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正式引用,須自行核實)_第1頁
(如正式引用,須自行核實)_第2頁
(如正式引用,須自行核實)_第3頁
(如正式引用,須自行核實)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如正式引用 , 須自行核實 )那些年不分彼此的師生關系何麗春教授的口述校史學生記者樊耀華陳思鄭文江謝展【一】采訪時間2018 年4 月22 日9:30 11:30【二】采訪地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大學城校區(qū)基礎樓231 室醫(yī)古文教研室【三】人物簡介何麗春,女,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古文教研室主任、教授、醫(yī)學碩士。從事醫(yī)古文教學及中醫(yī)藥古代文獻整理研究工作29 年,近年致力于近代嶺南醫(yī)家醫(yī)著學術整理研究?!舅摹坎稍L記錄記:尊敬的何教授,您好!特別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同意我們的采訪。據我們了解,您是從1980 年開始就讀于我校的,那么請問您當時入校的情景是怎么樣的?與現(xiàn)在相比怎么樣?述:那變化實在是太大

2、了。記:我們聽說學校往常像養(yǎng)雞場一樣。述:我覺得并不完全是。我入學的時候,現(xiàn)在的機場路原本全是泥路,三元里也是農村,從桂花崗到學校的路上全是泥地,而且校門是在現(xiàn)在的路邊,后來建機場路的時候就把校門挪進來了一些, 校門比較簡陋, 上面寫著 “廣東中醫(yī)學院” ,因此學校當時的環(huán)境的確是比較差。1956 年的時候咱們學校叫廣州中醫(yī)學院,后來文革時候改成廣東中醫(yī)學院。我入學時就叫廣東中醫(yī)學院,入學不久后就發(fā)一個?;?,每個人必須要佩戴。后來又改回叫廣州中醫(yī)學院。我 1980 年 8 月入學,當時只有 77 級、 78 級、 79 級和 80 級四屆學生,其中 77 級有 30 個中藥專業(yè)的學生,其他的基

3、本上中醫(yī)專業(yè)。我的專業(yè)是中醫(yī)醫(yī)療專業(yè),當時也并非面向全國招生, 我們年級有 242 位同學,有 40 位是廣西的, 其余基本上廣東的。記:您能描述一下當時教您的老師嗎?述:當時的老師年齡都較大。比如教我內經的沈炎南教授等。另外,每一門課的不同章節(jié)常由不同老師來教,跟現(xiàn)在是不同的。記:那您認為,當時是出于如何樣的考慮才會分得這么細呢?述:那個當時我也不了解??赡軇偦謴透呖?,學生與老師都很有熱情,因為忽然間能夠正大光明地學習了。而且學生少,一個學校才幾百個學生,造成老師多,學生少的局面。1978 年開始第一次恢復招研究生,我們學院全國招生10 人,能夠看出當時學生很少。學校環(huán)境也的確不如何好,現(xiàn)在

4、的綜合教學樓,是把往常的中藥樓推到重建的,原來中藥樓下確實是解剖室。事實上當時教研室與辦公室大多都在中藥樓里。只有4 棟學生宿舍,有兩棟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記:那現(xiàn)在的三元里校區(qū)跟當初的三元里校區(qū)相比,地域有擴張嗎?述:縮小了。原來我們學校建院時的范圍是很大的,包括了雕塑公園那一帶。當時舊禮堂確實是我們的飯?zhí)?,飯?zhí)玫臉巧嫌行∽呃取⑿◎T樓,那兒確實是我們的閱覽室。記:那時的藏書有多少呢?述:可能沒有多少藏書。閱覽室放有幾張乒乓球臺,我們就圍著乒乓球臺讀書。每天要很早去霸位才行。記:當時的教學樓就一棟嗎?述:是的,我們當時所有的大課基本上在大階梯教室上的。一個年級分成 2 個大班上課,每個大班大約 1

5、20 多人。解剖課會分成小組來上課。 因此我們的活動, 一般基本上以大班為單位的。記:當時的教學樓和宿舍樓都那么少,學校的其余地方是做什么用的呢?述:現(xiàn)在學生飯?zhí)媚且粠Щ旧喜说?。盡管當時政府劃給我們學校的面積很廣,然而地是屬于三元里農民的,他們經常會進來種地,不斷地蠶食,學校面積就越來越少了。我們學校原本只有孤零零的幾棟樓,后來在我當老師的時候逐漸建起了圖書館、教室樓、針推樓。記:禮堂的作用是什么呢?述:禮堂是整個學?;顒印㈤_會的場所。往常的學校小賣部給改裝成了一個小舞臺,外觀結構沒有變。我入學那時,學校的條件依舊挺簡陋的,唯一漂亮一點的房子確實是辦公樓。住宿方面,往常男女生是分開住的,假如

6、要小組討論的話,就去男生宿舍。記:當時開會都會討論什么內容呢?述:學校規(guī)定每周四下午基本上政治學習。上中醫(yī)基礎理論和中醫(yī)診斷學等基礎課的時候,老師會給大伙布置題目,讓大伙下去查資料,然后就分組討論這些問題。往常讀書與現(xiàn)在讀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往常討論的風氣好, 每一次討論都有老師參加。另外,當時我們還有做早操的規(guī)定。規(guī)定每天早上六點半要在足球場做早操,大班長負責叫大伙起床。記得我們的大班長是五十年代的人,喜愛對我們實行半軍事化治理呢。記:大班長是您的同班同學嗎?述:是的。因為文革,我們這幾屆的學生的年齡相差都比較大。我們班年紀最大的入學時差不多 25 歲了,最小的是 14 歲。當時,每周一至六

7、上課,周日放假。每天早上做早操時,都會有老師到場。因此給人的感受,每個老師基本上跟學生在一起的。我們的輔導員比我們的大班長才大了一歲,當時也沒有成家,與我們住在一起, 玩在一起。 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們, 大多年齡偏大,而且一般話不太標準,為了理解上課內容,我們就記筆記。下課了再互相參考同學的筆記, 以填補空缺。 上面提到過,何教授強調當時的老師是特別負責的, 每次學生的討論都會參加。 另外,當時研究生也與我們本科生住在一起,他們也會拿問題與我們一起討論。每做完早操,大伙就開始背書,也沒有強制性要求,只是假如不這么做的話,好像確實是不上進的表現(xiàn)一樣。當時大伙都憋了一股子勁要學好中醫(yī)教授言語中充滿著

8、正能量,而且77、78級的師兄師姐們由于文革期間都沒有機會好好讀書,他們特別珍惜讀書的機會,我很佩服他們。記:那您覺得,什么時候開始這種良好風氣消逝了呢?述:這種風氣也不是完全消逝了。只是當時的那種氛圍,與現(xiàn)在有了一點不同。比如,現(xiàn)在的學生比較重視外語,我們那么比較重視經典。那時經典的學時有100 多節(jié)。我讀書的時候,中西醫(yī)的課程比例是 8:2 ,后來就變成了 7:3 。所以, 到后來學習的過程中就明白了,比例是很難用時間去衡量的,因為中醫(yī)的教材都比較薄,當時我讀的是4 版教材,中基中診合并起來才100 多頁。西醫(yī)教材基本上很厚的,因此有些同學也花了較多精力在上面。然而只要有時間,大伙討論的大

9、多是中醫(yī)的問題。我們特別敬重我們的老師, 他們不需要被要求發(fā)表多少論文、 做多少課題,然而他們一樣能夠成為大伙心目中公認的名教授,他們永恒的課題確實是鉆研中醫(yī)古籍,教好學生。我入學的時候,學校教授很少。每一位都很厲害,包括那時候的講師,也特別厲害、特別敬業(yè)。抑揚頓挫地念著記:是面向全國聘請的嗎?述:不是的,往常民國時候的名老中醫(yī),有些來我們學校任教。我入學的時候,許多全國名老中醫(yī)、廣東省名老中醫(yī)基本上我們的老師。老中醫(yī)注重的確實是中醫(yī)中藥這一方面,他們一般不開西藥的,但治療效果特別的好。記:現(xiàn)在的學生追求自由,認為大學不應該有太多規(guī)定,您是如何看的呢?述:我覺得自主學習是對的,往常也是以自主學

10、習為主。當時我們有許多時間基本上不用上課的, 不像現(xiàn)在有許多的任選課。當時五年期間就只有 30 多門課,沒有其余任選課公選課, 剩下的時間基本上自習時間,而且自習時間大伙真的都在自習。而且往常沒有社團活動,只有學生會,文娛活動也不多。記:那當時的學生會舉辦一些什么樣的活動呢?述:當時只有校級的學生會,學生會的工作確實是把學生的要求與學校領導、職能部門溝通。然而假如開展活動的話,要緊以班級為單位,因此班長職責很重大。因為活動大多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像去電影院看電影等。另外,最熱門的活動確實是每年一次的表演。記:當時大伙都會出什么節(jié)目呀?述:何教授如數家珍般例如唱歌、詩歌朗誦、樂器表演等。記:當時

11、的電影題材都有哪些?述:80 年代電影題材大部分是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做貢獻的勵志電影。我印象最深刻的確實是, 1982 年進行了主題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演講活動。我參加了,最后獲得了廣東省首屆大學生演講競賽二等獎,還給我發(fā)了三本字典作為獎品,分別是新華字典、語言學字典。當時學校廣播站成立的時候,我是首屆播音員。每天中午、晚上都會播報國內外以及學校的新聞。記:老師,你能夠描述一下那時候你的一天的生活流程嗎?從早上到中午到晚上。述:我差不多上基本上一樣,不僅是我,我們那個集體基本上那樣的,每天早上六點十五分起床。記:一年四季基本上如此嗎?述:差不多吧。 小記者們都十分驚訝我們就六點十五分起床,

12、然后六點半到操場做早操,做完早操就讀書去了,讀完書就去飯?zhí)茫?7 點到 7 點半去飯?zhí)贸栽绮汀?8 點上課,一節(jié)課是 45 分鐘,到 12 點就去飯?zhí)贸燥垼?吃完就到宿舍休息。 我從來都不午休的,我中午基本上在看書, 看小說。 下午兩點半到五點半上課,晚上 7 點鐘每個人都到教室自修。教室基本上燈火通明,每一間教室都坐滿人。因為規(guī)定教室11 點就關燈,因此我們一定要11點之前回到宿舍。熄燈后有些同學還會點蠟燭或打手電筒接著讀書。每天都一樣,沒有什么其他特別的。記:那自習是學校安排的嗎?述:課程表寫著自習,自己就去讀書,沒人監(jiān)管的。我們有些同學喜愛睡懶覺, 然而他也可不能不去上課。 同學們都很自

13、覺,總感受考試比不上別人就好難受。另一方面,那時候老師能很好地和學生打成一片,不管再有名的老師,也可不能有架子。你能夠在他散步的時候向他請教,或者陪著老師散步,在散步中探討醫(yī)學的問題,他們都會很樂意。再比如,你有親朋好友生病了,或者有老鄉(xiāng)生病需要找老師看病的時候,你跟老師說一聲,老師們都會很樂意地讓你把病人帶到他家里無償地給病人看病,熱情得很。我讀書的時候就有帶老鄉(xiāng)給我的老師們看病,他們從來不拒絕,每次都很熱情地告訴你什么時候把病人帶過去,直截了當敲老師家里的門,連水果都不用給老師送。那時候老師與學生接觸多,老師對學生基本上很關懷的,我們和許多老師的關系特別緊密,一直到現(xiàn)在也是特別好的,那時候

14、老師是從各方面去關心你的。大伙都很窮,逢年過節(jié)沒有回家的同學,老師還請你到家里去吃飯,平時還到宿舍關懷你,中秋節(jié)給你送個月餅吃,基本上自己做的月餅與大伙共享。那時候因為人少,因此老師與學生關系這么好,而且那時候人很純潔,學生、老師都單純,沒有太多的想法,也沒有啥功利心。反正國家包分配,只要好好學,畢業(yè)了就有工作,因此也不擔心有什么出路問題,你要學得好,才能對得起國家對你的培養(yǎng),而且那時候還不用交學費,一分錢也不用。記:那時候的上大學是免費的?述:那時候基本上免費的。記:是所有都免費?述:不是。學雜費是免的,那買紙筆是需要自己買的。我們每個月是有助學金的,沒有獎學金。每個人報上自己家庭情況,依照

15、每個人的家庭情況給你助學金,最少是12 塊錢,最多是24塊錢。假如家庭沒有收入, 24 塊錢差不多能夠維持你的正常學習生活了, 還有同學省下錢來買書。 我收的是 12 塊,因為我父母基本上有工資的,因此我就領的是最低那檔。記:那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呢?述:每個學生都有,除非你提出來不需要。當時按國家規(guī)定女生是 26 斤糧食,男生好像是 32 斤糧食,還有肥皂票、布票等其他的一些票。有糧票才能買糧食才能吃飯。那時候就給你發(fā)飯票,有一毛錢的、兩毛錢的、五毛錢的、一分錢的、五分錢的。往常一個饅頭三分錢, 一個面包五分錢, 一個菜有肉的是一毛錢,粥是一分錢,我們女生 18 塊錢能夠完全滿足需求。記:除了

16、獎學金還有糧票發(fā)對吧?述:不,你把糧食關系轉到學校,學校依照你是26 斤糧食就你發(fā) 26 斤的飯票給你。 但我們女生常常是吃不完這么多的。這是花錢買不了的,是國家定額的,因此經常把飯票給男生。因此女生 18 塊錢解決伙食費,家里寄點錢過來就能買些書之類的東西。當時書最貴的是兩三塊錢,大辭典那些很厚的是幾塊錢,其它的醫(yī)書幾毛錢。記:那時候買飯需要飯票,買書是不需要書票的吧?述:買書不用書票。買穿的,就要布票,買布自己做衣服,買豬肉也要豬肉票。記:那時候輔導員的職責與現(xiàn)在的有什么不一樣?述:我們有什么情況都能馬上找到輔導員的,跟輔導員溝通,輔導員就像我們的大哥哥一樣。我們的輔導員只是比我們班年齡最

17、大的同學大一歲。 他完全就像一個哥哥那樣盡心盡力的關心你。遇到其他困難的情況,同學之間也會互相關心。那時候除了學習之外,沒有太多的競爭。因為那時候窮,沒有什么能夠攀比的,唯一能夠攀比的確實是學習成績。往常的老師會鼓舞大伙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考試,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體會,假如你能表達明白就能加分,考試的卷面就能夠加分。而且老師的判分,是沒有人去質疑的,因為當時師生之間基本上特別信任,而且?guī)熒P系特別融洽,可不能有人說老師給多一分或少一分。然而現(xiàn)在的考試方法不同,就給一個標準答案,你一切要按標準答案,不同意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加分,因為上面檢查的時候我沒法交代

18、。記:上面都要檢查些什么?述:上面要緊是教學督導,或隔一段就有教學評估。有一些專家過來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試卷和評分標準、上課質量等,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評估。往常的老師大多不按書本上內容講課,我們做的筆記基本上特別有用的。現(xiàn)在大多是按書本來教的,因此學生記不記筆記都一樣。有一個PPT之后更麻煩,現(xiàn)在都倡導電子教學,然而去聽課,我的感受是記不下來老師講了什么,只能把一些要緊的東西記下來但不能記得全面。還有 PPT上的內容我顧得看卻顧不得聽,顧得聽又顧不得寫,就會很忙。然后聽完回來一看,書本上都有覺得沒意思。而且現(xiàn)在有些年輕的老師太依賴PPT,沒有 PPT講不了課, 可能是對教材不熟悉。往常,我們剛來的

19、時候老師基本上有講稿而且板書的。我當了老師29 年,依舊沿用我的老師的方法,用講稿。我們的講稿是一字一句寫下來的,什么地方該講、不該講、要注意,都有一個講稿的,那除了有教案以外還要有一個完整的講稿。因此可不能出現(xiàn)這部分內容我在那個班講到第一段,下一節(jié)課我在其它班講到第二段的情況。因為在面對不同班級的學生,我要內心有數,比如面對七年制的學生和面對五年制的學生就不一樣,我要明白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那個在我的講稿里面是寫得很清晰的。我現(xiàn)在用的依舊那種四百字的稿紙,依舊一字一句的寫,寫了過一段時間整理補充,每學期上課前要整理補充一下。假如畫的亂七八糟至難以辨認,我會再抄一遍,同時在原來的基礎上完善。

20、當老師以來,我差不多有許多稿了, 都放在家里。 剛當老師的時候, 因為是新老師嘛,對許多問題的看法沒那么深刻,你沒那么多東西講的,因此講得很快,嘩嘩嘩的就過去了。但后來有自己的長期研究體會后,你講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而且面對不同學生講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除了差不多的那些以外?,F(xiàn)在許多老師都沒講稿了,或者說直截了當在電腦上敲幾下就打印下來,那沒用的,那得自己入腦了才有用。記:一個勁兒地點頭我現(xiàn)在就走入如此的誤區(qū)。我現(xiàn)在記的筆記是記一下老師上課的大綱, 然后自己把它弄成電子版的。述:我也能理解,因為你現(xiàn)在記下來的東西跟往常上課的東西不大一樣,往常的老師是老中醫(yī),基本上長期搞臨床然后來教學的。往常有一些

21、老師講課,可能條理性沒那么好,講課可能東一錘西一棒,但你把它筆記記下來,絕對是有用的,幾十年回來看依舊有用的,因為它不是課本里面的東西,是在課本差不多理論框架基礎上的發(fā)揮。因此,你再回來看那筆記是很有用的,基本上書本里面沒有的。然而現(xiàn)在吧,你現(xiàn)在做筆記確實是把課本的內容照搬上去,如此的筆記就沒有意義了。你抄也確實是抄一遍書而已,沒有想法。往常呢,那些老中醫(yī)們關于臨床的積存、對中醫(yī)理論的理解,他們是很有想法的,古文功底很好,古醫(yī)籍讀得多,因此對問題的理解與認識角度比起我們現(xiàn)在的人來講那就與中醫(yī)思維更加契合,更容易探得中醫(yī)的奧妙。但現(xiàn)在不是如此的,現(xiàn)在學的數理化自然科學的東西,基本上為你學西醫(yī)打下

22、的基礎。中醫(yī)這種思維方法、對問題的認識,就不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知識背景下能夠很快地領悟的。記:我們現(xiàn)在學西醫(yī)的話很容易就懂了,然而學中醫(yī)的話就容易模模糊糊,好像摸到又好像沒摸到。述:對,上次我也跟你們說最關鍵確實是一個“悟” ,確實是要領悟。什么原因往常學醫(yī)的人容易悟,大師也多,現(xiàn)在的人難悟,就因為我們從小學習的那個基礎是不一樣的。人家讀儒家經典讀四書五經,他們的那種思維方法跟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一樣,他們了解古代哲學與文化,假如有這種基礎,要進入學中醫(yī)的境界是很快的。那天深圳創(chuàng)新班有個同學說,他學了中醫(yī)之后有點迷茫,感受中醫(yī)是摸不著的、很玄,因此他覺得很郁悶。他中學學習數理化學得很好的,現(xiàn)在來到

23、那個地方,感受都用不上了,大伙都抹平了從頭學起,因為專業(yè)的學習跟基礎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我們小學中學學習的基礎知識真的是沒有為我們學中醫(yī)打下好的基礎。 那什么原因在八十年代前期, 就 1977 年以后這幾屆學生就厲害一些呢?因為當時盡管他們經歷了文革,但在文革期間,許多人因為沒有別的東西好玩,沒有電視可看,沒有其他的娛樂節(jié)目,我們的唯一樂趣確實是讀書,因為當時沒有現(xiàn)在的網絡條件,我們讀的書基本上紙質版的。然而,我們現(xiàn)在確實是應付考試差不多很累了,而且外界的信息來源太多,因此,現(xiàn)在的學生是知識面很廣、信息量很大,但很難安下心來去鉆研一樣東西,要緊是因為那種思維方法也很難讓你進入到那個層面。因此我個

24、人總覺得在這種社會大環(huán)境下,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很難!只能與時俱進。我就想,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信任,老師要提高自己的素質與知識水平、帶動學生學習的氣氛,那種討論的氛圍要濃一點。我們往常就一聽說哪個研究生說要開題或者說在做什么報告,總是想方設法地去聽的。就因為自己能去多了解一些,微笑感受自己是屬于那種積極向上的人,得到一種滿足感?,F(xiàn)在上課,經常有學生愛聽不聽的,這跟老師也有關。他們跟我的老師比,我認為我的老師們有些盡管口才不太好,但他們基本上有料的,很敬業(yè)!那時候的人,沒有那么多的物質追求,因此在學術方面沉得下心?,F(xiàn)在的環(huán)境造成了許多老師必須要抓緊時間發(fā)多少文章,做多少課題,就像完成任務一樣,那是做不

25、好學問的。記:就像我們?yōu)榱藨犊荚嚩鴮W一樣,老師們?yōu)榱藨度蝿斩鲅芯?。述:有些人是如此?假如一個人不是把做學問當作一種樂趣,而是作為一個謀生的手段,確實是一種只是應付的話,那是很累很辛苦的。因此我也很同情現(xiàn)在的學生。我們那時候的氛圍是同意老師慢工出細活的, 慢慢敲都行。 但現(xiàn)在不一樣, 總是要考核、評估,一年多少篇、 多少份文章。這如何行?學生考試就背答案,背那些東西有意思嗎?中醫(yī)許多東西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許多基本上相互關聯(lián)的,假如你不能融會貫通,而是天天在那兒做選擇題,整天 ABCD的多無聊??!面部表情豐富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找到自己的樂趣,研究自己喜愛的東西。從小我是在部隊醫(yī)院長大的

26、,比如教書確實是我的樂趣眼里閃爍著喜悅 。我從小盼望自己成為一名醫(yī)生或者是一位老師。我很幸運我學過中醫(yī)、上過臨床, 這實現(xiàn)了我當醫(yī)生的愿望。 在那個學校當老師,當老師的愿望也實現(xiàn)了,很滿足的。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我能夠選擇當老師也能夠選擇臨床,然而我后來當了老師,我的老師們認為我適合當老師,而選擇醫(yī)古文教研室是我自己的選擇。記:老師您能夠說一說您在醫(yī)古文教研室一直走來所見、所聞、所經歷的變化嗎?述:我剛進來的時候是助教,也是從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如此一步步走過來的。 我剛留校的時候, 教研室長輩比較多,我們特別尊敬老師。剛留校我們是最年輕的,除了備課上課確實是去聽其他的老教師的課,可不能放假就

27、馬上回家的,放假了也反復聽老師講課, 聽不同老師的課, 從頭聽到尾,記者驚訝地笑了聽完之后對比自己找出自己欠缺的,要注意的地方都記錄下來,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學習他們對文章、知識的理解,聽完之后再自己備課,重新整理。從 1985 年到現(xiàn)在 29 年積存下來,我們教研室不管年長的依舊年輕的,他們關于一個詞語是如何解釋的,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有沒有矛盾的地方,有沒有什么不同的認識,最后教研室討論的結果是怎么樣,這些我都能夠明確的告訴你。這得益于當時的老教師對我的教育和關心。 往常人吧,情況也比較多,但心是靜的;現(xiàn)在情況也依舊那么多,然而心不容易安靜。心不靜確實是很浮躁、很著急、不平和,這也想要,那

28、也想要, 這也拿不到, 那也拿不到。 因為我是搞醫(yī)古文過來的,這也跟我的老師們有關系,我一直都不是著急的,基本上一步步地上來,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破格什么的,因為我覺得許多事基本上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不需要去爭的。因此,學中醫(yī)的就要慢慢來。記:老師你說選方向很重要,有想法應該把它寫下來,不要有時候忘了。述:我覺得,學中醫(yī)不能只顧自己埋頭學習, 要多跟別人聊,要兼收并蓄。因為許多理論的東西不是所有人都搞得明白的,不辯就不明。比如說看書看到有什么問題不明白,就要跟不同的人聊天,看別人有什么看法,不同人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他的理解就不一樣,關于某個問題你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單單是聽一個老師講,因為每個人的知識背景、知識面都不一樣,他說是如此,不等于真的確實是如此。因為每個教授的知識面不一樣,或者他的信息來源不一樣。因此老教授要跟他聊,年輕人也能夠跟他聊,因為年輕人有發(fā)散性思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