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01)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_第1頁
人教版(2001)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_第2頁
人教版(2001)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_第3頁
人教版(2001)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_第4頁
人教版(2001)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記金華的雙龍洞創(chuàng)新教案教學目標1. 認識“浙 簇” 7個生字,會寫“浙 羅” 15 個生字。正確讀寫“一簇 杜鵑 突兀森郁臀部 漆黑蜿蜒”等詞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3. 理解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 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4. 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重點難點1. 學習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2.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 式。教學準備教師搜集有關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風景圖、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做成ppt

2、 課件。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讀課文、認生字、標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現場用展示臺予以展示呈現。教學過程一、課前談話1. (課件出示廈門鼓浪嶼圖片)這迷人的風光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文: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 連天。談話時,(課件出示金華雙龍洞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并結合 已學的詩文表達情意。2. 今天我們也一起隨著葉圣陶先生一起到金華的雙龍洞走一走。二、揭示課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1.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2. 結合課前預習,反饋預習成果,學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對照課文,互相交流討 論。小結: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

3、,通過預習,我們了解了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順序。交待游程(板書)是游記的一大特點。所到之處,葉老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怎樣獨特的感受呢?(板書:見聞感受)讓我們走進課文,隨著葉老到字里行間去游歷一番。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雙龍洞”得名1.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 學習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平舌音“簇 筍”,翹舌音“浙 窄 乳”等。(課件出示詞語)浙江 一簇 突兀森郁臀部 漆黑 蜿蜒 杜鵑 寬窄肩背 移動 額角 陸續(xù) 石鐘乳 石筍 變化多端上源3. 指導學生結合漢字形聲字構字法,理解“蜿蜒”的詞義,并引導學生結合舊知,聯系生活,學會運用“蜿蜒”。4. 讀課文句子“首先當然

4、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币龑W生感悟“雙龍洞”得名的由來。四、精讀課文,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一)找出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作者見聞及感受1.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作者游雙龍洞的?(4 -7 自然段)2. 默讀,思考:4-7 自然段寫了哪些景點,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答。(板書:外洞、孔隙、內洞)最令你好奇難忘的是哪兒?(孔隙)(二)重點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1. 指名讀,全班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孔隙特點的。2. 理解“孔隙”詞義,再借助圖片揭示孔隙的特點:窄?。ò鍟?.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窄小特點的。要求學生用心讀第五自然段,邊

5、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課件出示句群1: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見的事物具體寫孔隙的窄小。)課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覽的感覺具體寫孔隙的窄小。)創(chuàng)設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臥小舟,工人拉著繩,幫助你穿孔隙,過水道,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指導朗讀句群: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

6、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師生共同小結寫法:葉老沒有直接點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4. 讀寫互動,遷移運用。出示幾幅圖:海洋館、吊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仿照孔隙的寫法,寫出自己游歷的感受。 師生交流、反饋。5. 梳理游記內容,發(fā)現構段特點。找找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從表達方式上,你發(fā)現了什么奧秘?(條理清晰,體現了游覽過程)師生交流總結:在過孔隙時,葉老按游覽順序,將見聞、感受,生動具體地記錄下來,使人身臨其境,這就是游記的典范。五、結課雙龍洞的其它幾個

7、景點又是怎么寫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六、板書設計游 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游程外洞見聞孔 隙 : 窄 小內洞1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目標1. 認識“浙、簇”等 6 個生字,會寫“浙、羅”等 15個字,正確讀寫“浙江、羅店”等 17 個詞 語。2. 朗讀課文,理清作者游雙龍洞的順序,畫出路線圖,體會路上景色的特點。3. 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教學重點1. 理清作者游雙龍洞的順序。2. 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教學策略1. 字詞教學讓學生讀準字音,并通過聯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難的

8、方式,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筆畫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點指導識記。引導學生根據旅游見聞理解“石鐘乳”“石筍”等詞語的意 思。2. 閱讀理解讀通課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覽的順序;深入研讀,分別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事物的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重點詞句,體會其準確與貼切。3. 表達運用學生讀懂課文以后,設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出示寫景 物某一特點的一句話,然后用幾句具體的話把這一特點描寫出來。?教學準備1 .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yè)。2 . 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游

9、覽過程示意圖。?教學課時2 課時第 1 課時?課時目標1. 認識“浙、簇”等 7 個生字,會寫“浙、羅”等 15個字,正確讀寫“浙江、羅店”等 17 個詞 語。2. 初讀課文,理清作者游雙龍洞的順序,畫出路線圖,體會路上景色的特點。?教學過程板塊一 導入新課,初讀感知1. 導入新課,板出課題。(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跟著葉圣陶爺爺到浙江的金華去旅游,讓我們即刻出發(fā)吧?。?2)(出示金華雙龍洞圖片)師引導:葉圣陶爺爺游覽過這兒,寫下了一篇游記。(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2. 了解課題中的“記”的意思。(課件出示:記,即記錄的意思)3. 師:本文是一篇游記,游記就是記錄旅行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一

10、般是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寫的,也叫移步換景。(板書:游記)4. 檢查預習:展示課前制作的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對照課文,四人一組交流討論。5. 師指名匯報。(出示課件)課件出示: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6. 師小結: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通過預習,我們了解了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順序。交代游程是游記的一大特點。(板書:游程)所到之處,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怎樣獨特的感受呢?(板書:見聞感受)讓我們走進課文,跟隨葉圣陶爺爺的腳步,到字里行間去游歷一番?!驹O計意圖】這樣直奔主題導入新課的方式,新穎、直觀,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板塊

11、二 學習字詞,了解洞名1. 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 學習生字新詞。(課件出示含要求會認、會寫的字的詞語)( 1)師指名認讀,相機指導:注意“浙”讀翹舌音。( 2)全班齊讀,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3)師指名交流,重點指導:“浙”,形聲字,左邊是,右邊是“折”,不要多寫一點。( 4)師指導生書寫“乳”字。視頻出示書寫筆順。生書空練習。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在田宇格中練寫( 5)結合舊知,聯系生活,理解“蜿蜒”。(課件出示:蜿蜒)師指名讀后全班齊讀。師:這個詞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兒見過?(課件出示長城圖及長城一文中的句子)師:這就是蜿蜒的長城。誰知道“蜿蜒”的意思?大家可以結合漢字形

12、聲字構字法,理解”蜿蜒”的詞義:它是“蟲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蟲一樣彎彎曲曲延伸的樣子。這篇課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趕快找一找吧。3. 了解雙龍洞的得名。(出示課件)課件出示: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1)師指名讀句子;全班齊讀。( 2)感悟“雙龍洞”得名的由來。男生讀課題,女生讀句子。師指名回答:你發(fā)現了什么?(預設:雙龍洞因此而得名)【設計意圖】大部分的生字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老師只指導部分難寫的生字,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運用回憶已學知識、形聲字的構字方式及聯系課文中的句子等方法理解“蜿蜒”一詞,這樣學生既掌握了詞的意思,又理解

13、了課文內容,一舉多得。板塊三 沿途春色,感悟匠心1. 師過渡: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旅途,一路上的景致不斷地映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2. 交流第 2 自然段。( 1)生邊讀邊思考:作者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2)師指名回答,相機出示文中語句。( 3)師: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路上景物的特點?(預設:明艷)(師相機單擊課件,讓詞語變紅)( 4)師指導朗讀,讀出這一片明艷的景色,讀出作者當時的心情。3. 體會作者寫溪流的句子。( 1)師: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寫這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的句子?(師指名讀第3 自然段)( 2)師: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

14、你能找出相關的句子嗎?(相機出示課件)( 3)師:你能找出句中的反義詞嗎?(師相機將課件句中的反義詞“寬、窄”和“緩、急”標紅)4)師:你認為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預設:排比、擬人)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預設:愉快、期待)( 5)師指導朗讀,提示讀出愉快、期待的心情。( 6)生齊讀課件出示的句子。( 7)師:注意相同的詞語稍微讀重些,你體會到了什么?(預設:溪流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4. 生練習仿寫。預設1: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時而明,時而暗,時而快,時而慢,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呢!預設2:動物園里的小猴子,時而跳到假山上,時而爬到樹干上,時而向游人要吃的,時而躺在那兒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太可愛

15、了!5. 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葉圣陶爺爺的腳步前往金華的雙龍洞,一路上欣賞著明艷的春景,聆聽著溪流歡快的調子,多么愜意呀!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前行,一睹雙龍洞的風采!【設計意圖】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學生讀懂文章。這一板塊主要是抓住重點詞句“明艷”“時而”,幫助學生體會沿途景物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對信息的分析能力。第 2 課時?課時目標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教學過程板塊一 進入“孔隙”,感受“窄小”6. 導入新課。( 1)師導入:欣賞著沿途美麗的春光,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雙龍洞。( 2)出示課件。課件出示:課文

16、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游雙龍洞?(3)師指名回答。(預設:第47自然段)7. 初步感受“孔隙”。(出示課件)課件出示:邊讀邊思考:課文的第47自然段寫了哪些景點?這些景點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師指名讀。(相機板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2)師:這些景點中最令你好奇、難忘的是哪兒?(預設:孔隙)3 .感受“孔隙”的特點。(1)師:什么是孔隙?(出示課件)(2)從“孔隙”這個詞中,你知道這個景點的特點是什么嗎?(板書:窄?。?)師: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的窄小的呢?默讀課文第 5自然段,圈畫出相關詞句。(生交流,師 相機指導)4 .學習表達方法。(1)出示課件。課件出示:怎樣小的小船

17、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師:老師把這兩句話改動一下,誰來說說改動前和改動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樣?課件出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怎樣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的小船.師:原句的短短兩句話用了 4個“小”字,就是為了突出小船的小。你還從哪兒感覺到小船的???(相機出示:并排仰臥 再沒法容)師小結:作者沒有用具體的數字寫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現出了孔隙的窄小。(2)課件出示句子。(相機將課件中的詞語“后腦、肩背、臀部、腳跟”變?yōu)榧t色)師:你有什么發(fā)現?(預設:這 些詞語都和

18、身體有關)師引導:凡是和身體有關的部位都寫出來了,“從到到,沒有一處不”,從這樣細致具體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預設:孔隙的窄小)師:讀讀這句話,讀出作者的感受吧?。?)出示課件。課件出示: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師范讀,生想象畫面并模擬通過孔隙的動作和情形。師:你是怎么躺的?(師指名讀句子)師引導朗讀:過洞時你有什么感覺?生: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師:在這種情況下,你們會不會動?敢不敢動?生: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師引導想象交流:要是把肩膀稍微聳起來會怎樣?或者把腳稍微翹起來呢?要是

19、你把臀部稍微往 上抬一點又會怎樣?(生交流)師:我們終于穿過孔隙到了內洞,此時你感覺怎樣?(生交流)5 . 師小結寫法:作者寫他通過孔隙時的見聞和感受,如小到只能容納兩人并排仰臥的船,幾乎與他擦身而過的山石,表現出了孔隙的窄小。當然,孔隙的“小”是相對于外洞和內洞的寬大來說的。作者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游覽的感受,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的,讀后讓人印象深刻,仿佛身臨其境?!驹O計意圖】此板塊很好地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學習了作者通過見聞和感受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的方法,做到了“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板塊二 運用學法,自主感悟1. 根據第 5 自然段的寫法,

20、生自學其他景點的寫法。( 1)師引導:雙龍洞的其他幾個景點又是怎么寫的呢?請大家運用剛才學習“孔隙”景點的方法,看看其他幾個景點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寫清楚的。(2)生默讀第47自然段,在相關的詞句下畫線。2. 生交流,自主感悟。( 1)洞口。課件出示段落。洞口的特點是“寬、高”。“突兀森郁、像橋洞似的”這些都是作者的感受,這樣的描寫不僅讓 雙龍洞具有一種神秘感,也突出了洞口“寬、高”的特點。(相機出示:突兀森郁、像橋洞似的)( 2)外洞。根據生的回答相機出示段落。師小結:外洞的特點是“大”。(板書:大)“周圍、頭上”表明作者是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外 洞的。這句話介紹了外洞的特點寬敞、大。(

21、3)內洞。生自由讀第6、 7 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生回答。(相機板書:奇大)師啟發(fā)想象: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當我們置身于美麗的景象中,怎能不驚嘆自然的神奇?其 實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內洞里的景物還有很多。展開你想象的翅膀,猜猜還可能有些什么。生交流。師指名讀表現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的句子師引導生注意表明觀看順序的詞語。a.師述: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詞。b.課件出示相關語句。課件出示: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灰,一條黃龍,一條青龍C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c.師小結:文中用了 “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這樣寫,文章的條理就清楚了。師過渡:欣賞完洞內渾然天成的奇特景觀,我們又隨作者仰臥在小船里,通過孔隙出了洞。3. 回顧總結。(1)師:假如讓你當雙龍洞的一個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