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的器件編程實現方法_第1頁
ASIC的器件編程實現方法_第2頁
ASIC的器件編程實現方法_第3頁
ASIC的器件編程實現方法_第4頁
ASIC的器件編程實現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章 ASIC的器件編程實現方法對于數量較大的專用集成電路, 采用版圖設計的方法進行批量生產較為合適。但當所要ASIC的數量較小, 或者僅僅是為某些樣機研制幾個樣片, 那么,在電路規(guī)模許可的情況下, 用可編程器件的方法來實現, 將是更易被接受的選擇??删幊唐骷且粋€統稱, 它包括可編程ROM系列、可編程邏輯器件(PLD)系列以及規(guī)模和功能都大大上了一個檔次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系列??删幊唐骷木幊谭椒梢苑殖蓛深? 即工廠的掩膜編程方法和用戶的現場編程方法??删幊蘎OM系列中的ROM和可編程邏輯器件中的PLA就屬于前者, 而其余的都屬于后者。由于用戶現場編程方法有著十分明顯的優(yōu)越性

2、, 因此具有十分強大的生命力和發(fā)展?jié)摿Α?9-1可編程只讀存儲器系列由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發(fā)展起來的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自問世以來, 其家族成員就在不斷地發(fā)展壯大、推陳出新, 形成了一個器件系列, 是使用最早、而又被使用至今的倍受歡迎的可編程器件。其家族成員除了大家都已很熟悉的ROM外, 主要包括PROM、EPROM、EEPROM ( E2PROM ) 等。下面就來介紹它們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9-1-1 PROM ( Programmable ROM )如前所述, PROM的發(fā)展前身來自于只讀存儲器ROM, 所不同的是, ROM需要工廠掩膜編程而PROM是可以用戶

3、現場編程的。PROM通常為雙極型結構, 有熔絲型和結破壞型兩種。出廠時均為全“0” ( 或全“1” ) 的ROM陣列, 用戶可根據需要, 在自己的工作現場用電的方法對其進行“寫入”操作, 寫入的數據為不可改變的永久性信息。因此PROM也被稱為“一次性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圖9-1為熔絲型PROM陣列中晶體管的工作結構示意圖。陣列中每一個雙極型晶體管的發(fā)射極都通過一根熔絲接地, 當“字線” 被選中時( 即“字線”上加一高電平) , 晶體管導通, 集電極( 也就是“位線”) 有一低電平輸出, 這象征著PROM的每一位都存儲著一個“0”。當用戶要將自己的0、1數據寫入該器件時, 只要將準備寫入“1”的

4、那些晶體管通入一個大電流( 比如200mA), 將發(fā)射極上的熔絲燒斷, 這樣, 當“字線”再次被選中時, 這些晶體管就無法導通, 集電極“位線”上就會獲得高電平, 相當于在這些“位”上存儲了“1”數據。因此, 寫PROM的過程有時也被稱為是“燒”的過程。圖9-2 是結破壞型PROM的單元結構示意圖。它由一對背靠背的晶體二極管組成, 當“字線”被選中( 加一高電平) 時, 由于下面那只二極管處于反偏截止狀態(tài), 使得該支路沒有電流流過, 因此“位線”處于低電平, 這當于所有這些位上都存儲的是“0”信息。當用戶需要向這種PROM中寫入自己的數據時, 只需用恒流源將那些準備寫入“1”信息的位的反偏二極

5、管擊穿, 這樣, 如果字線再次被選中, 二極管支路中處于正偏的那只二極管中就會有電流流過, 位線就會獲得高電平, 相當于“1”電平被存儲了進去。圖9-1熔絲型PROM單元結構 圖9-2 結破壞型PROM單元結構不論是熔絲型PROM還是結破壞型PROM, 由于熔絲的燒斷和二極管的擊穿都是不可逆的物理行為, 因此, PROM中的數據是一次寫入, 永久保存的, 是不可改寫的一次性器件。這一特點與下面將要介紹的“可擦除式”PROM完全不同。 9-1-2 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式PROM采用的是具有可逆工作機理的“浮柵雪崩注入MOS電路”,如圖9-3所示

6、。圖中, MOS管的源極S接位線(B), 漏極D接字線(W), 柵極G不外接。這種柵極與普通MOS管的柵極不同, 它是做在絕緣體內部的“浮柵”(柵的電平可浮動)。浮柵平時不帶電荷, 相應地, MOS管內沒有感生導電溝道。當字線加有高電平(字線被選中)時, 源漏極之間是絕緣的, 也就是說位線上獲得的將是低電平。當用戶要寫入“1”數據時, 首先在相應MOS管的D端加上一個相當高的電壓, 足以使漏極和接地的襯底之間反偏至雪崩擊穿發(fā)生,這時會有部分正電荷在隧道效應的影響下穿過極薄的絕緣層到達浮柵,并在浮柵上積聚起來。當D端的高壓撤去后, 這些存留在浮柵上的正電荷就會在襯底上感應出相應的負電荷, 形成反

7、型層溝道, 使MOS管的源漏極導通。不難分析, 當這些MOS管的字線再次被選中時, S端的位線上獲得的將是高電平“1”。圖9-3浮柵雪崩注入MOS管 圖 9-4疊柵MOS管結構由于雪崩擊穿現象是可以多次發(fā)生的( 前提是要適當控制使管子不致燒毀), 因此只要能使浮柵上的電荷跑掉, MOS管源漏極之間的溝道就會消失, 管子就可回到原始狀態(tài), 這相當于擦除了原有寫入信息, PROM又可以重新使用了。紫外光的照射可以使浮柵上的電荷獲得能量, 穿過絕緣層, 跑回襯底。因此, 這樣的PROM被稱為是(光)可擦除式PROM。 9-1-3 EEPROM (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

8、mable ROM)EEPROM亦即E2PROM, 它與普通浮柵MOS管不同的是在浮柵上部又增加了一個控制柵極, 形成“疊柵”結構, 如圖9-4所示。若在源漏間施加高壓的同時, 也在Ge上附加一個高壓, 以加速電子的運動, 則部分獲得高能量的電子就會越過絕緣層而被浮柵俘獲。當高壓消失后, 注入浮柵的電子由于處于絕緣層的包圍之中, 不會泄漏。這種注入電子的疊柵管, 由于浮柵電子的屏蔽作用, 具有較高的閾值電壓, VT 10V。也就是說, 為了讓這種MOS管形成導電溝道, Ge上要加非常高的開啟電壓。而那些沒有注入電子的疊柵管, VT 2V, 在正常的電路工作電壓下( D和Ge為5V), 即可處于

9、導通狀態(tài), 記為“1”狀態(tài)。高閾值電壓的管子不能導通, 仍為斷開狀態(tài), 記為“0”狀態(tài)。這就是對E2PROM進行“寫入”的過程?!安脸睍r, 源漏間施加高壓, 而Ge加0V電壓, 這種狀態(tài)與普通浮柵MOS管類似, 所以雪崩現象發(fā)生, 空穴(正電荷) 被注入浮柵而中和電子, 浮柵消除了電子, 存儲單元由“0”變?yōu)椤?”。 9-2可編程邏輯器件可編程邏輯器件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 ) 簡稱PLD, 包括可編“與”邏輯、可編“或”邏輯的PLA器件, 可編“與”邏輯、固定“或”邏輯的PAL器件, 以及在PAL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I/O端口亦可編程的GAL器件。下面就分述

10、如下: 9-2-1可編程邏輯陣列PLAPLA是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的縮寫。根據布爾代數理論, 任何組合邏輯的邏輯功能最終都可以轉化為“與”之“或”的邏輯表達形式來實現, F = AB + CD + 就是“與”之“或”的邏輯表達形式的例子。據此, 人們可以設計出這樣的一種通用結構: 首先用A、B、C、D等諸如此類的輸入變量( 以及它們的反變量) 構成一個能完成“與”邏輯功能的“與”陣列, 然后用“與”的結果, 也就是“與”陣列的輸出來構成一個能完成“或”邏輯功能的“或”陣列。這樣, 在“或”陣列的輸出端, 我們就不難得到預期的邏輯結果了。圖 9-5向我們揭示了這樣的

11、一種可編程結構。圖9-5陣列中的每一只MOS晶體管, 其柵極都有兩種狀態(tài), 要么開引線孔,使柵極與外面的金屬線相連, 要么不開引線孔, 外面的金屬連線無法對該MOS管進行控制。這樣,當金屬連線在輸入變量的控制下變成高電平時, 所有MOS管都會處于兩種狀態(tài)中的一種: 要么受柵極高電平的控制導通, 輸出低電平“0”,要么不受控制, 輸出高電平“1”?!芭c”陣的輸出結果傳到“或”陣的輸入后, 在同樣的工作機制下, 在“或”陣的輸出端得到想要的計算結果。根據圖9-5柵極的連接情況,可得到下列邏輯功能:p1 = p2 = p3 = OR矩陣AND矩陣圖 9-5PLA結構由于對柵極進行選擇性開引線孔的過程

12、實際上就是對電路進行編程的過程, 而引線孔開與不開, 只能通過芯片生產過程中的掩膜板加以控制。因此PLA器件是一種工廠掩膜編程的器件, 與其它需要掩膜板的ASIC芯片設計生產情況相比, PLA器件具有如下的一些優(yōu)缺點:PLA的主要優(yōu)點:設計成本低 - 用戶只需定制一塊引線孔掩膜板即可。設計周期短 - 定制的引線孔掩膜板的數據很容易通過計算機自動生成。用戶輸入布爾方程式或邏輯狀態(tài)表, 計算機經過布爾最小化處理, 優(yōu)化邏輯表達式, 減少乘積項, 即可轉化為所要的PLA版圖數據了。設計驗證易 - 只需檢查柵極的連接情況是否正確即可。PLA的主要缺點:芯片面積大 - 因為不論是對于“與”陣列還是“或”

13、陣列, 作為輸入變量的原變量和反變量都必須給予保留, 這就使得器件的利用率很低, 一般只有50%左右。工作速度低 - 因為采用的是較大規(guī)模的矩陣形式, 連線較長, 特別是當輸入變量個數較多時。與其它實現方式相比, PLA的工作速度較低。 9-2-2可編程陣列邏輯PAL七十年代末, 人們根據對大量PLA應用實例的分析, 提出可編“與”陣列加固定“或”陣列的方案, 并認為在通常情況下,“或”陣列輸入端pi的個數 ( 即乘積項數) 只要六個就足夠了。同時, 參照PROM的現場編程技術, 一改“掩膜編程”這種需要廠方介入的傳統方法, 讓設計者可自己“燒”邏輯。比如事先將所有晶體管的某一個極接觸都做成熔

14、絲型連接的, 用計算機產生的編程數據, 對那些不需連接的極通上大電流燒斷, 即可實現編程。這一方法即為可編程陣列邏輯PAL( Programmable Array Logic ), 它結合了PLA技術編程靈活( 邏輯功能強) 和PROM技術編程容易(無需掩膜、成本低) 的優(yōu)點, 且“或”矩陣固定, 使器件結構減小、速度加快, 彌補了PLA的不足。 9-2-3通用陣列邏輯GAL八十年代初又發(fā)明了GAL (Generic Array Lagic ) 器件, 使PLD進入了一個新階段。GAL除了同PAL一樣, 采用可編程“與”陣列、固定“或”陣列的結構之外, 還采用了相當于EEPROM所采用的疊柵工

15、藝, 因而是“電可擦寫”的。這一性能使得GAL與一次性的PLA、PAL器件不同, 可反復擦寫, 用以實現不同的邏輯編程。這對專用電路開發(fā)研制階段資源的重復利用很有好處。另外, GAL的輸出端也設計成可編程的宏單元結構, 通過對若干個變量的控制, 可將輸出設置成組合邏輯輸出、時序邏輯輸出、三態(tài)輸出及雙向輸入/輸出等等。 GAL器件的實際編程操作分兩步進行( PAL器件也是如此), 這就是軟件編程和硬件編程。軟件編程是通過計算機將待實現的布爾表達式或邏輯描述, 編譯成可寫入GAL的編程文件 - 統一格式的JEDEC文件, 再送入硬件編程器, 完成對GAL的物理編程。目前, GAL器件的不足之處在于

16、: 規(guī)模限制在2000門以下, 門的平均利用率只有30% - 50%。為此, PLD廠家都在致力于結構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八十年代中后期人們曾預期: PLD器件的性能將隨著芯片工藝技術和編程工具的發(fā)展以及新結構的提出而有新的突破。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技術就正是應驗了這一預言的新的突破。 9-3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器件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問世以來, 立即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這首先應歸功于它大容量的規(guī)??蓾M足絕大多數專用電路甚至系統設計的需要; 其次, 它最先進的工藝可保證高要求電路或系統性

17、能的實現; 第三, 完備的開發(fā)工具可將用戶的設計從電路圖輸入到邏輯仿真驗證到電路的最終物理實現集成化到一臺普通的PC機上。這些特點使得廣大的系統設計人員在進行樣片的研制時如魚得水, 得心應手。既解決了生疏的版圖設計的煩惱, 也降低了樣片樣機的試制成本, 更由于計算機全自動的電路實現功能而大大縮短了設計周期, 贏得寶貴的時間。美國的Xilinx 和Actel 是最早推出FPGA系列產品的公司。 9-3-1FPGA的結構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結構如圖9-6所示(本章示圖均采用Xilinx公司的產品)。從圖中可見, 與一般半定制門陣列的單元結構不同, FPGA的基本單元由三類模塊組成, 一類是被稱之為C

18、LB (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的可構造的邏輯模塊, 它的功能是實現各種邏輯操作,由組合邏輯部件、D觸發(fā)器、多路選擇器組成, 其內部結構見圖9-7; 第二類是開關矩陣( Switching Matrix ) 模塊, 它的功能是完成復雜的內連線網絡連接, 其內部結構見圖9-8。第三類是輸入/輸出模塊( I/O Block ), 可根據需要實現輸入、輸出、雙向、延遲、三態(tài)等各種輸入/輸出功能, 其內部結構見圖9-9。除了以上三種基本模塊之外, 還有許多起輔助作用的元器件和連線, 如PIPs - Programmble Interconnect Points 可編程的內

19、連點BIBs - Bidirectional Interconnect Buffers 雙向內連緩沖器VLL - Vertical Long Line 垂直長線, 在垂直方向起快速通道作用HLL- Horizontal Long Line 水平長線, 在水平方向起快速通道作用以及三態(tài)緩沖器( 3 - State Buffer)、全局網絡( Global Net )等等, 均見圖9-10。目前, 商品化的FPGA產品很多, 且各有特點。比如Xilinx公司的產品, 它的FPGA芯片由一塊EPROM驅動, 所有的ASIC設計數據都寫入EPROM而不是直接寫入FPGA芯片。將這塊EPROM與FPGA

20、芯片相連, 工作時, 在通電的瞬間, 先由EPROM將其內部的設計數據灌入FPGA, 形成具體的工作電路, 完成ASIC的特定功能。斷電后, FPGA芯片上的這些數據自然丟失, 又變成一塊通用的FPGA芯片, 可移作它用。Actel 公司的芯片卻是一次性的, 它將采用反熔絲技術的PROM做在FPGA芯片內部, 這樣工作時可不必額外拖帶一塊EPROM電路,因此是各有千秋。Xilinx公司的產品可分幾個系列, 最早是2000系列、3000系列, 后來又推出4000系列等。不同的系列代表著不同的芯片結構, 也體現了結構設計與芯片加工工藝技術不斷進步的時代脈搏。對于同一種系列, 由于芯片規(guī)模的不同,

21、產品還可分為不同的名稱, 比如3000系列中的XC3020、XC3042、XC3090就分別代表了2000門的規(guī)模、4200門的規(guī)模CLB I/O B SM INTERCONNECT圖9-6 FPGA的芯片結構和9000門的規(guī)模。更進一步, 對于同一種名稱的產品, 由于采用的封裝形式的不同, 管腳數的不同, 以及工作頻率的不同等, 還可以冠以不同的型號, 比如XC3042-70PC84C, XC3042-100PC84C就分別代表了70MHz工作頻率和100MHz工作頻率、扁平封裝、84管腳的器件。表9-1給出了XC4000系列芯片結構的詳細說明圖9-7 可構造的邏輯模塊CLB 每一個CLB包

22、含一個組合邏輯單元;兩個觸發(fā)器和一個由可編程存儲器控制的功能多路選擇器。它有:5個邏輯變量輸入端.a, .b, .c, .d,和.e 1個數據直接輸入端.di 1個使能時鐘.en 1個時鐘(可反相的).k 1個異步復位端.rd 2個輸出端.x和.y 9-3-2FPGA的優(yōu)點現場可編程門陣列, 這一名稱實際上反映了FPGA的本質特點, 即它是現場可編程器件與門陣列結構的一個有機結合, 因此它應該具有這兩種技術的共同優(yōu)勢與特點。從前面的敘述可知, 作為現場可編程器件,它有如下一些優(yōu)點:不需工廠介入, 用戶可在自己的工作現場實現編程, 設計周期大大縮短。不需掩膜設計, 設計方法簡單易學, 很受系統設

23、計師的歡迎。屬于標準產品, 要多少用多少, 不會有用戶產品的庫存積壓。圖 9-8 開關陣列SM及其連接作用具有可擦除性, 發(fā)現錯誤隨時改正, 降低樣品研制成本。但它同樣具有一些弱點, 比如:有限的結構, 以單管為基本編程單元, 編程不夠靈活。密度低, 芯片面積的利用率不高。由于結構所限, 電路的性能不可能很高。開發(fā)工具較原始。與此相反, 門陣列結構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優(yōu)點如下:以可以獨立完成邏輯功能的門為基本單元, 既靈活又使功能大大增強。密度相對較高, 芯片面積的利用率較為合理。電路性能較好。具有先進的開發(fā)工具(如電路的邏輯仿真, 全自動的布局布線等等)。門陣列的缺點如下:需要工廠介入。設

24、計制造周期較長。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產品會有庫存積壓。FPGA繼承了現場可編程器件與門陣列的上述優(yōu)點, 克服了彼此的不足, 圖9-11 即反映了它們的這樣一種關系。圖9-9 輸入/輸出模塊I/O BLOCK 圖9-10 FPGA的內部細節(jié)視圖表9-1 XC4000系列的芯片結構說明DeviceXC4002A4003/3A4004A4005/5A4006400840104013Gates2000300040005000600080001000013000CLBs(Row*Col)64(8*8)100 (10*10)144(12*12)196(14*14)256(16*16)324(18*18)4

25、00(20*20)576(24*24)IOBs648096112128144160192Flip-flops25636048061676893611201536HLLs1620242832364048TBUFs/HLL1012141618202226Bits/Frame106126146166186206226266Frames356428500572644716788932ProgramData37744539367300894960119792147504178096247920PROM size ( bit )373845397673048950001198321475441781362

26、47960圖9-11FPGA的優(yōu)點 9-3-3FPGA開發(fā)系統的操作實例用FPGA的方法小批量地實現ASIC樣片, 是非常方便與快捷的。它只需要一臺安裝了相應開發(fā)系統的PC機及配套的硬件讀寫器即可?,F以Xilinx公司的FPGA開發(fā)系統Xilinx foundation Series為例, 介紹專用電路的實現方法。將設計輸入計算機可以有文本描述(VHDL)法與電路圖(Schematic)法?,F以Schematic法為例,介紹整個設計過程。1、 用Xilinx foundation Series 開始新的設計:1) 在WINDOWS界面下,啟動Xilinx Foundation Series:

27、Start- Programs - Xilinx Foundation Series- Xilinx Foundation Project Manager。進入Xilinx foundation Series軟件的集成化環(huán)境。2) 選擇Create a New Project,填寫對話框:在Name 輸入框里面輸入“mycount”,這將是你的計數器設計項目名稱。在Directory 輸入框里面輸入你的工作目錄。在Type 類型框里選擇“XACT step M1”。將 Family,Part和Speed分別改成“XC4000XL”,“4010XLPC84-3”和“3”。 3) 單擊,一新的設計

28、項目創(chuàng)建成功。單擊右側的Schematic Editor 按鈕,電路圖編輯器就會出現。2、繪制電路圖1)首先,單擊Symbols Toolbox 圖標,則會出現一個可選擇數百個符號的窗口。2)輸入X74_160。這是一個4位TTL計數器。將X74_160宏單元(圖形符號)放到電路圖上。3)繼續(xù)添加其它圖形符號:IPAD,IBUF,INV,AND2,OSC4,OBUF,OPAD等。4)將所有元件都放好后,再次單擊Symbols Toolbox圖標,這個SC Symbols 窗口就會消失。5) 單擊Draw Wires圖標,添加連線(WIRES)。6) 雙擊電路圖上的連線或宏單元,給他們添加或更改標簽,將系統自動給他們的命名改掉。7)給I/O PADS增加“管腳位置”屬性。雙擊每個輸入輸出壓焊塊,符號屬性對話框就會出現。從標簽為A1的輸入壓焊塊開始,在NAME 處輸入“LOC”,對于管腳位置,在Description 處輸入適當的數字。對于A1,用X40 和XSTEND板,應該是“P7”。單擊ADD添加這個屬性。然后雙擊這個實體,以便在“LOC=P7”附近出現兩個星號(*)。這將使所有的屬性文字變?yōu)榭梢?。單擊APPLY,然后單擊MOVE,將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