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_第1頁
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_第2頁
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與流程一目的:規(guī)范臨床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二適用范圍:實驗室和工作人員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電、化 學危險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證實驗室的安全運作,將事故 控制在最低限度。三工作程序:l 工作人員和實驗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1 吸煙實驗室工作區(qū)內(nèi)絕對禁止吸煙。點燃的香煙是易燃液體的潛在火種; 香煙、雪茄或煙斗都是傳染細菌和接觸毒物的途徑。12 食物、飲料及其它實驗工作區(qū)內(nèi)不得有食物、飲料及存在“手接觸可能的其它物質(zhì)。 實驗室工作區(qū)內(nèi)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食物應放置在允許進食、 喝水 的休息區(qū)內(nèi)。1 3 化妝品實驗工作區(qū)內(nèi)禁止使用化妝品或進行化妝,并建議經(jīng)常洗手的實驗 人員使

2、用護手霜。14 眼睛和面部的防護處理腐蝕性或毒性物質(zhì)時, 須使用安全鏡其它保護眼睛和面部的防護 用品。但允許面罩或工作人員在實驗室的危險區(qū)內(nèi)不要佩戴隱形眼 鏡,除非同時使用護目鏡或面罩。使用、處理能夠通過粘膜和皮膚感染的試劑,或有可能發(fā)生試劑濺溢的情況時,必須佩帶護目鏡、面罩 或面具式呼吸器。15 服裝和個人防護裝備除要求符合實驗室工作需要的著裝外,工作服應干凈、整潔。所有 人員在各一實驗區(qū)內(nèi)必須穿著遮蓋前身的長袖隔離服或長袖長身的 工作服。當工作中有危險物噴濺到身上的可能時, 應使用一次性塑料 圍裙或防滲外罩。有時還需要佩戴其它防護裝備如:手套、護目鏡、 披肩或面罩等。 個人防護服裝應定期更

3、換以保持清潔, 遇被危險物品 嚴重污染,則應立即更換。 盛放被污染的實驗服和工作服,應用合適 的、有標識并能防滲的包裝。 清洗時應用足夠高的溫度和足夠長的時 間以獲得良好的去污效果。不得在實驗室內(nèi)設值班床,嚴禁在實驗室內(nèi)住宿。16鞋 在各工作區(qū)內(nèi),應穿舒適、防滑、軟底并能保護整個腳面的鞋。在有 可能發(fā)生液體濺溢的工作崗位, 可加套一次性防滲漏鞋套。 帆布鞋可 吸收化學物品和有傳染性的液體。17 頭發(fā)和飾物留長發(fā)的工作人員應將頭發(fā)盤在腦后, 佩戴帽子。 以防止頭發(fā)接觸到 被污染物和避免人體脫屑落人工作區(qū), 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機器或 可隨人傳染性物質(zhì)的飾物。18 胡須蓄有胡須的男性工作人員必須遵

4、守上項規(guī)定。19 洗手 實驗室工作人員在脫下手套后、離開實驗室前、接觸患者前后、以及 在進食或吸煙前都應該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或其它污染物時,應立 即洗手。1 10眼睛沖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體液濺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1 11呼吸防護 在沒有有效的硬件控制的實驗室或?qū)嶒炇也荒苡行У乜刂莆kU因素 時,工作人員配戴呼吸防護器具,以防止吸入被有害粉塵、氣體、煙 霧、蒸氣污染的空氣。這些防護器具包括:防塵面罩、機械或化學濾 筒式呼吸器、 導管式呼吸器以及自給式呼吸器, 提供的呼吸防護器具 必須是根據(jù)現(xiàn)有標準專門設計的, 對某些特殊危害應能提供足夠保護 的。下列情況應使用正壓、自給式呼吸器:*

5、有害氣體的性質(zhì)不明;* 氧氣含量低于 195;*存在有不易察覺的有害氣體; *吸入的污染氣體會立即對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脅; *緊急處理危險物質(zhì)的事故時。在有可能需要做復蘇治療的地方, 應準備口對口 I 式復蘇包或其它相 關的通氣裝置。1 12移液 所有實驗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應使用助吸器。1 13銳利物品 謹慎處理針頭、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銳利物品。使用后的針具不要折 斷、彎曲、破損、重復使用或用手重裝在針管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上 的針頭用后不要取下, 銳利物品應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內(nèi), 在 完全裝滿之前就應及時丟棄。1 14隔離措施 接觸患者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遵守醫(yī)院的隔離措施。 115“工

6、作環(huán)境1151“清潔”區(qū)和“非清潔”區(qū) 根據(jù)實驗室的具體工作情況由主任選擇并確定“清潔”和“非清潔” 工作區(qū),在清潔區(qū)和非清潔區(qū)之間設“緩沖室” 。被指定為“清潔” 的區(qū)域,則應努力保持清潔,如采取預防措施,防止電話、視頻顯示 器終端、鍵盤、門柄及其它經(jīng)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觸摸的物品的污染, 要求工作人員在觸摸設備 (如計算機鍵盤及電話的保護罩等 )前取下 手套,儀器設備和工作面的應常規(guī)消毒和清潔。被指定為“非清潔” 的區(qū)域,允許戴手套接觸所有物品 (如電話、門柄、計算機終端和其 它物品 ),所有這些物品的表面都認為是不清潔的。未戴手套的人員 如果使用該區(qū)域內(nèi)的電話、計算機終端或其它設備,應該戴

7、上手套, 或在使用后立即徹底洗手, “清潔”和“非清潔”區(qū)都應保持整潔。 實驗臺至少應每天清潔次, 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 用新鮮配制的 1:10 的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合適的含氯消毒劑清洗。在處理濺溢的樣品或嚴重污染的工作面時, 應戴上手套和其它個人防護裝備、 使用相 應合適的清潔劑清除所有的濺溢物。1152 設備 冰箱、冷凍柜、 水浴和離心機應該定期清洗和消毒,在發(fā)生嚴重污染 后應立即進行清洗和消毒, 進行清洗、 消毒時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 或其它合適的防護服。1153 外衣外衣 (實驗服、工作服 )應懸掛在遠離散熱器、蒸汽管道、供暖裝置、 以及有明火的地方, 不要掛在壓縮氣瓶或滅火器上, 也

8、不要掛在門的 玻璃隔板上,妨礙視線。 “清潔”的和“非清潔”的個人防護服要分 開存放。1154 垃圾處理 每天至少清理垃圾,送至醫(yī)院焚化爐焚化。1155 裝飾不得在電燈、 燈座或儀器上進行裝飾, 更不要使用電子裝飾物、 蠟燭、 圣誕樹等有引起火災危險的裝飾品。1156 個人物品 實驗工作區(qū)不得存放個人物品,如錢包、外套、皮靴、咖啡杯、運動 服、預包裝的食品和藥品等。1157 用后的廢棄物品 實驗工作區(qū)內(nèi)的用后廢棄物品存量不要太大。 具危險性的液體如酸或 堿性液體應放在視平線下。 較大的廢棄物容器應靠近地面存放, 在用噴灑消防設備的地方,與天花板的距離應保持 90 厘米以上,在不用 噴灑的地方應

9、與天花板保持 50 厘米以上的間距。1158 出口通路實驗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須保持暢通無阻, 不準堆放物品、 垃圾、裝置、 或設備。注意:無論任何時間、何種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滅火器、火 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1 16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時應遵循下述安全規(guī)則:* 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試管上的塞子,粘緊的時可用刀切開分離。*接觸過傳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應先消毒。*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應丟棄在有專門標記的、單獨的、不易 刺破的容器里。*高熱操作玻璃器具時應戴隔熱手套。* 每次換班前,用 1:10 的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其言合適的消毒劑對洗 刷玻璃器具

10、的區(qū)域進行表面消毒。*破碎的玻璃器具只能使用機械裝置處理。1 17離心機1171 氣溶膠離心過程中應控制氣溶膠的產(chǎn)生在最低水平。1172 操作離心機只有在蓋好蓋板后,才能啟動。1173 污染 裝標本(血、尿、痰 )或易燃液體的離心管,只能在管塞密封后方可離 心。1174 傳染性物品所有能夠產(chǎn)生氣溶膠進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標本, 都應使用密封的離 心管,并在蓋緊的離心頭或轉(zhuǎn)頭中進行。1175 清洗用 1: 10 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其它合適的消毒液常規(guī)清洗離心機。 1176 平衡離心時應保持合適的平衡,以保證離心的順利進行。 2防火安全準則2 1 安裝有警報系統(tǒng)。每個檢測和報警裝置都與總警報系統(tǒng)連接。

11、 實驗室的任何地方, 包括儲藏室能聽到警報系統(tǒng)的報警。 所有有關建 筑的防火設置,都應經(jīng)當?shù)叵啦块T審核批準。22 防火221 隱患的估計和研究在開始臨床實驗工作之前就應對火災的隱患進行研究, 在實驗工作運 行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研究火警的隱患。研究的內(nèi)容包括:2 211 使用化學物品的數(shù)量和性質(zhì),可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以 及電器設備的隱患等。22L 2 哪些操作方法已經(jīng)改變了,新使用了哪些化學物品,以及 在上屆消防培訓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的工作人員。2213 無人值班看守的自動化實驗操作。222 易燃易爆物2 221 易燃性液體的供給量應控制在有效并安全進行實驗的最 小量。待處理的用過的可燃性液體也應

12、計算在內(nèi)。23 禁止用冰箱儲存易燃液體。如果確實需要,應存放在專門的防 爆冰箱內(nèi)。冰箱應遠離火源。2 224 從儲藏罐里倒出易燃液體,應在專門的儲藏室或通風櫥 內(nèi)進行。運送易燃液體時,其金屬容器應有接地裝置。2. 2. 2. 5加熱易燃易爆液體(燃點低于94 C)必需在通風櫥進行, 不能用明火加熱。 裝易燃易爆物的容器應經(jīng)當?shù)赜嘘P消防部門審核批 準。2. 2. 3 火源隱患2. 2. 3. 1 常見的火源是明火、加熱器件和電火花 (電燈開關、電動 機、摩擦和靜電 )。2. 2. 3. 2 應對電氣設備的接地、漏電和墻上插座的接地、極性進 行年度檢查。2. 2. 3. 3 應盡量消除各種火源隱患

13、。2. 3 滅火 實驗室配備足夠撲滅各種火情裝置。2. 3. 1 滅火器根據(jù)上級消防部門的規(guī)定配備、 擺放滅火器, 并根據(jù)要求對滅火器進 行定期檢查維修。*A類滅火器適用于固體可燃物(如紙、木材、塑料)引起的火災。A類 滅火器多數(shù)為消防水栓。 *B 類滅火器適用于汽油和溶劑引起的火 災。 B 類滅火器多數(shù)為二氧化碳或化學干粉,如碳酸氫韋內(nèi)。*C 類滅火器適用于電氣引起的火災。所有工作人員都應知道電開關 的位置以及切斷失火電器電源的方法。232 警報系統(tǒng)應進行年度安全檢查,隨時檢修、維護的。233 如火災波及供氣管道系統(tǒng)應立即關閉遠端閥門以切斷燃氣來 源。如果無法做到這點或燃氣是來自儲氣瓶時,

14、則應立即從房間內(nèi)撤 離。24 消防訓練241 應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防火安全訓練。242 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學會如何發(fā)布火警警報,學會遇有失火時 應做到:2421 撥打報警電話“ 119”。2 422 發(fā)出火警警報以求得幫助,并開始從失火區(qū)或建筑物撤 離。2423 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攜式滅火器進行滅火。2424 如果不能撲滅火情,應把所有通向火場的門關緊,并用 濕毛巾或床單堵住下面的門縫,以阻止火情的蔓延。2425 應將房間里的所有人員撤出。 (如果火情并非十分危險, 可安排留下一人,向前來滅火的消防隊員介紹具體情況。 ) 243由受過訓練的人員講解使用便攜式滅火器進行滅火的技能 訓練應為“手

15、把手”的方式,還應包括不同火情采用不同滅火器的知 識。 244對工作人員撤離火場的訓練應經(jīng)常舉行,每年進行幾次。所 有人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訓練 (包括夜班和周末加班的人員 )。練習應 包括幫助病人和其他人員的撤離。撤離時,應關閉所有門窗。 3實驗室用電安全準則31 儀器用電作為儀器維護措施的一部分, 應進行年度的安全用電檢查并建立檔案 記錄。每年至少對所有電插座的接地和極性、 電纜的完整性進行檢查 一次,并將結果記錄在案。 可移動的設備應接地或采用更先進的方法 防止觸電, 但全部塑封無法接地的儀器例外。 新設備在使用前也應進 行同樣的檢查。實驗室應裝有足夠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減少在插 座上接

16、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過多的電線。 在空氣中存在達到一 定數(shù)量的易燃氣體或蒸汽有可能形成可爆性混合物的危險環(huán)境下, 應 使用指定專門為此設計的防爆電器設備。3 2 維修與維護 所有電器設備的維修與維護只能由取得正式資格的維修人員進行。 321 儀器的維修 除校準儀器外,儀器不得接電維修。維修時要確保手干燥,取下所有 的飾物 (如手表和戒指 ),然后謹慎操作。322 線路檢修 實驗室技術人員不得維修建筑物的電力系統(tǒng)。任何涉及開關、插座、配電箱、保險絲、斷路器的維修工作應由醫(yī)院維修人員或其他有資格 的人員進行。323 接地 電器設備必須接地或用雙層絕緣。電線、電源插座、插頭必須完整無 損。在潮濕

17、環(huán)境的電器設備,要安裝接地故障斷流器。4化學危險物品使用準則4 1 引言 臨床化學實驗室存有許多腐蝕性、毒性、易燃和不穩(wěn)定試劑,屬化學 危險物品。實驗室工作使用化學危險物品,應向有關機構備案,并遵 守相應管理規(guī)定。 所有化學危險物品的容器都應有清晰標記。 目前, 廣泛應用配制好的試劑和試劑盒,致使有些化學危險物品不易被識 別,對這些試劑和試劑盒的成份應予復審并給予適當標記。 實驗室 管理人員有責任向工作人員介紹化學危險物品。 每一種化學危險物品 應有材料安全數(shù)據(jù)表顯示它的特性。 實驗室技術人員有責任熟悉并向 同事介紹化學危險物品和遵照安全操作。42 化學危險物品分類421 腐蝕品 腐蝕品是接觸

18、人體后給人造成可見損傷或不可逆改變的物質(zhì)。 腐蝕性 化學廢棄物是指pH小于2. 1或pH大于12. 5或?qū)︿?SAEI020)的 腐蝕力超過O. 635cm/年(55t)的物質(zhì)。例如:鹽酸。4. 2. 2 毒害品毒害品是吸人、食人或少量接觸即可引起嚴重生物效應的物質(zhì)。423 致癌物 由于檢測化學物品能否誘發(fā)惡性腫瘤的測試系統(tǒng)很不相同, 定義致癌 物比較困難。例如:苯。424 可燃燒物 可燃燒物指任何可燃燒的化學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4. 2. 4. 1易燃液體(燃點低于38C)可分為以下幾個級別:1A級:燃點低于22C-12C ;沸點低于18C 21B級:燃點低于22 C-12C ;沸點高

19、于18C1C級:燃點高于21 C低于38C4. 2. 4. 2可燃液體(燃點高于38C低于60C)可分為以下幾個級別:皿A級:燃點高于60C低于94C皿B級:燃點高于94C4. 2. 5 易爆化學物品易爆化學物品是指能迅速發(fā)生劇烈化學變化的不穩(wěn)定物質(zhì), 爆炸性分 解可在正常溫度和壓力下發(fā)生。例如:肼。4. 3 材料安全數(shù)據(jù)表及標簽 購進可能有危害的化學物品都必須附有材料安全數(shù)據(jù)表。 所有危險化 學品都需要以易于識別的形式進行標記, 使專業(yè)和非專業(yè)人員很容易 警覺其潛在的危險性。標記可以是文字、圖標、標準化代碼或多種形4. 4 腐蝕品的儲存4. 4. 1 儲存腐蝕品應在近離地面處儲存以減小掉下的

20、危險442酸性試劑瓶的搬運搬運體積超過 500ml 的濃酸試劑時,必須用運載托車。443 不能共存的化學物品 注意不要在同一區(qū)域內(nèi)存放互相不能共存的化學物品。 例如:乙酸或 乙酸酐等有機酸應與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強氧化劑分開儲存。444 個人防護裝備在使用腐蝕性物品場所的工作人員, 應該穿戴圍裙、 手套和其它個人 防護裝備。445 濺溢使用任何化學物品之前,應安排好處理容易破碎或溢出的物品的容KB器。446化學通風櫥所有揮發(fā)性腐蝕物品的操作,都必須在化學通風櫥中進行。45 易燃物的儲存451 儲存易燃易爆液體應在合格的容器里儲存。 分裝時應有明確的易燃和可燃 性標記,工作儲備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21、 儲存可燃性液體的倉庫應遠離 明火和其它熱源。452 冰箱可燃性液體如需要在冰箱內(nèi)存放, 該冰箱的設計必須符合避免產(chǎn)生蒸 汽燃燒的要求。 實驗室所有的冰箱門都應標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 可 燃性液體。46 緊急處理實驗室必須重視發(fā)生化學危險品濺溢的可能性。 有關工作人員都應接 受培訓,以掌握處理突發(fā)事故的知識。 培訓應包括化學危險物品濺溢 的識別,熟悉向管理部門通報的方法和保護自身安全應采取的措施。 在多數(shù)濺溢事故中, 實驗室可以決定撤離的區(qū)域, 并通知有關專業(yè)部 門處理。如果由外部專門機構處理濺溢物, 則實驗室就必須中斷工作, 直到隱患排除。47 污染物的清除和處理 每個實驗室都應負責日常的清

22、污工作。 在結束常規(guī)工作時、 工作交班、 發(fā)生緊急事件如清除濺溢物后,都需要進行清污工作。需外送維修的設備, 只有在實驗室管理人員確認沒有化學危險物品污 染時,才能外送維修。471 廢棄化學物品 所有廢棄化學物品都應按危險物品處理,除非能夠確定它的性質(zhì)。 清潔濺溢有害物質(zhì)的所用材料, 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 都被認為是有 害廢棄物。472 專職人員 實驗室專人協(xié)調(diào)和負責處理實驗室有害化學廢棄物。473 容器 化學廢棄物放置在密閉、有蓋的容器中。474 標簽化學廢棄物的包裝應有標簽,標簽應包含以下內(nèi)容:*日期*來源*實驗室來源*成份*物理性質(zhì)(氣體、液體等 )*體積*危險性(易燃或易爆 )475

23、運輸實驗室由專責人員負責容器轉(zhuǎn)運, 并將其放置在指定的廢棄物堆放場 所。5實驗室微生物安全準則5 1 引言在臨床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接觸標本和操作過程中,可能被感染。臨 床實驗室可能接觸的微生物可分為三類:511 病毒,如:病毒性肝炎 (特別是乙型及丙型 肝炎)和獲得性免 疫缺陷綜合癥 (AIDS) 。512 細菌,包括:細菌、分枝桿菌、真菌。513 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體,如出血熱病毒和立克次體。 因為從病史和體檢不能可靠地鑒定所有病人的病原體, 所以當接觸和 處理所有的體液時,均應執(zhí)行“常規(guī)預防措施” 。52 感染途徑521 空氣傳播 在取下裝有標本試管的塞子時、 溶液灑落在堅硬的表面上、

24、用未加塞 子的試管進行離心或溶液 (包括接種環(huán)內(nèi)的溶液 )加熱太急時,具有傳 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種情況下,可能形成氣煙霧散布在空氣中。 522 經(jīng)口傳播 用口吸移液可能導致微生物人人體引起傳染。傳染也可通過間接途 徑,如飲食或吸煙前沒有徹底洗手引起“手口”傳染。523 直接接種偶然的針刺、 碎玻璃劃傷和動物咬傷均可通過直接接種引起傳染。 臨 床標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過被紙張輕微劃傷的手指、 很輕的擦傷或損 傷的表皮進入人體造成感染。524 粘膜接觸 一些病原體,包括肝炎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能夠通過與 粘膜(如眼結膜 )的直接接觸進入人體。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換隱形眼 鏡或使用化妝

25、品前應徹底洗手。53 血源性病原體531 間接接觸 臨床實驗室工作人員都面臨著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可能性。 為了減低 對乙型肝炎 (以下簡稱乙肝 HBV) 、丙型肝炎 (以下簡稱丙肝 HCV) ,每 個實驗室都應制定“控制接觸感染原的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內(nèi)容: *方案的目的* 一般項目管理 (負責人、工作人員的職責、年度總結和改進措施 )感染風險的檢查* 執(zhí)行的方法 (工程學控制、實際工作控制、個人防護裝備、實驗室事 務管理)*乙肝疫苗接種* 接觸病原體后的評估和隨訪,包括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的處理和他們的書 面意見,以及醫(yī)學記錄保存*標簽和標志* 資料和培訓 (課目、方法和記錄保存 )532 備注所

26、有的單位都應執(zhí)行“常規(guī)預防措施” 。另外,每個實驗室都應確定 每個職員工作崗位的潛接觸的程度。 一旦確定有接觸潛在感染原的可 能,應采取硬件控制和操作過程控制, 以減少或消除接觸這些潛在感 染原的可能。提供相應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工作服、實驗服、 面罩、面具、護目鏡、安全鏡和鞋套等。 并講解何時使用和如何使用。 533 常規(guī)預防措施 *來自所有病人的血液和體液都被認為是具有傳染性的。所有血液和 體液的標本都應放置于具有安全蓋的結構優(yōu)良的容器里, 以防在運輸 過程中發(fā)生泄漏。 采集標本時應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隨標本的檢驗 單。如果存在潛在的或?qū)嶋H的污染,則應再加一層包裝 ( 例如:包裝 袋)

27、。所有的標本應加上生物危害標簽。* 所有處理血液和體液 (例如:取下真空試管的塞子 )的工作人員都應 戴上手套。 如果有可能發(fā)生血液或體液的噴濺, 則應使用面部防護裝 備。*對于組織學和病理學檢查、微生物培養(yǎng)之類的常規(guī)操作,并不需要 在生物安全櫥內(nèi)進行。但是,如果操作過程中會產(chǎn)生氣煙霧或飛沫, 則應使用生物安全櫥(1類或皿類),這些操作包括混勻、超聲霧化和 劇烈攪拌。*實驗室應使用機械移液裝置。絕對禁止用口吸移液。 *使用注射器和針具時應防止受傷。 禁止用手將針套重新套在針頭上、 禁止故意將針頭彎曲或折斷、 將針頭從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 或?qū)︶?頭進行其它操作。 所有銳利物品在使用后都應放人貼

28、有清晰標簽、 不 會被刺破的容器內(nèi), 然后運至處理場所。 廢棄銳利物品的容器應就近 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為防止裝得過而滿意外傷人, 應在裝滿后盡快*血液或其他體液發(fā)生泄漏或工作結束后,均應使用合適的化學殺菌 劑對實驗室工作區(qū)進行表面消毒??墒褂眯迈r配制的漂白粉溶液 (次 氯酸鈉 1:10 稀釋液)和 2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的溶液對所有的 工作臺進行消毒。漂白劑溶液應至少作用 15 分鐘,使用其它的消毒 劑可參考其產(chǎn)品說明書。*實驗中用過的污染物品在重復使用前或裝入容器中按傳染性廢棄物 進行處理前,應先進行去污處理。* 被血液或其他體液污染的設備在實驗室內(nèi)或外送商家進行維修之 前,應先進行清潔

29、和消毒。 無法徹底消毒的設備必須貼上生物危害的 標簽。*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膚在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后必須立即徹底清洗。 在實驗工作結束后或取下手套后應立即洗手。 在離開實驗室之前應脫 下所有的個人防護裝備。* 如果實驗人員工作時有可能接觸到血液、 其它可能具傳染性的物質(zhì)、 病人的粘膜或要損傷的皮膚、 或在處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時, 都應戴 上手套。在進行血管穿刺時,包括靜脈采血、手指或腳背穿刺,也應 戴上手套。如果手套破損、 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 則應盡快更換。 清洗或消毒會損害一次性手套的質(zhì)量,故不得重復使用一次性手套, 在接觸病員后應更換手套。*工作區(qū)應使用吸收性強的紙張覆蓋。在移液、混合、振蕩、攪拌或 離心時,必須防止發(fā)生氣煙霧。*為盡量減少在緊急情況下采用口對口的復蘇術,應在那些可能需要 進行復蘇術的地方,備有復蘇包或其它通氣裝置。*患有滲出性病變或濕疹的醫(yī)務人員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觸病人,也 不得接觸醫(yī)療設備。534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接種接觸后的隨訪,為可能接觸血源性病 原體的工作人員免費接種乙肝病毒疫苗。 工作人員可以拒絕接種, 但 應在表示拒絕的協(xié)議上簽名。各單位必須制定關于對接觸血源性病原體者的緊急處理方案。 處理措 施包括事故調(diào)查, 工作人員的會診和治療, 以及防止類似事故再發(fā)生 的改進措施。5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