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F0_維修手冊01-3章_發(fā)動機_第1頁
比亞迪F0_維修手冊01-3章_發(fā)動機_第2頁
比亞迪F0_維修手冊01-3章_發(fā)動機_第3頁
比亞迪F0_維修手冊01-3章_發(fā)動機_第4頁
比亞迪F0_維修手冊01-3章_發(fā)動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發(fā)動機第一節(jié)概述BYD371QAM有升功率大、油耗低、噪聲小、污染低、結(jié)構(gòu)緊湊等特點。在各種工況下,BYD371Q破動機均可在最佳狀態(tài)下工作,可以保證其配載的整車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舒適的駕駛性、最佳的經(jīng)濟性和完美的環(huán) 保性能。1.1主要技術參數(shù)BYD371QM發(fā)動機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下表:參型項目BYD371QA型式三缸、直列、水冷、雙頂置凸輪軸、12氣門、四 沖程、閉環(huán)電控燃油噴射發(fā)動機標定功率50kw (6000r/min )最大扭矩/轉(zhuǎn)速90NI - m (4000r/min-4500 r/min )最低燃油耗w 250+10 g/ kWV- h缸徑X行程71mm< 84mm發(fā)

2、動機排量0.998L壓縮比10.5 : 1氣門結(jié)構(gòu)同步鏈條驅(qū)動,雙頂置凸輪軸、12氣門燃燒室形式球型燃料種類車用93#無鉛汽油(GB17930-1999)怠速穩(wěn)定速度(840 ±50) r/min氣缸壓縮壓力1.2 1.6MPa (400r/min )供油方式電控多點順序燃油噴射噴油壓力(噴油器前后壓差)390-400kpa點火順序1 23點火正時上止點前812 °潤滑方式強制飛濺復合式機油SAE 10W-3C/40 (SG或更局級)(南方全年和北方春季、夏季、秋季)SAE 5W-30(SG或更高級)(北方冬季)尾氣排放系統(tǒng)三元催化轉(zhuǎn)換器機油壓力300490kPa (300

3、0r/min 4500 r/min )發(fā)動機質(zhì)量76KG外形尺寸(長X寬X高)525 X 575 X 720工況排放歐IV2.2維修技術數(shù)據(jù)項目標準氣缸體氣缸直徑 7l£02mm氣缸圓柱度0.008mm氣缸體頂囿平囿度100: 0.03氣缸垂直度 0.04氣缸壓縮壓力1.2 1.6MPa/ (400r/min )活塞活塞裙部直徑-SO中 71 4.03 mm活塞銷孔直徑示”書.01118祀005 mm活塞與氣缸配合間隙0.02 0.04mm活塞銷活塞銷直徑18_0005_o.005mm與活塞配合間隙0.005 0.016mm活塞環(huán) 開口間隙A道氣環(huán)0.20 0.35mm第二道氣環(huán)0.

4、35 0.5mm油環(huán)合件0.20 0.70mm活塞環(huán)側(cè)隙A道氣環(huán)0.03 0.07mm第二道氣環(huán)0.02 0.06mm油環(huán)0.02 0.17mm連桿允許扭曲極限0.05mm (每 100mm£)允許彎曲極限0.05mm (每 100mm£)連桿小頭孔直徑18 "0.01618,。29 mm活塞銷與連桿 過盈配合量0.011 0.029mm曲軸主軸頸直徑 44 toi8-0.018 mm連桿軸頸直徑4 40_o.018 mm軸頸圓柱度0.007mm曲軸徑向圓跳動0.03mm連桿大頭軸向間隙0.1 0.27mm曲軸止推間隙0.02 0.16mm飛輪軸向圓跳動0.1mm

5、氣缸蓋氣缸蠱卜平向的平囿度0.05mm歧臂接合囿平囿度0.05mm氣缸蓋凸輪軸孔直徑 OQ+0.021 23 0 mm氣缸蓋螺栓長度122mm凸輪軸凸輪軸各軸頸直徑- CC 0.040中2353 mm凸輪軸頸圓柱度0.004mm凸輪軸頸與軸孔間隙0.040 0.074mm進氣凸輪軸軸向間隙0.1 0.175mm排氣凸輪軸軸向間隙0.1 0.171mm氣門系統(tǒng)進氣門直徑27.5 ± 0.125mm排氣門直徑23.6 ± 0.125mm氣門桿直徑進氣門:5端mm 排氣門:5*濯mm氣門導管內(nèi)徑5端3 mm氣門桿與氣門導管間隙進氣門:0.03 0.065 mm;排氣門:0.040

6、 0.075 mm氣門彈簧的自由長度51.6mm進、排氣門間隙(冷態(tài))進氣門:0.19 mm排氣門:0.32 mm節(jié)溫器開始打開的溫度和全開溫度82±2 C,全開 95 C火花塞的型號及間隙K6RTM2 1.0mm1.2mm發(fā)電機皮帶張緊變形量98N?m,按下 78 mm1.3 BYD371QA/Q眩動機擰緊力矩表序號緊固部位或零件螺栓規(guī)格每臺個數(shù)緊固力矩(N m)1主軸承蓋螺栓M10X 1.5六角頭螺栓8602曲軸后端蓋M6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5103飛輪螺栓M10X 1.25六角頭螺栓6754迷宮蓋板M8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8255爆震傳感器M8X 30六角法蘭面螺栓1206

7、機油壓力報警器1157連桿螺栓M8X 0.75梅花頭螺栓6第一次:15第二次:+85°95°8氣缸蓋螺栓M9X 1.5內(nèi)六角花8%L次:32第二次:+175°185°9螺堵內(nèi)八角12510凸輪軸承蓋IM8X 45六角法蘭面螺栓31511凸輪軸承蓋nM6X 35六角法蘭面螺栓121212凸輪軸鏈輪凸輪軸鏈輪螺栓組合件24513鏈條導向板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21014鏈條張緊板鏈條張緊板螺栓12015鏈條張緊器M6X 25六角法蘭面螺栓21016機油泵總成M8X 45六角法蘭面螺栓225M8X 80六角法蘭面螺栓125M10X 1.25 X 40六角法

8、蘭面240螺栓M10X 1.25 X 70六角法蘭面螺栓64017曲軸位置傳感器M6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1818水泵M8X 20六角法蘭面螺栓225M8X 45六角法蘭面螺栓125M8X 50六角法蘭面螺栓22519機油收集器M6X 25六角法蘭面螺栓38油底殼M8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925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61020機油濾清器座M8X 80六角法蘭面螺栓32521機油尺導管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1022線束卡箍支板I(機油泵)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1023水泵進水管M8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125M8螺母23024進氣歧管M8X 35六角法蘭面螺栓225M8螺母225

9、25進氣歧管支板M8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22526油軌M8X 20六角法蘭面螺栓22527進氣溫度壓力傳 感器ST5.5X 19A自攻螺釘1528節(jié)氣門M6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31029油門拉索支架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21030排氣歧管M8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230M8螺母23031排氣歧管隔熱罩I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21032排氣歧管支板M8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125M8螺母12533前氧傳感器14534女坦奧主 他!寺才JnzLM6X 30六角法蘭面螺栓2835凸輪軸相位傳感 器M6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1836水溫傳感器12037氣缸蓋罩M6X 60六角法蘭面螺栓28

10、M6X 30六角法蘭面螺栓13838線卡I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839線卡n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840線卡出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841火花塞M14X 1.2532542點火線圈M6X 25六角法蘭面螺栓31043線卡支板(進氣歧 管)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106 / 5044碳罐控制閥支架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1045曲軸皮帶輪曲軸皮帶輪螺栓115046水泵皮帶輪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41547發(fā)電機支板焊合 件M8X 20六角法蘭面螺栓13548發(fā)電機調(diào)節(jié)架焊 合件M8X 20六角法蘭面螺栓13549發(fā)電機M10X 1.25 X 70六角法蘭面螺栓150

11、50線束卡箍支板n (發(fā)電機)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1051離合器蓋總成M8X 16六角法蘭面螺栓62552變速器M12X 1.25 X 45六角法蘭面螺栓56553變速器蓋板M10X 1.25 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34054起動機M10X 1.25 X 60六角法蘭面螺栓24055線卡支架(起動 機)M6X 12六角法蘭面螺栓11056螺塞 M12X 1.2513557內(nèi)六角錐形螺塞NPT3/811558機油泵盍M6X 25六角法蘭面螺栓610M6X 14十字沉頭螺釘2859氣缸蓋(進氣歧 管)雙頭螺柱 AM8-M8K 30-8.821060氣缸蓋(排氣歧 管)雙頭螺柱M821061

12、氣缸蓋(水泵進水 管)雙頭螺柱M8210第二節(jié)驅(qū)動皮帶2.1 驅(qū)動皮帶的拆卸安裝2.1.1 先松開螺栓A2.1.2 再松開螺栓B;2.1.3 最后松開螺栓C,松開發(fā)電機,拆下正時皮帶。擰松發(fā)電機曲軸皮帶輪正確安裝時,先裝上皮帶,稍微擰緊螺栓 B,再旋轉(zhuǎn) 螺栓C,調(diào)整皮帶張緊度,再擰緊螺栓B,力矩35 N?m 最后擰緊螺栓A力矩50 N?m,安裝好后,注意檢查皮帶有沒有錯齒情況(如下 圖),再啟動發(fā)動機5分鐘,檢查皮帶的張緊度。錯誤如果運行超過5分鐘的驅(qū)動皮帶按舊件的標準量2.2 皮帶檢查2.2.1 驅(qū)動皮帶的外觀檢查先檢查外觀,如果磨損嚴重,則應該更換皮帶。2.2.2 驅(qū)動皮帶的變形量檢查注意

13、:汽車熄火或發(fā)動機停止轉(zhuǎn)動30分鐘后,檢查皮帶變形量。在兩個皮帶輪中(圖中箭頭所標位置)加適當?shù)?壓力98N,如果變形量超出極限值, 則調(diào)整至78mm2.2.3 驅(qū)動皮帶張緊力檢查注意:可以用變形量檢查取代張緊力檢查,檢查 應在發(fā)動機冷卻后進行。2.3 驅(qū)動皮帶調(diào)整先松開螺栓A,再松開螺栓B,轉(zhuǎn)動螺栓C來調(diào) 整皮帶的張緊度,調(diào)整好后擰緊螺栓B,再擰緊螺栓汪思:如果更換新的驅(qū)動皮帶或運行不超過5分鐘的驅(qū)動皮帶,按新件的標準量調(diào)整。驅(qū)動皮帶父形量新(mm/98N)舊(mm/98N)發(fā)電機+水泵78911調(diào)整。檢查皮帶的張緊力和變形量,如果不符合要求, 再重復調(diào)整,直到符合要求。第三節(jié)氣門間隙的檢查

14、和調(diào)整3.1 氣門間隙檢查3.1.1 確認發(fā)動機已冷卻;3.1.2 拆下空氣濾清器蓋;3.1.3 拆下點火線圈;3.1.4 拆下氣缸蓋罩;3.1.5 順時針旋轉(zhuǎn)曲軸皮帶輪,讓凸輪軸的正時 標記對著正上方;提醒:塞尺應該從中間(即火花塞一側(cè))插入氣 門間隙中測量。6 / 503.1.6 測量氣門間隙;用塞尺檢查下圖的8個氣門間隙,并記錄好數(shù)據(jù), 以備后用。3.1.7 再將曲軸旋轉(zhuǎn)360度,用塞尺檢查下圖所 示的其余4個氣門間隙,并紀錄好數(shù)據(jù)以備后用;氣門間隙的數(shù)值如下表:進氣門:0.19 ± 0.04 mm排氣門:0.32 ± 0.04 mm如果測量數(shù)值符合要求,則繼續(xù)下面步

15、驟;如不 符合,則進入第二部分 氣門間隙調(diào)整。3.1.8 裝好氣缸蓋罩;先在缸蓋和正時罩的結(jié)合面上涂上密封膠,如下圖所示:按照下圖的順序安裝氣缸蓋罩,力矩是8 N*m。3.1.9 安裝點火線圈;擰緊力矩:10 N*m3.2.3順時針轉(zhuǎn)動曲軸大約 90度,防止拆卸凸 輪軸的時候,活塞和氣門發(fā)生碰撞;3.1.10裝好空氣濾清器蓋。3.2 氣門間隙調(diào)整本程序適合所有需要調(diào)整間隙的氣門。3.2.1 確認是否需要調(diào)整氣門間隙,轉(zhuǎn)動曲軸皮 帶輪,對好標記;3.2.5 用扳手固定進氣凸輪軸上的六角方塊,松 開進氣凸輪軸鏈輪上的螺栓;3.2.6 檢查兩根凸輪軸鏈輪上記號是否都對著正上方,并且對著鏈條上的有色鏈

16、片;如果沒有對準,再轉(zhuǎn)動曲軸一圈,直到對準;3.2.7 卸下內(nèi)六角錐形螺塞,從其孔內(nèi)伸入螺絲刀,順時針撥動張緊器的鎖片,讓它解鎖并保持這個 位置不要松開;提示:如果鎖片撥不動,用扳手稍微轉(zhuǎn)動凸輪軸 上的六角方塊,這樣可以使鎖片松動。3.2.8 用扳手轉(zhuǎn)動凸輪軸上的六角方塊,順時針 轉(zhuǎn)動凸輪軸,讓鏈條把張緊器的柱塞壓進去;3.2.9 拿出螺絲刀,再用專用工具穿過張緊器鎖 片的小孔,并固定;注意:在拿出螺絲刀,插入專用工具時,不能讓 凸輪軸上的扳手松開,以防張緊器的柱塞又彈出。完成上述步驟是為了柱塞壓回去,為了下面取出鏈條做好準備,如果沒有成功,請從第6步開始重復。3.2.9卸下排氣凸輪軸鏈輪上的

17、螺栓,取下排氣鏈輪;止其掉入正時罩內(nèi)。3.2.10 按照下圖順序卸下螺栓,取出凸輪軸承111 L ,注意:取出凸輪軸承蓋I時,可以把進氣凸輪軸 往發(fā)動機前段移動一小段距離,就可以方便取出。3.2.11 取下凸輪軸;注意:用一根繩子或者其他工具固定好鏈條,防3.2.12 取出要更換的挺柱;3.2.13 用千分尺測量挺柱的厚度;3.2.14 計算新的挺柱厚度,使氣門間隙在規(guī)定 范圍內(nèi),計算方法如下:進氣門間隙A=B+ (C-0.19 mm)排氣門間隙 A=B+ (C-0.32 mm)A新的挺柱厚度B要換下的挺柱厚度C測量的氣門間隙值舉例:測量的氣門間隙值=0.39 mm0.39 mm-0.19 m

18、m=0.20 mm(測量的間隙值-標準的間隙值=間隙值的偏差)要換下的挺柱厚度 =5.25 mm0.20 mm + 5.25 mm = 5.45 mm(間隙的偏差+相應要換下的挺柱厚度=換上的挺柱厚度)所以,選擇最靠近5.45mm的挺柱使用,因為 是奇數(shù),所以選擇大一號的挺柱:46號挺柱。 注意:盡量依據(jù)計算出的數(shù)據(jù),來挑選最靠近的挺柱。挺柱厚度從 5.00mm-5.60mm分為了 31組,每一組厚度相差 0.02mmo分組號厚度(mm)分組號厚度(mm)分組號厚度(mm)005.00205.20405.40025.02225.22425.42045.04245.24445.44065.062

19、65.26465.46085.08285.28485.48105.00305.30505.50125.12325.32525.52145.14345.34545.54165.16365.36565.56185.18385.38585.58605.60軸軸承蓋;3.2.15裝上挺柱;注意讓軸承蓋上的箭頭朝向前端。3.2.16 裝好凸輪軸;擰緊力矩:凸輪軸軸承蓋I :3.2.16.1和拆卸時一樣,讓曲軸皮帶輪在正時凸輪軸軸承蓋n:位置順時針再轉(zhuǎn)90度,如果拆卸后曲軸沒有轉(zhuǎn)動過, 則此步驟可以省略;3.2.16.2在凸輪軸上、缸蓋的凸輪軸軸頸和挺柱的頂部涂上機油;3.2.16.3和拆卸時的順序相反,

20、先安裝進氣凸輪軸,鏈輪上的標記要和鏈條上左邊的有色標記對齊;15 N?m12 N?m3.2.16.6裝好凸輪軸鏈輪;用工具擰緊排氣凸輪軸鏈輪螺栓,力矩:45 N?mi3.2.16.7 用扳手順時針轉(zhuǎn)動進氣凸輪軸,張緊 左側(cè)的鏈條,此時把鏈條套上排氣鏈輪,并使鏈輪上3.2.16.5 按照下圖的螺栓擰緊順序,裝好凸輪的標記和鏈條上的有色標記對齊;2 / 50注意:如果標記無法對齊,請用扳手順時針轉(zhuǎn)動 排氣凸輪軸,使之對齊。3.2.16.8 拿開張緊器上的專用工具,擰緊六角 頭錐形螺堵;擰緊力矩:15 N?m)3.2.16.9 曲軸皮帶輪逆時針轉(zhuǎn)回原位置,即皮 帶輪的標記對齊正時指針,檢查凸輪軸鏈輪

21、的標記是 否正對上方,并且都已經(jīng)對齊鏈條上的藍色標記。以上步驟也必須保證曲軸鏈輪和鏈條始終嚙合 在一起。也可以按照第四節(jié)的方法拆下前罩殼進行凸 輪軸的拆裝。3.2.17再次確定氣門間隙。第四節(jié)正時鏈條4.1 正時鏈條的拆卸4.1.1 拆下下圖的螺栓A和螺栓B,卸下發(fā)電機, 拆下多楔帶;4.1.3拆下缸蓋罩;4.1.2按照下圖順序拆下水泵進水軟管;4.1.4拆下曲軸位置傳感器;4.1.5拆下曲軸皮帶輪;7 / 504.1.6 拆下油底殼;4.1.7 拆下機油收集器;4.1.8 拆下下圖中所示螺栓,卸下正時罩體,取 下主油道上的密封圈;4.1.9 將鎖片按順時針方向撥動,同時按下柱 塞,松開張緊板

22、;4.1.10 按緊柱塞的同時,把專用工具插入鎖片 中的小孔,鎖定柱塞,不讓其彈出;4.1.11 卸下張緊板的螺栓,取出張緊板,取下 正時鏈條;4.1.12 卸下曲軸鏈輪,注意取下曲軸上的半圓 鍵。4.2正時鏈條的安裝按拆卸相反的順序安裝,應注意以下幾點:4.2.1 安裝鏈條前,和拆卸一樣,把專用工具插入張緊器鎖片的小孔,鎖定柱塞不讓其彈出;4.2.2 按圖所示安裝正時鏈條,正時鏈條上著色 鏈面朝向外側(cè),不得反裝。把凸輪軸鏈輪的正時記號 對著正上方,并且要把藍色的鏈片分別對準進排氣凸 輪軸鏈輪的正時記號,還要將黑色的鏈片對準曲軸鏈輪上的正時記號;4.2.3 稍微轉(zhuǎn)動進氣凸輪軸,使右邊鏈條張緊,

23、確認鏈條兩側(cè)在導向板和張緊板安裝位置,然后取下插入鎖片小孔的專用工具;檢查張緊器是否自動彈出,壓緊張緊板;4.2.4 相關擰緊力矩數(shù)據(jù)如下:導向板螺栓:10 N?m張緊板螺栓:20 N?m張緊器螺栓:10 N?m第五節(jié)火花塞和壓縮壓力檢查警告:發(fā)動機處于熱機狀態(tài)時,機油溫度非常高,在拆卸和安裝部件時,小心不要被灼傷。5.1 火花塞的拆卸/安裝5.1.1 先卸下點火線圈的螺栓,取下點火線圈;5.1.2 用專用扳手卸下火花塞;5.1.3 安裝順序和拆卸相反,安裝火花塞力矩是25 N?m,點火線圈力矩是 10 N?m=5.2 火花塞的檢查5.2.1 用歐姆表,測量如圖所示的電阻,檢查電 阻是否大于1

24、0 MQ ;歐姆表如果電阻小于10 MQ,則進入第7個步驟。注意:如果沒有歐姆表,則進行以下檢查。兩種 方法選其中一個。5.2.2 把發(fā)動機快速提高到 4000轉(zhuǎn)/分,運行5 分鐘;5.2.3 卸下火花塞;5.2.4 觀察火花塞電極;如果電極上是干的,則說明火花塞正常;如果電 極上是潮濕的,則繼續(xù)進行以下步驟。5.2.5 檢查火花塞上螺紋和絕緣體上是否有損傷,如果有,請更換火花塞;推薦的火花塞型號:K6RTM25.2.6 檢查火花塞電極間隙;允許的火花塞電極的間隙是1.3 mm如果超過此數(shù)值,則更換火花塞;而新的火花塞電極間隙要求在1.01.2mmb注意:如果要調(diào)整新的火花塞電極間隙,必須調(diào)

25、整側(cè)電極的根部,不能調(diào)整側(cè)電極的頂部;而且舊的 火花塞是不允許調(diào)整的。5.2.7 清洗火花塞。如果火花塞有積碳,則用火花塞清潔器清洗。注意:如果火花塞表面沾有機油,則先用汽油洗 干凈,然后才能用清潔器。5.3 壓縮壓力的檢查5.3.1 確定蓄電池已充足電;5.3.2 熱機至正常工作溫度;5.3.3 熄火并讓發(fā)動機冷卻10分鐘;5.3.4 按“油路安全檢查步驟”,拆下燃油泵繼 電器;5.3.5 斷開點火線圈連接器;5.3.6 拆下火花塞;5.3.7 在1號缸火花塞孔內(nèi)接上壓力表;5.3.8 將油門踏板踩到底并啟動發(fā)動機;5.3.9 啟動發(fā)動機并記錄氣壓表最大讀數(shù);5.3.10 按上面方法檢查每一

26、個氣缸壓力,如果 一缸或多缸內(nèi)壓力過低,或氣缸之間的壓差超出規(guī)定太大,則向內(nèi)滴幾滴發(fā)動機機油并重新檢查壓力;5.3.11 如果壓縮力升Wj,則活塞、活塞環(huán)、氣 缸壁可能磨損,需大修;5.3.12 如相鄰氣缸壓力低,說明氣缸墊可能已 破壞或氣缸蓋已變形,需要大修;5.3.13如壓縮壓力仍很低,說明氣門可能卡住 或密封面接觸不嚴,需進行大修。項目壓縮壓力 MP a >400r/min )標準值1.2 1.6最小極限1.0氣缸間的壓力差 最大極限0.155.3.14 拿開壓力表;5.3.15裝上火花塞,擰緊力矩。第六節(jié)發(fā)動機6.1 發(fā)動機的分解6.1.1 拆下氣缸蓋罩組件按照圖示的順序卸下 1

27、3個螺栓和2個螺母,連 同缸蓋罩密封圈一同取下氣缸蓋罩,然后從缸蓋罩上 取下密封圈。6.1.2 卸下機油濾清器卸下機油濾清器座上的3個螺栓,取下機油濾清器和密封圈。6.1.3 卸下多楔帶6.1.3.1 先松開螺栓A6.1.3.2 再松開螺栓B;6.1.3.3 最后松開螺栓 C,松開發(fā)電機,拆下正 時皮帶。曲軸皮帶輪順時針旋轉(zhuǎn)曲軸皮帶輪,將正時記號對準正時指 針。再檢查凸輪軸正時記號是否對著正上方,如果不 是,再旋轉(zhuǎn)曲軸皮帶輪一周,讓凸輪軸記號對準正上 方。6.1.7 卸下油底殼卸下油底殼上的15個螺栓,用工具分開油底殼 和缸體結(jié)合面。注意不要劃傷油底殼邊緣。6.1.8 卸下機油收集器卸下機油收

28、集器上的 3個螺栓,并一同取下機油 收集器密封圈。8 / 506.1.4 卸下發(fā)電機擰下上圖中的螺栓 B和螺栓A,卸下發(fā)電機。6.1.5 卸下水泵擰下水泵上的5個螺栓,取下水泵。6.1.6 對準正時記號6.1.9 卸下曲軸皮帶輪先用專用工具固定好曲軸皮帶輪,卸下曲軸皮帶輪上的螺栓。專用H具密封圈6.1.11卸下張緊板和鏈條6.1.11.1把鎖片按順時針方向撥動,同時按下柱塞,松開張緊板;6.1.11.3卸下張緊板螺栓,取出張緊板,取下正 時鏈條。6.1.10 卸下正時罩體拆下下圖中所示螺栓,用螺絲刀小心撬開正時罩取下主油道上的密封圈。注意不要劃傷正時罩的結(jié)合面。6.1.11.2按緊柱塞的同時,

29、把專用工具插入鎖片 中的小孔,鎖定柱塞,不讓其彈出;33 / 506.1.13 臨時裝上皮帶輪螺栓,順時針旋轉(zhuǎn)曲軸 約90度;這是為了防止在以后的步驟中,由于轉(zhuǎn)動凸輪軸 而產(chǎn)生的活塞和氣門干涉。6.1.14 卸下凸輪軸鏈輪用扳手固定凸輪軸,卸下凸輪軸鏈輪螺栓,拆下 鏈輪。6.1.15 卸下凸輪軸按照下圖順序拆卸凸輪軸軸承蓋螺栓,然后卸下 凸輪軸。6.1.16 卸下挺柱注意:卸下挺柱前,要記錄好每個挺柱上的標記。6.1.17 下氣缸蓋6.1.17.1 按照下圖的順序,分幾次擰松螺栓;6.1.17.2然后卸下氣缸蓋和氣缸墊。祥6.1.18 卸下氣門6.1.18.1 用專用工具卸下氣門彈簧、氣門彈簧

30、上座和氣門鎖夾;6.1.18.2 依次取出氣門;6.1.18.3 然后用尖嘴鉗夾出氣門油封;不6.1.18.4取出氣門彈駕下座。卡6.1.19 清除缸蓋表面雜質(zhì)用刀片刮干凈缸蓋表面的密封膠等雜質(zhì)。一、/仕思:1)操作時必須帶防護眼鏡;2)小心不要劃傷缸蓋去回;3)不要讓雜質(zhì)掉入缸蠱水套中。6.1.20、用直尺規(guī)和塞尺,檢驗缸蓋下圖中 3個 表向的平囿度;允許的最大間隙是 0.05mm5如果超過此數(shù)值,則 需更換缸蓋。r 1ij b代怎辦' 口一菊溢/f l,不 :一L用塞尺檢查連桿大頭軸頸軸向間隙。標準的間隙值為 0.10.27mm,允許的最大間隙為 0.35mm!6.1.24 卸下連

31、桿;6.1.24.1 卸下連桿蓋上2個螺栓,取下連桿蓋和連桿瓦;6.1.21拆下迷宮蓋板上 8個螺栓,取下迷宮蓋 板;6.1.24.2 推動活塞、連桿和連桿上軸瓦,使其 穿過缸體,從缸體上面取出;6.1.22 曲軸后端蓋;6.1.22.1 卸下曲軸后端蓋上的5個螺栓,取下曲軸后端蓋;6.1.22.2 用螺絲刀卸下曲軸后端蓋上的油封。6.1.23 連桿大頭軸頸軸向間隙6.1.24 .3依次取出其它兩缸的活塞連桿。6.1.25 檢查曲軸軸向間隙用一個螺絲刀往一個方向撬曲軸,然后用塞尺插入曲軸的軸向間隙,測量曲軸軸向間隙。標準間隙是:0.020.16mm允許最大間隙:0.30mm如果間隙大于上述數(shù)值

32、,則更換止推片,如果更 換止推片后,測量的間隙還是大于上述數(shù)值,則更換 曲軸。6.1.26 卸下活塞環(huán)用個活塞環(huán)撐漲器,取下兩道氣環(huán)和一道油環(huán)。6.1.27 卸下活塞銷用專用工具卸下活塞銷,并按照順序放好活塞、 活塞環(huán)、活塞銷、連桿和連桿瓦。6.2.2 檢查正時鏈條;觀察正時鏈條是否磨損嚴重或者有裂紋出現(xiàn),如 果發(fā)現(xiàn),請更換鏈條,并檢測相應的鏈輪。6.2.3 檢查凸輪軸鏈輪;檢查凸輪軸鏈輪是否有磨損或者損壞,如果發(fā)現(xiàn),更換凸輪軸鏈輪。6.2.4 檢查曲軸鏈輪;檢查曲軸鏈輪是否有磨損或者損壞,如果發(fā)現(xiàn), 更換曲軸鏈輪。6.2.5 檢查鏈條導向板和鏈條張緊板;檢查鏈條導向板和鏈條張緊板的磨損程度,

33、如果磨損大于0.5mm,則必須更換。0. 5mm6.2發(fā)動機的檢查6.2.1 用刀片刮干凈油底殼密封面上的膠;6.2.6 檢查張緊器;用手按張緊器的柱塞,如果不能按下,說明張緊 器工作正常;順時針旋轉(zhuǎn)張緊器的鎖片,并用手按住,再用另一只手按下張緊器柱塞,如果能按下并自動彈出,則 說明工作正常;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則必須更換張緊器。6.2.7 檢查凸輪軸6.2.7.1 測量凸輪軸第三軸頸的圓跳動;用2塊V形塊和千分表測量凸輪軸的第三軸頸。允許的最大跳動為 0.03mm如果超出此數(shù)值,則 更換凸輪軸。注意:圓跳動實際上是表盤上讀數(shù)的一半。6.2.7.2 測量凸輪軸的桃尖的尺寸;用千分尺,測量桃尖的高

34、度。如果桃尖高度沒有達到允許的高度,則更換凸輪軸。進氣凸輪軸(mm)排氣凸輪軸(mm)標準局度:41.385-41.61540.895-41.125允許高度41.4440.87凸輪軸軸向間隙是 0.10.175mm=允許最大間隙是 0.24mmo如果測量的間隙超過允許的最大間隙,則檢查凸輪軸和凸輪軸軸承蓋,如果凸輪軸軸承蓋磨損,則更 換缸蓋,如果是凸輪軸止推面磨損,則更換凸輪軸。6.2.8 清潔氣門;用刷子除掉氣門上的積碳。注意:操作時必須帶好防護眼鏡。6.2.9 檢查氣門彈簧;檢查氣門彈簧的垂直度,用直角尺如圖示測量, 最大間隙1.5mm,如果超過此數(shù)值,則更換氣門彈簧。6.2.10 3測量

35、凸輪軸的軸向間隙;用游標卡尺測量氣門彈簧的自由高度,標準高度安裝好凸輪軸,前后移動凸輪軸,用千分表測量 其軸向間隙。標準進氣凸輪軸軸向間隙是0.10.171mm;排氣是 51.6mmt排氣門1.10 1.50 mm6.2.11 檢查氣門;6.2.10.1用游標卡尺測量氣門的總高,如果高度低于下表中的數(shù)值,則更換氣門。高度進氣門88.39 mm排氣門89.11 mma a6.2.10.2用千分尺測量氣門尾部的直徑,如果直徑低于3.94.5mm,則更換氣門。6.2.10.4 用游標卡尺測量氣門頭部的直徑,如 不符合下表的數(shù)值,則更換氣門。直徑進氣門27.3527.65 mm排氣門23.4523.7

36、5 mm6.2. 11檢查氣門和氣門座圈;6.2. 11.1在氣門的密封面上涂上顏料(普魯士 藍或者其它);6.2.10.3 用游標卡尺測量氣門頭部邊緣的厚 度,如果厚度低于下列要求數(shù)值,則更換氣門。標準厚度允許最小厚度進氣門1.05 1.45 mm0.7 mm6.2. 11.2把氣門裝上缸蓋按在氣門座圈上,注 意不要旋轉(zhuǎn);6.2. 11.3檢查氣門密封面上的顏料是否360度進氣門1.201.70 mm排氣門1.11 /7.61 mm均勻分布,如果不是,則更換氣門;6.2. 11.4在新氣門上涂上顏料,進行上述操作,檢查氣門座圈上的顏料是否360度均勻分布,如果不是,則須修復座圈。6.2.12

37、 修復氣門座圈;6.2.12.1 用45度的刮刀,重新修整氣門座圈, 使得座圈密封面的寬度達到要求;注意:修整前,先確定氣門座圈的中心位置。逐漸地減少使用的力量,以免破壞座圈密封面的 表面質(zhì)量。6.2.12.2 檢查氣門座圈密封面的位置,讓氣門的密封面位于座圈密封面的中間位置;6.2.12.3 用70度和20度的刮刀,修整45度密 封面的寬度和位置,讓氣門完全和其密封,并保證密 封面的寬度;6.2.13 檢查氣缸蓋螺栓;用游標卡尺測量氣缸蓋螺栓的長度。最大長度是123.5 mm如果超過這個長度,則要 更換氣缸蓋螺栓。6.2.14 清潔氣缸體;用一塊油石或者類似的工具,清理缸體上和正時 罩、缸蓋

38、、油底殼以及迷宮蓋板的結(jié)合面。注意:操作時,必須佩戴防護眼鏡; 不要劃傷缸體表面; 不要讓任何雜質(zhì)掉入缸體水套中。6.2.15 檢查缸體表面平面度;用直尺規(guī)和塞尺,如下圖所示檢查缸體上表面的 平面度??梢匀M去的塞尺為 0.05mm,如果超過此數(shù) 值,則更換缸體。6.2.12.4加入研磨劑,用手工研磨氣門和氣門 座。6.2.16 檢查氣缸內(nèi)徑;6.2.16.1 用氣動量儀在按下圖位置測量氣缸直 徑,在AB兩個深度,分別橫向和縱向測量一次,一 共測量4個位置。標準尺寸是71.00071.013mm,最大允許尺寸為 71.013ms計算出4次測量的平均值,如果平均值超過上述 數(shù)值,則更換缸體。6.

39、2.17清潔活塞;用一個舊的活塞環(huán)或者類似工具,積碳。清理活塞上的mm計算注意:操作時,必須佩戴防護眼鏡;不要劃傷活塞表面。6.2.18 檢查活塞;測量活塞的外徑,如圖示的位置,垂直于活塞銷, 離活塞底部10mmi勺位置測量。標準尺寸是70.9970.97 mm,允許最小尺寸為 70.96mm,如果測量結(jié)果小于上述值,更換活塞。10 mm6.2.16.2在下圖所示位置測量氣缸直徑,氣缸的橢圓度和錐度。最大的允許橢圓度和錐度是0.02mm=計算方法:橢圓度=A - B 或者a - b 錐度=A - a或者B - b6.2.19 檢查活塞氣缸間隙;6.2.19.1 用氣缸橫向直徑減去活塞直徑標準間

40、隙:0.0800.103 mm取大間隙:0.103 mm6.2.19.2 如果計算出的數(shù)值大于上述值,則更 換活塞;活塞選配:查看缸體下平面上表示缸筒直徑的一 組數(shù)字(有三個數(shù)字組成)1:代表對應缸筒直徑為71 0.01 mm選裝頂部有紅色標記的活塞,裙部尺寸為45 mm_0.010.02mm;71 0.012:代表對應缸筒直徑為710 mm6.2.21.2 用塞尺,測量活塞環(huán)缺口的間隙。標準間隙A道0.03 0.07 mm第二道氣環(huán)0.02 /-0.06 mm油環(huán)0.020 /-0.175 mm如果測量的間隙大于上述數(shù)值,則更換活塞。6.2.21測量活塞環(huán)的缺口間隙;6.2.21.1 用活塞

41、把一個活塞環(huán)推入氣缸45mm并把活塞取出;選裝頂部有藍色標記的活塞,裙部尺寸為,一_0.02“71 -.03 mmo例如:缸體底面標識為“ 121”,那么表示1、2、 3缸分別選裝紅色、藍色、紅色的活塞。6.2.19.3 如果更換活塞后,計算的數(shù)值還大于 上述值,有必要更換缸體。注意:在氣缸上部,有一個活塞環(huán)往復運動形成 的微小臺階,所以必須在磨損最嚴重的地方測量氣缸 直徑,即微小臺階的下部。6.2.20 檢查活塞環(huán)槽間隙;把一個新的活塞環(huán)塞入活塞環(huán)槽中,用塞尺檢查 活塞環(huán)槽中的間隙。標準缺口間隙允許的最大間 隙A道氣環(huán)0.20 0.35 mm0.79 mm第二道氣環(huán)0.35 0.50 mm0

42、.75 mm油環(huán)0.20 0.70 mm0.69 mm如果測量的數(shù)值大于上述的最大間隙,則更換活塞環(huán)。如果更換新的活塞環(huán)后,測量的數(shù)值仍然超過最 大間隙,則更換缸體。6.2.22 檢查曲軸;6.2.22.1 測量主軸頸的圓跳動;用2塊V形塊和千分表測量曲軸的主軸頸。允許的最大跳動為 0.03mm,如果超出此數(shù)值,則 更換曲軸。注意:圓跳動實際上是表盤上讀數(shù)的一半。6.2.22.2 在下圖所示的位置,用千分尺測量每 個主軸頸的直徑;l,10 4 mm6.2.22.2.1 標準尺寸是 43.982 44.000 mm,如果測量的尺寸小于上述數(shù)值,則更換曲軸。6.2.22.2.2 檢查主軸頸的橢圓度

43、和錐度;允許最大橢圓度和錐度是0.03mni橢圓度和錐度的計算:橢圓度:A - B或a - b錐度:A - a 或B - b如果計算的結(jié)果大于上述數(shù)值,則更換曲軸。6.2.22.3 在下圖所示的位置,用千分尺測量每 個連桿軸頸的直徑;6.2.22.3.1 標準尺寸是 39.982 40.000 mm, 如果測量的尺寸小于上述數(shù)值,則更換曲軸。6.2.22.3.2 檢查連桿軸頸的橢圓度和錐度;允許最大橢圓度和錐度是0.03mm!橢圓度和錐度的計算:橢圓度:A-B或a - b錐度:A-a或B- b如果計算的結(jié)果大于上述數(shù)值,則更換曲軸。6.2.23 檢查曲軸止推片;用千分尺測量止推片的厚度。標準厚

44、度:1.871.90mm如果測量結(jié)果和上述數(shù)值不符,則更換止推片。6.2.24 檢查連桿;6.2.24.1 如圖所示,用氣動量儀測量連桿大頭的 內(nèi)徑。標準的內(nèi)徑:43.00043.024mm,如果測量結(jié)果 超過此數(shù)值,則更換連桿。6.2.24.2 用千分尺測量連桿瓦的厚度,標準厚 度為1.4861.502mm,如果測量結(jié)果和上述數(shù)值不 符,則更換連桿瓦。計算連桿瓦的公式為:X= 7 A BX連桿瓦分組號A連桿軸頸分組號B連桿大頭孔分組號X共分5組,1 5, A在曲軸的平衡重上,由三 個數(shù)字組成,B在連桿體的側(cè)面中縫處。6.2.25 檢查連桿螺栓;用游標卡尺測量連桿螺栓光桿部分的直徑。最小直徑:

45、6.4mm如果測量結(jié)果小于此數(shù)值,則更換連桿螺栓。6.3發(fā)動機的安裝6.3.1 安裝連桿活塞;6.3.1.1 緩慢加熱連桿至 8090 ° C;6.3.1.2 將機油涂在連桿小頭、活塞銷孔和活塞銷上;6.3.1.4 用專用工具,把活塞銷壓入連桿;專用工具6.3.1.3 將連桿、連桿蓋和活塞上的裝配標記朝 向一個方向裝配;6.3.1.5 檢查連桿是否可以自由擺動。6.3.2 安裝活塞環(huán);6.3.2.1 先安裝油環(huán);6.3.2.2 再安裝第二道和第一道氣環(huán);第一道氣環(huán)氣環(huán)橫截面注意:區(qū)分第一和第二道氣環(huán)的橫截面;必須要讓氣環(huán)的標記朝上。6.3.2.3 調(diào)整活塞環(huán)缺口的位置,如下圖所示:時

46、環(huán)開口裝活塞環(huán)時各環(huán)開口方向示意圖6.3.3 安裝曲軸主軸承瓦片;6.3.3.1 安裝主軸下瓦到主軸承蓋上,注意將瓦片上的定位唇對齊軸承蓋上的鎖定缺口;1.1.1.2 將潤滑油涂在主軸上瓦的內(nèi)表面上,然 后裝上曲軸;選裝主軸瓦:計算主軸瓦的公式為: X= 7-A- BX主軸瓦分組號A主軸頸分組號B主軸承孔分組號X共分5組,15, A在曲軸的平衡重上,由四 個數(shù)字組成,B在缸體的底面,同樣由四個數(shù)字組成。 6.3.3.2 安裝主軸上瓦到主軸承座上,注意要將瓦片上的油孔對齊主軸承座上的油孔。注意:不要讓機油等雜物掉進瓦片背面。6.3.4 安裝曲軸;6.3.4.1 將2片止推片裝入第三檔主軸承座上,

47、 并把止推片上的油槽面向外側(cè);將主軸下瓦涂上潤滑油,并將軸承蓋上的箭頭對 著發(fā)動機前端,按照數(shù)字安裝好軸承蓋;1.1.1.3 在螺栓上涂上少量潤滑油,按照下圖的順序,分2-3次擰緊主軸承蓋螺栓;力矩:59 N?m檢查曲軸是否可以自由轉(zhuǎn)動。6.3.5 安裝連桿瓦;將連桿瓦的分別安裝在連桿和連桿蓋上,并分別 注意對齊好瓦片的定位缺口。注意:不要讓潤滑油等雜物掉入瓦片的背面。6.3.6 安裝連桿;6.3.6.1 將潤滑油涂在下圖的幾個摩擦表面;6.3.6.2 把活塞上的標記對著發(fā)動機前端,用活塞環(huán)壓緊器將活塞壓入缸體;6.3.6.3 將連桿蓋瓦片上涂上潤滑油,把裝配標記朝向前端,安裝連桿蓋; 空注意:不要調(diào)換連桿和連桿蓋;不要讓裝配標記裝錯方向,以免連桿蓋銷不能正確裝配。6.3.6.4 在連桿螺栓和連桿蓋螺栓孔上涂少量潤滑油,然后分23步交替擰緊連桿螺栓,力 矩為 15N?mn)6.3.6.5 在發(fā)動機前端方向上,用記號筆在連桿 螺栓上畫上記號;6.3.6.6 重新擰緊連桿螺栓,順時針旋轉(zhuǎn)螺栓90 度;發(fā)動機前端6.3.6.7 檢查曲軸是否可以自由轉(zhuǎn)動。6.3.7安裝曲軸后油封;6.3.7.1 取一個新的油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