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測樹學總結_第1頁
完整版測樹學總結_第2頁
完整版測樹學總結_第3頁
完整版測樹學總結_第4頁
完整版測樹學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樹學復習第一章單株樹木材積測定一、伐倒木:樹木伐倒后橫臥在地,砍去枝梗,留下的凈干稱為伐倒木二、中央斷面近似求積式:二2V=gL=zd;L三、近似求積式精度:精度上下為:牛頓式精度最高中央斷面式中等平均斷面式最差中央斷面常出現負誤差平均斷面正誤差四、區(qū)分求積式: 把樹干分成假設干段,段長 1或2m,求出每段材積與梢頭材積,再合計.1、中央斷面區(qū)分求積式:V=gil+g2l+ +gnl+1/3g' l'=gi+g2+ +gn l+1/3g' T'gi、g2、gn為各區(qū)分段斷面積,l為區(qū)分段長,l'為梢頭長,g'為梢頭底面積 2、平均斷面區(qū)分求積式

2、:V = - l +號1 -+號1 Wgnl二2 5 gn 2 g g2 gn1l gJ9029ngig2 gnl3gnl式中:go為底面積gi,g2,gn分別為第i,第2,第n區(qū)分 段的梢端斷面積.3、區(qū)分求積式的精度: 在同一樹干上,某個區(qū)分求積式的精度主要取決于分段個數的多少,斷數愈多,那么精度愈高.一般區(qū)分段數以不少于5個為宜.五、直徑和長度的量測誤差對材積計算的影響:對樹干材積 V= g L求導,得:P v=2Pd+PL當長度測量誤差率與直徑測量誤差率相等時,直徑測量誤差對材積計算的影響比長度測量誤差的影響大i倍.六、形數:一般定義:樹干材積與樹干在某一處的比較圓柱體的體積之比稱樹干

3、在該處的形 數.形數是表示樹干形狀的指數,它說明樹干飽滿度.形數越大,說明越飽滿.i、胸高形數fi.3定義:樹干材積與以胸高斷面積為底斷面積、樹高為高的圓柱體體積之比,即:V Vfi.3 :Vi.3gi.3 hfi.3的實踐意義:丫 = %.3 9.3 h把易測的比較圓柱體體積轉換為樹干材積的換算系數.式中的胸高斷面積,樹高和胸高形數 通稱為立木材積的三要素 .形數僅說明相當于比較圓柱體體積的成數,不能獨立的具體反 映樹干的形狀.fn.fn :gn h2、正形數:樹干材積與樹干某一相對高度如 0.ih處的比較圓柱體的體積之比,記為 正形數只與r有關,而與樹高無關.克服了胸高形數依樹高而變化的缺

4、點.能較好的反映不 同的干形.,一 一、 f:3、實驗形數定義:心g13,h +3,實驗形數的比較圓柱體的橫斷面為胸高斷面,其高度為樹高h加3.吸收了胸高形數量測方便和正形數不受樹高影響兩方面的優(yōu)點.實驗形數的材積公式為:V = g13 h +3,fg大量的實驗數據說明,實驗形數比較穩(wěn)定.京驗形數是一個樹種的平均干形指標.七、形率:定義:樹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徑與比較直徑之比.1、胸高形率定義:樹干中央直徑d1/2與胸徑之比稱為胸高形率.一般用 q2表示:q2=d1/2 / d1.3q2和f1.3具有相同的特征,不能脫離樹高而單獨確切的反映干形.八、形數與形率的關系:1、形數、形率都是反映樹干形狀

5、的指標.2、形數不能直接測定,而形率可以直接測算.3、形數是測算立木材積的三要素之一,了解、掌握形數和形率兩者之間的數學關系,可以 通過測定形率計算出形數,進而推算出樹木材積.九、立木材積的近似計算法V V1 .3 二V1.3g1.3h1 .平均實驗形數法:V =g1.3曲+3必2 .形率法形數法:測出胸徑、樹高和形率 q2,先按希費爾形數公式求出胸高形數: 再按公式:V=g 1.3 h- f 1.3,計算出材積.十、望點:樹干上部直徑恰好等于 1/2胸徑處的部位叫望點.第二章林分調查一、林分stand:將大面積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經營治理的需要,區(qū)劃成假設干個內部特征相同且與四周相鄰局部有

6、顯著區(qū)別的小塊森林森林地段,這種小塊森林稱作林分.二、林分調查因子stand description factor:為了將大片森林劃分為林分,必須依據一些能夠客觀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這些因子稱為林分調查因子.十大林分調查因子:1、林分起源stand origin:根據林分中的樹木在其最初發(fā)育時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來劃 分林分.通常劃分為天然林natural stand和人工林planted forest.1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種、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2人工林:以人為的方法供給苗木、種子或營養(yǎng)器官進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2、林相林層storey:林分中喬木樹種的樹冠所形成的

7、樹冠層次.1單層林singlestoried stand:明顯地只有一個林層的林分.2復層林multi storied stand: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明顯林層的林分.3主林層:在復層林中,蓄積量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林層.4次林層:在復層林中,主林層以外的林層.我國規(guī)定劃分林層的標準:次林層平均高與主林層平均高相差20%以上以主林層為 100%;各林層林木蓄積量不少于30m3/ hm2;各林層林木平均胸徑在8cm以上;主林層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層林木疏密度不小于0.2.3、樹種組成species composition :組成林分樹種的成分稱作樹種組成.1純林pure stand:由一個

8、樹種組成的、或混有其他樹種但材積都分別占不到一成的林 分稱作純林.2混交林mixed stand:而由兩個或更多個樹種組成,其中每種樹木在林分內所占成數均不少于一成的林分稱作混交林.3樹種組成系數:某樹種的蓄積量或斷面積占林分總蓄積量或總斷面積的比重.4如果某一樹種的 蓄積量缺乏林分總蓄積的 5%,但大于2%時,那么在組成式中 用“十號表 示;假設某一樹種的 蓄積少于林分總蓄積的 2%時,那么在組成式中 用"號表示.5優(yōu)勢樹種:在混交林中,蓄積量比重最大的樹種稱為優(yōu)勢樹種6主要樹種或目的樹種:在一個地區(qū)既定的立地條件下,最適合經營目的的樹種稱作主要樹種或目的樹種.4、林分年齡age

9、of tree:樹木自種子萌發(fā)后生長的年數為樹木的年齡1同齡林:林木的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的林分.絕對同齡林absolute even-aged stand:樹齡完全相同的林分稱為絕對同齡林.相對同齡林relative even-aged stand:組成林分的林木年齡相差缺乏一個齡級的林分又 稱為相對同齡林.2異齡林:林木的年齡相差在一個齡級以上的林分.全齡林all aged stand:由所有齡級的林木所構成的林分稱作全齡林all aged stand 5、平均胸徑:平均胸徑是反映林木粗度的根本指標.嚴格地說,它并不是林木胸徑的平均 水平,而是林木胸高斷面積的平均水平.林分平均直徑:是林

10、木胸高斷面積的平均水平,以D.表示,其計算方法為:gDg =41rgi二 N y-Z -d二 N y 41 N di2 ,N y式中:a一林分平均斷面積;gN 一林分內林木總株數;G 一林分總斷面積;g和d第株林木的斷面積和胸徑.6、平均高: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測度指標.1樹高曲線heightdiameter curve:反映樹高隨胸徑變化的曲線稱為樹高曲線.2條件平均高:在樹高曲線上,與林分平均直徑Dg 相時應的樹高,稱為林分的條件平均高,簡稱平均高Hd .7、林分密度:林分密度是說明林木對其所占空間的利用程度,是影響林木生長和木材產量的極重要因子.1幼齡林:郁閉度大于疏密度;中齡林:郁

11、閉度與疏密度兩者相近;成熟林:郁閉度小于疏密度.2復層異齡混交林分的疏密度有時會大于1.0.3 林分密度指數 SDI: 是指林分在標準平均胸徑 standard average dbh時所具有的單位面積株數,簡稱為密度指數.8、立地質量site quality又稱地位質量:是對影響森林生產水平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氣候、土壤和生物的綜合評價的一種量化指標.1地位級:是反映一定樹種立地條件的優(yōu)劣或林分生產水平的一種指標.2地位指數:依據林分優(yōu)勢木年齡和優(yōu)勢木平均高的關系,用林分基準年齡時林分優(yōu)勢木所能到達的平均高度的絕對值作為劃分林地生產力等級的數表.3地位指數有以下優(yōu)點:a.以林分優(yōu)勢高作為評定立

12、地的依據,受撫育舉措影響小,能較確切地反映林地生產力的差異.b.直接用一定年齡的樹高值表示,對林木生長狀況有一個具體的數量概念,便于不同樹種 的比較.9、林分蓄積量stand volume: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積的總和稱作林分蓄積量,簡稱蓄積,以M表不10、林木質量、林分出材率等級和可及度:僅限于用材林的近、成、過熟林局部.1用材林近、成、過熟林林木質量劃分為三個等級:商品用材樹、半商品用材樹和薪材樹.2林分出材率:林分出材量占林分總蓄積量的百分比或林分內商品用材樹的株數占林分總 株數的百分稱為林分出材率.3出材級:根據林分出材率的不同,將用材林近、成、過熟林林分出材率林分劃分為不同 的出材率等

13、級,簡稱出材級.4可及度:用材林近、成、過熟林林分是在近期可以進行木材采伐利用的對象,應該根據 這些林分的分布位置,對其在采、集、運方面具備的條件做出評價.說明他們所具備的木材 生產條件的指標是可及度.5可及度分為即可及、將可及和不可及.6純林是指一個樹種組蓄積量未達起測徑階時按株數計算占總蓄積株數的65%以上的喬木林地.7混交林是指任何一個樹種組蓄積量未達起測徑階時按株數計算占總蓄積株數 不到65%的喬木林地.三、標準地調查標準地設置與測量1、選擇標準地的根本要求1標準地必須對所預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標準地必須設置在同一林分內,不能跨越林分;3標準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開的調查線,且

14、應離開林緣至少應距林緣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離;4標準地設在混交林中時,其樹種、林木密度分布應均勻.2、標準地的形狀標準地的形狀一般為正方形或矩形,有時因地形變化也可為多邊形、圓形.3、標準地的面積標準地面積應依據調查目的,林分狀況如林齡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而定.4、標準地的境界測量用羅盤儀測角,皮尺量水平距,方形標準地導線閉合差要求W1/200;四角可埋設臨時簡易或長期固定的標樁.5、標準地的位置及略圖標準地設置好后,應在標準地調查表上按比例繪制略圖.四、標準地的調查工作每木調查:在標準地內對每株樹木進行實測稱為每木調查或每木檢尺.每木調查的工作步驟如下:1、徑階大小確實定直接影響林分直徑分布規(guī)律

15、,尤其是對林分平均直徑影響最大.徑階大小一定時,平均直徑愈小,材積誤差愈大;平均直徑一定時,徑階愈大,材積誤差愈大.在林分調查中劃分徑階時,采用上限排外法.林分平土直徑 D>12cm ,以4cm為一徑階;6-12cm時,以2cm為一個徑階;小于 6cm時, 以1cm為一個徑階.2、起測徑階是指每木檢尺的最小徑階.一般以平均直徑的0.4倍作為起測徑階.天然成過熟林為8cm,中齡林 4cm,幼林為1或2cm.3.劃分材質根據樹干可利用的長度及彎曲、多節(jié)等,劃分為:經濟用材樹、半經濟用材樹和薪材三類.4、每木檢尺分別樹種、年齡(齡級)、材質等極進行調查,檢尺時注意:(1)從標準地一端開始,由坡

16、上方沿S線向坡下方進行;(2)用整化徑階記錄每株樹木胸徑;(3)預防重測和漏測;.fTG、口k"(4)計算平均胸徑Dg =匕或工 Yn'J,五、林分環(huán)境因子調查'''"1、幼樹、下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樣性調查:分別樹種、下木及活地被物種類調查它們所屬的層次、多度、蓋度、平均高、生長狀況及生物多樣性等.2、土壤調查:土壤種類、層次、厚度、顏色、結構、濕度、 PH值等,以及腐殖質層厚度及 石礫含量.3、環(huán)境因子調查:地貌、海拔、地形、坡位、坡度、坡向等.4、森林自然度、森林健康與森林生態(tài)功能評價.第三章林分結構一、林分直徑結構(Stand dia

17、meter structure):在林分內各種大小直徑林木按徑階的分配 狀態(tài),稱作林分直徑結構( Stand diameter structure),亦稱林分直徑分布( 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二、同齡純林的直徑結構規(guī)律1、直徑正態(tài)分布林分平均直徑具有以下規(guī)律_:以林分算術平均直徑(G)為峰點;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數占多數;徑階兩端的林木株數逐漸減少;單峰左右近似于對稱的山狀曲線.2 .直徑變動幅度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徑一般為平均直徑的1.71.8倍,最細林木直徑為平均直徑的0.40.5倍.林分直徑變動幅度與林齡有關,一般幼齡林的直徑變幅大些,而成過熟林的直徑變幅略

18、小些.3 .累積分布曲線不管樹種、年齡、密度和立地條件如何,其林分平均直徑( Dg)在株數累積分布曲線上所 對應的株數累積百分數的位置在55%64%, 一般近于60%處.4 .相對直徑與直徑正態(tài)分布特征統計量之間的關系以相對直徑表示林分直徑分布,與采用正態(tài)分布函數描述林分直徑分布的結果是一致的,并且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林分中最大與最小相對直徑是林分直徑變動系數的函數,而且當c >1/3時,Rmin出現負值,成截尾正態(tài)分布.三、森林分子:是指在同一立地條件下生長發(fā)育起來的同一樹種同一年齡世代和同一起源 的林木.四、林分樹高結構(stand height structure):在林分中

19、,不同樹高的林木按樹高組的分配狀態(tài),稱作林分樹高結構 (stand height structure),亦稱林分樹高分布 (stand height distribution ).第四章 立地質量及林分密度、立地質量及立地質量的評價方法直接評定法根據林分蓄積或收獲量評定根據林分高評定間接評定法根據立地海里: 因子菁或相-毒被 類型的生長潛尋定根據不同樹種間樹木生長量之間的關系遴行多元地位指數法植被指不法二、林分密度對林分生長的影響1、林分密度對樹高生長的影響1林分密度對上層木樹高的影響不顯著,林分上層木樹高的差異主要由立地條件的不同引起.2林分平均高受密度的影響也較小.但在過密或過稀的林分中,

20、林分密度對林分平均高有影響.2、林分密度對胸徑生長的影響密度對林分平均直徑有顯著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雙曲線形式即反比.3、林分密度對材積生長的影響在相當大的一個密度范圍內,密度對林分蓄積的影響不大.一般來說,密度大的林分蓄積量 要大一些,這一規(guī)律又依林分年齡的不同有所變化.4、林分密度對林木干形的影響對樹干形狀的影響較大,一般,密度大的林分其林木樹干的削度小,即林木樹干上部直徑生長量較大,下部直徑生長量相對較小.5、林分密度對林分木材產量的影響一般來說,密度小的林分其木材總產量較低,但大徑級材材積占木材產量的比例大.在森林經營中,應根據森林不同的培育目標及不同的發(fā)育階段,確定其應保存的林分密度

21、,這也是林分密度限制所要解決的問題.三、林分密度指標stand density index:是評定林分內林木間擁擠程度的尺度.1、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標有:1、株數密度.單位面積上的林木株數.2、每公頃斷面積.3、疏密度.疏密度是一個相對密度指標,是一個與立地條件、林分年齡關系較小的密度指標.4、立木度.立木度stocking是現實林分的密度可以用株數、斷面積或蓄積量表示與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5、郁閉度.6、林分密度指數.林分密度指數 stand density index,簡稱SDI為現實林分的株數換尊到標準平均直徑亦稱比較直徑時所具有的單位面積林木株數.,DoSDI = N ±7

22、、樹冠競爭因子.林分中所有樹木可能擁有的潛在最大樹冠面積之和與林地面積的比值R 為樹冠競爭因子crown competition factor,簡稱 CCF. 2、7個林分密度指標的簡單評述:1株數密度考慮了林分中個體的多少,但沒有考慮大小及其空間格局.適用于林木均勻、 直徑差異不大的初值人工林.2斷面積是一個既考慮了林木株數又考慮了平均單株大小的綜合性密度指標.但斷面積相同的兩個林分,其林木株數和平均單株大小那么可能不同,而且斷面積與林分年齡及立地質量相關.故,不宜作為比較不同林分的密度大小,而在反映同一林分的生長過程時,那么適合采 用斷面積作為林分密度指標.3疏密度和郁閉度都是相對的林分密

23、度指標,能較直觀地反映林分的疏密程度,且受林分 年齡及立地條件的影響較小.4林分密度指數被認為是一個適用性較廣的密度指標.對同一樹種的不同林分來說,最大 密度線比較穩(wěn)定,為以林分密度株數作為比較同一樹種不同林分密度所指標奠定了根底.但在林分的初期生長階段其林分密度指數不穩(wěn)定.天然林中林木空間格局不均勻,可能會使林分平均直徑Dg與林木株數N之間的關系不穩(wěn)定,故不宜用林分密度指數作為密度指標.林分密度指標宜作為人工林的密度指標.5樹冠競爭因子是以林分內林木潛在占有空間為根底的相對密度指標,能較好反映林分占 有空間的水平.但,樹冠競爭因子與林分年齡及立地質量有關,故不宜用于比較不同林分的密度.第五章

24、林分蓄積量的測定、林分蓄積量的測定方法測定方法目測法測法全林實測局部實測數表法標準木法二、平均標準木法: 平均標準木:凡胸徑、 該林分的平均標準木 求算蓄積的步驟:樹高和形數等于該林分的平均直徑、平均樹高及平均形數的樹木稱為1.根據每木檢尺的結果,計算平均直徑,并在樹高曲線上確定林分的平均高.2.尋找1-3株與平均直徑、平均高接近相差土 5%,且干形中等的樹木作為標準木.n'' Vii =1nM標二G3 .伐倒選定的標準木,區(qū)分求積.4 .求標準地蓄積:“ gii=1式中:M標為標準地蓄積,G為標準地全部樹木的總斷面積,n為標準木株數,Vi為第i株標準木材積,gi為第i株標準木

25、斷面積,i=1 , 2-n o 5、計算每公頃蓄積量:M=M標/S標6、調查地區(qū)蓄積即為:MXS三、分級標準木法把全部林木分假設干徑級, 在各級中按平均標準木法測算蓄積,然后把各級蓄積相加得總蓄積.四、立木材積表法1、一元材積表:只反映胸徑與材積的關系,而有些地方同一胸徑的樹木,樹高相差較大, 那么蓄積差異較大,故其使用范圍不能太大,又稱為地方材積表.應用:標準地調查,得各徑階分布;用徑階中值查一元材積表,得單株平均材積;單株平均材積X徑階株樹=徑階材積;各徑階材積的累加即為標準地林木蓄積;標準地林木蓄積/公頃數=每公頃材積.2、二元材積表: 根據材積與胸徑、樹高兩個因子的函數關系編制的材積數

26、表稱為二元材積表.因二元材積表的編表資料是同一樹種取于較大的地域范圍,其適用地域較大,故又稱為一般材積表(gen-eral volume table)或標準材積表(standard volume table).在材積表中, 它是最 根本的立木材積表, 其功能:一是根據樹高曲線方程導算一元材積表;二是直接測算林分蓄積量.應用:標準地調查,得各徑階分布;繪制樹高曲線,由樹高曲線查出各徑階平均高;用徑階中值和平均高查二元材積表,得單株平均材積;單株平均材積x徑階株樹=徑階材積;各徑階材積的累加即為標準地林木蓄積;標準地林木蓄積/公頃數=每公頃材積.3、一元材積表和二元材積表的區(qū)別:一元材積表是以平均

27、胸徑為自變量平均材積為應變量編制的表,它不考慮樹高的影響.但是事實上林木的材積是和受到樹高,斷面積,形數的影響的.所以二元材積表就考慮了胸徑和樹高兩個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二元材積表受平均胸徑和樹木平均高的影響.五、標準表法: 是特烈其亞柯夫(TpeTb. qiCOB H. B., 1927)根據立木材積三要素原理提 出的一種確定林分疏密度和林分蓄積量的數表和方法.第六章 林分材種出材量測定一、林分材種主要結構規(guī)律1、經濟用材出材率在小徑階處較低,隨徑階增大而逐漸上升, 以后上升速率變緩, 到特大徑階之后有時略呈下降的趨勢(因特大徑階的林木往往有內腐現象,所以經濟材出材率略有下降).2、薪材出材

28、率在小徑階處較高,隨徑階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變緩.3、廢材出材率在小徑階處較高,繼而隨徑階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徑階后根本持平穩(wěn)狀態(tài).有時,因大徑階林木受病蟲害影響,其廢材出材率會有所增大.4、原木出材率隨徑階增大而逐漸上升,到某一大徑階之后開始下降.大原木出材率那么隨徑階增大而緩慢增 加.5、短小材出材率在小徑階處最高,隨徑階增大而急劇下降,至大徑階時出材率最低.二、一元材種出材率表法1、材種出材率表的實用性檢驗圖解法統計量檢驗法2、林分材種出材量測定1通過標準地每木檢尺得各徑階株數,利用一元材積表查得各徑階單株材積,乘以各徑階 株數得到各徑階林木帶皮材積.2利用一元材種出材率表,分別徑階查

29、出各名目材種出材率,再乘以相應徑階帶皮材積, 即為各名目材種材積.3各徑階同名目材種材積之和,即為林分該材種材積;林分各材種材積合計,即為林分材 種出材量.三、二元材種出材率表材種表法1、二元材種出材率表:根據材種出材量隨直徑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分別樹高級或地位級、 立地級所編制的材種出材率表稱為二元材種出材率表.2、測定步驟:1標準地調查:分別按經濟材、半經濟材和薪材樹記錄.測定林分平均直徑和平均高,確 定林分所屬樹高級.2半經濟用材的合并:根據一定比例合并到經濟用材樹和薪材樹中去.3選用相應的樹高級材種表,查定、計算出材種出材量方法同一元材種出材率表法第七章樹木生長量測定一、樹木年輪:樹木年

30、輪的形成是由樹木形成層受外界季節(jié)變化產生周期性生長的結果. 確定樹木年齡的方法1、年輪法;2、生長錐測定法;3、查數側枝法,適用于輪生側枝的針葉樹的幼年階段;4、查閱造林技術檔案或訪問的方法;5、目測法二、樹木生長量的定義:在一定間隔內,樹木各調查因子 D, H, V,所發(fā)生的變化稱之為樹木的生長,其變化量稱之為生長量.生長量的種類1、總生長量樹木從種植開始,直至調查時t,整個期間的累積生長量.它是t的函數,記為 yt2、定期生長量樹木在一定間隔期t-n, t內的生長量,記為 Zn.Zn=yt-yt-n3、連年生長量樹木在單位時間的生長速度,即樹木在一年間的生長量,記為Z.Z= yt-yt-1

31、4、定期平均生長量樹木在一定間隔期t-n, t內的平均生長速度,即定期生長量乙被定期的年數n除之商.記為 ° n a = yt -yt-nn生長比較緩慢的樹種,相差一年的連年生長量一般不易測準,故生產中常用定期(n=5或者10年)平均生長量來代替連年生長量.5、總平均生長量(簡稱為平均生長量)指樹木在0, t內的平均生長速度,即樹木總生長量yt被t除之商,記為8.8 = yt/t三、連年生長量與平均生長量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概括為以下4點: 1、在幼齡階段,連年生長量與總平均生長量都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連年生長量增加的 速度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長量,即 Z(t)> 0 (t)

32、.2、連年生長量到達最頂峰的時間比總平均生長量早.3、平均生長量到達最頂峰(即最大值)時,連年生長量與總平均生長量相等,即Z(t)= 0(t).對樹木材積來說,兩條曲線相交時的年齡即為數量成熟齡.4、在總平均生長量到達最頂峰后,連年生長量永遠小于平均生長量,即 Z(t)< 0 (t).四、生長率:樹木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生長速度.它是指樹木某一調查因子一年間的生長量(即連年生長量)與其原有總量(即總生長量)的百分比.普雷斯勒(Pressier 1957)公式此式是取定期n年間的平均生長量代替連年生長量,取a年和a-n年的材積平均數為分母,200n即:Va - Va nV c - V. P

33、:n100 二一aa-V Va Va.nVa 二2,顯然,pv為樹木在n年間的平均生長率.施耐德材積生長率公式式中:pv 二;KTn 胸高處外側1cm半徑上的年輪數;為 400 , 800.d現在的去皮胸徑;K 生長系數,生長緩慢時中庸時為600 ,旺盛時為五、樹干解析 樹干解析的外業(yè)工作1、解析木的選取與生長環(huán)境記載2、解析木的伐倒與測定3、截取圓盤樹干解析的內業(yè)工作(計算)1、查定各圓盤上的年輪個數2、各齡階直徑的量測3、各齡階樹高確實定4、繪制樹干縱斷面圖5、各齡階材積的計算6、計算各齡階的形數7、計算各齡階的生長量8、繪制各種生長量的生長過程曲線第八章林分生長量測定一、林分蓄積生長量:

34、組成林分全部樹木的材積生長量和枯損量的代數和稱為林分蓄積生長 量林分蓄積生長量確實定1、材積差法:將一元材積表中胸徑每差 lcm的材積差數,作為現實林分中林木胸徑每生長 lcm所引起的材積增長量,并利用一次測得的各徑階的直徑生長量和株數分布序列,從而推 算林分蓄積生長量,這種方法稱為材積差法.用材積差法計算林分蓄積生長量:胸徑生長量的測定和整列、根據每木檢尺的結果得各徑階株數分布,根據前兩項實測資料, 應用一元材積表計算蓄積生長量.2、林分表法林分表法的核心是對未來直徑分布的預估.3、一元材積指數法: 本法是將測定的胸徑生長率 由胸徑生長量獲得,通過一元哥指數材 積式V =%轉換為材積生長率式

35、,再由標準地每木檢尺資料求得材積生長量的方法, 稱為一元材積指數法.應用步驟先測定各徑階胸徑生長量ZD .Z2計算各徑階的平均胸徑生長率Pd Pd =芻.3將P排一元材積式的哥指數 “1, 即得相屏徑階的材積生長率R.4再利用一元材積表,由標準地的林分蓄積量,算出材積生長量ZVo4、林分表法、材積差法和一元材積指數法的共同特點:都是假設株數不變;制定胸徑生長量表;使用的一元材積表來估算林分生長量.固定標準地法1、樹木不編號的固定標準地:可以推定直徑生長量、總斷面積生長量,并應用一元材積表 法推定蓄積生長量.不可以得到徑階生長量、采伐量、枯損量.2、樹木編號的固定標準地:可以確知凈生長量、徑階生長量、采伐量、枯損量、毛生長量.第九章角規(guī)測樹一、角規(guī)測樹技術保證角規(guī)測樹精度的方法1、繞測技術 1不能任意移動角規(guī)點位置某樹木擋住時,要保持與原樣點到待測樹木中央的距離相等而略作移動,測定后再回到原角 規(guī)點.2認真確定臨界樹二250050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