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課文與閱讀的教學設計_第1頁
高中英語課文與閱讀的教學設計_第2頁
高中英語課文與閱讀的教學設計_第3頁
高中英語課文與閱讀的教學設計_第4頁
高中英語課文與閱讀的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英語課文與閱讀的教學設計仙游縣龍華中學 林慧斌在高中英語教材中,課文是中心,是傳授語言三要素和培養(yǎng)聽說讀寫四會能力的最好的教學形式和綜合教學材料。課文是進行閱讀訓練的重要內容,保持學生持久學習興趣的良好途徑,并且隨著高中學生年齡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課文教學更加成為英語教學的中心。在這里談論高中英語課文教學,是因為考慮到以下幾點:英語學習的小學、初中階段因為考慮到學習者的生理、心理特點主要以句型及相應的操練為主,以聽說為主。高中英語教材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再者,閱讀理解試題在歷年高考英語試卷中占很大比例,分值約占總分的三分之一。那么,如

2、何借助這些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呢?經(jīng)過教學實踐和不斷嘗試,筆者發(fā)現(xiàn):不同閱讀活動階段,必須采用不同閱讀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下面以NSEFC Book 1Unit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單元閱讀課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析。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yǎng)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這一理論反對把閱讀看成是對一系列詞句的知覺,認為閱讀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們在文章中挑選和選擇足夠的信息來作出預測,用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有關客

3、觀世界的知識去驗證他們的預測。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然而,由于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采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速度的培養(yǎng)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

4、須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于陌生狀態(tài)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采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引入題材??刹捎迷O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2、進行快閱??上驅W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閱讀方法。3、檢測理解??刹捎脝柎痤}、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附NSEFC Book 1Unit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閱讀理解問答題:Read fast and do the True or False exercises.1

5、) People in Tangshan were warned of the earthquake and didnt go to bed that night. ( )2) People in Beijing also felt the earthquake. ( )3) More than 400,000 people killed in the quake. ( )4) Many rescue workers and doctors were trapped under the ruins during the aftershock.( )5) People tried to get

6、fresh water from under the ground in Tangshan. ( )經(jīng)過一讀課文及完成表層信息捕捉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膚淺的認識,閱讀速度也得到訓練。然而,閱讀包含兩個階段:一是辨認文字符號的感性認識階段;二是理解內容,吸收信息,創(chuàng)造性思維譯碼的理性認識階段。因此,二讀課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側重培養(yǎng)閱讀理解綜合能力語言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通過視覺器官接受以文字符號形式輸入的外部代碼,再結合大腦中的內部代碼(即圖式)進行編解碼認知加工,從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過程。根據(jù)魯姆哈特(D&#

7、183;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即是讀者大腦中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認知加工交互作用的過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稱為圖式理論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jīng)Q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種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閱讀的關鍵在于理解,尤其是

8、深層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綜合能力能起關鍵的作用。借助形式圖式模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文體思路,了解各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的結構特點。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文體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體裁結構幫助理解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閱讀策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下一階段完成重建語篇的表達訓練。借助內容圖式,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尋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線索去激活自己大腦中相應的背景知識內容圖式。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回憶“板塊學說”(plate tectonics)相關內容,將文章內容與

9、大腦中的相關信息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內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寫作意圖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語言圖式在閱讀理解中起著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fā)揮不了作用。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提高學生識別文章中詞、短語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這樣做,學生讀懂文章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下一階段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會有基礎??傊C合利用形式圖式、內容圖式、語言圖式來指導二讀課文,對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細讀課文??刹捎?/p>

10、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2、檢測理解??刹捎脝柎痤}、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3、閱讀析評??刹捎脤W生發(fā)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附NSEFC Book 1Unit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閱讀理解問答題:1)What natural signs of a coming disaster were there?2)Can you think of some reasons why these signs werent noticed?3)What events probably made the disaste

11、r worse?4)What situations probably made the disaster worse?5)How were the survivors helped?6)Could anything more have been done to help the survivors? Why or why not?經(jīng)過二讀課文及完成一些深層閱讀理解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獲得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閱讀吸收信息, 吸收是為了表達。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不應只停留在輸入的層次上,應該使語言輸入(聽與讀)和語言輸出(說與寫)之間產(chǎn)生一種平衡

12、。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以及題材信息重建語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勢在必行。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側重培養(yǎng)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最小的單位字母和單詞(從底或下層)識別開始,逐步弄懂(在頂或上層)較大的語言單位短語、分句、句子和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由此看來,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

13、言知識,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guī)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在完成二讀課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然要求。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歸納知識。可引導學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jié)內容來歸納排列。2、深化知識??山榻B一詞多義、詞與詞區(qū)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3、運用知識??陬^上可采用命題發(fā)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采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準交際或交際

14、練習形式。附NSEFC Book 1Unit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讀后重建語篇訓練題:1) From whose point of view are events described? How do you know?2) What is the mood of this passage? How is it created?3) Why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chose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about the quake rather than simply report what happen

15、ed?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采用不同閱讀理論模式以實現(xiàn)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shù)?。在高一、高二階段培養(yǎng)了正確的閱讀習慣并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之后,進入高三,首先制定整體規(guī)劃,使復習有系統(tǒng)性。作為教師應把握高考命題的趨勢,使閱讀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把考生對語篇的領悟能力作為檢測的重點和基本點;選材更趨多樣化、現(xiàn)代化和生活化;更注重突出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特點;逐年大幅度增加閱讀量,提高對閱讀速度的要求;加大了閱讀材料的文字難度。針對上述趨勢,在閱讀教學中就應注意: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以掌握了閱讀基本功為前提的,不能認為做大量的閱讀題是最簡單且行之有效的辦法,也不能把閱讀訓練的中心側重于材料后的題目,而是對材料進行篇章結構的分析。因此,高三閱讀訓練應該有其適當?shù)姆椒ǎ菏紫忍幚砗眠x修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能力,進一步加強語篇意識。其次要適時、適量地進行閱讀訓練,要解決好閱讀速度與理解準確度之間的矛盾,培養(yǎng)學生處理冗余信息,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和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僅要注重閱讀訓練形式,而且要對閱讀方法和技巧加以指導。再次,要考慮到學生的情感因素,不能讓學生認為閱讀的目的就是解答閱讀材料后所附的問題,從而形成思維定勢,失去閱讀興趣。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