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識歸納10.12_第1頁
文言常識歸納10.12_第2頁
文言常識歸納10.12_第3頁
文言常識歸納10.12_第4頁
文言常識歸納10.1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9廟號、謚號、年號、尊號廟號: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按照“祖有功而宗 有德”的標(biāo)舉,開國君主一般是祖、及昧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 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謚號: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曾文正(曾國藩) 、岳 武穆(岳飛)、陶靖節(jié)(陶淵明)等 年號: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始于漢武帝,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 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后世

2、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一 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如唐玄宗的尊號是“開元天地天寶圣文神武孝德應(yīng)道 皇帝”,宋太祖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非常長! !三省六部制度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diào)動等事務(wù)戶部:為掌管戶籍財經(jīng)的機關(guān),其職能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民政部和財政部禮部: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xué)校事務(wù)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兵部: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等,當(dāng)于今日的國防部。刑部:主管開【J罰政令工部: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官員考核大計:明清兩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計,每三年舉行一次。(也叫外察) 京察

3、:考核在京城六部九卿等衙署任職的官員、每六年舉行一次。入計:謂地方官入京聽候考核。官員調(diào)動升遷的相關(guān)字詞1 .表示授予、提升:征: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薦,任以官職。薦、舉、弓I:由地方或某官員向中央推薦,任以官職。簡、錠:選拔。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職。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職。擢、拔:提升;主、秉、典:主管;后面帶的經(jīng)常是管理的職責(zé)。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點,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長官, 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長官。2 .表示降職、罷免:貶:降職。遷:降職(明顯的有“左遷”,但“累遷”多

4、是升職)謫:被流放或被貶職。罷、免、黜、廢:免官,廢棄不用。放:驅(qū)逐,流放。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古人以入京任官為榮)。3 .表示調(diào)動: 遷、補、轉(zhuǎn)、調(diào)、徙、改。4 .表示兼職:領(lǐng):同時掌管、兼任較低的官職。5 .表示代理,暫時擔(dān)任:攝、署、權(quán)、假。6 .在告:官吏在休假期中。告,古時官吏休假。7 .旬休:古代官員十天休假一天。8 .視事:就職治事。9 .下車:官員剛上任。10 .釋褐:脫掉布衣,開始當(dāng)官。財物、貨幣、稅收、俸祿有關(guān)的詞語1.奇羨:j i積存的財物。羨,有余,余乘U。2.公帑3.羨賦國庫、公款富余,足夠而多余的賦稅。4 .二十萬緡min:用于成串的銅錢,每用一千文。5 .聚斂:搜

5、刮民財;斂:征收,橫征暴斂;賦稅。厚斂:加重賦斂。6 .與俸祿有關(guān)的詞:傣、祿、資、費。7 .財贈:指封建時代,死者的上司及親戚朋友拿出錢財幫助喪家辦理喪事的習(xí)俗。古代選官制度1 .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之選舉官員的科目,被推舉者須明習(xí)經(jīng)學(xué)。 “三十老明經(jīng)典,五十少進士 明經(jīng)和進士都是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2 .科舉制實行之前,選拔官員的方式:(漢朝)(1)察舉制:由地方長官向中央上級考察推舉人才。考察內(nèi)容:孝廉(孝順父母、辦事廉正)、賢良等。(2)征辟制:征:皇帝向社會征聘;辟:中央、地方向朝廷推薦。明清科舉三級四試我國的科舉制度萌芽于隋,確立于唐,發(fā)展于宋,成熟于明,衰落于清,1905年終廢除,前后

6、綿延達千余年之久。其中,明清兩朝可謂是其鼎盛期。一、鄉(xiāng)試(入學(xué)考試)一一取得童生身份讀書人首先接受由本縣主持的縣試,再接受由本府知府主持的府試,及格后取得童生身份, 才有資格參加國家正式的科舉考試。一、院試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主考官是學(xué)政,院試通過后,童生就成為了國家的學(xué)生,稱為生員,亦即秀才。中了秀才,就脫離了平民階層,走上了仕途的起點,地位比普通百姓高人一等,見了知縣不 用下跪,官府也不能隨便動以刑罰。三、鄉(xiāng)試一一考舉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舉行。三年一次,多在秋季八月,又稱“秋闈”。發(fā)榜在九月,正值桂花 開放,所以又稱為“桂榜”。鄉(xiāng)試取中的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

7、亞元”三、會試和殿試一一考進士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多在春季二、三月,又稱 “春闈”。發(fā)榜在四月,正 值杏花開放,所以又稱為“杏榜”。會試取中的稱 貢士,第一名叫會元。會試之后還要舉行殿試,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殿試所發(fā)之榜稱“甲榜”, 分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 出身,二甲第一名(殿試第四名)為傳臚。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稱進士,中了進士,功名也就到了頭。在揭榜時,要在殿前舉行唱 名典禮,稱傳臚。對策:在中國古代科舉中是殿試考試的主要內(nèi)容。 “策問”與“對策”分別指出題與應(yīng)試兩 個部分,內(nèi)容主

8、要是治國安邦、國計民生的政治大事。古代宗法&禮俗1 .考妣:舊時父死后成為“考”,母死后稱為“妣”。2 .喪服:舊時居喪時穿戴的服飾。根據(jù)與死者關(guān)系的親疏,分為五等,稱作“五服” :斬齊衰 cu I、大小功、纏麻服。3 .期功:古代喪服。期,服喪一年。功,按關(guān)系親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月,小功服喪 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內(nèi)的宗親,比如“外無期功強近之親”。5 .丁憂:“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也叫“ 丁艱”。原指父母、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的喪事,后 多指官員居喪。6 .服喪守孝:舊時制度,服喪守孝時間依據(jù)血緣親疏而長短不一。最長的是丁憂(父母之喪), 為三年。舊時,服喪期間不能喝酒吃肉,

9、不能歌舞作樂,不能娶妻納妾,不能行房事,不能訪 友做客。對親友送來的紅白請柬,可不置理。做官的丁憂要辭官,回家為父母服喪守孝。7 .終制:守孝期滿。8 .五禮:五種禮儀習(xí)俗的合稱。古代以祭祀的事為 吉禮,冠婚的事為嘉禮,賓客的事為賓禮, 軍旅的事為軍禮,喪葬的事為兇禮。9 .奪情:古代官員的父母死去,官員必須停職守喪,有時因國家需要,可不必離職,穿素服 辦公,不參加吉禮,稱為 奪情起復(fù)。10 .孝悌:孝,指對父母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敬重、順從??鬃臃浅V匾曅?,把孝悌作為“仁”的根本,提出“三年無改于父道”“父母在,不遠游?!钡纫幌盗行┲鲝垺?1 .頓首:古代拜禮,行禮時頭碰地即起,俗稱

10、“叩頭”。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比 如官僚之間的拜迎,也作為客套話, 用于書信中的起頭和末尾。12 .稽首:拜禮中最隆重的禮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緩緩至于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常 為臣子拜見君王、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宗廟。13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保w全為“牲”。”犧牲玉帛,弗敢加也?!?4 .太牢、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 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15 .朝覲:古代賓禮之一。為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曰朝,秋見曰覲”,此為定期朝見。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

11、為朝覲。古代對死的諱稱一、不同等級叫法不同|皇帝皇后皇太后死,曰“崩、駕崩、山陵崩、晏駕、千秋、百歲”等;諸侯、妃子死,曰卿大夫死,曰“卒”;上范,曰“不祿”;老百姓的死,就叫做“死、 沒、歿”;“殞命、 捐生、就木、流逝”等;未成年人的死,叫做 布、夭、早殛、夭折、夭殛"等。二、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少加孤露,母兄歷?不涉經(jīng)學(xué)。(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妾自生母棄養(yǎng),以至今日,伶仃愁苦,已無復(fù)生人之趣。(蘇曼殊斷鴻零雁記)三、佛道徒之死稱槃、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之死。如: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

12、登仙。(蘇軾赤壁賦)焚蕩淫怒癡,圓寂了見佛。(李白地藏菩薩贊)四、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流逝、老、 故、逝、終等。古代地理1.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qū)域, 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 豫、梁、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边^秦論2.3.4.5.6.海內(nèi) 四海 八荒 六合 江東“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指天下、全國。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3、縱有千古,橫有八荒?!鄙舷潞退姆剑褐柑煜?。如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币蜷L江在安徽境內(nèi)向東北方向斜流, 而以此段江為標(biāo)準(zhǔn)確定東西和左右。 所指區(qū)域有 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 部分地區(qū)稱作江東。赤壁之戰(zhàn):“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 .江左: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 翼相見。”8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蓖醢彩娫疲骸按猴L(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0 .五岳:五大名

14、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夢游 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1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左忠毅公逸事:“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2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13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 陰?!薄皾h陰”指漢水南面。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游褒禪 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备咭桓叨歼^的文言常識匯總1 .制誥: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統(tǒng)稱;知制誥,掌管起

15、草誥命之意,后為官職名。2 .卿:古代可以用來代表“你”,不僅用于君稱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還用于夫妻之 問(不負如來不負卿筵仕國閣褐號經(jīng)致監(jiān)入ff-里3 4 5 67.&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jīng)史而專門設(shè)立的御前講席,宋代開始稱為“經(jīng)筵”。指官員退休或辭職歸家。致仕約起源于周代,西漢以后逐漸形成制度。是中國古代一種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時,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宮廷處理國事。清時期作為宰輔的官員,以大學(xué)士的身份進入內(nèi)閣參與國家機要事務(wù)稱為入閣。是指脫去布衣,換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進士及第授官亦稱為釋褐。尊崇皇帝、皇后、皇太后為之所加的稱號,意在歌功頌德,贊美他們的文治武功等。始于秦代

16、。在世時、死后都可以加。9 .豪右:豪門大族。漢以右為上,故稱豪右。10 .會試:古代科舉制度中考取貢士的中央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11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yīng)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應(yīng)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12 .六部: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gòu)更部、戶部、禮部、兵部、開部、工部的總稱。13 .出入:古代描述官員職務(wù)時,“入”指調(diào)入京城為官,“出”是指官員犯錯被貶離開京城做 宜。(?,出指調(diào)出京城為官。)14 .封泰山:指到泰山舉行封禪典禮,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15 .月稟:“月JT,古代每月發(fā)給官吏的祿米;“JT本義是米倉,引中為俸祿。16 .

17、廢朝:“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會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17 .配饗:陪祭,指古代帝王為了嘉獎功臣,功臣合祀于帝王宗廟,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獎賞功臣的一種形式。18 .拜:是古代官職任免術(shù)語之一,這里指“授予官職”,“拜相如為上大夫”和“公車特征拜 郎中”中的“拜”都為此義。19 .輜重:最初是古代軍事中的用語,指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后 擴用于社會方面。20 .軍候:軍官職務(wù),即軍曲候。漢軍部以下的編制單位稱“曲”,每“曲”設(shè)軍候一人,軍候 一般統(tǒng)領(lǐng)200-500人。21 .更衣:在古代是上廁所的委婉說法,與鴻門宴“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

18、出”中 “如廁” 一詞意思相同。22 .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漢代設(shè)置這一科,為儒生進入仕途 提供了渠道。被推舉者須明習(xí)經(jīng)學(xué),故以“明經(jīng)”為名。23 .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將“秀才”改為“茂才”,后來有時也稱“秀才”為“茂才”。24 .執(zhí)金吾:西漢末年時率禁兵保衛(wèi)京城和宮城的官員。本名中尉。其所屬兵卒也稱為北軍。25 .孝惠:漢高祖與呂后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姓劉,名盈,高祖駕崩后繼位,又稱孝惠帝。文中的孝惠、孝景都是皇帝的廟號。(?,孝惠、孝景是謚號,不是廟號。廟號:皇帝死后, 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

19、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26 .剖符:即剖竹。帝王建國后,封賞有功諸侯將士,將符節(jié)剖分為二,君臣各執(zhí)一半,作為 約證。27 .禁中:帝王、宮妃所居之處,也叫禁內(nèi)。28 .駙馬:最早只是一個官職,漢代武帝時設(shè)置駙馬都尉,意思是掌副車之馬,多由宗室及外 戚、諸公主的子孫充任。魏晉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為駙馬,但并不是實際的 官職,清代時則稱為“額附"。29 .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在以農(nóng)為本的中華民族以社稷代指國家。30 .擢:指提拔、開進官職。古時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有“拜”“除”“遷”“謫”“轉(zhuǎn)”“徙”等,“遷” “謫”都指貶官。31 .旬月:是十天至一個月之間,指

20、較短的時日。古代一月為三旬,一旬為十天。32 .節(jié):指符節(jié),是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征調(diào)兵將以及用于各項事務(wù)的一種憑證。孫權(quán)授予朱然 兵符,說明對其非常信任。33 .古人的死依據(jù)不同的身份地位有別,“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土死曰不祿, 庶人死曰死”。34 .蔭:庇蔭。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勞而得到封賞或免罪。35 .居喪:守孝。古代尊親死后.在服喪期滿以前停止娛樂和交際等活動,表示哀悼。36 .戶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戶籍、賦稅、俸祿等職事,長官為戶部尚書。37 .朕:秦始皇以后成為皇帝專用的自稱,其他人不能用。38 .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

21、生平行為給予的一種 稱號。39 .合從:在過秦論中,作者賈誼有“合從締交,相舉為一”的表述,“合從”指的是聯(lián)合六國共同對付秦國的政策。40 .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說顓臾“是社稷之臣也”。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41 .庠序:是古代的學(xué)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在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認為國家在解決 了百姓的溫飽問題后,就要“謹庠序之教”。42 .梟首:是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掛在木上并進行示眾,對犯有重罪的人所處的一種刑法。43 .趣亨之:中的“亨”通“烹”是古代時一種酷刑,即將犯人投入裝有沸水、熱油的大鏤、大鼎中煮或炸以處死的刑罰。44 .社:古代指

22、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45 .字:是古人對自己名字的解釋和補充,又稱表字。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46 .拜:古代官職任免的術(shù)語,這里指授予官職,拜相如為上大夫和公車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 為此義。47 .胡:這里指中原以北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時代的限制,古代學(xué)者對四方異族的了 解十分有限,對他們的異同也沒有深入調(diào)查,往往用蠻、夷、戎、狄、胡、越等來泛指四方異 族。48 .大漢:和下文的元平一樣,指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一

23、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錯,元代以前,一個皇帝會有多個年號。明清時期,一個皇帝基本就用一 個年號。)49 .進士第一:即狀元。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元、明、清時,貢士經(jīng)殿試后及第者皆稱進 士,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且分為三甲:一甲三人,稱為狀元、榜眼、探花。50 .檄:是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下行文種名稱之一。原是文書載體名稱,指比較長的竹木 簡,用于書寫比較重要的文書。以后用檄書寫的文書也稱為檄。51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國刑罰、律令及審核刑名;“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即更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 司。52 .乞骸骨:是自請退職的

24、委婉說法,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即回老家安度晚年;與“致仕”有區(qū)別,“致仕”是指官員因為年齡原因而退休,把官職交還給皇帝。53 .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還給君主,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guī)定年齡而離職。54 .措紳:號晉”,插;“紳”,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插笏板于紳帶間,舊時官宦的裝束,代指官員。55 .行在:亦稱“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專指皇帝行幸所經(jīng)之地。56 .京師:京師指的是國都,京城及其周圍千里以內(nèi)的地區(qū)稱作“京畿”,京畿所在地的行政長 官稱作“京兆尹”。57 .輜重:z i古代軍事中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58 .不豫(1)不猶豫。(2)不高興。唐.房恨?。夯?/p>

25、心震悼,日日不豫。(3)身醴不舒服。引中懸有病。史言己.魯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濯。59 .萬乘: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60 .封邑:封邑是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nèi)),又稱7 (cd)地。61 .太常博士:中的“博士”是學(xué)官名,一般指精通一經(jīng)或一藝、教授生徒的官職。62 .奉朝請:指定期參加朝會。古時春季朝見天子叫“朝”,秋季朝見天子為“請”。63 .守兵部侍郎:“守”指暫時署理職務(wù),多指官階低的人署理官階高的職務(wù)。64 .祖餞:設(shè)宴送別。祖,臨行祭祀路神,引中為餞行和送別。類似說法還有祖道。65 .蔭: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勞而得到封賞或免罪

26、。范純粹就是因為父蔭而開了官。66 .羨賦:是指賦稅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67 .緡:古代穿銅錢用的純子,也是古代計量單位,一緡即一用銅錢,一般每用一千文。68 .軍:宋代的地方行政區(qū)劃名,與府、州、監(jiān)同屬于路,它有特定的政治、軍事功能。69 .三墳五典傳為我國古代典籍,后又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稱。70 .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cè)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也指入朝覲見皇帝。71 .踐昨: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現(xiàn)多指登上皇帝寶座。72 .遜位,也稱為讓位、退位,多指君王放棄職務(wù)和地位。73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體猶未壯,故曰“弱”,行加冠禮并取字以示成人,故曰“冠”。7

27、4 .廟號: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后繼者稱宗。75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也叫巡幸。文中“幸”指皇帝被迫逃到某地。76 .謚: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給他們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77 .銜枚是古代行軍時,士卒口中銜著形狀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嘩,以免被發(fā)覺。(錯,“出”78 .出:指京官因獲罪被貶謫到地方任職.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與“入”相對,指的是調(diào)出京城),79 .布衣交 指貧賤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與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著。80 .照贈是指封建時代,死者的上司及親戚朋友拿出錢財幫助喪家辦理喪事的習(xí)俗。81 .百

28、斛82 .東宮83 .不豫泛指多斛。斛,舊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斗。 是中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即“太子” “豫”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諱稱。84 .友悌:與兄弟相友愛。“中之以孝悌之義”,即把孝順父母、兄弟友愛的道理反復(fù)講給百姓 聽。85 .居喪:尊親死后,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根據(jù)生者和逝者親疏關(guān)系的遠近,居喪時的喪 服分為五個等級,依次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纏麻。86 .闕下:闕本指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闕下則一般指帝王所居之處,后來又常常借指朝 廷。87 .西夏:又稱大夏,是由黨項人建立的政權(quán)。與宋、遼、金并立,因其位于中國地區(qū)的西北 部,史稱西夏。88 .謚號:古代帝后、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會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稱號以褒貶善惡。 文中的“忠武”和“章穆”都是表示褒揚的謚號。89 .莊宗:是李存勖的廟號。廟號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立的名號。90 .戶部:是官署名稱,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俸餉等,長官為戶部尚書。91 .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者到規(guī)定年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