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文獻計量分析_第1頁
全球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文獻計量分析_第2頁
全球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文獻計量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球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文獻計量分析【摘要】利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對全球2021-2021年間發(fā)表的生物醫(yī)用材料SCI論文,從年發(fā)文量、國家分布、研究機構分布、研究領域分布、分布及高影響論文等角度進行計量分析,揭示該領域近5年的研究趨勢,旨在從科學角度系統(tǒng)描述和揭示目前生物醫(yī)用材料的國際研發(fā)態(tài)勢,從而為相關機構和科研人員提供研究和決策參考?!娟P鍵詞】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論文;文獻計量【Abstract】Byusingbibliometricanalysis,thispaperstudiesthepapersaboutbiomaterialswhichpublishedin2021

2、-2004basedon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database.Byanalyzingthenumberofpublishedpapersperyear,thedistributionofcountries,thedistributionofresearchinstitutions,thedistributionofresearchdirectionsandacademicjournals,andthehighlycitedpapers,etc.,thispaperrevealstrendofthisfieldinthepastfiveyearsandprobes

3、intotherecentyears'biomaterialsresearchtrendsaroundtheworl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totherelateddepartments.【Keywords】Biomaterials;Researchpapers;Bibliometricanalysis0引言生物醫(yī)用材料又名生物材料,是用于對生物體進行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其病損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技術材料。按材料的組成和結構,生物醫(yī)用材料可分為醫(yī)用金屬、醫(yī)用高分子、生物陶瓷、醫(yī)用復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等【1】。生物醫(yī)用材料的研發(fā)及產業(yè)化的動力來

4、源于經濟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和人類對健康與長壽的追求,在當今世界,生物醫(yī)用材料及器械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2】。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將生物醫(yī)用材料列為國家重點開展的高新技術材料,如2021年國家發(fā)布?新材料產業(yè)“十二五開展規(guī)劃?中將生物醫(yī)用材料專項工程列為被重點支持開展的新材料產業(yè)之一【3】。本文通過對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收錄的生物醫(yī)用材料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旨在從科學的角度系統(tǒng)描述和揭示目前生物醫(yī)用材料的國際研發(fā)態(tài)勢,從而為相關機構和科研人員提供研究和決策參考。1文獻來源本研究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的文獻資源,采用主題檢索方式,檢索式為檢索

5、式為TS=biomaterialsORTS=“biomedicalmaterialsORTS=“biomedicalpolymersORTS=“biomedicalmetallicmaterialsORTS=“biologicalceramicmaterialsORTS=“biomedicalcomposites,檢索時間為2021年3月3日,檢索時間段為2021-2021年。共檢索到關于生物醫(yī)用材料的文獻記錄15813條,其中,學術論文12913篇,綜述1604篇,會議論文937篇。本文重點對12913篇研究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本文分析工作主要借助于Excel、TDA等分析工具。2文獻計量

6、分析2.1年發(fā)文量分布從圖1可以看出2021-2021年關于生物醫(yī)用材料的文獻數量呈現(xiàn)增長趨勢,這說明全球范圍生物醫(yī)用材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數量呈遞增趨勢。2.2國家地區(qū)分布圖2中可以看到美國、中國、德國、韓國、日本、英格蘭、意大利、印度、西班牙、法國廣泛開展了生物醫(yī)用材料的研究,其中美國發(fā)文量最多,中國排名第二。2.3研究機構分析圖3顯示的是2021-2021年全球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論文所屬研究機構的分布情況。從分布機構看,排名前10位的研究機構中,中國的研究機構共有4家,分別是排名第一位的是中國科學院、第二位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三位的四川大學和排名第八的東吳大學。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領域排

7、名前十的研究機構中,美國的研究機構數量次之,共3家,分別是美國塔夫茨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2.4研究領域分布2021-2021年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領域12913篇研究論文的研究領域統(tǒng)計結果顯示表1,關于生物醫(yī)用材料的研究論文主要集中在生物材料、生物醫(yī)學工程、材料科學多學科等領域。2.5分布從表2可以看出,生物醫(yī)用材料發(fā)表的主要刊物是,Biomaterials、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ACTABIOMATERIALIA,各自收錄了503篇、501篇和433篇,其它收錄的文章那么相對較少。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的前三種分別是Biomaterials、ACTAB

8、IOMATERIALIA和Biomacromolecules。其中,Biomaterials主要展示生物材料的應用以及相關醫(yī)療器械的研究成果,文章涉及生物材料的根底科學和工程學等方面。Biomacromolecules重點探討聚合物與生物學結合的知識,涉及根底與應用研究領域的各個方面。ACTABIOMATERIALIA也是生物材料學科排名前幾的專業(yè)雜志之一,該廣泛發(fā)表生物材料學科領域前沿的研究原著、綜述和經驗交流類文章。2.6高影響論文為了揭示2021-2021年生物材料研究領域高影響論文第一作者所在國別、研究機等的分布態(tài)勢,以文獻的被引總頻次作為評價標準,列出排名前十的全球2021-2021

9、年生物材料領域高影響論文表3。通過分析表3發(fā)現(xiàn),2021-2021年生物醫(yī)用材料研究領域全球top10高被引論文中有7篇的第一作者來自美國的研究機構,另外三篇中有兩篇來自中國的研究機構其中一篇來自立大學,另外一篇來自日本的研究機構。論文被引頻次排在第一位的是發(fā)表在NATUREPROTOCOLSNATURE子刊上的一篇關于通過絲素蛋白制備材料的研究論文,研究機構是美國塔夫茨大學,排第二位的是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關于通過pH誘導金屬配合物交聯(lián)的具有彈性模量的自愈合聚合物網絡研究論文,研究機構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其他幾篇來自美國的高影響論文研究機構分別為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加州大學、

10、麻省理工學院以及佐治亞理工學院。Top10高被引論文中,非美國研究機構的論文還包括:總被引頻次排名第5的是一篇發(fā)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關于一種熒光金納米簇用于細胞影像學的研究論文,研究機構是國立臺灣大學;總被引頻次排名第6的是發(fā)表在美國化學雜志上關于膽堿酯酶響應的超分子囊泡的研究論文,研究機構是中國的南開大學。3結論當前,隨著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材料學、醫(yī)學等學科的迅速開展和相互滲透,以及醫(yī)療器械和設備的日益完善,生物醫(yī)用材料的研究及應用越來越廣。通過對近5年生物醫(yī)用材料的文獻計量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各國都廣泛開展了生物醫(yī)用材料的研究。其中,美國和中國在生物醫(yī)用材料的成果數量上遠超過其他國家。在發(fā)文量和高影響論文方面,美國在該領域擁有一定的領先優(yōu)勢。中國在生物醫(yī)用材料的研究中近5年的發(fā)文量位于全球第二,在發(fā)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機構中,中國的研究機構最多,但高影響論文Top10中中國論文僅有兩篇,可見中國的發(fā)文質量和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緟⒖嘉墨I】【1】奚廷斐.我國生物醫(yī)用材料現(xiàn)狀和開展趨勢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21,8:1-5.【2】生物醫(yī)用材料概況:年增長率達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