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基柔紅霉素聯(lián)合阿糖胞苷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療效觀察_第1頁
去甲基柔紅霉素聯(lián)合阿糖胞苷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療效觀察_第2頁
去甲基柔紅霉素聯(lián)合阿糖胞苷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療效觀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去甲基柔紅霉素聯(lián)合阿糖胞苷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療效觀察 2011-09-15 孫秉中袁躍傳楊嵐喬慶大 90年代研制的柔紅霉素(DNR之衍生物去甲基柔紅霉素(idarubicin,IDA,因其對白血病細胞具有高效殺傷作用被認為是有前途的新一代抗腫瘤藥物1。我們采用IDA聯(lián)合阿糖胞苷(Ara-C組成(IA方案治療初治和復治的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24例,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1.病例:24例ANLL,初治9例,復治15例,包括復發(fā)病例和經(jīng)過標準化療方案2療程未達到緩解的難治性病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齡1263歲,中數(shù)年齡36歲。M2型14例,M3型3例,M4型2例

2、,M5型4例,另有混合型白血病1例。 2.IA方案應用方法:IDA 10 mg/d,靜脈注射,第13天;Ara-C 200 mg/d,分次皮下注射,用57天。 3.臨床觀察指標:除詳細記錄臨床癥狀、體征的變化外,化療中每2日復查血常規(guī)及血小板1次,化療結束后第3天復查骨髓象、肝、腎功能、電解質及心電圖等,并于外周血象恢復時再復查骨髓1次。 4.療效評定標準:參照1987年全國白血病化療討論會制定的療效標準,確定一療程IA化療的療效。 二、結果 1.療效:24例ANLL患者經(jīng)一療程IA方案治療后,9例初治者除1例因敗血癥合并顱內出血早期死亡外,其余8例中7例獲得完全緩解(CR,1例獲部分緩解(P

3、R;15例復治者中,8例復發(fā)性ANLL有4例達CR,2例為PR,2例未緩解(NR(其中1例于化療第3天因顱內出血死亡;7例難治性ANLL中2例CR,1例PR,4例NR。本組24例ANLL患者一療程IA方案的CR率:初治者為77.8%(7/9,復發(fā)者為50.0%(4/8,難治性為28.6%(2/7,總有效率為70.8%(17/24。 2.毒副反應:(1骨髓抑制:本組病例化療后骨髓抑制期與DA(柔紅霉素+阿糖胞苷方案相似,但骨髓抑制程度更為嚴重,全部患者在化療后第23天即出現(xiàn)外周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數(shù)量的明顯降低,在622天降至最低值,其中51.6%患者白細胞總數(shù)1.0109/L,中性粒細胞0.510

4、9/L,持續(xù)545天(中位數(shù)9天?;熀?2.3%的患者血小板20109/L,持續(xù)時間與白細胞相似?;熃Y束第3日復查骨髓,80%(16/20的患者顯示骨髓增生明顯受抑。(2感染:因明顯骨髓抑制,本組病例化療后并發(fā)感染者明顯增多,感染發(fā)生率為66.7%(16/24,包括敗血癥6例次,肺部嚴重感染(包括霉菌性肺炎8例次,牙周感染3例次,肛周感染4例次,癤腫2例次。(3出血:伴隨白細胞數(shù)的降低,血小板數(shù)目亦明顯減少,血小板數(shù)20109/L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顱內出血致早期死亡2例,消化道出血2例,鼻衄5例。(4胃腸道反應:與DNR相似,80%的患者出 現(xiàn)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包括惡心、嘔吐、

5、少數(shù)病人有粘膜炎及腹瀉,但均可耐受,不影響繼續(xù)用藥。 討論國外報道應用IDA聯(lián)合Ara-C治療ANLL,CR率和存活期均明顯優(yōu)于DA方案24。本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IA方案對初治、復發(fā)和難治ANLL具有較高的誘導緩解率,總有效率為70.8%,初治者一療程CR率達77.8%,復發(fā)者達50.0%,表明IA方案是ANLL一線誘導緩解治療的有效化療方案,即使對多種方案治療失敗的ANLL和復發(fā)患者,IA方案的再誘導仍可使大多數(shù)患者有效并可獲再次緩解。 IDA與DNR的不同點在于C4位上的甲氧基被氫原子取代,從而使IDA的脂溶性增高,易于透過細胞膜,明顯提高了IDA的細胞毒作用;另外IDA能更強地誘發(fā)DNA

6、的斷裂,抑制DNA和RNA多聚酶,以對白血病細胞發(fā)揮更有效的殺傷作用1,2;IDA體內的轉化產(chǎn)物醇式去甲氧柔紅霉素(idarubicinol半衰期長,在體內可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實驗證明IDA的抗腫瘤活性較DRA強48倍2。 IDR結構特點的改變,使其在體內具有強烈而持久的抗腫瘤活性,療效增加。但明顯的骨髓抑制有可能增加與化療相關的早期死亡,文獻報道IDA聯(lián)合化療在初治急性白血病的誘導緩解期中的病死率為7%38%,主要死亡原因為骨髓抑制期的繼發(fā)感染和出血3。所以IDA化療后骨髓抑制所導致的繼發(fā)感染和出血應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預防性抗感染措施,強有力的抗感染治療,全面的支持治療包括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

7、因子、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應用及濃縮血小板懸液輸注等均與病人的緩解率及預后密切相關。我們認為IA可作為ANLL的首選化療方案,對復發(fā)及難治性病例因IDA與其他蒽環(huán)類藥物無交叉耐藥性,故IA方案有可能為他們提供再次獲得緩解的機會。 作者單位:710032 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血液內科 參考文獻 1Berman E. New drugs in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 review. J Clin Pharmacol, 1992,32:296-309. 2Carella AM, Pungolino E, Piatti G, et al. Idarubicin

8、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 mediate-dose cytar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rry or relapsed acute leukemia. Eur J Haematol, 1989,43:309-313. 3Wiernik PH, Case DC Jr, Periman PO, et al. A multicenter trial of cytarabine plus idarubicin or daunorubicin as induction therapy for adult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Semin Oncol, 1989, 16(1 Suppl 2:25-29. 4Berman E, Heller G, Santorsa J, et al.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idarubicin and cytosine arabinoside 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