl2 D . Ca(HCO)2解析:溶液質(zhì)量的變化取決于加入物質(zhì)與逸出氣體和析出沉淀的質(zhì)量之差
25、。若此差值大于等于零,則溶液質(zhì)量不會減輕。A項中:2Na+ 2HCl=2NaCl+ H4Am2X23244>0B項中:2Na+ 2H20+ CuSO=NaSO+ Cu(OH)2 J + HdAm2-54<0A m2-14<02X2398C項中:2Na+ 2H20+ MgCb=2NaC+ Mg(0H)4 + Hd4658D項中:2Na+ 2HzO=2NaOH H2 T2NaOHF Ca(HCG) 2=CaC0 + N&CO+ 2H2O二者合并為:2Na+ Ca(HCO) 2=CaC3X + NaCO+ H4 Am461002 56V0答案:A12 .下列關(guān)于鈉的說法中,
26、正確的是 ()A.鈉的化學性質(zhì)很活潑,所以它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離態(tài)存在B.鈉是一種很強的還原劑,可以把鈦、錯、鋁等金屬從它們的鹵化物的水溶液中置換出 來C.鈉在化學反應中常常失去電子,被氧化,作氧化劑D.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物,發(fā)出黃色火焰解析:A項正確;B項,鈉與溶液中的水先反應,不能將不活潑的金屬置換出來,B項不正確;C項,鈉是一種強還原劑, C項不正確;D項,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物, D項 錯誤。答案:A13 .向紫色石蕊試液中加入過量的NaQ粉末,振蕩后,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A.溶液仍為紫色B .溶液最后變?yōu)樗{色C.溶液先變藍最后退色D .有氣泡冒出解析:-使石蕊變藍阿0叫0
27、- N伽叫&L變藍的石蕊被氧化至無色答案:CD14 .將鈉、鎂、鋁各 0.3 mol分別放入200 mL 1 mol ”一的鹽酸中,同溫同壓下產(chǎn)生的氣體 體積比是()A.1:2:3 B.6:3:2 C.3:2:2 D.1:1:l解析:n(HCl) =0.2 mol ? n(H2Na)= 0.15 mol , n(H2Mg)= n(H2Al) =0.1 mol 。答案:C15.鈉的下列用途正確且與鈉的化學性質(zhì)無關(guān)的是與鉀形成的合金可作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制取NaQ冶煉稀有金屬及金屬鈦16.A.硫代碳酸鈉 B .多硫碳酸鈉 解析:據(jù)題意分析:硫代硫酸鈉 替,代替氧的硫原子化合價仍為-17
28、.硫的價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過氧化物中含有過氧根離子即OT,它們的價態(tài)都與原先氧的價態(tài)不同,綜上分析應選答案:A一定溫度下,mg下列物質(zhì)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后, 過氧化鈉增加了 n g ,且n>m符合此要求的物質(zhì)是O2 ,超氧化物中含有超氧根離子即Ao產(chǎn)物與足量的過氧化鈉充分反應, )應用于電光源上制取NaOHM NaCl等鈉的化合物 可用于驗證乙醇的分子結(jié)構(gòu)A. B . C .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確解析:均只涉及鈉的物理性質(zhì)。答案:A下列各物質(zhì)的學名是:N&GQ叫硫代硫酸鈉;CaS叫多硫化鈣;NaQ叫過氧化鈉;KO叫超氧化鉀。試綜合上述命名規(guī)律,分析回答:NaCS應讀做()C .
29、過硫碳酸鈉 D .超硫碳酸鈉(Na2s203)表明Na2SO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被一個硫原子代2價,而多硫化鈣表明普通硫化鈣又與硫結(jié)合后的產(chǎn)物,H2CO CO和H2的混合物 HCOOCHCHCHOA. B . C . D .解析:符合(CO)n(H2) m通式的物質(zhì) mg充分燃燒后會使 NaQ增加mg,均符合此條 件;可看作 C(CO)(H2)2,其mg完全燃燒后,會使 NaQ增加的質(zhì)量大于 mg,相當于C 又吸收了一個Q答案:A18.(1)4 g CO和H2的混合氣體燃燒充分后與N&Q(足量)反應,N&Q固體增重A_ g。(2)4 g葡萄糖(C6H12Q)燃燒后的產(chǎn)物導入盛足量
30、NaQ的密閉容器,則 NaQ固體質(zhì)量增加A_ g。3 3) mg CO2、H、CH的混合氣體通過盛足量N%Q的密閉容器(引燃后充分反應),NaQ固體質(zhì)量增加 mg ,則 V(CQ) : MH2) : V(CH4) = A_oCQH2O解析:由N&Q>NaCO發(fā)現(xiàn),A m為CO的質(zhì)量;由N&Q>2NaOH A m為H2的質(zhì)量。即凡是組成符合(CO)n (H2)m的物質(zhì)mg燃燒后的產(chǎn)物,通過足量 NaQ后,固體質(zhì)量增加 mg??梢?2)答案土勻為4; (3)中CO與CH為1 : 1時才可滿足組成(CO)n (Hz)m,所以 (3)的答案為:1 : x : 1(x>
31、0)。答案:(1)4(2)4(3)1 : x : 1(x>0)19 .化學實驗是探究化學原理的主要手段。(1)為了探究鈉跟非金屬的反應,有人進行如下實驗:觀察用刀切開的鈉的表面所發(fā)生的 變化。把一小塊鈉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從鈉的化學性質(zhì)角度分析,你認為通過本實驗可探究得出什么結(jié)論? 。實驗設計中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2)為了探究鈉跟水的反應,進一步進行兩個實驗:向一個盛有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酬:試液,然后把綠豆大的一塊鈉投入小燒杯中。切一塊綠豆大的鈉,用鋁箔(事先用針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鐐子夾住,放在試管口下, 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待試管中氣體集滿時,小心取出試管,把試
32、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燈火焰, 檢驗生成的氣體。根據(jù)實驗的現(xiàn)象可判斷,鈉跟水反應后的產(chǎn)物之一是 ,根據(jù)實驗的現(xiàn)象判斷,鈉跟水反應的產(chǎn)物之一是AA,綜合起來可得鈉跟水反應的化學反應原理,請用離子方程式表布: 。解析:鈉跟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大家很熟悉的,但題中要求從探究的角度進行剖析有一定的難度。題中涉及的實驗過程中主要運用了比較的方法。答案:(1)鈉在常溫、加熱條件下都易跟Q反應,常溫下生成 Na。加熱條件下生成 N&Q比較的方法(2)NaOH H2 2Na+ 2HaO=2Na+ 2OH + H2 T20 .某同學設計出一種在隔絕空氣條件下讓鈉與水反應的方法,使學生能仔細觀察到各種實 驗現(xiàn)象。
33、該方法簡便、安全、現(xiàn)象明顯、有趣味性,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時:往100 mL的大試管中先加入 40 mL煤油,取綠豆粒大小的金屬鈉放入大試管后 塞上橡皮塞(這時膠管夾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通過漏斗加滿滴有酚酬:的水。煤油鈉滴有酚班 的水溶液根據(jù)反應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怎樣檢驗該裝置的氣密性 。(2)金屬鈉投入煤油后的現(xiàn)象是 。(3)加入水后金屬鈉的現(xiàn)象是 。(4)大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5)裝置中液面的變化分別是:大試管中 ;長頸漏斗中。(6)簡述檢驗產(chǎn)生氣體是否是氫氣的方法: 。答案:(1)用止水夾夾緊膠管,然后向長頸漏斗內(nèi)注水,直至長頸漏斗內(nèi)液面高于試管內(nèi)液面,靜置
34、一段時間后,若液面差不變,則說明該裝置氣密性良好(2)鈉沉在煤油下面(3)鈉熔成小球、產(chǎn)生氣體,并在煤油與水的界面附近上下跳動(4)水溶液由無色很快變?yōu)榧t色 (5)液面逐漸下降液面逐漸上升(6)當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開膠管夾用導管吹肥皂泡,如果能產(chǎn)生上升的肥皂泡,則說明有氫氣產(chǎn)生21 . (2009 江城模擬)(1)某學生用實驗室常見的酸、堿、鹽和金屬為反應物,并利用一個底 部有小孔的試管和一個廣口瓶組裝成如圖所示的替代簡易氣體發(fā)生器的即開即停裝置,該裝置中裝有銅絲網(wǎng)隔板,利用該裝置可制取哪些氣體?銅絲網(wǎng)隔板改為鐵絲網(wǎng)隔板,則該裝置可用于制取何種氣體?。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2)寫出C
35、O和NaQ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某學生判斷 SO和N&Q反應能生成硫酸鈉,你認為他的判斷合理嗎?A_o簡要說明理由。A BC裝置中B的作用是, D的作用是。為確認SO和NaQ反應產(chǎn)物,該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你認為應進行的操作按順序排列是A_(填序號)。A.用帶火星的細木條靠近干燥管口a,觀察細木條是否著火燃燒B.將C裝置中反應后的固體物質(zhì)溶于適量水配成溶液C.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鋼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鹽酸,再加入氯化鋼溶液,觀察是否有氣泡或沉淀生成解析:(1)裝銅絲網(wǎng)時,因為 Cu不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可以用來制取 Ha、CO、H2s氣
36、體;當把銅絲網(wǎng)換成鐵絲網(wǎng)時, 鐵性質(zhì)比較活潑,不能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來制備氣體, 好、 CO、H2S三種氣體中,可以用 Al和NaOH反應制取Hb,其離子方程式為 2Al + 2OHT + 6M=2Al(OH)4 + 3H4。(2)NazQ與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Q+ 2CO=2NaCO+ C2.由于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能將+4價的硫氧化為+ 6價而生成硫酸鈉,故該學生的判斷是合理的。B裝置用于干燥SQ氣體,防止水蒸氣進入 C裝置與NaQ反應:2N&Q+2HO=4NaOHQT,影響Q的檢驗;D裝置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C裝置與NaQ反應生成氧氣,也影響O2的檢驗,同
37、時吸收過量 SO氣體,便于氧氣的檢驗和防止污染空氣。通過A操作可以確認有無 Q產(chǎn)生。因HNO具有強氧化T會把 SOT氧化為SCO ,影響 實驗的測定,故 C操作錯誤,通過 B、D操作可以確認反應后固體的成分。因此應進行的 操作按順序排列是 A B Do答案:(1)H 2、CO、H2s H2 2Al + 20口 + 6HO=2Al(OH) 4 + 3Hd(2)2CQ+ 2Na2Q=2NaCO+ Q合理 由于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能將+4價的硫氧化為+ 6價而生成硫酸鈉用于干燥SO氣體,防止水蒸氣進入 C裝置與N&Q反應 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 C裝 置與NaQ反應生成氧氣,同時吸收過量 SO氣體,便于氧氣的檢驗和防止污染空氣A、B、D22 .中學化學學習過的一些氣體可以用如圖裝置分別制取、干燥和收集,燒杯中的NaOHm用于吸收尾氣。根據(jù)要求回答以下問題。(1)請分析能用該裝置制取、干燥、收集和吸收的氣體對反應物、反應條件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 17440-2025糧食加工、儲運系統(tǒng)粉塵防爆安全規(guī)范
- JJF 1282-2025時間繼電器校準規(guī)范
- 動漫制作合同范本
- 農(nóng)村地抵押合同范例
- 買賣鞋合同范例
- 公路發(fā)包合同范本
- 買斷企業(yè)產(chǎn)品合同范本
- 代辦檢測合同范本
- 企業(yè)bt項目合同范本
- 三方工程合同范本
- 清華抬頭信紙
- 毫火針療法PPT課件
-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日積月累
- 蝴蝶蘭溫室工廠化栽培管理技術(shù)
- 原發(fā)性肺癌手術(shù)臨床路徑(最全版)
- 銀行對賬單(共9頁)
- 最新工程招投標實訓課程標準教案
- 企業(yè)職工流動登記表格模板(最新)
- KET核心詞匯中文加音標_完整版
- 從聚焦課堂到關(guān)注教育教學全過程PPT課件
- 江蘇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專項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