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栓法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制備方法.pdf_第1頁
線栓法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制備方法.pdf_第2頁
線栓法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制備方法.pdf_第3頁
線栓法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制備方法.pdf_第4頁
線栓法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制備方法.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線栓法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備前言相信不少神經內科的研究生都作過或將要作大鼠線栓模型,都有一個從查文 獻了解方法到跟師兄、師姐學習再到自己體會摸索直至熟練的過程,在模型制作 的過程中可能的經歷了從模型不成功的郁悶到熟練后成功的喜悅(我們是有這樣 的感覺)。為了縮短各位將要作或剛開始作MCAO 模型的戰(zhàn)友的摸索過程,提高模型制作 的成功率,我們愿意將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相信各位戰(zhàn)友看過后將對制作大鼠線栓模型 有更深的認識,并以其為樂趣,同時歡迎各位熟練的戰(zhàn)友與我們交流經驗。第一部分 線栓模型制備理論及經驗 插線法局灶性腦缺血模型簡介八十年代 Koizumi 和 Longa 創(chuàng)用了不開顱的大鼠

2、MCA 可逆性腦梗塞模型,此后,應用插 線法制備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已漸趨成熟,目前該法已逐 漸取代開顱法而成為最流行的方法。該模型先阻斷頸外動脈(ECA)及其分支,且阻斷翼腭 動脈(PPA),以切斷顱外來源的側副循環(huán)血流。從 ECA 插入尼龍線,經頸內動脈(ICA)到大腦前動脈(ACA),機械性阻斷大腦中動脈(MCA)發(fā)出處的血供來建立大腦中動脈缺血模 型。此模型可在無麻醉狀態(tài)下拔出尼龍線,恢復血流,實現(xiàn)再灌注。1994 年 Huang 等55首次將線栓技術應用于小鼠局部永久性腦缺血模型。1997 年 Hara等56將線栓技術改進后應用于小鼠局部暫時性腦缺血模型。

3、此后不斷有學者借助于顯微技術 和多功能生理監(jiān)測手段建立小鼠局部線栓腦缺血模型57,58。國內蔣曉帆等59,王芙蓉等60也對該方法進行了研究。 線栓法具有不開顱、效果肯定、可準確控制缺血及再灌注時間的優(yōu)點,用于研究神經元對缺血的敏感性、耐受性,藥物療效觀察以及再灌注損害和治療時間窗較為理想,同時也具 有對全身影響小、動物存活時間長的特點,適于慢性腦損傷的研究??刂坪靡鬃円蛩?,可避 免實驗結果的不穩(wěn)定性。但線栓造模也并非完美無缺,存在著下列不足:線栓造模過程是 非直視下的手術,血流是否完全阻斷不能即刻得知。動物品系、體重、批次會影響結果。 動物飼養(yǎng)條件好的單位所繁育的動物,可以使影響程度降低。操作

4、者的科研訓練影響結果。 嚴格的訓練和足夠例數(shù)的實踐可以復制出穩(wěn)定的結果。血管破裂出血。操作不小心極易刺 破血管或拔線栓時引起出血。輕柔、精細的操作可以減少血管破裂的發(fā)生。 2 大鼠頸部及顱內動脈解剖及常用插線位置3 大鼠大腦中動脈阻斷實驗的總結和心得(來自 zhuqing0506 戰(zhàn)友) 本人現(xiàn)在正在做線栓法大鼠大腦中動脈阻斷實驗(MCAO 模型),這方面的資料我查了一些,這個實驗我也作了一段時間,不敢說很專業(yè)了,不過現(xiàn)在基本上我能在 15min 左右 完成手術,而且手術過程中不出一滴血,造模后缺血程度基本一致。雖然前面有很多前輩發(fā) 了很多 MCAO 的很專業(yè)的貼子,不過我覺得比較凌亂,現(xiàn)在我

5、把我的心得體會和以前的貼 子的精華部分奉獻給大家,希望這會對將要做這個實驗的朋友有一絲的幫助。雖然做實驗總 會有郁悶的時候,不過風雨之后總會見到彩虹的,這可以也是我的心得體會。衷心祝福大家 能把實驗做的成功、完美!實驗前準備麻醉劑:水合氯醛(應較好的控制大鼠體溫)保溫:60W 白炙燈高度為 37cm 直接照射能使肛溫保持在 37 栓線的制備:1.取熔點為 56的固體石蠟一塊,在瓷杯中加熱熔化。直徑為 o24mm、長 5cm 的魚線 一端 5mm 長的一段,垂直在熔化的石蠟中迅速浸入并提起,立即凝固的一薄層石蠟可牢固 地粘附在魚線一端的表面,其直徑為 0.26mm。就這樣,普通的魚線即可變成規(guī)相

6、一致頭端 光滑圓鈍的栓線。2.在魚線 18mm 的位置用涂改液標記一個白色點。TTC 的配制:用 0.2mol/L 磷酸緩沖液(PBS)配成 2%TTC 溶液(pH7.5),避光保存。 體重與栓線直徑: 線栓直徑 0.24mm 采用的 SD 大鼠,體重 250-300g。實驗方法:動物用 10水合氯醛(35mg/kg)腹腔注射麻醉。仰臥位固定,頸正中線切口,沿胸鎖乳 突肌內緣分離肌肉和筋膜,分離左側頸總動脈(CCA)、頸外動脈(ECA)和頸內動脈(ICA), 在 CCA 遠心端和近心端及 ECA 處掛線備用。用微動脈夾暫時夾閉 ICA,然后近心端結扎 CCA、 ECA。然后在距 CCA 分叉部

7、 4mm 處剪一小口,將拴線插入到 ICA,這時用繞在 CCA 遠心端 的細線輕輕系牢拴線。(不可過緊,否則近線困難,但松了又會出血。)用眼科鑷輕推拴線, 從血管分叉處開始算距離,當插入深度在 18 mm 時(一定要將血管放松至原來狀態(tài), 且保 證標記點在分叉處,由于標記的是白色的所以很容易看的),緊緊系牢 CCA 遠心端的細線, 此時的關鍵是動作輕柔,不要使 ICA 有任何的牽拉,否則栓線會脫出 ACA,可能會造成缺 血失敗。血管外的栓線不要留得過長,更不要縫在皮外,大鼠醒來后會自己拔出??p合傷口, 單籠飼養(yǎng)觀察。如果需要再灌的話,就把拴線抽出即可,因為腦底有個動脈環(huán),結扎一側頸 總動脈大腦

8、不會缺血的。注意事項:1分離時要層次清楚:正中剪開 SD 大鼠頸部皮膚,分離皮下結締組織時會發(fā)現(xiàn)該組織與 頸部兩側鼓泡腺體(很多人誤認為那是甲狀腺)結合緊密,因此不必分離過于太細,直接在 正中兩側鼓泡腺體之間分離,這樣能不接觸胸鎖乳突肌而直接暴露頸前頸群且不會損傷腺體 造成過多出血。下一步是分開頸前肌群,這時候要注意用小鉗子作撐開分離動作要在左右肌 肉塊之間而不是一塊肌肉的肌纖維之間,雖然它們看起來很模糊,但這樣能保證不會出現(xiàn)較 多條索狀細肌纖維條影響下一步頸內動脈的尋找與分離,并且能整塊地向一側牽開頸前肌群 暴露頸動脈鞘。見到頸動脈鞘了則要注意細致分離迷走神經,若損傷則可能影響其呼吸而死 亡

9、的。2.分離血管時,要盡量將血管剝離的干凈些,這樣在用眼科剪剪口時就不會誤剪外膜(誤剪 的話再剪就很容易把口剪大了或者剪斷了,要注意口子越小越好插線),且要剪一個斜行的 切口(眼科剪與血管約成 45 度),這樣在血液剛流出時仍能看上翻的斷口管壁,這樣即容 易插入栓線且血管受得了插線時一定的牽拉。當然,切勿牽拉過猛,以免使血管發(fā)生痙攣, 導致栓線不能順利進入。3.注意盡量不要損傷在頸內頸外分叉下的交感神經節(jié)。4. 如果你用的是中長效麻醉劑,插線成功后,固定絲線,然后讓其俯臥位,而且稍稍抬高 其頸部,才能確保模型成功。5. 栓線進入后頸內動脈后即可逐漸插入了,有時候很順利一插到底,但有時候在中間就

10、怎 么也進不去了,這是因為在血管入顱穿過顱骨時有一個狹窄或者角度。因此,碰上這種明顯 阻力時,一定不能盲目向前使力插,越插栓線前端變形越進不去且容易損傷血管。這時候正 確的作法是往外抽出較多栓線,也許會有一定的動脈血流出,不必慌,只要順著血管走行調整一下進線角度輕柔的使勁,一般都能進去,反復試幾次還不行最好換根栓線,很可能前端 也經變形角度變了!頸內動脈的走向為內上方,可以用眼科鑷夾住魚線插,但進去后要注意, 別太用力,要不血管就要破了6. 栓線不能在血管里反復進退,否則及容易造成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而且很容易誤解為模型 成功,因為這時的神經功能改變也很明顯,但并不是由于栓塞引起的7. 進線時,使

11、栓線有一定程度的彎曲,且只要保證栓線向屋頂方向彎曲,一般都能將線插 如顱內,決不會進入翼腭 A。8. 術后一定要注意保暖。9. 插入線拴要輕柔熟練,速度盡可能快,以避免時間長了血管內血栓形成。10手術后評分的主觀因素很大,有用4 分制和11 分制的,我個人認為用4 分制比較準些。其標準是:0 分,無神經損傷癥狀; 1 分,手術對側前指不能完全伸展;2 分,向手術對側行走;3 分,大鼠成追尾狀運動。11. 性激素對腦梗死面積有較大影響,應采用單一性別的動物進行實驗。舍去標準:栓線插入深度不足 18 mm,且無明顯神經功能缺損表現(xiàn)或癥狀很輕的大鼠 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MCA 起始部或其附近的willi

12、s 環(huán)動脈有凝血塊的大鼠,因為這是出血性腦損傷或永久性腦缺血損傷,而非MCAO/Reperfusion 損傷。3)手術時出血較多,癥狀很重的動物。死亡原因分析:首先要找出死亡原因,解剖死亡大鼠的腦,先看是否有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如有出血,表明死因是插線太深,以后注意插線深度;如無出血,則還要再看是否有嚴重的半球水腫,如水腫嚴重,則表明死因是腦缺血時間太重,需要縮短缺血時間;如既無出血,又無明顯的腦水腫,那就要注意動物狀態(tài)或生活環(huán)境是否太差。附帶的其他說明:1.線拴法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對于這情況我感覺比較頭疼,也希望高手指點。2. 模型成功率和評價指標是相關聯(lián)的矛盾,手術后可根據(jù)動物的表現(xiàn)加以評分,

13、確定模型是否成功,模型成功與否會對結果的評價帶來影響。有可能你模型沒成功,結果判斷為是藥物的作用效果。所以對手術后模型是否成功應該進行篩選的。另一方面,如果你做了預防給藥,藥效的作用也容易被認為是模型不成功,這也需要后邊進行腦組織染色和組織血檢查進行驗證。腦組織檢查時可剔除模型不成功以及SAH 的個例。故實驗在手術后要進行行為學評分,試驗結束時應對腦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或染色。TTC 染色是采用的宏觀標本染色,確定梗死面積可采用體積法或面積法,但最好用掃描儀將腦組織切片進行掃描,選擇合適的軟件統(tǒng)計梗死面積。3.大鼠大腦中動脈永久性閉塞性腦缺血模型,梗死體積出現(xiàn)的最小時間點可能為2h,體積隨時間進

14、行性增大,至12h 基本趨于穩(wěn)定4. 整個試驗是很費動物的,存在15-30的淘汰率(如果你做的好),但注意嚴格控制自己淘汰的動物(紀錄具體情況)。5. 除了剛才說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外,還有一些老鼠肺出血明顯,整個肺暗紅,我也想不出原因,不知道是不是醫(yī)學臨床所說的腦肺綜合癥.6在頸內和頸外之間常常會有一個交通支,其位置也不太相同,一定要萬分小心,我曾經因為不知有這個交通支而勿將其破壞,導致大鼠出血不止!4 也談大鼠MCAO 模型的實驗體會(來自bladeflyer 戰(zhàn)友)我的課題是關于某藥物對缺血性神經疾病的保護作用研究,因此對于動物腦缺血模型尤其是MCAO 模型的制作不得不熟練掌握,于是有了大量

15、郁悶的摸索與重復勞動,也有關于它的提高與體會,雖然前面有很多前輩對于MCAO 的貼子已經很專業(yè)了,但我想也許自己也能有此微弱的閃光讓后面的朋友們感到少許光明和溫暖,哪怕只是一個愿望,呵呵!關于大腦中動脈缺血模型,目前文獻能查到的有三種制作方法,應用手術的方法和頸內動脈注射ET-1 的方法都不如線栓法流行,而我自己的實驗也證明線栓法制作MCAO 是效果穩(wěn)定并可行的。下面談談我自己的一些體會,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一)關于實驗大鼠的選擇:前面我曾查到一篇貼子談到了大鼠種系選擇,而我自己作過wester 鼠和SD 大鼠,感覺從解剖層次上看品系上差別并不是太大,或者說對于造模的影響還不如大鼠體重的選擇。大

16、鼠體重太輕,對于缺血及手術刺激的的耐受能力差容易死亡;而大鼠體重太大,適應能力是強了,但造模的效果卻讓人不放心,因為要考慮其血管相對于直徑相同的栓線和相同的插入深度來說顯得稍粗,造成血管堵塞不完全而造模缺乏一致性的問題。經過一些摸索,最后定在大鼠體重在220280mg 之間,感覺不錯,造模后用TTC 染色觀察梗死面積基本相當。二)關于栓線的選擇:我查到的文獻談到插入的栓線時一般都只會籠統(tǒng)提一句魚線或者尼龍線,而對于栓線直徑則有一定出入,還有文獻談到對于尼龍線頭進行灼燒以保證栓線頂端不刺傷血管的處理。在實際的摸索中我強烈地感覺到其實這栓線的選擇是造模成敗的關鍵,我先用的直徑0.24mm 的尼龍線

17、,并灼燒線頭,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個好方案,很難掌握灼燒的火候,線頭常常太大不易進入并且該直徑相對于上面提到的大鼠顯得太粗,于是我又試了不同的魚線,最后我選擇了直徑0.22mm 的火牌進口魚線,其韌性比較合適插線,線頭沒有特殊處理只是剪線時注意不要剪得明顯太尖,最后取腦后觀察幾乎未見明顯血管損傷出血。三)關于操作技功:實際上造模的困難主要在于操作時分離與插線過程中的熟練程度不夠,因此最根本的辦法是多作幾只老鼠,呵呵,所以我認為技巧都是相對的。1分離時要層次清楚:正中剪開SD 大鼠頸部皮膚,分離皮下結締組織時會發(fā)現(xiàn)該組織與頸部兩側鼓泡腺體(很多人誤認為那是甲狀腺)結合緊密,因此不必分離過于太細,直接在正

18、中兩側鼓泡腺體之間分離,這樣能不接觸胸鎖乳突肌而直接暴露頸前頸群且不會損傷腺體造成過多出血。下一步是分開頸前肌群,這時候要注意用小鉗子作撐開分離動作要在左右肌肉塊之間而不是一塊肌肉的肌纖維之間,雖然它們看起來很模糊,但這樣能保證不會出現(xiàn)較多條索狀細肌纖維條影響下一步頸內動脈的尋找與分離,并且能整塊地向一側牽開頸前肌群暴露頸動脈鞘。見到頸動脈鞘了則要注意細致分離迷走神經,若損傷則可能影響其呼吸而死亡的。2插線血管的選擇:目前存在兩種插線法,一種是結扎頸外動脈從頸總動脈插線,另一種是結扎近端頸總動脈而從牽拉后的頸外動脈插線,我試過后者,頸外動脈常常極細牽拉后容易拉斷又不好插線,因此我推薦前者,簡單

19、易行損傷??!那么,就須要在結扎頸外動脈時盡量靠近頸內外動脈血管分叉處,這樣不僅能保證栓線不進入頸外動脈殘端,并且可以讓使線節(jié)成為一個分叉標志用于衡量進線深度時用。3血管的剪口大?。涸陬i內動脈血管上剪口是個細致活,剪口大小常常成為影響實驗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剪口太大時不僅血管容易斷而且由于血管內血液流出太多使剪口處血管壁粘合在一起,根本找不到插入的開口;而過分小心使剪口太小剛血是看到出來了點但入口也找不到。我的經驗是剪一個斜行的切口(眼科剪與血管約成45 度),這樣在血液剛流出時仍能看上翻的斷口管壁,這樣即容易插入栓線且血管受得了插線時一定的牽拉。4插線時動作輕柔:栓線進入后頸內動脈后即可逐漸插

20、入了,有時候很順利一插到底,但有時候在中間就怎么也進不去了,這是因為在血管入顱穿過顱骨時有一個狹窄或者角度。因此,碰上這種明顯阻力時,一定不能盲目向前使力插,越插栓線前端變形越進不去且容易損傷血管。這時候正確的作法是往外抽出較多栓線,也許會有一定的動脈血流出,不必慌,只要順著血管走行調整一下進線角度輕柔的使勁,一般都能進去,反復試幾次還不行最好換根栓線,很可能前端也經變形角度變了!四)最后談談進線深度。查閱文獻描述關于插入深度都寫的18.5/1.5mm,其實這深度是要根據(jù)大鼠體重略作調整的!插線太深絕對是MCAO 后大鼠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很多是死于深插線后血管受刺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因此必須在

21、造模前先將栓線作標志,我上在17mm 和20mm 處各用記號筆點上一個小白點,然后根據(jù)進線時手感控制深度的,一般在18mm 左右,千萬不能到了深度但沒感覺到阻力就仍往里使勁送線,這樣往往要遭遇慘重的后果的,呵呵!談到 MCAO 死亡率高,我曾解剖過好些個死鼠,除了剛才說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外,還有一些老鼠肺出血明顯,整個肺暗紅,我也想不出原因,不知道是不是醫(yī)學臨床所說的腦肺綜合癥?后來作得熟練了(單只造模時間在10 分鐘左右),插線深度控制好了,死亡率一般能控制在20% 以下,也就沒有注意肺出血了,不知道師兄師姐們有什么認識嗎?5 我的做MCAO 模型的一些體會(來自intelligentwang

22、 戰(zhàn)友)關于做 MCAO 模型,我是走了很多彎路的,經歷的打擊也是無數(shù),翻翻前輩們寫的相關帖子,已經很專業(yè)了,我下面要說的只是一家之言,有些可能還比較幼稚甚至謬誤,僅供剛剛接觸此實驗的師弟、師妹們參考,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轍了,也非常歡迎師兄,師姐們不吝賜教!首先:關于大鼠品系的問題在剛開始練手時,SD,WISTER,F344,(雌性、雄性)我都做過,綜合來看:SD 的頸部局解最棘手,它的結締組織、肌肉間隙等較模糊而且聯(lián)系的比較緊密,不容易分離,很費時;WISTER 相對最容易,尤其是分離頸總動脈鞘時,簡直勢如破竹,熟練的話,25 分鐘就可以搞定(從手術開始到縫皮);F344

23、介于兩者之間,不過感覺有時也很不好分。同一品系中雌性和雄性在局解上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雄性血運更豐富,更容易出血,而雌性只要不剪破甲狀腺就幾乎很少出血。但是,直到我做了不少大鼠之后,一個師姐告訴我:做 MCAO 用SD?。?5555555)所以,如果要做MCAO 的師弟師妹們就不要拿什么大鼠就練什么大鼠了,最好一開始就鎖定SD 雄性大鼠,直到練熟為止,因為不同品系的大鼠局解總會有差異,而且個別部位手感差異還比較大,所以從開始練時就應該練以后實驗用的大鼠。第二:關于麻醉的問題麻醉大鼠具體用藥因各課題組的習慣不同可能有很多選擇,我一直用的是“水合氯醛”(10%)-0.75ml/250g,效果還可以,

24、最大的好處是大鼠蘇醒較快,麻醉時間基本上是22.5 小時,正好做完手術不久。在這個方面,最大的體會是用量一定寧少勿多,先按照規(guī)定劑量注射,如果10 數(shù)分鐘過去大鼠依然活潑如常或者根本無法固定于鼠板上時,可以補加1/2 規(guī)定劑量偏少一些,然后再稍等數(shù)分鐘,做手術的過程中就盡量不要追加了,實在不行就隨時準備一個乙醚棉球,另其短暫麻醉。最好不要多次0.1ml 追加,“手術是治病的,麻醉是管命的”相信所有做過動物試驗的人都有深刻體會!第三:關于大鼠存活的問題!這是最讓人頭痛的,每個新手上路時幾乎都曾面對過大鼠接近100死亡率的崩潰感受!我是繞了很大一個圈子才發(fā)現(xiàn)真正核心所在的(以我自己的感受):那就是

25、進線深度問題!通常文獻上不管體重多少的大鼠總是千篇一律的說:18.5/-0.5mm,所以我就信了,而且往往意猶未盡唯恐大鼠不死似的再稍稍往里進那么一點點,結果可想而知:全死翹翹了!但我一直不知癥結何在:無菌操作,肝素肌注,速尿灌胃都用上了,可總沒有明顯改觀,直到有天我嘗試縮短進線深度才依稀發(fā)現(xiàn)希望的曙光!我的做法是220g 大鼠進1618mm(從分叉處算起),從手感上就是感覺到線剛一突破顱孔再稍稍進一點就行了,然后嚴格控制進線深度。在控制進線深度的前提下,再注意無菌操作,把做手術的器械泡在新潔耳滅溶液中消毒,盡量減少其他因素的干擾。6 線栓法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制備技巧(來自ysf

26、2k 戰(zhàn)友)本人從事腦缺血的基礎研究已有 15 年的歷史,從93 年開始研究栓線法大鼠MCAO 模型,當時國內幾乎還沒人做這方面的工作,遇到困難無人可求。僅燒制栓線這一工作就耗了近6 個月的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發(fā)明了一種制備栓線的設備,可以隨心所欲控制光滑末端的大小,非常好用,模型的成功率、更死灶的穩(wěn)定性得到極大改善。95 年在成都召開的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上作了大會發(fā)言,受到同行的極大關注,同行試用我制備的栓線后,都給與很高的評價。當時沒有一點商業(yè)頭腦,既沒想到開發(fā)銷售這種設備,也沒想到將栓線商品化,僅是免費贈予同行好友,朋友們用得多了不好意思,非要給我點功夫費,推辭不下,也就接了

27、,這反而刺激了我的商業(yè)意識。目前全國有20 多家科研院所曾經或正在使用我制備的栓線,如中科院上海神經所、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藥物所、山東大學等。所用材料為市售尼龍線,但不管用什么線,沒有一定技巧和設備是很難控制栓線的球端大小的。請體諒我先不作詳細說明,因為我暫時還要靠賣雞蛋的錢換來油鹽醬醋,請各位就不要想買我的雞或問雞是如何生蛋的, 你只要知道市場上現(xiàn)在有雞蛋可買就行了(email:ysf2k)。我會告訴大家這種“雞蛋”是如何的有營養(yǎng),請看附件圖片1,如此光滑的末端,不僅大大減輕了插線對血管內皮的損傷,降低了刺穿血管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更嚴密的阻斷從大腦前動脈供應的來自對側的血流,更為可貴的是,因為球端

28、直徑為0.32mm,插線時可以非常方便的插到位(附件圖片2)。用240-280g 的大鼠,栓塞1h 即可造成穩(wěn)定的腦梗死。0.24mm 直徑的栓線(光鏡放大40 倍)如何避免栓線插入翼腭A大鼠仰臥時,ICA 從CCA 分出后下行(向背側)約5mm 又分為兩支A,即走向乳突泡(Mastoidbulla)的翼腭 A 和進入顱內的ICA 的延伸部分。因為翼腭A 的走向幾乎和分支前的ICA 走向相同,而ICA 的延伸部分則是改向頭側走行,所以插線時會很自然的進入翼腭A,需反復拔插幾次,碰巧后才能進入顱內,非常痛苦。最初我干脆將翼腭A 也分離,然后夾閉或結扎翼腭A 的起始部,結果是手術很難操作,效果也不

29、理想。后來又改用另一方法,即在栓線將要插入翼腭A 前,用鑷子將ICA 輕輕往頭側推一下,使ICA 和其延長的分支成一直線,同時順勢插線,可很容易的進入顱內。隨著經驗值的增加,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通過改進栓線形狀達到目的,即使栓線有一定程度的彎曲,插線時只要保證栓線向操作者方向彎曲,閉著眼睛也能將線插如顱內,決不會進入翼腭A。如各位試用后感覺不錯,請給與鼓勵,最后我會告訴大家如何在10 分鐘內完成模型。如何提高腦缺血的成功率 做了幾個大鼠MCAO 模型,第二天一看,個個活蹦亂跳,毫無腦缺血癥狀,當場暈。主要原因是栓線插入深度不夠,即栓線的前端未進入大腦前動脈(ACA),拴線的粗細倒是次要的,0.20-0

30、.26mm 均可。因此,保證栓線進入ACA并阻斷對側來的血流,而又不刺破血管是重中之重。秘訣 1:許多文獻報道插入深度為18.5+-0.5mm(270g 左右大鼠),如果按這一標準去做,而不考慮大鼠的個體差異,后果是缺血的程度參差不齊,很多大鼠會出現(xiàn)癥狀較輕,甚至無癥狀。我的建議是當插線近18mm(做上標記)時,注意手的感覺,輕緩推進,直至感覺到阻力為止(當遇到阻力后,再插線會見到線彎曲)??赡苡腥藭f,把血管插破了也未感覺到阻力或線遇阻后的彎曲。一個原因是線太硬,另一主要原因是當栓線從血管切口插入后為防止血液從此處流出,需要結扎一條細線,這條線結扎的松緊程度很關鍵,應在不流血的情況下盡可能的

31、松,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進線時很輕松,一旦遇到阻力,就會感覺到。后者至關重要,請體會。秘訣 2:栓線一旦進入ACA,就要把上面提到的那根細線適度扎緊(“適度”很重要,會影響到再灌流時大鼠的生死存亡),此時的關鍵是動作輕柔,不要使ICA 有任何的牽拉,否則栓線會脫出ACA,可能會造成缺血失敗。血管外的栓線不要留得過長,更不要縫在皮外,大鼠醒來后會自己拔出。第二部分 線拴模型制作過程1、實驗器材(從左到右):第一行:干棉球、酒精棉球、10水合氯醛注射器、碘伏棉簽第二行:三種不同粗細的魚線(魚線最好在2.0、2.5mm 處各用記號筆作好標記,便于觀察進入距離)、彎盤內為手術器材第三行:記號筆、自制拉鉤(皮筋

32、+曲別針大頭針)2 麻醉:可用飲料瓶自制捕鼠器(適用于不敢手抓大鼠的),用于打麻藥,根據(jù)大鼠的重量選擇不同粗細的飲料瓶(太粗了大鼠可在瓶中回頭)。效果圖3 麻倒后綁在手術臺上(皮筋是最好的選擇)4 剪去頸前的鼠毛,碘氟消毒。5沿經部正中切開皮膚。 說明:切開皮膚前最好將結扎動脈的線事先剪好(后面會用到)。 6 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大鼠腹側可見事先剪好的結扎線)7 分離到氣管前肌后,沿右側胸鎖乳突肌腱向下分離,見到頸動脈鞘后可上拉鉤。8 分離動脈鞘9 分離出頸總、頸外、頸內動脈,結扎頸總、頸外動脈,注意中間那根線不要系緊,用來插魚線時防止出血的。10 夾閉頸內動脈,用眼科剪將動脈剪一小口。11 插入魚線,進入頸內動脈后按圖中注釋方法插(成功率在90以上)。說明:(1)這一步魚線選擇是關鍵,根據(jù)大鼠重量(作的多了后根據(jù)動脈粗細就可選擇了)選魚線。我們的經驗是:250g 以下的選0.26mm 的線,250-300g 的選0.26mm 蘸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