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環(huán)節(jié)高效教學模式在探究滑輪的作用中的應(yīng)用_第1頁
六環(huán)節(jié)高效教學模式在探究滑輪的作用中的應(yīng)用_第2頁
六環(huán)節(jié)高效教學模式在探究滑輪的作用中的應(yīng)用_第3頁
六環(huán)節(jié)高效教學模式在探究滑輪的作用中的應(yīng)用_第4頁
六環(huán)節(jié)高效教學模式在探究滑輪的作用中的應(yīng)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高效課堂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在探究滑輪的作用中的應(yīng)用佟 輝摘 要亳州市風華中學高效課堂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本著獨立自學、合作探究、當堂時效訓練的原則,以不斷提升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為現(xiàn)代化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可操作化平臺,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模塊化的指導作用,提升了教師對課堂過程的把控能力;A、課堂引導,明確學習目標。B、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點初步探究,為整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C、小組交流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表達、質(zhì)疑和探究的能力;D、學生展示、師生互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問互答;E、教師系統(tǒng)總結(jié);F、當堂檢測; 關(guān)鍵詞:滑輪,支點

2、,力臂,杠桿 Abstract The six link teaching mode of efficient classroom of Bozhou Fenghua middle school is in 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cooperative inquiry, classroom training,It aim at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and provides a powerful platfo

3、rm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oo.It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enhance the teachers' ability to control the classroom process. Six links: A, Classroom guidance ;B,Student self-study, teacher inspection.;C, Group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D, Studen

4、t show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E,Teacher system summary ;F, Test;Key words : Pulley, Fulcrum, Arm, Lever 滑輪實質(zhì)上是杠桿的變形,是繼“杠桿”之后的又一簡單機械,具有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可以通過杠桿平衡條件來分析,同時滑輪是學習功的原理、機械效率等知識的基礎(chǔ),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先從實物引入,通過“活動1”認識兩類滑輪,通過“活動2”體會使用動滑輪和定滑輪的意義,通過“活動3”認識滑輪的實質(zhì),從而綜合利用兩類滑輪的特點,引出滑輪組的概念,并通過“活動4”研究拉力和物

5、重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介紹了另外兩種簡單機械-輪軸和斜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細心觀察,認真分析,主動獲取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本節(jié)實驗器材簡單,知識難度小,所以教學過程應(yīng)以學生的親身實踐為主,教師只充當引導者或主持人;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什么是定滑輪和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能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對滑輪進行理論分析。知道使用滑輪組時拉力與物重的關(guān)系,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觀察和理論分析,探究兩類滑輪的作用和實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簡單機械在實際中的應(yīng)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shù)對社會發(fā)展的

6、作用。教學過程情境導入(課堂引導) 升旗手沒有站在旗桿頂端拉著國旗上升,而是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子就能使國旗升起,其中使用了什么裝置?這種裝置有什么作用?(學生議論生活中的滑輪展示)互助新授活動1 認識兩類滑輪課堂引導:杠桿的定義繞支點連續(xù)轉(zhuǎn)動的杠桿滑輪及分類?(學生自學、展示、討論)教師總結(jié):(1)將等臂杠桿的中間部分加寬(2)使之變成一個繞中心軸轉(zhuǎn)動的圓輪(3)把圓輪的外緣 加工成槽狀(4)概念:這種周邊有槽、繞軸心轉(zhuǎn)動的圓輪叫做滑輪。(5)滑輪的結(jié)構(gòu):框、輪、軸;(6)滑輪的分類:軸固定不動為定滑輪;軸和重物一起移動的為動滑輪;(7)滑輪的畫法:要體現(xiàn)出滑輪的主要特點:輪、軸、框、繩(線段

7、)活動2探究兩類滑輪的作用課堂引導:分別用動滑輪和定滑輪提起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拉力的大小相等嗎?* 使用定滑輪有什么好處?(注意:使用定滑輪提升物體應(yīng)勻速)* 改變拉力的方向,拉力大小會變化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與分析)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G/N繩子末端拉動的方向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N12水平222斜向下232豎直向下243豎直向下354豎直向下4教師總結(jié):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不能省距離,但可以改變施力的方向* 使用動滑輪有什么好處?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GN施力的方向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N12豎直向上1.223豎直向上1.734豎直向上2.2教師總結(jié):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施力的

8、方向;拓展探究:由于滑輪自身具有重力,并測得G00.4N,此時F=1/2(G+G0) (忽略f與繩重)活動3:使用滑輪的理論分析課堂引導:定滑輪、動滑輪受力分析、引導學生找出杠桿的五要素?(學生自學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與分析教師總結(jié))(1)定滑輪的實質(zhì):轉(zhuǎn)軸固定不動,相當于支點 O,拉力相當于動力,物體對繩子的拉力相當于阻力。定滑輪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因此,不省力也不費力。受力分析:物體勻速上升: F1 = G物理論上不省力也不費力。繩子與定滑輪之間有摩擦,拉力略大(F1G物)假如摩擦忽略不計使用定滑輪,既不省力也不費力,而且斜著拉時,仍舊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結(jié)論一(定滑輪的特點)(1)可以改變用力

9、方向。(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也不省距離。(3)本質(zhì)上,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2)動滑輪實質(zhì)理論分析:支點是 A 點還是 O 點?G · R = 2R · F(動滑輪相當于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因此能省一半力)* 為什么實驗中的拉力比重力的一半大?(使用動滑輪時,存在動滑輪重及繩子與動滑輪之間的摩擦) 2· F2 = G動 + F物 = G動 + G物 F2 = (G動 + G物)/2 G物G動 一般情況下,忽略動滑輪重及繩子與動滑輪之間的摩擦。F = G/2 *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xiàn)=1/2 G嗎?(動力臂L1減小,動力F增大,要使動滑輪省一半的力,

10、必須使繩子沿豎直方向拉)結(jié)論二(動滑輪的特點):(1) 不能改變用力方向。(2) 能省一半力,但費一倍距離。(F = G/2 s = 2h)(3)動滑輪本質(zhì)上相當于一個動力臂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桿。當堂檢測 1、如圖,用滑輪將重物提起,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5N,人拉繩所用力F是 N,物體和滑輪的總重力是 N。(不計滑輪和繩的摩擦) 2、如圖,利用定滑輪、動滑輪勻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物體重力都是60N,則:(1)不計動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的摩擦,拉力F甲、F乙分別是多少N?(2)如果物體被提升了2m,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甲、S乙分別是多少m? F乙 F甲 題1 題2課堂引導:*我們既要改變力的

11、方向,又想改省力,該怎么作呢?* 把一個定滑輪與一個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討論一下,你能設(shè)計出幾種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畫出來?;顒?:使用滑輪組時拉力與物重的關(guān)系(學生自學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與分析教師總結(jié))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G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N吊起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n131.82231.82331.23數(shù)據(jù)分析:如果忽略動滑輪重及繩子與動滑輪之間的摩擦,拉力F的大小與吊起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n有關(guān)。N=2 F=1/2N=3 F=1/3結(jié)論:(1)不計動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時,F = G/n; (2)由于存在動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 F = (G動 + G物)/n;(3)在不記摩擦

12、的情況下,同一條繩上各處拉力大小相等;滑輪組的特點:(1) 滑輪組集中了動滑輪和定滑輪的優(yōu)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2) 判斷滑輪組繩子的段數(shù)的方法:“橫線切割法”F = G/n ,或者利用吊在動滑輪上的每股繩子受到的拉力相等;(3) 拉力 F(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 s 是物體上升高度 h 的 n 倍,即:s = nh;滑輪組的繞法(偶定奇動)當堂檢測一根繩子最多能承受2×103N的力,用這根繩子勻速提起重力為8.2×103N物體,不計滑輪重力和摩擦,請設(shè)計滑輪組并畫出裝配圖.輪軸和斜面杠桿、滑輪都是簡單機械,它們還可以變形為輪軸;(1) 輪軸 汽車的方向盤: 從

13、上邊看下去,可畫成下圖:2、 斜面將玩具車升高時,豎直提起最費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由此可知斜面越緩和越省力。* 用活動扳手可以擰螺母,扳手是什么機械?盤山公路又是什么機械?總 結(jié)1、 定滑輪:轉(zhuǎn)軸固定不動的滑輪特點:不能省力,但可改變力的方向?qū)嵸|(zhì):等臂杠桿二、動滑輪:轉(zhuǎn)動軸與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特點: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qū)嵸|(zhì): 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3、 滑輪組(組合產(chǎn)生“1+1>2”效應(yīng))(1)拉力與物重的關(guān)系,使用滑輪組時,動滑輪被幾股繩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動滑輪的幾分之一;即吊在動滑輪上的每股繩子受到的拉力相等;(2)物體升起高度與繩自由端移動距離之間的關(guān)系;(3)滑輪組的繞法中的偶定奇動問題;(4)滑輪組與摩擦力之間的問題(輪與繩子之間的摩擦;滑輪組橫放拉動受摩擦力的物體等);(5)滑輪組的畫法問題(線與輪、軸、框等);教學反思 先讓學生用探究的方式獲得對動、定滑輪的直觀認識,然后繼續(xù)探究得出他們的使用特點。再引導他們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和論證,得出滑輪的實質(zhì)。對滑輪組的組裝理論上容易理解,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小組合作,不斷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準確判斷滑輪的省力情況是學生最易出錯的知識點,采用多種方法讓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