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 - 修訂版 - 解析[1] - 圖文-_第1頁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 - 修訂版 - 解析[1] - 圖文-_第2頁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 - 修訂版 - 解析[1] - 圖文-_第3頁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 - 修訂版 - 解析[1] - 圖文-_第4頁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 - 修訂版 - 解析[1] - 圖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7年/9月/6日/第A12版專題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修訂版解析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近些年,血液病治療中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真菌感染,尤其是接受非親緣性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或大劑量化療的患者,并發(fā)侵襲性真菌感染(IFI日益成為導致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同時大多數(shù)臨床醫(yī)生在處理真菌感染方面經常會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如真菌感染的診斷、治療時機及療程等問題。為此中國侵襲性感染工作組在王愛霞教授和翁心華教授的領導下,于2005年編寫了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2007年專

2、家組對該草案作了進一步修訂,從而形成了目前的指南性文件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修訂版,以幫助該領域的臨床工作者能夠更好地解決臨床問題。該指南是國內第一個關于IFI診治的系統(tǒng)性描述文件,統(tǒng)一了國內IFI命名,對IFI認識的普及起到標志性的作用,并為進一步深入研究IFI的診治奠定了基礎。與國際上發(fā)表的其他有關IFI診治指南比較,新版指南同時結合了中國臨床實踐的現(xiàn)狀和體會,在細節(jié)上進行了變動,例如具體易感因素的確定。歐洲腫瘤治療與研究協(xié)作組(EORTC制定的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指南中,將發(fā)熱(體溫在38 以上作為IFI宿主的易感因素,但在該指南中,此點并未列入宿主易感因

3、素,而被列為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美國血液學會則將血液系統(tǒng)患者群分為高、中、低危人群。對具有不同危險因素人群的診斷傾向不同,但診斷方式與治療內容無本質區(qū)別。由于我國目前尚缺乏大型、前瞻性的調查資料,因此確定宿主的易感因素更多的是參照國外資料及專家經驗。IFI的分層診斷和定義IFI的分層診斷和定義要考慮三方面因素:宿主因素、臨床標準和微生物標準。該新版指南中,臨床診斷依然分為主要臨床標準和次要臨床標準,盡管近來國外專家組在其指南中取消了所謂的主要和次要臨床標準,但中國專家一致認為,考慮到國內醫(yī)生對真菌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認知過程,區(qū)分主要與次要標準有助于辨識真菌感染,從而進行相應的積極治療,因

4、此指南中仍保留了主要和次要臨床標準。微生物標準:痰液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直接鏡檢或細胞學檢查發(fā)現(xiàn)霉菌或新型隱球菌,鼻竇抽取液直接鏡檢或細胞學檢查或培養(yǎng)呈霉菌陽性;血液真菌培養(yǎng)陽性,無菌體液經直接鏡檢或細胞學檢查發(fā)現(xiàn)除隱球菌外的其他真菌,未留置尿管的情況下,連續(xù)2份尿樣培養(yǎng)均呈酵母菌陽性或尿檢見念珠菌管型;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腦脊液或2份以上的血液樣品呈曲霉抗原陽性或肺部異常,與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標本中(血液、痰液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等卻無法培養(yǎng)出任何致病菌。因此,IFI診斷依然分為:確診IFI(組織學證據(jù)、臨床診斷IFI(符合1項宿主因素、1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或2項次要臨床表現(xiàn)及1項微生物學證據(jù)和

5、擬診IFI(1項宿主因素及1項微生物學標準或2項次要臨床標準。盡管IFI的定義明確,但其診斷仍存在巨大挑戰(zhàn):肺部CT對于診斷IFI的價值有限,且診斷較延遲,纖維支氣管鏡及灌洗對于診斷肺部IFI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病理檢查需要進行有創(chuàng)操作,因此對于極度粒細胞缺乏患者具有很大的感染風險,有局限性。為此,早期診斷的新方法呼之欲出,如GM 試驗、G試驗和實時定量PCR。抗真菌治療策略基于IFI的分級診斷,對其治療也應采取相應的策略(圖1。對于感染幾率超過10%的患者群,預防性抗真菌治療依然是重要的防治手段。新版指南對適合接受預防治療的人群也有明確的描述:接受高強度免疫抑制治療的骨髓移植患者,急性淋巴細胞

6、白血病誘導階段和粒細胞缺乏同時接受大劑量皮質激素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單抗或嘌呤類似物聯(lián)合化療的淋巴瘤患者,出現(xiàn)粒細胞及淋巴細胞雙重減少的患者,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等。預防治療應選擇毒性小、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藥物。兩性霉素B因毒性大而不適合在預防階段應用,指南推薦選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特別是伊曲康唑抗菌譜廣、價格便宜、安全性好,是比較理想的預防性用藥。 2007年歐洲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大會(ECCMID報告了一項關于經驗性抗真菌治療的薈萃分析結果,這一包含了25項臨床試驗、5803例隨機入組患者的研究表明,經驗性抗真菌治療可顯著降低IFI的發(fā)生率(RR:0.21,95% CI:0.070.6

7、1,但總死亡率并未下降(RR:0.98,95% CI:0.531.81。與兩性霉素B組相比,接受唑類藥物治療患者的IFI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均無顯著差異。根據(jù)前面提到的IFI診斷手段的局限性及血液病或惡性腫瘤患者的疾病進展特點,經驗性抗真菌治療依然是主流,且預計在今后5年內將依然如此。近幾年曲霉菌和非白念珠菌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上升,白念珠菌感染則有所下降,曲霉菌對伊曲康唑敏感而氟康唑對其無效,基于此,本版指南不再將氟康唑推薦做為經驗性治療用藥。由于伊曲康唑的抗菌譜廣、安全性良好、性價比較高,使其成為經驗性治療的首選藥物。2002年 Walsh 等在N Eng J Med 上發(fā)表的一項比較伏立康唑和脂質

8、體兩性霉素B用于經驗性治療的研究結果顯示,伏立康唑在治療成功率上低于兩性霉素B,因此FDA未批準伏立康唑用于經驗性治療,但依據(jù)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在本版指南中未完全按照美國指南,而是將伏立康唑與卡泊芬凈也列為經驗性治療的可能選擇。既往的研究表明,搶先治療與經驗性治療對IFI的發(fā)生率無顯著影響,但均可明顯降低相關的治療費用,根據(jù)臨床推斷的致病菌種,可選擇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凈。與之相似,確診治療也需要根據(jù)病原菌的檢出結果進行合理的藥物選擇(圖2。 雖然近年來新型抗真菌藥物不斷涌現(xiàn),但真菌感染所致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歸納缺乏有效治療的原因主要是診斷延遲和治療量不足或療程

9、不夠,同時還受到有限診斷方法和昂貴治療費用的限制,此外接受藥物治療所帶來的毒副作用也是限制因素之一。為提高療效所開展的抗真菌聯(lián)合治療還需要更多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來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2003年多位知名學者包括Steinbach WJ、Stevens DA 和Denning DW在Clin Infect Dis上發(fā)表綜述,認為多烯類與棘白菌素類、唑類與棘白菌素類間聯(lián)用可產生更強的抗曲霉菌活性,可能是嚴重曲霉菌感染的有效治療手段,但目前對聯(lián)合用藥價值的認識僅僅源于體外和動物實驗,系統(tǒng)的臨床試驗太少,并且缺乏藥代動力學資料,此外目前的聯(lián)合治療僅限于病例報告的臨床療效經驗,因此尚無足夠證據(jù)證明聯(lián)合治療可用于一線治療。但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聯(lián)合治療:標準治療失敗,標準治療不能耐受,因多株耐藥菌感染而單藥不能控制和廣泛感染。總之,臨床實踐中如何更好地應用指南需要醫(yī)生的智慧和靈活把握。指南往往代表專業(yè)學會的觀點,僅供臨床醫(yī)師臨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