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單元文言文語文復(fù)習(xí)題_第1頁
第3單元文言文語文復(fù)習(xí)題_第2頁
第3單元文言文語文復(fù)習(xí)題_第3頁
第3單元文言文語文復(fù)習(xí)題_第4頁
第3單元文言文語文復(fù)習(xí)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3單元文言文語文復(fù)習(xí)題班級:_ 姓名:_一、桃花源記(一)解釋括號前的字或詞:1、仿佛( )若有光 2、 才( )通人 3、豁然開朗( ) 4、屋舍儼然( )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6、便要 ( )還家 7、 皆嘆惋 ( ) 8、交通( ) 9、妻子( ) 10、絕境( ) 11、無論( ) 12、使扶向( )路13、遂( )迷 14、規(guī) ( ) 15問津( ) (二)解釋加點字的意思1、尋 尋向所志 ( ) 尋病終( ) 2、志 處處志之 ( ) 尋向所志( )(三)翻譯句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2、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四)加橫線字與“皆嘆惋”中的“皆”字異義的一項是( )A.男女衣著,悉如外人B.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C.具答之(五)寫出本文中出現(xiàn)的四個成語。_ _ _ _(六)理解1、寫出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和幸福生活的語句: 2、第段中“乃大驚”顯示出桃花源人與外世隔絕久遠,還有哪句也顯示了這一點:答:_3、用自己的話說說桃源人“不復(fù)出”的原因? 4根據(jù)上下文,說說“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敝?,桃源人為什么“嘆惋”?_ 5、“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是:_ 6、結(jié)合全文看,陶淵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

3、樣的社會理想?_ 7、 如何理解漁人做了標志卻“不復(fù)得路”這個情節(jié)? _小石潭記一、請解釋下列古今異義(16分)1、小生:古義: 今義: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2、去:古義: 。乃記之而去;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3、聞:古義: 。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4、居:古義: 。不可久居;今義:住。5、可,古義: 。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能愿動詞,可以6、布:古義: 。影布石上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7、許:古義: 。今義:允許。8、佁(y)然:古義: 。今義:癡呆或深思的樣子;二、請解釋下列一詞多義(24分)1、可:(1) 。潭中魚可百許頭;(2) 。不可久居。2、從:(1) 。從

4、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隸而從者。3、清:(1)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 。以其境過清。4、差:(1) 。參差披拂; (2) 。其岸勢犬牙差互。5、見:(1) 。下見小潭;(2) 。明滅可見。6、樂:(1) 。心樂之;(2) 。似與游者相樂。7、以 (1) 。以其境過清;(2) 。卷石底以出; (3) 。全石以為底。8、而 (1) 。乃記之而去;(2) 。隸而從者;(3) 。潭西南而望。9、游 (1) 。皆若空游無所依; (2) 。同游者。10、環(huán)(1) 。如鳴佩環(huán);(2) 。竹樹環(huán)合。11、為(1) 。全石以為底;(2) 。為巖。三、仿照例1,請解釋下列詞類活用()1、從小丘西行

5、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2、下見小潭。下: 。3、皆若空游無所依??眨?。4、日光下澈。下: 。5、俶爾遠逝。遠: 。6、潭西南而望。西南: 。7、斗折蛇行。斗: 。蛇: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 。9、凄神寒骨。凄: 。寒: 。10、如鳴佩環(huán)。鳴: 。11、心樂之。樂: 。12、近岸。近: 。13、隸而從者。隸: 。14、似與游者相樂。樂: 。四、比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20分)【甲】          小石潭記(節(jié)選)柳宗元【乙】   &#

6、160;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解釋下面劃橫線詞的意思。(4分) 

7、;  皆若空游無所依_懷民亦未寢           2.把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_          _岸勢犬牙差互:_   _       _ 念無與為樂者:_   _   

8、    _ 3.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是_   乙文是_ (4分)4.仿照示例,賞析甲文中的句子。(4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月光的皎潔 (清澈透明)。句中沒有寫“月”字,卻無處不見皎潔的月光,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_ _       

9、0;             _ 核舟記練習(xí)一、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勢象形( )( )( )3.嘗貽余核舟一( )( )( )4.蓋大蘇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許( )( )( )6.啟窗而觀( )7.箬篷覆之( )( )( )8.雕欄相望焉( )9.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 )10.石青糝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語( )13.其兩膝相比者( )( )14.佛印絕類彌勒( )15.矯首昂視( )1

10、6.神情與蘇、黃不屬( )17.珠可歷歷數(shù)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19.其人視端容寂( )( )20.若聽茶聲然( )21.其船背稍夷( )22.鉤畫了了,其色墨( )( )23.長曾不盈寸( )( )2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 詘右臂支船( ) 2. 左手倚一衡木( )三、比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義木:能以徑寸之木(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 以至鳥獸、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奇:明有奇巧人( )有:明有奇巧人( ) 長約八分有奇( ) 長約八分有奇(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

11、坡( ) 啟窗而觀( ) 為人五;為窗八( )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可:高可二黍許( )云:蓋大蘇泛赤壁云( ) 珠可歷歷數(shù)也( ) 此中人語云( )四、翻譯下列句子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2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3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4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5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6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7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9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第3單元文言文復(fù)習(xí)題答案(一)1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2僅僅、只 3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4整齊的樣子5類6同“邀”,邀請。7感嘆 8交錯相通9妻子兒女10與人世隔絕的地方11不要說,

12、更不必說12先前的13竟,終于14打算,計劃15訪求、探求(二)(1) 尋找; 隨即、不久 (2)做標志; 標志(三)(1)(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朝(2)(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與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與外人斷絕了來往。(3)這里邊的人告訴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保?)(這里的)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沼、桑樹、竹子之類。 (5)老人和小孩個個都安閑快樂。(6)這個人一一向(他們)詳細地說出他所聽到的(事情),(他們)都(感到)感嘆驚訝。(四)C(因為題

13、干中“皆嘆惋”的“皆”字譯為“全,都”,而C項“具答之”的“具”解釋為“詳細、詳盡”,所以選C項)(五)世外桃源、怡然自樂、豁然開朗、無人問津(六)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恰然自樂。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4、為桃花源外現(xiàn)實黑暗、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而嘆惋。5、因為他們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這個地方,擾亂、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生活。6、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這個社會理想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小孩都生活

14、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美好。7、說明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這樣寫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一、答案:1、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能愿動詞,可以6、布:古義:映。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7、許:古意: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用法的“來”。今義:允許。8、佁(y)然:古義:呆呆的樣子。今義: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15、;二、一詞多義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3、清:(1)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5、見:(1)看見。下見小潭;(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飾。卷石底以出;(3) 把。全石以為底。8、而 (1)不譯,表順接關(guān)系。乃記之而去;(2)不譯,表

16、修飾關(guān)系。隸而從者;(3)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潭西南而望。9、游 (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2)游覽。同游者。10、環(huán)(1)玉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2)環(huán)繞。竹樹環(huán)合。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2)成為。為巖。三、詞類活用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向下。3、皆若空游無所依??眨好~作狀語,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爬行)那樣。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17、。9、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10、如鳴佩環(huán)。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音。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12、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13、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14、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玩了。四、1.若:好像 寢:睡(睡覺、眠、臥)(2分) 2.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適合長時間停 留,于是就記下了這里的景色離開了。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犬牙)那樣相互交錯(參差不齊)(2分) 想到(考慮)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分) 3.甲文是(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答“心樂之”也可)乙文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4分)4. 示例:正面寫了游魚,側(cè)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寫魚,對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魚歡的優(yōu)美畫面卻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2分)核舟記1.奇妙精巧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