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_第1頁
2020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_第2頁
2020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根據(jù)全國農技中心預測,2017年我國水稻病蟲害將呈重發(fā)生態(tài)勢,發(fā)生面積 13.9億畝次,其中,稻飛虱、稻縱 卷葉螟、紋枯病重發(fā)區(qū)域廣,二化螟集中為害突出,稻瘟 病、稻曲病流行風險高,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潛在風險 大,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基腐病局部偏重發(fā)生,稻稈潛 蠅、稻薊馬、稻葉蟬、稻癭蚊、穗腐病等次要病蟲有為害 上升趨勢。為了做好 2017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特 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目標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占比達到30%以上,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面積達到37%以上,水

2、稻化學農藥使用量零增長。二、防控策略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分區(qū)治理、突出重點”為 總體策略。以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中心,應用生態(tài)工程技術提 高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控制能力。優(yōu)先采用抗(耐)病蟲品種、 健身栽培、生態(tài)調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技術,協(xié)調 應用高效、環(huán)保藥劑防治技術。強調綠色防控與專業(yè)化統(tǒng) 防統(tǒng)治相融合,促進重大病蟲害可持續(xù)治理,保障水稻產量、質量和稻田生態(tài)安全。三、防控重點按照水稻栽培類型和病蟲主攻對象,分為華南稻區(qū)、 長江中下游稻區(qū)、西南稻區(qū)、黃淮稻區(qū)、北方稻區(qū)。(一)華南稻區(qū)。 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傳統(tǒng) 雙季稻種植區(qū),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

3、條矮縮病為重點,密切 關注鋸齒葉矮縮病、白葉枯病、三化螟、稻癭蚊、稻薊 馬。(二)長江中下游稻區(qū) 。包括湖南、江西、湖北、安 徽、江蘇、浙江、上海單雙季稻混栽區(qū)和單季稻種植區(qū), 以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為重點,密切關注 稻薊馬、大螟、稻稈潛蠅、黑條矮縮病、惡苗病、細菌性 基腐病、穗腐病。(三)西南稻區(qū)。 包括云南、貴州、四川、重慶、陜 西單季稻種植區(qū),以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稻飛虱、 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為重點,密切關注粘蟲、白葉枯病、穗腐病。(四)北方稻區(qū)。 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 天津、內蒙古、寧夏單季

4、粳稻種植區(qū),以二化螟、稻瘟病、紋枯病、惡苗病為重點,密切關注稻曲病、稻潛葉蠅、穗腐病、赤枯病、稻飛虱。(五)黃淮稻區(qū)。 包括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單季 粳稻種植區(qū),以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黑條矮縮病、 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為重點,密切關注條紋葉枯 病、穗腐病。四、主推技術措施 各稻區(qū)病蟲害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生物、物理、生態(tài) 等非化防技術措施,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基數(shù),突出種子處 理、帶藥移栽、破口抽穗期保護等預防性措施,輔以合理 用藥控制危害。(一)非藥劑預防技術1. 選用抗(耐)性品種。 選用抗(耐)稻瘟病、稻曲 病、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褐飛虱、白背飛虱的水稻品 種,避免種植高(易)感品

5、種。2. 農藝措施 。( 1)翻耕灌水滅蛹。利用螟蟲化蛹期抗 逆性弱的特點,在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tǒng)一翻耕冬閑田、綠 肥田,灌深水浸沒稻樁 710天,降低蟲源基數(shù)。(2)健 身栽培。加強水肥管理,適時曬田,避免重施、偏施、遲 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潔田園。稻飛虱終年繁殖區(qū)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減少再生稻、落 谷稻等冬季病毒寄主植物。3. 生態(tài)控制。 ( 1 )生態(tài)工程控害。田埂保留禾本科雜草,為天敵提供過渡寄主;田埂種植芝麻、大豆等顯花植物,保護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等天敵的控害 能力。田邊種植香根草等誘集植物,減少二化螟和大螟的 種群基數(shù)。( 2)合理品種布局。利用不

6、同遺傳背景的水稻 品種進行合理布局預防稻瘟病。4. 性信息素誘殺 。在各代次二化螟,尤其是越冬代二 化螟始蛾期集中連片使用性誘劑,通過群集誘殺或干擾交 配來控制害蟲基數(shù)。選用持效期 2 個月以上的誘芯和干式 飛蛾誘捕器,平均每畝放置 1 個,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蘗期 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頂端 10cm為宜。5. 稻螟赤眼蜂控害 。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蛾始盛期釋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 23次,間隔35天,每次放 蜂10000頭/畝。每畝均勻放置 58個點,放蜂高度以分蘗 期蜂卡高于植株頂端 520cm、穗期低于植株頂端 510cm 為適宜。6. 稻鴨共育 。水稻分蘗初期,將 15 20 天的雛

7、鴨放入 稻田,每畝放鴨 10 30 只,水稻齊穗時收鴨。通過鴨子的 取食活動,減輕紋枯病、稻飛虱、福壽螺和雜草等病蟲草 的發(fā)生為害。7. 物理阻隔育秧 。在水稻秧苗期,采用 20 40 目防蟲 網或無紡布全程覆蓋,阻隔稻飛虱及其傳播的病毒病。(二)藥劑防治技術基于非藥劑預防技術的基礎上,在病蟲害防治關鍵時 期開展藥劑防治,藥劑防治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 普及 種子處理和帶藥移栽技術。采用咪鮮胺、氰烯菌酯種子處 理預防惡苗病和稻瘟病;吡蟲啉等種子處理劑拌種或浸種 預防秧苗期稻飛虱、稻薊馬及飛虱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 縮病、鋸齒葉矮縮病、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等病毒 ??;赤 ?吲乙 ?蕓苔、蕓苔素

8、內酯、毒氟磷種子處理或苗期噴 霧,培育壯秧。秧苗帶藥移栽,預防螟蟲、稻瘟病、稻薊 馬、稻飛虱及其傳播的病毒病。二是 根據(jù)試驗示范結果和抗藥性水平,選擇適合本地的高效、生態(tài)友好型藥劑,提 倡不同作用機理藥劑合理輪用與混配,避免長期、單一使 用同一藥劑。 三是 注重施藥技術,提高防治效果。應避開 高溫和強光照時段施藥。用足水量,常量噴霧畝噴水量不 少于 15 公斤,水稻生長后期應加大用水量。 四是 嚴格按照 農藥使用操作規(guī)程,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確保稻米質量 安全。各病蟲害藥劑防治技術關鍵點:1. 稻飛虱 。華南、西南、長江中下游稻區(qū)重點防治褐 飛虱和白背飛虱;黃淮稻區(qū)重點防治白背飛虱、灰飛虱。

9、藥劑防治重點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孕穗抽穗期百叢蟲量 1000 頭、穗期百叢蟲量 1500 頭時對準稻叢基部噴霧。2. 稻縱卷葉螟 。生物農藥防治適期為卵孵化始盛期至 低齡幼蟲高峰期?;瘜W藥劑防治指標為分蘗期百叢水稻束葉尖 150 個,穗期百叢水稻束葉尖 60 個3. 螟蟲。防治二化螟,分蘗期于枯鞘叢率達到810%或枯鞘株率 3%時施藥,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重點防治上代 殘蟲量大、當代螟卵盛孵期與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 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藥,重點防治每 畝卵塊數(shù)達到 40 塊的稻田。4. 稻瘟病 。分蘗期田間初見病斑時施藥控制葉瘟,破口前 3 5 天施藥預防穗瘟,氣候適宜病害流行

10、時7 天后第2 次施藥。5. 紋枯病 。關鍵時期為水稻分蘗末期封行后和穗期病 叢率達到 20%時。6稻曲病 。在水稻破口前 7 10 天(水稻葉枕平時) 施藥預防,如遇多雨天氣, 7 天后第 2 次施藥。7病毒病 。含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鋸齒葉矮縮病、 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主要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帶毒稻 飛虱遷入時及時防治。注意防治前作麥田、田邊雜草。8. 細菌性基腐病、白葉枯病 。田間出現(xiàn)發(fā)病中心時立 即用藥防治。重發(fā)區(qū)在臺風、暴雨過后及時施藥防治。(三)建議用藥品種與注意事項1. 建議用藥品種 。防治二化螟、大螟,蟲量較低時優(yōu) 先采用蘇云金桿菌( Bt. )、短穩(wěn)桿菌,化學藥劑可選用氯 蟲

11、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殺蟲單。防治稻 飛虱,種子處理和帶藥移栽應用吡蟲啉、噻蟲嗪(不選用 吡蚜酮,延緩其抗性發(fā)展);噴霧選用醚菊酯、烯啶蟲 胺、吡蚜酮、呋蟲胺。防治稻縱卷葉螟,優(yōu)先選用蘇云金 桿菌、甘藍夜蛾 NPV 、球孢白僵菌、短穩(wěn)桿菌等生物農 藥,化學藥劑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氰氟蟲 腙、丙溴磷等。防治稻瘟病,采用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 素或春雷霉素等生物農藥及三環(huán)唑、丙硫唑、咪銅 ?氟環(huán)唑 等化學藥劑。防治紋枯病、稻曲病,采用井岡 蠟芽菌、井 岡霉素 A( 24%A 高含量制劑)、申嗪霉素等生物藥劑和苯 甲?丙環(huán)唑、氟環(huán)唑、咪銅 ?氟環(huán)唑、烯肟戊唑醇等化學藥 劑。預防細菌性基腐病、白葉枯病選用噻霉酮、噻唑鋅。 預防病毒病,選用毒氟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