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施工技術要求_第1頁
鋼結構施工技術要求_第2頁
鋼結構施工技術要求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鋼結構施工技術要求鈕結抱制造的技術要點鋼結構制造技術主要是焊接H鋼的制造,次中控制主焊縫全自動埋弧焊的焊接質量為關鍵技術。1焊接變形的控制自動埋弧焊電流大,熱量高,構件易產(chǎn)生變形(翼緣板角變形;H鋼的縱向彎曲;H鋼扭曲變形)。針對上述問題主要采取以下技術措施:(1) 針對焊接工作的需要自行制作了一個專用的工作臺,將H鋼的四條縱向角焊變?yōu)榇魏敢员WC焊縫 的焊透,提高焊接質量,減少熔敷金屬。這是對焊接變形的第一步控制。(2) 根據(jù)翼緣板與腹板的不同配置調整焊接參數(shù),將角變形控制在3 mm以內,然后用翼緣嬌正機對其進 行校正。(3) 縱向彎曲是由于H型鋼單邊受熱產(chǎn)生的殘余應力分布不均造成的。通過實

2、驗決泄利用后續(xù) 焊縫的殘余 應力平衡上道焊縫的殘余應力的辦法'即第1、2道焊縫焊接時,電流調至下限值,第3道焊縫焊接時,電流 調至平均值在最后一道焊縫焊接時,將電流調至上限值,以期消除變形。如采用上述措施后仍有少量變形則在后續(xù)工序中用火焰法予以校正。(4) 扭曲變形與縱向彎曲產(chǎn)生的原因大致相同,因此,也是通過合理調整焊接順序以后續(xù)焊縫的 殘余應力 來平衡前而的焊接殘余應力。2自動埋弧焊的焊接參數(shù)的確定(1) 焊線直徑:在焊接電流、電壓和速度不變的情況下,焊絲宜徑將直接影響焊縫的熔深。隨著焊 絲直徑的 減少,熔深將加大成型系數(shù)減小0焊接電流:對焊縫熔深大小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焊接電流。隨著焊

3、接電流的增大,熔深將增加。(3)電弧電壓:電弧電壓低時,熔深大、焊縫寬度窄;電弧電壓奇時,熔深戲、焊縫寬度增加;過分增 加電 壓,會使電弧不穩(wěn),熔深減少易造成未焊透的現(xiàn)象,嚴重時還會造成咬邊、氣孔等缺陷。(4)焊接速度:如焊接速度增加,焊縫的線能量減少,使熔寬減少、熔深增加,然而繼續(xù)加大焊接速度,反 而會使熔深減少,焊接速度過快,電弧對焊件加熱不足,使熔合比減少,還會造成咬邊、未焊透及氣孔等缺陷。3構件變形的校正及幾何尺寸的控制在焊接H鋼生產(chǎn)中對構件變形的校正(主要采用三種方法:火焰校正法、機械校正法和反變形法。(1) 機械校正法主要校正翼緣板的角變形在專用的翼緣矯正機上,通過機械力進行反復的

4、強制性校正,宜 到角變形量符合標準為止。(2) 火焰校正法主要用于校正H鋼的縱向彎曲變形,在拱起的一側用火焰加熱至850 0 C900° C在翼緣板上進行條形加熱,在腹板上進行三角形區(qū)加熱,加熱后用冷水進行跟蹤冷卻。加熱時根據(jù) 不同的 變形量,控制加熱區(qū)的大小和加熱的溫度,以防校正過量和出現(xiàn)過燒現(xiàn)象。(3) 反變形法用于控制端頭板焊接變形。在端頭板焊接前(在施焊部位的反而用大號氣焊槍進行烘烤,產(chǎn)生 殘余應力,待正式施焊時達到焊接殘余應力平衡。最終實現(xiàn)端頭板的平整。鋼結構安裝技術要點1定位測量依據(jù)設計資料,對基礎的水平標高、軸線、柱間距進行復測。在基礎頂而標明縱橫兩軸線的十字交叉線,

5、作為安裝立柱的崔位基準。2立柱安裝為消除立柱長度制造中的誤差對立柱標高的影響,吊裝前,從牛腿上平而向下量1 m作為理論標高的截而, 標出明顯標記,用作調整立柱標高的基準。在立柱底板的上表而標岀通過立柱中心的縱橫軸 十字交叉線,用 作立柱安裝定位的基準。安裝時將立柱上與基礎上十字交叉線重合先用水平儀以立柱上理論標高處的標記為 準校正立柱的標高然后用墊塊墊實,擰緊地腳螺絲。再用兩臺經(jīng)緯儀從兩軸線方向校正立柱的垂直度,達到要 求后使用雙螺帽將螺栓擰緊。對于單根不穩(wěn)左結構的立柱,可借助加風纜臨時保護措施。對于設訃有柱間支撐 的立柱,可借助安裝柱間支撐,以增強結構穩(wěn)定性。3吊車梁安裝吊車梁安裝前(應對夷

6、進行檢查當變形不超限時才能安裝。吊車梁單片吊裝就位后應及時與牛腿用螺栓 連接并將梁上緣與柱之間的連接板連接,用水平儀和經(jīng)偉儀照準調整符合要求后將螺栓擰緊。4屋而梁安裝屋面梁在地面拼裝前應對構件進行檢査,當構件變形不超限、髙強度螺栓連接摩擦而沒有泥沙等雜物并確認 摩擦而平整、丁燥時,方可在地而拼裝。拼裝時采用無油枕木將構件墊超,構件兩側用木杠支撐,以增強穩(wěn)楚性。 屋而梁的拼裝以兩柱間作為一單元,單元拼接后要檢臉:梁的宜線度;與其它構件(例如立柱)聯(lián)結的螺栓孔 的間距尺寸。調整檢驗達到要求后,擰緊高強度螺栓。5附件安裝屋面梯條、墻梯條安裝同時進行。槻條安裝前,對構件的變形情況進行檢査,如有超限進行

7、處理(淸除構件 表而油污、泥沙等。將數(shù)根揀條作為一組'一起吊裝,在一跨安裝完畢后,檢査棣條坡度。要求標條的直線度控 制在允許偏差范用內,否則利用連接螺栓(必要時加墊塊)加以調整。6復檢調整.焊接、補漆吊裝完畢后對所有構件復檢、調整,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現(xiàn)場施焊,對構件油漆損壞處進行修補。高強度螺栓安裝工藝高強度螺栓應能自由地穿入孔內,不得強行敲打不得氣割擴孔。高強度螺栓采用帶有計數(shù)器的電動扳手 從中央向外(對一構件)擰緊,分初擰和終擰。初擰扭矩應為終擰扭矩的50 %0終擰扭矩按下式計算:TOPC二 P +AP式中TC終擰扭矩(N m);高強度螺栓設訃預拉力(kN);AP預拉力損失值(k

8、N),取0 1 P ;高強度螺栓螺紋宜徑(mm);ff合住扭矩系數(shù)'取0 10015。在終擰1 h以后至24 h以內,檢査螺栓扭矩'如在扭矩理論值的±10 %范用內視為合格0高強度螺栓接觸而的間隙若小于1 0 mm時可不處理;若在1030 mm的范帀內,可將高出的一側 磨成no斜而,打磨方向與受力方向垂直;若大于3. 0mm可加墊板處理。彩板安裝工藝1彩板進場堆料處用枕木墊起,上而鋪塑料布,將彩板按規(guī)格分類堆放、標識。用吊車卸料,并用專用彩板的吊具,防止外表汕漆損傷和彩板變形。2屋面安裝屋而板安裝前(先在梯條上搭設人行走道,吊裝時不得損壞板形。(1)屋面板的安裝:從一

9、側山墻往另一 側山墻采用拉線定出檐口控制基準線,并每隔12 m設一控制網(wǎng)線;確世安裝方向后,把山墻邊的封口板安裝固泄好,接著將第一塊安裝就位,并用自攻螺釘將其緊固在梯條上。要保證與樓條垂屋脊堵頭及屋脊板的安裝:放線總位第一塊屋脊板的起始基準線,順安裝方向定出屋脊堵頭及屋脊堵 頭兩邊線的安裝控制線;安裝屋脊堵頭板。堵頭板與壓型板接觸部位涂滿防水膠,然后安裝定位并用拉鉀釘 固定,以防水膠將固定件密封防止?jié)B漏,依次安裝后續(xù)堵頭;在起始基準線和控制線安裝第一塊屋脊板。在 屋脊板上測量劃出彎折擋水扳的定位板用剪刀剪口 將屋脊板用規(guī)定的拉釧釘固崔于壓型板上,以防水臉將 固泄件密封,依劃出的彎折定位線彎折擋

10、水板;在第一塊壓型板上測量出第一塊的搭接定位線,在板的搭接 部位涂防水膠,安裝第二塊屋脊板調整定位并在第二塊板上量岀彎折擋水板的泄位線,用剪刀剪口 將第二 塊用拉鉀釘固定于壓型板上,用防水膠將固總件密封,依劃出彎折企位線彎折擋水板。用以上方法逐步安裝。泛水、包角板的安裝:放線定出第一塊的起始基準線,沿安裝方向確定板兩邊的控制線;安裝第一 塊依基準線和控制線安裝第二塊板調整定位,固世在固定板上,以防水膠將固定件密封以防滲漏;在第一塊板上測量劃出第二塊板與第一塊板的搭接八"位線'在板的搭接部位涂防水膠'安裝第二塊 板調整定位國企件固定并涂防水膠密封,依次安裝第二塊及后續(xù)板

11、。3采光帶的安裝采光帶的安裝是屋而防水的關鍵部位。在采光帶復介側邊安置鋁門框,把厚10 mm的無色陽光 板直接擱苣在鋁門梔上,中間加防水壓條,在采光帶上部用防水自攻螺釘固定并在兩側涂抹防水密封膠。采光 帶選用3m或6m長,在采光帶縱向搭接處,下墊櫟條支架(在搭接口部位,下設墊板,上加蓋板,均用防水密封 膠與采光帶粘結,然后用防水自攻螺釘將苴緊固,確保采光帶的防水效果和抗風強度。4墻面板安裝檢査墻槻條的垂直度,若不夠垂直,應用臨時支撐將梯條調平,待墻板安裝好后再將其拆除。搭設活動式腳手架,用專用吊繩將墻面板吊至安裝位置。墻而采用瓦楞組裝,先安裝磚墻上的泛水板,第一 片墻板安裝前應在墻梁上放線,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