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魯教版2.1第一課時課時跟蹤訓練_第1頁
地理必修ⅰ魯教版2.1第一課時課時跟蹤訓練_第2頁
地理必修ⅰ魯教版2.1第一課時課時跟蹤訓練_第3頁
地理必修ⅰ魯教版2.1第一課時課時跟蹤訓練_第4頁
地理必修ⅰ魯教版2.1第一課時課時跟蹤訓練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跟蹤訓練(滿分100分時間30分鐘)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北京時間2012年3月21日凌晨2時02分,墨西哥格雷羅州附近地區(qū)發(fā)生里氏7.6級地震,附近海洋上漁船上的人可能感覺到()A上下顛簸B左右晃動C先上下顛簸,再左右晃動 D先左右晃動,再上下顛簸解析:橫波傳播速度慢,且只能在固態(tài)介質中傳播。答案:A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完成23題。2圖中A表示()A莫霍面 B古登堡面C軟流層面 D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殼是一個不連續(xù)圈層,大陸部分較厚,大洋部分較薄BA以上為巖石圈CH和D都是地核的組成部分D圖中B處為巖漿的發(fā)源地解析:圖中A處為地震波波速

2、發(fā)生突然變化的面,且平均深度較小,故為莫霍面。莫霍面以上為地殼;地殼是一個連續(xù)的圈層,H為內核,D為外核。答案:2.A3.C2009年10月12日,溫家寶總理親筆寫信給新華社,就11月發(fā)表的“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文中出現(xiàn)的巖石學分類的錯誤進行更正,并向讀者致歉(親筆信如圖)。據(jù)圖文回答46題。4總理所說 “巖石學的分類”是按什么來劃分的?()A巖石的結構 B巖石的成因C巖石的外形 D巖石的成分5下列巖石歸類正確的一項是()A石灰?guī)r火成巖 B片麻巖沉積巖C玄武巖巖漿巖 D花崗巖變質巖6對于三類巖石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花崗巖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玄武巖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板巖經過變質作用可以形

3、成頁巖C沉積巖內一定含有化石D組成巖石圈的三大類巖石可以相互轉化解析:第4題,巖石按其成因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第5題,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片麻巖屬于變質巖,花崗巖屬于巖漿巖。第6題,花崗巖和玄武巖都是巖漿巖,屬于內力作用成巖,頁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板巖,含有化石的一定是沉積巖,但是沉積巖不一定含有化石。三大類巖石可以相互轉化,但不是所有巖石的都可以直接轉化。答案:4.B5.C6.D當?shù)貢r間2011年6月5日,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南部的普耶韋火山開始噴發(fā),這是該火山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噴發(fā),火山灰形成的煙霧在全球范圍內擴散。據(jù)此回答78題。7該火山噴發(fā)的熔巖來自()A地殼 B巖石圈C地幔 D

4、地核8在該火山口附近最可能發(fā)現(xiàn)的巖石是()A石灰?guī)r B頁巖C玄武巖 D花崗巖解析:第7題,熔巖即巖漿,來自地幔的軟流層處。第8題,玄武巖是噴出型巖漿巖,最有可能在火山口附近找到。答案:7.C8.C讀下圖,回答911題。9巖層A、B、C、D按由老到新的關系排列應是()AA、B、C、D BA、C、B、DCA、C、D、B DA、D、C、B10如果在A巖層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珊瑚化石,那么能夠推測當時的沉積環(huán)境是()A溫暖的深海 B寒冷的深海C溫暖的淺海 D寒冷的淺海11若A層含有珊瑚化石,E處巖石可能是()A花崗巖 B玄武巖C大理巖 D石灰?guī)r解析:第9題,從圖示內容看,A、C屬于成層分布的巖層,有層理構造

5、,可推斷為沉積巖,并且A層在下,C層在上,這說明A層形成年代早于C層;B層穿透了A、C兩層,且沒有層理構造,可推斷B層是由于巖漿活動而形成的巖漿巖,其形成年代晚于A、C層;D層為上覆巖層,與B層成垂直接觸,可判斷其形成年代晚于B層。第10題,在A巖層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珊瑚化石,珊瑚生存于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中,所以可推知A層形成的地理環(huán)境為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第11題,含有珊瑚化石的A巖石可能為石灰?guī)r,E處為A巖層的變質巖,可能為大理巖。答案:9.B10.C11.C12下圖是“三大類巖石關系示意圖”,圖中所代表的內容依次是()A噴出巖巖漿侵入巖變質巖巖漿沉積巖B巖漿侵入巖變質巖沉積巖沉積物噴出巖C噴出巖沉積

6、物變質巖沉積巖巖漿巖侵入巖D噴出巖侵入巖變質巖巖漿沉積巖巖漿解析:圖中表示從地球內部噴出的巖漿,直接噴出地表的巖漿經冷凝成為噴出巖(如圖中),未上升至地面的巖漿經冷凝成為侵入巖(如圖中)。先形成的噴出巖經過風化、侵蝕、搬運作用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堆積起來,形成沉積物(如圖中),沉積物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如圖中)。噴出巖、侵入巖和沉積巖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經高溫高壓作用發(fā)生變質,形成變質巖(如圖中)。各類巖石在地殼深處以及地殼以下發(fā)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巖漿。答案:B二、綜合題(共40分)13.讀“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20分)(1)圖中字母A是_界面,B是_界面。(4分

7、)(2)圖中字母代表的圈層名稱是:F_;FG_;C_。(6分)(3)D處為_,其物質組成為_,是_的發(fā)源地。(6分)(4)地殼結構的主要特點是:_。(4分)解析: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界面有兩個:一個是位于地表以下平均17千米處的莫霍面,另一個是位于地表以下2 900km處的古登堡面;圖中A為莫霍面,B為古登堡面。F位于莫霍面以上,故為地殼;C界于莫霍面與古登堡面之間,為地幔,G為上地幔上部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加上地殼部分,為巖石圈。D處位于地表以下400km處,為軟流層。地殼是一個連續(xù)圈層,大陸部分較厚,大洋部分較薄。答案:(1)莫霍古登堡(2)地殼巖石圈地幔(3)軟流層塑性物質巖漿(4)地殼是一

8、個連續(xù)圈層,大陸部分較厚,大洋部分較薄14讀“地殼物質循環(huán)簡略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1)圖中所示自然環(huán)境剖面圖,包括地球的_圈、_圈、_圈、_圈等圈層。(4分)(2)圖中的箭頭表示地殼物質在自然環(huán)境中_運動的方向和過程。其中,A表示_巖;B和O表示_巖;C表示_巖。(4分)(3)填出圖中下列三字母代表的地殼物質運動過程:P_作用;M_作用;L_作用。(6分)(4)從圖中可以看出,地表巖石受到_圈和_圈中各種外力的作用,促使地殼物質完成了循環(huán)運動的過程。(6分)解析:此題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特點、地殼物質組成、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等知識,以及靈活運用地質作用(內、外力作用)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