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3832000防爆電氣標準_第1頁
GB3832000防爆電氣標準_第2頁
GB3832000防爆電氣標準_第3頁
GB3832000防爆電氣標準_第4頁
GB3832000防爆電氣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B3836.3-2000防爆電氣標準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 第3部分:增安型“e”GB3836.3-2000前言本標準是根據(jù)IEC600797: 1990(第2版)和其修改件 A1(1991)及A2(1993)對CB 3836.3 1983進行修訂的, 在技術內(nèi)容和編寫格式上與之等效。本標準技術內(nèi)容和章條編寫與IEC 60079-7 一致,少量補充的提示性內(nèi)容用注的形式列在相應條文下方,且增加了兩個提示性附錄(附錄F和附錄G).附錄F是常用絕緣材料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分級舉例,供制造廠選用絕緣材料時參考.附錄C是根據(jù)歐洲試行標準 ENV50296-1997高壓電機的評定和試驗的有關規(guī)定并結(jié)合我

2、國在增安型高壓電機設計制造和檢驗方面的經(jīng)驗對增安型高壓電機的結(jié)構(gòu)和試驗提出的指導性補充要求。本標準除了條文敘述按照國際標準編寫外,在技術內(nèi)容上與GB3836.31983相比變動較大的主要內(nèi)容有固體絕緣材料按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分級方法、最小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數(shù)值、旋轉(zhuǎn)電機定轉(zhuǎn)子間徑向單邊氣隙值計算方法、電氣設備絕緣介電強度試驗電壓值等,增加的內(nèi)容有蓄電池、電阻加熱元件和電阻加熱器、通用接線盒、非儀表用互感器等專用設備的有關規(guī)定和試驗。CB 3836在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的總題下包含若干部分:第1部分(即GB 3836.1):通用要求第2部分(即GB 3836.2):隅爆型“d”第3部分(即GB

3、 3836.3):增安型“e”第4部分(即GB 3836.4):本質(zhì)安全型 “i本標準從實施之日起,同時代替 GB 3836.31983。本標準的附錄 A、附錄B、附錄C都是標準的附錄。本標準的附錄 D、附錄E、附錄F、附錄G都是提示的附錄。本標準由國家機械工業(yè)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防爆電氣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由機械工業(yè)部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煤炭工業(yè)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顧分院等單位負責起草。標準主要起草人:李合德、安村桐、鄒盛貴、李寶成、高小樺本標準于1983年8月首次發(fā)布,2000年1月第一次修訂本標準委托全國防爆電氣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IEC前言1)國際電工委員會(IE

4、C)關于技術問題的正式?jīng)Q議或協(xié)議都是由各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對該專題特別感興趣 的各國家委員會在該技術委員會中都有代表參加,因此,都能盡可能反映國際間的一致意見。2)這些決議或協(xié)議都采用了國際通用的推薦形式并且得到各國家委員會的接受。3)為了促進國際間的統(tǒng)一,國際電工委員會希望各國家委員會,在本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采用IEC的推薦標準作為本國的國家標準,IEC推薦標準與各國相應的國家標準之間如有差別,均應在各國家標準中盡可能的加以詳細說明。4)IEC從未制定過關于表示檢驗合格的標志的程序。因此如某些設備聲稱其符合某一IEC建議,IEC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國際標準IEC 60079的這一部分是由國

5、際電工委員會第 31技術委員會(爆炸性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31C分技術 委員會增安型電氣設備負責制定的。IEC 600797的第2版取代1969年頒布的第1版。本部分是關于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的一系列出版物之一。IEC 60079出版物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已經(jīng)出版的有下列各部分:通用要求(IEC 60079 0: 1983)電氣設備隔爆外殼的結(jié)構(gòu)和試驗(IEC 60079 1: 1971)一“p正壓型電氣設備(IEC 60079 2: 1983)本質(zhì)安全電路的火花試驗裝置(IEC 60079-3: 1990)點燃溫度的試驗方法 (IEC60079-4 : 1975和600794A: 197

6、0)充砂型電氣設備(IEC 60079 5: 1967及其補充 A : 1969)充油型電氣設備(IEC 60079 6: 1968)危險場所分類(IEC 60079-10: 1986)本質(zhì)安全型電氣設備及其關聯(lián)設備的結(jié)構(gòu)和試驗(IEC 60079 11: 1984)按照氣體和蒸氣的最大試驗安全間隙和最小點燃電流對氣體或蒸氣和空氣的混合物的分類(IEC60012 :1 978)正壓保護的房間或建筑物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IEC 60079 13: 1982)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礦用除外)中的電氣安裝(IEC 6007914: 1984)“曖型防爆電氣設備(IEC 6007915: 1987)本部分標準以下

7、述文件為根據(jù)六個月法投票表決報告二月法程序投票表決報告31C (中辦)831C (中辦)1031C (中辦)1131C (中辦)12本剖分投票批準的詳細情況見上表所列的投票報告。附錄A和附錄B是標準補充部分。附錄C是標準參考資料部分.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chǎn)生火花、電弧或危險溫度,供電額定電壓不超過11 kV(交流有效值或 直流值),采用增安型"e”防爆型式的電氣設備的設計,結(jié)構(gòu)、檢驗和標志的特殊要求。這些特殊要求是對GB 3836.1通用要求的補充,CB 3836.1中的規(guī)定,除了特別說明不適用的部分外,也適 用于增安型電氣設備。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

8、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gòu)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 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7551987旋轉(zhuǎn)電機基本技術要求GB 12081997 電流互感器(eqv IEC 60185: 1987)GB/T19931993 旋轉(zhuǎn)電機冷卻方法(cqv IEC 60034-6: 1991)GB/T2423.51995電工電子產(chǎn)品環(huán)境試驗 第二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Ea和導則:沖擊方法(idt IEC 6006 8-227: 1987)GB/T 2900.351998電工術語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eq、IEC 60050(426):

9、1990)GB 3836.12000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 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 I EC 600790:1998)CB 3836.22000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 第2部分,隔焊型“d”(eqv IEC 600791: 1990)CB" 42071984固體絕緣材料在潮濕條件下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和耐漏電起痕指數(shù)的測定方法(eqv IEC II 2: 1979)GB42081993 外殼防護等級(IP 代碼)(eqv IEC 60529: 1989)GB/T4942.11985 電機外殼防護分級(cqv IEC 60034-5: 1981)GB/T 6109.21990漆包圓

10、繞組線 第2部分:155級改性聚酣漆包圓銅線(eqv IEC 60317.3: 1988)GB/T 6109.5-1988漆包圓繞組線 第5部分,溫度指數(shù)180的聚酯亞胺漆包圓銅線GB/T 6109.6-1988漆包圓繞組線 第6部分:溫度指數(shù)220的聚酰亞胺漆包圓銅線GB68291995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一般要求(eqv IEC 60755)GB/T 110211989電氣絕緣的耐熱性評定和分級(eqv IEC 60085: 1984)GB/T 16935.11997低壓系統(tǒng)內(nèi)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試驗(idt IEC 60664-1: 1992)IEC 60061-1燈頭

11、、燈座以及檢驗其互換性的量規(guī) 第1部分:燈頭IEC 600612燈頭、燈座以及檢驗其互換性的量規(guī) 第2部分:燈座IEC 60064: 1987 一般照明用鋁絲燈泡的性能要求IEC 60079T: 1975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 第4部分:點燃溫度的試驗方法IEC 60238: 1987 螺口式燈座IEC 603643: 1977建筑物的電氣裝置第3部分:一般特性評定IEC 60364-5-52: 1983建筑電氣安裝第5部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第52章:布線系統(tǒng)IEC432#: 1984家庭用及類似用途的照明用筲絲燈泡的安全要求3定義采用CB 3836.1中的術語和定義,同時采用下列術語和

12、定義。對于一般性的術語和定義參照GB/T 2900.35 有關條款。3.1 增安型"e" increased safety”“對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chǎn)生電弧或火花的電氣設備進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電氣設備產(chǎn)生 危險溫度、電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注1這種防爆型式用“e”表示。2該定義不包括在正常運行情況下產(chǎn)生火花或電弧的設備。3.2 極限溫度 limiting temperature指電氣設備或其部件的最高允許溫度,它等于由下列條件分別確定的兩個溫度中的較低溫度。a)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點燃危險;b)電氣設備所用材料的熱穩(wěn)定性。3.3 最初起動電流IA ini

13、tial starting current"IA"從供電線路輸入額定電壓和額定頻率交流電動機在靜止狀態(tài)或交流電磁鐵銜鐵處于最大空氣間隙位置狀態(tài), 時的最大電流有效值。注:略去瞬態(tài)現(xiàn)象。3.4 起動電流比 "IA/IN w starting current ratio "IA/IN最初起動電流IA與額定電流IN之比。3.5 tE 時間 time tEIA時計起直至上升到極限交流繞組在最高環(huán)境溫度下達到額定運行穩(wěn)定溫度后,從開始通過最初起動電流 溫度所需的時間(見圖B1)。3.6 額定短時發(fā)熱電流"Ith " ratedshort-tim

14、e themal current Ith在最高環(huán)境溫度下,1s內(nèi)使導體從額定運行時的穩(wěn)定溫度上升至極限溫度的電流有效值。3.7 額定動態(tài)電流"Idyn " rated dynamic current Idyn電氣設備所能承受其電動力作用而不損壞的電流峰值。3.8 短路電流 Isc short-circuit current limit "Isc電氣設備在工作中可以承受的最大短路電流的有效值。注:此短路電流值記錄在GB 3836.1第23.2規(guī)定的文件中。3.9 爬電距離 creepage distance兩個導電部分之間沿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3.10 電氣間隙

15、 clearance兩個導電部分間的最短空間距離。在額定供電電壓(略去瞬態(tài))下,空載或正常運行時,設備上允許產(chǎn)生的最高直流電壓或交流電壓有效值。3.12 蓄電池(electrochemical)cell or battery能將所獲得的電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起來并再轉(zhuǎn)換成電能輸出的一種電化學裝置。3.12.1 單體蓄電池(secondary)cell由電極和電解質(zhì)組成,構(gòu)成蓄電池的基本單元。注1.1.1 池實質(zhì)上由正負極板,隔板、安裝和連接所需零件(接錢片、接線條、接線柱 卜電池槽及電解液組成。1.1.2 單體蓄電池各個零部件的示意圖,該圖只起說明作用,而不作為具體結(jié)構(gòu)的要求或選擇。1.1.3

16、蓄電池組 battery以電氣方式連接起來用作能源的兩個或多個單體蓄電池。1.1.4 蓄電池槽 (cell)container容納蓄電池極群組和電解質(zhì)而不受電解質(zhì)腐蝕的容器。1.1.5 蓄電池箱(battery)container容納蓄電池組的容器。1.1.6 蓄電池容量(battery)capacity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完全充電的蓄電池能提供的電量,通常用安培小時(A-h) 表7Ko1.1.7 極板組件plate pack由隔板和正負極組組成的部件。1.1.8 隔板partition wall將蓄電池箱分成幾個單獨部分,并提高蓄電池箱機械強度的部件。1.1.9 絕緣隔板insulating b

17、arrier把單體蓄電池分組間隔成蓄電池組的絕緣隔板。1.1.10 連接線intercell connector用于傳導單體蓄電池間電流的導體。3.13電阻加熱元件和電阻加熱器1.1 3.1 電阻加熱元件 (resistance)heating device電阻加熱器的一個部件, 它包括一個或多個加熱電阻,通常由金屬導體或其他導電材料制成,并且有適當?shù)?絕緣和護套保護。1.2 3.2電阻加熱器resistance heating unit由一個或多個電阻加熱元件及必要的溫度保護裝置構(gòu)成的加熱注:如果溫度保護裝置安裝在爆炸危險場所內(nèi),則必須制成增安型成其他防爆型式。1.3 3.3 工件 work

18、piece安裝有電阻加熱元件成加熱器的物體。1.4 3.4 自限特性 self-limiting property電阻加熱器的一種特性,即額定電壓下,電阻加熱元件的熱輸出功率隨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而下降,直到元件溫 度達到使其熱輸出功率降低至周圍環(huán)境溫度不再升高時的數(shù)值。注:元件表面溫度實際上是周圍的環(huán)境溫度。1.5 3.5 穩(wěn)態(tài)結(jié)構(gòu) stabilized design電阻加熱元件或加熱器通過設計和使用狀態(tài)的規(guī)定,使之在最不利條件下,其溫度穩(wěn)定在極限溫度以下而不需用限溫保護的結(jié)構(gòu)。4通用要求本章的要求適用于所有增安型“e防爆電氣設備,第5章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這是對GB 3836.1(見第1章)通用要求

19、的補充,并在第 5章對某些電氣設備作進一步補充。4.1 連接件與外部電路連接的連接件應有足夠大的尺寸,以便與截面積至少等于與電氣設備額定電流相對應的導線可靠連接。能夠與連接件可靠連接的導線的數(shù)量和尺寸應按GB 3836.1 2000第23.2在說明文件中規(guī)定。注:工作狀態(tài)可以要求更大尺寸的連接件,與額定電流相對應的導線尺寸取決于使用情況。注意參照IEC 603645 52 o連接件必須:a)可靠地固定,不會自行松動;b)具有使導體不會從指定位置滑出的結(jié)構(gòu);c)保證適當?shù)慕佑|壓力,不對連接導線產(chǎn)生影響功能的損傷,這尤其適用于連接件與多股導線直接卡緊的方 法。注:當滿足a)、b)、c)的要求時,允

20、許使用擠壓電纜端子的方法。不允許使用的連接件;a)具有能損壞導體的尖銳棱邊;b)在設備制造廠規(guī)定的正常擰緊過程中轉(zhuǎn)動,扭轉(zhuǎn)或永久性變形。不應通過地絕緣材料傳連接件的結(jié)構(gòu)必須保證在正常運行情況下,不會因溫度發(fā)生變化而明顯削弱其接觸壓力遞接觸壓力。用來壓緊多股導線的連接件須有彈性零件。連接導體截面積不超過4mm2的連接件也應能和更小截面積的導體可靠連接。注1可以要求采取防振和防機械沖擊的特殊措施。2在采用鋁材料時應考慮防電解腐蝕的特殊措施。4.2 內(nèi)部導線連接電氣設備的內(nèi)部導線連接不允許承受不適當?shù)臋C械應力。只允許采用下列的導線連接方法:a)防松動螺紋緊固件;b)擠壓連接;c)導線用機械方式連接后

21、,再用軟釬焊;d)硬釬焊;e)熔焊;f)符合4.1要求的任何連接方式。4.3 電氣間隙不同電位裸露導電部分之間的電氣間隙應符合表1規(guī)定,對外部導線連接時其最小值為3mm o注1:螺口式燈頭的電氣間隙要求見A2o電氣間隙按設備制造廠規(guī)定的工作電壓(見3.11術語)確定。如果設備有多種額定電壓或某一電壓范圍,則所用工作電壓值應按最高電壓值確定。在確定電氣間隙時,2中例111用圖說明了應考慮的部件特點及相應的電氣間隙值。注2:這些圖例與 GB/T 16935.1文件中的例子相同。表1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4.4 爬電距離4.4.1 爬電距離的要求是根據(jù)工作電壓,絕緣材料的耐泄痕性和絕緣件的表面形狀確定的

22、表2列出了按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CTI)對絕緣材料的分級,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按照GB/T 4207規(guī)定測定。無CTI ,按照慣例列入I級。機絕緣材料,例如玻璃和陶瓷材料沒有泄痕,所以不需要確定其1所列材料級別與 GB/T 16935.1所列材料級別相同。2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瞬間的過電壓對泄痕現(xiàn)象沒有影響,可以忽略。但是短時間和有影響的過電壓,必 須根據(jù)其出現(xiàn)的持續(xù)時間和頻度加以考慮(更詳細的材料見GB/T 16935.1)。表2絕緣材料的耐起痕性材料級別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CTI)I600 < CTIII400 < CTK600IIIa175< CTK400并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4.

23、4.2 不同電位的裸露導電部分之間的爬電距離應按設備制造廠規(guī)定的工作電壓確定,外部導線連接時其最小值為3mm 。4.4.3 圖2的圖例(111)是按不同具體結(jié)構(gòu)確定相應爬電距離的實例。圖中X值為2.5mm。注1:粘接部分視為整體的一部分。絕緣表面上有效的凸筋和凹槽的作用須符合下列條件:1mm 。a)絕緣表面上的凸筋至少 2.5mm高,凸筋厚度應與材料、絕緣件機械強度、厚度相適應,至少為b)凹槽深度與寬度都不小于2.5mm。注2:絕緣件表面上的凸起和凹陷部分可視為凸筋和凹槽,與幾何形狀無關。4.5 固體絕緣材料注:該術語是指材料使用時的狀態(tài),不一定是材料供貨時的狀態(tài)。例如,絕緣清漆凝固后就認為是

24、固體絕緣 材料。4.5.1 影響絕緣材料功能的機械性能,例如強度和剛度在下列條件下應滿足要求:a)高于電氣設備額定運行時的最高溫度至少20K,最低為80C:b)對于絕緣繞組(見4.7.3和表4),內(nèi)部布線(見4.8)和與電氣設備永久性連接的電纜(見GB 3836.12000第14.1),在電氣設備額定運行時達到的最高溫度。4.5.2由模壓塑料或?qū)訅翰牧现瞥傻慕^緣件,如果絕緣表面有損傷或脫落時,須用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與絕緣 件本身至少為同級的絕緣漆涂覆。表面雖有損傷,但不影響其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或未損傷部分達到規(guī)定的爬電距 離要求的材料除外。4,6繞組4.6.1絕緣導線應符合 4.6.1.1或4.6

25、.1,2的要求。4.6.1.1導線至少應包覆兩層絕緣。4.6.1.2對于繞組用圓形漆包線應符合下列兩組方案的一種:a)GB/T6109.2、GB/T 6109.6 或 CG/T 6109.5 的 1 級,如按 GB/T6109.2 , GB/T6109.6 或 GB/T6109.51988的第13章試驗時,施加2級的最小擊穿電壓時無擊穿;并且當按GB/T 6109.2、GB/T 6109.6 或 GB/T 6109.5和第14章試驗時,每30m長的導線不應該有 6處缺陷,此規(guī)定與導線直徑無關:b)符合 GB/T 6109.2、GB/T 6109.6 或 GB/T 6109.5 的 2 級。4,

26、6,2繞組應該在緊固和包繞之后進行干燥,然后用適當?shù)慕n劑,采用沉浸,滴注或真空浸漬法進行處 理.用涂刷或噴灑的方法涂覆不能作為浸漬處理。浸漬應該按照浸漬劑制造廠規(guī)定的工藝方法進行, 導線之間的空隙全部填滿并使導線之間粘接牢固。盡可能地把高壓(1100V以上)繞組整體絕緣的成型線圈和導線,若在裝入電氣設備之前,其槽部和端部已進行過浸漬,封入填料或用其他方式進行了等效絕緣處理, 處理至少進行兩次。則不需采用上述方法。如果采用含有溶劑的浸漬劑時,浸漬和干燥4.6,3繞組不允許采用公稱直徑小于0.25mm的導線繞制,但埋在電機槽中并浸漬處理或與電機繞組澆封在一起的電阻溫度傳感器除外。用公稱直徑小于是

27、0.25mm的圓導線繞制的繞組須制成GB 3836.1所列標準的其防爆型式。4.7極限溫度4.7.1 電氣設備部件的溫度須符合下列要求:a)不超過GB 3836.1 2000第4章規(guī)定的最高表面溫度;b)不超過4.7,2、4.7,3和5.1.4規(guī)定的所用材料的耐熱溫度;c)對于燈具中的燈泡,其極限溫度不應超過按5.2.4和5.2,6所測定的溫度。4.7.2 導線和其他金屬部件的允許溫度還須符合下列要求:a)不允許降低材料的機械強度;b)不允許因熱膨脹而超過材料的許用應力;C)不允許損壞鄰近的絕緣部件o在測量導體溫度時,除須考慮導體本身的發(fā)熱外,還須考慮來自鄰近發(fā)熱部件的影響。4.7.3 電氣設

28、備除符合 4.7.1的要求外,絕緣繞組的極限溫度還應不超過表3的規(guī)定值。表中值考慮了絕緣材料的耐熱性能。表3絕緣繞組的極限溫度1只有在不可能用電阻法來測量溫度時才允許用溫度計法測量溫度。本文中的 溫度計法”與GB/T 755中的溫度測量方法(見注1)符合GB/T 11021的絕緣材料的耐熱等級(見注2) , CAEBFH1額定運行時的極限溫度電阻法或溫度計法a單層絕緣繞組95110120130155電阻法90105110130155b其他絕緣繞組溫度計法80951001151352 t e時間終了時的極限溫度(見注3)電阻法1601751852102352按照GB/T 11021的符號表示的耐

29、熱等級高于H級的絕緣材料,其極限溫度暫按H級考慮。3這些數(shù)值是由環(huán)境溫度、繞組在額定運行時溫升和tE時間內(nèi)的溫升所組成的。(見 4.7.1、4.7.2 和 4.7.3)。4.7.4 繞組須采用適當?shù)谋Wo裝置加以保護,以確保不會超過極限溫度如繞組在連續(xù)過載時(例如電動機轉(zhuǎn)子堵轉(zhuǎn)時),不會超過4.7.3規(guī)定的額定運行時的極限溫度,或者繞組不 會發(fā)生過載(例如熒光燈的鎮(zhèn)流器),則可不用保護裝置。注:保護裝置可設在電氣設備內(nèi)部或外部。4.8 內(nèi)部導線布置可能與金屬零件接觸的導線,應有機械保護或加以適當固定以防損壞。4.9 外殼防護等級外殼防護等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第5章另有規(guī)定除外)。本標準外殼防護等級

30、分級與GB/T 4942.1和GB 4208相同。a)內(nèi)部裝有裸露帶電零部件的外殼,至少具有IP54的防護等級。b)內(nèi)部僅裝有絕緣帶電零部件的外殼,至少具有IP44的防護等級。如果外殼設有排水孔或通風孔以防潮氣集聚,其排水孔或通風孔在 a)情況下,其防護等級不低于IP44,或b)情況下,其防護等級不低于IP24。排水孔和通風孔(位置和尺寸)的詳細情況由制造廠規(guī)定并列入文件中,其標志應按GB3836.12000中27.2的規(guī)定加符號 "X'和外殼的防護等級。4.10 緊固件內(nèi)部裝有裸露帶電零部件的I類電氣設備采用符合GB 3836.I 2000中9.2規(guī)定的特殊緊固件。4.11

31、 氣設備的補充要求這些要求是對本標準第 4章的補充,除另有規(guī)定外,第4章的要求也適用于 5.15.7的電氣設備,而且還適 用于5.8的其他電氣設備。5.1 旋轉(zhuǎn)電機5.1.1 外殼防護等級外殼防護等級在下列情況下允許低于4.9規(guī)定的防護等級(接線盒和裸露帶電部件除外)。a)裝有冷卻空氣進出口管道接頭的封閉式風冷電動機(符合GB/T1993的冷卻方法IC3X),管道接頭進出口的防護等級須符合IP20的規(guī)定。注:管道安裝后,外殼仍須具有 IP44的防護等級。在這種情況下,應按照 GB 3836.12000中27.2的規(guī)定加“義符號。b)安裝在清潔室內(nèi)并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人員檢查管理的電動機:I類電動

32、機的外殼須符合IP23的規(guī)定;II類電動機的外殼須符合IP20的規(guī)定。應能防止固體外物通過通風孔垂直落入電動機外殼中。電動機銘牌上須注明受到限制的使用條件并按照GB 3836.12000中27.2規(guī)定加“X符號。5.1.2 內(nèi)風扇內(nèi)風扇應符合 GB 3836.12000中17.3和17.4對外風扇在間隙和材料方面的要求。5.1.3最小徑向單邊氣隙定子和轉(zhuǎn)子之間的最小徑向單邊氣隙(mm)在旋轉(zhuǎn)電機靜止時,應不低于下列公式計算的值:最小徑向單邊氣隙(mm)=0.15+(D - 50)/780* (0.25+0.75N/1000)rb式中:D轉(zhuǎn)子直徑(mm),在最小徑向單邊氣隙公式中D的最小值取75

33、,最大值取750;n 最大額定轉(zhuǎn)速r/min ,最小值取1000;r值按下列公式計算,最小值取1.0:仁鐵心長度(mm)/(1.75*轉(zhuǎn)子直徑D(mm)b值:采用滾動軸承的電動機取 1.0,采用滑動軸承的電動機取1.5。1該公式與電源頻率或極數(shù)沒有直接對應關系,從2極或4極的滾動軸承電動機的示例中可以看出。該電動機電源為50Hz/60Hz并且轉(zhuǎn)子直徑為60mm,鐵芯長度為80mm,D取75,為最小值:n取3600,為最大值:取1.0; r=80/(1.75 60)。即近似于0.76,應取1.0;此時最小徑向單邊氣隙為:0/1000)*1.0*1.0 近似等于 0.25mm0.15+(75-50

34、)/780*(0.25+(0.75*3602采用滑動軸承的電動機宜設測隙孔1。5.1.4鼠籠轉(zhuǎn)子電動機鼠籠轉(zhuǎn)子電動機,包括具有起動鼠籠或阻尼鼠籠繞組的同步電動機,除符合 還應符合本條的要求。5.1.1, 5.1.2 和 5.1.3 的要求外,5.1.4.1 如果鼠籠轉(zhuǎn)子的導條和端環(huán)不是壓鑄成一體,則導條與端環(huán)應采用硬釬焊或熔焊連接。導條應和槽 緊密配合,以防止起動時導條和轉(zhuǎn)子鐵芯之間產(chǎn)生火花。注:例如采用壓力鑄鋁,對單根導條可采用附加槽襯、槽楔或其他脹緊措施。5.1.4.2 在起動時,轉(zhuǎn)子表面溫度須符合4.7的要求,并且極限溫度不應超過300 Co5.1.4.3 應確定tE時間和起動電流比IA

35、/IN 并在電動機銘牌上標明,以便選擇適當?shù)臒徇^載保護裝置,防 止電動機產(chǎn)生不允許的溫度。tE時間應不小于當轉(zhuǎn)子堵轉(zhuǎn)時熱過載保護裝置能夠切斷電動機電源所需的時間, 圖3中按起動電流比IA/IN確定的tE時間最小值,則一般可以滿足上述要求如果電動機的tE時間大于如果電動機的tE時間小于圖3中的規(guī)定值,則須采用特殊的保護裝置,并須通過試驗證明其功能可靠后才允許采用。此裝置須在電動機銘牌上注明。tE時間不允許小于5s,起動電流比IA/IN不允許大于10。鼠籠型電動機運行時的溫度保護見附錄Do5.1.4.4由變頻電源供電的電動機,應與變頻電源一起進行試驗對于只采用埋入繞組中的測溫元件進行保護的電動機,

36、須通過試驗證明當電動機轉(zhuǎn)子堵轉(zhuǎn)時也能滿足 求,所采用的保護裝置須在電動機銘牌上標明。5.2 饋電網(wǎng)絡供電的燈具5.2.1 允許采用的光源:a)帶有單插頭符合IEC 60061-1的(Fa6)型無啟動器的熒光燈;b)符合IEC 60064和IEC 60432出版物一般用途的白熾燈;c)復合光燈(自鎮(zhèn)流高壓汞燈MBTF);d)燈泡破裂10s后,其溫度不高于極限溫度的其他類型燈,但不允許使用含有游離金屬鈉的燈。5.2.2 熒光燈管與透明罩的距離須不小于5mm ,但熒光燈管與管形透明罩的最小距離須不小于2mm對于其他燈、燈泡與透明罩的距離須不小于表4的規(guī)定。表4燈泡與透明罩之間的最小距離燈泡功率P,

37、W距離,mmP<60360<P< 1005100V P<20010200V P< 50020500V P306.3.1規(guī)定的型式檢驗。5.2.3 燈座須符合附錄 A的要求。須防止螺旋燈泡在燈座中自行松動,燈具須承受5.2.4 如果燈具內(nèi)部燈泡的最高表面溫度至少比燈具使用環(huán)境中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在燈具內(nèi)部進行引燃試馬笈(考慮最嚴格的條件)所測得的引燃溫度低 50 C,則燈具內(nèi)部燈泡的溫度可以超過GB3836.12000第5章的規(guī)定。5.2.5 燈頭邊緣和燈泡焊接部位的溫度須不超過195攝氏度,并應符合4.7的要求。5.2.6 熒光燈的鎮(zhèn)流器應能承受燈管老化后產(chǎn)生的整

38、流效應,其溫度不允許超過極限溫度。5.3 自帶電源的手燈和頭燈(I類除外)1mm 。如燈泡須用透明罩加以保護,以防止機械損壞。當燈泡裝入后,燈泡與透明罩之間的距離應至少為3mm o透明罩須采用下列方式之一進行保護:果燈泡裝入彈簧燈座中并且與透明罩接觸,彈簧行程至少為a)用保護網(wǎng)加以保護;b)如果透明罩外露面積不大于50cm2,則可用高度不小于 10mm的凸緣保護;c)如果透明罩外露面積大于 50cm2,但透明罩能夠承受 度試驗。GB 3836.1 2000的23.4.3對保護網(wǎng)所規(guī)定的機械強燈具電路中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產(chǎn)生電弧或火花的開關裝置,包括氣密式舌簧開關,應該采用機械或電氣聯(lián)鎖防止在危險

39、場所內(nèi)觸頭斷開,或者采用GB 3836.1所列的標準防爆型式之一進行保護。5.4測量儀表和儀表用電流互感器5.4.1測量儀表和儀表用電流互感器應能在1.2倍額定電流或1.2倍額定電壓下連續(xù)運行,其溫度不超過的規(guī)定。5.4.2儀表用電流互感器和測量儀表的載流部件(電壓電路除外)須能承受在6.4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按表 5規(guī)定額定短時發(fā)熱電流Ith和額定動態(tài)電流Idyn的試驗,且經(jīng)試驗后不得降低其防爆性能。5.4.3當通過額定短時發(fā)熱電流Ith時,儀表用電流互感器和測量儀表的載流部件所產(chǎn)生的溫度須不超過7規(guī)定的極限溫度,并不得超過200攝氏度。5.4.4由儀表用電流互感器饋電的測量儀表的載流部件的額定短時

40、發(fā)熱電流4.74.Ith和額定動態(tài)電流Idny ,應不小于當互感器一次繞組中流過其額定短時發(fā)熱電流和額定動態(tài)電流時,在短路的二次繞組中產(chǎn)生的電流值。5.5其他互感器其他互感器應滿足6.5規(guī)定的試驗。表5耐短路電流電流儀表用電流互感器和測量儀表的載流部件Ith (額定短時發(fā)熱電流)>1.1 X I scI dyn (額定動態(tài)電流)> 1.25 X 2.5I sc注:122.5I sc是短路電流的最大峰值,I sc須在制造廠送檢的技術文件中注明。1.1和1.25是安全系數(shù),因此運行中允許的短路電流有效值不得超過Ith/1.1 ,并且它的峰值不得超過 I dyn/1.25 。5.6蓄電池

41、蓄電池應該是鉛酸型、鐵饃型或饃鎘型,并且應符合本標準的要求。對于容量大于25A-h(5小時率)的蓄電池須符合下列補充要求。注:符合這些要求并不能保證充電時的安全性。因此,充電應在非危險場所進行,但采用其他安全措施者除 外。5.6.1蓄電池箱5.6.1.1蓄電池箱(包括隔板和蓋),應由鋼板制成。II類蓄電池箱允許采用其他材料。蓄電池箱體和蓋的所 有內(nèi)表面,如用金屬材料制成時,應全部用可粘接的絕緣層牢固可靠的覆蓋,蓋的內(nèi)表面可用合適的油漆涂覆。 電解液對內(nèi)表面不應有不利影響。5.6.1.2蓄電池箱應能承受住使用時機械應力的作用,包括運輸和搬運時產(chǎn)生的應力。為了達到這一要求, 蓄電池箱內(nèi)需要安裝隔板

42、。5.6.1.3必要時,蓄電池箱應設置絕緣隔板。如果結(jié)構(gòu)適當可以把隔板作成絕緣隔板,而且絕緣隔板應放在適當位置以防止在任何部分產(chǎn)生的標稱電壓超過40vo絕緣隔板應能防止爬電距離在運行中減少到不允許的值。絕緣隔板的高度至少為蓄電池高度的2/3,在計算這些爬電距離時不允許采用圖2中例2規(guī)定的方法。相鄰單體蓄電池電極之間的爬電距離以及電極和蓄電池箱之間的爬電距離至少應為35mm o當相鄰單體蓄池之間的正常工作電壓超過 24V時,每超過2V,爬屯距離至少應增加1mm o5.6.1.4蓄電池箱蓋的固定應能避免隨意打開或移位。每個蓋均應設置符合 GB 3836.1 2000中的9.2的特殊緊固件。5.6.

43、1.5單體蓄電池在蓄電池箱內(nèi)的安裝應能防止在運行中產(chǎn)生明顯位移。安裝極柱的材料和其他嵌入部件(例如填料和絕緣隔板)應該使用絕緣、無細孔、耐電解液作用及阻燃的材料。5.6.1.6進入無排液孔的蓄電池箱內(nèi)的液體,應能在不取出單體蓄電池情況下排出。5.6.1.7蓄電池箱應設置通風孔,其外殼防護等級可不低于IP23。通風孔應該具有良好的通風效果。在進行型式檢驗(6.6.3)時蓄電池箱內(nèi)的氫濃度(按體積計)不得超過2%5.6.1.8插頭和插座應符合GB3836.1 2000中第20章的要求。該要求不適用于只有用工具才能分開和設有只在非危險場所才能分開”的警告牌的那些插接裝置。單極插頭和插座的正負插頭應是

44、不可互換的結(jié)構(gòu)。5.6.1.9蓄電池插頭和插座的極性標志應耐久醒目。5.6.1.10固定或組裝在蓄電池箱內(nèi)的任何其他電氣設備應符合GB3836.1所列出的防爆型式之一。5.6.2單體蓄電池5.6.2.1單體蓄電池蓋應與蓄電池槽一起密封以便防止電池蓋脫開和電解液泄漏,不允許采用易燃材料制造。5.6.2.2 正負極板應支承牢固5.6.2.3 單體蓄電池電解液液位應保持在電解液的最低和最高允許液位之間。當電解液在最低液位時應采取 措施(如加耐酸絕緣下護套),以避免極板下端和匯電板過分腐蝕。5.6.2.4 在每個單體蓄電池內(nèi)應具有足夠空間,以防止由于電解液膨脹和懸浮體沉淀所造成的電解液溢流。 該空間(

45、按體積計)應該與蓄電池的預計壽命相適應。5.6.2.5 注液和排氣栓應能防止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電解液濺出并便于安裝和維護。5.6.2.6 每個極柱和單體蓄電池蓋之間都應密封,以防電解液泄漏。5.6.2.7 新蓄電池充足電后帶電部件和蓄電池箱之間的絕緣電阻應至少為1MD 。注:運行中的蓄電池的絕緣電阻每伏額定電壓至少為50歐,最少為1000歐。5.6.3連接5.6.3.1 能相對移動的相鄰單體蓄電池之間的連接應是非剛性的。非剛性連接線的每一端應采用下列方法之 一與極柱連接:a)熔焊或釬焊到極柱上;b)嵌壓到鑄在蓄電池極柱上的銅套內(nèi);c)嵌入銅質(zhì)終端,再用螺紋緊固到鑄在極柱上的銅質(zhì)接頭上。在b)和

46、c)的情況下,蓄電池間連接線應為銅質(zhì)。5.6.3.2 采用5.6.3.1中c)的螺紋連接應防止松脫。連接導體和蓄電池極柱之間的有效接觸面積至少等于蓄電池間連接線的截面積。當連接導體載流量等于連接線持續(xù)額定電流時,螺紋接頭應承受 GB 3836.1 2000中23.4.6.1的溫度試驗,并且此電流值應在制造廠提交的 文件中規(guī)定。在計算有效接觸面積時不考慮螺紋的凹凸接觸面積。5.6.3.3 連接線應能夠承受工作狀態(tài)所要求的電流而不超過規(guī)定的溫度(見4.5.1、4.7.1和4.7.2)。如工作狀態(tài)不能確定,則采用蓄電池制造廠確定蓄電池容量的放電率。 在使用雙連接線時,每個連接件應能單獨承載全部電 流

47、而不允許超過規(guī)定的溫度。5.6.3.4 可能受電解液腐蝕的所有裸露的導體應采取保護措施,例如:鉛酸蓄電池未絕緣的金屬連接導體(鉛除外)應用鉛包覆,但不適用于螺紋。5.6.3.5 在I類蓄電池內(nèi),每個帶電部件應有絕緣層以避免產(chǎn)生泄痕電流和任何偶然接觸。5.7通用接線盒和分線盒4.7的極限溫度通用接線盒和分線盒應按6.7確定允許的最大消耗功率,以保證在運行時不超過通用接線盒和分線盒允許配置多個接線端子,其接線端子數(shù)量由外殼結(jié)構(gòu)尺寸確定,而允許最大消耗功率按6.7確定。每一個接線端子的消耗功率由該接線端子及與其連接的導體(假設該導體的長度等于外殼內(nèi)部的最大線性長度)20C時的電阻值和該接線端子最大電

48、流值確定。各接線端子的消耗功率之和即為該結(jié)構(gòu)及電路條件下消耗的 總功率。5. 8電阻加熱元件和電阻加熱器本條對3.13.1和3.13.2中定義的電阻加熱元件和電阻加熱器規(guī)定了補充要求。它不適用于感應加熱、集膚效應加熱、介電加熱或任何其他加熱系統(tǒng),包括電流通過液體、外殼或管道的加熱系統(tǒng)。5.1.1 本標準采用下列內(nèi)容:加熱電阻不認為是繞組,并且本標準的4.6不適用;GB 3836.1 2000第6章不適用于加熱電阻的絕緣材料和加熱電纜及加熱帶的護套。5.1.2 加熱電阻應有正溫度系數(shù)并且制造廠應說明電阻在20攝氏度時的電阻值及其容差。5.1.3 制造廠應規(guī)定最高工作溫度Tp( C)。電阻加熱元件

49、使用的材料當按6.8.3要求試驗時,應承受(Tp+20) C的溫度。5.1.4 電阻加熱元件的冷起動電流按6.8.5試驗時,通過電流10s之后的任何時間都不得超過制造廠規(guī)定數(shù)值的 10%。5.1.5 電阻加熱元件應制成能配用如附錄E所述的電氣保護裝置的結(jié)構(gòu)。當電阻加熱元件的保護與電氣設備的保護合在一起時除外,例如電動機用的防冷疑加熱器。*本條中通用按線盒和分線盒是指未規(guī)定與專門電氣設備配用而可以單獨使用的接線盒和分線盒。5.1.6 當電阻加熱元件的表面導電覆蓋層能確保5.8.5所述的保護裝置功能時,它應覆蓋到整個絕緣保護套表面上,并且由至少覆蓋絕緣表面70%的均勻分布導電層構(gòu)成。導電覆蓋層的電

50、阻應小于與其同樣長度的電阻加熱元件的加熱電阻。如果能證明在故障條件下用5.8.5所述的保護裝置能防止高溫或者在具有自限特性的電阻加熱元件情況下,導電覆蓋層的電阻應不小于一根母線導體的電阻。5.1.7 絕緣層應確保加熱電阻不能與爆炸性氣體接觸。注:例如珍珠狀絕緣材料不能滿足該要求。5.1.8 考慮機械強度,連接電阻加熱元件的導線截面積至少為1平方毫米。5.1.9 在確定電阻加熱元件的溫度組別時,一般情況下不應該認為隔熱層能阻止爆炸性氣體透過。5.1.10 在通電時,為了防止電阻加熱元件或加熱器超過極限溫度,應采取下列方法之一: 穩(wěn)態(tài)結(jié)構(gòu)(在規(guī)定的使用條件下): 電阻加熱元件的自限特性; 符合5.

51、8.11的電氣保護系統(tǒng),它在規(guī)定的表面溫度時能斷開電阻加熱元件或電阻加熱器的電源。該保護系統(tǒng)應完全獨立于在正常條件下調(diào)節(jié)電阻加熱元件或加熱器功能的溫度控制系統(tǒng)。電阻加熱元件的溫度與下列參數(shù)有關; 熱輸出功率; 環(huán)境溫度,氣體、液體、工件; 電阻加熱元件和其周圍的熱傳導性。有關這些相互關聯(lián)的必要數(shù)據(jù)應由制造廠按GB 3836.1 2000中23.2的規(guī)定在說明文件中提供。5.8.11 保護系統(tǒng)應通過下列方式實施:測定電阻加熱元件的溫度或 (如果可能)測定附近環(huán)境溫度;測定環(huán)境溫度和一個或多個其他參數(shù)。注:參數(shù)示例如下:物位、流量、電流,泄漏電流、消耗電量。如果有必要說明安全使用的特殊條件時,應在

52、有關使用說明文件中作出規(guī)定(見GB 3836.12000中23.2),例如當電阻加熱器安裝有不完全保護系統(tǒng)時,信號處理的所有數(shù)據(jù)(例如傳感器和接收器之間相容性)應在說明文件中表明。保護系統(tǒng)應能直接或間接地切斷電阻加熱元件或加熱器電源,它應是人工更換或當其回到正常工作狀態(tài)后由人工復位使加熱元件或加熱器重新通電的形式。但保護系統(tǒng)被連續(xù)監(jiān)控的除外。如果傳感器故障,加熱器須在達到極限溫度之前斷電。由人工復位的保護系統(tǒng)應盡量借助工具重新調(diào)試或更換。保護裝置的調(diào)節(jié)器應能鎖定并加封,并且運行時不得經(jīng)常變動。注:熔斷器只能用制造廠規(guī)定的部件更換,保護系統(tǒng)應單獨設置并能在異常條件運行。5.8.12 電阻加熱元件

53、和加熱器應能承受6.8的型式檢驗以及第 7章的出廠檢驗。5.9其他電氣設備在5.15.8中未專門提到的電氣設備應符合第4章的結(jié)構(gòu)要求并且參照采用第5章的補充要求。6型式檢驗以下要求是對 GB 3836.12000第23章的補充,除另有規(guī)定外,GB 3836.1 2000第23章的要求也適用于 增安型電氣設備 “e;6.1 絕緣介電強度絕緣介電強度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按各電氣設備專用標準(如ISO/IEC導則2)中規(guī)定的試驗電壓。但采用 5.8補充要求的電阻加熱元件和 電阻加熱器除外,其試驗電壓為(1000+2UN)V(有效值),公差范圍為+5%0%.式中UN為設備的額定電壓;如果專用標準沒有試驗要

54、求,則對電源電壓不超過90V(峰值)的電氣設備,試驗電壓為 500V(有效值),公差范圍為+5%0%:對于電源電壓更高的電氣設備,其試驗電壓為 (1000+2UN)V(有效值)或1500 V(有效值), 取二者的較高值,公差范圍為 +5%0%。施加試驗電壓時間為lmin ,公差范圍為+5%0%。6.2 旋轉(zhuǎn)電機6.2.1 鼠籠轉(zhuǎn)子電動機應做轉(zhuǎn)子堵住試驗,以確定起動電流比IA/IN和TE時間。對于功率超過160kW的電動機,(額定)運行時的溫升和TE時間可以用計算法計算。功率超過75kW的電動機在制造廠成檢驗站不能進行試驗時,經(jīng)制造廠和檢驗站共同協(xié)商后,允許采用計算方法。計算方法和試驗方法列入附錄Bo6.2.2 如果試驗條件與運行條件等效,其他安裝方式的旋轉(zhuǎn)電機允許在水平安裝條件下進行試驗。6.3 饋電網(wǎng)絡供電的燈具6.3.1 螺口式燈座的機械試驗除E10燈頭外,符合IEC60238規(guī)定尺寸的試驗燈頭應用表 6規(guī)定的旋入轉(zhuǎn)矩完全旋入燈座內(nèi)。接著,將試 驗燈頭旋出15°之后再旋出燈頭,所需力矩不得小于表6規(guī)定的最小旋出轉(zhuǎn)矩。表6 旋入轉(zhuǎn)矩和最小旋出轉(zhuǎn)矩燈頭尺寸旋入轉(zhuǎn)矩,N - m最小旋出轉(zhuǎn)矩,N - mE141.0 +0.10.3E271.5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