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設計答案_第1頁
精度設計答案_第2頁
精度設計答案_第3頁
精度設計答案_第4頁
精度設計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習題答案第一章 尺寸精度及孔軸結合的互換性1已知基準孔與下列三軸相配,試計算配合的極限間隙或極限過盈及配合公差,畫出公差帶圖,并指明它們各屬于哪類配合。 (1) (2) (3) 解:(1) XDd=ESei=0.021(0.02)=0.041mm X= D d=EIes=0(0.007)=0.007mm T=0.034mm 故屬于間隙配合,公差帶圖略。 (2) XDd=ESei=0.0210.016=0.005mm Y= Dd=EIes=00.028=0.028mm T=0.033mm 故屬于過渡配合,公差帶圖略。 (3) YD d= EIes =00.048=0.048mm Y= Dd=ES

2、ei =0.0210.035=0.014mm T=0.034mm 故屬于過盈配合,公差帶圖略。2 已知孔軸配合的基本尺寸為mm,配合公差為0.041mm,=+0.066mm,孔公差為0.025mm,軸下偏差ei=0.041mm,試求孔軸的極限偏差,畫出公差帶圖,說明配合性質。解: 軸公差為:T= TT=0.0410.025=0.016mm 因 T= esei 故 es=ei T=0.041+0.016=0.025mm 因 XDd=ESei 即 0.066ES+0.041 得ES0.025mm 因 TESEI 故 EI=EST=0.0250.025=0mm 故 孔為50 軸為50 X= D d=

3、EIes0(0.025)0.025mm 屬于間隙配合,公差帶圖略。3 已知兩根軸,其中:d=5mm,=0.005mm, d=180mm,=0.025mm,試比較以上兩根軸的加工難易程度。解:方法一:不查表比較 (1) d=5mm,屬于36尺寸分段,d=4.24 故 i=0.450.73mm d=180mm,屬于120180尺寸分段,d=146.97 故 i=0.452.52mm (2) 比較a及a的大小 aT/ i=5/0.73=6.83 a=T/ i=25/2.52=9.93 因為 aa,所以d的精度高,難加工。 方法二:查表比較 由表16得,d為IT5,d為IT6 所以d的精度高,難加工。

4、4 查表畫出下列配合的孔軸公差帶圖;計算其配合的極限間隙或過盈及配合公差;并說明各配合代號的含義及配合性質。(1) (2) (3) (4) (5) (6) 解:(1) 公差帶圖略查表得ES=0.039mm,EI=0,es=0.025,ei=0.050 XDd=ESei=0.039(0.050)=0.089mm X= D d=EIes=0(0.0025)=0.0025mm T=0.064mm 該配合屬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質為間隙配合。 (2) 公差帶圖略查表得ES=0.207mm,EI=0.120,es=0,ei=0.087 XDd=ESei=0.207(0.087)=0.294mm X= D

5、 d=EIes=0.1200=0.120mm T=0.174mm 該配合屬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質為間隙配合 (3) 公差帶圖略查表得ES=0.040mm,EI=0,es=0.088,ei0.063 Y= Dd=ESei=0.040(0.063)=0.023mm YD d=EIes=00.088)=0.088mm T=0.065mm 該配合屬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質為過盈配合。 (4) 公差帶圖略查表得ES=0.006mm,EI=0.015,es=0,ei=0.013 XDd=ESei=0.006(0.013)=0.019mm YD d=EIes =0.0150=0.015mm T=0.034

6、mm 該配合屬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質為過渡配合。(5) 公差帶圖略查表得ES=0.006mm,EI=0.015,es=0,ei=0.008 XDd=ESei=0.004(0.08)=0.004mm YD d=EIes =0.0150=0.015mm T=0.019mm 該配合屬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質為過渡配合。 (6) 公差帶圖略查表得ES=0.04mm,EI=0,es=0.015,ei=0.015 XDd=ESei=0.046(0.015)=0.061mm YD d=EIes =00.015=0.015mm T=0.076mm 該配合屬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質為過渡配合。5 將下列基孔制

7、配合,轉換成配合性質性質相同的基軸制配合,并確定轉換前后的極限偏差。(1) (2) (3) (4) (5) (6) 解: (1) 轉換配合基準 60轉換為60 查表確定轉換前孔、軸的極限偏差 60屬于5080尺寸分段,IT90.074mm 即 T=0.074mm T=0.074mm 對60H9,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74mm 對60f9,基本偏差es=0.030mm 故ei=esT=0.104mm 所以 轉換前60 XDd=ESei=0.178mm X= D d=EIes=0.030mm 屬于間隙配合 用換算公式確定轉換后的極限偏差F9屬于AH的范圍,所以適用通用規(guī)則對6

8、0h9 es=EI=0 故ei= esT0.074mm對60F9 EIes+0.030mm 故ES= EI+ T+0.104mm所以 轉換后60XDd= ESei=0.178mm X= D d= EIes=0.030mm 屬于間隙配合即轉換前后的配合性質相同。 (2) 轉換配合基準 40轉換為40 查表確定轉換前孔、軸的極限偏差 40屬于3050尺寸分段,IT60.016mm IT50.011mm 即 T=0.016mm T=0.011mm 對40H6,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16mm 對40g5, 基本偏差es=0.009mm 故ei=esT=0.020mm 所以轉換前4

9、0XDd=ESei=0.036mm X= D d=EIes=0.009mm 屬于間隙配合 用換算公式確定轉換后的極限偏差G6屬于AH的范圍,所以適用通用規(guī)則對40h5 es=EI=0 故ei= esT0.011mm對40G6 EIes+0.009mm 故ES= EI+ T+0.025mm所以轉換后40XDd= ESei=0.036mm X= D d= EIes=0.009mm 屬于間隙配合即轉換前后的配合性質相同。 (3) 轉換配合基準 100轉換為100 查表確定轉換前孔、軸的極限偏差 100屬于80120尺寸分段,IT70.035mm IT60.022mm 即 T=0.035mm T=0.

10、022mm 對100H7,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35mm 對100p6, 基本偏差ei=+0.037mm 故es=ei+T=+0.059mm 所以轉換前100YDd= EIes =0.059mm Y= Dd=ESei =0.002mm 屬于過盈配合 用換算公式確定轉換后的極限偏差P7屬于PZC(公差等級高于或等于7級)的范圍,所以適用特殊規(guī)則IT7IT60.011mm對100h6 es=EI=0 故ei= esT0.022mm對100P7 ES=ei+=0.024mm 故EI= ES T0.059mm所以轉換后100YDd= EIes=0.059mm Y= Dd= ESe

11、i=0.002mm 屬于過盈配合 即 轉換前后的配合性質相同。 (4) 轉換配合基準 50轉換為50 查表確定轉換前孔、軸的極限偏差 50屬于3050尺寸分段,IT70.025mm IT60.016mm 即 T=0.025mm T=0.016mm 對50H7,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25mm 對50u6, 基本偏差ei=+0.070mm 故es=ei+T=+0.086mm 所以轉換前50YDd= EIes =0.086mm Y= Dd=ESei =0.045mm 屬于過盈配合 用換算公式確定轉換后的極限偏差U7屬于PZC(公差等級高于或等于7級)的范圍,所以適用特殊規(guī)則IT

12、7IT60.09mm對50h6 es=EI=0 故ei= esT0.016mm對50U7 ES=ei+=0.061mm 故EI= ES T0.086mm所以轉換后50YDd= EIes=0.086mm Y= Dd= ESei=0.045mm 屬于過盈配合 即 轉換前后的配合性質相同。 (5) 轉換配合基準 50轉換為50 查表確定轉換前孔、軸的極限偏差 50屬于3050尺寸分段,IT70.025mm IT60.016mm 即 T=0.025mm T=0.016mm 對50H7,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25mm 對50k6, 基本偏差ei=+0.002mm 故es=ei+T=

13、+0.018mm 所以轉換前50XDd=ESei =+0.023mm YD d=EIes =0.018mm 屬于過渡配合 用換算公式確定轉換后的極限偏差K7屬于K、M、N(公差等級高于或等于8級)的范圍,所以適用特殊規(guī)則IT7IT60.009mm對50h6 es=EI=0 故ei= esT0.016mm對50K7 ES=ei+=+0.007mm 故EI= ES T0.018mm所以轉換后50XDd= ESei=+0.023mm YD d= EIes=0.018mm 屬于過渡配合即 轉換前后的配合性質相同。 (6) 轉換配合基準 30轉換為30 查表確定轉換前孔、軸的極限偏差 30屬于1830尺

14、寸分段,IT60.013mm IT5=0.009mm 即 T=0.013mm T=0.009mm 對30H6,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13mm 對50k6, 基本偏差ei=+0.015mm 故es=ei+T=+0.024mm 所以轉換前30YDd= EIes =0.024mm Y= Dd=ESei =0.002mm 屬于過盈配合 用換算公式確定轉換后的極限偏差N6屬于K、M、N(公差等級高于或等于8級)的范圍,所以適用特殊規(guī)則IT6IT50.004mm對30h5 es=EI=0 故ei= esT0.009mm對50K7 ES=ei+=0.011mm 故EI= ES T0.0

15、24mm所以轉換后30YDd= EIes=0.024mm Y= Dd= ESei=0.002mm 屬于過盈配合 即 轉換前后的配合性質相同。6有下列三組孔、軸配合,試根據(jù)給定的條件,分別確定其公差等級,并選擇適當?shù)呐浜希▽懗龃枺?、畫出公差帶圖。 (1)基本尺寸為50mm,=+0.050mm,=+0.009mm 解: 選用基準制:基孔制 公差等級的確定:T=0.041mm又 反查表1-6得:=0.025mm(孔公差等級為7級),T0.016mm(軸公差等級為6級) 此時滿足 確定配合:由題知該孔軸配合為間隙配合,在基孔制條件下=0.009mm 故 es=0.009mm 反查表18,確定軸基本偏

16、差代號為g 而 ei=esT=0.0090.016=0.025mm ES=+0.025mm,EI=0 檢驗:50H7為,50g6為此時 XESei=0.025+0.025=+0.050mm X=EIes=0(0.009)=+0.009mm 所以 滿足題意。 (2)基本尺寸為25mm,=+0.013mm,=0.021mm 解: 選用基準制:基孔制 公差等級的確定:T=0.034mm又 反查表1-6得:=0.021mm(孔公差等級為7級),T0.013mm(軸公差等級為6級) 此時滿足 確定配合:由題知該孔軸配合為過渡配合,在基孔制條件下ei=X0.0210.013+0.008mm 反查表18得,

17、軸基本偏差代號為m故 ei=+0.008mm es=ei+ T=+0.021mmES=+0.025mm,EI=0 檢驗:25H7為,25m6為此時 XESei=0.025+0.025=+0.050mm Y= EIes=00.028=0.021mm 所以 滿足題意。(3)基本尺寸為18mm,= 0,=0.029mm 解: 選用基準制:基孔制 公差等級的確定:T=0.029mm又 反查表1-6得:=0.018mm(孔公差等級為7級),T0.011mm(軸公差等級為6級) 此時滿足 確定配合:由題知該孔軸配合為過盈配合,在基孔制條件下ei=0.018+0+0.018mm 反查表18得,軸基本偏差代號

18、為p , es=ei+ T=+0.029mmES=+0.025mm,EI=0 檢驗:18H7為,18m6為此時 YEIes =00.029=0.029mm Y= ESei =0.0180.018=0 所以 滿足題意。7活塞與汽缸體的配合,其配合尺寸為150mm,工作溫度=100,180,線膨脹系數(shù)=12*10/,=24*10/,實驗確定其工作時的間隙量應該在0.10.3mm內(nèi),若設計者選擇配合為150H9/d9,問是否合適?若不合適,應選那種配合?解: (1) 對于150H9/d9的配合查表得ES0.1mm EI=0 es=0.145mm ei=0.245mm所以在不考慮熱變形得影響時候,極限

19、間隙為:XDd=ESei=0.1(0.245)=0.345mm X= D d=EIes=0(0.145)=0.145mm 而由熱變形引起得間隙變化量為: 150【12*10*(10020)24*10*(18020)】 0.432mm 所以實際的極限間隙為: X+0.087mm = X+= 0.287mm 故 不合格 (2)重新進行設計考慮到熱變形的影響,實際應該滿足的極限間隙為X0.30.732mm X= 0.10.532mm 選用基準制:基孔制 公差等級的確定:T=0.2mm又 反查表1-6得:=0.1mm(孔公差等級為9級),T0.1mm(軸公差等級為9級) 此時滿足 確定配合:該孔軸配合

20、為間隙配合,在基孔制條件下=0.532mm 故 es=0.532mm 反查表18,確定軸基本偏差代號為a此時es=0.520mm 而 ei= es T0.5200.100=0.620mm ES=+0.100mm,EI=0 檢驗:150H9為,150a9為此時 XESei=0.1(0.620)=+0.720mm X= EIes=0(0.520)=+0.520mm 即工作時候的間隙量在0.0880.288之間,基本滿足題意。所以應選擇的配合為150H9/a9第二章 形狀和位置精度及互換性3. 用指示表測量一平板的平面度誤差,其相對于同一基準的讀數(shù)如附圖24所示,若該平板的平面度公差為0.008mm

21、,問該平板的平面度是否合格?解:首先看該數(shù)據(jù)是用對角線法測量而得 直接法:最大讀數(shù)最小讀數(shù)0(9)9>t=8 故 不能判定 最小區(qū)域法:通過基面旋轉法,轉換成兩個等值最高點與兩個等值最低點且兩高點位于兩低點連線兩側的(交叉準則)的形式, +1 +1/3-25/3 -8 -5/3-5/3 -19/3 -4-7 -11/3 -25/3 +2 -1/3-8 -9 -40 -6 5-4 -2 -8-8 -8 -2-1 -6 -4-6 -3 -8 -1 -2/3 使-8為最底點 找最高相等點 -2 -1 f5/3(25/3)20/36.67<t=8 所以,合格。4設零件的同軸度要求為0.08

22、mm,經(jīng)實測其實際軸線相對于基準線的最大正偏離量為+0.05mm;最大負偏離量為0.01mm,求該零件的同軸度誤差,并給出合格與否的結論。解: 最大正偏離量 +0.05mm 最大負偏離量 0.01mm 故 最大偏離量 即 同軸度誤差 f=2=0.1mm>t=0.08mm 所以,不合格。5附圖25所示零件的技術要求是:(1)2d孔軸線對其公共軸線的同軸度的公差為0.02mm; (2)2d孔的圓度公差為0.05mm;(3)D軸線對2d孔公共軸線垂直度公差為每100mm上不超過0.02mm;(4)D軸線對2d孔公共軸線偏離量不大于0.01mm。試用形位公差代號在圖上標注出這些技術要求。解:尺寸

23、標注如下圖: 應注意要點:1 同軸度,公差值前必須加,基準標注A-B使組合基準為一個框格,箭頭對準尺寸線,表示對中心要素的控制,基準A、B也必須對準基準線,表示基準是中心要素。2 圓度,公差值前不能加,因為是形狀誤差,沒有基準,箭頭嚴格地與尺寸線錯開,表示控制輪廓要素。3 垂直度,公差值前不加,表示只控制左右方向,箭頭與尺寸線對齊,表示控制中心要素,且注意每100mm表示為0.02/100。4 對稱度或位置度,公差值是最大偏離量的2倍且前不加,對軸線的偏離量,控制的是前后方向,只能由左視圖(側視圖)來反映,箭頭對準尺寸線,其方向為公差帶的方向。5 注意有相同要求的不同被測要素的標注。6 附圖2

24、6所示圓柱滾珠軸承內(nèi)環(huán)的技術要求是:(1)內(nèi)孔應用包容要求,且對圓度公差有進一步的要求,即圓度公差值為0.006mm; (2)外圓錐面圓度公差為0.006mm;(3)外圓錐面素線直線度公差為0.002mm,且只允許向材料外凸起;(4)右端面相對于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為0.01mm; (5)外圓錐面相對于孔軸線的斜向圓跳動公差值為0.012mm;(6)左端面相對于孔軸線的垂直度公差值為0.015mm.試用形位公差代號在圖上標注出這些技術要求。7解:標注如下圖所示:注意要點:1 圓度,公差值前不能加,因為是形狀誤差,沒有基準,箭頭嚴格地與尺寸線錯開,表示控制輪廓要素,并注意包容要求應標注在尺寸公差的

25、后面。2 圓錐面的圓度,箭頭必須與中心線垂直,不能與輪廓線垂直,但是必須與尺寸線錯開。3 直線度,控制素線,箭頭方向必須與素線(輪廓要素)垂直,即箭頭方向指明公差帶方向,只允許外凸符號“+”。4 平行度,箭頭方向表明公差帶的方向,基準是單一基準且一定不能對準尺寸線。5 斜向圓跳動,公差值前不能加,箭頭與錐面的素線(輪廓要素)垂直,必須有基準,且基準必須對準尺寸線。6 垂直度,公差值前不加,必須有基準,且基準必須對準尺寸線。7. 附圖27所示零件的五種標注方法,試分析解釋其含義(包括應用了何種原則或要求;所遵守的理想邊界,允許的垂直度誤差與實際尺寸的關系)等。形位誤差與實際尺寸的關系解:a圖 應

26、用了獨立原則IP,即孔的尺寸公差與位置公差垂直度是相對獨立的,分別給定,分別測量,分別滿足,也就是說尺寸公差控制尺寸誤差,形位公差控制形位誤差。形位誤差的允許值不隨實際尺寸的變化而變化,而實際尺寸不能超越最大和最小實體尺寸(MMS和LMS) 實際尺寸允許誤差50.13(LMS)0.0850.050.0850.00(MMS)0.08 b圖 形位誤差與實際尺寸的關系應用了最大實體要求MMR,應遵守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最大實體實效尺寸(MMVS)(孔)=最大實體尺寸(MMS)給定的形位公差值(t)=500.0849.92mm。正補償,即只允許尺寸誤差補給形位誤差,且補償量等于實際尺寸的偏離

27、量。實際尺寸允許誤差50.13(LMS)0.2150.050.1350.00(MMS)0.08c圖形位誤差與實際尺寸的關系應用了最大實體要求MMR和可逆要求RR,應遵守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最大實體實效尺寸(MMVS)(孔)=最大實體尺寸(MMS)給定的形位公差值(t)=500.0849.92mm。正反補償均可,既允許尺寸誤差補給形位誤差,也允許形位誤差補給尺寸誤差且補償量等于偏離量。實際尺寸可以超出最大實體尺寸,但不能超出最小實體尺寸。實際尺寸允許誤差50.13(LMS)0.2150.050.1350.00(MMS)0.0849.960.0449.92(MMVB)0形位誤差與實際尺寸

28、的關系 d圖應用了最大實體要求MMR的零形位公差,應遵守最大實體邊界(MMB)。正補償,即只允許尺寸誤差補給形位誤差,在不超出最大和最小實體尺寸的情況下,把尺寸誤差的偏離量補償給形位誤差。 實際尺寸允許誤差50.13(LMS)0.1350.100.1050.050.0550.00(MMS)0形位誤差與實際尺寸的關系 e 圖應用了最大實體要求MMR的零形位公差,同時對形位誤差又有進一步的要求應遵守最大實體邊界(MMB)。正補償,即只允許尺寸誤差補給形位誤差,在不超出最大和最小實體尺寸的情況下,把尺寸誤差的偏離量補償給形位誤差,但補償?shù)淖畲笾坏扔诮o定的形位公差值。實際尺寸允許誤差50.13(LMS

29、)0.0850.100.0850.050.0550.00(MMS)0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1某箱體孔尺寸為50H7,若其形狀公差按其尺寸公差的60選用,試確定該孔的表面粗糙度允許值和。 解:已知尺寸公差IT70.025mm,形狀公差T0.6IT,由尺寸公差、形狀公差和粗糙度允許值三者之間的關系得:0.05IT1.25 0.2IT5查表31、32進行標準化圓整,得到最接近的允許值為:第一系列 1.0,或1.6 第二系列 1.25:第一系列 3.2, 或6.3 第二系列 5.0?。海?)1.0,3.2 符合優(yōu)先選用標準,但過于保守,不夠經(jīng)濟,要求嚴格時可以選用。 (2)1.6,6.3 符合優(yōu)先選用標準

30、,但偏于要求低,若不影響使用要求時可以選用。 (3)1.25,5.0 雖為第二系列,但不僅符合要求,且經(jīng)濟,若工廠條件允許可以選用。由于,題目所給的條件不充分,故這里答案不唯一。在工廠實際中,應根據(jù)實際條件具體確定,要綜合考慮盜經(jīng)濟性和實際生產(chǎn)條件。2.測量某表面的粗糙度,在取樣長度內(nèi)測得其距中線的數(shù)值如下,試計算其與值。 輪廓峰高():8 13 9 11 8 10 11 輪廓谷深():11 8 11 10 12 8 10解: 【(8+13+9+11+8+10+11)+(11+8+11+10+12+8+10)】 20 13+8213.附圖28所示減速器軸,根據(jù)圖樣上給定的尺寸公差分別確定各軸段

31、(230k5和250js6)外圓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允許值,并允許在檢測250js6軸外表面粗糙度實測值可以有一部分(即小于總數(shù)16)超過規(guī)定的允許值;而對230k5軸頸表面不允許有任何實測值超過規(guī)定的允許值,試按照國家標準(GB/T 131)規(guī)定正確標注在圖樣上。解:方法一:根據(jù)經(jīng)驗統(tǒng)計關系式近似計算查表16大于1830段 IT59 大于3050段 IT616(1) 實驗關系式 0.0025IT 理想關系式不夠經(jīng)濟 計算略(2) 考慮磨合的修正關系式0.04IT或0.05IT 更為經(jīng)濟對230k5軸段0.04IT0.04*90.36 0.05IT0.05*90.45查表31,最接近的值為第一系列

32、 0.40 第二系列 0.32或0.50 最后取0.40對250js6軸段0.04IT0.04*160.64 0.05IT0.05*160.80查表31,最接近的值為第一系列 0.80 第二系列 0.63或1.00最后取0.80(優(yōu)先選用,經(jīng)濟性好)或0.03(要求高時,且有該系列的量塊) 方法二:根據(jù)經(jīng)驗統(tǒng)計資料類比選擇(1) 查表310確定粗糙度參數(shù)值的范圍對230k5軸段 D650mm IT5 則0.160.32對250js6軸段 D1080mm IT6 則0.323(2) 對230k5軸段為獲得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取0.63,與該值較接近的有第一系列 0.20和0.40 第二系列 0.32

33、 盡量選用優(yōu)先系列,取0.80(滿足功能要求時可選用)0.20(功能要求嚴格時選用) 當0.4的粗糙度值不能滿足功能要求,同時工廠中有第二系列的量塊時,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可選用0.32?;蛘邔嶋H工廠加工不能達到0.20的要求時,也可以選用第二系列的0.32。對250js6軸段為獲得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取0.63,與該值較接近的有第一系列 0.40和0.80 第二系列 0.63 盡量選用優(yōu)先系列,取0.80(滿足功能要求時可選用)0.40(功能要求嚴格時選用) 當0.8的粗糙度值不能滿足功能要求,同時工廠中有第二系列的量塊時,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可選用0.63?;蛘邔嶋H工廠加工不能達到0.20的要求時,也

34、可以選用第二系列的0.63。(3) 標注方法: 對230k5軸段 a. 標注最大允許值 如0.4max (適用于一般情況) b. 標注最大和最小允許值 0.2min0.4max(適用于特殊場合) 對250js6軸段 a. 標注上限值 如0.8(適用于一般情況) b. 標注最大和最上限值 如0.40.8(適用于特殊場合) 標注如圖所示:第四章 測量技術及數(shù)據(jù)處理1在相同的條件下用立式光學比較儀對軸的同一部位,重復測量十次,按照測量順序記下測值為:25.994,25.999,25.998,25.994,25.999,25.996,25.999,25.998,25.995,25.998。要求:(1)

35、求出算術平均值及標準偏差。(2)判斷有無變值系統(tǒng)誤差。(3)判斷有無粗大誤差,如有則剔除之。(4)求出算術平均值的標準偏差。(5)寫出以算術平均值和第一次測值為測量結果的表達式。解:(1)25.997mm 因為 即 3+2.+1 =0.007844mm (2) -0.003 +0.002 +0.001 0.003 +0.002 0.001 +0.002 +0.001 0.002 +0.001 因為殘余誤差大體正負相間,無顯著變化,故不存在變值系統(tǒng)誤差。 (3) 0.002055mm N10 故 z=1.96 即 zs0.0040 zs 故不存在粗大誤差。 (4) 0.002055/=0.000

36、65mm 0.00195mm(5) 算術平均值做為測量結果的表達式: 25.9970.002mm 第一次測值做為測量結果的表達式: mm2已知某儀器測量極限誤差0.006mm,若某一次的測量值為20.029mm,9次測得值的平均值為20.032mm,試分別寫出它們的測量結果。解: 以某一次作為測量結果的表達式:因 =0.002/3mm以9次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的表達式:20.0320.002mm4.間接測量工件的直徑如附圖所示。已知:弦長l=90mm,測量誤差為:,弓高h=30mm,測量誤差為:,。試求工件的直徑D及測量誤差及,并寫出間接測量直徑的測量結果表達式。解: (1) 計算直徑D D=

37、97.5mm(2) 計算直徑D的系統(tǒng)誤差 因 90/2*301.5 +11.25 0.01625mm (3) 計算函數(shù)D的測量極限誤差 = 3.25 (4) 函數(shù)測量結果表達式: D+=97.5+0.016250.00325=97.516250.00325mm6.在萬能工具顯微鏡上,用影響法測量附圖43所示零件的中心距,其測量方案有三種:(?。y量孔徑d1、d2和孔邊距L1(2)測量孔徑d1、d2和孔邊距L2(3)測量孔邊距L1和L2若已知:,。試計算三種測量方案的測量極限誤差,并選擇最佳測量方案。解: (1)第一種方案:L=1 1/2 1/2 0.0066mm(2)第二種方案: =1 -1/

38、2 -1/2 0.00755mm(3)第三種方案: 1/2 =0.0046mm通過以上三種方案比較知:第三種方案測得的極限誤差最小,第二種方案的極限誤差最大,故選擇第三種方案。第五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檢驗1.被測工件為E,已知工藝能力指數(shù)0.67,尺寸遵循正態(tài)分布,要求:(1)選擇合適的計量器具;(2)確定驗收方式和驗收極限,并計算其誤差概率;(3)按照極限尺寸判斷原則,寫出其合格條件。解:(1)由表51優(yōu)先選檔0.0035,由表53知可選用:分度值為0.005的比較儀,其0.003< (2)采用了包容要求,應采用內(nèi)縮的驗收極限 由表51查得 IT80.039mm,A0.0039mm 所以

39、軸的驗收極限為: 上驗收極限MML-A34.950.003934.9461mm 下驗收極限LML+A34.911+0.003934.9149mm 由表55知,誤收率m0,誤廢率n%=6.98% (3)合適條件為 =34.95mm,=34.911mm5設計檢驗的孔、軸工作量規(guī)和軸用校對量規(guī)的工作尺寸,并畫出量規(guī)公差帶圖。解:(1)選擇量規(guī)型式 由圖59的推薦,孔用量規(guī)通規(guī)采用全型量規(guī),止規(guī)采用兩點式量規(guī);軸用量規(guī)的通規(guī)、止規(guī)均采用卡規(guī)。 (2)查表知: (3)由表58查得 對于孔用塞規(guī) 制造公差T=0.004mm 位置要素Z0.006mm 形狀公差T/20.002mm 對于軸用卡規(guī) 制造公差T=

40、0.003mm 位置要素Z0.004mm 形狀公差T/20.0015mm 校對量規(guī)制造公差T/20.0015mm (4)計算量規(guī)的極限偏差及工作尺寸 50H8孔用塞規(guī) 通規(guī) T: 上偏差EI+Z+T/2=0.008mm 下偏差EI+Z-T/20.004mm 磨損極限EI0 通規(guī)工作尺寸50 止規(guī) Z:上偏差ES0.039mm 下偏差ES-T=0.035mm 止規(guī)工作尺寸: 50f7軸用卡規(guī)通規(guī) T: 上偏差es-Z+T/2=-0.0275mm 下偏差es-Z-T/2-0.0305mm 磨損極限es-0.025 通規(guī)工作尺寸50 止規(guī) Z:上偏差ei+T-0.047mm 下偏差ei=-0.05m

41、m 止規(guī)工作尺寸:50mm 軸用卡規(guī)的校對量規(guī) “校通通”量規(guī) TT: 上偏差es-Z+T/2+T=-0.0275mm 下偏差es-Z-T/2-0.0305mm 其工作尺寸50 “校通損”量規(guī) TS: 上偏差es=-0.025mm 下偏差es- T-0.0265mm 其工作尺寸50 “校止通”量規(guī) ZT: 上偏差ei+T=-0.0485mm 下偏差ei-0.050mm 其工作尺寸50(5)孔與軸用量規(guī)公差帶圖:第六章 典型零部件及互換性1.滾動軸承D306(內(nèi)徑d =30mm,外徑D72mm)與軸配合采用k5、與殼體孔配合采用J6,試畫出它們的公差帶圖解,并計算極限間隙或極限過盈以及平均間隙或過盈。解:查表知:,D306軸承內(nèi)圈上偏差為0,下偏差為-0.006mm,外圈上偏差為0,下偏差為-0.009mm 0.017mm =0.002mm(+)/20.0095mm 0.022mm =0.006mm (+)/20.008mm3.某減速器從動軸兩端的軸承均才用G210向心球軸承(d =50mm,D=100mm),軸承承受的徑向負荷為2585N;內(nèi)圈旋轉,外圈靜止;額定動負荷C34000N,試用類比法:(1)確定軸承內(nèi)圈與軸、外圈與箱體孔的配合,并標注在局部標注圖(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