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學習]2022-2022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2第17課師說教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1頁
[推薦學習]2022-2022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2第17課師說教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2頁
[推薦學習]2022-2022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2第17課師說教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3頁
[推薦學習]2022-2022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2第17課師說教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4頁
[推薦學習]2022-2022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2第17課師說教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活的色彩就是學習第17課 師說本課話題尊師一、從課本中積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向別人請教,不管地位上下,年齡長幼,只要有道之人,都可以拜為老師向他學習。二、從歷史中積累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宋代理學大家。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后來程顥死,他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離去。等程頤睜開眼睛時,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兩個人仍然站在那里。這就“程門立雪的故事。三、從名言中積

2、累1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2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 3一日之師,終身為父。關漢卿4為學莫重于尊師。譚嗣同5師道既尊,學風自善??涤袨橐?、作者簡介文起八代之衰韓愈韓愈(768824),著名文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為昌黎伯,故又稱韓昌黎。因死后謚“文,又稱韓文公。其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宋代文學家蘇軾曾譽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為百世師,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所作。著有?昌黎先生文集?。二、背景回放倡導尊師之道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

3、館和國子監(jiān)。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三、相關知識1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

4、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tǒng),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tǒng),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yōu)橄噍o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2文化常識(1)“巫醫(yī)指古代用巫術醫(yī)術為人治病的人。即巫師和醫(yī)師,是一個具有兩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醫(yī)藥,是比一般巫師更專門于醫(yī)藥的人物。(2)“百工是中國古代主管營建制造的工官名稱,以后沿用為各種手工業(yè)者和手工業(yè)行業(yè)的總稱。后泛指各行各業(yè)的工匠藝人。一、通假字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傳授2

5、或師焉,或不焉 “不通“否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讀通“逗,句子中間需要稍稍停頓的地方二、古今異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3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4今之眾人古義:普通人。今義:許多人。5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要學習。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根底教育的學校。三、一詞多義1師2而3道4之5傳6其7于四、詞類活用(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用作動詞吾師道也師:學習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下:低于2名詞的意動用法吾從而師之 師:以為師孔子師郯子 師:以為師(二)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用

6、作名詞吾未見其明也 明:高明的地方小學而大遺 ?。盒〉姆矫娲螅捍蟮姆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而恥學于師 恥:以為恥五、文言句式(一)判斷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者,也表判斷)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也表判斷)(二)被動句不拘于時(“于表被動)(三)倒裝句1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現(xiàn)代漢語語序:不知句讀,不解惑)2狀語后置恥學于師(現(xiàn)代漢語語序:恥于師學)本文通過對從師學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闡述,批判了社會上“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從而鼓勵大家多向老師學習,多向圣賢學習,要“不恥相師。一、閱讀課文第13段,答復以下問題。1以下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為哪一項()A將“古之圣人與“今之眾

7、人進行比照,指出他們在學習上的態(tài)度有天壤之別。B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進行比照,得出了“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諛的結論。C“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個觀點直接指向士大夫階層的門第觀念,同時也具有學問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辯證思想。D文段以“為子擇師與“自己不從師作比照,批評了“而恥師焉的謬誤。解析:選BB項,比照得出的結論是士大夫之族其智反不能及。2下面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第1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有積極意義。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C第3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比

8、照,層層深入,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挖苦。解析:選BB項,“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錯,不是作者所說的“傳道、受業(yè)、解惑的那樣的老師。二、閱讀課文第45段,答復以下問題。3下面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作者列出舉世公認的大圣人孔子從師的事實,并以此提出打破門派偏見的主張。B韓愈認為老師和學生的區(qū)別只是聽到道理有先有后,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C第4段全段都只說明從師學習的必要性。D最后一段說明寫作本文的緣由,贊揚了李蟠“不拘于時“學于余“能行古道,又一次強調本文的論點。

9、解析:選CC項對第4段的總結不全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說明以能者為師的道理。三、閱讀全文,答復以下問題。4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指出古代的學者都要從師學習,這就強調了老師的重要性。B作者認為人無論貴賤、老少,只要有知識就有資格當老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C作者認為很多人小的時候跟從老師學習,長大后卻恥于從師,是極不明智的。D作者論證的語言很有特色,既擺事實,又講道理,文字精練,說理透徹,比照鮮明。解析:選CC項,“小學而大遺是指在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遺忘。1下定義,作結論作者一開篇就以一個明確的定義確定了老師的職責,從這個定義出發(fā),

10、由“解惑說到“從師,經過一番推論,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結論。層層銜接,一氣貫穿。2比照論證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比照,作者批判了不從師的社會風氣,這樣作者的觀點也就不言自明了。3引用論證,事例論證舉出古人從師的例子,引用孔圣人的話,進一步論證自己的觀點,也增強了說服力。 歷史不會讓任何人缺席它的宴席,只要你來過,你就必然要留下痕跡。如果沒有韓愈,?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最少會缺少這樣一些詞匯:蠅營狗茍、同工異曲、兼收并蓄、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一發(fā)千鈞而“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樣的至理名言也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抹掉。韓愈堪稱一代宗師。教授學生,這本來應該是儒家的日常工作,不知為何,唐代的學者卻以招收弟子為恥。儒家的先祖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到了唐朝,儒家卻已經沒有招收弟子的習慣了。所以柳宗元才說:“今之世,不聞有師。好為人師今天還是一個時褒時貶的詞語,總有一種當別人老師就是驕傲狂妄的味道。其實,好為人師,能夠古道熱腸,以師自任,有什么不好的呢?韓愈為師,一方面不隨俗浮沉、迎合時下的風氣,而要移風易俗,行古道,獨為所不為;一方面提攜后人,關心學業(yè),鼓勵進步,“教之以相生相養(yǎng)之道。他在?師說?中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

12、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在潮州開辦學校,大興教育之風,使潮州成了一座文化的名城。有人統(tǒng)計,韓愈以前,潮州登進士第者只有三人,韓愈之后到南宋,潮州登進士第者一百七十三人。所以潮州人民才這樣贊頌他:“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尊重知識是一種見識,保護人才是一種修養(yǎng),提攜后人是一種道德。韓愈好為人師,成就了歷史,成就了文風,也成就了自己。出河南孟縣縣城西不到五公里,太行腳下,黃河岸邊,紫金山陽坡,一代文宗韓昌黎安息在這里。韓公墓前的兩株翠柏據(jù)言已有1 600年的歷史,是后人專門從長安運來的,翠柏的主干早已斑駁如上了年紀的老人,但它們依然蒼遒崢嶸,挺拔不屈。但不

13、知為何,卻在墓之上,憑空生長出兩棵棗樹來。看棗樹的姿態(tài),也已上了年紀,并且不像專門栽種的。詢問陵園的管理人員,果然他也不知道這兩棵棗樹到底生于何時,他只告訴我,反正很久了,已經沒有人知道是什么時候生長的了。他還告訴我,兩棵棗樹,一棵結甜棗,一棵結酸棗。一棵甜棗,一棵酸棗,這是上蒼賦予韓公的偈語嗎?有人把他敬為一代文宗,有人說他是欺世盜名;有人說他耿介忠誠,有人說他苦心經營;他為大唐立下了彪炳史冊的大功,但他卻歷經人間辛酸;他本是一介書生,卻單槍匹馬降服了山東叛亂;他和柳宗元政見相背,卻一生和柳宗元是知己;他特立獨行,卻始終信道守道;他孤獨傲岸,卻門生無數(shù);他的古詩奇崛酸澀,但他幾乎所有的七絕都

14、清新明快;他文起八代之衰,但他還有很多詩文流于無聊我無言。無言中已到黃昏,夕陽照來,韓公墓一片金黃;微風輕拂,我聽見樹葉在“沙沙作響(文章有刪節(jié))佳作賞析在中國文壇,人們關注韓愈的歷來的是他發(fā)起的“古文運動和詩歌成就。這篇文章那么是從韓愈對教育的奉獻角度,歌頌和贊美韓愈。文章開始寫韓愈對后人的影響,中間評價韓愈扭轉唐代不正常的教育風氣及其成就,結尾局部化實為虛,寫韓墓的樹,間接表達敬仰之情。寫法獨特,耐人尋味。(時間:40分鐘分值:56分)一、文言根底專練(25分,選擇題每題3分)1以下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沒有 B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來C余

15、嘉其能行古道 嘉:贊許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解析:選A無:無論。2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句是()A古之學者必有師B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C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D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解析:選BA項,“學者古義指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項,“從而古義是兩個詞,“從是動詞,跟隨,“而是連詞;今義“從而是一個詞,連詞。D項,“眾人古義是指普通人;今義指大家。3以下各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B于其身也,那么恥師焉 此那么岳陽樓之大觀也C而恥學于師 不拘于時D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解析:選AA項,都是語氣詞,表句中停頓。B項,連詞,表轉折;副詞,就是。C項,介詞,向;介詞,表被動。D項,介詞,相當于“于;疑問詞。4以下各句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A圣人無常師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D欲人之無惑也難矣解析:選CC項與例句均為判斷句,其余為一般陳述句。5下面的說法不恰當?shù)囊豁棡槟囊豁?)A“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皫熣f,就是談談從師求學的道理。B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論點,并以教師的職能作用總論從師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為師的道理,是全篇論證的中心,下文都緊扣這一論題展開議論

17、和批判。 C第2段以比照的方法借古諷今,針砭時弊,著重批判了不重師道的錯誤態(tài)度和恥于從師的惡劣風氣,從正面論證為學必從師的中心論點。 D本文論述了教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重要性,說明了能者為師的道理,抨擊了流俗輕視師道的不良風氣,為開展尊師重教活動奠定了思想根底。解析:選CC項,應該是“從反面論證。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3分)譯文:(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分)譯文: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如是而已。(4分)譯文:參考答案:(1)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

18、答疑難問題的人。(2)因此無論(地位)高貴還是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3)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道理有早有遲,學問和技藝上各自有專門的研究,如此罷了。二、閱讀理解專練(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節(jié)選)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云,欲相師。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

19、,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那么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數(shù)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鬧取怒乎?仆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豈可使呶呶者早暮

20、咈吾耳,騷吾心?那么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數(shù)百年來,人不復行。近有孫昌胤者,獨發(fā)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庭,薦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畢。應之者咸憮然。京兆尹鄭叔那么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注韋中立:潭州刺史韋彪之孫。柳宗元又有?送韋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稱“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試其藝益工,久與居,益見其賢,然而進三年連不勝。后于元和十四年(819)中進士第。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語見?孟子離婁上?。 挈(qi)挈:急迫貌。

21、屈子賦:指?九章懷沙?。 仆來南: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中途又貶為永州司馬,故說來南。 二年:唐憲宗元和二年(807)。 呶(no)呶:嘩鬧貌。 咈:乖戾。 冠禮:周代二十歲行冠禮。 薦笏:古代做官者,插笏于紳帶。薦,插。1“仆道不篤中“篤解釋為深厚。2“甚不自是也為賓語前置句。解釋為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不敢自信)。3“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中“怪為意動用法,解釋為以為怪,對感到奇怪?!澳繛槊~作動詞,解釋為使眼色。4“幸大雪逾嶺中“幸解釋為有幸。5“不以病乎中“以通“已。6“而誰敢衒怪于群目中“衒通“炫解釋為“炫耀。7“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中“望外解釋為“意料之外

22、;“齒舌解釋為“口舌,指閑話,是非。8“應之者咸憮然中“咸解釋為都。7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詞,注音和釋義都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辱書云,欲相師相:xin,互相B雖常好言論 好:ho,美好C雖常好言論,為文章 為:wi,寫作D如是者數(shù)矣 數(shù):sh,幾次解析:選CA項,“相,代詞,偏指一方,指“我;B項,“好讀音為“ho,意為“喜歡;D項,“數(shù)讀音為“shu。8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B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C廷中皆大笑/天下

23、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D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解析:選B解答此題,主要注意句子的內容與語氣詞的標志作用,如“哉“也“者等。9以下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作者認為自己道德修養(yǎng)不夠深厚,學識淺陋,因而不敢擔當老師的名譽。B從孟子生活的時代起,世風就非常不好,人們恥于從師學習。C韓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代學生,世俗之人都詆毀他。D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對韓愈的做法和主張持不贊成態(tài)度,自己也不愿像他那樣做。解析:選C“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為書信開篇的自謙之語,故A項錯;引孟子的話是為了說明人不能自

24、高自大,當老師的也必須不斷學習,且文中有“由魏、晉氏以下的明示信息,據(jù)此可判斷B項錯;文中作者對韓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代學生的精神明顯是肯定的,故D項錯。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4分)譯文:(2)數(shù)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6分)譯文:參考答案:(1)想不到您從京師來到這蠻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認為可以取法。(2)這幾個州中的狗,都倉皇地狂叫著亂咬亂跑,好幾天都是這樣,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這樣我才知道以前聽說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參考譯文:二十一日,宗元告白:承蒙您屈辱地來信,想拜我為師。我的道

25、德修養(yǎng)不夠深厚,學業(yè)也非常淺近,檢點其中,沒有值得別人師法的地方。雖然常常好發(fā)表一些言論,寫一些文章,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不敢自信)。想不到您從京師來到這蠻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認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實在并無可取之處;假設我有可取之處,也不敢當別人的老師。當一般人眾的老師我尚且不敢,何況是當您的老師呢?孟子曾經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從魏、晉以來,人們更不去拜老師。當今之世,便不曾聽說有誰要做別人的老師;有這種想法,人們便總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認為他是個狂人。只有韓愈不顧流俗,頂著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代學生,還寫了?師說? 這篇文章,并態(tài)度端正地做別人的老師。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為怪事,紛紛咒罵,添油加醋地污蔑誹謗。韓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聲。居住在長安城中,連飯都來不及做熟,便急迫地避開別人的誹謗而東去任洛陽令了。像這樣的情形,已經發(fā)生不止一次了。屈原曾經作賦說:“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過去聽說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區(qū),經常下雨,很少見到太陽,太陽一出來,狗便狂叫不止,我當時認為這樣說有點過分了。六七年前,我被貶來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趕上大雪越過五嶺,覆蓋了南越中的好幾個州。這幾個州中的狗,都倉皇地狂叫著亂咬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