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4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4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4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4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基礎(chǔ)演練1 .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B.秦伯說,與鄭人盟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D.無能為也已2 .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且貳于楚(從屬二主)越國以鄙遠(把當做邊邑)B.晉軍函陵(駐軍)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C.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D.秦伯說(言,道)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擴張)3.下列加點的“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C.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D.自以為得之矣4.下列帶“之”字的各句均選自本課,若按用法把“之”字分類, 哪一項正確()公從之臣之壯也是

2、寡人之過也許之鄰之 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來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將焉取之唯君圖之A./B./C./D./5.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D.亦去之6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夫晉,何厭之有 B.以其無禮于晉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課內(nèi)精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713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 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 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p>

3、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 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 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 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 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 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 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 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7 .對下列兩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1)何厭之有(2)秦伯說A. (1)滿足(2)勸說B. (1)討厭(2)勸說C. (1)滿足 (2)高

4、興D. (1)討厭 (2)高興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 先生也” 一句中的加點的“以”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8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D.以亂易整,不武9 .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1)且貳于楚也 (2)唯君圖之A.B.C.D.10 .對“焉用亡鄭以陪鄰? ”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怎么能因為要滅掉鄭國而讓鄰國也伴隨著一起滅亡?B.怎么能因為要滅掉鄭國就要去增加鄰國的土地?C.哪里用得著讓鄭國伴著晉國一起滅亡?D.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國晉國的土地呢?11 .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不是依靠夫人的力量,我不可能來到這里。B.如果沒有秦伯的幫助,我不可能當上晉國的君主。C.我小看了那個人的力量,以為他比不上我們。D.我小看了夫人的力量,以為她比不上我們。12 .對燭之武勸秦伯撤兵的理由,說明正確的一項是 ()(1)秦晉兩國攻打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了,有準備了。(2)鄭國離秦太遠,即使消滅了鄭國,對秦并無好處,只會增加 晉國的力量,相比之下,秦國力量反而削弱了。(3)如果留下鄭國做東道主,秦國的使者往來可以從鄭國得到他 們所缺乏的物資。(4)秦國受到過晉國的賞賜,得到了它的焦、瑕二邑,不可能再 得到什么了。A.(2)(3) B . (2)(3)(4

6、)C. (2)(3) D . (1)(4)13 .閱讀第三段,概括燭之武退秦師的理由答: 課外遷移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夏,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 入境,展喜從之,日:“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 臣犒執(zhí)事。”齊侯日:“魯人恐乎? ”對日:“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饼R侯日:“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對日:“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 勞之,而賜之盟,日: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 之?;腹且约m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日:其率桓之功!'我敝

7、邑 用不敢保聚,日: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 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饼R侯乃還。(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有刪改)【注】 室如懸罄:“罄”通“磬”,一種用石頭或玉雕成的樂器,中空,排在架上,敲之有聲?!笆胰鐟殷馈笔钦f百姓家里什 么也沒有,空空蕩蕩的。1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使展喜犒師犒:犒勞B.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 股肱:輔佐C.載在盟府,大師職之 職:掌管D.其率桓之功 率:率領(lǐng)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玉趾”,類似于“貴足” “貴步”,加“玉”是禮節(jié)套話,表示尊 敬。B. “敝”,謙辭,用

8、于稱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敝人、敝店、敝 俗等。C. “執(zhí)事”,指辦事的官吏,是對對方的敬稱。D. “小人”,人格卑鄙或見識短淺的人。出師表中有“親賢 臣,遠小人”,其中的“小人”也是這個意思。1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孝公率領(lǐng)軍隊攻打魯國,魯僖公非常害怕,就派展喜前 去犒勞齊國的部隊,并讓他到展禽那里接受指教。B.面對齊孝公“魯人恐乎?”這一咄咄逼人的問話,展喜巧妙地 用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做法作答,為下文勸說齊孝公退軍作鋪墊。C.展喜從“先王之命”、兩國先君的盟約、齊桓公之功、諸侯之 望等方面勸說齊孝公,最后說齊孝公絕對不會做對不起祖宗的 事。D.在國家危難之際

9、,展喜僅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用言辭就 使齊孝公撤軍,這和燭之武退秦師的外交事跡相似。17 .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 昭舊職也。譯文:(2)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譯文: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題。宣子有環(huán),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chǎn)弗與,日:“非 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弊哟笫?、子羽謂子產(chǎn)日:“韓子亦 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若屬有讒人 交斗其間,鬼神而助之,以興其兇怒,悔之何及?吾子何愛于 一環(huán),其以取憎于大國也?盍求而與之? ”子產(chǎn)日:“吾非偷晉 而有二心,將終

10、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僑聞君子非無賄 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僑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 無禮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國之人令于小國,而皆獲其求,將何 以給之? 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展 之有?吾且為敝邑,則失位矣。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 貪淫甚矣,獨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 貪,將焉用之? ”韓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表n子請 諸子產(chǎn)曰:“日起請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fù)也。今買諸商人, 商人曰必以聞,敢以為請。”子產(chǎn)對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 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蕾,而共 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

11、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 保至于今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 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若大國 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獻玉,不知所 成。敢私布之?!表n子辭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 敢辭之?!保ㄟx自左傳昭公十六年,有刪改)【注】 韓宣子為晉國卿大夫,他有一枚玉環(huán),在出使鄭國 時發(fā)現(xiàn)鄭國商人也有一枚,并且兩枚玉環(huán)“同工共樸,相與為 雙”。事大、字?。菏谭畲髧?,愛護小國。字:愛。君大 夫:即君之大夫,此指子產(chǎn)。藝:準則,極限。18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世有盟誓/以相彳t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

12、誓/故能相 保/以至于今/B.世有盟誓/以相彳t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C.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 保/以至于今/D.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 保/以至于今/19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環(huán),中央有孔的圓形佩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玉是潔白 美好的象征,“君子比德如玉”,所以中國古人有佩玉的習(xí)慣。B.寡君,寡德的君主,謙辭,古代臣民對他國稱本國君主或 自稱,如左傳說“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C.邑,古代稱侯國為邑,也可泛指諸侯封地、大夫采地。段 玉裁注

13、說文解字說:“左傳凡稱人曰大國,凡自稱曰敝 邑。”D.耦,二人并肩耕地,如論語微子說:“長沮、桀溺耦而 耕”。從“禺”之字有很多,如“偶” “隅”等。2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產(chǎn)為人有理有節(jié)。為保持鄭國地位和使韓宣子免受貪婪 之名,他拒絕了韓宣子的要求。B.子產(chǎn)注重為國以禮。面對子羽等人的擔(dān)憂,他強調(diào)要樹立 美名,依禮來確立邦國地位。C.子產(chǎn)有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韓宣子從鄭國商人處購買玉環(huán), 子產(chǎn)搬出先祖盟誓作為理由來反對。D.子產(chǎn)外柔內(nèi)剛。面對韓宣子的四次要求,他語言周全,但 立場堅定,以維護鄭國尊嚴。21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韓子亦無幾

14、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譯文:(2)日起請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fù)也。譯文:基礎(chǔ)過關(guān)訓(xùn)練4燭之武退秦師1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中通假字現(xiàn)象。 B項,“說”通“悅C ;項,“共”通“陽項,“已”通“矣”。答案:A2 .解析:本題考查實詞的意義和通假字等知識。D項中“說”通“悅”。答案:D3 .解析:本題考查“以為”的意義和用法。A項,是“以之為”, “把它當做”的意思。其余各項是“認為”的意思。答案:A4 .解析:是代詞;用于主謂之間,取獨; 是結(jié)構(gòu)助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答案:B5 .解析:A項“軍”,名詞用作動詞,駐扎。B項“鄙”,意動用 法,把當做邊邑。C項“闕”,使動用法,

15、使受損害。答案:D6 .解析:A項為賓語前置句,其余為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答案:A7 .解析:“厭”通"朦,本義為吃飽,引申為滿足?!罢f”通“悅”, 高興。答案:C8 .解析:例句和C項中的“以”都是介詞,“因為”的意思。答案:C9 .解析:“貳”是有二心,“唯”是“希望”的意思。答案:A10 .解析:“陪”是“增加”的意思,“焉用”是“為什么”的意思。答案:D11 .解析:“微”是“如果沒有”的意思,“夫人”是“那個人”的意 思,指秦伯。答案:B12 .答案:C13 .答案:滅鄭對秦?zé)o益,存鄭可以得到一一東道主。滅鄭只能使對手強大,對己造成傷害,存鄭可以得到一一盟友。14 .解析:“率

16、”,意為“遵循,繼承”。答案:D15 .解析:“敝俗”不是謙稱,指不良風(fēng)俗、陋俗。答案:B16 .解析:“魯僖公非常害怕”于文無據(jù)。答案:A17 .答案:(1)齊桓公因此聯(lián)合各諸侯國商議解決相互之間的矛 盾,彌合相互之間的裂痕,并救濟各國的災(zāi)禍,這都是彰顯過去成王委托的職責(zé)?。。P(guān)鍵點:是以、糾合、闕、昭)(2)難道他即位才九年就會拋棄先王的命令廢掉自己的職責(zé)?他 對先君怎么交代呢?他肯定不會這樣。(關(guān)鍵點:嗣世、若 何、不然)【參考譯文】這年夏天,齊孝公侵犯我們魯國北部的邊境。魯僖公派展喜犒 勞齊國的部隊,讓他到展禽那里接受指教。齊孝公還沒有侵入 國境,展喜就迎上他們,說:“我們的國君聽說君

17、王您親移貴 步,將要到我國屈辱您的貴體,就派我來犒賞您的部下。” 齊孝公說:“魯國的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無知小人感到害怕,有識君子就不會害怕。”齊孝公說:“(魯國百嬉里空無所有,野外青草都沒有,憑什 么不害怕呢? ”展喜回答說:“憑借先王(成王)的命令。從前我國的始祖周公、 貴國的始祖姜太公是周王朝的得力干將,一起輔佐成王。成王 賞賜他們并讓他們訂立盟約,說:你們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 相侵害??!記載盟詞的盟書保存在貴國,你們的太師掌管著 它。齊桓公因此聯(lián)合各諸侯國,商議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彌 合相互之間的裂痕,并救濟各國的災(zāi)禍,這都是彰顯過去成王 委托的職責(zé)?。〉鹊侥次?,諸侯國都充滿期

18、望,說:他一定 會遵循桓公的功業(yè)。我國因此不敢聚眾防衛(wèi),說:難道他即位 才九年就會拋棄先王的命令廢掉自己的職責(zé)?他對先君怎么交代呢?他肯定不會這樣(有識君)就是憑借這而不害怕齊孝公便班師回國了。18 .解析:解答此題,在大體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可運用排除法作答。句中的“爾”和第二個“我”各為句子的主語,故應(yīng)在其前 面斷開,由此排除A、D兩項。“恃此質(zhì)誓”和“故能相?!笔且蚬?關(guān)系,因此應(yīng)在兩句之間斷開,由此排除 B項。故選C項。答案:C19 .解析:臣民不能自稱“寡君”。答案:B20 .解析:文中韓宣子求玉只有兩次。答案:D21 .答案:(1)韓宣子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對晉國也不能懷有二 心。晉國

19、、韓宣子都是不可輕視的。(關(guān)鍵點:幾、貳、偷,判 斷句)(2)不久前我請求得到那只玉環(huán),主持政事的人認為不符合道 義,我就沒有敢再請求了。(關(guān)鍵點:日、夫、弗、復(fù))【參考譯文】韓宣子有一只玉環(huán),另一只在鄭國商人手里。韓宣子向鄭定公 請求得到那只玉環(huán),子產(chǎn)不同意給,說:“這不是國家府庫中保 存的器物,我們國君不知道?!弊哟笫濉⒆佑饘ψ赢a(chǎn)說:“韓宣 子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對晉國也不能懷有二心。晉國、韓宣子 都是不可輕視的。如果恰好有說壞話的人在兩國之間挑撥離間,鬼神再幫助他,從而激起晉國、韓宣子的兇心怒氣,到那 時候后悔還來得及嗎?您為什么吝惜一個玉環(huán),因為這件事而 招來大國的憎恨呢?為什么不找來給

20、他呢? ”子產(chǎn)說:“我并不 是輕視晉國而對它有二心,而是要一直侍奉它到底的,不給他 (玉環(huán)),是對晉國忠實誠信的緣故。我聽說君子的憂慮不是沒 有財物,而是身居官位卻沒有好名聲。我又聽說治理國家的憂 慮不是能否侍奉大國、安撫小國,而是能否按照禮儀來維護國 家的地位。那些大國的人(如果隨意)對小國下命令,而都能得 到他們所要求的,那將拿什么來供給他們,以滿足他們的一切 要求?有時供給了,有時又拒絕供給,所獲得的罪過更大。對 大國的(無理)要求,如果不依禮來駁斥,他們有什么滿足的? 我們假若將來成為(晉國的)偏遠城邑,那就失去了作為一個諸 侯國的地位。如果韓宣子奉命出使(鄭國),卻來求取玉環(huán),他 的

21、貪婪就太過分了,這難道不是罪過嗎?拿出一只玉環(huán)而構(gòu)成 兩種罪過,使我們國家失去諸侯國的地位,使韓宣子成為貪婪 的人,哪能采取這種做法呢?”韓宣子向商人購買玉環(huán),已經(jīng)成了交易。商人說:“一定要告訴 子產(chǎn)?!表n宣子向子產(chǎn)請求說:“不久前我請求得到那只玉環(huán), 主持政事的人認為不符合道義,我就沒有敢再請求了?,F(xiàn)在(我)從商人那里買到了,商人說一定要讓子產(chǎn)知道這件事',謹 以此作為請求。”子產(chǎn)回答說:“從前我們的先君桓公和商人都 是從周地遷移出來的,共同協(xié)作來耕種這塊土地,除治荒草, 砍去蓬、蒿、藜、蕾,而一道居住在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賴,說:你不背叛我,我不強取你的東西。依 靠這

22、個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F(xiàn)在您為著友好而來,卻讓我國強奪商人的東西,這是讓我國背棄盟誓,恐怕不 可以吧!您得到玉環(huán)卻失去諸侯,是一定不會這樣做的。如果 晉國發(fā)布命令并且要求我國供給的東西沒有極限,我們鄭國雖 是邊遠小國,也是不會答應(yīng)的。假如我把玉環(huán)獻給您,不知道 要達成什么目的,冒昧地私下把這些苦衷告訴您。"韓宣子退回 玉環(huán),說:“我韓起雖然不聰明,豈敢為得到一枚玉環(huán)而招致兩 項罪過?謹請退還它?!睜T之武退秦師基礎(chǔ)演練1 .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B.秦伯說,與鄭人盟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D.無能為也已2 .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3、)A.且貳于楚(從屬二主)越國以鄙遠(把當做邊邑)B.晉軍函陵(駐軍)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C.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D.秦伯說(言,道)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擴張)3 .下列加點的“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C.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D.自以為得之矣4 .下列帶“之”字的各句均選自本課,若按用法把“之”字分類,哪一項正確 )公從之臣之壯也是寡人之過也許之鄰之厚,君之薄也 行 李之往來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 將焉取之 唯君圖之A./B./C./D./5 .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24、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D.亦去之6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夫晉,何厭之有 B.以其無禮于晉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課內(nèi)精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713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日:“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日:“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眨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 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25、?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 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 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7 .對下列兩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1)何厭之有(2)秦伯說A. (1)滿足(2)勸說B. (1)討厭(2)勸說C. (1)滿足(2)高興D. (1)討厭 (2)高興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句中的加 點的“以”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8 .

26、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D.以亂易整,不武9 .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1)且貳于楚也 (2)唯君圖之A.B.C.D.10.對“焉用亡鄭以陪鄰? ”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怎么能因為要滅掉鄭國而讓鄰國也伴隨著一起滅亡?B.怎么能因為要滅掉鄭國就要去增加鄰國的土地?C.哪里用得著讓鄭國伴著晉國一起滅亡?D.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國晉國的土地呢?11.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不是依靠夫人的力量,我不可能來到這里。B.如果沒有秦伯的幫助,我不可能當上晉國的君主。C.我小看了那個人的力量,以為他比不上我們。D.我小看了夫人的力量,

27、以為她比不上我們。12.對燭之武勸秦伯撤兵的理由,說明正確的一項是()(1)秦晉兩國攻打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了,有準備了。(2)鄭國離秦太遠,即使消滅了鄭國,對秦并無好處,只會增加晉國的力量,相比 之下,秦國力量反而削弱了。(3)如果留下鄭國做東道主,秦國的使者往來可以從鄭國得到他們所缺乏的物資。(4)秦國受到過晉國的賞賜,得到了它的焦、瑕二邑,不可能再得到什么了。A.(2)(3) B .(3)(4)C. (2)(3) D . (1)(4)13 .閱讀第三段,概括燭之武退秦師的理由。答: 課外遷移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夏,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境,展

28、喜從之, 日:“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饼R侯日:“魯人恐乎? ”對日:“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饼R侯曰:“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日: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腹且约m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日:其率桓之 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 不然。恃此以不恐?!饼R侯乃還。(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有刪改)【注】 室如懸罄:“罄”通“磬”,一種用石頭或玉雕成的樂器,中空,排在架 上,敲之有聲?!笆胰鐟?/p>

29、罄”是說百姓家里什么也沒有,空空蕩蕩的。1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使展喜犒師犒:犒勞B.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 股肱:輔佐C.載在盟府,大師職之 職:掌管D.其率桓之功 率:率領(lǐng)1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玉趾”,類似于“貴足” “貴步”,加“玉”是禮節(jié)套話,表示尊敬。B. “敝”,謙辭,用于稱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敝人、敝店、敝俗等。C. “執(zhí)事”,指辦事的官吏,是對對方的敬稱。D. “小人”,人格卑鄙或見識短淺的人。出師表中有“親賢臣,遠小人”,其中 的“小人”也是這個意思。1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

30、項是 ()A.齊孝公率領(lǐng)軍隊攻打魯國,魯僖公非常害怕,就派展喜前去犒勞齊國的部隊,并讓他到展禽那里接受指教。B.面對齊孝公“魯人恐乎?”這一咄咄逼人的問話,展喜巧妙地用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做法作答,為下文勸說齊孝公退軍作鋪墊。C.展喜從“先王之命”、兩國先君的盟約、齊桓公之功、諸侯之望等方面勸說齊 孝公,最后說齊孝公絕對不會做對不起祖宗的事。D.在國家危難之際,展喜僅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用言辭就使齊孝公撤軍,這 和燭之武退秦師的外交事跡相似。17 .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昭舊職也。譯文:(2)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

31、?君必不然。譯文: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題。宣子有環(huán),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chǎn)弗與,日:“非官府之守器也, 寡君不知?!弊哟笫?、子羽謂子產(chǎn)日:“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 韓子不可偷也。若屬有讒人交斗其間,鬼神而助之,以興其兇怒,悔之何及?吾 子何愛于一環(huán),其以取憎于大國也?盍求而與之? ”子產(chǎn)日:“吾非偷晉而有二 心,將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僑聞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 僑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國之人令于小國, 而皆獲其求,將何以給之? 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橫 之有?吾且為敝邑,則失位矣。若韓子奉命

32、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獨非罪 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將焉用之?”韓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日:“必告君大夫?!表n子請諸子產(chǎn)日:“日起請 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fù)也。今買諸商人,商人日必以聞,敢以為請?!弊赢a(chǎn)對 日:“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 需,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保至于今 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 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若大國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 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表n子辭玉,日:“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辭 之?!保?/p>

33、選自左傳昭公十六年,有刪改)【注】韓宣子為晉國卿大夫,他有一枚玉環(huán),在出使鄭國時發(fā)現(xiàn)鄭國商人也有一枚,并且兩枚玉環(huán)“同工共樸,相與為雙”。事大、字?。菏谭畲髧?,愛護 小國。字:愛。君大夫:即君之大夫,此指子產(chǎn)。藝:準則,極限。18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 做能相保/以至于今/B.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C.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D.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19.

3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環(huán),中央有孔的圓形佩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玉是潔白美好的象征,“君子 比德如玉”,所以中國古人有佩玉的習(xí)慣。B.寡君,寡德的君主,謙辭,古代臣民對他國稱本國君主或自稱,如左傳 說“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C.邑,古代稱侯國為邑,也可泛指諸侯封地、大夫采地。段玉裁注說文解 字說:“左傳凡稱人曰大國,凡自稱曰敝邑?!盌.耦,二人并肩耕地,如論語微子說:“長沮、桀溺耦而耕”。從“禺”之字 有很多,如“偶” “隅”等。2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產(chǎn)為人有理有節(jié)。為保持鄭國地位和使韓宣子免受貪婪之名,他拒絕了

35、韓 宣子的要求。B.子產(chǎn)注重為國以禮。面對子羽等人的擔(dān)憂,他強調(diào)要樹立美名,依禮來確立 邦國地位。C.子產(chǎn)有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韓宣子從鄭國商人處購買玉環(huán),子產(chǎn)搬出先祖盟誓 作為理由來反對。D.子產(chǎn)外柔內(nèi)剛。面對韓宣子的四次要求,他語言周全,但立場堅定,以維護 鄭國尊嚴。21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譯文:(2)日起請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fù)也。譯文:基礎(chǔ)過關(guān)訓(xùn)練4燭之武退秦師1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中通假字現(xiàn)象。 B項,“說”通“悅C頊,“共”通"供D ; 項,“已”通“矣”。答案:A2 .解析:本題考查實詞的意義和通假

36、字等知識。D項中“說”通“悅”。答案:D3 .解析:本題考查“以為”的意義和用法。A項,是“以之為”,“把它當做”的意 思。其余各項是“認為”的意思。答案:A4 .解析:是代詞;用于主謂之間,取獨;是結(jié)構(gòu)助詞; 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答案:B5 .解析:A項“軍”,名詞用作動詞,駐扎。B項“鄙”,意動用法,把當做邊 邑。C項“闕”,使動用法,使受損害。答案:D6 .解析:A項為賓語前置句,其余為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答案:A7 .解析:“厭”通“橫”,本義為吃飽,引申為滿足?!罢f”通“悅”,高興。答案:C8 .解析:例句和C項中的“以”都是介詞,“因為”的意思。答案:C9 .解析:“貳”是有二心,“唯”

37、是“希望”的意思。答案:A10 .解析:“陪”是“增加”的意思,“焉用”是“為什么”的意思。答案:D11 .解析:“微”是“如果沒有”的意思,“夫人”是“那個人”的意思,指秦伯 答案:B12 .答案:C13 .答案:滅鄭對秦?zé)o益,存鄭可以得到一一東道主。滅鄭只能使對手強大,對己造成傷害,存鄭可以得到一一盟友。14 .解析:“率”,意為“遵循,繼承”。答案:D15 .解析:“敝俗”不是謙稱,指不良風(fēng)俗、陋俗。答案:B16 .解析:“魯僖公非常害怕”于文無據(jù)。答案:A17 .答案:(1)齊桓公因此聯(lián)合各諸侯國商議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彌合相互之 間的裂痕,并救濟各國的災(zāi)禍,這都是彰顯過去成王委托的職

38、責(zé)啊?。P(guān)鍵點:是以、糾合、闕、昭)(2)難道他即位才九年就會拋棄先王的命令廢掉自己的職責(zé)?他對先君怎么交代 呢?他肯定不會這樣。(關(guān)鍵點:嗣世、若何、不然)【參考譯文】這年夏天,齊孝公侵犯我們魯國北部的邊境。魯僖公派展喜犒勞齊國的部隊,讓 他到展禽那里接受指教。齊孝公還沒有侵入國境,展喜就迎上他們,說:“我們 的國君聽說君王您親移貴步,將要到我國屈辱您的貴體,就派我來犒賞您的部 下?!饼R孝公說:“魯國的人害怕嗎? ”展喜回答說:“無知小人感到害怕,有識君子就不會害怕?!饼R孝公說:“(魯國百媾里空無所有,野外青草都沒有,憑什么不害怕呢? ”展喜回答說:“憑借先王(成王)的命令。從前我國的始祖周公、貴國的始祖姜太公 是周王朝的得力干將,一起輔佐成王。成王賞賜他們并讓他們訂立盟約,說:你 們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害??!記載盟詞的盟書保存在貴國,你們的太師掌 管著它。齊桓公因此聯(lián)合各諸侯國,商議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彌合相互之間的 裂痕,并救濟各國的災(zāi)禍,這都是彰顯過去成王委托的職責(zé)??!等到您即位,諸 侯國都充滿期望,說:他一定會遵循桓公的功業(yè)。我國因此不敢聚眾防衛(wèi), 說:難道他即位才九年就會拋棄先王的命令廢掉自己的職責(zé)?他對先君怎么交代 呢?他肯定不會這樣。(有識君戢是憑借這而不害怕?!饼R孝公便班師回國了。18 .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