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化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第十一章化學(xué)實驗檢測二_第1頁
2017屆高考化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第十一章化學(xué)實驗檢測二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第十章化學(xué)實驗檢測題(二) 、選擇題 1. 下列各圖所示裝置的氣密性檢查中,漏氣的是( 2. 下列各組描述正確的是( A. 化工生產(chǎn)要遵守三原則: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保護環(huán)境.燃燒時使用沸騰爐 制鹽酸時將氯氣在氫氣中燃燒 制硫酸時使用熱交換器 上某原則 氫氧化鈉固體 用互滴法鑒別 NCO、鹽酸、BaCl2、NaCl 四種溶液 以上均能達到實驗 目的 C.用硫粉覆蓋地下撒有的汞 金屬鈉著火用泡沫滅火器或干粉滅火器撲滅 液洗去試管內(nèi)壁的硫 用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是否集滿 電池以上物質(zhì)的用途均合理 3. 正丁醛經(jīng)催化加氫可制備 1 -丁醇.為提純含少量正丁醛雜質(zhì)的 已知:正丁醛與飽和

2、NaHSO 溶液反應(yīng)可生成沉淀;乙醚的沸點是 34C,難溶于水,與 1 - 丁醇互溶;1- 丁醇的沸點是 118C .則操作 14 分別是( 液面高度不變 這 3 種化工生產(chǎn)分別符合以 B. 用燃燒的方法鑒別甲烷、乙烯和乙炔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 用水用熱堿溶 以上操作均合理 D.過氧化氫:火箭燃料 碳酸氫鈉:食品發(fā)酵劑 鈉:制氫氧化鈉 硫酸:制蓄 1-丁醇,現(xiàn)設(shè)計如下路線: 2 B律干撫A. 萃取、過濾、蒸餾、蒸餾 B. 過濾、分液、蒸餾、萃取 粗品 1-T#.乙醴 攝作】 萃取操作2 3 C.: 過濾、蒸餾、過濾、蒸餾 D. 過濾、分液、過濾、蒸餾 4.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測定 NS2CO

3、 和 NaHCO 混合物中 NS2CG 質(zhì)量分數(shù)的是( ) A. 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熱,減重 b 克 B. 取 a 克混合物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yīng),加熱、蒸干、灼燒,得 b 克固體 C. 取 a 克混合物與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yīng),逸出氣體用固體 NaOH 吸收,增重 b 克 D. 取 a 克混合物與足量 Ba (OH 2溶液充分反應(yīng),過濾、洗滌、烘干,得 b 克固體 5.如圖試驗中,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 ) 以上各種混合液的正確方法是 () A. 分液、萃取、蒸餾 B. C.分液、蒸餾、萃取 D. 9. 實驗中的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用試管取出試劑瓶中的 NaaCG 溶液,發(fā)現(xiàn)取量過多,

4、為了不浪費,又把過量的試劑倒入試劑 瓶中C.用 FeCb 溶液吸收 Cl 2選 D.粗鹽提純,選和 6. 下A. 粗鹽提純時,為了加快過濾速率,可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器中的液體 B. 用托盤天平稱取 10.5 g NaCl 時應(yīng)在右邊托盤中放入 10 g 砝碼 C. 分液操作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D. 測定溶液 pH 的操作將 pH 試紙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 pH 試紙的中部,然 7. 容量瓶上沒有標(biāo)記A. 標(biāo)線 B .溫度 C .物質(zhì)的量濃D 8.現(xiàn)有三組溶液:汽油和氯化鈉溶液; 39%勺乙醇溶液;氯化鈉和單質(zhì)碘的水溶液,分離 萃取、蒸餾、分液 蒸

5、餾、萃取、分液 4 B. Ba(NQ)2溶于水,可將含有 Ba(NQ)2的廢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沖入下水道 C. 用蒸發(fā)方法使 NaCI 從溶液中析出時,應(yīng)將蒸發(fā)皿中 NaCI溶液全部加熱蒸干 D. 用濃硫酸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時,濃硫酸溶于水后,應(yīng)冷卻至室溫才能轉(zhuǎn)移到容 量瓶中 10.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險品標(biāo)志,裝運乙醇的包裝箱應(yīng)貼的圖標(biāo)是 () 11. 實驗室中某些氣體的制取、 收集及尾氣處理裝置如圖所示 (省略夾持和凈化裝置)。僅用此裝 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質(zhì)完成相關(guān)實驗,最合理的選項是 選項 a 中的物質(zhì) b 中的物質(zhì) c 中收集的氣體 d 中的物質(zhì) A 濃氨水 NaQH NH

6、H2Q B 濃鹽酸 MnQ Cl 2 NaQH 溶 液 C 稀硝酸 Cu NQ H2Q D 濃硫酸 NaSQ SQ NaQH 溶 液 12. 為了除去粗鹽中的 CeT、MgJ SQ2-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五項操作: 過濾加過量 NaQH 溶液加適量鹽酸加過量 NQCQ溶液加過量 BaCb 溶液。不正確的操作順 序是 A. B. C. D. 13. 用下列實驗分離裝置進行相應(yīng)實驗,能達到實驗?zāi)康牡氖?A E C D 5 A.用圖 I所示裝置出去 CQ 中含有的少量 HCIT 6 B. 用圖 II所示裝置蒸干 NH4CI飽和溶液制備 NHCI 晶體 C. 用圖 III所示裝置 Na

7、CI和 NS2SO 的混合溶液 D. 用圖 IV 所示裝置分離 CCI4萃取碘水后已分層的有機層和水層 14. 化學(xué)實驗中常將溶液或試劑進行酸化,下列酸化處理的措施正確的是 2 A. 檢驗溶液是否含有 SQ 時,在無其他陽離子干擾的條件下, 先用鹽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 BaCl2 溶液 B. 為提高高錳酸鉀溶液的氧化能力,用鹽酸將高錳酸鉀溶液酸化 C.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 Fe3+時,用硝酸酸化 D. 定性檢驗 SQ2,將 BaCl2溶液用 HNQ 酸化 15. 下列各組儀器:漏斗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天平量筒膠頭滴管蒸餾燒瓶。 常用于物質(zhì)分離的是 A . B. C. D. 、非選擇題 16.

8、一種含有鋁、鋰、鈷新型電子材料,鋁以金屬鋁箔的形式存在, 鈷以CC2Q?COQ的形式吸附于 鋁箔表面, 鋰混雜于其中從其電子廢料中回收碳酸鈷( COC(3)的工藝流程如下: 亠建逹(含LlFffl機【OH加) 鳳 丄 妙裁含WS0*和怙哄) 迅茨怙 (1) _ 過程I中采用 NaQH 溶液溶解廢料中的鋁,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 _ . (2) 過程n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 Na2S2Q 溶液浸出鈷,寫出浸出鈷的化學(xué)方程式 + 2 - + 2 - - A、c ( Na) 2c ( CQ ) B 、c ( Na ) c (CQ ) c (HCQ ) D 、c (QH)- c ( HI) c ( HC

9、Q)+2c (HCQ) 過程川加入碳酸鈉溶液在沉淀鋁時起到重要作用,寫出其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在碳酸鈉溶液中存在多種粒子,下列 各粒子濃度關(guān)系正確的是 _ C、c ( QH) c ( HCQ) C ( HI) (4)已知 0.1 摩爾/升的 N&CQ 溶液,N&CQ 的水解平衡常數(shù)為: Kb1 1X 10 K b2=1X 10 11 CO (QH) 2 的溶度積為:Ksp=1X 10 15 COCQ 3的溶度積為: Ksp=1X 10 -13 含彬皴撤量 in Li* M5* 7 則向 0.1 摩爾/升的碳酸鈉溶液中逐底加入 0.1 摩爾/升 CoSQ 溶液,開始生成的沉淀

10、為 _ .過 程W沉淀鈷的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_ . (5)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發(fā)生 LiCoQ2與 Li1-xCoQ 的轉(zhuǎn)化,寫出鋰離子電池充電時的陽極反 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17. 欲探究某礦石可能是由 FeCO、Si02、Al 2Q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探究過程如圖所示.已知: 碳酸不能溶解 Al ( OH 3沉淀. (1) Si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 (2) _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酸性:HCOH2SiO3 b .原子半徑:0 CH SiH4 d .離子半徑:CTFe3+ 則裝置 B 中的溶液的作用是 _; 裝置 D 中加的最佳試劑是(填序號) _ : 供選試劑:a.濃 H

11、zSQ b . FeCl2溶液 c . KSCN 與 FeCl2的混合溶液 d .無水氯化鈣 (3) 在上圖所示圓底燒瓶內(nèi)加入碳, a 中加入濃硫酸,開始實驗,加熱產(chǎn)生的氣體緩慢通過后續(xù) 裝置同時完成如下實驗: 實驗 1:證明 SQ 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實驗 2:證明碳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硅元素的強 證明 SQ 具氧化性和漂白性: B 中為少量 Na2S 溶液、C 中加品紅溶液, D 中應(yīng)加入足量的 _ (填溶液名稱),E 中加入 _ 溶液(填化學(xué)式)。 證明碳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硅元素的強的現(xiàn)象為 _ 實驗 2 不嚴謹之處應(yīng)如何改進 _ 20. 某工廠對制革工業(yè)污泥中 Cr 元素的回收與再利用工藝如

12、下 (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屬離子主要是 3+ 2+ 3+ 3+ 2+ 2+、 Cr,其次是 Fe、Fe、Al、Cu、Mg ): 陽離子 -3+ -e -2+ e 2+ Mg Al3+ 2+ Cu 3+ Cr 開始沉淀時的 pH 1.9 7.0 9.3 3.7 4.7 沉淀完全時的 pH 3.2 9.0 11.1 8.0 6.7 9 ( 9 溶解) Cr(OH)lH2O)ESO4 常溫下部分陽離子以氫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時溶液的 pH 見表: (1)酸浸時,為了提高浸取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_ (至少寫一條) 含鋸污泥預(yù)處理 A D 稀礙IS 不溶性10 (2)加入 HC2目的是氧化 _ 離子,其有關(guān)的

13、離子 方程式 (寫一種).針鐵礦(Coethite )是以德國詩人歌德(Coethe) 名字命名的,組成元素是 Fe、H、0,化學(xué)式量為 89,其化學(xué)式是 _ 。 (3) 調(diào) pH=8 是為了將 離子(從 Fe3+、Al3+、CU2+、Mg中選擇)以氫氧化物沉淀的形 式除去.濾出的沉淀中部分沉淀將溶解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其有關(guān)的離子方程式 是 _ ,取少量上層澄清溶液, 向其中通入足量的 C0,又能重新得到相 應(yīng)的沉淀,其有關(guān)的離子方程式為 _ 。 (4) 試配平最后一步相關(guān)的氧化還原方程式: _Na 262O7+_SO 2+ H 20= Cr (OH (H2O) 5SQ+ Na 2SQ,

14、每生成 1mol Cr (OH ( H2Q) 5SQ 時,該反應(yīng)中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 _ 。 參考答案 1. C 解析:A、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嚴密,不符合題意,故 A 錯誤;B、液面高度不變,證明裝置嚴 密,不符合題意,故 B 錯誤;C 向右拉活塞,長頸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裝置不嚴密,符合題意, 故 C 正確;D 進入導(dǎo)管中一段水柱,證明裝置嚴密,不符合題意,故 D 錯誤。 2. A 解析:A.燃燒時使用沸騰爐,可使硫鐵礦與氧氣充分接觸而反應(yīng),減少能量的消耗, 充分利用原料,制鹽酸時將氯氣在氫氣中燃燒, 保護了環(huán)境,制硫酸時使用熱交換器, 可充分利用能量,故 A 正確;B.酒精易溶于水,不能萃取溴

15、水中的溴,故 B 錯誤;C.金 屬鈉著火時,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yīng)生成過氧化鈉,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yīng),而泡沫 滅火器或干粉滅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 所以不能用來滅火, 故 C 錯誤;D.過氧化氫(H2Q) 常用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劑,不能燃燒,故 D 錯誤。 3. D 解析:由提純含少量正丁醛雜質(zhì)的 1-丁醇的流程可知, 粗品中加飽和 NaHS 晞液與正丁醛反應(yīng) 生成沉淀,不溶性物質(zhì)與液體分離,則操作 I為過濾,對濾液萃取后分液得到乙醚和 1-丁醇, 操作 2 為分液,有機層中加固體干燥劑,除去水,操作 3 為過濾,最后對乙醚和醇的混合物,利 用沸點不同進行蒸餾,則操作 4 為蒸餾。 4. C 1

16、1 解析:A. NaHC 瑕熱易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過加熱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計 算出 NaaCQ質(zhì)量分數(shù),故 A 不選;B. NstCQ 和 NaHCO 勻可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12 鈉,所以 bg 固體是氯化鈉,利用守恒法可計算出 NQCO質(zhì)量分數(shù),故 B 不選;C.混合物與足量 稀硫酸充分反應(yīng),也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但會混有水蒸氣,即堿 石灰增加的質(zhì)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不能測定含量,故 C 選;D. NQCO和 NaHCO 都與 Ba(OH 2反應(yīng),反應(yīng)的方程式為 CO2+B=BaCOj、HCO +OH +BsT=HO+BaCd,因此

17、最后得到的固體 是 BaCO,所以可以計算出 NaaCO 質(zhì)量分數(shù),故 D 不選。 5. A 解析:A. NsaCO 溶液和 CHCOOO,分層,則選擇分液法分離,即圖中裝置,故 A 錯誤; B. CCI4提取碘水中的碘,發(fā)生萃取,水在上層,則選擇萃取、分液裝置,即圖中裝置,故 B 正確; C. 用FeCla溶液吸收Cla,導(dǎo)管應(yīng)長進短出,應(yīng)利用洗氣瓶圖中來實現(xiàn),故 C 正確; D. 粗鹽提純,溶解后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zhì),然后蒸發(fā)即可,則選擇過濾、蒸發(fā)裝置,即選和 ,故 D 正確。 6. A 解析:A.過濾時,不能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器中的液體,防止濾紙破損,故 A 錯誤;B.稱量時, 砝碼放在右盤

18、,質(zhì)量小于 1g 的可用游碼,則用托盤天平稱取 10.5 g NaCI 時應(yīng)在右邊托盤中放 入 10 g 砝碼,故 B 正確;C.分液時,注意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 出,避免液體重新混合而污染,故 C 正確;D.測定溶液 pH,注意試紙不能插入溶液,可用玻璃 棒蘸取溶液,點在 pH 試紙的中部,然后與標(biāo)準(zhǔn)比色卡對照,故 D 正確。 7. C 8. C 解析:汽油和氯化鈉溶液互不混溶,可以分液; 39%的乙醇溶液,乙醇和水混溶。但是乙醇 和水的沸點不同,可以蒸餾分離;氯化鈉和單質(zhì)溴的水溶液中,溴單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 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較大,可以用有機溶劑萃取出溴,如

19、苯、 CCI4等。 9. D 解析:用試管取出試劑瓶中的 NaaCO 溶液,發(fā)現(xiàn)取量過多,為了不浪費,又把過量的試劑倒入試 劑瓶中這樣容易引起試劑的污染, A 錯誤;硝酸鋇是重金屬鹽,倒入下水道,容易引起環(huán)境污染, 13 B 錯誤;當(dāng)蒸發(fā)出現(xiàn)大量晶體時,即可以停止絕熱,利用余熱將其蒸干即可, C 錯誤;用濃硫酸 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時,濃硫酸溶于水后,應(yīng)冷卻至室溫才能轉(zhuǎn)移到容量瓶中, D 正 確。 10. D 氫氧化鈉等張貼 B、爆炸品是指容易發(fā)生爆炸的,如煙花爆竹等. C 有毒氣體如氯氣、一氧化碳 等張貼.D 屬于易燃標(biāo)志,常張貼于易燃氣體、液體或者固體易燃物品,因為乙醇是具有可燃

20、性的液體,屬于易燃品應(yīng)該貼的標(biāo)志是易燃液體。 11. D 解析:A、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收集方法不合適,故 A 錯誤;B、制取氯氣用濃鹽酸與 Mn反 應(yīng)時需加熱,故 B 錯誤;C NO 與 Q 反應(yīng),收集 NO 用排水法收集,故 C 錯誤;D、制取、收集及 尾氣處理都合理,故 D 正確。 12. B 解析:除去粗鹽中的 C Mcj+ SQ2及泥沙,由于每一步所加的試劑均過量,必須考慮后面 的步驟能將前面引入的雜質(zhì)一并除去, NatCQ 溶液除去 Ca2+同時可以除去過量的 BaCb,因此 必須在之后,適量鹽酸可以除去過量 NaQH 溶液和過量 NatCQ 溶液所以鹽酸在最后一步,綜合 分析選

21、B。 13. D 解析:A、碳酸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應(yīng)該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故 A 錯誤;B NHCI 受熱易 分解,不能蒸干 NH4Cl 飽和溶液制備 NH4Cl 晶體,應(yīng)該用結(jié)晶法,故 B 錯誤; C、 NaCl 和 Na2SQ4 都易溶于水,過濾的方法無法實現(xiàn)分離,故 C 錯誤;D 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用分液法分離, 故 D 正確。 14. A 解析:A、在無其他陽離子干擾的條件下,用鹽酸酸化可以排除 CQ2-、S&-等陰離子的干擾,加 BaCIt溶液若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 SQ2,故 A 正確;B、高錳酸鉀溶液能將鹽酸氧化,不 能用鹽酸將高錳酸鉀溶液酸化,故 B 錯誤;C

22、 硝酸有強氧化性,若溶液中有 Fe2*,就會被氧化 得到 Fe3+,故 C 錯誤;D HNQ 能將 SQ2氧化為 SQ2,造成錯誤的檢驗結(jié)果,故 D 錯誤。 15. C 解析:A、屬于腐蝕品標(biāo)志,一般用于硫酸或者 14 解析:漏斗用于組裝過濾裝置;容量瓶用于配制溶液;滴定管用于滴定;分液漏斗用 于分液; 天平用于稱量物質(zhì)的質(zhì)量;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 膠頭滴管用于取少量 液體;蒸餾燒瓶用于組裝蒸餾裝置。而過濾、分液、蒸餾是常用的分離方法。 16. 解析:廢料中 AI和 NaQH 溶液反應(yīng)生成 NaAIC2,其它物質(zhì)和 NaQH 溶液不反應(yīng),過濾得到含 鋁溶液和鈷渣,將鈷渣加浸取劑加熱到

23、 85C,得到含有 Co2+、Li+、Al3+的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碳 酸鈉溶液并調(diào)節(jié)溶液的 pH=5,然后加入少量 NaF, Al3+和 QH 反應(yīng)生成 Al ( QH 3沉淀、Li +和 F 生成 LiF 沉淀,Co2+存在于溶液中,然后過濾得到濾渣 Al (QH 3、LiF ,濾液(含有 CoSQ、N&SQ), 最后向溶液中加入 NQCQ得到沉淀 CoCQ (1)過程I中 NaQH 溶液和 Al 反應(yīng)生成偏鋁酸鈉和氫 氣,離子方程式為 2AI+2OH+2HZA2AIO2+3H4,故答案為:2AI+2OH+2HzA2AIO2+3H4; (2) 過程n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 NstS

24、2Q溶液浸出鈷,硫代硫酸鈉和 CQQ?COO在酸性條件下發(fā) 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生成硫酸鈷、 硫酸鈉和水, 反應(yīng)方程式為 4CQC3?COO+N2S2Q+11HSA I2C0SQ+NQSQ+IIH2O , 故 答 案 為: 4CQQ?COO+N2S2Q+11HSO 12COSO+NS2SQ+11H2O; (3) A、碳酸鈉屬于強堿弱酸鹽,碳酸根離子 水解導(dǎo)致溶液呈堿性,鈉離子不水解,所以 c (Na+) 2c (CO2),故 A 錯誤;B、碳酸鈉屬于 強堿弱酸鹽,碳酸根離子水解導(dǎo)致溶液呈堿性但水解程度較小, 鈉離子不水解,所以存在 c ( Na+) c (CO2) c ( HCO),故 B 正確;C

25、 溶液中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和水都電離生成氫 氧根離子,只有碳酸根離子水解生成碳酸氫根離子, 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水解都生成氫氧 根離子,所以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很小,所以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是 c (OH) c ( HCO) c ( H+), 故 C 正確; D、溶液中存在質(zhì)子守恒 c (OH ) =c (H+) +c ( HCO) +2c ( H2CO),所以得 c (OH )- c ( H+) =c (HCO)+2c ( CO),故 D 正確。 過程川加入碳酸鈉溶液時,碳酸根離子和 鋁離子發(fā)生雙水解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二氧化碳,離子方程式為 2AI*+3C;故選 BCD Q? +3HA

26、2AI ( OH 3 J +3CO4。(4)向 0.1 摩爾/升的碳酸鈉溶液中逐底加入 0.1 摩爾/升 CoSQ 溶液, 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但堿性較小, 溶液中遠遠大于 c (OH ),溶液中鈷離子濃度相等, 所以 Q( CoCQ) 0.1 x 0.1=0.01 Ksp (CoCQ)、QCO (OH 2 v KspCo (OH 2,開始生成的 沉淀為 CoCO,過程W中碳酸根離子和鈷離子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鈷沉淀,離子方程式為 CO+CC32 COCOJ。(5)鋰離子電池充電時的陽極反應(yīng)與其正極反應(yīng)式相反,陽極上 LiCoO2失電子發(fā)生 氧化反應(yīng)生成 Li 1 -xCoO,電極反應(yīng)式為 LiCoO

27、2 - xe一 Li 1 -xCoO+xLi+。 答案:(1) 2AI+2OH+2HK2AIO2+3H4; (2) 4CO2Q?COO+N282Q+11H2SO 12CoSQ+Na2SQ+11HQ; (3) BCD 2AI +3CO +3HO-2AI ( OH 3 J +3CO f; 2+ 2 (4) CoCO; CO +CO COCOJ; 15 (5) LQ0O2 xe 一 Li 1 -xCoO+xLi +. 17. 解析:(1 )硅的原子核外有 3 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 4,則應(yīng)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 WA 族。(2) a.非金屬性:C Si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 對應(yīng)的最高價氧化物的

28、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故 a 正確。b .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Ov C、Si v AI,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 子半徑逐漸增大,則 CvSi,故 b 正確。c.非金屬性 OCSi,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yīng)的 氫化物越穩(wěn)定,故 c 正確。d .兩種離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shù)越大,離子半徑越小,則 CT AI3+,故 d 錯誤。(3)礦石加硝酸生成氣體,可說明含有 FeCO,加入過量 NaoH 溶液后通入 過量二氧化碳沒有沉淀生成,說明沒有 AI2Q,濾渣溶解后加入鹽酸生成膠狀沉淀, 說明含有 SiO2, 濾渣和 NaOH 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是 SQ2+2OH =SiO32+H

29、0。( 4)礦石含有 FeCO,可與 HNO 反 應(yīng),離子方程式為 3FeCO+1OH+NO=3Fe3+3COf +NOT +5H2Q (5)由于 NO 是有毒氣體,不能隨 意排放,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是 NO 循環(huán)使用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且 NO 跟 H2O Q 反應(yīng)后又得到硝酸 提高原料利用率.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該礦石中含有碳酸亞鐵和二氧化硅, 其中碳酸亞鐵的質(zhì)量 3 3 3 是 2.36 X 10 kg - 1.2 X 10 kg=1.16 X 10 kg,物質(zhì)的量是 10000mol,則根據(jù)(4)中的方程式可 知,消耗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是 疋 mol,所以理論上至少需要 1molL-1HNO 的體

30、積為 3.0 X 104L。 3 答案:(1 )第三周期、WA族; (2) abc; (3) FeCO 和 SiO2; SQ2+2OH =SiO3 +HO; (4) 3FeCO+1Obf+NO=3Fe3+3CQf +NOT +5H2Q (5) NO 循環(huán)使用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 NO 跟 HO O 反應(yīng)后又得到硝酸提高原料利用率;3X 10 4, 18. 解析:(1) A.打開止水夾 a、b.氣體從 d 管導(dǎo)入,儲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壓入上瓶, 這是利用排水集氣法來收集氣體,故 A 正確;B.取用氣體時,由于 c 是與外界通著,打開止水 夾 a、b,靠水的重力即可方便地將氣體排出,故 B 正確;

31、C.由于此裝置工作原理是通過重力作 用,所以 c 必須是與外界通著,故不需要安裝止水夾,故 C 錯誤;D.下邊瓶中放入鋅粒,上邊 的瓶中放入稀鹽酸即能完成實 驗室制取氫氣的發(fā)生裝置,故 D 正確。 (2) 要從該儲好氣的裝置中取用氣體,正確操作是打開止水夾 a、b,靠水的重力即可方便地將 16 氣體排出。 答案:(1) C (2)打開止水夾 a、b,氣體即可由 d 導(dǎo)出 解析:(1)圓底燒瓶內(nèi)發(fā)生反應(yīng)為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yīng),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錳、 氯氣、水。 (2) HCl 易揮發(fā),制備的氯氣中含有 HCI,裝置 B 的作用為吸收 HCI,通常用飽和氯化鈉溶液; D 裝置為驗證氯氣具

32、有氧化性, 因此選含亞鐵離子的物質(zhì)被氯氣氧化成鐵離子使硫氰化鉀變紅色 來來證明 Cl2 Fe3+,故裝置 D 中加的最佳試劑是 KSCN 與 FeCl2的混合溶液 (3) 證明 SQ 具有氧化性的裝置是 B,裝置中析出黃色沉淀, 說明二氧化硫把硫離子氧 化成單質(zhì) 硫;C 中加品紅溶液證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 物酸性越強,利用碳酸的酸性強于硅酸,二氧化碳能與硅酸鈉反應(yīng)制得硅酸沉淀,由于 CO 中混 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與硅酸鈉溶液反應(yīng), 需要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并再次通過酸性高錳 酸鉀溶液是否除盡,D 裝置是檢驗二氧化硫是否除凈,防止干擾檢驗二氧化碳。17 (4)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可能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