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原名”問題——讀陳智超、梁太濟兩._第1頁
今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原名”問題——讀陳智超、梁太濟兩._第2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今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原名”問題一一讀 陳智超、梁太濟兩先生關(guān)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書名的研究06-04-03 14:14:00 輯:studa9ngns內(nèi)容提要今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原名,不能從類書如永樂大典等書 的征引來推定。李心傳計劃撰寫一部包括不止宋高宗一朝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但完成、 奏進,并流傳至今的只有高宗這一朝; 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來指稱其中的一部分, 是“實 不符名”。 但從書目著錄的情況來看,只有高宗一朝的這部書自刊刻、流傳以后,即以“建炎 以來系年要錄”為名,而不是“高宗系年要錄”。可能在奏進時,李心傳仿照當(dāng)時流行的刊刻 書籍時大題、小題的方法,將總的書名“建炎以

2、來系年要錄”作為大題,與已完成的其中一部 分(“高宗皇帝系年要錄”)作為小題都一并作了題名?,F(xiàn)在通行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 的,只有宋高宗一朝。但是,心傳計劃撰寫的并不止高宗一朝,這一點是大家的共識。因此, 陳智超先生指出,目前所流行的、只包括宋高宗一朝史事的編年史的書名原本不是“建炎以來 系年要錄”,而是“高宗系年要錄”。1 1梁太濟先生不同意這一看法,認(rèn)為該書原名就應(yīng)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2 2對此,陳智超先生作了回應(yīng),重申己見,并有針對性地解釋了“建 炎以來”、“中興”等詞 3 3。、關(guān)于永樂大典收入此書時的題名問題陳智超先生根據(jù)永樂大典對編

3、年體史書和正史中本紀(jì)的收錄通例,以及四庫提要 所作的掩飾,斷定“大典所題書名,只能是系年要錄”;此書系編年體,應(yīng)收入大 典的“宋”字韻“高宗”事目,因此系年要錄是高宗系年要錄的簡稱,而不是建 炎以來系年要錄的簡稱(永樂大典在收錄書時,題名有全稱有簡稱);“建炎以來系年 要錄”是四庫館臣對原題名的竄改。對陳先生的這一推斷,梁太濟先生從書目著錄以及時人文章和類書征引等方面,進行了分 析。為了避免四庫館臣改動的可能,梁先生所引用的材料,特別是書目都使用了元、明刊 本。也就是說,在修四庫全書以前刊刻流傳的書目,收錄此書時已題作“建炎以來系年要 錄”。針對陳先生根據(jù)該書在永樂大典中的位置,而斷定應(yīng)題為“

4、高宗系年要錄”,他也 引用其它例證,進行了反駁。我們認(rèn)為,陳先生在討論這一問題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線索,這就是修四庫全書以前的 有關(guān)書目對該書著錄的情況。書目在著錄圖書時,常常會有未見其書而輾轉(zhuǎn)抄錄的現(xiàn)象,但也 有一些書目,我們是可以確定著錄者是實際見到過他所著錄的圖書的。比如直齋書錄解 題、郡齋讀書志這類書目,都是實際見到書之后才予以著錄,并加以解題的。這個線索 不僅可以認(rèn)定該書的刻本或傳抄本的題名,而且也有助于我們對該書被收入永樂大典時的 題名的認(rèn)定,因為大典是根據(jù)刻本或傳抄本來收錄的。在目前尚未從永樂大典殘本中 找到該書題名的情況下,這不僅幾成惟一的依據(jù),而且這一方法恐怕也是最為合理、最

5、能說明 問題的方法。作者:孟彥弘編永樂大典成書前后的書目既然均著錄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則永樂大典收錄 此書時的題名,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作“高宗系年要錄”的可能性, 至少不能、也不應(yīng)排除題作前者的可能性。如果四庫館臣在輯錄時對書名進行過改動的話,可 能是將永樂大典中該書的不同題名,劃一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而不宜視作有意竄 改。其實,永樂大典對該書的題名,對確定該書的“原名”,作用并不大。因為類書在征 引古書時,往往會用簡稱、異稱,乃至別稱。這幾乎已成通例。所以利用這個線索來確定一部 書的“原名”,不足為據(jù)。、關(guān)于心傳奏進此書所作題名的爭論李心傳本來計劃要撰寫的“建炎

6、以來系年要錄”并不止高宗一朝,但在剛完成高宗一朝系 年要錄時,朝臣中就有人向?qū)幾诨实弁扑]此書,認(rèn)為應(yīng)抄錄一份,以備國家修史參考;于是寧 宗下“指揮”,宣索此書44 。陳、梁兩位先生爭論的所謂“原名”,就是指心傳奉命奏進他剛 剛完成這部分書時所題的名字。我們目前知道最早的一份指揮就是嘉定三年的“宣索高宗皇帝 系年要錄指揮”。此事由曾O領(lǐng)銜提岀;他們在為此所上的札子中說:竊見太常博士李道傳之兄心傳,裒次高宗皇帝一朝長編,已繕寫成凈本,未敢自擅投進, 欲乞朝廷特賜敷奏,令道傳繳進。奉圣旨,依。不久,許奕又重申舊事 55 。在“付岀高宗皇帝系年要錄指揮”中的許奕奏狀稱:(心傳)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可信者

7、取之,可削者辨之,可疑者闕之。集眾說之長,酌繁 簡之中,久而成編,名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故兵部尚書楊輔,前年蒙命召,嘗取其所錄 高宗皇帝一朝凡一百卷,繕為五十冊,欲以進上,會中道改除不果。臣謹(jǐn)昧死繳進,伏乞 睿茲,賜以乙夜之覽,仍宣付史館。所有上件高宗皇帝系年要錄五十冊,謹(jǐn)隨狀上進以 聞。李道傳的奏狀稱:奏準(zhǔn)尚書省札子,吏部尚書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曾O等札子奉圣旨,依。臣今遵依 圣旨指揮,所有上件高宗皇帝一朝編年之書,名系年要錄,計一百卷,修寫成五十冊,隨狀上 進。 伏候敕旨。此后有貼黃,云:臣照得新知瀘州許奕,已曾繳奏上件系年要錄,伏乞睿照。嘉定五年五月日,奉圣 旨,降付國史院。嘉定三年

8、曾O在其札子中說心傳已完成的高宗一朝編年“繕寫成凈本”,準(zhǔn)備得到皇帝準(zhǔn)許即 予投進,那么這個本子一定已題有書名,但為什么曾O在他請求皇帝下令命其奏進的札子中只 是用“高宗皇帝一朝長編”這樣的泛稱,而不用準(zhǔn)確的書名呢?曾O的請求雖然得到了皇帝的準(zhǔn)許,但事實上心傳此書卻未能奏進。此后不久許奕在其再 次提岀的請求中,提到了心傳所撰寫的書的書名是“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梁先生認(rèn)為這個名 字就是指李心傳已完成的高宗一朝之書的書名。但許奕在隨后說到楊輔曾受命宣要此書時,又 未稱書名或用代詞(如“是書”)來表示,而說“高宗皇帝一朝凡一百卷,繕為五十冊”。更 重要的是,他在奏狀最后說到自己奏進此書時,又沒有用此

9、書的確切名稱,而說“所有上件高 宗皇帝系年要錄五十冊,謹(jǐn)隨狀上進以聞”。這說明他所奏進的、心傳已完成的高宗一朝編年 史的書名,似乎不止是叫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一一許奕說南渡之后,私家著述不足信,而 心傳以官書為主要依據(jù),廣收不同史料,并用審慎的態(tài)度加以考辨,是可為信據(jù)的,而這部書“名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可見這個“名曰”是指心傳所要撰寫的全書的書名,而已完成的 高宗一朝,他仍用了“高宗皇帝一朝”、“高宗皇帝系年要錄”來表示。其實,當(dāng)時無論是推 薦者,還是宋寧宗,恐怕都知道要求心傳奏進的是全書的一部分,而心傳的全書名為“建炎以 來系年要錄”。如果心傳在自己奏進的高宗一朝編年史的書上只題名為“建

10、炎以來系年要 錄”,那么在大家的奏狀或札子中,似乎也不用費力來用“高宗”、“高宗皇帝”以及“編 年”等字樣來區(qū)分已完成的這一部分與全書了。李心傳似乎不可能用一個書名來表示全書與該 書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以為,對梁先生的意見可以再作些臆測性的補充。陳先生則根據(jù)李道傳奏狀中“所有上件高宗皇帝一朝編年之書,名系年要錄,計一百卷, 修寫成五十冊,隨狀上進”以及狀后的貼黃所稱“臣照得新知瀘州許奕,已曾繳奏上件系年要 錄,伏乞睿照”,認(rèn)為奏上的高宗一朝編年史書題名作“高宗系年要錄”。從李道傳的奏狀和 貼黃中,得岀這個結(jié)論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李道傳的奏狀只是整個這個事件的一部分,是所 有要求朝廷下令命心傳奏進

11、剛剛完成的高宗一朝編年史書的奏狀和札子中的一份。很難想像大 家都在區(qū)分全書與已完成的一部分時,他會不加區(qū)分。事實上,他說“所有上件”至少要包括 曾O的札子,因為在他的奏狀一開始就點岀了尚書省的札子和曾O的札子;而曾O的札子中并 沒有說心傳已完成的高宗朝編年史書名為“高宗系年要錄”,甚至沒有用“系年要錄”,而是 用了“高宗皇帝一朝長編”。另外,與此書有關(guān)的另外兩道公文, 朝省坐國史院札子行下隆州取索孝宗光宗系年要錄 指揮、 國史院遵奉圣旨指揮下轉(zhuǎn)運司抄錄孝宗皇帝光宗皇帝系年要錄公牒,有“高宗皇 帝系年要錄”、“高宗系年要錄”、“孝宗光宗系年要錄”、“孝宗皇帝光宗皇帝系年要 錄”、“孝宗皇帝朝系年要錄”、“光宗皇帝朝系年要錄”等,這都是指“建炎以來系年要 錄”這一部書中的各部分。如果認(rèn)定“高宗系年要錄”是正式的書名,那么“建炎以來系年要 錄”作何解?如果認(rèn)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計劃編纂的、不止高宗一朝的全部書的書名, 同時全部書中所包括的各朝(如高、孝、光、寧)又各自以廟號為正式書名,那么就會有不止 一個正式書名;這樣一來,探討“原名”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我們認(rèn)為這不是確切的書 名,而只是起一個區(qū)分部分與部分、部分與全書的標(biāo)識作用(宋史李心傳傳所列此書名 為“高宗系年要錄”,亦應(yīng)作如是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