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mex-XS-500i血液分析儀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Sysmex-XS-500i血液分析儀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Sysmex-XS-500i血液分析儀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Sysmex-XS-500i血液分析儀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Sysmex-XS-500i血液分析儀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ysmex-XS-500i血液分析儀作業(yè)指導書Sysmex XS-500i血液分析儀作業(yè)指導書Sysmex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XS 500i)血細胞分析儀是用于檢測血細胞(紅細胞、 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和白細胞分類的儀器。檢 測血液中血細胞數量的變化對臨床有關疾病的 診斷、觀察疾病的變化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參考 價值。1、檢驗目的Sysmex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XS 500i)血細胞分析儀是用于檢測血細胞(紅細胞、 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和白細胞分類的儀器。檢 測血液中血細胞數量的變化對臨床有關疾病的 診斷、

2、觀察疾病的變化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參考 價值。2、原理2.1 XS 500i采用一束半導體激光照射標本,并依 據每個細胞產生的三種信號來相互區(qū)分,即前向 散射光,側向射散光和側向光和側向熒光。前向散射光反映細胞體積,側向散射光反映細胞內涵 物,如核和顆粒,側向熒光反映細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含量。2.2 . DIFF通道:表面活性劑可完全溶解紅細 胞和血小板,部分溶解白細胞。第2種試劑使核 酸染上熒光染料。XS 500i的DIFF通道可將白 細胞分成5類。在STROMATOLYSER-4DL 試 劑中的表面活性劑可溶解或破壞紅細胞和血小 板,并在白細胞膜上打出小孔。在 ST

3、ROMATOLYSER-4DS 試齊U中的聚次甲基染 料可進入破損白細胞,與核酸和細胞器結合,經 波長633nm的激光照射,所產生熒光強度與細 胞核酸含量成一定比例。在 STROMATOLYSER-4DL 試齊I中的有機酸能與 嗜酸性顆粒特異結合,根據側向散射光信號強 度,能提高嗜酸性粒細胞從中性粒細胞區(qū)分出來 能力。3、儀器SYSMEX XS-500i自動血液分析儀4、試劑:4.1稀釋液:CELLPACK(PK-30L)氯化鈉:6.38g/L硼酸: 1.0g/L四硼酸鈉 0.2g/LEDTA-2K : 0.2g/L4.2 Hb 溶血素:SULFOLYSER (SLS-210A)月桂洗硫酸鈉:

4、1.7g/L4.3 STORMATOLYSER 4DL(FFD-200A)非離子表面活性劑:0.18%有機季鏤鹽:0.08%4.4 WBC 分類染液:STORMATOLYSER 4DS(FFS-800A)聚次甲基染料:0.002%甲醇:3.0%1,2-亞乙基二醇:96.9%5操作步驟:5.1. 打開電腦5.2. 雙擊“IPU”圖標,出現(xiàn)IPU窗口和登陸對 話框。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點擊確認進入 IPU。5.3. 查廢液是否已滿,并倒空。打開主機電 源,IPU與主機通信連接5.4. 主機初始化,然后做本底。5.5. 底通過后,主機指示燈變綠,表示儀器 處于待機狀態(tài),可以開始檢測質控標本了。5.6.

5、 質控檢測:點擊“手動”按鈕,出現(xiàn)“手 工樣本號”對話框,在“手工樣本號”對話框再 點擊“質控”按鈕,出現(xiàn)“選擇質控文件”對話 框,選擇好質控文件后,點擊確認打開所選質控 文件,混勻質控標本,按“開始”鍵開始分析質 控樣本,分析完后跳出質控樣本分析結果, 觀察 結果是否在控,若在控按“接受”按鈕退出,開 始檢測病人樣本,若失控按“取消”退出,查找 原因,繼續(xù)檢測質控樣本,直到質控結果在控。5.7. 樣本分析:點擊“手動”按鈕,出現(xiàn)“手 工樣本號”對話框,在“手工樣本號”對話框輸 入樣本號,選擇分析模式“ CBC+DIFF ”,樣本 預稀釋模式“是”或“否”。點擊確認,混勻樣 本,按“開始”鍵開

6、始分析樣本。分析結束后在“瀏覽器”下的“主屏”界面,觀看結果、直方 圖和散點圖,判斷是否需要復片。5.8. 關機:雙擊“菜單”下的“關機”按鈕,跳出“關機”對話框,點擊“執(zhí)行”按鈕,主機自動沖洗2分鐘,之后提示關閉主機電源,然后 關IPU窗口退出程序,最后關閉電腦。5.9. 器維護:5.9.1. 每日維護:每天關機自動清洗,如 24小時 待機,則執(zhí)行一次“菜單”下的“自動清洗”。5.9.2. 每周維護:在“控制器” “保養(yǎng)”下執(zhí)行 排空廢液,堵孔去除,去除氣泡。5.93 每月維護:每月或1200次分析之后開展 一次每月維護,在“控制器”“保養(yǎng)” “每月清洗” 下執(zhí)行,同時執(zhí)行清洗廢液瓶。6 .

7、參考范圍:6.1. 1.白細胞(WBC)計數: 成人(4 - 10) X 109/L兒童(5 -12) X 109/L109/L1.1.2. 白細胞分類(成人):(20-40) %(0.5-5) %(0-1) %6.2 .紅細胞(RBC):1012/L6.3 血紅蛋白(HGB):新生兒(15-20) X中性粒細胞(50-70)% 淋 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3-8) % 男(4-5.5) X 1012/L 女(3.5-5)X 1012/L新生兒(6-7) X男(120-160) g/L 女(110-150) g/L 新生兒(170-200)g/L64 血小板(PLT):(100

8、-300) X 109/L65 血球壓積(HCT):男 0.42-0.49女 0.37-0.436.6. 平均紅細胞體積 (MCV): (86-100) fl6.7.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26-31 ) pg6.8.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 白濃度(MCHC): (310-370) g/L6.9.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變異系數(RDW-CV ): (11.6-14.0) %;6.10.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標準差(RDW-SD): (39.0-46.0) fL o6.11.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 ): (15.5-18.1) %6.12. .平均血小板體積 (MPV ): (9

9、.4-12.5)fl;6.13. . 大血小板比率 (P-LCR ): (13-43)%。7 .臨床意義:7.1. 白細胞7.1.1 .白細胞計數7.1.1.1. 理性增加 新生兒、運動、飯后、冷 水浴后、疼痛、月經期、受寒、妊娠、分娩、陣 發(fā)性心動過速、陽光或紫外光照射、抽搐、惡心、 嘔吐、麻醉等。7.1.1.2. 病理性增加 類白血病、白血病、急性 化膿性細菌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單核細 胞增多癥、淋巴細胞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瘤、組織壞死、手術 后、腫瘤轉移、藥物中毒、代謝性酸中毒、過敏 等。7.1.1.3. 減少 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兔熱 病、布魯

10、桿菌熱、流感、麻疹、風疹、革登熱、 傳染性肝炎(亦可增多)、瘧疾、過敏性休克、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粟粒性結核、敗學癥、重癥細 菌感染、惡液質、放射治療、腫瘤化療。惡性貧 血、非白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 亢進、戈謝病、Felty綜合癥、Chediak-Higashi 綜合癥、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等。7.1.2 白細胞分類計數:見下述各種白細胞增多、減少的臨床意義 中性粒細胞(N)1)生理性N增多:飽餐、激動、劇烈運動、高 溫、嚴寒可使N暫時性增高、新生兒、月經期、 妊娠5個月以上可增高,生理性增多都是一過性 的,不伴有白細胞質量變化2)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高:原因很多,大致歸為反應性

11、增多和異常增 生性增多兩大類:反應性增多是機體對各種病因 刺激的應激反應,動員骨髓貯存池中的粒C釋放或邊緣池粒C進入血循環(huán)。因此,增多的粒C 大多為成熟的分葉核粒C或較成熟的桿狀核粒 C,而異常增生性增多為造血組織中原始或幼稚 粒C大量增生,釋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 性粒Co急性失血,可能與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機體的 應激反應,動員骨髓貯存池中的血細胞釋放有 關。急性中毒惡性腫瘤 非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有時可出現(xiàn) 持續(xù)性WBC增高,以N為主,可能的機制為:a.腫瘤組織壞死的分解產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細 胞釋放b.某些腫瘤如肝Ca、腎Ca等腫瘤細胞可產生 促粒細胞生成因子c.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破壞骨髓對粒

12、細胞釋放的調控作用。異常增生性增多:見于粒 C白血病如AML、CML ,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性粒細胞減少: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流感、麻診、風診、肝炎;細菌:傷寒,嚴重的細菌感染年老:慢性消耗疾病或晚期惡性腫瘤伴感染一預 后差血液系統(tǒng)疾病非白血性白血病 惡性貧血物理 化學因素、放射線、核素、毒物、藥物單核-巨噬C系統(tǒng)功能亢進,脾亢其它過敏性休克淋巴細胞增高:生理性增高:兒童,出生4-6天的可達50%, 4-6 歲后逐漸減低病理性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傳染淋巴細胞 增多癥、病毒性肝炎、弓形蟲病減低:急性感染、粟粒性結核、晚期腫瘤、艾滋病、伴T淋巴細胞減少的免性缺陷單核

13、細胞增高: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亞急性 細菌性心內膜炎、活動性結核、急性感染恢復期、 原蟲感染減低: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再生障礙性 貧血、多 毛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增高:慢粒、何杰金病、癌轉移、鉛和例'中毒等;減低無意義。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哮喘尊麻診藥物過敏寄生蟲病 血吸蟲、絲蟲、囊蟲皮膚?。簼裨\ 剝脫性皮、銀屑病血液?。篊ML、Lyphoma E白血病某些急性腫瘤:腫瘤轉移或有壞死灶的惡性腫瘤某些傳染病,傳染病感染期,E常減低,唯有猩紅熱急性期E增加其它,風濕性疾病,垂體前葉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高E綜合征,少見,這組疾病包括肺浸潤和E 增高,過敏性

14、肉芽腫,E心內膜炎 減低:臨床意義較小,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后7.2. 紅細胞(RBC):7.2.1 生理性減少:見于妊娠中后期、6個月至2歲的嬰兒等。7.2.2 病理性減少: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 礙、紅細胞破壞過多或失血所引起的各種貧血。7.2.3 相對性增多:主要因血漿容量減少所致, 見于脫水、嘔吐、腹瀉、多尿、多汗、大面積燒傷、吸煙、高血壓、肥胖等。7.2.4 代償性增多 主要見于缺氧、新生兒、高 原環(huán)境、CO中毒、嚴重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心衰等。7.2.5 絕對性增多克隆性真性紅細胞增多;非 隆性紅細胞增多,與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過多有 關,見于腎癌、肝細胞癌、雄激素分

15、泌細胞腫瘤、 腎囊腫、腎盂積水、腎移植、小腦血管瘤、子宮 肌瘤。7.3. 血紅蛋白(HCG):生理性增加:新生兒、高原居住者。病理性增加: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代償性紅細胞 增多癥(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臟病、慢性肺性疾病、 脫水)。減少:各種貧血、白血病、廣后、手術后、大量 失血。7.4. 細胞比積(HCT):與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的意義類同7.57.5. 血小板(PLT):7.5.1 .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在一天內可有6%-10%變化;表現(xiàn)為早晨低,午后較高;春季 低,冬季略高;平原較低,高原較高;靜脈血比 毛細血管血高10%;月經前低,后升高;妊娠 中晚期升高,分娩后減低;運動后升高,休息后 恢

16、復。7.5.2 病理性減少:除創(chuàng)傷之外,血小板減少是引起出血的常 見原因。常見疾病有:、血小板生成障礙,如 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破壞 過多,如ITP、脾功能亢進,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血小板消耗過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減 少性紫瘢。增多(血小板大于400X 109/L):、骨髓增生 性疾?。郝粤<毎籽?,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急性大出血,急 性溶血,急性化膿性感染;、脾切除手術后。7.6. MCV、MCH、MCHC主要用于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見下表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MCV (fL)MCH(pg)MCHC (g/L)大紅細胞性貧血 100-

17、16035-5080-10027-3572-8021-2650-8012-30310-370正紅細胞性貧血310-370單純小細胞性貧血300-370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240-3007.7. RDW-CV、RDW-SD :7.7.1 用于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和療效觀察,缺鐵 性貧血時RDW增大,經治療后可恢復正常。7.7.2 用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鑒別,缺鐵性 貧血時RDW增大,而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 血時RDW正常。7.7.3 RDW 與MCV 結合可將貧血分為 6種。 小細胞均一性:MCV下降,RDW 正常,如輕 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小細胞不均一性: MCV下降,RDW增大,如缺鐵性貧

18、血。正常細胞均一性:MCV、RDW均正常,如某些慢 性疾病。MCV正常,RDW 增大,如早期缺 鐵性貧血。大細胞均一性:MCV增大,RDW 正常,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大細胞不均一性: 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細胞性貧血。7.8. MPV、PDW、P-LCR7.8.1 MPV 其臨床意義要結合 PLT的變化才 二價值。、鑒別血小板減少的原因:當骨髓造 血功能損傷致血小板減少時,MPV減少;當血 小板在周圍血液中破壞增多時,導致血小板減 少,MPV增大;血小板分布異常致血小板減少 時,MPC正常。、MPV增大可作為骨髓造血 功能恢復的較早期指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時, MPV與PLT同時持續(xù)下降;

19、造血功能抑制越嚴 重,MPV越??;當造血功能恢復時,MPV增大 常先于PLT升高。、其它:MPV增大見于骨 髓纖維化、ITP、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狀態(tài)、脾 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綜合癥、鐮刀細胞性貧 血;MPV減小見于脾亢、化療后、AA、巨幼細 胞性貧血等。7.8.2 PDW 是反映血小板體積大小的異質性 參數,增大見于急淋化療后、巨幼細胞性貧血、 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綜合癥、血栓性疾病 等;可用于鑒別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和反應性血 小板增多癥,前者PDW增加,后者PDW正常。7.8.3 P-LCR 代表血小板計數中體積>12fL的血小板的比值或數量,有助于識別堆集血小 板、大血小板和細胞碎片,并可監(jiān)測骨髓的造血 功能8 .標本采集:隨機采取病人靜脈血或末梢血數滴,用 100g/L EDTA-K2 抗凝(20ul抗凝1ml血,相當于 2mgEDTAK2/1ml 血)。9 .注意事項:9.1. 血細胞計數應用EDTA-K2為抗凝劑,用量 為 EDTA-K2*2H2O1.5 2.0mg可抗凝1ml血不能用肝素或枸檬酸鈉等抗凝劑。9.2. 采集后在室溫中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