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分子復合材料復習題基本概念1 強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形變或斷裂的能力。2 比強度 材料極限強度與密度的比值。3 模量 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應力與應變成正比例關系,比例系數(shù)為模量。4 比模量 模量與密度的比值。5 復合后的產物為固體時才稱為復合材料,若復合產物為液體或氣體時就不稱為復合材料。6 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纖維增強同一基體制成的復合材料稱為混雜復合材料。7 按基體材料分類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 金屬基復合材料 無機非金屬基復合材料8 按材料作用分類 結構復合材料 功能復合材料9 連續(xù)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在復合材料中纖維起著主要承載作用。10 在連續(xù)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中基體的主要
2、作用應是以充分發(fā)揮增強纖維的性能為主。11非連續(xù)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基體是主要承載物,基體的強度對非連續(xù)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具有決定性的影響。12 鐵、鎳元素在高溫時能有效地促使碳纖維石墨化,破壞了碳纖維的結構,使其喪失了原有的強度,做成的復合材料不可能具備高的性能。13 結構復合材料的基體大致可分為輕金屬基體和耐熱合金基體兩大類。14 連續(xù)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一般選用純鋁或含合金元素少得單相鋁合金,而顆粒、晶須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則選擇具有高強度的鋁合金。15 用于1000以上的高溫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基體材料主要是鎳基、鐵基耐熱合金和金屬間化合物,較成熟的是鎳基、鐵基高溫合金。16 復合材料的界
3、面效應包括傳遞效應、阻斷效應、不連續(xù)效應、散射和吸收效應及誘導效應。17 常用的陶瓷基體主要包括玻璃、玻璃陶瓷、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等。18 復合材料中的基體有三種主要的作用:把纖維粘在一起;分配纖維間的載荷;保護纖維不受環(huán)境影響。19 降解指聚合物主鏈的斷裂,它導致相對分子質量下降,使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變壞。 交聯(lián)是指某些聚合物交聯(lián)過度而使聚合物變硬、發(fā)脆,使物理力學性能變壞。20 熱固性樹脂分類 不飽和聚酯樹脂 環(huán)氧樹脂 酚醛樹脂21 不飽和聚酯樹脂是指有線性結構的,主鏈上同時具有重復酯鍵及不飽和雙鍵的一類聚合物。22 應用最廣泛的交聯(lián)劑是苯乙烯。23 引發(fā)劑一般為有機過氧化物,它的特
4、性通常用臨界溫度和半衰期來表示。 臨界溫度是指有機過氧化合物具有引發(fā)活性的最低溫度;半衰期是指是給定的溫度條件下,有機過氧化物分解一般所需要的時間。24 凡是含有二個以上環(huán)氧基的高聚物統(tǒng)稱為環(huán)氧樹脂。25熱塑性聚合物是指具有線型或支鏈型結構的那一類有機高分子化合物,這類聚合物可以反復受熱軟化(或熔化),而冷卻后變硬。26 無堿玻璃纖維(E玻纖)最大的特點是電性能好,因此也把它稱作電器玻璃。27 當纖維存放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強度下降的現(xiàn)象,稱為纖維的老化。28 玻璃纖維的疲勞一般是指纖維強度隨施加負荷時間的增加而降低的情況。29 玻璃纖維織物的品種很多,主要有玻璃纖維布、玻璃纖維氈、玻璃纖維帶等
5、。30 碳纖維的制造方法可分為兩種類型,即氣相法和有機纖維碳化法。31 制作碳纖維的主要原料有三種:人造絲、聚丙烯腈纖維、瀝青。32 碳化硅纖維的制造方法主要有兩種:化學氣相沉積法和燒結法。33 硼纖維是一種將硼元素通過高溫化學氣相法沉積在鎢絲表面制成的高性能增強纖維。34 晶須分為陶瓷晶須和金屬晶須兩類,用作增強材料的主要是陶瓷晶須。35 對于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其界面的形式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體與增強纖維的接觸與浸潤過程;第二階段是聚合物的固化階段。36 界面結合力又可分為宏觀結合力和微觀結合力,前者主要指材料的幾何因素,如表面的凹凸不平、裂紋、空隙等所產生的機械鉸合力;后者包括化
6、學鍵和次價鍵,這兩種鍵的相對比例取決于組成成分及其表面性質。37 金屬基纖維復合材料的界面結合可以分成 物理結合 溶解和浸潤結合 反應結合。38 物理結合是指借助材料表面的粗糙形態(tài)而產生的機械鉸合,以及借助基體收縮應力包緊纖維時產生的摩擦結合。39 表面處理就是在增強材料表面涂覆上一種稱為表面處理劑的物質,這種表面處理劑包括浸潤劑及一系列偶聯(lián)劑和助劑等物質,以利于增強材料與基體間形成一個良好的粘結界面,從而達到提高復合材料各種性能的目的。40 玻璃纖維與樹脂的界面粘結性不好,故常采用偶聯(lián)劑涂層的方法對纖維表面進行處理。41材料的燒蝕是指材料在高溫時,表面發(fā)生分解,引起氣化,于此同時吸收熱量,達
7、到冷卻的目的。 42 疲勞破壞是指材料在交變負荷作用下,逐漸形成裂縫,并不斷擴大而引起的低應力破壞。43 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種類,按基體分類:鋁基復合材料、鎳基復合材料、鈦基復合材料。44對于像燃氣輪機零件這類用途,必須采用更加耐熱的鎳、鈷、鐵基材料。45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及重量輕等許多優(yōu)良的性能,但它同時也具有致命的弱點,即脆性。46 韌化陶瓷的途徑:往陶瓷材料中加入起增韌作用的第二相而制成陶瓷基復合材料即是一種重要方法。47 陶瓷材料除了形成各種晶體結構以外,有些還可形成原子或離子排列沒有周期性規(guī)律的非晶態(tài)物質。48 陶瓷基復合材料中德增強體通常也成為增韌體,可分為 纖維、
8、晶須和顆粒三類。49 單向排布纖維增韌陶瓷基復合材料的顯著特點是它具有各向異性,即沿纖維長度方向上的縱向性能要大大高于其橫向性能。50 由于晶須具有長徑比,因此當其含量較高時,因其橋架效應而使致密化變得困難,從而引起了密度的下降并導致性能的下降。51 晶須的增強增韌效果好,但含量高時會使致密度下降,顆??煽朔ы毜倪@一弱點但其增強增韌效果卻不如晶須。52 熱壓燒結法 將長纖維切短,然后分散并與基體粉末混合,再用熱價燒結的方法即可制得高性能的復合材料。53碳/碳復合材料是由碳纖維或各種碳織物增強碳,或石墨化的樹脂碳以及化學氣相沉積碳所形成的復合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也被稱為碳纖維增
9、強碳復合材料。54 常用的增強材料的表面(涂層)處理方法有:PVD、CVD、電化學、溶膠-凝膠法等。55 模塑料 SMC BMC MMC的含義。 金屬基復合材料(MMC)簡答1復合材料定義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理和化學性質不同的物質組合而成的一種多相固體材料。在復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為連續(xù)相,稱為基體;另一相為分散相,稱為增強材料。分散相是以獨立的形態(tài)分布在整個連續(xù)相中德,兩相之間存在著相界面。分散相可以是增強纖維,也可以是顆粒狀或彌散的填料。2 交聯(lián)劑作用不飽和聚酯分子鏈中含有不飽和雙鍵,因而在熱得作用下通過這些雙鍵,大分子鏈之間可以交聯(lián)起來,變成體型結構。但是,這種交聯(lián)產物很脆,沒有
10、什么優(yōu)點,無實用價值。因此,在實際中經常把線型不飽和機制溶于烯類單體中,使聚酯中德雙鍵間發(fā)生共聚合反應,得到體型產物,以改善固化后樹脂的性能。3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特點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的固化是一個放熱反應,其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膠凝階段 從加入促進劑后到樹脂變成凝膠狀態(tài)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對于玻璃鋼制品的成型工藝起決定性作用,是固化過程最重要的階段。2)硬化階段 硬化階段是從樹脂開始到膠凝到一定硬度,能把制品從模具上取下為止的一段時間。3)完全固化階段 通常在室溫下進行,在后處理之前,室溫至少要放置24小時,這段時間越長,制品吸水率越小,性能越好。4 玻璃纖維的結構微晶結構假說認為,
11、玻璃是由硅酸塊或二氧化硅的“微晶子”組成,在“微晶子”之間由硅酸塊過冷溶液所填充。網絡結構假說認為,玻璃是由二氧化硅的四面體,鋁氧三面體或硼氧三面體相互連成不規(guī)則三維網絡,網絡間的空隙有Na、K、Ca、Mg等陽離子所填充。5 玻璃纖維高強的原因及影響因素玻璃纖維比玻璃的強度高很多,這是因為玻璃纖維高溫成型時減少了玻璃溶液的不均一性,使微裂紋產生的機會減少。此外,玻璃纖維的斷面較小,隨著斷面的減小,使微裂紋存在的幾率也減少,從而使纖維強度增高。直徑小得玻璃纖維強度比直徑粗的纖維強度高的原因是由于表面微裂紋尺寸和數(shù)量較小,從而減少了應力集中,使纖維具有較高的強度。影響因素:1)玻璃纖維的拉伸強度隨
12、直徑變細而拉伸強度增加;2)拉伸強度也與纖維的長度有關,隨著長度增加拉伸強度顯著下降;3)纖維強度與玻璃的化學成分關系密切;4)存放時間對纖維強度的影響;5)施加負荷時間對纖維強度的影響6)玻璃纖維成型方法和成型條件對強度也有很大影響。6碳纖維的結構及影響因素碳纖維的結構決定于原絲結構和碳化工藝。真實的碳纖維結構并不是理想的石墨點陣結構,而是屬于亂層石墨結構。在亂層石墨結構中,石墨層片時基本的結構單元,若干層片組成的微晶堆砌成直徑數(shù)十納米、長度數(shù)百納米的原纖,原纖則構成了碳纖維單絲,其直徑約數(shù)微米。纖維中的缺陷如結構不勻、直徑變異、微孔、裂縫或溝槽、氣孔、雜質等是影響碳纖維強度的重要因素。7
13、什么是界面,包含哪些組成部分,界面效應復合材料的界面是指機體與增強物之間化學成分有顯著變化的,構成彼此結合的、能起載荷傳遞作用的微小區(qū)域。它包含了機體和增強物的部分原始接觸面、基體與增強物相互作用生成的反應產物、此產物與基體及增強物上的氧化物及它們的反應產物等。界面的幾種效應:(1)傳遞效應 界面能傳遞力,即將外力傳遞給增強物,祈禱基體和增強物之間橋梁的作用。(2)阻斷效應 結合適當?shù)慕缑嬗凶≈妨鸭y擴展、中斷材料破壞、減緩應力集中的作用。(3)不連續(xù)效應 在界面上產生物理性能的不連續(xù)性和界面摩擦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4)散射和吸收效應 光波、聲波、熱彈性波、沖擊波等再界面產生散射和吸收。(5)誘導效應
14、 一種物質的表面結構使另一種與之接觸的物質的結構由于誘導作用而發(fā)生改變,由此產生一些現(xiàn)象。8什么是界面浸潤理論,化學鍵理論,物理吸附理論界面浸潤理論 填充劑被液體樹脂良好浸潤是極其重要的,因浸潤不良會在界面上產生空隙,易使應力集中而使復合材料發(fā)生開裂,如果完全浸潤,則基體與填充劑間的粘結強度將大于基體的內聚強度?;瘜W鍵理論 處理增強劑表面的偶聯(lián)劑應既含有能與增強劑起化學作用的官能團,又含有能與樹脂基體起化學作用的官能團,由此在界面上形成共價鍵結合。物理吸附理論 增強纖維與樹脂基體之間的結合是屬于機械鉸合和基于次價鍵作用的物理吸附。偶聯(lián)劑的作用主要是促進基體與增強纖維表面完全浸潤。9 什么是聚合
15、物基復合材料,基體和纖維的作用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是以有機聚合物為基體,連續(xù)纖維為增強材料組合而成的。纖維的高強度、高模量的特性使它成為理想的承載體?;w材料由于粘結性能好,把纖維牢固地粘結起來。同時,基體又能使載荷均勻分布,并傳遞到纖維上去,并允許纖維承受壓縮和剪切載荷。纖維和基體之間的良好的復合顯示了各自的優(yōu)點,并能實現(xiàn)最佳結構的設計,具有許多優(yōu)良特性。10 手糊過程手糊工藝是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制造中最早采用和最簡單的方法。其工藝過程是先在模具上涂刷含有固化劑的樹脂混合物,再在其上鋪貼一層按要求剪裁好的纖維織物,用刷子、壓輥或刮刀壓擠織物,使其均勻浸膠并排除氣泡后,再涂刷樹脂混合物和鋪貼第二層纖
16、維織物,反復上述過程直至達到所需厚度為止。然后在一定壓力作用下加熱固化成型,或利用樹脂體系固化時放出的熱量固化成型,最后脫模得到復合材料制品。11 什么是顆粒增強復合材料,基體作用顆粒增強復合材料是指彌散的硬質增強相得體積超過20%的復合材料,而不包括那種彌散質點體積比很低的彌散強化金屬。基體的作用在于傳遞載荷和便于加工。硬質增強相造成的對基體的束縛作用能阻止基體屈服。12 硼纖維為什么選擇鋁合金作為基體硼纖維選擇鋁合金作為基體是由于鋁合金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良好的綜合性能是指良好的結合能力,較高的斷裂韌性,較強的阻止在纖維斷裂或劈裂處的裂紋擴展能力;較強的抗腐蝕性,較高的強度等。對于高溫下使
17、用的復合材料,還要求基體具有較好的抗蠕變性和抗氧化性。此外,基體應能熔焊或釬焊,而對于某些應用還要求基體能采用復合蠕變成型技術。13 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增韌機理裂紋擴展遇到纖維時會受阻,這樣要使裂紋進一步擴展就必須提高外加應力。當外加應力進一步提高時,由于機體與纖維間的界面的離解,同時又由于纖維的強度高于基體的強度,從而使纖維可以從基體中拔出。當拔出的長度達到某一臨界值時,會使纖維發(fā)生斷裂。因此裂紋的擴展必須克服由于纖維的加入而產生的拔出功和纖維斷裂功,這使得材料的斷裂更為困難,從而起到了增韌的作用。實際材料斷裂過程中,纖維的斷裂并非發(fā)生在同一裂紋平面,這樣主裂紋還將沿纖維斷裂位置的不同而
18、發(fā)生裂紋轉向。這也同樣會使裂紋的擴展阻力增加,從而使韌性進一步提高。14 界面結合強度界面結合強度直接影響了復合材料的韌化機制和韌化效果。界面強度過高,晶須將與基體一起斷裂,限制了晶須的拔出,因而也就減小了晶須拔出機制對韌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界面強度的提高有利于載荷的轉移,因而提高了強化效果。界面強度過低,則使晶須的拔出功減小,這對韌化和強化都不利,因此界面強度存在一個最佳值。15 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與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在性能和加工工藝上的區(qū)別是什么?熱塑性樹脂是指具有線型或分枝型結構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熱固性樹脂是以不飽和聚酯、環(huán)氧樹脂、酚醛樹脂等為主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能上:熱塑性樹脂
19、柔韌性大,脆性低,加工性能好,但剛性、耐熱性、尺寸穩(wěn)定性差;熱固性樹脂剛性大,耐腐蝕性、耐熱性、尺寸穩(wěn)定性好,不易變形,成型工藝復雜,加工較難。加工工藝上:熱塑性樹脂受熱軟化或熔融,可進行各種線型加工,冷卻后變得堅硬。再受熱,又可進行熔融加工,具有可重復加工性;熱固性樹脂受熱熔融的同時發(fā)生固化反應,形成立體網狀結構,冷卻后再受熱不熔融,在溶劑中不溶解,不具有重復加工性。16. 舉出一個復合材料樹脂體系的實例,并說明各組分的作用。如不飽和聚酯樹脂體系,各組分及其作用如下:1 交聯(lián)劑:通過引發(fā)劑作用使線性聚酯分子交聯(lián)成三維網狀的體型大分子結構。2 引發(fā)劑:打開交聯(lián)劑分子和不飽和聚酯分子鏈上的雙鍵,
20、開形成自由基,發(fā)生自由共聚反應,達到交聯(lián)固化的目的。引發(fā)劑一般為過氧化物。3 促進劑:使引發(fā)劑降低分解活化能,降低引發(fā)溫度。4 阻聚劑:增加不飽和聚酯樹脂的貯存穩(wěn)定性,調節(jié)適用期。5 增稠劑 :調節(jié)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粘度。17 什么是增強材料的表面處理?簡述偶聯(lián)劑的化學結構及作用。表面處理是在增強材料的表面涂覆上表面處理劑(包括浸潤劑、偶聯(lián)劑、助劑等物質),它有利于增強材料與基體間形成良好的粘結界面,從而達到提高復合材料各種性能的目的。偶聯(lián)劑的化學結構:分子兩端含有性質不同的基團,一端的基團與增強材料表面發(fā)生化學作用或物理作用,另一端的基團則能和基體發(fā)生化學作用或物理作用,從而使增強材料與基體很
21、好地偶聯(lián)起來,獲得良好的界面粘結,改善了多方面的性能,并有效地抵抗水的侵蝕。18 簡述碳/碳復合材料的性能。力學性能:密度??;拉伸強度、彎曲強度、楊氏模量高;脆性大,應力-應變曲線呈現(xiàn)“假塑性效應”:施加載荷初期呈線性關系,隨后變?yōu)殡p線性。卸載后再加載荷,曲線仍為線性,并可達到原來的載荷水平。熱物理性能:熱膨脹系數(shù)小,尺寸穩(wěn)定;熱導率高,并可以調節(jié);比熱容高;抗熱震因子大。燒蝕性能(蒸發(fā)升華、熱化學氧化):碳/碳復合材料燒蝕均勻、燒蝕凹陷淺,能良好地保持制件外形;燒蝕熱高,為內層材料和存放的器件提供保護?;瘜W穩(wěn)定性:具有與碳一樣的化學穩(wěn)定性;抗氧化性能差。改善碳/碳復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方法:浸
22、漬樹脂時加入抗氧化物質;氣相沉積碳時加入抗氧元素;碳化硅涂層。19 比較彌散增強原理和顆粒增強原理的異同點。1、承擔載荷的物質有異:彌散增強原理:基體承擔載荷。顆粒增強原理:基體承擔主要的載荷,顆粒也承受載荷并約束基體的變形。2、顆粒大小及體積分數(shù)有異:彌散增強原理:Vp=0.01-0.15,dp=0.001mm-0.1mm。顆粒增強原理:顆粒尺寸較大(>1mm)、顆粒堅硬。顆粒直徑為1-50mm,顆粒間距為1-25mm,顆粒的體積分數(shù)為0.05-0.5。顆粒強化效果類似:顆粒阻止基體中位錯運動的能力愈大,增強效果愈好。微粒尺寸愈小,體積分數(shù)愈高,強化效果愈好。20 簡述復合材料中金屬基
23、體的選擇原則。1、根據(jù)金屬基復合材料的使用要求:金屬基復合材料構(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是選擇金屬基體材料的最重要的依據(jù)。例:航空、航天領域:高比強度、高比模量、尺寸穩(wěn)定性是最重要的性能要求,這就需要組成連續(xù)纖維石墨/鎂、石墨/鋁、硼/鋁復合材料。2、根據(jù)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組成特點:對于連續(xù)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不要求基體有很高的強度,對于非連續(xù)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顆粒、晶須、短纖維),基體承擔主要載荷,要求高強度。3、根據(jù)金屬基體與增強材料的界面狀態(tài)和相容性選擇金屬基體時,盡量避免基體與增強材料發(fā)生化學反應,同時應注意基體與增強材料的相容性,基體和增強材料應該有較好的浸潤性。21 晶須高強的主
24、要原因及制備方法原因:、它的直徑非常小,不能容納使晶體削弱的空隙、位錯和不完整等缺陷。、晶須材料的內部結構完整,使它的強度不受表面完整性的嚴格限制。制備方法:CVD法 、原位生長法、溶膠凝膠法、氣液固(VLS)法、液相生長法、固相生長法。思考題1、復合材料具有的三個特點是什么?按增強體種類不同復合材料分哪幾分類?按用途不同它又分為哪幾類? 答:特點:1)典型的復合材料是在一個特點的基體中,填充有一種或多種填充體2)既保留原有組分或者材料的主要特色,并通過復合效應獲得原組分所不具備的性能3)可以通過材料設計使各組分的性能相互補充并彼此關聯(lián),從而獲得新的優(yōu)越性能。 按增強材料形態(tài)分為以下三類: 1
25、)、纖維增強復合材料:a.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作為分散相的長纖維的兩個端點都位于復合材料的邊界處;b.非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短纖維、晶須無規(guī)則地分散在基體材料中; 2)、顆粒增強復合材料:微小顆粒狀增強材料分散在基體中; 3)、板狀增強體、編織復合材料:以平面二維或立體三維物為增強材料與基體復合而成。 按用途分類,有航空材料、電工材料、建筑材料、包裝材料等。2、 簡述玻璃纖維的結構與性能特點,與其相比Kevlar有機纖維和碳纖維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這三種增強纖維各自采取什么表面處理?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玻璃纖維的結構特點:具有短程有序、長程無序的特點。 玻璃纖維的性能特點:具有各向同性,楊氏模量、
26、熱膨脹系數(shù)等性能,在纖維的軸向和徑向都是相同的。利用化學刻蝕或接枝、涂層和氧化方法,在纖維表面引入反應性基團,使之能與樹脂基體分子的基團反應,增加表面能,可以改善纖維與基體之間的潤濕性。對纖維進行表面改性可以改善它與聚合物基體的粘接性。 玻璃纖維通常玻璃纖維與樹脂的界面粘結性不好,故常采用偶聯(lián)劑涂層的方法對纖維表面進行處理。碳纖維由于碳纖維本身的結構特征.使其與樹脂的界面粘結力不大,因此用未經表面處理的碳纖維制成的復合材料其層間剪切強度較低。可用于碳纖維表面處理的方法較多,如氧化、沉積、電聚合與電沉積、等離子 體處理等。 kevlar纖維通過有機化學反應和等離子體處理,在纖維表面引進或產生活性
27、基團,從而改善纖維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粘結性能。 3、 何為長纖維增強材料中增強體的最小體積分數(shù)?何為臨界體積分數(shù)?何為短纖維的臨界長度? 答:4、 簡述纖維增強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界面特點和界面設計的主要原則以其主要的制備工藝。 答:5、 簡述纖維增強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性能特點。 答:6、 比較粉末冶金法和液態(tài)法制備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優(yōu)缺點。 答:將金屬或非金屬粉末混合后壓制成形,并在低于金屬熔點的溫度下進行燒結,利用粉末間原子擴散來使其結合的過程被稱做粉末冶金工藝。特點:整個工藝過程處于較低的溫度,金屬和增強物都處于固態(tài);界面反應不嚴重。 金屬基體處于熔融狀態(tài)下與固體增強物復合成材料的方法。工藝過
28、程:液態(tài) 金屬浸漬 成型。特點:制備溫度高,易發(fā)生嚴重的界面反應,有效控制界面反應是液態(tài)法的關鍵。7、 舉出幾種制備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原位復合工藝,它們的共同優(yōu)點是什么? 答:增強相從基體中直接生成,生成相的熱力學穩(wěn)定性好,不存在基體與增強相之間的潤濕和界面反應等問題,基體與增強相結合良好,較好的解決了界面相容性問題。 制備方法:(1)直接金屬氧(氮)化法(2)定向凝固法(3)原位反應生成法(4)自蔓延高溫合成法8、 金屬基復合材料界面結合的三種主要形式是什么?改善其界面結合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答:金屬基復合材料界面結合的三種主要形式:(1)機械結合:第一類界面。主要依靠增強劑的粗糙表面的機械“
29、錨固”力結合。(2)浸潤與溶解結合:第二類界面。如相互溶解嚴重,也可能發(fā)生溶解后析出現(xiàn)象,嚴重損傷增強劑,降低復合材料的性能。如采用熔浸法制備鎢絲增強鎳基高溫合金復合材料以及碳纖維/鎳基復合材料在600C下碳在鎳中先溶解后析出的現(xiàn)象等。(3)化學反應結合:第三類界面。大多數(shù)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基體與增強相之間的界面處存在著化學勢梯度。只要存在著有利的動力學條件,就可能發(fā)生相互擴散和化學反應。 主要途徑:a.增強劑的表面改性處理:(1)改善增強劑的力學性能(保護層);(2)改善增強劑與基體的潤濕性和粘著性(潤濕層);(3)防止增強劑與基體之間的擴散、滲透和反應(阻擋層);(4)減緩增強劑與基體之間因
30、彈性模量、熱膨脹系數(shù)等的不同以及熱應力集中等因素所造成的物理相容性差的現(xiàn)象(過渡層、匹配層)。b.金屬基體改性(添加微量合金元素):(1)控制界面反應。(2)增加基體合金的流動性,降低復合材料的制備溫度和時間。(3)改善增強劑與基體的潤濕性。9、 和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相比,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優(yōu)勢是什么? 答:金屬基復合材料相對于傳統(tǒng)的金屬材料來說,具有較高的比強度與比剛度;而與樹脂基復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與耐熱性;與陶瓷基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韌性和高沖擊性能。10、 對陶瓷材料進行復合的目的是什么?在陶瓷基復合材料中那種增強材料復合效果較佳?為什么? 答:11、 什么是碳碳復合材料?它
31、有哪些優(yōu)點?其最主要的性能特點是什么?試舉2例其實際應用。 答:由石墨纖維和石墨基體組成,具有高的燒蝕熱、低燒蝕率,在抗熱沖擊和超熱環(huán)境下具有高強度等優(yōu)點的復合材料是碳碳復合材料。12、 制備碳碳基復合材料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按基體碳獲得方法不同,目前碳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分那兩類? 答:基本思路:先將碳增強材料預先制成預成型體,然后再以基體碳填充逐漸形成致密的C/C復合材料。碳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分那兩類:1)預制體的制備 2)預制體與基體的復合 13、為什么要對碳碳復合材料進行抗氧化保護?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那2種?其原理是什么? 答:在C/C復合材料表面進行耐高溫材料的涂層,起到阻隔氧
32、侵入作用。主要方式:(1)抑制劑法 作用機理:抑制劑或可以在碳氧化時抑制氧化反應;或可先與氧反應形成氧化物,起到吸氧劑作用。(2)防氧化涂層法 作用機理:涂層在氧化性氣氛下的氧化會形成SiO2,在高于1200 時SiO2粘度很低,可以流入并填充涂層的裂縫。但低于1200 時SiO2粘度太高,喪失自愈合能力。14、 簡述陶瓷基體復合材料的分類,常見的陶瓷基體復合材料制備方法有哪些?答:按照用途分類:1)結構陶瓷復合材料2)功能陶瓷復合材料 。按照增強材料形態(tài)分類:1)顆粒增強陶瓷復合材料2)纖維(晶須)增強復合材料3)片材增強陶瓷復合材料 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1)冷壓和燒結法(粉末冶金法)2)熱壓燒結法 3)熱等靜壓燒結成型 4)熔融滲透法5)CVD、CVI法6)溶膠-凝膠(Sol-Gel)法7)熱解(Pyrolysis)法8)其他方法:自蔓燃高溫合成法、原位生長工藝 15、 纖維增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教師的教學故事六篇
- 全國新型電力系統(tǒng)(配電自動化)職業(yè)技能競賽參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識考試題庫80題(含答案)
- 大學衛(wèi)生學課件
- 汽車租賃合同詳細條款正規(guī)范本
- 滄州房屋租賃合同
- 棉花運輸合同范本
- 標準的員工勞動合同
- 大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建設及運營合同
- 海外房產銷售代理合同范本
- 護理人文知識培訓課件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課件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7.2.3 平行線的性質(第1課時)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新合同管理工作計劃
- 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經典常談》閱讀指導 學案(含練習題及答案)
- 風光儲儲能項目PCS艙、電池艙吊裝方案
- TTJSFB 002-2024 綠色融資租賃項目評價指南
- 全新車位轉讓協(xié)議模板下載(2024版)
- 高中英語原版小說整書閱讀指導《奇跡男孩》(wonder)-Part one 講義
- GB/T 4745-2012紡織品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沾水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