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地震災害教育,學習有用的地理_第1頁
加強地震災害教育,學習有用的地理_第2頁
加強地震災害教育,學習有用的地理_第3頁
加強地震災害教育,學習有用的地理_第4頁
加強地震災害教育,學習有用的地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加強地震災害教育,學習有用的地理 從日本大地震看我國中學生地震災害教育 安陽市第二十一中學 常珂 455000要:在剛剛召開的兩會中有代表委員提出:“地震教育要納入中小學課堂,教育要告訴公民在什么災難下,可能發(fā)生什么情況,傷害事故,你應怎么應對,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什么?!北疚膹牡卣馂暮逃谋匾?、目前中學地震災害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三方面闡述了地理教育中加強地震災害教育,學習有用的地理這一觀點。關鍵詞:地震災害、地震災害教育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里氏9.0級大地震,并引發(fā)海嘯、核輻射等次生災害。地震發(fā)生后日本民眾所表現(xiàn)出的沉著、冷靜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這

2、與長期的災害應急教育分不開。日本列島天災頻發(fā),因此日本民眾從小就要接受防災教育,教科書里有專門應對災難的基本知識。在日本,以地震災害為代表的災害防御教育是必修課,人人都掌握一定的防災常識,每一個孩子從小就要接受地震逃生教育,并定期演習。與一衣帶水的近鄰相比,我國也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兩大地震帶的交接處,是一個地震多發(fā)國家。但相比之下對民眾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地震災害教育就表現(xiàn)處了明顯的差距。地理教育應肩負起地震災害教育的重任是適應型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地理課程從“科學”回到“生活”,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下面就中學地震災害教育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一、地理課中加強地震災

3、害教育的必要性1、地震災害教育是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傳統(tǒng)地理教學重視地理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地理方法、地理態(tài)度和地理科學精神的教育。地理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從而導致教學方式單一,學習興趣下降。就學校課程而言,由于中考不直接考地理而使學校、家長、學生對地理的重視程度下降,認為學不學無所謂。這種傳統(tǒng)的社會偏見嚴重地忽視了地理學科巨大的實用功能。新課程強調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新課標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要求地理課程最大限度地貼近學生生活,獲得終身有用的地理學習方法和技能。因此在中學階段加強學生的

4、地震災害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與指導意義。2、我國處于地震多發(fā)帶,對中學生進行地震災害教育的意義重大。 地震是一種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的自然災害,其影響廣泛而深刻,還能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我國大陸地區(qū)處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地殼構造運動強烈而復雜,這使得我國地震具有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災情重的特點。我國大陸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7%,但在20世紀有33%的陸上破壞性地震發(fā)生在我國。死亡人數(shù)約60萬。占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數(shù)的一50%左右。20世紀死亡20萬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兩次,都發(fā)生在我國。我們無法忘懷5.12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教室下面那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幕幕。3.11日本大地震,

5、日本小學生能頭戴防震安全帽成功逃生,令我們印象深刻。這使我們看到了我國對中學生的地震災害教育與鄰國日本的差距。因此加強我國中學生地震災害教育迫在眉睫,地理課應義不容辭的肩負起著一重責。3.地震給未成年人造成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傷害。1920年寧夏海淀8.5級地震死亡23萬多人,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多人。2008年汶川地震(截止8月25日12時數(shù)據(jù))死亡69226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2011年日本大地震截止3月20日數(shù)據(jù)死亡和失蹤人數(shù)合計19399人。地震發(fā)生后,如果被埋人員第一天內得到救援,生存率可達80%。第二天內仍可達53%,但到了第5天就只有7%左右。

6、地震的孕育是緩慢的,但地震的發(fā)生卻是突然的。在一二十秒的時間內如果不能做到成功逃生而被埋在廢墟下,那么如何自救或保持體力等待救援的相關知識的教育,則具有巨大的觀實意義。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災害,震撼大地,也震動了人們的心靈。給社會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震后,災區(qū)的孩子們在精神上受到了嚴重的創(chuàng)傷,身心都經歷了超出一般生活狀態(tài)的危機。會出現(xiàn)安全感大幅度降低、驚慌、無助、逃避、退化、恐懼等一系列行為。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情緒休克,如發(fā)呆、發(fā)應遲鈍、精神崩裂,甚至昏迷不醒。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能力不足,所以對其進行災害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二、目前中學生地震教育存在的問題。1、初中階段地震災

7、害教育的內容偏少 我國中學生地理對地震災害的教育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初中階段對地震災害的教育偏少,教學內容貧乏,教育方法欠缺,教學理念落后,教科書的編寫也不完善。湘教版七年級上冊有關于火山與地震的介紹,七年級下冊日本一節(jié)與八年下冊河北省一節(jié)有關于地震的介紹,但缺少較為系統(tǒng)的內容。所以初中生防震自救知識不足,防震意識淡薄,一旦災害來臨則傷亡慘重。面對地震并不會因為中學生沒有接受全面系統(tǒng)的地震災害教育而傷亡減少,反而會增加更大的傷亡。汶川地震中,除了地震強度大、許多教室防震等級低外,地震知識的缺乏,防震知識的欠缺,自救能力的不足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我國近鄰日本也處于地震多發(fā)帶上,整個國家都有強烈

8、的憂患意識和防災意識,防震教育從娃娃抓起,學校定期專門開設不同類型的防災課程,在學校里就有專門講解防震知識的模擬培訓。在地理課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也應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防災技能。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中“學習有用的地理”這一精神。而教材不完善,教師就無從下手,所以教材內容的完善應放在首位。2、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對地震災害教育的忽視。 新課程改革雖已進行了多年,但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初中階段仍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在這一問題上,學校、教師、家長、學生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統(tǒng)一。學校評價教師的標準是升學率,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是分數(shù),家長評價學校的標準是升入重點高中的人數(shù)。而對不參加中考的地理學

9、科,順其自然的被視為“副科”,各方面的重視程度都不夠,而作為地理學科中的地震災害教育則更加忽視。首先不參加中考,“實用價值”不大,其次,地震是偶然事件,發(fā)生率低,不一定會發(fā)生在自己所居住的地區(qū),存在僥幸心理。所以進行地震災害教育的動力不足,壓力不大。甚至認為是耽誤時間,浪費精力。而08年的汶川地震和剛剛發(fā)生的日本地震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兩次大地震的對比,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了地震災害教育的必要性與實用性。生命只有一次,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如果生命都不存在,成績與升學率還有什么意義。進行地震災害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這一知識與技能的儲備寧可一生不用,也不能用時沒有。所以學校、教師、家長、學

10、生應盡快轉變觀念,切實加強地震災害教育。3、對地震的相關知識與防震技能教育不夠。 地震會造成建筑物倒塌、人身傷亡等直接災害,也會造成河道堵塞、火災、海嘯等次生災害。初中階段對于地震相關知識的介紹很少。我曾對八年級學生做了一個關于地震知識的簡單問卷調查,調查人數(shù)400人,調查結果如下: (1)我國是否位于地震多發(fā)帶? 調查結果:回答是的占65.4%,回答否的占34.6%。 分析:學生對我國是否處于地震多發(fā)帶還有很多人模糊不清,因此就會存在很大的僥幸心理,所以要在地理災害教育中要讓學生明確我國處于地震多發(fā)帶,而且傷亡率很高這一基本事實。 (2)地震會產生哪些次生災害? 調查結果:能回答出來某些次生

11、災害的同學占44.6%,但在這44.6%的答案中有82.1%的學生回答海嘯,17.9%的學生能回答出泥石流、火災等其它次生災害。 分析:82.1%的學生回答海嘯主要是由于剛剛發(fā)生的日本大地震引發(fā)了海嘯,所以大部分學生只能答出海嘯而其他55.4%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是么叫次生災害。所以在地震災害教育中重視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并了解其應對措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3)如果在學校發(fā)生地震你應該怎樣做?調查結果:選擇馬上逃跑的占60.1%,選擇躲到桌子下或墻角的占26.5%,聽從老師安排的占10.1%,不知道的占3.1%。分析:選擇馬上逃跑的占大多數(shù),說明學生對地震的突發(fā)性還不是很了解,沒有估算自身所在地

12、到安全地帶需要多長時間,如果震級大很可能跑不出去。無序的逃生還有可能引起擁擠、踩踏事件造成不必要的傷亡。選擇躲到桌子下或墻角的占26.5%,愿意聽從老師安排的只占10.1%,這說明學生對地震的恐慌心理很重,在災害發(fā)生時不能冷靜的選擇最好的應對措施。這不僅需要平時的教育,更需要真實的模擬演練,才能在地震發(fā)生時做到臨危不亂。(4)如果在家發(fā)生地震你應該怎么辦?調查結果:選擇躲到廚房、衛(wèi)生間、或其他空間狹小而又有水的地方的學生占46.8%,選擇躲在床下或桌子下的占9.5%,選擇跑到戶外的占38.2%,其它占5.4%。分析:選擇躲到空間小、有水的地方占的比重比較大,達46.8%,這說明學生還是有一定防

13、震知識的,但幾乎沒有人提到掐斷電源或關掉煤氣。選擇跑到戶外所占比重也很大,甚至有學生提到跳樓。這就需要老師平時教育學生哪些逃生方式是不可取的。三、中學階段關于地震災害教育的幾點建議1、增強防災、救災意識是進行地震災害教育的前提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只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從觀念上加以改變,才能使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真正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起到作用。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災害觀,能正確地看待自然災害,災害并不可怕,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沒有災害意識和不具備防災減災知識和能力才可怕??赏ㄟ^近幾年來我國及周邊國家發(fā)生的地震來對學生進行實例教育,以增加學生對地震災害知識的重視程度,從思想上加以轉變。2、立足課堂

14、教育對學生進行地震災害教育。在初中階段教師可結合現(xiàn)有地理教材中地震災害的相關知識來加強學生的地震災害教育。湘教版地理教材中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jié)“火山與地震”是關于此類相關知識的介紹。重點介紹了世界上的兩大地震帶,及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教師可利用這一節(jié)對學生進行地震災害教育,并適當拓展內容,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地震,地震會引發(fā)哪些次生災害。如果發(fā)生地震應如何加以自我保護。不僅要加強知識教育也要加強心理教育,克服恐懼思想,增強自信,提高戰(zhàn)勝自然災害的勇氣和信心。最近幾年我國和周邊國家連續(xù)發(fā)生了幾次大地震,而教材中未涉及到,這就需要教師做到充分與時事相結合,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與重視。此外還在七年下冊

15、日本一節(jié)以及八年級下冊河北省一節(jié)中有關日本地震、唐山地震的相關介紹。教師可將此次日本地震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加以比較,較為全面的介紹地震災害知識,以增強其防震意識提高防震技能。3、進行模擬演練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僅僅知道相關的地震知識與防震技能還不夠,還要進行模擬演練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次日本地震后電視上一段有關日本小學生的采訪讓我記憶深刻。地震發(fā)生后日本某小學一班級33名學生全部成功逃生無一傷亡。記者在采訪時一名小學生回憶說:“3月3日我們剛剛進行了地震逃生演練,11日就發(fā)生了地震,非常感謝這次演練?!彼缘卣馂暮逃荒芄饧埳险劚?,也要經常對學生進行模擬演練,才能在地震真正發(fā)生時讓學生做到臨危不亂,有序撤離,以減少擁擠、踩踏等事件的發(fā)生。如1994年9月16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