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苗圃病蟲發(fā)生及防治_第1頁
油茶苗圃病蟲發(fā)生及防治_第2頁
油茶苗圃病蟲發(fā)生及防治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油茶苗圃病蟲發(fā)生及防治 油茶苗圃病蟲發(fā)生及防治 據調查,我市油茶苗圃主要害蟲有3種,主要病害有2種,現將它們的為害情況、發(fā)生特點和防治措施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一、主要害蟲 1.非洲螻蛄Cryllotalpa africana 非洲螻蛄俗名土狗子,屬直翅目螻蛄科。是世界性害蟲。發(fā)布于我國各省。河南省黃河以南地區(qū)發(fā)生嚴重,危害林木種苗及農作物。 危害情況 非洲螻蛄為雜食性害蟲,成蟲與幼蟲在土中挖隧道把幼苗拱道,咬斷苗木根、莖,食害種子,造成大片苗木死亡。給農作物和苗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防治措施 施用毒土。在做苗床時,向床面或壟溝里撒布配好的毒土,然后翻入土中。毒土配制方法是,5%辛硫磷顆粒劑或

2、50%氯丹乳油1份加細土50份,混拌均勻施用。 毒餌誘殺。用20%殺滅菊酯50-100倍液加炒香的麥麩或磨碎的豆餅5kg,攪拌均勻,黃昏時均勻撒于苗床面或溝施。每畝用毒餌1.53kg??杉嬷蔚乩匣⒂紫x。 燈光誘殺。在苗圃地周圍設黑燈光、電燈或火堆誘殺。在天氣悶熱或將要下雨的夜晚,以20:0022:00誘殺效果最好。燈光最好設在距苗木有一定距離的地方,以免落地螻蛄爬進田內而造成危害。 春季滅蟲。春季為螻蛄越冬蘇醒階段,如發(fā)現蟲洞,可沿蟲洞向下挖,一般挖到45cm左右即可找到螻蛄。 夏季挖窩毀卵。在螻蛄產卵盛期,發(fā)現產卵洞口,從產卵洞口向下挖510cm深,即可挖出蟲卵。 2.蠐螬 蠐螬又名白地蠶,

3、是金龜科昆蟲的幼蟲桐統(tǒng)稱,主要為鞘翅目鰓金龜科、麗金龜科的種類。是林業(yè)苗圃、農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蟲。 危害情況 蠐螬在地下咬斷或咬傷苗木、幼樹的根或嫩莖。使苗木、幼樹枯黃或死亡。被害苗木常成點狀或塊狀分布。 防治方法 圃地管理。育苗圃地冬前深耕、深翻,可以增加蠐螬過冬死亡率。耕翻時,隨犁撿拾幼蟲,可以喂養(yǎng)家禽,消除害蟲。 肥料管理。施用堆肥、廄肥等有機肥,一定要腐熟,防止成蟲產卵。適時早播,苗木可提早木質化,減輕危害。 圃地輪作。圃地育苗后,種1年水稻或用水浸1季再育苗,可殺死蠐螬。 藥劑防治。用75%辛硫磷乳油、25%乙酰甲胺磷乳油或25%異丙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效果良好。 3.小地老虎A

4、grotis ypsilon 小地老虎又名地蠶,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我國各省、世界各國。食性很雜,危害林木、農作物、果樹幼苗。 危害情況 幼蟲將苗木葉片食成網孔樁,咬斷苗木嫩莖。輕者造成圃地缺苗斷壟,重者需毀種重播。 防治方法 苗圃管理。對圃地在播種前應精耕細耙,適當提前播種,出苗后及時除草,可防止或減輕危害。 誘殺成蟲。在成蟲發(fā)生期,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利用成蟲趨化性,用糖、醋、酒液加少量農藥誘殺成蟲;用楊樹枝誘蛾,效果均好。 人工捕殺。晚上或清晨在圃地溝邊巡走,見到斷苗、旁邊一定有幼蟲,捕捉很易,抓到幼蟲可喂家禽或踏死。 桐葉誘殺。每畝放新采老泡桐葉或葛芭葉5070片,清晨于葉下捕殺幼蟲

5、,或將桐葉浸敵百蟲100倍液后施用。 藥劑防治。噴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做毒餌誘殺。 二、主要病害 1.苗木莖腐病 苗木莖腐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屬真菌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的菜豆殼球孢菌。分布于我國華東、華南各省。 病害病癥 病初苗木莖基部產生黑褐色病斑,葉片失綠,稍下垂,隨后擴大包圍莖基,病部皮層皺縮壞死,易剝離。頂芽枯死,葉子自上而下相繼萎垂,但不脫落,全苗枯死。 發(fā)生特點 病害從6月開始發(fā)生,78月高溫干旱,病情加劇,9月中旬以后,逐漸停止開展。梅雨期早而短,夏季長期高溫的年份,發(fā)病很重。 防治方法 選擇圃地。育苗需選擇排水良好的圃地,對低洼潮

6、濕圃地應作高床,并做好開溝排水工作;施足基肥,特別是有機肥、腐熟的廄肥,以促苗木生長健壯,提高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的群落,可以使發(fā)病率降低50%。 加強苗圃管理。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搭棚遮陰?;蛟诿缒拘虚g覆草以降低土溫;水源方便的圃地,在高溫干旱季節(jié)引水灌溉,既可抗旱又可降低土溫,減少發(fā)病。 2.苗木白絹病 苗木白絹病也叫苗木菌核性根腐病,是真菌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無孢目、羅氏白絹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疾病。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 病害病癥 染病苗木根莖部皮層腐爛,苗木凋萎死亡。油茶苗生病后,葉片逐漸凋萎脫落,全株枯死,容易拔起。病部生有絲絹狀白色菌絲層,在潮濕環(huán)境

7、下,大量的白色菌絲蔓延到苗木莖基部,以及周圍的土壤和落葉上,在菌絲體上逐漸形成油菜子樣的或泥沙樣的小菌核。 發(fā)生特點 一般于6月上旬開始發(fā)生,78月為發(fā)病盛期,9月底根本停止擴展,在病部菌絲層上形成菌核。土質黏重、排水不良、土壤淺薄、肥力缺乏及酸性至中性土壤,苗木生長不良,極易發(fā)病。土壤有機質豐富、含氮量高及偏堿性土壤,那么發(fā)病少。 防治方法 選擇圃地。選擇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山腳坡地育苗;平地育苗,應做高床,深開溝。在肥力缺乏的土地上育苗,必須施足基肥。 加強苗圃管理。及時去除病株,在未發(fā)病的苗木莖基部,撒石灰粉消毒?;蛴?0%五氯硝基苯以1:與細土混合,撒在苗木莖基部及四周土壤上,有較好防治效果;噴灑50%代森銨500倍液、硫酸銅100倍液,也有防治作用。 參考文獻 【1】尤國清,巫流民,趙學民.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選育及測定研究J.江西林業(yè)技,1997:7-11. 【2】韓寧林.我國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的選育與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